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肝母细胞瘤能治愈吗

肝母细胞瘤能治愈吗

肝母细胞瘤虽然是一种恶性肿瘤,但现在的治愈率还挺高的。而且,小朋友的身体和大人的身体情况不同,千万不要轻易放弃。如果真的最后确诊是肝母的话,机会很大。

我的儿子两个月大时发现得了肝母,但是后来在经过化疗,手术再化疗后,至今已经两年多了,身体也恢复的很好,当时住院治疗也遇到2个肝母的小朋友,到现在也都恢复的很好,都没有复发。

当时我和你的想法也是一样,这么小的小朋友哪能经得起化疗啊,如果要化疗宁愿放弃,但是医生告诉我,越小的小朋友对于化疗的反应反而没有大人那么强烈,最后我看到的事实也是如此,所以反而是我们做家长的更要整理好自己的心态,做好照顾小朋友的准备,这很辛苦,而且时间也很长。记得常常对着宝宝笑,叫他加油。努力。他会听得懂。真的。他会比你想像的更加油。更努力。

得了肝母细胞瘤要怎么治疗

患上肝母细胞瘤后,你有想过自己属于哪一种外科程度吗?是否有担心肝母细胞瘤的治疗难度?外科专家表示:肝母细胞瘤的治疗要趁早,尤其是在肝母细胞瘤病情早期,就要早治疗。

肝母细胞瘤是儿童最常见的肝脏肿瘤,约占儿童原发性肝脏恶性肿瘤的62%。该病起源于肝脏胚胎原基细胞,属上皮来源的肝脏恶性肿瘤。潍坊市肿瘤医院专家介绍,肝母细胞瘤多为单发,大小不等本病恶性程度高可通过血液和淋巴途径广泛转移较常见的转移部位有肺腹腔淋巴结和脑。

肝母细胞瘤的治疗

手术切除是最为有效的治疗方法,常辅以化疗放疗或免疫治疗。肝母细胞瘤若能切除,则预后较原发性肝细胞癌好,约1/3的患者可存活5年。肝母细胞瘤多不伴有肝硬化,且肿瘤多为单发包膜完整,可行左三叶或右三叶切除,切除的极量可达全肝的75%,故对本病治疗应采取积极态度,争取彻底切除。一组儿童原发性肝癌57例报道其中肝母细胞瘤16例,均成功切除无手术死亡。11例已生存超过6年生存最长的1例为11个月的男婴,系右肝巨大肝肿瘤,行右半肝切除,肿瘤重810g,病理诊断为肝母细胞瘤术后至今已健在16年。

对肿瘤巨大或有子灶者,术后应配合全身化疗,可提高患者术后生存率。化疗主要是阿霉素和顺铂的联合应用,效果较好。其他药物有长春新碱环磷酰胺及氟尿嘧啶(5-Fu)等。对孤立的肺部转移灶可行肺叶切除术可延长生存率。对有双侧或多发肺转移的患者,可应用全身化疗,近期疗效较好。

在了解得了肝母细胞瘤要怎么治疗的同时,专家也要提醒广大肝母细胞瘤患者朋友,保持一个乐观而积极的心态,肝母细胞瘤疾病一定会早日恢复健康的。

肝母细胞瘤症状

临床症状无特异性,常有食欲不振、厌食、体重减轻或不增加、上腹胀痛伴呕吐和/或腹泻,黄疸很少见。腹部膨隆是肝母细胞瘤患儿的常见症状,患儿的父母常会注意到或通过体检发现上腹包块,绝大多数病儿因腹部肿大而就诊。

体征主要有面色苍白、腹部膨隆、肝脏肿大,查体在右上腹可触及肿大的肝脏,质地坚硬,表面光滑,大者可达盆腔,可触及瘤结节并伴有触痛。晚期可出现黄疸、腹水。其他症状包括发育不良、易激惹等。

部分肝母细胞瘤男性患儿以性早熟为始发症状,发生率为2.3%,表现为生殖器增大,声调低沉及阴毛生长等,原因是肿瘤细胞可合成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

根据患者年龄小,为少年儿童,有些在出生后不久即可有腹部膨隆、厌食、腹胀、体重减轻、腹部肿块,或伴性早熟,AFP升高,影像学证实肝内占位性肿块,结合辅助检查多可做出诊断,活组织病理检查可明确诊断。

