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老年人防止中暑有哪些注意事项

老年人防止中暑有哪些注意事项

当心隐性脱水

夏日炎炎,老年人由于口渴等感觉变迟钝,往往难以发现自己出现脱水症状,所以更容易进入“隐性脱水”状态,也就更容易中暑。老年人在炎热的夜晚也不爱开空调,加之睡前为避免起夜也常常不敢多喝水,所以中暑的危险更大,有时在室内就出现中暑。

水分这样补充,在1升水中加入40克砂糖、3克盐,就可以制成既补充水分又补充盐分的补液。由于这种糖盐水更容易补充体液,所以即使在睡前饮用,也不会导致老人起夜的次数增加,可以放心饮用。

家中常备解暑药

老人独自在家,需要时刻注意下列信号:体温极度升高(超过39.4摄氏度)、皮肤发红发热、干燥(没有汗水)、脉搏迅速且强劲、脸色苍白、昏厥、头晕目眩、恶心呕吐、搏动性头痛、精神错乱、皮肤发凉潮湿和神志不清等。

这时候家中最好常备。藿香正气能散热解暑、解毒辟秽。人丹开窍安神、清热祛暑、解毒辟秽。清凉油提神醒脑,活血消肿、镇痛止痒。十滴水主治夏时中暑、头昏头痛、恶心呕吐、腹胀腹泻。风油精能清暑解毒,利湿除烦,镇痛驱风。六一散主治夏日中暑、身热心烦、口渴、小便黄少或灼热。不过,对一些身患有其他疾病的老人来说,还是应该看清说明再服用。

怎么防止中暑

夏季养生中暑的预防是关键

出行躲避烈日

在夏天出门前记得要准备好防晒的用具,而且尽量不要在10时至16时在烈日下行走,因为这个时间段内的阳光最强烈,发生中暑的可能性是其他时间的10倍。如果此时必须外出,一定要做好防护工作,如打遮阳伞、戴遮阳帽、戴太阳镜,有条件的最好涂抹防晒霜。

准备充足的水和饮料

此外,在炎热的夏季,防暑降温药品,如十滴水、仁丹、风油精等一定要备在身边,以防应急之用。

外出时的衣服尽量选用棉、麻、丝类的织物,应少穿化纤品类服装,以免大量出汗时不能及时散热,引起中暑。老年人、孕妇、有慢性疾病的人,特别是有心血管疾病的人,在高温季节要尽可能地减少外出活动。

中暑时喝点淡盐水

伏天到了,预示着桑拿天也到了,天气又闷又热,怎么防止中暑呢?

中暑常发生在环境温度过高、湿度过大的情况下。在环境温度过高的情况下,室内湿度较大,加上有时运动量又较大,极容易造成中暑。老年人在家中,当环境温度过高时,可以开空调,开电扇,同时注意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一般可以避免中暑的发生。但开空调时要注意室内外的温差,最好不超过5摄氏度,以免来到室外,身体由于不适应高温而引起中暑。

如果在炎热、闷湿的环境中出现头晕、口渴、多汗、四肢无力等中暑前的症状,应及时补充水分,并离开引起中暑的环境。如果发现有人中暑,首先应该把病人放在阴凉、通风的环境当中平卧,解开衣扣,以利于散热。再给予冷毛巾、冰块、冰袋进行物理降温等急救方法。可以口服一些解热药,比如藿香正气、人丹、十滴水等,也可在患者的额部涂抹少量清凉油、风油精。经过上述处理,病人症状仍不见缓解,或者初始就表现为意识不清,就应及时去医院。

中暑的时候千万不能饮用过多的水。这是因为在大量出汗的时候,汗液会带走很多的盐分,造成人体内部电解质的失衡。如果这时候再饮用大量的水,就会进一步降低电解质的有效浓度,而使病情加重。

可给中暑的人饮用一些淡盐水,来补充体内流失的电解质。一些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的中老年人,由于长期患病体质比较弱,遇到持续的高温天气更容易发生中暑。所以一定要多加小心,最好不要出门。非要出门的老年人最好在出门前服用一些藿香正气,带好遮阳伞,并冲一瓶淡盐水或煮一点绿豆汤随身携带。

中老年人防止中暑的六个方法

老年群体通常身体机能开始慢慢退化,免疫力抵抗力等各方面都不如年轻时候了,因此比较容易被细菌病毒等感染,引起疾病。同时,在高温天气,也会更容易中暑,甚至是热射病。有数据表明,年龄超过50周岁,患热射病后死亡率可达到70%以上,而且热射病引发昏迷后,8小时内无法苏醒的病人,情况就更不容乐观。那么,老年群体该如何做好热射病的防范措施呢?

