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病综合征的鉴别诊断方法有哪些
肾病综合征的鉴别诊断方法有哪些
1、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为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所致,如微小病变性肾病、膜型肾病、膜增殖性肾病、系膜增生性肾炎、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等。
(1)微小病变肾病,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起病隐匿,肉眼血尿。
(2)膜型肾病,一般发病于35岁以后,起病隐匿,病变发展缓慢,易发生肾静脉血栓,肉眼血尿罕见。
(3)膜增殖性肾病,多发病于30岁以前,起病急,几乎所有的患者都有镜下血尿,肾功能呈进行性减退,约1/3患者伴有高血压。
(4)系膜增生性肾炎,好发于青少年,隐匿起病,也可急性发作,多伴有血尿,以镜下血尿为主,及轻、中度高血压。
(5)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多见于青少年,多数患者几乎都是隐匿发病,表现最多的是肾病综合征,其次是镜下血尿,肾功能进行性减退。
2、继发性肾病综合征
继发性肾病综合征的发病原因有多种,比如系统性疾病,代谢性疾病,过敏性疾病、感染性疾病、肾毒性物质、恶性肿瘤、遗传性疾病,妊娠毒血症以及肾移植慢性排斥等等。但临床上常见的只有少数几种,如系统性红斑狼疮肾、糖尿病肾病、肾淀粉样变、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等为多见。
(1)系统性红斑狼疮肾病常见于年轻女性,往往表现为多器管损害,如关节疼痛、发热、面部蝶形红斑、肝脏及心血管系统病变等。血中可找到红斑狼疮细胞,血浆球蛋白明显升高。
(2)糖尿病肾病多发于病史较长的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往往和肾脏损害相平行。
(3)肾淀粉样变主要发生于中年以上男、女、往往有慢性炎症或慢性化脓性疾病病灶。
(4)紫癜性肾炎多发于青少年、发病与呼吸道感染有关,冬季可多见,血尿是过敏性紫癜肾肾脏受损最常见的临床表现。
肾病综合症的诊断步骤是什么
大量蛋白尿是NS患者最主要的临床表现,也是肾病综合征的最基本的病理生理机制。大量蛋白尿是指成人尿蛋白排出量>3.5g/d。在正常生理情况下,肾小球滤过膜具有分子屏障及电荷屏障,致使原尿中蛋白含量增多,当远超过近曲小管回吸收量时,形成大量蛋白尿。在此基础上,凡增加肾小球内压力及导致高灌注、高滤过的因素(如高血压、高蛋白饮食或大量输注血浆蛋白)均可加重尿蛋白的排出。
肾病综合症的诊断步骤有:
首先,诊断是否是肾病综合征;
然后,诊断是否是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其次,这需要与全身系统及先天遗传疾病所致的继发性肾病综合征相鉴别;
最后,要知道是哪种肾小球疾病引起,必须作肾活检才能确诊。
其实不同的情况,有不同的症状,这是肾病综合症的诊断依据:
1、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肾炎
好发于中年女性及青少年,免疫学检查可见多种自身抗体,以及多系统的损伤,可明确诊断。
2、过敏性紫癜肾炎
好发于青少年,有典型皮肤紫癜,常于四肢远端对称分布,多于出皮疹后1~4周出现血尿和(或)蛋白尿。
3、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
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临床主要表现为蛋白尿或NS,常见病理类型为膜性肾病。诊断依据:①血清HBV抗原阳性;②患肾小球肾炎,并且排除继发性肾小球肾炎;③肾活检切片找到HBV抗原。
老年人甲减性心脏病的诊断方式有哪些
诊断标准
符合下述4条者,可诊断为甲减性心脏病:
1.符合甲状腺功能减退的诊断标准。
2.心脏增大,心包积液,心力衰竭的表现和心电图异常。
3.除外其他原因的心脏病。
4.经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后明显好转甚至恢复。