细胞瘤会遗传吗

肝母细胞瘤是一种具有多种分化方式的恶性胚胎性肿瘤,是由类似于胎儿性上皮性肝细胞、胚胎性细胞以及分化的间叶成分组成。肝母细胞瘤的发病原因有三个可能性:可能是胚胎结缔组织的异常发育,是由肝脏胚胎原基细胞发生的恶性肿瘤;新生儿可能在子宫内发生,有文献报道发生于妊娠7个月胎儿;成年人可能是胚胎性肝细胞在肝内多年后,才发生恶性肿瘤。其临床表现为,患儿腹部膨隆、体重降低、食欲不振等,少数病例可见黄疸。

肝母细胞瘤发病受遗传因素影响

近年来,诸多学者对肝母细胞瘤进行了不同角度的发病机制的研究,发现其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据了解,大多数肝母细胞瘤的病例都是散发的,但也有家族性发病的报道。有相关的研究报告提到,4个家庭中有同胞的兄弟或姐妹发生肝母细胞瘤,其中1对同胞兄弟合并伴有中枢神经系统的异常,1对同时伴有肝糖原累积症1B,而另一对有多发性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的家族史。

部分癌症具有遗传性,肝癌是其中一种

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据表明,癌症具有遗传倾向,如乳腺癌、鼻咽癌、肠癌和胃癌等癌症,有癌症家族史的,家族成员患癌症的几率比非家族成员要高。其中,肝癌作为最常见的具有显性遗传的癌症中的一种,患癌者的后代尤其要警惕,因为乙型肝炎病毒的垂直传播,易造成肝癌的家族聚集倾向。家有肝癌患者,其子女无论身体好坏都要进行一次全面的肝脏检查,如肝功能全项、B超等。

肝母细胞瘤能治好吗

一、治疗:

1.手术切除是最为有效的治疗方法,常辅以化疗、放疗或免疫治疗。肝母细胞瘤若能切除则预后较原发性肝细胞癌好,约1/3的患者可存活5年。肝母细胞瘤多不伴有肝硬化,且肿瘤多为单发,包膜完整,可行左三叶或右三叶切除,切除的极量可达全肝的75%,故对本病治疗应采取积极态度,争取彻底切除。一组儿童原发性肝癌57例报道,其中肝母细胞瘤16例,均成功切除,无手术死亡。11例已生存超过6年。生存最长的1例为11个月的男婴,系右肝巨大肝肿瘤,行右半肝切除,肿瘤重810g,病理诊断为肝母细胞瘤,术后至今已健在16年。

2.对肿瘤巨大或有子灶者,术后应配合全身化疗可提高患者术后生存率。化疗主要是阿霉素和顺铂的联合应用,效果较好。其他药物有长春新碱、环磷酰胺及氟尿嘧啶(5-Fu)等。对孤立的肺部转移灶可行肺叶切除术,可延长生存率。对有双侧或多发肺转移的患者,可应用全身化疗,近期疗效较好。

二、预后:

如果肿瘤是单发的、瘤体较小、位置表浅且无肝外转移,手术切除可获治愈。约超过半数的患者在就诊时就已失去了手术治疗的机会,而那些能切除者的预后也较差,肝母细胞瘤对放疗和化疗又均不敏感,因此本病预后不良。对较早期恶性程度较低的胎儿型及混合型,无转移的肝母细胞瘤,手术切除长期生存者15%~37%不等。肿瘤切除后综合治疗,长期存活率有报道可达80%。高亚等报道29例小儿肝母细胞瘤依时间和治疗原则不同分为早期(1965~1980年行手术切除)、中期(1980~1991年行手术切除 术后化疗)、后期(1991~1995年行术前化疗 手术 术后化疗)。早、中期总体手术切除率分别为37.5%、30%,总体1年无瘤生存率25%和30%。后期总体切除率62.5%,1年无瘤生存率50%。资料表明后期生存率提高是由于采用术前化疗,使进展期肿瘤切除病例增多;认为加强对Ⅲ、Ⅳ期肿瘤的术前化疗,是提高其切除率、改善本病总体预后的关键。

小儿肝母细胞瘤是先天性的吗

小儿肝母细胞瘤是由肝脏胚基组织发生的肝脏恶性肿瘤,多发生于三岁以下婴幼儿,具体的病因不详,个案报道其发病与胎儿期酒精中毒,或者母亲口服避孕药物有关。另外有学者认为其发病可能与等位基因纯合性变异相关,肝母细胞瘤属于一个先天性的疾病。