1、最重要的自然还是提高自己的身体强度了,平时保持心情愉快,可以听听小曲儿,看看相声。

2、在室内保持自然通风,外出带上淡绿茶水或淡盐水。盐水调制法:1公升水,放入盐1/2茶匙水调和,每15分钟喝半杯,一天喝3-4次。

3、外出坐车时,冰袋冷敷降温。可到医院购买医用冰袋,或者自制冰袋:准备一些湿的绒布把冰块包裹起来,再用一个干净塑料袋套上放入冰箱。出门擦擦脸和胳膊,会感到凉快。

4、回家多用温水洗澡,如果感觉身体发热发烫,可用一些藿香正气水、风油精等药品擦拭,蒸发吸热。

5、凉水冲手腕,每隔几个小时把手腕放在自来水龙头下冲5秒,可以降低血液温度。

6、一天的最高温时段不要出门,其他时间出门一定要注意带上防晒工具,以保证降温。

对于老年人,炎热季节不提倡过多的户外活动,尽量呆在家里,但在家里也不要开温度过低的空调,特别强调要有一个规律的饮食。建议用喝一些含有淡盐水,冲茶也行,茶里也放点盐。

当然最重要的是,老年人通常都有节俭意识,为了省电费就不开空调只开风扇,但现在嚣张的高温不是只开风扇就可以的了,室内温度太高也会引发极度中暑,可不要因小失大。

如何防止中暑

出门时要戴太阳镜、或使用遮阳帽,遮阳伞。

穿透气性好、浅色的棉质或真丝面料衣服,外出不要打赤膊,烈日下长时间骑自行车者最好穿长袖衬衫。

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硬化等患者不要长时间待在空调房间中,以防旧病发作或使原有病情加重。开空调的房间要注意通风换气,温度不宜设定过低。

长时间在户外者,要随身携带防暑药品,如十滴水、人丹等。

及时补充蛋白质,摄取量应在平时的基础上增加10%—15%。可以选择新鲜的鱼、虾、鸡肉、鸭肉等脂肪含量少的优质蛋白质食品,多吃豆制品等富含植物蛋白的食物。

出汗过多时,在补充水的基础上还应适当补充一些钠和钾。钠可以通过食盐、酱油等补充,含钾高的食物有香蕉、豆制品、海带等。

随时喝水,不要等口渴了再喝。

不要多吃冷饮,以免胃肠道血管收缩,影响消化功能。

夏季如何防止老人中暑

老人更容易受到炎热天气环境影响,进而造成头晕、耳鸣、胸闷、心悸、四肢无力等中暑的症状。其原因与肥胖及老人心脏病、或者服用治疗慢性病的药物等有很大的关系。不仅造成身体诸多的不适感,而且还容易导致休克等严重后果,所以老人夏季预防中暑很有必要。结合老人特点和身体情况,在中暑预防方面要注意以下几点:

老人如何预防中暑行为预防

老人防暑预防要尽量减少外出,拉拢窗帘避免阳光直射,早晚打开窗户保持室内空气流通、舒适凉爽地方休息替代酷热环境。电池供电的小电扇随身携带、凉毛巾擦拭身体。同时也可以用毛巾包好冰块在手腕、面部和脖颈等皮肤暴露处摩擦揉搓。

老人如何预防中暑饮食预防

食物方面选择多吃苦味菜、凉性蔬菜、各种瓜类,特备是绿豆汤、西瓜、鲜藕汁、苦瓜汁、冬瓜等食物在消暑方面有着不错的效果。饮食原则上要以食物清淡为主,多喝水,远离高热高脂肪刺激性食物,酒精和咖啡因的饮料也不宜食用,进而不利老人夏季中暑的预防。

通过上面的介绍,想必很多朋友对老人如何预防中暑的问题有所了解。有关方面的专家指出,老人中暑是夏季中暑的高发人群,所以老人朋友应特别注意,由于影响老人中暑效果的因素很多,所以老人中暑预防要从多方面入手,进而确保好的预防效果。

“吃喝穿戴”防止中暑

炎热的三伏天,人们都感觉到热、憋闷、很多人有晕乎乎的感觉。医生提醒,炎热的天气里,一定要小心中暑。

中暑原因有三种

中暑是人体在高温和热辐射的长时间作用下,机体体温调节出现障碍,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及神经系统功能损害症状的总称,是热平衡机能紊乱而发生的一种急症。可以分成三种:

