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2015年十大致癌谣言你中招了吗

2015年十大致癌谣言你中招了吗

1、口香糖致癌

上榜理由:口香糖中的天然橡胶虽无毒,但制作过程中所用的白片胶是加了毒性的硫化促进剂、防老剂等添加剂,刺激肠胃,引起不适。而口香糖中的代糖阿斯巴甜也是致癌物。

【辟谣解析】口香糖中会含有一定的添加剂和代糖阿斯巴甜,从理论数据分析,一个人只要不是每天成斤地摄入,就不会出现安全隐患。但是,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口腔科主任周俊波不建议口香糖不间断咀嚼20分钟以上,因为过多咀嚼会造成口腔肌肉劳损。

2、味精致癌

上榜理由:味精被加热到120℃时,谷氨酸会变成致癌物质焦谷氨酸钠。

【辟谣解析】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老年病科食疗药膳门诊王东旭副主任中医师介绍说,100℃温度加热半小时,仅有0.3%的味精生成焦谷氨酸,加热1 小时才有0.6%的味精生成焦谷氨酸。其对人体产生的影响是微乎其微的。所以味精致癌这说法不可靠。对于健康的人来说,食用味精并没有大问题,但是,孕妇和婴幼儿最好不要吃含味精的食物。此外,有些患者医生会建议低盐、低钠饮食,味精最好也不要吃,味精中包含钠,虽然量不多,但是也要注意。

3、猪肝

上榜理由:每公斤猪肝含胆固醇400毫克以上,摄入胆固醇太多会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同时肝是解毒器官,会累积大量黄麴毒素、抗生素、安眠药等代谢毒物,故猪肝不宜吃。

【辟谣解析】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老年病科食疗药膳门诊王东旭副主任中医师介绍说,猪肝胆固醇较高,肥胖超重、胆固醇偏高人士尽量不要食用。同时,猪肝也确实是代谢解毒器官,但这并不代表不能吃。作为一种天然食物,猪肝中也有大量的营养素,特别是铁,合理食用是没有问题的。

4、植物油做饭致癌

上榜理由:一些微信援引了一位生物分析化学和化学病理学教授的观点,这位马丁教授发现植物油在高温烹调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醛类物质,醛类物质有潜在的毒性,相关疾病包括心脏病、癌症、痴呆等等。该教授发现,当被加热到180℃一段时间后,相比于葵花籽油和玉米油,黄油、橄榄油、猪油产生的醛类物质会少很多,椰子油情况最好,因此他建议厨房不要用玉米油和葵花籽油了,如果煎炸不如用黄油。

【辟谣解析】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老年病科食疗药膳门诊王东旭副主任中医师介绍说,科学合理食用植物油,一般不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中国人的饮食烹调习惯和西方有一定差异,西方国家大都以煎、炸为主,中式烹饪方法包括炒、蒸、炖、溜、汆、煮等多种方式,比如急炒、清蒸等

5、癌细胞爱甜食

上榜理由:冰淇淋、草莓蛋糕、布朗尼,加了糖的甜食,往往让人难以抗拒,近日微信上有观点认为,糖会“滋养”癌细胞,癌症患者应该杜绝糖类。

【辟谣解析】江苏省肿瘤医院主任医师陈仕林教授介绍说,“糖”是一种笼统的说法,在化学式的表现上类似于“碳”与“水”的聚合,故又称之为碳水化合物,这种物质在人体消化系统中会被水解成葡萄糖和果糖。人体所有细胞都需要葡萄糖来提供能量,无论是不好的细胞(比如癌细胞)还是正常的细胞。但是,相对而言,癌细胞比正常细胞生长更为迅速,对葡萄糖的需求量更大,所以会被有些人误以为是吃多了甜食就会给癌细胞提供营养,帮助它快速生长。但是从临床接诊的癌症患者来看,并没有明显的偏食甜类食物的现象。至于偏食甜食容易变胖,而肥胖又会增加癌症的风险,这是另一回事。不能说吃甜食就会增加致癌的风险,只要科学饮食,合理搭配都是可以的。