怎样预防肝母细胞瘤

如果你患上肝母细胞瘤,你知道该怎么治疗肝母细胞瘤吗?又或者,你是否知道肝母细胞瘤不及早治疗,将带来的危害。外科专家称,肝母细胞瘤属于多人群易患疾病,危害性也大,急需早治疗。

肝母细胞瘤(hepatoblastoma) 是儿童最常见的肝脏肿瘤,约占儿童原发性肝脏恶性肿瘤的62%。该病起源于肝脏胚胎原基细胞,属上皮来源的肝脏恶性肿瘤。本病恶性程度高,可通过血液和淋巴途径广泛转移,较常见的转移部位有肺、腹腔、淋巴结和脑。

病因可能是胚胎结缔组织的异常发育,是由肝脏胚胎原基细胞发生的恶性肿瘤。新生儿可能在子宫内发生,有文献报道发生于妊娠7个月胎儿。成年人可能是胚胎性肝细胞在肝内多年后,才发生恶性肿瘤。

病因尚不详,参照一般肿瘤的预防方法,了解肿瘤的危险因素,制定相应的防治策略可降低肿瘤的危险。预防肿瘤的发生有2个基本线索,即使肿瘤在体内已经开始形成,它们也可帮助机体提高抵抗力,这些策略包括:

1.避免有害物质侵袭(促癌因素) 就是能够帮助我们避免或尽可能少接触有害物质。

2.提高机体抵御肿瘤的免疫力 能够帮助提高和加强机体免疫系统与肿瘤斗争。

外科专家提醒:肝母细胞瘤的危害性很大,不仅仅给生活造成影响,甚至还会导致肝母细胞瘤患者自身出现其他不可忽视的疾病出现,因此对肝母细胞瘤要引起重视,选择专业的外科医院接受正规检查治疗。

中医治疗肝母细胞瘤

手术切除是最为有效的治疗方法,常辅以化疗、放疗或免疫治疗。肝母细胞瘤若能切除则预后较原发性肝细胞癌好,约1/3的患者可存活5年。肝母细胞瘤多不伴有肝硬化,且肿瘤多为单发,包膜完整,可行左三叶或右三叶切除,切除的极量可达全肝的75%,故对本病治疗应采取积极态度,争取彻底切除。

对肿瘤巨大或有子灶者,术后应配合全身化疗可提高患者术后生存率。化疗主要是阿霉素和顺铂的联合应用,效果较好。其他药物有长春新碱、环磷酰胺及氟尿嘧啶(5-Fu)等。对孤立的肺部转移灶可行肺叶切除术,可延长生存率。对有双侧或多发肺转移的患者,可应用全身化疗,近期疗效较好。

如果肿瘤是单发的、瘤体较小、位置表浅且无肝外转移,手术切除可获治愈。约超过半数的患者在就诊时就已失去了手术治疗的机会,而那些能切除者的预后也较差,肝母细胞瘤对放疗和化疗又均不敏感,因此本病预后不良。对较早期恶性程度较低的胎儿型及混合型,无转移的肝母细胞瘤,手术切除长期生存者 15%~37%不等。

肿瘤切除后综合治疗,长期存活率有报道可达80%。治疗以手术切除为首选。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为常规Ⅰ期无法切除的肝母细胞瘤提供了新的治疗手段。利用超声波的可视性、组织穿透性和聚焦性等物理特征,通过超声波加热效应,机械效应和空化效应从体外定位,直接破坏体内深部的肿瘤组织,对邻近正常组织的影响较小,定位准确、无创性“切除”、无辐射污染、疗效明显。超声消融治疗联合手术切除将极大提高肝母细胞瘤的完整切除率。

肝母细胞瘤的治疗

1.手术切除是最为有效的治疗方法,常辅以化疗、放疗或免疫治疗。肝母细胞瘤若能切除则预后较原发性肝细胞癌好,约1/3的患者可存活5年。肝母细胞瘤多不伴有肝硬化,且肿瘤多为单发,包膜完整,可行左三叶或右三叶切除,切除的极量可达全肝的75%,故对本病治疗应采取积极态度,争取彻底切除。一组儿童原发性肝癌57例报道,其中肝母细胞瘤16例,均成功切除,无手术死亡。11例已生存超过6年。生存最长的1例为11个月的男婴,系右肝巨大肝肿瘤,行右半肝切除,肿瘤重810g,病理诊断为肝母细胞瘤,术后至今已健在16年。

