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太子参的植物价值

太子参的植物价值

太子参甘、微苦,平。归脾、肺经。体润性和、补气生津;太子参主治脾虚食少、倦怠乏力、心悸自汗、肺虚咳嗽、津亏口渴等症。

太子参配麦冬,补肺并润肺养阴,用治肺阴亏虚的肺虚咳嗽最宜;太子参配白术,共奏补脾肺之功。同治虚劳,劳倦乏力者;太子参配黄芪,补益之效大增,常用治劳倦乏力为效。

1、太子参治病后气血亏虚,神疲乏力:太子参15克,黄芪12克,五味子3克,炒白扁豆9克,大枣4枚。煎水代茶饮,有一定效果。

2、太子参治病后虚热。

3、太子参治脾虚便溏,饮食减少:太子参12克,白术、茯苓各9克,陈皮、甘草各6克。水煎服,有较好疗效。

4、太子参治盗汗(睡觉汗出,醒后汗止):太子参24克,浮小麦30克,大枣5枚。水煎服。

5、太子参治糖尿病6、太子参治神经衰弱(神经症)、失眠:太子参15克,当归、酸枣仁、远志、炙甘草各9克。水煎服。

太子参的吃法

现介绍几则食疗药膳方,供选用:银耳太子参 银耳15g,太子参25g,冰糖适量。将银耳泡开,洗净,太子参布包,同冰糖加水适量炖至银耳熟,去药包饮用,每日1剂。可益气养阴、宁心安神,适用于心慌、气短。

百合双参汤 百合、太子参各25g,北沙参20g,饴糖50g。将二参布包,同百合水煎取汁,去药包,调入饴糖,拌匀服食。可补气止汗,适用于气虚所致的自汗、体虚、气短、口渴等。

茭白太子参炒鳝丝 茭白、鳝鱼丝各250g,土豆100g,太子参、生地各10g,生姜5g,调味品适量。将太子参、生地水煎半小时去渣取汁;茭白、土豆洗净,切丝,放入豆油锅内煸炒,倒入药汁,煮熟起出待用;生姜切丝与鳝丝共炒,放入黄酒、土豆、茭白同炒至熟,调入食盐、味精服食。可补虚损、利肝肾,适用于一切慢性病患者的保健食疗,尤其对肾病、肝硬化、尿毒症等疑难病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太子参石斛粥 太子参10g,石斛15g,大米100g。将太子参、石斛水煎取汁,纳入大米煮为稀粥服食,每日2次。可益气养阴,适用于气阴两虚之咳嗽、气短、肺燥咳嗽及病后体虚等。

太子参的食疗方法其实还有很多很多,总之吃太子参对人的身体是有很多的好处,但是太子参一次性也不能吃太多,更不能因为太子参对我们的身体有很多的好处,因此就长期大量的服用太子参,而应该科学的进食就好了。

太子参的功效与作用

太子参为石竹科植物异叶假繁缕,以块根入药。太子参又称为孩儿参、童参,是人参的一种。太子参可以提高免疫功能,改善心功能。那么太子参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有哪些呢?

太子参药性平和、味甘,有补气生津的作用。现代研究:出自《中国药用植物志》,本品含太子参多糖及人体必需的多种氨基酸、微量元素。常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食欲不振、干咳少痰、病后体虚、盗汗、夜间惊哭、小儿夏季热等。实验研究证实,太子参可以提高免疫功能,改善心功能。

1、用于脾气虚弱、胃阴不足的食少倦怠。能益脾气,养胃阴。常配山药、石斛等同用。但其补益脾气之力不及党参。

2、用于气虚津伤的肺虚燥咳及心悸不眠、虚热汗多。能益气生津。治气虚肺燥咳嗽,配北沙参、麦冬等,治气阴两虚的心悸不眠、多汗,配酸枣仁、五味子等。但其补气益阴生津之力,均弱、于西洋参。太子参为石竹科植物,与人参不同科属,功效虽似人参,但药力薄弱,须大剂量持续服用。

