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羊肝的主治疾病

羊肝的主治疾病

1、目赤热痛。用青羊肝一具,切小,洗净,和五味吃。

2、翳膜羞明。用青羊肝一个具,切小,和黄连四两,做成丸子,如梧子大。饭后稍久,以清茶送下七十丸。一天服三次,忌铁器、猪肉、冷水。

3、目病失明。用青羊肝一斤,去膜切片,在新瓦上炕干,同决明子半升、蓼子一合炒为末。每服一匙,白蜜浆送下。一天服三次,服至三剂,可以目明。

4、青盲内障,用白羊肝一具、黄连一两、熟地黄二两,同捣匀做成丸子,如梧子大。饭后稍久,茶送服七十丸。一天服三次。

5、牙疳肿痛。用羊肝一具,蘸赤石脂末,随意吃。

6、休息痢(一、二年间时作时止,治疗不愈)。用生羊肝一具,切丝,放陈醋中吞下。心闷即停服,不闷可再服一天,勿食他物。以姜、薤同羊肉一起吃亦可。

[性味]性凉,味甘苦。

[功效]养肝,明目,补血,清虚热。

[宜食]适宜患有夜盲症(雀目),眼干燥症,青盲翳障,小儿疳眼,目暗昏花,或热病后弱视之人食用;适宜血虚患者,面色萎黄,妇人产后贫血,肺结核,小儿衰弱,以及维生素A缺乏症者食用。

《药性论》:“青羊肝服之明目。”《随息居饮食谱》:“诸般目疾, 并可食之。”《现代实用中药》:“适用于萎黄病,妇人产后贫血,肺结核,小儿衰弱及维生素A缺乏之眼病(疳眼、夜盲等)。”

[忌食]根据前人经验,羊肝忌同猪肉、梅子、小豆、生椒一并食用;由于羊肝含胆固醇高,故高脂血症患者忌食。

唐.孙思邈:“羊肝合生椒食,伤人五脏,最损小儿。合苦笋食,病青盲。”

[按语]据营养学家分析,每100克羊肝中,除水分外,含蛋白质18.5克,脂肪7.2克,碳水化合物4克,灰分1.4克,钙9毫克, 磷414毫克,铁6.6毫克,硫胺素0.42毫克,尼克酸3.57毫克,抗坏血酸18.9毫克,维生素A29 900国际单位。可见羊肝属于一种富含维生素A和磷的食品。