2.对肿瘤巨大或有子灶者,术后应配合全身化疗可提高患者术后生存率。化疗主要是阿霉素和顺铂的联合应用,效果较好。其他药物有长春新碱、环磷酰胺及氟尿嘧啶(5-Fu)等。对孤立的肺部转移灶可行肺叶切除术,可延长生存率。对有双侧或多发肺转移的患者,可应用全身化疗,近期疗效较好。

相关推荐

肝肿瘤治疗前的注意事项

(一)治疗 最有效的治疗是手术切除病变,良性或恶性肿瘤均可手术切除,约95%病例的病变可做完整切除。手术后4~6周肝组织可迅速修复,此时应复查CT及AFP和B超以作为日后复查的基础。肿瘤相对的对放疗不敏感,联合应用顺铂与多柔比星(阿霉素)对肝母细胞瘤有效,可使不切除的肿瘤转变为手术切除的病变,并可清除肺转移灶。 广泛的良性肝肿瘤不行肝切除者,目前尚无有效疗法。对侵及左、右肝叶的不切除的血管瘤患儿,对引起心力衰竭的肝血管瘤如不切除,可做肝动脉结扎。目前主张做肝动脉插管栓塞治疗。 (二)预后 肝母细

儿童常见的恶性肿瘤有哪些

癌症是恶性肿瘤的广义名称,许多人会以为癌症只会发生于成年人,特别是老年人,儿童是不会得癌症的,事实上儿童不仅会患癌症,而且各个年龄段包括新生儿期都可患癌症,可发病的部位也包括了全身的各个系统。 畸胎瘤常见于新生儿,神经母细胞瘤和肾胚瘤常见于3至5岁的儿童,骨肉瘤则多见于青少年。临床上儿童恶性肿瘤绝大多数是由不成熟的胚胎组织发展而来的。 来源于中胚层或间叶组织细胞,按其发病率顺序,依次是白血病、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恶性淋巴瘤和各种实体瘤(常见为神经母细胞瘤、肾母细胞瘤、肝母细胞瘤和视网膜母细胞瘤、生殖细胞

肝母细胞瘤检查诊断

1、一般实验室检查 可有血红蛋白降低,红细胞、血小板下降;肝功轻度异常,AKP和IDH轻中度升高;AFP在大多数患者可显著升高,AFP 80%~90%阳性,100%含量升高,个别可高达10万ng/mL;约50%患儿尿中排出胱硫醚,男性早熟患儿血清和尿中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促黄体生成素和睾酮水平升高。 2、活组织检查 经皮肝穿刺活组织检查可明确诊断。 影像学检查可发现肝脏巨大占位性病变,对肝母细胞瘤的诊断有价值。 (1)B超 超声显示不均质回声增强的孤立性肿块。肝脏局部明显增大失去正常形态,肝内

肝母细胞瘤是什么

肝母细胞瘤(hepatoblastoma)是儿童最常见的肝脏肿瘤,约占儿童原发性肝脏恶性肿瘤的62%。该病起源于肝脏胚胎原基细胞,属上皮来源的肝脏恶性肿瘤,本病恶性程度高,可通过血液和淋巴途径广泛转移,较常见的转移部位有肺、腹腔、淋巴结和脑。 肝母细胞瘤基本上是小儿肿瘤,Kassai等报道90%的病人年龄小于3岁5岁以上较少见成人罕见。病人男女之比为2.5∶1本病以北美日本及欧洲较多见,占儿童期肿瘤的0.2%~5.8%;英国15岁以下儿童发病率约1/10万美国波士顿儿童医院医疗中心的住院患儿中的罹患率约为

肾母细胞瘤患者活多久

肾母细胞瘤现在严重危及人们的健康,增长数量不计其数。当患者发现肾母细胞瘤的魔爪伸向自己时都会深陷一片缭绕的漆黑世界里,这团无边的暗纠缠着自己,窒息、恐慌在心中郁结。发现肾母细胞瘤病症时约有60%尚局限于原发病灶肾内,可也会出现30%的病例在第一次诊断时已有转移现象,在手术后出现远处转移者占40%。 肾母细胞瘤术后存活率: 肾母细胞瘤活多久?专家指出,肾母细胞瘤患者术后3年生存期的存活率大致是50%,5年生存期为40%,10年为20%。只有3%肾母细胞瘤患者术后存活病例未经任何治疗存活3年;对于肾母细