太子参功效与作用 太子参药用价值

太子参性平、味甘、微苦,属补气药中的清补之品。冬天我们吃起火锅来容易暴食暴饮、肺燥上火,因此吃点太子参润润身子,去去火气很有必要。此外,冬天是进补的最好季节,然而大人补了,小孩却不能跟着随便大补,太子参药性十分平稳,用太子参给则大人孩子老人都能补,非常实用。

新鲜太子参怎么保存 太子参的吃法和用量

选用优质白酒,找一个干净的器皿,注意千万不要有油污,否则容易变质。将适量太子参(100克左右)放入,密封就好了。大约需要炮制2到3个月就能饮用了,这时候制作出的太子参酒是非常好的了,不仅味道很出色,而且营养价值也是很高的。

材料:猪肘750克,太子参30克,冰糖60克、黄酒30克、酱油30克、葱15克、姜10克。

做法:将太子参浓煎取汁200毫升;猪蹄洗净后在大骨的两侧各划一刀,使肉摊开;将蹄膀放入锅内,加入太子参浓汁及适量清水、黄酒、酱油、冰糖、葱、姜,用武火烧开;再用文火焖2小时,焖至蹄膀烂透;再用武火烧到汤汁如同粘胶即可出锅装盘。

清补扶正太子参

太子参又叫孩儿参、童参。光听这些名字,就连不少天天在处方中与这味药材打交道的医生都会想当然地认为那肯定是对幼小人参的称谓。在古代,的确有不少医书把“人参之细小者”称做太子参。可在近百年来,人们发现了一种具有某些功效类似的人参,但又远逊人参的石竹科植物。太子参的名号于是便“旧瓶装新酒”,让给了这种新兴的药材。石竹科的太子参又名异叶假繁缕,为多年生草本植物,茎纤细,叶对生,夏季开白色的花,地下生有纺锤形的块根,主产于中国江苏、安徽、山东等省,生长在山间林下松软肥沃的土壤中,目前大部分产区都有人工栽培。

太子参性平、味甘、微苦,有补气生津的作用,在中医临床上使用非常广泛。一般素有口干、烦躁、心悸、失眠、乏力、食少、手足心热等气阴两虚症状的病人均可使用,它既可与其他药物配伍,又能单味煎水温服,常用剂量为10~30克,可根据病情适量加减。那些久病、体弱之人脾胃被伤,出现饮食减少、乏力、自汗等症状时,可用其配伍山药、扁豆、谷芽等有健脾、消食作用的药物,或取太子参15克、莲子20克,加水上锅煮至莲肉烂熟为度,食莲肉,喝汤;发热疾病的恢复期出现气阴两伤症状,如口干舌燥、烦躁、气短乏力等,可用太子参与生地、知母、麦冬、竹叶等同用;秋季或暖冬,肺脏极易受到温燥邪气的伤害,起病多出现发热、口鼻干燥、口渴、干咳、气短、少痰等症状,可用太子参与沙参、麦冬、百合、贝母等滋阴、润肺、止咳化痰药同用。

与同样具有补气生津作用的人参、党参、西洋参相比,太子参滋补的药力要差得很远,但它也有长处,就是药性十分平稳,适合慢性病人长期大量服用,且副作用也比上述参种小得多,因此深受那些体虚而经受不住滋养药物峻补人的欢迎。譬如脾胃虚弱之人初用补剂,服用其他参种恐药力过猛,改用太子参则大可放心;又如虚证患者夏季服用补药,恐天气炎热夹杂药力引动内火,而太子参清补扶正,则不会有此弊害;气阴不足而又血压偏高之人使用太子参不仅可以改善症状,而且没有人参升高血压的毛病;壮年患者服用太子参不用担心引发上火;小患者服用太子参没有引发早熟之嫌。太子参堪称难得的清补佳品。

太子参的副作用

所谓凡药三分毒,大家都觉得凡是药材都会有一定的副作用。虽然太子参的功效和作用都是非常显著的,但是它的副作用问题也是很多朋友所担心的。下面就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太子参的副作用问题。