但是需要指出的是,偏食某一类食物与癌症还是有联系的,偏食腌制类的食物会增加食道癌的风险,偏食辛辣刺激类的食物会增加胃癌的风险,偏食肥甘厚腻类的食物会增加肠癌的风险。

6、筷子3个月不换致癌

上榜理由:普通筷子使用3-6个月后,由于食物、洗涤剂及空气、餐柜内残留物附着,颜色会发生改变。此时,筷子会孳生各种霉菌,严重发霉的筷子会滋生黄曲霉素,该物质已经被广泛认定可诱发肝癌。

【辟谣解析】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治未病科副主任医师刘欣介绍说,木质和竹制的筷子,一定要保证干燥,如果没有发霉而且干净清洁,不一定非要3个月就要换一批。但是,筷子一旦出现霉斑,就要立即更换。因为发霉的筷子,有可能被黄曲霉素污染。黄曲霉毒素为致癌物,是一种毒性极强的剧毒物质,对人及动物肝脏组织有破坏作用,严重时可导致肝癌甚至死亡。木质和竹制的筷子定期用沸水煮半小时,放置在空气中晾晒干燥再使用。尽量不要把筷子放在密闭的空间里,洗筷子时不要抓着一把用洗洁精猛搓,这样很容易使筷子变粗糙,产生许多细小的凹槽、裂纹,导致微生物残留。

7、6号杯盖致癌

上榜理由:每个塑料容器底部都有一个三角符号,类似于“身份证”,代表着塑料回收标志。三角框内的数字从1至7,对应不同材料。6号杯盖的材料是聚苯乙烯,也被标识为PS。重点是这句,这种塑料材质在高温下会溶解出有毒物质,长期饮用可能致癌,建议不带盖喝。

【辟谣解析】塑料杯盖上的数字对应的是材质,并不是危害。根据国际癌症研究中心公布的数据看,一个热饮杯盖中苯乙烯单体的迁移量为3.75微克,而一根烟则有20-48微克,香烟远比杯盖更危险。按照国际卫生和粮农组织制定苯乙烯的暂定每日最大容许摄入量为0.04毫克/千克。对于体重为120斤的人来说,每日最大容许摄入量是2400微克。要达到这个危害量,相当于每天要饮用约107杯热饮。

8、刮腋毛致癌

上榜理由:人体排毒方法就是流汗,腋毛会帮助汗水顺着腋毛流出体外,若剃掉拔掉或以其他方式去除腋毛,就会阻碍身体里的毒素从腋窝排出,但这些毒素并不会因此消失,毒素反而会储存在腋下的淋巴结,形成肿瘤。该微信中还提到,几乎所有的乳癌都发生在乳房外侧上方的区域,那里正是淋巴结所在的地方;而男人之所以很少得乳腺癌的原因就是因为他们从未剃掉过腋毛。

【辟谣解析】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皮肤科主治中医师刘明珠介绍说,从毛囊结构上不难发现,刮腋毛并不会影响汗腺的结构,也不会阻碍排汗。刮腋毛只是剃除了毛发在体表的部分,并不破坏毛囊深层结构,因此对顶浆汗腺的分泌影响也十分有限。原文声称几乎所有的乳腺癌都是发生在乳房外侧上方的区域,因为这里是排毒淋巴结的所在地。临床上以乳头为原点,乳房分为四个象限,外上象限乳腺癌原发灶发病率确实最高,但美国癌症协会对此的解释是,这很可能只是因为该象限乳腺组织最多而已,其发病比例和乳腺组织在外上象限分布的比例类似,和淋巴无关。

9、地暖致癌

上榜理由:儿童长期处于地热供暖辐射环境中,会导致血液、淋巴液和细胞原生质发生改变。意大利专家研究后认为,意大利每年有400多名儿童患白血病,主要是因为他们居住在地热供暖的环境中,受到了严重的供暖辐射。

