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两种方法检测脑脊液蛋白质含量的比较

两种方法检测脑脊液蛋白质含量的比较

分析传统的硫酸钠-磺基水杨酸比浊法(A法)和干化学法(B法)测定脑脊液蛋白质的各自特点,寻求一种快速、准确、适用于临床的检测方法.方法 对两种方法的线性、精密度予以评价.按照美国国家实验室标准委员会( NCCLS) EP9-A文件,以A法为比较方法,B法为实验方法进行对比,计算线性方程和相关系数,进行偏差估计.结果 线性范围:A法为0.10 ~2.5g/L,B法为0.16 ~3.1g/L.批内CV:A法分别为1.64%,1.38%,B法分别为1.72%,1.52%;两种方法相关性好(r =0.992),线性回归方程为Y=0.937X -0.048.在进行新鲜脑脊液标本蛋白测定时,A法和B法测定结果的预期相对偏倚在蛋白浓度=1g/L时为11.1%,蛋白浓度=2g/L时为 8.70%,蛋白浓度=3g/L时为7.90%.结论 两法的精密度都较高,相关性良好.A法灵敏度高,但操作较繁琐;B法简便、快速、标本用量少,更适于急诊脑脊液蛋白检测.

临床检验中的脑脊液蛋白定量检查

脑脊液蛋白定量介绍:

脑脊液蛋白定量有助于反映中枢神经系统不同疾病时蛋白质含量变化的特点。

脑脊液蛋白定量正常值:

成人:腰池150~450mg/L,小脑延髓池150~250mg/L,脑室内50~150mg/L;

新生儿:400~1200mg/L;

老年人:300~600mg/L。

脑脊液蛋白定量临床意义:

脑脊液蛋白质含量增高可提示不同类型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各类中枢神经疾病的脑脊液蛋白质含量:

疾病 蛋白质(mg/L) ;

细菌性脑膜炎 800~5000 ;

隐球菌性脑膜炎 250~2000;

病毒性脑膜炎 300~1000 ;

脑炎 150~1000;

肿瘤 150~2000(常正常) ;

脊髓肿瘤 1000~2000;

脑出血 300~1500 ;

神经梅毒500~1500;

多发性硬化症 250~500 ;

结核性脑膜炎 500~3000;

脑脓肿 200~1200 ;

脊髓病后炎症反应 轻度增加。

脑脊液蛋白定量注意事项:

脑脊液标本采集后立即送检,放置过久将影响检验结果:如细胞变性,破坏,导致计数和分类不准;有些化学物质如葡萄糖等将分解含量减少;细菌发生自溶影响细菌的检出率。脑脊液抽取后一般分装三个无菌管,第一管作细菌培养,第二管作化学分析和免疫学检查,第三管作一般性状及显微镜检查,三管的顺序不宜颠倒。因标本采集较难,全部送检和检测过程应注意安全。

脑动脉硬化需要做哪些化验检查

实验室检查

1.脑脊液检查 一般不做脑脊液检查,多数患者脑脊液正常。

2.血尿便常规及生化检查 主要与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心脏病、动脉粥样硬化等相关。

影像学检查

1.颈部彩超检查 可显示颈内动脉颅外段粥样硬化斑块及溃疡、血栓、管腔狭窄或闭塞等,有助于除外椎动脉型颈椎病。

2.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TCD) 可检测脑动脉血流速度、搏动指数,评估脑动脉硬化程度,检测脑内微栓子等。

3.CT和MRI检查 可发现多发腔隙性梗死、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等,排除其他脑器质性疾病。

脑动脉硬化症需做的检查项目

实验室检查

1、脑脊液检查:一般不做脑脊液检查,多数患者脑脊液正常。

2、血尿便常规及生化检查:主要与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心脏病,动脉粥样硬化等相关。

影像学检查

1、颈部彩超检查:可显示颈内动脉颅外段粥样硬化斑块及溃疡,血栓,管腔狭窄或闭塞等,有助于除外椎动脉型颈椎病。

2、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TCD):可检测脑动脉血流速度,搏动指数,评估脑动脉硬化程度,检测脑内微栓子等。

3、CT和MRI检查:可发现多发腔隙性梗死,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等,排除其他脑器质性疾病。