太子参,又名孩儿参、童参。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异叶假繁缕的块根,高15-20厘米,块根长纺锤形,白色,稍带灰黄。茎直立,单生,被2列短毛。茎下部叶常1-2对,叶片倒披针形,顶端钝尖,基部渐狭呈长柄状,上部叶2-3对,叶片宽卵形或菱状卵形,长3-6厘米。太子参喜欢生长在温暖湿润的环境,怕高温,分布于华东、华中、华北、东北和西北等地,药材主产于福建、贵州、江苏、山东、安徽等地,目前已被卫生部确定列入“可用于保健食品的中药材名单”。太子参甘、微苦,平。归脾、肺经。体润性和、补气生津。

炮制方法:拣去杂质,摘除残留须根,筛去灰土即得。

太子参甘、微苦,平。归脾、肺经。体润性和、补气生津;太子参主治脾虚食少、倦怠乏力、心悸自汗、肺虚咳嗽、津亏口渴等症。

太子参配麦冬,补肺并润肺养阴,用治肺阴亏虚的肺虚咳嗽最宜;太子参配白术,共奏补脾肺之功。同治虚劳,劳倦乏力者;太子参配黄芪,补益之效大增,常用治劳倦乏力为效。

太子参的植物特性

多年生草本,高15~20厘米。块根长纺锤形。茎下部紫色,近四方形,上部近圆形,绿色,有2列细毛,节略膨大。叶对生,略带内质,下部叶匙形或倒披针形。先端尖,基部渐狭,上部叶卵状披针形至长卵形,茎端的叶常4枚相集较大,成十字形排列,边缘略呈波状。花腋生,二型:闭锁花生茎下部叶腋,小形,花梗细,被柔毛;萼片4;无花瓣。普通花1~3朵顶生,白色;花梗长1~4厘米,紫色;萼片5,披针形,背面有毛;花瓣5,倒卵形,顶端2齿裂;雄蕊10,花药紫色;雌蕊1,花柱3,柱头头状。蒴果近球形,熟时5瓣裂。种子扁圆形,有疣状突起。花期4~5月。果期5~6月。

太子参泡水一次放几根

建议5根即可。

太子参是石竹科植物孩儿参的干燥块根,其外形呈细长纺锤形或细长条形,有益气健脾、生津润肺的功效,多用于脾虚体倦、食欲不振、病后虚弱、气阴不足、自汗口渴、肺燥干咳等症候,如果要用太子参泡水的话,一般药用的剂量是9-30克,而日常泡水用最小量即可,大约是5根太子参的重量。

相关推荐

孕妇可以吃太子参

太子参是一种比较常见的保健食材,Fe、Cu、Zn的含量很丰富,组氨酸,亮氨酸以及赖氨酸的含量很高,能够为人体提供一定的能量,具有体润性和、补气生津的作用。 孕妇可以吃太子参吗?由于太子参是人参的一种,是补品。在气虚的情形下使用太子参,具补气并有安胎效果。 太子参化学成分主要含有太子参皂甙A、棕榈酸、亚油酸、B-谷甾醇等。还含有糖、磷、脂、氨基酸、挥发油及微量元素锰、铁、铜、锌、钴、钼等,现代药理研究有抗疲劳,抗应激作用,并有促进免疫及延长寿命作用,太子参皂甙A有抗病毒作用。同时,太子参用于脾气虚弱、胃阴不

太子参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太子参性温,味甘、苦,入肺、脾经,有益气健脾、生津润肺的功效,适合脾虚体倦、食欲不振、病后虚弱、气阴不足、自汗口渴、肺燥干咳的人群食用。太子参也可以称为孩儿参、童参,是一种适合儿童滋补的参,药性也非常平稳,服用太子参能够令儿童脾胃强健、体质增强,提高身体抗病能力。 太子参性温,因此表实邪盛者不宜用;孕妇不宜随意服用太子参

