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悸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心悸如何治疗
心悸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心悸如何治疗
心悸有分为一般心悸以及病变引起的心悸。而在病变上,也可能是神经衰弱或是心脏病变所引起的心悸。
一般心悸并不需要治疗,而神经衰弱或是心脏病变所引起的心悸,就需要从详细的发病史及身体检查来判断,对症下药。
主要的检查就是普通的心电图,必要时可做24小时霍特氏心电图检查。
如果是神经衰弱或单纯心悸,一般会先仔细对患者解释病情,告知其身体实际上并无重大疾病。
由于这类患者往往怀疑自己有病而感到紧张或焦虑,所以只要适当的鼓励与安抚,或投予适量的精神安定剂,就可以使症状获得明显的改善与治疗。
不过如果这种症状已经影响到日常生活作息,还是需藉由药物协助。如果是因为心脏疾病或其他疾病所引起的心悸,则需要找出疾病,好好治疗。
值得注意的是,还有一种心悸时常被误诊,那就是甲状腺机能亢进症所引发的心悸。这一类型患者的心跳比正常人快,一分钟约90至100下。
通常透过病患外观或触诊,几乎都看得出来有甲状腺肿大的状况,如果想要更详细掌握病况,那么透过抽血检查,都会发现确实有甲状腺素偏高的现象。
其实心悸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症状,患者若发现自己有此类症状时,不必紧张,只要寻求医生专业的诊断与治疗,大部分的症状都能得到改善与缓解。
心悸怎么治疗
一、心律失常
1、过早搏动
如房性早搏、交界性早搏及室性早搏等。
2、心动过速
如各种原因所致的窦性心动过速、阵发性心动过速及快速型心房颤动、心房补动等。
3、心动过缓
窦性心动过缓、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及高度房室传导阻滞。
二、高动力循环状态引起心脏收缩增强
1、生理性
如剧烈运动、大量烟、酒、茶的刺激。
2、病理性
如高热、贫血、甲状腺功能亢进、低血糖、缺氧、嗜铬细胞瘤等。
三、各种器质性心脏病
如高血压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原发性心肌病及某些先天性心脏病等。
四、心脏神经官能症
关于心悸发生的机理目前还不十分清楚,一般认为与心肌收缩力、心搏量的变化及患者的精神状态、注意力是否集中等多种因素有关。
心律失常时患者可因心率过快、过缓或出现心律不齐而感到心碎。
在高动力循环状态下,由于心肌收缩力增强,心率加快,心搏量也相应增加,使心肌在收缩期紧张度增高,产生心悸。
另外,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患者较易出现心悸,如轻度体力活动、偶发早搏等情况下即感明显的心悸。
而正常情况下只有在剧烈活动或强的精神刺激时人们方可感觉到,且持续时间短,经休息后心悸很快消失。
患者注意力的集中也常导致心悸的产生。当注意力较集中时,患者较易出现心悸,可能与此时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引起心搏量及神经敏感性增强等因素有关。
1、体虚久病禀赋不足,素体虚弱,或久病失养,劳欲过度,气血阴阳亏虚,以致心失所养,发为心悸。
2、饮食劳倦嗜食膏粱厚味,煎炸炙燸,蕴热化火生痰,或伤脾滋生痰浊,痰火扰心而致心悸。
劳倦太过伤脾,或久坐卧伤气,引起生化之源不足,而致心血虚少,心失所养,神不潜藏,而发为心悸。
如何治疗心悸
(1) 苦参20g,水煎服。每日一剂,一周为一疗程。临床用于心悸而脉数者。
(2)苦参制剂:苦参20g,益母草20g,炙甘草15g。水煎服,每日一剂,每剂煎两次。一周为一疗程。适用于心悸而脉数的患者。
(3)定心汤:龙眼肉30g,酸枣 仁15g,山萸肉15g,炒柏子仁12g,生龙骨20g,生牡蛎20g,生乳香3g,生没药3g。水煎服,每日一剂,每剂煎两次。十天为一疗程。临床用于心悸、怔忡、惊恐不宁者。
(4)养心镇惊汤:白茅根15g,天竺黄9g,龙骨20 g,牡蛎20g,钩藤12g,忍冬藤12g,茯神15g,磁石15g,生白芍15g,朱砂3g,石菖蒲10g。水煎服,每日一剂,每剂煎二次。十天为一疗程。临床用于惊恐所致心悸不安者。