三间穴主治疾病

1牙痛、扁桃腺炎、急性结膜炎、青光眼。

2肠鸣下痢、口干气喘、热病、三叉神经痛、便秘、咽喉肿痛、身热胸闷等。

1配角孙穴:治三叉神经痛。

2配肩髎穴、肩髃穴:治肩周炎。

3配攒竹穴:治视物昏盲、视物不清晰。

青光眼是一类常见的致盲性眼病。在临床上,青光眼通常以眼内压增高、视神经萎缩和视野缩小为特征。

白领们大多长时间在办公室中久坐,缺乏适量运动。

再加上激烈的社会竞争,使得大多数人都脑力劳动过度,精神紧张,久而久之,就容易患上便秘。

只要掐按三间穴,就能预防便秘。

缓解治疗发热、目痛、牙痛、咽喉肿痛、唇焦口干、气喘、腹部疼痛、消化不良、手部肿痛等

按摩三间穴的功效:利咽、泄热止痛

三间穴位配伍:三间穴配攒竹穴缓解治疗圆翳内障、青盲、云雾移睛、视物昏渺等

针刺三间穴的方法:三间穴直刺0.5-0.8寸,局部麻胀,或向手背放散

艾灸三间穴的方法:三间穴艾条灸5-10分钟,三间穴艾炷灸3壮。

按摩三间穴按摩方法:用是指指腹按压三间穴,注意按压时力度要适中,每次按摩5分钟,每日2次。

三伏贴贴在什么位置去湿气 三伏贴一共贴几个位置

视具体情况而定。

三伏贴没有一个固定的位置,而是中医师根据个人情况选择在身体的不同穴位进行敷贴,常见的穴位位置有如下几种,仅供参考。

位置:肺俞穴位于人体的背部,当第三胸椎棘突下,左右旁开二指宽处。

主治疾病:肺经及呼吸道疾病,如肺炎、支气管炎等。儿童可选用此穴。

位置:大椎穴位于人体的颈部下端,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

主治疾病:咳嗽、五劳虚损、中暑等,益气壮阳。

位置:膻中穴位于前正中线上,两乳头连线的中点。

主治疾病:胸部疼痛、腹部疼痛、咳嗽、咳喘病等。儿童可选用此穴。

位置:天突穴位于颈部,前正中线上,两锁骨中间,胸骨上窝中央。

主治疾病:咳嗽、咽喉炎、扁桃体炎等。

位置:膏肓穴位于人体的背部,第四胸椎棘突下,左右四指宽处,肩胛骨内侧,一压即疼。主治疾病为:咳嗽,气喘,肺痨等。

注意事项:贴敷者需在专业医生的操作下依据不同穴位和药方分型治疗,除正确取穴、因病施治外,还要贵在坚持,只有坚持按疗程治疗,才能获得好的疗效。

三伏贴贴哪里 三伏贴贴在什么位置

肺俞穴位于人体的背部,当第三胸椎棘突下,左右旁开二指宽处。此穴主治疾病为:肺经及呼吸道疾病,如肺炎、支气管炎等。儿童可选用此穴。

大椎穴位于人体的颈部下端,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此穴主治疾病为:咳嗽、五劳虚损、中暑等,益气壮阳

膻中穴位于前正中线上,两乳头连线的中点。此穴主治疾病为:胸部疼痛、腹部疼痛、咳嗽、咳喘病等。儿童可选用此穴。

天突穴位于颈部,前正中线上,两锁骨中间,胸骨上窝中央。此穴主治疾病为:咳嗽、咽喉炎、扁桃体炎等。

膏肓穴位于人体的背部,第四胸椎棘突下,左右四指宽处,肩胛骨内侧,一压即疼。此穴主治疾病为:咳嗽,气喘,肺痨等。

束骨定位和主治 束骨穴主治疾病

束骨属足太阳膀胱经俞穴,按“俞主体重节痛”之理,故对疼痛症有良好的止痛作用,正如《灵枢·杂病篇》云:“项强不能俯仰者取之足太阳”即为本穴,善治项强不能前后运动。五行属木,木能生火,以阳化阴,针之尚有祛风散寒,发汗解表作用,用于治疗头痛,目眩,恶寒发热,目赤肿痛,疔疮,痈肿,肠澼,泄泻,腰背疼痛,落枕,项强,耳聋诸症。

三伏贴贴在什么位置

1、肺俞穴

肺俞穴位于人体的背部,当第三胸椎棘突下,左右旁开二指宽处。此穴主治疾病为:肺经及呼吸道疾病,如肺炎、支气管炎等。儿童可选用此穴。

2、大椎穴

大椎穴位于人体的颈部下端,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此穴主治疾病为:咳嗽、五劳虚损、中暑等,益气壮阳。

3、膻中穴

膻中穴位于前正中线上,两乳头连线的中点。此穴主治疾病为:胸部疼痛、腹部疼痛、咳嗽、咳喘病等。儿童可选用此穴。

4、天突穴

天突穴位于颈部,前正中线上,两锁骨中间,胸骨上窝中央。此穴主治疾病为:咳嗽、咽喉炎、扁桃体炎等。

5、膏肓穴

膏肓穴位于人体的背部,第四胸椎棘突下,左右四指宽处,肩胛骨内侧,一压即疼。此穴主治疾病为:咳嗽,气喘,肺痨等。

大陵的定位和主治 大陵主治疾病

大陵为心包经输穴,原穴。大陵穴之大陵,意为“大刺激该穴土山”,说明此穴生土最多,土指的是脾脏,本穴又为原穴,心包经气血在此输出,故此穴可一穴二用,“泻心火而生脾土”,具有清热宁心,通经活血,泻火祛湿的作用,多用于缓解上火引起的口臭,牙龈炎等症,对失眠,心胸痛,心悸,呕吐,胃痛,胃炎,扁桃体炎,头痛,肋间神经痛,腕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患等也具有很好的调理保健作用。