【辟谣解析】电地暖的辐射属于电磁辐射,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影响的关键取决于辐射的量。电地暖虽然属于电磁辐射,但产生的辐射波频率只有50Hz,实际上我们经常使用的家用电器都会产生电磁辐射,如手机工作频率900MHZ,电脑一般为333MHZ,微波炉为2450MHZ,都是电地暖的数十万倍,这些高频率带来的才可称为是电磁辐射。因此担心地暖辐射对人体的健康影响是完全没必要的。

10、蓝色洁厕块致癌

上榜理由:洁厕块只适合有双供水系统的国外楼房,国内几乎没有这样的供水系统。由于主阀门和分阀门没有单向止回阀,在负压的作用下,带有强致癌致病的污染水会反流进自来水系统,引起包括癌症、白血病、严重内脏过敏等致死疾病几十种,呼吁立即停止这种自杀行为!

【辟谣解析】江苏省肿瘤医院主任医师陈仕林教授介绍说,目前还没有临床病例能够证明蓝色洁厕块致癌。这些化学元素对于人体的危害,可能还是体现在刺激性上,所以也不建议频繁或长时间接触这类物质。

方式中植物油的受热温度和时间一般不会出现长时间高温煎炸。需要指出的是,各种油都不建议长期单一食用,经常更换食用油种类,更加有益健康。

隔夜茶致癌是夸大事实

一、假借权威

例:“地球将陷入黑暗6天”:称一场前所未有的太阳风暴将会发生,届时将阻挡90%的太阳光,整个地球也将在6天的时间内完全见不到太阳。还声称NASA已经证实了该传言,并有视频为证。

大家只要到谣言中提到的“证实方”NASA网站上搜索一下,就会得到真相——根本没有相关消息。

二、夸大事实

例:“隔夜茶致癌”:谣言说隔夜茶会产生亚硝酸或亚硝胺,饮用将导致人患上胃癌、肝癌、食道癌。

实验室证实,茶汤在长时间放置下可能滋生有害微生物,可能导致肠胃不适,出现腹泻。存放条件不同,久放的茶汤不一定都会产生亚硝胺,产生的亚硝酸含量也极少,其计量不足以导致谣言中提到的各种癌症。

三、偷换概念

例: 国外的相关研究论文中说,“可乐导致人发胖”。

事实上,国外的相关研究中说的是,“喝软饮会导致人肥胖”,通篇都没有提到“可乐”,但造谣者将“软饮”偷换成了“可乐”。

四、眼见为“实”

例:“市面上有人造生菜在贩卖”:称市面上有用工业原料制作的生菜在贩卖,食用会中毒,还附图两张,“有图有真相”。

其实,原图用石蜡制作的生菜,是一个石蜡模型制造工坊在开放日给大家做的展示模型。

五、切身相关

例:“微波炉会产生致癌物”、“食盐能抗癌”、“在北京待一天相当于抽20支烟”……

这些都没有科学依据。与生活有关的消息总是会引起广泛关注并呈爆炸式传播,大家切记不要丢掉理智和科学。

六、偷梁换柱

例:“一氧化二氢有剧毒”:称人一旦大量接触“一氧化二氢”,就将引发严重的“医学问题”,甚至会“致人死亡”。

一氧化二氢究竟是什么?化学公式是H2O,其实就是水。

七、以讹传讹

例:“吃榴莲喝可乐会引发猝死”:谣言称一位游客在泰国旅游时,吃了很多榴莲,之后又喝了可乐,结果引发心脏病猝死;还声称泰国有明确规定,食用大量榴莲后,8小时之内不能喝可乐。

该说法完全没有科学依据,泰国更没有榴莲可乐不能同时食用的规定。有些疾病的发生和当事人的体质有关。

八、断章取义

例:“苹果清洗后仍有97.8%的杀虫剂残留”:谣言称该数据来自于美国农业部的一个农药数据项目,结论是清洗完一个苹果后,杀虫剂的残留比率竟达到97.8%。

然而,正确的数据解释是:该项目检测的是所有样品中检测到农药的比例。当时,确实有很高比例的苹果检测到了至少一种农残,2009年的数据是接近98%。谣言只是截取了一个数据并歪曲数据解释。