一种是在闷热的房间里容易出现的热射病,病人会感觉到头痛、头晕、口渴,然后体温迅速升高、脉搏加快、面部发红,甚至昏迷。

第二种是日射病,如果人们在烈日下活动或停留时间过长,直接在烈日的暴晒下,强烈的日光穿透脑组织的充血、水肿;由于受到伤害的主要是头部,所以,最开始只有头部温度增加,高的时候可以达到39℃以上,然后有剧烈头痛、恶心呕吐、烦躁不安,继而可以出现昏迷及抽搐,但提问不一定升高。

第三种叫热痉挛,人在高温环境中,身体会大量出汗,丢失大量盐分,使血液中的钠含量过低,引起腿部甚至四肢及全身肌肉痉挛。

中暑症状有轻有重

在中暑的时候也有轻重不同的临床表现,高温环境下,人们首先可以出现“先兆中暑”,表现为多汗、口渴、无力、头晕、眼花、耳鸣、恶心、心悸、注意力不集中、四肢发麻、动作不协调等。这时,如果及时转到阴凉通风处,补充水和盐分,短时间内即可恢复。如果上述症状严重,患者的体温升高到38℃以上,面色潮红或苍白,大汗,皮肤湿冷,脉搏细弱,心率快,血压下降有可能是轻度中暑,需要及时处理,并休息几个小时。

重度中暑时,大多数患者是在高温环境中突然昏迷。此前患者常有头痛、麻木、眩晕、不安或精神错乱、定向力障碍、肢体不能随意运动等,皮肤出汗停止、干燥、灼热而绯红,体温常在40℃以上。

8种人容易中暑

和普通人相比,有一些身体素质较差或有其他疾病的人更容易出现中暑问题,所以在炎热的天气里自己和家人就更要注意。

老年人 由于皮肤汗腺萎缩和循环系统功能衰退,肌体散热不畅。

孕产妇 因为怀孕或产后体力消耗大,身体虚弱,如果逗留在通气不良、温度较高的室内,就容易中暑。

婴幼儿 各系统发育不够完善,体温调节功能差,皮下脂肪又比较多,对散热不利。

心血管病患者 炎热天气会使心血管病患者的交感神经兴奋,加重心血管的负荷。尤其是心脏功能不全的,他们体内的热量不能及时散发而积蓄,所以容易中暑。

糖尿病患者 机体对内外环境温度变化反映迟钝,虽然热量已经积蓄在体内,但病人的自觉症状却出现得较晚,引起中暑。

感染性疾病的患者 因为细菌或病毒性感染可以使人体产生内源性致热源,让机体产热加速。炎症还能使机体释放出一些物质,使血管痉挛收缩,更不利于散热而容易中暑。

营养不良的人 因为营养素的缺乏使血压下降,反射性地引起血管的收缩。他们还容易反复腹泻,导致脱水和电解质紊乱,导致中暑。

服用抗组织胺药、抗胆碱药、安眠药等的人 血管收缩,使体温调节中枢发生障碍,容易中暑。

应对暑热小贴士

1、喝水:喝的时候要慢慢喝,不要渴了就猛喝;要喝温开水,不要喝冰水;要定时饮水,不要等口渴时再喝;要喝烧开过的水,不要喝生水;要喝新鲜温开水,不要喝“陈”谁;还可以多喝加淡盐的温开水。

2、喝一些稀释的电解质饮料:要远离酒精、咖啡因和香烟。

3、慢慢地适应气温的转变:从事户外活动的时候要放慢速度,不要逞强。

4、及时散热:当过于炎热的时候应该用冷水冲淋头部及颈部,让水分蒸发帮助散热。

5、留意体重变化:中暑有可能导致身体在连续几天内逐渐虚弱,所以如果出现体重在数天内直线下降的情况,应该加以留意。

6、外出戴帽子:夏天外出要戴帽子减缓头颈吸热的速度,特别是秃头或发量不多的人。

7、外出不要打赤膊:以免吸收更多的辐射热,通风的棉衫和赤膊相比更有消暑的作用。

8、穿浅色的衣服:棉花及聚酯合成的衣物最为透气。

9、多吃各种瓜类:冬瓜利尿消炎、清热解毒;丝瓜解暑祛风、化痰凉血;苦瓜祛暑清心;黄瓜种的纤维素可以排除肠道中的腐败食物,降低胆固醇;南瓜补中益气,消炎止痛。

10、多吃凉性蔬菜:番茄、茄子、生菜、芦笋等等。

11、多吃苦味菜:有利于泄暑热和燥暑湿,苦瓜、苦菜、苦丁茶、苦笋都是夏季防暑的上乘食品。

12、多洗澡:帮汗水离开人体。

13、保证充足睡眠: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不宜在炎热的中午强烈日光下过多活动。

