爱人或亲人逝世后哪些反应可能发展成抑郁症 过度负疚感
爱人或亲人逝世后哪些反应可能发展成抑郁症 过度负疚感
失去挚爱的人后,你可能会内疚自己曾经伤害过他或者没有好好对待他,但当这种负罪感和内疚慢慢转移到生活中的其他事物和人身上时,便需要警惕了。
忧虑患者的家人应该怎么帮助他们
1,不要试图要求抑郁症患者“振作”起来。原因很简单,他的低落情绪完全是身不由己的,一味要他振作他根本做不到,相反只会使他加大沮丧和绝望;
2,不要对他说,他的痛苦只是他“空想”出来的。因为对他而言,这种痛苦实际上是真实存在的,而且时时让他有“生不如死”的可怕感觉;
3,不要埋怨批评。要知道,抑郁症患者多十分敏感,亲人的一句不够“中听”的话语都可能在他心中搅起大浪,甚至将他推入更加绝望的黑洞中难以自拔;
4,不要向他表明他须为自己的病负责。因为这只会加重他的思想负担甚至负疚感,不利于疾病康复;
5,不要强迫他做不愿做的任何事。但每当他做好了一件事,须及时鼓励和肯定;
6,不要轻易相信他作出的承诺。不少家属就是相信了患者作出的“我绝不会自杀”的保证而放松了监护,结果导致悲剧发生。这是因为抑郁症患者根本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家人不能掉以轻心。
抑郁症易导致什么并发症
抑郁症是一种精神方面的疾病,大多数是由于患者心理压力过大没有得到缓解造成的心理阻碍。那么长时间的抑郁会导致哪些并发症呢?
(1)性欲明显减退。
(2)思维迟缓,活动减少,即记忆力减退,大脑反应慢,常个人独处等。
(3)多有疲乏、心悸、胸闷、胃肠不适、便秘等躯体症状。
(4)伴有焦虑、内疚感(担心给家庭增加负担)。
(5)睡眠障碍,以早醒为其典型表现。
(6)自暴自弃,厌世或自杀心理。
亚健康危害 引起抑郁症
如果一个人长期陷于亚健康状态,就会整天闷闷不乐,情绪低落,无精打采,长此以往,可能会丧失工作能力,表现出冷淡、无助、孤独、空虚等抑郁状态,进而发展成抑郁症。
爱人或亲人逝世后哪些反应可能发展成抑郁症 思维和行动变缓慢
思维和行动都变迟缓了,例如反应变慢,说话时常有停顿,目光总是盯着某一个点,动作缓慢,常常不自觉地触摸自己的身体,尤其是脸庞,这些都是抑郁症患者的典型行为。
为什么抑郁症患者会杀人
一种慢慢侵蚀生活的心理障碍
大众对抑郁症并不陌生,张国荣因抑郁症身亡,崔永元因抑郁症离开过工作,范晓萱自曝曾抑郁3年,有杀人和自杀想发。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抑郁症到2020年可能成为仅次于心脏病的第二大疾病。目前全世界发病人群3.5亿,在中国有病例记录的为3000万,未曾就诊的保守估计约6000万,其中国内因重度抑郁自杀每年约20万。
抑郁症初期并不会引起人们的关注,一般认为是情绪低落,过一段时间就会恢复到正常状态。但有抑郁倾向的人情绪会持续低落,对任何事情失去兴趣,出现睡眠问题,且无具体原因,往往被家人视作小题大做或者是没事找事。根据ICD-10,一般认为抑郁症患者具有心境持续低落、兴趣和愉快感丧失等典型症状。若下述症状有4项及以上,就该寻找专业心理医生就诊:(1)持续失眠,或嗜睡;(2)情绪低落;(3)体重或食欲明显改变;(4)可察觉的焦虑不安或行动迟缓;(5)过分自责或无价值感;(6)死亡或自杀念头反复出现;(7)持续犹豫不决或注意力无法集中;(8)感觉疲劳或丧失精力;(9)对日常生活的兴趣减退。
抑郁症患者的“扩大性自杀”和“曲线自杀”