林赛氏指甲和普通指甲 林赛氏指甲是谣言吗

不是谣言,林赛氏指甲有医学实例以及相关文献的证明。

1.有相关文献证明,林赛氏指甲最早发现于1967年,国内关于林赛氏指甲的记载来自于2004年一篇卫生保健文章,知网上可以找到。

2.来自美国布朗大学Warren Alpert 医学院的 Yang 教授在2015年4月30日的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介绍了一例典型的林赛甲(Lindsay’s Nails),患者当时患有慢性肾病,体检发现指甲存在异常,指甲的近端50% 面积的指甲为白色,远端 50% 面积的指甲为粉色。

3.2015年6月9日,《JAMA》(美国医学会杂志)发表的一项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的研究中也提到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在发生肝硬化后也可能出现林赛氏指甲。

教你看清“女性克星”乳腺癌12个谣言

谣言一:乳腺癌是一种基因病

乳腺癌的发病机理目前仍然没有搞清楚。不过,科学家们业已发现两个与乳腺癌相关的基因:BRCA1和BRCA2。这两个基因发生变异的女性,有40%至80%的患乳腺癌的风险,然而另外20%至60%病历无法用基因解释,80%的乳腺癌病历并没有明确的家族史。所以,即使你的家族中没有乳腺癌的病史,也绝不可以掉以轻心。同时,那些有家族病史的女性,应该更加密切关注自己的乳房。

谣言二:使用止汗剂可以导致乳腺癌

没有任何证据证明使用止汗剂或者减少腋下汗腺分泌可以导致乳腺癌发病率提高。这种说法可能源自于人们对解剖知识的缺乏,或者出自某些不健康的怀疑论者之口。

谣言三:乳房的任何肿块都是乳腺癌

性触摸到的乳房肿块中,80%以上为良性。但是发现乳房肿块应及时看医生,通过超声波检查、乳房X光片检查以及必要时的组织切片检查,做进一步诊断。不过女性务必记住,并非每一个肿块都是癌。

谣言四:40岁以下女性不会得乳腺癌

乳腺癌危险随着年龄增加而增大,但是任何年龄组女性都可能会患乳腺癌。研究数据显示,25岁以下女性中也有乳腺癌病例。

谣言五:乳房X光片检查可发现所有乳腺癌

乳房X光片检查只能查出85%的乳房肿瘤,较难查出致密性乳腺组织中的肿瘤。医生通常会增加超声波检查或结合核磁共振成像扫描进一步诊查。

谣言六:乳房X光片检查会导致乳腺癌扩散,甚至会诱发乳腺癌

近30年来,十多项实验研究不约而同地得出结论:乳房X光检查产生的辐射量极小,与该项检查给女性带来的益处相比,其副作用可以忽略不计,不会导致乳腺癌扩散,更不会诱发乳腺癌。

谣言七:穿有钢托的胸罩会得乳腺癌

几年前有人提出,“穿有钢托的胸罩会导致淋巴流动受阻,进而增加乳腺癌危险”。研究发现这种说法纯属误传。

谣言八:乳腺癌具有遗传性

如果乳腺癌的基准发病率为1.5%,假设你的家族中有人得乳腺癌,那么你的乳腺癌危险会增加两倍多,即3%~4%。如果母亲遗传给女儿BRCA1或BRCA2基因,那么女儿罹患乳腺癌的危险就会增加50%~80%。

谣言九:乳腺癌诊断书等同于死刑判决书

80%乳腺癌确诊病历没有出现转移,这些患者五年存活率高达80%,一些患者治疗后高质量地生活了很多年。即便那些已经转移的乳腺癌患者,也可以继续生活很长时间。特别是乳腺癌的治疗手段日新月异,只要尽早地发现,乳腺癌不等于生命的终结。