心中有“数”好避暑

入了伏,要避暑,心中要有四个“数”,天气预报常常听,科学数据记心中。

1、气温指数:研究表明,盛夏的气温每升高1℃,都可能对身体弱者或老年人产生不良影响,因而气温的高低本身就有警示作用。比如33℃时,人就会有热的感觉,这是防暑降温的起始温度。35℃时,人体赖以散热的辐射、对流、传导形式逐渐减弱或停止,蒸发(出汗)便是最重要乃至唯一的散热方式。因此,此时应及时补足水分及钾、钠、镁等电解质。37℃,一级警报!一些人,特别是体质较弱者的心肺会不堪重负,可能出现意外,这时应该进行物理降温和药物防护。医学家认为,当气温升高到38℃,或虽然气温是35℃,但湿度过大时,便是可能发生中暑、心脑血管意外的天气。这种天气状况下,人的皮肤血流量会增加3倍以上,心输出量增加50%——70%,因而可以使心衰的发生率增加1倍,使心脏病的死亡率增加1.5倍。

2、中暑指数:有的电台、电视台在进行气象预报时,常报告中暑指数。中暑指数分5级,到了第4或第5级,即“易中暑”或“极易中暑”时,人们就该采取相应措施以防中暑了。

3、疾病风险指数:有的电台、电视台在进行气象预报时,常报告疾病风险指数。疾病风险也分为5级:少、偏少、一般、偏多、多。疾病包括呼吸道感染、哮喘、脑溢血、脑梗死、高血压、冠心病、心肌梗死等八种常见病。当听到这些疾病的风险指数是“偏多”或“多”时,应倍加防范。

4、室内调节最佳温度:室内温度调节是抵御酷暑高温的重要措施。调节到多少为好?根据日本医学专家的研究,最适宜的室内空调温度是:穿西装打领带,最适宜的平均温度为24.4℃;上着短袖衬衣,下着薄面料裙、裤的女子,适宜温度为27.8℃,男女平均有2——3℃的差别。总的来说,最适宜的空调温度为27——28℃,不应低于24℃。此外,室内温度还应随室外温度的变化进行调整,以室内外温差小于5℃为宜。

轻度中暑的急救方法

一般我们比较常见的中暑患者多为轻度,此时的患者存在体温升高,基本上患者的体温都在38度以上,并存在头晕,恶心,脉搏增快以及大量出汗等现象。但此时经过及时的处理,患者就可以恢复。但是一些中老年人出现中暑情况,一般都是比较严重,患者不仅存在轻度患者的症状,还可能出现昏厥以及神志模糊等情况,如果不及时进行处理,患者的生命就会受到威胁。

中暑情况比较严重的患者,处理不当还会造成患者出现脑水肿、肺水肿等一些并发症的出现。要注意,当发现身边人出现中暑现象后,要使患者平躺,并且头部后仰,以维持患者呼吸。还要解开患者衣服的扣子,利用湿毛巾,扇子等对患者进行物理降温,待患者清醒后给予适当的水分补充。

夏天的到来,容易导致一些户外工作者出现中暑情况。建议日常多饮水,可以多饮食一些西瓜,绿豆水等比较解暑的物质。当然,藿香正气液这样的解暑必备药物,也要备用一些,防止中暑情况的出现。当我们身边人出现中暑情况,我们也不要过于慌张,按照小编交给大家的方法进行急救后及时送往医院即可。

老年人如何防暑降温

一、泡点菊花、荷叶茶

由于夏季老年人消化功能普遍减退,不思饮食。因此,食物应以温软易消化,清淡而富有营养为主,适当吃些新鲜蔬菜水果,及鱼、虾、瘦肉、豆制品,少吃肥肉、烤饼、油条等油腻厚味之物。同时,可泡些菊花、荷叶茶来消暑,有高血压患者尤其适合。