由于老年人甲减起病缓慢表现不典型,许多症状往往归之于老年性改变而不加重视,心血管系统的改变又酷似心脏病,冠心病或高心病,故甚易误诊。因此对老年人尤其是女性,伴有原因不明的心脏扩大,心包积液及心电图表现为QRS低电压而心率不快者,均应考虑有甲减性心脏病的可能,需做相应检查。
鉴别诊断
1.低甲状腺激素综合征的鉴别
主要需与低于T3综合征和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鉴别。
2.甲减病因的鉴别
即区别原发性,中枢性和周围性甲减。
3.甲减与亚临床甲减的鉴别
主要根据FT3、FT4和TSH检查结果确定。
4.甲减常见症状的鉴别
主要包括水肿、贫血、高血压、浆膜腔积液和肝功能异常等。
5.与其他系统疾病鉴别
如青春期延迟、垂体性侏儒、肾病综合征、冠心病和垂体瘤等。
甲状腺功能减退如何鉴别诊断
1、由于呆小病症的特殊面容应注意和先天性愚呆(伸舌样痴呆称唐氏综合征)鉴别。
2、粘液性水肿典型病例诊断不难,但早期轻症及不典型者常与贫血,肥胖,水肿,肾病综合征,低代谢率综合征,月经紊乱,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症等混淆,需作有关甲状腺功能测定,以资鉴别。
3、对于末梢性甲减的诊断有时不易,患者有临床甲减征象而血清T4浓度增高为主要实验室特点,甲状腺131碘摄率可增高,用T4,T3治疗疗效不著,提示受体不敏感。部分患者可并伴有特征性面容,聋哑,点彩样骨骺(stippledepiphyses),不伴有甲状腺肿大。
肾病综合征患者应该做哪些检查
(1)怀疑肾病综合征时,为了明确诊断,常做的肾病综合症检查为:①尿常规检查。②24小时尿蛋白定量:肾病综合征患者24小时尿蛋白定量超过3.5g是诊断之必备条件。③血浆蛋白测定:肾病综合征时,血浆白蛋白低于30g是诊断必备条件。④血脂测定:肾病综合征患者常有脂质代谢紊乱,血脂升高。
(2)为了解肾病综合征时肾功能是否受损或受损程度,进一步明确肾病综合症的诊断、鉴别诊断,指导制定治疗方案,估计预后,可视具体情况做如下检查:①肾功能检查:常做的项目为尿素氮(BUN)、肌酐(Scr),此为常做的项目之一,用来了解肾功能是否受损及其程度。②电解质及CO2结合力(CO2-CP)测定:用来了解是否有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平衡失调,以便及时纠正。
还有一些检查需要做:③血液流变学检查:肾病综合征患者血液经常处于高凝状态,血液粘稠度增加。此项检查有助于对该情况的了解。④以下检查项目可根据需要被选用:血清补体、血清免疫球蛋白、选择性蛋白尿指数、尿蛋白聚丙烯胺凝胶电泳、尿C3、尿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尿酶、血清抗肾抗体及肾穿刺活组织检查等。
呼吸道感染的检查
体检:咽部充血、扁桃体红肿、陷窝口常见白色渗出物,颌下淋巴结肿大等上呼吸道局部炎症改变及眼部表现。
1.血象 白细胞计数及分类。
2.胸部X线检查 以排除肺部疾病。
3.鉴别诊断 注意与急性传染病如麻疹、脊髓灰质炎、脑炎、脑膜炎、肺炎、肾病综合征出血热及钩端螺旋体病等前驱症状鉴别。
4.病因诊断 有赖于病毒分离、细菌培养及血清学检查。
儿童肥胖症容易和哪些疾病混淆
需要与 Cushing 综合征鉴别诊断。Cushing 综合征患者多数为轻至中度肥胖,极少有重度肥胖。有些脸部及躯干偏胖,但体重在正常范围。典型的向心性肥胖指脸部及躯干部胖,但四肢包括臀部不胖。满月脸、水牛背、悬垂腹和锁骨上窝脂肪垫是库欣综合征的特征性临床表现。血浆皮质醇水平、24 小时尿游离皮质醇测定、小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等可以帮助二者之间的鉴别诊断。
肾炎与肾病综合征的区别
肾病综合征以大量蛋白尿为主,慢性肾炎一般又有蛋白尿又有显著的血尿。两者都是症状性诊断,也就是说只代表不同的两组症状集合,而不是肾脏病的最终诊断。因此不是相互独立的。同一种肾病可能有这两种不同的表现,比如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可以表现为肾病综合征,也可以表现为慢性肾炎。
肾小球肾炎是以肾小球损害为主的变态反应性炎症,使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但如果是膜性肾病的话就完全不同了。肾病综合症的鉴别方法是三高一低,高水肿,高脂血症,高蛋白尿,低蛋白血症,膜性肾病如果具备了这种情况,也可称之为肾病综合征。
