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查腹泻有哪些项目
检查腹泻有哪些项目
腹泻腹痛是我们常常听见的肛肠疾病,出现腹泻,您及时检查过吗?经常腹泻折磨着自己不能睡个安稳觉,对身体更是一个摧残。那么,出现腹泻症状需要做哪些检查呢?请看看下面医院肛肠中心专家的介绍,希望给您带来帮助。
一、病史
腹泻的伴随症状常有助于提示诊断。结肠性疾病常伴下腹疼痛,排便后腹痛往往减轻或消失;小肠病变疼痛常在脐周或右下腹,腹泻之后腹病一般不缓解。腹泻伴有里急后重提示直肠与乙状结肠疾病。腹泻伴有发作性绞痛、局限性腹胀与肠蠕动亢进,提示不完全性肠梗阴,可见于肠结核、克罗恩病、小肠不断改进性淋巴瘤、结肠直肠癌等。
二、体格检查
腹泻常为某些疾病的症状,体格检查常可发现原发病的体片。急性腹泻常有脱水的体征,如眼窝下陷、皮肤干燥而缺乏弹性。
腹部压痛,溃疡性结肠炎、慢性细菌性痢疾可有左下腹部压痛,右下腹部触到肿块、肠结核、克罗恩病、阿米巴肠病、克罗恩病、肠结核。小肠病变的压痛多在脐周围。腹部肿块、肠结核、克罗回民病、阿米巴肠病有时可在右下腹部触到肿块,结肠的癌肿可在相应的部位触到肿块。直肠癌可通过肛门指栓发现。
三、实验室检查
1、粪便检查为腹觉悟珠最基本检查,包括外观、镜检与培养等。镜检注意有无红细胞、白细胞、虫卵、原虫等,涂征的不同染色可达到不同的检测目的,如干革兰染色可做细菌学检查,注意球杆比例苏丹Ⅲ染色可检查有无脂肪滴,碘染色鸡窝有无淀粉颗粒。粪便的真检查、菌谱分析都有助于腹泻的病因学诊断。
2、其他检查血常规、血沉、电解质、尿素氮、二氧化碳结合力等。如怀疑为胃源性腹泻,应进行胃液分析。对疑为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可做相关检查如基础代谢率、甲状腺吸碘率等。
3、吸收功能检查
D-木糖吸收试验、维生素B12吸收试验、胰功能试验等。主要用于诊断脂肪泻,表明腹泻为胰源性。
检查腹泻有哪些项目?以上就是肛肠专家为我们介绍的全部内容了,由于每位患者的情况不同,所做的检查项目是不同的,不过大家在检查时,一定要听取医生的意见,做好疾病的诊断工作。
小儿腹泻需要做的检查项目
1.粪便常规检查 大便显微镜检查,注意有无脓细胞,白细胞,红细胞与吞噬细胞,还应注意有无虫卵,寄生虫,真菌孢子和菌丝,有时需反复几次才有意义,有助于腹泻病的病因和病原学诊断。
2.大便培养 对确定腹泻病原有重要意义,1次粪便培养阳性率较低,需多做几次,新鲜标本立即培养可提高阳性检出率。
3.大便乳胶凝集试验 对某些病毒性肠炎有诊断价值,如轮状病毒,肠道腺病毒等,有较好敏感性和特异性,对空肠弯曲菌肠炎的诊断有帮助。
4.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对轮状病毒有高度敏感性,特异性,有助于轮状病毒肠炎和其他病毒性肠炎诊断。
5.聚丙烯酰凝胶(PAGE)电泳试验 此法可检测出轮状病毒亚群及不同电泳型,有助于轮状病毒分类和研究。
6.粪便还原糖检查 双糖消化吸收不良时,粪便还原糖呈阳性,pH值<6.0,还原糖检查可用改良斑氏试剂或Clinitest试纸比色,继发性双糖酶缺乏远较原发性多见,原发性者以蔗糖-异麦芽糖酶缺乏最常见。
7.粪便电镜检查 对某些病毒性肠炎有诊断价值,如轮状病毒性肠炎,诺沃克病毒性肠炎等。
8.血白细胞计数和分类 病毒性肠炎白细胞总数一般不增高,细菌性肠炎白细胞总数可增高或不增高,半数以上的患儿有杆状核增高,杆状核大于10%,有助于细菌感染的诊断。