抑郁症患者会因为个人的无价值感和抑郁情绪,产生自杀念头,一些会付诸相应的自杀行为,严重抑郁时,自杀率为15%-20%。但是除了自杀,还有两种变相自杀行为,一种是“扩大性自杀”,另外一种是“曲线自杀”。第十届全国司法精神病学术会议上,指出抑郁症患者犯罪占一般杀人案的16.8%-23%。而且抑郁症患者杀人案件中,多数为“扩大性自杀”,即杀害孩子、伴侣或者其他家庭成员。
在“扩大性自杀”犯罪者中,9成女性抑郁症患者选择杀死自己的孩子,而7成男性抑郁症患者杀死自己的伴侣。身为抑郁症患者,他们有自杀的想法,担心在自己死后,家人会继续受罪,如孩子或者爱人得不到较好的照顾,或者承受一些苦难,所以他们选择杀死亲人后,然后选择自杀。部分患者自杀未遂,但亲人已逝,自杀前的病理性行为已经不在,取代的是面对事实的内疚,很多患者在内疚中病情加重或者患上精神分裂症。
另一种是“曲线自杀”,也成为间接性自杀。即患者有自杀想法,但是没有勇气实施自杀行为,所以希望通过杀别人,以图壮胆自杀或者利用法律处死自己。而这样被杀害的人,多是陌生人或者相关甚微的人。且并不是一时冲动为之,而是经过思索和选择对象,且事后有自首行为。
抑郁症患者杀人会被判刑吗
精神病人杀人是不受法律惩罚的,是因为其没有民事行为能力,但抑郁症并不等同于精神病。关于抑郁症患者杀人如何量刑,并没有一致的结论。根据国内已有的案例和研究,多数抑郁症患者杀人后,被认定为限制刑事责任能力,如北理工博士殷兆辉杀害女友一案,武汉陈志磊杀人等。
关键点在于患者实施犯罪行为时是否有辨认力和控制力,二者其一受损则会丧失就不是完全刑事责任人,一般根据精神诊断判定案发时,犯罪者的辨认力和控制力情况。
自我减压的方法 防止情绪地震
在生活中发生“强震”后,如亲人逝世、感情受挫、事业失败等,要勇敢面对现实,千万不要被悔恨、恼怒、悲伤、抑郁等不良情绪困扰,要保持相对的情绪稳定,只有这样,才能应对生活中的其他挑战。
爱人或亲人逝世后哪些反应可能发展成抑郁症 产生消极想法
挚爱离去,极度悲伤时,人难免会有想要一起离去的消极想法。但如果这种想法开始蔓延,遇到其他不如意的事时也会冒出放弃生命的念头,那就有抑郁的倾向了。
爱人或亲人逝世后哪些反应可能发展成抑郁症 无法集中注意力
无法集中注意力工作、开车,以往熟悉的工作也变得难以完成。
爱人或亲人逝世后哪些反应可能发展成抑郁症 如何陪伴服丧者
如果身边有人正在经历哀伤,并迟迟走不出来,不如多陪伴他,跟他多聊聊逝者,让他慢慢接受事实,鼓励他在失去挚爱后独立做决定,发展新的社会关系。必要时,应该劝他接受专业帮助。
重度抑郁症患者的表现
抑郁症是大家在生活中可能都会遇到的,但是很多人都不重视抑郁症,因为抑郁症在早期对人们的危害不是很大。但是,专家指出:早期轻度的抑郁症在治疗难度上相对比较小,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病情迁延,轻度抑郁也会发展成重度抑郁症。那么,重度抑郁症患者的表现是什么?认识了解重度抑郁症的表现,让大家更深刻的认识到重度抑郁症。
1、思维动作迟缓:患者言语非常少、同时反应迟钝,仿佛一个字一个字都是经过很大努力挤出来的,往往甚至还会有词不达意的感觉。甚至有些重度抑郁症患者缄默不语呈现一种木僵状态。
2、情绪极为负面:情绪非常的负面,这是重度抑郁症患者为代表性的症状表现。因为患者无法感受到喜怒哀乐,他们目光呆滞,对什么事情都丧失了兴趣,甚至是悲观厌世的念头,他们总会有自责的想法。
3、躯体不适:最容易让人发现是否患有重度抑郁症的最明显症状表现应该是患者的躯体不适。患者面容憔悴、便秘腹泻、食欲不振、性欲减退、目光呆滞、体制严重下降、汗和唾液分泌减少等异常表现。