肾病分为两种一种为原发性一种是继发性。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为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所致,如微小病变性肾病、膜型肾病、膜增殖性肾病、系膜增生性肾炎、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等。 继发性肾病综合征的发病原因有多种,比如系统性疾病,代谢性疾病,过敏性疾病、感染性疾病、肾毒性物质、恶性肿瘤、遗传性疾病,妊娠毒血症以及肾移植慢性排斥等等。但临床上常见的只有少数几种,如系统性红斑狼疮肾、糖尿病肾病、肾淀粉样变、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等为多见。 所以考虑您应该是膜性肾病或者系膜增生性肾炎,属于原发性肾病。
肾病综合征的简称就是肾病。因为无论继发还是原发,有三高一低就可称之为肾病综合征。它是一种症状。不是病实体。所以没有做身穿的病患,是很难区分病理类型的。
紫癜性肾炎诊断与分型
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诊断主要依据是出血性皮疹和肾损害。典型皮疹有助于本病诊断,皮疹稀疏或出现肾脏症状时皮疹已消退者应详细追问病史(包括关节、胃肠道症状)和皮疹形态。
对出现典型肾脏症状,如水肿、高血压、血尿、蛋白尿、肾病综合征和肾功能不全时,诊断较容易;对轻微尿改变者,国内一般以尿蛋白定性(+)和尿红细胞超过5个/高倍镜,或 2~3 个/高倍镜作为诊断标准。急性期毛细血管脆性试验阳性,而血小板计数和功能试验正常,对本病诊断有一定参考意义。肾穿刺活检有助于本病的诊断,且有助于了解病变程度及评估预后。皮肤活检有助于同IgA肾病外的肾炎作鉴别。
Meadow等人根据患儿发病后3个月内的临床表现,将紫癜性肾炎分为5个类型:①只有镜下血尿;②无症状性蛋白尿和血尿;③无症状性蛋白尿和急性肾炎综合征(指血尿伴高血压、氮质血症和少尿3项症状中2项);④肾病综合征和血尿;⑤肾病综合征和急性肾炎综合征。
Wada按临床表现分为4型:①无尿异常;②急性肾炎;③肾病型或急进性肾炎;④慢性肾炎。国内有报告分为5型:①轻型或无症状性尿异常;②急性肾炎综合征;③肾病综合征;④慢性肾炎综合征;⑤急进性肾炎综合征。一般以急性肾炎综合征较多见。
紫癜性肾炎的检查
(一)尿检查必有程度不一的血尿,蛋白尿和管型。
(二)血小板计数,出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均在正常范围;早期嗜酸细胞增加。
(三)免疫学检查:血清IgA可增高但无特异性;血清C3 和CH50多数正常;活动期血循环免疫复合物多增高。
(四)严重病例可有Ccr下降和血尿素氮,肌酐升高;表现为肾病综合征者可有血清白蛋白降低和胆固醇增高。
(五)肾穿刺可确定本病的病理类型诊断和与IgA肾病鉴别诊断。
紫癜性肾炎需要做哪些检查
1、尿检查必有程度不一的血尿、蛋白尿和管型。
2、血小板计数、出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均在正常范围;早期嗜酸细胞增加。
3、免疫学检查:血清IgA可增高但无特异性;血清C3 和CH50多数正常;活动期血循环免疫复合物多增高。
4、严重病例可有Ccr下降和血尿素氮、肌酐升高;表现为肾病综合征者可有血清白蛋白降低和胆固醇增高。
5、肾穿刺可确定本病的病理类型诊断和与IgA肾病鉴别诊断。
老年人肾病综合征应该做哪些检查
1.尿常规及肾功能检查
尿常规检查显示有大量蛋白尿,仅15%~20%的病人有镜下血尿,肉眼血尿罕见,尿蛋白24h≥3.5g,发病初期约30%的病人血清肌酐轻度升高,老年患者血肌酐升高明显,血浆蛋白中白蛋白<3.0g/dl,血脂,胆固醇,三酰甘油高于正常。
2.血清蛋白电泳测定
主要表现为白蛋白的降低,α2及β2球蛋白增高,γ球蛋白正常低限或降低。
3.尿C3测定
尿中C3含量增加,主要见于增殖性及硬化性病例,在肾病综合征的鉴别诊断中有参考价值。
4.尿纤维蛋白降解产物测定(FDP)
本检查对肾病综合征的类型及选择治疗方案有一定帮助,微小病变时,尿FDP<1 25="" g="" ml="">1.2?g/ml,如果尿FDP>3?g/ml,持续不降低,提示病变活动性较强。
肾穿刺活组织检查:该检查可以为确定肾病综合征和病理类型提供形态学诊断,并对治疗方案确定的及估计预后有着指导性意义。
肾病综合症的诊断步骤是什么
肾病综合症,这是很多人都没有听说过的一种疾病,简单来解释,肾病综合症是以肾小球基膜通透性增加伴肾小球滤过率降低等肾小球病变为主的一组综合症。那么肾病综合症的诊断方法是什么?具体的步骤是什么?