9.血培养 对细菌性痢疾,大肠埃希杆菌和沙门菌等细菌性肠炎有诊断意义,血液细菌培养阳性者有助于诊断。
儿童腹痛的检查项目有哪些
检查项目:血液检查、便常规、尿中红细胞(RBC,BLO)、尿中白细胞(WBC,LEU)、粪便白细胞、白细胞计数(WBC)、血红蛋白、淀粉酶、尿淀粉酶(UAMY)、胸部透视、胸部CT检查、静脉肾盂造影
辅助检查:
1.实验室检查:血液和大小便常规检查,有时可提供有诊断价值的资料如血红蛋白及红细胞逐渐下降,须警惕内出血的存在。白细胞总数升高常提示炎症性病变。观察粪便性质有助于肠道感染和肠套叠的诊断。尿内有较多红细胞或脓细胞提示尿路感染。必要时需检测血和尿的胰淀粉酶等。
2.X线检查:胸部X线检查可显示肺、胸膜及心脏病变。腹部透视和摄片检查,如发现膈下游离气体,提示胃肠穿孔;肠内有梯形液体平面,肠腔内充气较多,提示肠梗阻。若疑及肠套叠可作空气灌肠以协助诊断和复位治疗,但疑有内脏穿孔者禁用。疑有尿路病变可摄腹部平片或作静脉肾盂造影。
3.B型超声:疑有胆石症、肝脓肿、膈下脓肿时作腹部B型超声检查。
腹痛的检查项目有哪些
1.腹部检查
⑴视诊注意有无腹胀,肠型,肠蠕动波和腹式呼吸。
⑵听诊注意肠鸣音。
⑶叩诊腹胀明显者应检查肝浊音是否消失,有无移动性浊音,鼓音明显者提示肠腔充气,有梗阻可能。。
⑷触诊 检查应由非疼痛部位开始,逐渐移向疼痛部位,找出压痛及紧张部位、范围和程度,观察患儿面部表情、局部拒按、哭叫程度是否严重。
2.其他检查
注意皮肤出血点,瘀斑,黄疸。心肺检查,腹股沟,肛指检查。
实验室检查
1.血、尿、粪常规,酮体及血清淀粉酶是最常用的化验检查。
2.对于腹膜炎、内出血、腹腔脓肿及某些腹部肿块可行诊断性穿刺,并对穿刺物作常规涂片、细菌培养或病理检查。
影像学检查
1.X线检查 当诊断困难,疑及胸腹有病变者,可行胸腹透视,目的在于观察胸部有无病变、膈下有无游离气体、膈肌运动变化、有无肠积气和液平面等,有异常者应常规拍片。当疑有乙状结肠扭转或低位肠套叠时,可行钡剂灌肠检查;对疑有肠梗阻、内瘘或穿孔的患者不宜做钡餐检查。
2.B超检查 主要用于检查胆道和泌尿系结石、胆管扩张、胰腺及肝脾肿大等。对腹腔少量积液、腹内囊肿及炎性肿物也有较好的诊断价值。
3.内镜检查 内镜检查已成为寻找腹痛病因的重要手段。在患者病情允许的情况下,还可进行逆行胰胆管造影、膀胱镜及腹腔镜检查。
4.CT、磁共振及核素扫描检查 对腹腔内和腹膜后的病变,如肝、脾、胰的病变和一些腹内肿物及腹腔脓肿、积液、积气等均有较好的诊断价值,应根据病情合理选择应用。
5.心电图检查 对年龄较大者,应作心电图检查,以了解心肌供血情况,排除心肌梗死和心绞痛。
肝腹水检查项目有哪些
实验室检查常为发现病因的重要手段。肝功能受损、低蛋白血症可提示有肝硬化,大量蛋白尿,血尿素氮及肌酐升高提示肾功能受损,免疫学检查对肝脏和肾脏疾病的诊断也有重要意义。
通过腹腔穿刺液的检查可确定腹水的性质和鉴别腹水的原因。
1.一般性检查
(1)外观:漏出液多为淡黄色,稀薄透明,渗出液可呈不同颜色或混浊。不同病因的腹水可呈现不同的外观,如化脓性感染呈黄色脓性或脓血性;铜绿假单胞菌感染腹水呈绿色;黄疸时呈黄色;血性腹水见于急性结核性腹膜炎、恶性肿瘤;乳糜性腹水呈乳白色可自凝,因为属非炎性产物故仍属漏出液。
(2)相对密度:漏出液相对密度多在1.018以下;渗出液相对密度多在1.018以上。
(3)凝块形成:渗出液内含有纤维蛋白原及组织、细胞破坏释放的凝血活素,故易凝结成块或絮状物。
2.生化检查