脑病应该做哪些检查

1.脑脊液检查-化学检查-蛋白质检查

脑脊液检查-化学检查-蛋白质检查是对脑脊液蛋白质含量进行测定。脑脊液蛋白质含量和血脑屏障有密切关系,可以反应多种疾病的征兆。

2.脑垂体CT检查

脑垂体CT检查是一种可排除垂体炎症、肿瘤等病变的技术。

3.小气脑CT扫描

小气脑CT扫描:用于检测小脑桥脑角池微小肿瘤,主要是小听神经瘤。

急性脊髓炎的辅助检查

1、脑脊液:脑脊液压力正常,外观无色、透明,白细胞数正常或增高(10~100)×10^6/L,糖、氯化物正常。急性期可有少量中性粒细胞,晚期细胞数逐步减少,并逐步恢复正常。脑脊液中蛋白质含量正常或轻度增高。脑脊液中IgG含量与总蛋白量的变化相平衡,多数正常。即使脑脊液总蛋白在1.0g/L以上的病者,指数仍可正常范围内。这些结果提示脊髓炎病者的脑脊液蛋白质(包括IgG)增高,主要由脊膜受累、血脑屏障破坏所引起。

2、电生理检查:①视觉诱发电位正常,可与视神经脊髓炎及多发性硬化鉴别。②下肢体感诱发电位可为阴性或波幅明显减低。③运动诱发电位异常,诱发电位也可作为判断疗效及预后的指标。④肌电图呈失神经改变。

脑脊液蛋白的意义

异常结果:脑脑脊液蛋白质含量增加,提示患者血脑屏障受破坏,常见于脑、脊髓及脑膜炎的症、肿瘤、出血等以及脑软化、脑退化性疾病、神经根病变和引起脑脊液循环梗阻的疾病等,当脑脊液中蛋白质在10g/L 以上时,流出后呈黄色胶冻状凝固,而且还有蛋白- 细胞分离现象,临床上称为Froin 综合征,是蛛网膜下腔梗阻性脑脊液的特征。需要检查的人群:脑脊液蛋白质含量高的患者。

脑动脉硬化症应该做哪些检查

1.脑脊液检查

一般不做脑脊液检查,多数患者脑脊液正常。

2.血尿便常规及生化检查

主要与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心脏病、动脉粥样硬化等相关。n影像学检查

3.颈部彩超检查

可显示颈内动脉颅外段粥样硬化斑块及溃疡、血栓、管腔狭窄或闭塞等,有助于除外椎动脉型颈椎病。

4.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TCD)

可检测脑动脉血流速度、搏动指数,评估脑动脉硬化程度,检测脑内微栓子等。

5.CT和MRI检查

可发现多发腔隙性梗死、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等,排除其他脑器质性疾病。

脑脊液蛋白含量高会有什么危害

本病是指一种急性起病以神经根外周神经损害为主伴有脑脊液中蛋白-细胞分离为特征的综合征.又称格林巴利综合征.西医学治疗本病强调病因治疗以及脱水治疗营养神经等对症处理.中医学认为本病属于“痿证范畴.其病因多由于暑湿湿热;病机乃湿热侵淫经脉筋脉弛缓日久伤及肝肾脾三脏致使精血亏损肌肉筋骨失常其治疗多以清热利湿润燥舒筋活血通络益气健脾滋补肝肾布精起痿的等方法.所以是可以采用中医配合治疗的.

急性脊髓炎的辅助检查

急性脊髓炎通常可以根据起病情况,将脊髓炎分为急性脊髓炎(数天内临床症状发展到高峰)、亚急性(一般2~6周)和慢性脊髓炎(超过6周以上)。而根据临床病变损害的形式,则有急性横贯性脊髓炎和急性上升性脊髓炎之分。对于以上急性脊髓炎的区分,我们可以去医院进行以下辅助检查:

1、脑脊液:脑脊液压力正常,外观无色、透明,白细胞数正常或增高(10~100)×10^6/L,糖、氯化物正常。急性期可有少量中性粒细胞,晚期细胞数逐步减少,并逐步恢复正常。脑脊液中蛋白质含量正常或轻度增高。脑脊液中IgG含量与总蛋白量的变化相平衡,多数正常。即使脑脊液总蛋白在1.0g/L以上的病者,指数仍可正常范围内。这些结果提示脊髓炎病者的脑脊液蛋白质(包括IgG)增高,主要由脊膜受累、血脑屏障破坏所引起。

2、电生理检查:①视觉诱发电位正常,可与视神经脊髓炎及多发性硬化鉴别。②下肢体感诱发电位可为阴性或波幅明显减低。③运动诱发电位异常,诱发电位也可作为判断疗效及预后的指标。④肌电图呈失神经改变。