谣言十:乳腺癌治疗等于切除乳房

乳腺癌治疗方式多样,超过一半的患者可以接受保乳治疗,即使需要切除乳腺,也不一定需要全部切除乳房,现在有很多可以保全乳房外观的手术手段,这可以很大程度上削减患者的心理压力。

谣言十一:服用避孕药可以导致乳腺癌

大量的研究(比如Marchbanks2002年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的调查)表明,口服避孕药不会增加妇女患乳腺癌的可能性,但是有乳腺癌家族史的女性应该注意危险性的轻微提高。现代口服避孕药仅仅含有很低剂量的激素,而且服用口服避孕药有助于女性调理月经周期,降低卵巢癌和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减轻骨质疏松症状。同任何其他药品一样,服用口服避孕药,大家都要斟酌其利弊。

谣言十二:乳腺癌是女人病

尽管对多数男人来讲,乳房给他惹的惟一麻烦是青春期乳房一过性增生(相信很多男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然而根据一些研究,男性乳腺癌的发病率约为 (0.85~1.30)/10万。由于男性乳房脂肪组织少,癌细胞容易侵犯皮下淋巴网络,所以病死率相当高,美国2005年有460名男性死于乳腺癌。所以男同胞们也不可对乳房的变化掉以轻心。

激光整形谣言多 你中招了吗

爱美是人的天性,同时也是女人的专利,现在,随着整形技术的不断提高,很多人更是积极地整容,尤其是激光美容更是其中一项热门整形项目,可是关于激光整容有很多谣言,爱美的人会不小心中了谣言,那么,激光整容有哪些谣言呢?赶紧来了解下吧。

谣言一、激光美容一次就好?

答:激光祛斑后色素颗粒的消退排出时间一般在3—6个月左右。由于不同色素性疾患的色素粒大小、种类、深浅、色泽不同及个人肤色、代谢能力、年龄等个体差异,激光治疗后色素颗粒的消退排出时间与程度也各有不同。

一般来说,祛除暗沉、雀斑、晒斑等浅层色素需2-3次,黄褐斑、妊娠斑、老人斑等深层色素则需要6-10次,每次间隔2-3个月。

谣言二、激光美容可根治黄褐斑?

答:黄褐斑的出现多数与内分泌有关,尤其是和女性的雌激素水平有关,月经不调、妊娠、服避孕药或肝功能不好以及慢性肾病都可能出现黄褐斑。

如果是单纯性黄褐斑,通过6-10次的激光治疗,可得到改善;如果是内分泌引起的黄褐斑,激光也束手无策,更加建议用内调。

谣言三、美容院的美容师也能操作激光?

答:激光美容应由相关专业的执业医师来完成。

激光美容的效果受下列因素影响:

1、皮肤状态和皮肤问题的准确诊断。

2、激光设备的精确性和可靠性。

3、医生对于皮肤问题的理解。

4、医生对仪器的把控等等。

谣言四、激光祛斑、彩光嫩肤、E光嫩肤、光子嫩肤、射频混为一谈。

答:

1、光子嫩肤与彩光嫩肤两者从原理上来说,都是采用多脉冲设计专利的特定波长的一种或多种光,应用强脉冲光的选择性热解作用和光刺激效应,清除面部各种瑕疵,同时刺激胶原蛋白的增生,改善其质地和弹性,恢复皮肤青春光彩。

2、E光嫩肤是在光子嫩肤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原来光子的基础上增加了射频功能,是光子与射频的结合体,其核心技术是:光子系统+射频系统+表皮冷却系统。

癌症病人饮食的三大恶毒谣言

最“恶毒”的三个谣言

不吃“发物”、只吃素食、饿死癌细胞——这三个关于癌症病人饮食的民间谣言流传甚广,可以说是“杀人于无形之中”。

上述的“发物”就是最常听到的一个。百度百科是这样描述的,“所谓发物,是指特别容易诱发某些疾病(尤其是旧病宿疾)或加重已发疾病的食物。发物禁忌在饮食养生和饮食治疗中都具有重要意义。”而归属到发物一类的食物繁多,癌症患者可吃的食物一下就不多了。