(1)黏蛋白定性(qualitative test of mucin)试验:漏出液为阴性;渗出液为阳性。定量,漏出液小于0.25g/L;渗出液大于0.25g/L。
(2)胰性腹水淀粉酶升高。
(3)细菌学及组织细胞学检查:腹水离心后涂片染色可查到细菌,抗酸染色可查到结核杆菌,必要时可进行细菌培养或动物接种。可在腹水中查瘤细胞,对腹腔肿瘤的诊断非常必要,其敏感度和特异性可达90%。
1.超声及CT检查 不仅可显示少量的腹水、还可显示肝脏的大小、肝脏包膜的光滑度,肝内占位性病变,心脏的大小、结构、心脏流入道及流出道的情况、血流情况、肾脏的大小、形态、结构等。
2.心电图检查 可发现心律的变化、心脏供血情况。
腹泻的检查项目有哪些
实验室检查
1.常规化验
血常规和生化检查可了解有无贫血、白细胞增多和糖尿病以及电解质和酸碱平衡情况。新鲜粪便检查是诊断急、慢性腹泻病因最重要步骤,可发现出血、吞噬细胞、白细胞、原虫、虫卵、脂肪滴、未消化食物等。隐血试验可检出不显性出血。粪培养可发现致病微生物,如弯曲杆菌属、沙门菌属、志贺菌属、艰难梭菌等。通常水样便培养不易获得阳性结果。此外,耶尔森菌属、邻单胞菌属、肠出血性大肠杆菌属O157:H7、气单胞菌属及非霍乱弧菌属等因不予常规检查而易漏诊。但应强调粪便化验时粪便取材要新鲜,送检应及时,否则会影响诊断,此外,如一次培养阴性时,不能轻易否定感染性腹泻,还应多次送粪便培养,有时会获得阳性结果。
2.胰腺外分泌功能试验
如怀疑腹泻是胰腺疾病所致时,应进行胰腺外分泌功能试验,如试餐试验(Lundh试验),苯甲酰-酪氨酸-对氨基苯甲酸试验(PABA试验)及促胰泌素试验等。
3.小肠吸收功能试验
(1)粪便中脂肪球,氮含量,肌纤维和糜蛋白酶含量测定:显微镜高倍视野下,脂肪球高达100个以上时(苏丹Ⅲ染色法),可考虑脂肪吸收不良;粪便中含氮量增加时,考虑系糖类吸收不良;粪便中肌纤维增多,糜蛋白酶含量降低时,都提示小肠吸收不良。
(2)右旋木糖试验:小肠吸收功能不良者,尿中D-木糖排出量常减少。
(3)放射性核素标记维生素B12吸收试验(Schilling试验):小肠吸收功能障碍者,尿内放射性核素含量显著低于正常。
4.呼气试验
多为14C-三酰甘油呼气试验,脂肪吸收不良者口服14C标记的三酰甘油后,由肺内呼出的14C标记的CO2减少,而粪中14C标记的CO2排出量增多,近年来开展较多的13C呼气试验可观察糖类的吸收情况,对乳糖吸收不良亦有重要的诊断价值,此外还有14C甘氨酸呼气试验等方法。
影像学检查
1.X线检查:钡餐或钡剂灌肠检查可了解胃肠道的功能状态,蠕动情况等,对小肠吸收不良,肠结核,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淋巴瘤,结肠癌等有重要诊断价值。
2.B超,CT或MRI检查:可观察肝脏,胆道及胰腺等脏器有无与腹泻有关的病变,对肠道肿瘤性病变也可提供依据,因此,B超,CT及MRI检查对消化吸收不良性腹泻及肿瘤性腹泻等均有辅助诊断价值。
3.结肠镜检查:结肠镜检查对回肠末端病变,如肠结核,克罗恩病,其他溃疡性病变以及大肠病变,如溃疡性结肠炎,结肠,直肠息肉及癌肿,慢性血吸虫肠病等均有重要诊断价值。
4.逆行胰胆管造影检查:对胆道及胰腺的病变有重要诊断价值。
5.小肠镜检查:虽然小肠镜检查未能普遍开展(新型小肠镜即将问世),但其对小肠吸收不良及Whipple病等有较重要诊断意义,小肠镜直视下可观察小肠黏膜的情况,活组织病理检查可判断微绒毛及腺体的变化等。