羚羊角粉的主治疾病

1、用于肝风内动,惊痫抽搐。羚羊角性寒,清热力强,善入肝,有良好的清肝热,息肝风作用。所以宜于热极生风,为治疗肝风内动,惊痫抽搐之要药。如用治温热病热邪炽盛,热极动风之高热神昏、惊厥抽搐者,常与钩藤、菊花、白芍等配伍,即羚角钩藤汤。用治癫痫、惊悸,可与钩藤、天竺黄、郁金、朱砂等同用。

2、用于肝阳上亢,头晕目眩。本品亦有显著的平肝阳作用,可与石决明、牡蛎、天麻等平肝潜阳药物同用,共奏平肝阳,止眩晕之效。

3、用于肝火上炎,目赤头痛。本品善于清泻肝火,故宜治肝火上炎之头痛、头晕、目赤肿痛、羞明流泪等症。常与龙胆草、决明子、黄芩等配伍,如羚羊角散。

4、用于温热病壮热神昏,热毒发斑。本品入心、肝二经,气血两清,有清热泻火解毒之效。用治热病神昏,壮热,躁狂,抽搐等症。常与石膏,寒水石等配伍,如紫雪丹;用治热毒发斑,每以本品配入白虎汤中取效。

此外,羚羊角还可以用于肺热咳喘,能清肺热止咳,如羚羊角清肺散近年用羚羊角水解注射液治疗小儿肺炎,流感发热,麻疹等其他发热病症,均有效。

高度近视的食疗方

1、枸杞鲫鱼汤。主治:近视眼,视物模糊。配方:鲫鱼一尾,枸杞。用法:将鲫鱼洗净去内脏,和枸杞一起煮汤,吃肉饮汤。按注:一方用白鱼或其他鱼代鲫鱼也可。

2、牛奶鸡蛋饮。主治:牛奶鸡蛋饮主要医治近视眼的。配方:这道偏方中的食材包括牛奶、鸡蛋以及适量的蜂蜜。用法:将鸡蛋打碎,冲入加热的牛奶中,用小火煮沸,鸡蛋熟后待温,再加蜂蜜服食。

3、猪肝蛋汤。主治:近视眼。配方:猪肝,鸡蛋。用法:将猪肝洗净切片,入锅内加油煸炒,烹黄酒,加水煮沸,打入鸡蛋,加盐少许,服食。

4、枸杞炖猪肝。主治:枸杞炖猪肝也是用来治疗近视眼的以及迎风就会流泪的人的。配方:制作知道药膳,需要的食材有枸杞子,猪肝,食油,葱,姜,白糖,黄酒以及适量的淀粉。用法:用猪肝洗净,同枸杞放入锅内,加 水适量煮1小时,捞出猪肝切片备用。油锅烧热,葱,姜炝锅放入猪肝片炒,烹白糖,黄酒兑入原汤少许,收汁,勾入淀粉,汤汁明透即成。

5、羊肝粥。主治:肝血不足所致的近视,目昏等症。配方:羊肝,葱,大米。用法:将羊肝切细,大米淘净。先将葱子水煎取汁,加羊肝,大米煮为稀粥。待熟后调入食盐适量服食。

4、枸杞炖猪肝。主治:枸杞炖猪肝也是用来治疗近视眼的以及迎风就会流泪的人的。配方:制作知道药膳,需要的食材有枸杞子,猪肝,食油,葱,姜,白糖,黄酒以及适量的淀粉。用法:用猪肝洗净,同枸杞放入锅内,加 水适量煮1小时,捞出猪肝切片备用。油锅烧热,葱,姜炝锅放入猪肝片炒,烹白糖,黄酒兑入原汤少许,收汁,勾入淀粉,汤汁明透即成。

5、羊肝粥。主治:肝血不足所致的近视,目昏等症。配方:羊肝,葱,大米。用法:将羊肝切细,大米淘净。先将葱子水煎取汁,加羊肝,大米煮为稀粥。待熟后调入食盐适量服食。

8、枸杞粥。主治:肝虚目暗,老年多泪,目眩等。配方:枸杞子,大豆。用法:同煮为粥。

9、猪肝粥。主治:眼生翳膜,暴发火眼,视网膜出血,虹膜睫状体炎。配方:荠菜,大米。用法:同煮为粥。

脖子上的穴位

现代人经常久坐埋头,导致许多颈椎病及各种疾病,所以学习颈部学位很重要,必要时可以缓解你的病症,减轻你的病痛,让你不再因为没有时间去医院导致病痛加重!赶快学起来吧!