二、中午适当开会空调

老年人的居室,应保持清洁卫生、通风安静。做好室内的防暑降温,合理的关闭门窗,通风换气忌久呆在高温环境里。早晚室外气温低,应打开门窗,中午室外气温高,应关闭门窗启动电风扇空调等。老年人的衣着宜选纯棉、麻、丝等织品,便于吸汗散热。但不宜长期用电风扇和空调,避免直吹导致肌肉、肩膀酸痛。

三、不洗冷水澡

夏季高温老年人不宜暴冲暴洗冷水澡,避免导致躯体温度骤降,使筋骨受凉引起关节疼痛、肢体麻木。特别是患有冠心病、高血压病的老年人,洗澡后要尽快擦干身上的水珠、穿好内衣然后在去风凉处。

四、不在太阳下暴晒

夏季气侯炎热,雨水较多,湿气较重,增加了外湿的来源。老年人外出需要戴草帽或掌遮阳伞,不要让太阳直射头部,特别是体弱多病的老年人忌在烈日下走路或暴晒。为防中暑,家中和身边应常备一些清热解暑药,如人丹、清凉油、藿香正气水、风油精等,还可常饮些绿豆汤、消暑茶等。

高温天气下人们特别容易出现缺水、中暑的症状,身体比一般人要更加虚弱的老年人就更是容易中招了,因此老年人们为了避免出现中暑等症状,务必要做好上述四项防暑措施,一旦出现不适症状就要立刻就医,切勿耽误了。

夏季防止中暑四大招

第一当然是水

白开水就可以。暑热多汗,人体会丢失大量的水分,及时补充水分非常重要。尤其是户外工作者,更应当提前和随时地补充水分。汗多者可在水中加少量的盐,以补充随汗液排泄的盐分。除了白开水,茶水、蔬菜汤、饮料等都是补充水分,但需注意以清淡为主——茶以淡茶为好,菜汤忌过咸,果汁饮料不能过浓、过甜。水温以常温为宜,冰镇的饮料虽然可口,但易引起胃肠痉挛,不推荐大量饮用。总之,夏天要多饮水,不能等到口渴才想到喝水。

第二是生姜

有人会问,生姜不是热性的食物吗,吃了生姜会出汗,夏天能吃生姜吗?俗话说:“冬吃萝卜夏吃姜”,生姜确实是夏季非常好的一种保健食品。当然,吃生姜也是有讲究的,不是一天到晚地吃,也不是越多越好。生姜最好在早上吃。夏天大家生冷的食物吃得多,空调、电扇用得多,尤其是一夜过来,免不了受到寒湿的侵袭。早上少量地吃一点生姜,排排寒湿,更重要的是恢复和促进人体的排汗功能——出汗是人体夏季应对暑热的最主要的生理机能,出汗可以散热降温,可以排出代谢废物。所以夏天有汗好,无汗才可怕。当然,没有生姜的话,辣椒、大葱、芥末等少吃一点也可以,道理是一样的。

第三是绿豆

这个大家都很熟悉。绿豆是中药里重要的解毒之品,对多种有毒物质中毒(比如农药中毒、铅中毒等)都有解毒作用。当然我们最常用绿豆来解暑热之毒。绿豆性寒,清解暑热。大夏天、尤其是户外活动后饮一碗绿豆汤,对于排解暑热是非常有利的。传统的中医认为用于解暑的绿豆汤,煎煮的时间不宜长。淘洗干净的绿豆只要烧开一两分钟就可以了。这样的绿豆汤冷却后颜色是碧绿的,清热的效果最好。绿豆还可以和百合、甘草等食物和药物搭配,口感和疗效会更好。但其性寒,脾胃虚弱、消化不良者少用。

最后介绍的是西瓜皮

也叫西瓜翠衣。西瓜皮在夏天是唾手可得的食物,它除了有清暑热的作用外,还有很好的利尿功效。尿液是我们排泄代谢废物的重要的途径。大家都有这样的经验:相较冬季、夏天的尿液偏少而色深。这时多吃一点西瓜皮,可以增加尿液的排泄,有助于代谢废物的排出。西瓜皮可以凉拌着吃,也可以炒着吃。当然,用于解暑我们还是推荐煮汤喝,如果配上点金银花、白茅根这些清热生津的药物,那就更理想了。