小儿肝母细胞瘤是先天性的吗 肝母细胞瘤分为几期

肝母细胞瘤的分期,国际儿童肿瘤协会肝肿瘤组,根据肝的解剖及外科手术可行的切除程度进行分期,分为高危组和低危组两类。 低危组单一肿瘤或多中心性,肿瘤最多侵犯三个肝段,局限在肝内,肺没有转移,肺CT阴性,没有肝外腹部病变,没有肝左、右支血管瘤栓,门静脉瘤栓者。高危组分为肿瘤侵犯四个肝段以上;第二证明肝外有肿瘤转移或者肝外腹部结节,门静脉瘤栓形成;第三,肺转移瘤及远处转移,及腹膜腔内肝门淋巴结肿大,病理证实阳性者均属于高危组患者。

肝母细胞瘤临床表现

临床症状无特异性,常有食欲不振,厌食,体重减轻或不增加,上腹胀痛伴呕吐和/或腹泻,黄疸很少见,腹部膨隆是肝母细胞瘤患儿的常见症状,患儿的父母常会注意到或通过体检发现上腹包块,绝大多数病儿因腹部肿大而就诊。 体征主要有面色苍白,腹部膨隆,肝脏肿大,查体在右上腹可触及肿大的肝脏,质地坚硬,表面光滑,大者可达盆腔,可触及瘤结节并伴有触痛,晚期可出现黄疸,腹水,其他症状包括发育不良,易激惹等。 部分肝母细胞瘤男性患儿以性早熟为始发症状,发生率为2.3%,表现为生殖器增大,声调低沉及阴毛生长等,原因是肿瘤细胞可合成

肝母细胞瘤症状诊断

一、症状: 临床症状无特异性,常有食欲不振、厌食、体重减轻或不增加、上腹胀痛伴呕吐和/或腹泻,黄疸很少见。腹部膨隆是肝母细胞瘤患儿的常见症状,患儿的父母常会注意到或通过体检发现上腹包块,绝大多数病儿因腹部肿大而就诊。 二、体征: 1.体征主要有面色苍白、腹部膨隆、肝脏肿大,查体在右上腹可触及肿大的肝脏,质地坚硬,表面光滑,大者可达盆腔,可触及瘤结节并伴有触痛。晚期可出现黄疸、腹水。其他症状包括发育不良、易激惹等。 2.部分肝母细胞瘤男性患儿以性早熟为始发症状,发生率为2.3%,表现为生殖器增大,声调低沉及

肝母细胞瘤的临床表现是什么

肝母细胞瘤是小儿最常见的肝的原发性恶性肿瘤,好发于婴幼儿期。90%以上见于3岁以下患儿,60%为1 岁以下的患儿。肝母细胞瘤是一种胚胎性实体性恶性肿瘤,是一种上皮和间质的混合组织。它可以含有纤维组织、肌肉、类骨组织、软骨、造血组织或原始的间质组织。瘤处于肝中可以是孤立的,也可以是多发的。经血液及淋巴液转移至他处。大多为单发,右叶多于左叶,约30%病例病变累及肝左右两叶,少数病例可同时并发数个肿瘤病灶。转移首先发生在肝内转移,其次见于肝门淋巴结及肺,一般不合并肝硬化。肝母细胞瘤是一种具有多种分化方式的恶性胚

什么原因引起肝母细胞瘤

病因: 嗜铬细胞瘤位于肾上腺者占80%~90%且多为一侧性;肾上腺外的瘤主要位于腹膜外、腹主动脉旁(占10%~15%),少数位于肾门、肝门、膀胱直肠后等特殊部位。多良性,恶性者占10%。与大部分肿瘤一样散发型嗜铬细胞瘤的病因仍不清楚家族型嗜铬细胞瘤则与遗传有关。有报道在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men-2amen-2b)中的嗜铬细胞瘤有1号染色体短臂的缺失也有人发现以上两者均有10号染色体rei原癌基因的种系(germ-line)突变,men2a表现为ret10号外显子的突变此突变可以编码细胞外蛋白质配体结合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