第二个谣言是癌症患者是酸性体质,而食物有酸碱之分,许多蔬菜和水果是碱性食物,而肉类、海鲜类大都是酸性食物,因此要求癌症患者吃素,以改变酸性体质,这样癌症可不治而愈。

第三个谣言更是想直接把癌症患者杀死。这个“饿死癌细胞”理论要求患者尽量少吃甚至节食,通过“饿死”癌细胞治来治愈癌症。因为如果营养充分,癌细胞就长得快,正常细胞反而无法吸收营养。

以上三个谣言,一个比一个凶猛,癌症患者只要受这些谣言影响,就无法坚持化疗,而且生存期会大大缩短。

这些美容方法你还在用吗

谣言1:你每年摄入的数百克的唇膏会对你的健康有害。

平均来讲,一位女性每天消耗的唇膏大约为四毫克,这意味着就算摄入两百克唇膏,你也需要连续几百年每天都使用唇膏。而况且根据调查显示,即使使用了这个数量的唇膏,对身体也不会有什么损害。但是如果不想使唇膏成为食物的“佐料”,就得养成吃饭前卸掉唇妆的习惯了。

谣言2:每天晚上梳头100下可以让头发保持健康闪亮的状态。

用纯猪鬃毛梳子梳头的同时,会有天然油脂随着猪鬃毛转移到你的秀发上,这样一来你的秀发会变得更加光亮。但是至于要梳多少下,这完全取决于你自己,如果你有一把好梳子的话。

谣言3、凡士林涂在睫毛上可以让睫毛长得更快。

睫毛的浓密程度、长度完全取决于基因遗传因素。而事实上,粘稠的膏状凡士林涂在睫毛处会堵住内眼睑边缘处的眼腺体,而我们的眼睛则是需要靠腺体制造出泪水冲洗掉眼内的脏东西,防止细菌传染的。

谣言4、喝咖啡能减肥。

研究发现咖啡因具有排水、消肿的功能,大部分涂抹用的瘦身产品中都含咖啡因成分,那么直接喝咖啡,是否能更有效地瘦身?其实咖啡中的咖啡因非但不能帮助减肥,饮用太多,甚至会引致导致加速、血压高及失眠,加了奶和糖的咖啡还更容易令人发胖。

谣言5:把香水储存在冰箱里可以让香味持续更久。

香氛中的油脂成分会渗入到所有含有脂肪的物体中去,比如你放在冰箱里的黄油和 牛奶等,从而造成污染。其实正确的方法是把香氛放在凉爽、背光的地方。

关于乳腺癌的几个谣言

谣言一:乳腺癌是一种基因病

乳腺癌的发病机理目前仍然没有搞清楚。不过,科学家们业已发现两个与乳腺癌相关的基因:BRCA1和BRCA2。这两个基因发生变异的女性,有40% 至80%的患乳腺癌的风险,然而另外20%至60%病历无法用基因解释,80%的乳腺癌病历并没有明确的家族史。所以,即使你的家族中没有乳腺癌的病史,也绝不可以掉以轻心。同时,那些有家族病史的女性,应该更加密切关注自己的乳房。

谣言二:使用止汗剂可以导致乳腺癌

没有任何证据证明使用止汗剂或者减少腋下汗腺分泌可以导致乳腺癌发病率提高。这种说法可能源自于人们对解剖知识的缺乏,或者出自某些不健康的怀疑论者之口。

谣言三:乳房的任何肿块都是乳腺癌

性触摸到的乳房肿块中,80%以上为良性。但是发现乳房肿块应及时看医生,通过超声波检查、乳房X光片检查以及必要时的组织切片检查,做进一步诊断。不过女性务必记住,并非每一个肿块都是癌。