(5)茴心草鲜30g或干品6g,加入冰糖适量,水煎服。每日一剂,15天为一疗程。可间隔2~3天后再服,一般连续使用2~3个疗程。临床用于治疗各种原因所致的心悸。
心悸的原因
引起心悸的原因很多,大体可见于以下几类疾病:
包括生理性和病理性的,但最常见的是过早搏动、窦性心动过速、室上性心动过速、阵发性心房颤动等心律失常。神经官能症患者也比较多见。
1.生理性因素
剧烈运动、过度紧张、精神兴奋、啦烟、饮酒、浓茶、咖啡等。
2.病理性因素
心血管疾病常见于各种类型的心脏病,如心肌炎、心肌病、心包炎、心律失常及高血压等。
(1)心律失常:心动过缓、心动过速、期前收缩、心房扑动、心房颤动等。
(2)心心室肥大:高血压性心脏病、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二尖瓣关闭不全、动脉导管未闭、室间隔缺损、脚气病性心脏病。
非心血管疾病常见于贫血、低血糖、大量失血、高热、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疾病以及胸腔积液、气胸、肺部炎症、肺不张、腹水、肠梗阻、肠胀气等。
(3)高动力循环状态: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嗜铬细胞瘤、重度贫血、高热、缺氧、维生素B1缺乏性心脏病、低血糖、β受体功能亢进症,
(4)精神性:焦虑症、神经循环无力症、心血管神经官能症。神经因素自主神经(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最为常见,神经衰弱、更年期综合征、惊恐或过度兴奋、剧烈运动后均可出现心悸。
(5)药物:利尿剂、氨茶碱、阿托品、麻黄素、肾上腺素、甲状腺素、硝苯地平、异丙肾上腺素、氨茶碱、阿托品等药物后出现的心悸。
3.发病机制
心悸发生的机制尚未完全清楚,通常认为心脏过度括动是心悸发生的基础,常与心率及心搏出量改变有关。心律失常的频率过速、过缓或不齐可导致心悸。在高血流动力状态下,可能由于心脏对交感神经β一肾上腺素能受体反应性增强而导致频率加快、心搏量与心排血量增加,从而引起心悸。有的患者可无明显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却感到心悸。与个体差异及其神经敏感性有关。焦虑可增加交感神经的兴奋,使心搏出量增强,甚至节律改变而山现心悸。
心悸按摩哪个位置 心悸按摩治疗原则
中医认为,心悸主要是由于气血虚弱,痰热内庭,气滞血瘀等所致,治疗应以温阳益气,化饮涤痰,活血理气为原则。
心悸的原因 心悸是什么病
心悸是属于中医上一种病症,指的是病人感觉心神不宁,中医症状描述为情志内伤,外邪侵袭;中医症状中的心悸在西医上描述为心律失常,如心跳过快或过慢。引起心悸的原因可以归纳如下:
心慌胸闷心悸是什么原因
胸闷气短的原因大致可分为三种:
一是长期抑郁或是长期处于密封空间而致胸闷气短;
二是病理性原因,身体内某些器官出现疾病比如说呼吸道受阻、肺部疾病、心脏疾病等;三是贫血,因气血不足而导致的胸闷气短。胸闷的原因:
一、功能性胸闷:即无器质性病变的胸闷。
1、在门窗密闭、空气不流通的房间里面逗留很长时间。2、遇到某些不愉快的事情,比如与别人发生口角、争执。
3、长期烟不离手,处于气压偏低的气候中,这些都会使人产生胸闷、疲劳的感觉。二、病理性胸闷:即有器质性病变的胸闷。
1、呼吸道受阻:支气管内长了肿瘤、气管变得狭窄,气管收到外压,如:甲状腺肿大、纵膈内长了肿瘤等,会令呼吸道受到阻碍。
2、心脏疾病:先天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冠心病以及心脏肿瘤等疾病会出现明显的胸闷情况
心悸的病因
1、心血管疾病常见于各种类型的心脏病,如心肌炎、心肌病、心包炎、心律失常及高血压等。
2、非心血管疾病常见于贫血、低血糖、大量失血、高热、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疾病以及胸腔积液、气胸、肺部炎症、肺不张、腹水、肠梗阻、肠胀气等;还可见于应用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氨茶碱、阿托品等药物后出现的心悸。