颈部几大穴位位置及主治疾病:

风池穴。胆经穴位。〖别名〗热府穴。

位于项部,枕骨之下,与风府穴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 (图为风池穴位置)

〖主治疾病〗头痛,眩晕,颈项强痛,目赤痛,目泪出,鼻渊,鼻出血,耳聋,气闭,中风,口眼歪斜,疟疾,热病,感冒,瘿气,落枕。

风府穴:督脉穴。在颈部,后发际正中直上1寸。两风池穴连线中点。

〖主治疾病〗癫狂,痫证,癔病,中风不语,悲恐惊悸,半身不遂,眩晕,颈项强痛,咽喉肿痛,目痛,鼻出血。

这两个风穴都有治疗颈椎病的功效,平时没事可多按揉,不但可以提神,而且感觉轻松舒服,最适合长期伏案工作的电脑一簇使用。

哑门穴:位于项部,当后发际正中直上0.5寸,第1颈椎下。在项韧带和项肌中,深部为弓间韧带和脊髓;有枕动、静脉分支及棘间静脉丛;布有第三颈神经和枕大神经支。

〖主治疾病〗舌缓不语,音哑,头重,头痛,颈项强急,脊强反折,中风尸厥,癫狂,痫证,癔病,衄血,重舌,呕吐。

天柱穴:位于项部斜方肌起始部,天柱骨(颈椎骨)上端,支撑头颅,意示擎天之柱而名。

〖主治疾病〗颈椎酸痛、睡扭了脖子(落枕)、五十肩、高血压、目眩、头痛、缓解眼睛疲劳等。该穴道是治疗头部、颈部、脊椎以及神经类疾病的中药首选穴之一。有关此穴道的指压法列举如下:按摩治疗肩膀肌肉僵硬、酸痛、治疗疼痛、麻痹等后遗症、治疗宿醉、穴道指压法治疗忧郁症等

脖子上的穴位

人迎穴:位于颈部,前颈喉结外侧大约三厘米处。

〖主治疾病〗咽喉肿痛,气喘,瘰疬,瘿气,高血压。

水突穴:位于颈部,胸锁乳突肌的前缘,当人迎穴与气舍穴连线的中点

〖主治疾病〗咽喉肿痛、咳嗽、气喘等。

天容穴:位于人体颈外侧部,下颌角的后方,胸锁乳突肌的前缘凹陷中。

〖主治疾病〗耳鸣耳聋、咽喉肿痛、颈项强痛等。

气舍穴:位于颈部,当锁骨内侧端的上缘,胸锁乳突肌的胸骨头与锁骨头之间。

〖主治疾病〗咽喉肿痛、气喘、呃逆、颈项强等。

相关推荐

梁丘的定位和主治 梁丘主治疾病

肠胃痉属于胃脘痛范畴,多由于饮食不节,感受外邪,压力增大,精神高度紧张,导致气机不利,胃络失养,不通泽通,出现胃肠部肌肉抽搐疼痛,按摩刺激梁丘穴,对上述症状治疗有立竿见影的效果。 此外,对膝部疼痛,腹中,腹泻,乳腺炎导致的疼痛也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三伏贴一共贴几个位置

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 三伏贴作为一种膏药,是是传统中医的治疗法、预防医学手段,属于很好的冬病夏治方法,具有一定疏通经络、调理气血、宽胸降气、健脾和胃等作用,不同穴位对应的疾病以及发挥的作用不同,贴哪里主要根据自身身体情况而定,常见的有以下几种穴位: 肺俞穴位于人体的背部,当第三胸椎棘突下,左右旁开二指宽处;主治疾病:肺经及呼吸道疾病,如肺炎、支气管炎等。儿童可选用此穴。 大椎穴位于人体的颈部下端,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主治疾病:咳嗽、五劳虚损、中暑等,益气壮阳。 膻中穴位于前正中线上,两乳头连线的中点;

太溪的作用 太溪穴主治疾病

太溪穴可以滋阴益肾,壮阳强腰,既可用来治疗肾阳虚引起的畏寒肢冷,神疲嗜睡,头昏目眩,又能治疗肾阴虚引起的慢性咽喉炎,心烦心痛,失眠多梦。特别对患有慢性肾病,同时表现为浮肿,腰酸腿冷,浑身乏力的患者,按摩此穴效果最为明显。