4、自杀意图:据权威数据调查显示,80%以上的重度抑郁症患者都有过自杀思想或者行为,同时,这种意图也是患者最为危险的症状。自杀前患者往往会经过长时间周密谨慎的计划部署,甚至能成功逃避任何人的注意,所以,经常抑郁症自杀以成功告别世界。其中张国荣、尚于博、郑多彬便是典型案例。
重度抑郁症患者的表现是什么?通过简单的了解重度抑郁症的表现症状及严重后果之后,希望患者及家属彻底重视起来。对于还没有发展到重度抑郁症的患者及家属,不要抱有侥幸的心理,应该及早做好预防、治疗措施,切莫等到最后悲剧的发生才后悔
抑郁症患者为什么会杀人
一种慢慢侵蚀生活的心理障碍
大众对抑郁症并不陌生,张国荣因抑郁症身亡,崔永元因抑郁症离开过工作,范晓萱自曝曾抑郁3年,有杀人和自杀想发。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抑郁症到2020年可能成为仅次于心脏病的第二大疾病。目前全世界发病人群3.5 亿,在中国有病例记录的为3000万,未曾就诊的保守估计约6000万,其中国内因重度抑郁自杀每年约20万。
抑郁症初期并不会引起人们的关注,一般认为是情绪低落,过一段时间就会恢复到正常状态。但有抑郁倾向的人情绪会持续低落,对任何事情失去兴趣,出现睡眠问题,且无具体原因,往往被家人视作小题大做或者是没事找事。根据ICD-10,一般认为抑郁症患者具有心境持续低落、兴趣和愉快感丧失等典型症状。若下述症状有4项及以上,就该寻找专业心理医生就诊:(1)持续失眠,或嗜睡;(2)情绪低落;(3) 体重或食欲明显改变;(4)可察觉的焦虑不安或行动迟缓;(5)过分自责或无价值感;(6)死亡或自杀念头反复出现;(7)持续犹豫不决或注意力无法集中;(8)感觉疲劳或丧失精力;(9)对日常生活的兴趣减退。
抑郁症患者的“扩大性自杀”和“曲线自杀”
抑郁症患者会因为个人的无价值感和抑郁情绪,产生自杀念头,一些会付诸相应的自杀行为,严重抑郁时,自杀率为15%-20%。但是除了自杀,还有两种变相自杀行为,一种是“扩大性自杀”,另外一种是“曲线自杀”。第十届全国司法精神病学术会议上,指出抑郁症患者犯罪占一般杀人案的16.8%-23%。而且抑郁症患者杀人案件中,多数为“扩大性自杀”,即杀害孩子、伴侣或者其他家庭成员。
在“扩大性自杀”犯罪者中,9成女性抑郁症患者选择杀死自己的孩子,而7成男性抑郁症患者杀死自己的伴侣。身为抑郁症患者,他们有自杀的想法,担心在自己死后,家人会继续受罪,如孩子或者爱人得不到较好的照顾,或者承受一些苦难,所以他们选择杀死亲人后,然后选择自杀。部分患者自杀未遂,但亲人已逝,自杀前的病理性行为已经不在,取代的是面对事实的内疚,很多患者在内疚中病情加重或者患上精神分裂症。
另一种是“曲线自杀”,也成为间接性自杀。即患者有自杀想法,但是没有勇气实施自杀行为,所以希望通过杀别人,以图壮胆自杀或者利用法律处死自己。而这样被杀害的人,多是陌生人或者相关甚微的人。且并不是一时冲动为之,而是经过思索和选择对象,且事后有自首行为。
抑郁症患者杀人会被判刑吗
精神病人杀人是不受法律惩罚的,是因为其没有民事行为能力,但抑郁症并不等同于精神病。关于抑郁症患者杀人如何量刑,并没有一致的结论。根据国内已有的案例和研究,多数抑郁症患者杀人后,被认定为限制刑事责任能力,如北理工博士殷兆辉杀害女友一案,武汉陈志磊杀人等。
关键点在于患者实施犯罪行为时是否有辨认力和控制力,二者其一受损则会丧失就不是完全刑事责任人,一般根据精神诊断判定案发时,犯罪者的辨认力和控制力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