大量蛋白尿是NS患者最主要的临床表现,也是肾病综合征的最基本的病理生理机制。大量蛋白尿是指成人尿蛋白排出量>3.5g/d。在正常生理情况下,肾小球滤过膜具有分子屏障及电荷屏障,致使原尿中蛋白含量增多,当远超过近曲小管回吸收量时,形成大量蛋白尿。在此基础上,凡增加肾小球内压力及导致高灌注、高滤过的因素(如高血压、高蛋白饮食或大量输注血浆蛋白)均可加重尿蛋白的排出。
肾病综合症的诊断步骤有:
首先,诊断是否是肾病综合征;
然后,诊断是否是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其次,这需要与全身系统及先天遗传疾病所致的继发性肾病综合征相鉴别;
最后,要知道是哪种肾小球疾病引起,必须作肾活检才能确诊。
其实不同的情况,有不同的症状,这是肾病综合症的诊断依据:
1、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肾炎
好发于中年女性及青少年,免疫学检查可见多种自身抗体,以及多系统的损伤,可明确诊断。
2、过敏性紫癜肾炎
好发于青少年,有典型皮肤紫癜,常于四肢远端对称分布,多于出皮疹后1~4周出现血尿和(或)蛋白尿。
3、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
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临床主要表现为蛋白尿或NS,常见病理类型为膜性肾病。诊断依据:①血清HBV抗原阳性;②患肾小球肾炎,并且排除继发性肾小球肾炎;③肾活检切片找到HBV抗原。
有关肾病综合症的诊断方法,要禁忌正确的诊断室治疗的前提,所以对于这个疾病要认清诊断方法,这对于治疗有很大的帮助。
甲减还会引发什么样的疾病呢
很多人都不由自主的给甲减这种疾病下了这样一个结论,就是认为甲减这种疾病是可怕的,然而他们却没有很好的去分析甲减这种疾病的可怕的真正的原因,那么现在我回答您,主要是因为甲减的危害。
粘液性水肿昏迷是威胁生命的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并发症.特点包括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病程长,昏迷伴有极低体温(24~32.2℃),反射消失,癫痫发作,CO2 潴留和呼吸抑制.严重低温可被忽视,除非用特殊低读数温度计.必须根据临床,病史和体检作出快速诊断,因为有过早死亡的可能.促发因素包括寒冷,疾病,感染,外伤和中枢抑制药。
1、由于呆小病症的特殊面容应注意和先天性愚呆(伸舌样痴呆称唐氏综合征)鉴别。
2、粘液性水肿典型病例诊断不难,但早期轻症及不典型者常与贫血,肥胖,水肿,肾病综合征,低代谢率综合征,月经紊乱,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症等混淆,需作有关甲状腺功能测定,以资鉴别。
3、对于末梢性甲减的诊断有时不易,患者有临床甲减征象而血清T4浓度增高为主要实验室特点,甲状腺131碘摄率可增高,用T4,T3治疗疗效不著,提示受体不敏感。部分患者可并伴有特征性面容,聋哑,点彩样骨骺(stippledepiphyses),不伴有甲状腺肿大。
肾病综合征的鉴别加诊断
1.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为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所致,如微小病变性肾病、膜型肾病、膜增殖性肾病、系膜增生性肾炎、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等。
(1)微小病变肾病,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起病隐匿,肉眼血尿。
(2)膜型肾病,一般发病于35岁以后,起病隐匿,病变发展缓慢,易发生肾静脉血栓,肉眼血尿罕见。
(3)膜增殖性肾病,多发病于30岁以前,起病急,几乎所有的患者都有镜下血尿,肾功能呈进行性减退,约1/3患者伴有高血压。
(4)系膜增生性肾炎,好发于青少年,隐匿起病,也可急性发作,多伴有血尿,以镜下血尿为主,及轻、中度高血压。
(5)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多见于青少年,多数患者几乎都是隐匿发病,表现最多的是肾病综合征,其次是镜下血尿,肾功能进行性减退。
2.继发性肾病综合征
继发性肾病综合征的发病原因有多种,比如系统性疾病,代谢性疾病,过敏性疾病、感染性疾病、肾毒性物质、恶性肿瘤、遗传性疾病,妊娠毒血症以及肾移植慢性排斥等等。但临床上常见的只有少数几种,如系统性红斑狼疮肾、糖尿病肾病、肾淀粉样变、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等为多见。
(1)系统性红斑狼疮肾病常见于年轻女性,往往表现为多器管损害,如关节疼痛、发热、面部蝶形红斑、肝脏及心血管系统病变等。血中可找到红斑狼疮细胞,血浆球蛋白明显升高。
(2)糖尿病肾病多发于病史较长的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往往和肾脏损害相平行。
(3)肾淀粉样变主要发生于中年以上男、女、往往有慢性炎症或慢性化脓性疾病病灶。
(4)紫癜性肾炎多发于青少年、发病与呼吸道感染有关,冬季可多见,血尿是过敏性紫癜肾肾脏受损最常见的临床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