谣言四:40岁以下女性不会得乳腺癌

乳腺癌危险随着年龄增加而增大,但是任何年龄组女性都可能会患乳腺癌。研究数据显示,25岁以下女性中也有乳腺癌病例。

谣言五:乳房X光片检查可发现所有乳腺癌

乳房X光片检查只能查出85%的乳房肿瘤,较难查出致密性乳腺组织中的肿瘤。医生通常会增加超声波检查或结合核磁共振成像扫描进一步诊查。

谣言六:乳房X光片检查会导致乳腺癌扩散,甚至会诱发乳腺癌

近30年来,十多项实验研究不约而同地得出结论:乳房X光检查产生的辐射量极小,与该项检查给女性带来的益处相比,其副作用可以忽略不计,不会导致乳腺癌扩散,更不会诱发乳腺癌。

相关推荐

食用虾滑的注意事项

先来八一八谣言! 是否听说过海虾等海鲜是不能够喝含有维生素C的水果一起吃的呢,这样吃等于吃砒霜?其实这是谣言来的呢。吃海虾的时候也可以搭配维生素C的水果一起吃。 虾滑真正不能同台吃饭的是啤酒! 虾滑和啤酒一起吃的话,会令身体内的尿酸含量迅速升高哦,如果的体内尿酸含量刚好很高的话,就越容易导致痛风呢。吃虾滑的时候一定要保证虾是新鲜的哦,而且要充分煮熟,否则可能会出现食物中毒的情况。

牛奶的五大谣言信过吗

早餐奶比普通奶营养 真相:早餐奶中添加了大量的糖和一点麦粉等,与普通奶的营养差不多,但却含有香精等食品添加剂,不如普通牛奶。早餐奶的能量和蛋白质供应只有早餐需求的三分之一,远不能代替早餐。早餐可以喝杯纯牛奶,再加适量主食、坚果以及果蔬,营养齐全。 高钙牛奶补钙效果好 真相:牛奶本身就是含钙丰富的食物,而且其中的钙与蛋白质保持微妙的平衡关系,如果向其中添加很少的钙,可能对这种平衡影响比较小,而添加太多的钙,则容易造成蛋白质体系的不稳定,使得蛋白质沉淀,影响口感和品质。所以向牛奶中加钙是一项非常有技术难度的工

食物真能改变肤色吗

谣言1——喝牛奶能美白? 真相:难度太大! 多喝牛奶,皮肤便能白,几乎每个女孩儿都有这样的美白误区。事实上,这只是一种美好的向往,很难达到。牛奶能为人体提供最重要的营养是钙质和蛋白质,脂肪也不低。说牛奶润肤,并不算无厘头,但希望通过喝牛奶达到美白效果太难了。因为在消化的过程里,能被充分吸收并达到皮肤组织的营养是极少的,效果还不如用牛奶洗脸或者泡牛奶浴。 谣言2——吃酱油,会让伤口变深? 真相:那只是的心理作用。 手术后留不留疤痕,一方面要看个体的恢复状况,另一方面也要看本身的伤口是否伤到了真皮层。伤到表

关于癌症有哪些谣言

1.癌症是会传染的 事实:一个健康的人与癌症患者进行身体接触或者呼吸一样的空气,是不会传染癌症的。甚至将癌症患者的健康器官移植给他人,接受移植的人也不会患上癌症。而且癌症在孕妇体内很少有机会通过胎盘传播给胎儿。 2.染发剂致癌 事实:可能经常听说染发剂会导致脑部肿瘤的传言。其实这纯属无稽之谈。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的最新研究结果表明,虽然在有染发剂的工作场所长时间暴露容易致癌,但个人应用染发剂对人的身体不会造成致癌这么严重的伤害。 3.红酒会致癌 饮酒伤身,红酒却养人?过去我们甚至认为每日小酌一杯