脑动脉硬化的检查项目有哪些

实验室检查

1.脑脊液检查:一般不做脑脊液检查,多数患者脑脊液正常。

2.血尿便常规及生化检查:主要与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心脏病,动脉粥样硬化等相关。

影像学检查

1.颈部彩超检查:可显示颈内动脉颅外段粥样硬化斑块及溃疡,血栓,管腔狭窄或闭塞等,有助于除外椎动脉型颈椎病。

2.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TCD):可检测脑动脉血流速度,搏动指数,评估脑动脉硬化程度,检测脑内微栓子等。

3.CT和MRI检查:可发现多发腔隙性梗死,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等,排除其他脑器质性疾病。

得了脑动脉硬化需要到医院做哪些检查

TCD、CT、血液生化检查、血常规、眼底检查

实验室检查

1.脑脊液检查:一般不做脑脊液检查,多数患者脑脊液正常。

2.血尿便常规及生化检查:主要与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心脏病,动脉粥样硬化等相关。

影像学检查

1.颈部彩超检查:可显示颈内动脉颅外段粥样硬化斑块及溃疡,血栓,管腔狭窄或闭塞等,有助于除外椎动脉型颈椎病。

2.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TCD):可检测脑动脉血流速度,搏动指数,评估脑动脉硬化程度,检测脑内微栓子等。

3.CT和MRI检查:可发现多发腔隙性梗死,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等,排除其他脑器质性疾病

脑动脉硬化症的检查

检查

1.实验室检查

(1)脑脊液检查 一般不做脑脊液检查,多数患者脑脊液正常。

(2)血尿便常规及生化检查 主要与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心脏病、动脉粥样硬化等相关。

2.影像学检查

(1)颈部彩超检查 可显示颈内动脉颅外段粥样硬化斑块及溃疡、血栓、管腔狭窄或闭塞等,有助于除外椎动脉型颈椎病。

(2)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TCD) 可检测脑动脉血流速度、搏动指数,评估脑动脉硬化程度,检测脑内微栓子等。

(3)CT和MRI检查 可发现多发腔隙性梗死、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等,排除其他脑器质性疾病。

相关推荐

P物质与老年痴呆

现在,仅我国60岁以上的人口就已超过10%,已进入了老龄社会。在老年人群中,痴呆的患病率为2%~18%,而老年性痴呆则是中年以上人群痴呆最常见的发病原因,国外相关研究显示,占总发病原因的70%~80%。事实上,老年性痴呆近年来一直是国内外科学界,特别是医学界的研究热点。 人们对于老年性痴呆的研究,从最初发现脑中所含的β-淀粉样蛋白,至今已进展至有多种功能的神经介质——p物质,并由于它在中枢神经系统随年龄的变化而变化的特点,认为它是一种老龄化物质。 尽管研究者对老年性痴呆这种中枢神经退行症的发病机理和病理生

脑脊液蛋白正常值的相关内容

年轻男性,自觉头痛,头晕,咨询脑脊液蛋白的正常值 指导意见: 脑脊液蛋白的正常值是0.15-0.45g/l,如头晕头痛伴发热,恶心呕吐的话,不能排除有脑膜炎的可能,建议可就诊于神经内科系统诊治

蛋白质含量高的食物

蛋白质的主要来源是肉、蛋、奶、和豆类食品。 一般而言,来自于动物的蛋白质有较高的品质,含有充足的必需氨基酸。必需氨基酸约有8种,无法由人体自行合成,必须由食物中摄取,若是体内有一种必需氨基酸存量不足,就无法合成充分的蛋白质供给身体各组织使用,其他过剩的蛋白质也会被身体代谢而浪费掉,所以确保足够的必需氨基酸摄取是很重要的。 植物性蛋白质通常会有1-2种必需氨基酸含量不足,所以素食者需要摄取多样化的食物,从各种组合中获得足够的必需氨基酸。 蛋白质含量高的食物主要为以下4种。 1、奶类食物以及奶制品 像牛奶、羊

蛋白质组学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研究中的应用

蛋白质组学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研究中的应用 2. 1 神经退行性疾病(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神经退行性疾病是一类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其主要病理改变是神经元的突起明显变短或消失、神经细胞凋亡。此外, 甲基苯丙胺等成瘾性药物滥用者的大脑也可出现以神经退行性病变为特征的改变[ 4] 。阿尔茨海默病(Alzeimer disease, AD)是一种较典型的神经退行性疾病,AD 死亡患者的海马、颞叶等部位脑组织中,共发现411 种差异蛋白质,其中37 种被鉴定,分别和突触传递、热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检查项目有哪些