3、神经因素自主神经(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最为常见,神经衰弱、更年期综合征、惊恐或过度兴奋、剧烈运动后均可出现心悸。
心悸的发生常与平素体质虚弱、情志所伤、劳倦、汗出受邪等有关。平素体质不强,心气怯弱,或久病心血不足,或忧思过度,劳伤心脾,使心神不能自主,发为心悸;或肾阴亏虚,水火不济,虚火妄动,上扰心神而致病;或脾肾阳虚,不能蒸化水液,停聚为饮,上犯于心,心阳被遏,心脉痹阻,而发本病。
心悸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二尖瓣脱垂引发的心悸
心悸的发生除了心律不整之外,也可能是二尖瓣脱垂。常发生在年轻女性身上,特别是身材瘦长型的,发生率则约在10分之1至20分之1。
一般解释是患者的二尖瓣结构稍长,对心脏形成刺激,使心跳加快。
诊断出二尖瓣脱垂并不难,听诊时可听到轻微的杂音和一尖锐的激声,如果加上心脏超音波就可以确定。
除此之外,二尖瓣脱垂的临床表现大都相当轻微,对正常生活也没有影响,所以患者不需要太担忧。
心悸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年轻人心悸,我们多考虑是不伴有心律失常的心悸,大部分可能是正常人,特别是左侧卧位时更明显,多见于紧张和敏感的正常人,特别是伴有焦虑,然后情绪激动的时候,还有正常人在剧烈运动时,他也可以出现心悸,但也不排除部分有心律失常的病变,有些先天性的心脏病的人,也要去排除掉。
心悸的症状 心悸是什么
心悸是一种很常见的症状,概括地说心悸就是指自觉心跳或者是心慌,并且伴有心前区不适感。通俗地说就是在安静的情况下或者是稍微活动之后自己能够明显感到心脏在“咚咚”的跳动。因为正常人是不会在静息的时候感受到自己的心跳的。
心悸失眠的原因
自责心理:有些人因为一次过失后,感到内疚自责,在脑子里重演过失事件,并懊悔自己当初没有妥善处理。白天由于事情多,自责懊悔情绪稍轻,到夜晚则“徘徊”在自责、懊悔的幻想与兴奋中,久久难眠。
期待心理:担心睡过头误事,因而常出现早醒。比如一位“三班倒”的网站管理员,由于上大夜班(夜里12时上班),常于晚7时睡觉。他因害怕迟到睡得不踏实,常常睡上1~2个小时就被惊醒,久之便成了早醒患者。也有的人在晋升、职称评定、分房结果快要公布前,处于期待兴奋状态,难以入睡。
童年创伤心理的再现:有的人由于童年时受到丧失父母、恐吓、重罚等创伤而感到害怕,出现了怕黑夜不能入睡的现象。
但成年期后,由于受到某种类似儿童时期的创伤性刺激,就会使被压抑在潜意识的童年创伤性心理反应再现,重演童年时期的失眠现象。导致失眠的发病原因有很多,了解失眠的发病原因可以有效的帮助我们解决失眠的难题。
心悸和心慌的区别是有哪些
心悸跟心慌这两种症状很多朋友可能会出现误解,经常认为这是同一种症状。其实,心慌的症状是表现出内心恐慌,比如我们遇到一些自己害怕的事情往往会出现心慌的症状,而心悸是因为心脏出现早搏以及心脏神经异常等造成的,希望大家可以来了解一下这两种症状的区别在哪里。
心慌与心悸的意思相近,但略有区别: 心慌是人们对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脏或心前区慌乱、悸动、不安的感觉,多是一种俗称,也是包括心悸在内的一种统称。 心悸是一个医学术语,是指病人自觉心脏搏动的一种不适感觉,病人则常描述为心跳、心慌、心累等感觉。引起心悸的原因主要见于心搏增强,心动过速、早搏等各种心律失常,以及心脏神经功能紊乱等。
早搏属于心率失常的一种,是一种疾病,分为房性早搏与室性早搏,感觉通俗一点说就是在正常的心跳周期中有提前出现的心跳。心悸是一种症状,心率快的时候会有心悸的感觉,通常您的感觉是心跳很快,有心慌的感觉。
早搏是一种心律失常,表现在患者的感受上可以有心悸这种症状但心悸是很多心律失常都可以引起如心动过速等,如果频发早搏应进一步检查明确是何种心脏疾病导致这种心电图出现的,常见的有冠心病高血压心脏病等。
以上是一篇关于心悸和心慌区别的分析,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心慌是因为内分出现了惊吓引起的慌张情绪,这往往是因为情绪的原因引起的,而对于心悸这种症状,它很可能是因为心脏病或者神经系统紊乱造成的,希望你们可以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