产后喝水会变胖吗

最近,一篇文章在网上悄然流传,其中提到,“产后半个月内不可以吃青菜、水果,不可以吃鱼肉”,最神奇的是,“严禁喝水、饮料以及汤类,牛奶也不可以喝。因为会喝成大水桶,会变胖,将来容易得风湿病或神经痛,可以用烧开的米酒代替水分”。 针对这个流言,“每月科学流言榜”及时发布真相,给予科学解释,有效遏制了该流言的进一步扩散。 “科学流言”传播轻则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重则影响社会稳定。近年来,“香蕉致癌事件”“柑橘大实蝇事件”等等,都给农民造成数亿甚至数十亿元的经济损失。日本福岛核事故在我国引发的抢购碘盐风波还曾一度

关于流感的谣言知道多少

每年的流感季节就要到来,在这个季节还有一种比流感更让人头疼的东西也将出现,它就是有关流感的谣言。 为了能够更好的判断哪些关于流感的说法是谣言,我们需要了解一些基本事实:流感是一种由流感病毒引起的具有传染性的呼吸系统疾病,与普通感冒具有区别。根据美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CDC)的数据,每年在美国有大约5%到20%的人会患上流感,其中可能有超过20万人最终需要入院治疗,每年也有大约两万人因流感死亡(在世界范围内的死亡数字可以达到50万人)。流感的症状出现得比较迅速,可能包括发热、身体疼痛、咳嗽、咽喉疼痛、流鼻

那些致癌谣言可信吗? 疑问1:癌细胞爱甜食?

冰淇淋、草莓蛋糕、布朗尼,加了糖的甜食,往往让人难以抗拒,近日微信上有观点认为,糖会“滋养”癌细胞,癌症患者应该杜绝糖类。 辟谣:碳水化合物不会专供癌细胞能量 “糖”是一种笼统的说法,在化学式的表现上类似于“碳”与“水”的聚合,故又称之为碳水化合物,这种物质在人体消化系统中会被水解成葡萄糖和果糖。人体所有细胞都需要葡萄糖来提供能量,无论是不好的细胞(比如癌细胞)还是正常的细胞。但是,相对而言,癌细胞比正常细胞生长更为迅速,对葡萄糖的需求量更大,所以会被有些人误以为是吃多了甜食就会给癌细胞提供营养,帮助它快

藿香正气水头孢致命谣言

最近各地区高温持续,很多中暑人群、大家可能忽略了一致命细节,千万记住藿香正气不能与头孢一起吃,产生剧毒性,医生说,霍香正气水与头孢一起服用,会马上丧命。 一般我们服用藿香正气水用于缓解中暑,每次服用剂量为1支,其中酒精含量为3—5毫升左右,这个量和头孢类药物服用之后,不足以达到让人死亡的剂量。 但是可能会出现上述双硫仑反应,引起患者不适。

孕妈可以吃小龙虾吗

■关于小龙虾的那些谣言信吗? 关于小龙虾的谣言太多了,朋友圈里面盛传它是日本对华细菌战的产物,各种细菌各种脏,说到它的危害可以说是罄竹难书了~事实上是这样吗?非也! 小龙虾原产地是美国,上世纪被日本引入国内,然后再传入中国的,一直都是作为食物存在,美国人吃小龙虾的历史都超过100年了。 还有人觉得,市场售卖的大部分都是野生的小龙虾,特别脏,全身都是细菌,生活在臭水沟等等~ 科研数据证明了,小龙虾体内的重金属很少,即使有,也大多集中在鳃和内脏中,所以吃小龙虾的时候,只要去掉内脏,是没有那些传说中的重金属

会说话是一门学问

1、小事,幽默说 在想对别人有一些善意的提醒时,用开玩笑的轻松方式说出来,不但可以让人愉快地接受,还能增进彼此间的亲密感。 2、没把握的事,谨慎说 《礼记》中说:“君子约言,小人先言。”君子谨慎说话,小人妄言妄语。谨慎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修养;如果没有把握,不说最好。在别人问起或事到临头而不得不说时,措辞就一定要谨慎,这样才能不误人。当时和事后,人们也会觉得是个靠谱、值得信任的人。 3、没发生的事,不胡说 《荀子》中说:“流言止于智者。”这是个谣言满天飞的时代,社会上如此,生活中也是如此。制造谣言,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