太子参泡水喝的功效

太子参泡水喝的功效 太子参有补气生津的作用,在中医临床上使用非常广泛目前已被卫生部确定列入“可用于保健食品的中药材名单”。秋冬可以适当用太子参作为食疗,滋补身体。太子参还具有补气敛阴从而达到收敛汗液的效果。一般素有口干、烦躁、心悸、失眠、乏力、食少、手足心热等气阴两虚症状的病人均可使用,它既可与其他药物配伍,又能单味煎水温服。 太子参泡水喝的功效?太子参味甘、微苦而性平,偏微寒,既能益气,又可养阴生津,且药力平和,为一味清补之品,适用于脾肺亏虚、气阴不足、气津不足诸症。与同样具有补气生津作用的人参、党参、

几岁幼儿可以吃太子参 太子参泡水一次放几根

5根左右。 太子参煎服或者泡水喝时,一般用量为10-30克。其中10克大约是5根左右的太子参,如果日常保健用太子参泡水喝,一次放5根太子参即可,可以反复冲泡。

脾虚用党参还是太子参 太子参不适宜人群

1、太子参反藜芦,正在服用藜芦的人不宜吃太子参。 2、阴虚火旺体质人群:若服用人参,会导致精神更加亢奋,影响身体恢复,还会影响睡眠质量。 3、过敏人群:太子参所含太子参多糖对淋巴细胞有明显的刺激作用,故自身免疫性疾病及对太子参有过敏反应者忌用。

太子参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食用禁忌

太子参性平味甘,微苦,孕妇不宜食用太子参,表实邪盛者不宜服用太子参

太子参泡水喝一天多少克呢

太子参性平、味甘、微苦,有补气生津的作用,在中医临床上使用非常广泛。一般素有口干、烦躁、心悸、失眠、乏力、食少、手足心热等气阴两虚症状的病人均可使用,它既可与其他药物配伍,又能单味煎水温服的。 但是,太子参可以泡水吗? 太子参性味平.一样具有补气敛阴从而达到收敛汗液的效果.当然可以泡水喝的,建议您是可以使用滚开水普通杯泡的,另外,太子参泡水是可以功效:养阴生津,润肺止咳、肺燥咳嗽,干咳无痰,咯痰带血的。 既然,太子参是可以泡水的,但是,?太子参泡水喝一天多少克呢? 其实,太子参的常用剂量为10~30克,可

小孩可以吃太子参

要想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就必须要先了解到太子参。其实见多太子参的人都知道,太子参只不过是人参的一种,同时它的大多数作用和功效和一般的人参也是差不了多少的。下面,就来说说小孩是否可以吃太子参这个问题。 太子参又称为孩儿参、童参,是人参的一种,属于补虚药、补气药。药性平和、味甘,有补气生津、补益脾肺、益气生津的作用。常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食欲不振、干咳少痰、病后体虚、盗汗、治肺虚咳嗽、脾虚食少、心悸、怔忡、水肿、消渴、精神疲乏、夜间惊哭、小儿夏季热等。实验研究证实,太子参可以提高免疫功能,改善心功能。 既

宝宝吃太子参好吗

太子参又称为孩儿参、童参,是人参的一种,属于补虚药、补气药。药性平和、味甘,有补气生津、补益脾肺、益气生津的作用。常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食欲不振、干咳少痰、病后体虚、盗汗、治肺虚咳嗽、脾虚食少、心悸、怔忡、水肿、消渴、精神疲乏、夜间惊哭、小儿夏季热等。实验研究证实,太子参可以提高免疫功能,改善心功能。 既然太子参那么好,那么,太子参对小孩子好吗?答案是肯定的。太子参作用很多,主要是对小孩子最好。太子参补虚药、补气药。功效主治:补益脾肺,益气生津。治肺虚咳嗽,脾虚食少,心悸,怔忡,水肿,消渴,精神疲乏。

太子参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1.太子参的功效与作用 太子参性温,味甘、苦,入肺、脾经,有益气健脾、生津润肺的功效,适合脾虚体倦、食欲不振、病后虚弱、气 阴不足、自汗口渴、肺燥干咳的人群食用。太子参也可以称为孩儿参、童参,是一种适合儿童滋补的参,药性也非常平稳,服用太子参能够令儿童脾胃强健、体质增 强,提高身体抗病能力。 2.太子参的禁忌 太子参性温,因此表实邪盛者不宜用;孕妇不宜随意服用太子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