极泉的定位和主治 极泉主治疾病

极泉有宽胸理气,活络止痛,养护心肺的作用,弹拨,按揉此处穴位,能够有效治疗各种心脏疾病,如心肌炎,心绞痛,冠心病,心悸,心痛等;对肩臂疼痛,臂丛神经损伤,臂肘寒冷,肩关节炎,肋间神经痛,黄疸,腋臭,上肢麻木等现象亦具有很好的调理和保健作用。

三伏贴贴在什么位置

按照个人体质来决定。 三伏天的时候贴三伏贴是传统,很多人在三伏天的时候也会去贴三伏贴,具体的三伏贴贴在什么位置,要看实际的情况,以个人的体质来决定,所以,为了更好的效果,建议贴三伏贴去正规的中医院或者中医馆进行,下面介绍一些常见的敷贴穴位,仅供参考。 肺俞穴位于人体的背部,当第三胸椎棘突下,左右旁开二指宽处;主治疾病:肺经及呼吸道疾病,如肺炎、支气管炎等。儿童可选用此穴。 大椎穴位于人体的颈部下端,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主治疾病:咳嗽、五劳虚损、中暑等,益气壮阳。 膻中穴位于前正中线上,两乳头连线的中点;

荨麻疹艾灸哪个部位 荨麻疹艾灸部位图解

主治疾病:手指疼痛,肘臂屈伸不利,肩痛,头痛,目赤肿痛,耳鸣,耳聋,热病,胸胁痛。 取穴方法:让患者采用正坐或仰卧,俯掌的姿势,该穴位于人体的前臂背侧,手脖子横皱纹向上三指宽处,与正面内关相对。或当阳池穴与肘尖穴的连线上,腕背横纹上2寸,尺骨与桡骨之间。 穴位图片 主治疾病:主要用于配合治疗手臂痹痛、上肢不遂,热病,高血压,癫狂;腹痛、吐泻,咽喉肿痛、齿痛、目赤肿痛,瘾疹、湿疹、瘰疬等病症。 取穴方法:在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当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 穴位图片 主治疾病:用于治疗急慢性胃肠炎、十二指肠溃

胃俞怎么找 胃俞主治疾病

刺激胃俞有和胃调中,祛湿消积的功效,主治脾胃虚弱,脘腹胀痛,霍乱吐泻,翻胃吐食,饮食不下,食多身瘦,肠鸣腹痛,黄疸水肿,小儿疳积,胸胁支满腰脊挛痛等病症。

行间的定位 行间主治疾病

行间为肝经荥穴,本穴可疏肝解郁,温经散寒,清热消肿,缓急止痛,主治肝经郁热所致的蛇串疮,目赤肿痛,头痛,目眩,心里烦热,燥咳失眠等;因肝经环绕阴器,所以行间还善治生殖器的热证,如阴囊湿疹,小便热痛,阴部瘙痒等症;因肝火旺所致两肋胀痛,嘴苦也可揉行间来缓解。

腹结的定位与主治 腹结穴主治疾病

类属:足太阴脾经。 功效:健脾和胃,理气止痛,宣通降逆。 主治病症: 1.脾胃气滞,寒邪入侵,脾胃虚弱之胃痛,腹痛,腹胀,便秘,泄泻,疝气诸症。 2.蛔虫症,支气管炎,脚气,肋间神经痛等症。

咳嗽刮痧刮哪里效果最快

气喘咳嗽刮中府穴 定位:在胸外侧,云门下1寸,平第1肋间隙处,距前正中线6寸。 刮拭功效:清泻肺热,止咳平喘,通经活络。 主治疾病:胸痛,肺胀满,气喘,咳嗽,肩背痛。 胸闷咳喘刮云门穴 定位:在胸外侧,肩胛骨喙突上方,锁骨下窝凹陷处,距前正中线6寸。 刮拭功效:清肺泻热,理气平喘。 主治疾病:胸中烦痛,咳嗽,气喘,肩背痛。 咳嗽咽痛刮尺泽穴 定位: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肌腱桡侧凹陷处。 刮拭功效:止痛消炎,清热和胃。 主治疾病:咳嗽,气喘,咽喉肿痛,小儿惊风,吐泻,胸部胀满,肘臂挛痛。 咳嗽咯血刮孔最穴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