6.小肠粘膜活组织检查 某些寄生虫,如贾第虫属、类圆线虫属等感染大便中难以检测到病原菌,弥漫性小肠粘膜病变,如热带性口炎腹泻、乳糜泻、Whipple病、弥漫性小肠淋巴瘤等,可经口插入小肠活检管吸取小肠粘膜作病理检查以帮助诊断。
7.血清胃肠道激素与化学物质测定。
腹泻应该做哪些检查项目
1、X线检查:钡餐或钡剂灌肠检查可了解胃肠道的功能状态、蠕动情况等,对小肠吸收不良、肠结核、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淋巴瘤、结肠癌等有重要诊断价值。
2、B超、CT或MRI检查:可观察肝脏、胆道及胰腺等脏器有无与腹泻有关的病变,对肠道肿瘤性病变也可提供依据。因此,B超、CT及MRI检查对消化吸收不良性腹泻及肿瘤性腹泻等均有辅助诊断价值。
3、结肠镜检查:结肠镜检查对回肠末端病变,如肠结核、克罗恩病,其他溃疡性病变以及大肠病变,如溃疡性结肠炎、结肠、直肠息肉及癌肿、慢性血吸虫肠病等均有重要诊断价值。
4、逆行胰胆管造影检查:对胆道及胰腺的病变有重要诊断价值。
5、小肠镜检查:虽然小肠镜检查未能普遍开展(新型小肠镜即将问世),但其对小肠吸收不良及Whipple病等有较重要诊断意义。小肠镜直视下可观察小肠黏膜的情况,活组织病理检查可判断微绒毛及腺体的变化等。
婴儿腹泻的检查项目有哪些
检查项目:血常规、便常规、电解质、B超
1、粪便检查:出血,脓细胞,原虫,虫卵,脂肪滴等。
2、小肠吸收功能测定:显示肠道吸收不良。
3、X线及内窥镜检出病变位置,运动功能状态,胆石等。
4、超声。
5、小肠黏膜活组织检查,有条件者应作大便培养,电镜检查或病毒分离。
6、其他:对重症或不易判断者,应测血清钠,钾,氯化物和血气分析,或测二氧化碳结合力,出现惊厥时可测血清,;注意必须根据病史和临床表现对水分,电解质紊乱进行分析,心电图检查有助於了解血钾情况:低钾时T波平坦,然后代倒置,ST段降低,常出现U波,有时与T波融合,严重低钾时可出现室性早搏及室性心动过速,个别重症有心室纤颤。
腹部肿块的检查项目有哪些
检查项目:彩超、CT、肿瘤标志物检查、血常规
实验室检查对腹腔肿块的诊断有重要意义。如果肿块明显压痛,白细胞升高,肿块多为炎性肿块。巨大脾脏,伴有白细胞显著增高达数万至数十万,并有幼稚细胞,提示为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化验骨髓象可明确诊断。上腹部肿块,如果便隐血试验持续阳性,肿块可能为胃癌。肝脏肿大,常伴有肝功能异常。肝大伴甲胎蛋白升高,提示为原发性肝癌。如果伴有腹水,腹水常规检查可鉴别腹水为渗出液还是漏出液。肝大伴有漏出性腹水,可能为肝硬化或循环障碍引起的肝淤血。可根据腹水的白细胞分类鉴别为化脓性感染还是结核感染。血性腹水多提示为恶性肿瘤。如果在腹水中发现了癌细胞,说明癌肿已发生转移。对肿块穿刺抽取活组织,进行组织学检查,常可明确肿块的性质。
为了弄清腹腔肿块的确切部位和所在脏器以及肿块的性质,有必要选择适当器械进行检查,以便为外科手术治疗制订方案提供可靠的依据。常用的检查方法有X线造影、B型超声、CT、磁共振、内镜等。
消化道的肿物可行钡餐造影检查。B型超声、CT、磁共振适用于实质性脏器的检查,以了解脏器内的占位性病变。也是诊断膀胱、子宫肿物的重要手段。胃肠道的肿物最好的检查方法是用胃镜和肠镜。腹腔的肿物可用腹腔镜检查。在行内镜检查时应取活组织进行组织学检查,以便确定肿物的性质。对上述检查方法的选择,应选择既经济又准确的手段。应避免重复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