1.血象 白细胞总数明显增加,一般在20000/mm3左右,高者达40000/mm3或以上,中性粒细胞占80%~90%。 2.脑脊液检查 病程初期仅有压力增高,外观正常。典型脑膜炎期,压力高达1.96kPa以上,外观呈混浊或脓样,白细胞数达每立方毫米数千至数万,以中性粒细胞为主,蛋白质含量显着提高,而糖含量明显减少,有时可完全测不出,氯化物降低,若临床有脑膜炎症状及体征而早期脑脊液检查正常,应于12~24小时后复验。流脑经抗菌药物治疗后,脑脊液改变可不典型。 3.细菌学检查 (1)涂片检查 用针尖刺破皮肤

检查帕金森病的最有效方法

1、分子生物学检查:这种检查方法采用的是高效液相色谱,通过这个色谱可有效地检测到患者的脑脊液及尿中hva含量降低。基因检测采用dna印迹技术,pcr、dna序列分析等在少数家族性pd病人可能会发现基因突变。 2、血脑脊液检查:可以尽快地检查出患者多巴胺的水平是否降低,,其代谢产物高香草酸浓度降低。5-羟色胺的代谢产物与-羟吲哚醋酸含量减低;多巴胺β羟化酶降低;脑脊液中生长抑素明显降低及-氨基丁酸水平减低等。 3、常规实验室检查:常规实验室检查是帕金森患者一定要做的检查项目。一般均在正常范围,个别可有高脂血

新生儿颅内出血应该做哪些检查

1、血象 出血严重者,可有贫血、血红蛋白、血小板、血细胞比容下降。 2、血液生化检查 生化检查有CPK-BB活性增高,血浆血栓素B2和6-酮-前列腺素比值增高有助诊断,血气分析呈代谢性及呼吸性酸中毒和低氧血症,其他可有间接胆红素增高,凝血酶原时间延长等。 3、脑脊液检查 在蛛网膜下腔出血及脑室内出血时可阳性,临床常因脑脊液检查发现均匀一致的血性脑脊液而提示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诊断,表现为均匀血性,皱缩红细胞,早期脑脊液红细胞数量和蛋白含量增高,部分病例白细胞增高,以后脑脊液变为黄色和葡萄糖降低。但是有些病例脑

核桃蛋白质含量高吗

坚果的脂肪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脑细胞干物质的60%是不饱和脂肪酸组成的磷脂,35%蛋白质是胎宝宝大脑发育的第一营养。坚果类食物中含有十几种重要的氨基酸,这些氨基酸都是构成脑神经细胞的主要成分。其中15-20%的优质蛋白质,对于胎儿来说,是身体发育需要的营养成分。 核桃有“益智果”的美称,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是补脑益脑的佳品。核桃富含脂肪和蛋白质,脂肪里含有大量的亚油酸和亚麻酸,充足的亚油酸和亚麻酸能排除血管壁内的代谢垃圾,使血液净化,为大脑提供新鲜血液,从而提高大脑的生理功能;蛋白质中含有人体八种必需氨基酸中

多发性硬化脑脊液蛋白质组学分析

本研究运用脑脊液蛋白质组学技术,寻找多发性硬化(MS)的生物标记物,从而研究该病的发病机制。 方法:选取急性期临床或实验室确诊的MS患者5例,视神经脊髓炎患者5例及正常对照者,5例,利用双向荧光差异凝胶电泳、基质辅助激光解吸附电离-飞行时间串联质谱,分析、鉴定多发性硬化患者脑脊液中的特异蛋白。 结果:鉴定出了8种特异性蛋白及其亚基,分别为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人类血清白蛋白突变体R218h A链、蛋白质2619、镓晶体结构A链、免疫球蛋白重链、免疫球蛋白kappa轻链、催化抗体、触珠蛋白。 结论:我们认为这

脑膜炎的护理

心理护理 本病病程长,治疗时间久,费用较高,药物不良反应重,患者多表现出焦虑、忧郁等情绪,对治疗信心不足。我们重视患者的心理动态及主诉,加强沟通,提供情感支持,主动关心患者,列举治愈的病例,解释此病并非不治之症,使患者增强信心,密切配合治疗。 一般护理 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如进食困难或不能进食者予留置胃管鼻饲饮食或静脉给予高价营养,以保证患者摄入足够的营养,利于提高机体免疫力,促进疾病的恢复;嘱患者尽量平躺休息,保持大便通畅,必要时用轻泻剂,以利于降低颅内压、减轻头痛;患者抵抗力下降,需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