相关推荐

夏天运动需要注意什么 莫忘防暑

如果做户外运动,最好戴上运动墨镜、太阳帽,擦上防晒霜来防止紫外线的侵袭,并带上清凉油、藿香正气水(丸)来预防中暑条件的话,最好再带上一个心率监控器。

​夏季也须防中风

中风多发于两个季节,冬季气温低于0℃时和夏季气温高于32℃时。气温一旦在32℃以上时,人体排汗加剧,虽然出汗对防暑益,但大量快速的出汗易导致脱水;而且气温越高,患中风的危险越大。 1、莫把中风当中暑 夏季人们容易把中风与中暑相混淆,其实二者是区别的。一般来说,中暑多在湿热环境下发生,患者首先表现出来的症状是面红耳赤,这种症状会持续一段时间,且伴头晕现象。而中风患者除了头晕症状外,还伴神经功能损害,如半侧身体无力等,无中暑面红耳赤的症状,常是突发不适。 2、及时补充水分 对于老年人,特别是高血压

中暑是因为什么 中暑

首先,排在第一位的就是气候环境因素,夏季是中暑高发季节,温度和湿度都比较高的环境极易引发中暑,而且的时候虽然温度不高,但是湿度较高,并且通风情况很差的时候也容易引发中暑,因此夏季的时候尽量保持屋内通风,不要一直开着空调,没人的时候要关掉通风,另外夏季正午较热的时候尽量不要出门,防止中暑

中暑了喝什么解暑 盐茶

配料:茶叶10克、食盐5克。 制法:共用沸水1000毫升冲泡5分钟即成。每日例,多次服饮。 功效:生津,止渴,清热,解毒。 适用:防止中暑中暑后口渴。

老年人要如何预防中暑

如果老人是独自居住,又无法远离自己的住所,夏季就要特别提防。老人可以采取的预防措施包括: 1、用凉毛巾擦拭身体; 2、用毛巾包好冰块(包裹好的冷冻蔬菜也可)在手腕、面部和脖颈处摩擦揉搓; 3、吃清淡饮食,多喝水,避免喝含酒精和咖啡因的饮料; 4、平时就准备好能用电池供电的小电扇; 5、远离酷热环境,在舒适凉爽的地方休息; 6、尽可能呆在凉爽环境中,避免太多的活动; 7、拉拢窗帘,避免过多的阳光射入室内; 8、适时打开窗户,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防止中暑的6个注意事项

1.睡足8小时+中午小睡 保证8小时睡眠,不熬夜,睡眠时不要对着风扇或空调直吹。最好22点睡觉,早6点起床 2.使用防晒用具及用品 注意使用太阳帽、遮阳伞、墨镜,防晒霜(提前半小时涂抹)、风油精、藿香正气水等。 3.别等口渴再喝水 每天要喝2升水,如果出汗多,还要更多补水,和补充盐分。 4.避免辛辣和油腻的食物 它们较高的热量,应尽量少服用。推荐以清淡饮食为主,多食清菜、水果。 5.多喝降温饮品 例如,凉绿豆汤、凉山楂汁、凉金银花、凉的菊花茶、西瓜、黄瓜、西红柿等。 6.用凉水冲手腕 可以每3小时用自来

绿豆莲藕汤的功效与作用 清热解暑

绿豆和莲藕都是属于性凉的食物,对于体内上火或者是夏日炎热而导致的中暑现象一定的作用,能够清热解暑,利于降低人体中火气,防止因为上火导致的喉咙干痛、全身发热或者是中暑的情况,利于促进人体的恢复健康平衡状态。

老年人夏季如何预防中暑

养心:气郁体质,应防“情绪中暑”。专家说,“暑气入心”,天气炎热时,人的心情也容易烦躁。“中老年人对高温天气的适应能力本来就比较差,因此夏季应以宁心安神为要务。具体而言,就是尽量保持乐观开朗的心态,避免过喜、过怒、过于惊恐、过于悲伤、过于思虑等情志的刺激。” 此外,气郁体质的中老年人,在夏季还要特别注意预防“情绪中暑”。专家指出,些老人在天气炎热时会出现较大的情绪波动,比如烦躁易怒、爱唠叨、容易兴奋和激动、低热口渴、夜睡不宁,或表情呆滞、抑郁悲观、沉默懒言、不思饮食等,这些情绪和行为的异常表现都可能是“

秋天喝姜汤好吗 姜汤什么季节喝好

冬季和春季气温低,可以喝姜汤来祛除寒气保持体温,缓解风寒感冒;夏季气温高,喝姜汤利于散热防止中暑

大暑热还是小暑热 小暑、大暑预防中暑

小暑、大暑的时候天气开始变得热起来,对于身体较弱的人来说,这样的天气情况很容易中暑,所以,日常要常备防中暑的药品,饮食也要清淡一些,防止中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