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套组合拳养出好五脏
一套组合拳养出好五脏
养肾套餐:黑豆+涌泉
黑豆入肾经,《本草纲目》记载,黑豆能“治肾病,利水下气”。黑豆怎么吃最养肾?明代药学著作《本草汇言》指出:“煮汁饮,能润肾燥,故止盗汗。”所以,最简单的黑豆食疗方就是黑豆豆浆。做法:干黑豆浸泡一夜,与清水的比例为1:20,打浆后充分煮沸即成,食用前加适量白糖调味。要提醒的是,慢性肾病、高血压肾病、糖尿病肾病合并肾功能不全、血肌酐、尿素氮升高者,不宜过多食用黑豆及其他豆制品,以免加重肾脏负担。
补肾的穴位有很多,不得不提的就是涌泉穴。涌,外涌而出也;泉,泉水也。顾名思义,这个穴位对于滋肾阴、补肾水意义重大,尤其适合肾虚型腰痛者。涌泉穴位于脚掌中线的前1/3处,将拇指放在该穴上,用较强的力搓揉20~30次,两脚都要按摩,晨起和睡前按摩,养肾效果较好。
养脾套餐:大枣+足三里
《素问》记载,“枣为脾之果,脾病宜食之,谓治病和药,枣为脾经血分药也。”《神农本草经》认为红枣“安中养脾,助十二经。通九窍,和百药。”这里推荐一个健脾补血的食疗方——花生衣红枣汁。做法:花生米100克,温水泡半小时,取其红衣,与干红枣50克同煮半小时,加适量红糖调味,一日内分三次服用。适用于产(病)后血虚、营养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癌症放疗、化疗后血象异常等症。大枣虽然是进补佳品,但过量食用亦有害。由外感风热引起的感冒、发烧及腹胀气滞者,不宜食用大枣。
足三里穴属胃经合穴,是一个能防治多种疾病、强身健体的重要穴位。气虚体质的人免疫力低,容易疲劳和生病。时常按摩足三里穴,可以健脾补气。足三里穴位于腿部,外膝眼向下四横指(将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并拢,以中指中节横纹处为准)处。
养肺套餐:白果+太渊
《本草纲目》中说白果“熟食温肺益气,定喘嗽,缩小便,止白浊。”《本草便读》记载白果能“上敛肺金除咳逆,下行湿浊化痰涎”,尤其适合虚寒咳嗽者。这里介绍一款白果养肺的食疗方——白果鸡丁。原料:去皮和芯的白果10枚,鸡脯肉200 克,青椒50 克,葱白15 克,鸡蛋清1个,干淀粉15 克,水淀粉50 克,鲜汤50克,精盐、料酒、香油适量。制法:将鸡脯肉切成1.5厘米的方丁,用精盐、料酒拌匀入味5分钟,再加入鸡蛋清、干淀粉抓匀上浆;青椒、葱白洗净切小丁; 银杏入沸水中焯熟,鸡丁用四成热的油快速滑炒捞出;葱丁炸香,放入青椒、鸡丁、白果和鲜汤,翻炒均匀,水淀粉勾芡,淋入香油即成。此菜适用于年老体弱湿重之久咳、痰多、气喘,及妇女脾肾亏虚、浊湿下注所引起的白带量多、质稀等症。 需要注意的是,白果不宜生吃,熟吃也不可过量,以防中毒。
太渊穴是肺经的源头,肺气从这里源源不断地运送到全身各处。因此,刺激太渊穴可以达到补气养肺、止咳平喘的效果。太渊穴位于腕横纹上,桡动脉搏动处。用左手拇指尖端按压右手太渊穴,垂直向下按压,按而揉之,然后缓慢屈伸右手腕,让刺激充分达到肌肉组织的深层,产生酸、麻、胀、痛、热和走窜等感觉,持续20~30秒后,渐渐放松,再轻揉局部,如此反复操作。左右交替进行,每穴按压5~10分钟,每日1~2次。
养心套餐:龙眼+神门
桂圆也叫龙眼,入心经。《日用本草》记载其“益智宁心”,清代药学著作《得配本草》认为龙眼“葆心血”。这里为大家介绍一款用龙眼制作的宁心安神汤:龙眼肉15克,莲子、芡实各20克,用水熬煮直至莲子和芡实熟烂。可调理记忆力衰退、失眠、神经衰弱等症,还可用于改善夏季脾胃功能减退导致的食欲不佳。桂圆多食易气滞,阴虚火旺者以及舌苔厚腻、气壅胀满、腹泻者应忌食。另外,桂圆性热助火,故儿童应少食。
神门穴位于腕横纹小指侧端的凹陷处。具有安定心神、泻心火的功效。日常可随时掐、揉刺激神门穴,以有轻微酸胀感为宜。晚间睡前按摩神门穴,助眠效果更好。就寝时以右手大拇指按左手神门穴5~10次,再用同样的方法按摩右手,有利入睡。
养肝套餐:枸杞+太冲
枸杞子滋肝益肾、填精坚骨,清后期医家凌奂所著《本草害利》一书把枸杞子奉为“补肝第一猛将”。现代研究显示,枸杞中的甜茶碱能防止肝脏内过多的脂肪贮存,有防治脂肪肝的作用。这里为大家推荐一款枸杞白菊茶。取枸杞子、白菊花各3克,泡水代茶饮,可辅助治疗肝血虚引起的见风流泪、白内障等眼病。要注意的是,枸杞偏于温热,感冒发烧、有炎症、腹泻的人最好不要吃。
太冲穴是肝经的原穴,中医认为高血压与肝阳上亢、肝火旺有关,因此按摩太冲穴可有效降压。此外,感冒初期按摩太冲穴,还可减轻感冒引起的双目流泪或干涩等不适。用手指沿着足部拇趾、次趾间的夹缝向上移压,足部动脉搏动处就是太冲穴,每次持续按压4~5分钟。
如何养出好肠胃
1、细嚼慢咽
很多人习惯了吃饭时大快朵颐,总是慢不下来,认为自己吃饭很有效率,实际上这种做法是不对的。吃饭时必须细嚼慢咽,可以减少粗糙食物对胃粘膜的刺激。
2、选择精细易消化的食物
在食材的选择上应尽量选择精细并且易消化的食物,不过也要注意营养的均衡了,否则,人体营养跟不上也是要出问题的。
3、注意饮食卫生
吃饭的时候要注意饮食的卫生,外出吃饭时尽量选择规模比较大的餐馆,路边摆摊的要少吃,因为或多或少不是很卫生。最好可以自己动手做,可以避免外界微生物对胃粘膜的侵害。
4、选择清淡的食物
不要经常吃很辣或很油腻的食物,可以适当的换换口味,来点清淡点的食物,多吃蔬菜,少喝酒和浓茶。清淡饮食既容易消化吸收,又利于胃病的康复。
5、选择新鲜的食物
选择食物都要保证新鲜,存放太久的食物最好不要食用。可以多吃些蔬菜和水果。例如土豆、番茄、苹果等等。
6、尽量按时进食
每天三餐尽量按时吃饭,且不要吃得太饱。一般是说早餐吃好,中餐吃饱,晚餐吃早。就是说早餐吃的稍微丰盛有营养,中餐可以吃饱点,有利于一天的工作,晚餐吃早,有利于消化吸收。
7、节律性饮食
很多上班族吃饭几乎都不能按照科学的饮食规律,总是随心所欲,想什么时候吃就什么吃,其实大家有所不知,这样的饮食习惯很容易会导致肠胃炎的病发。因为当你感觉到饿的时候你没吃,等真正吃的时候又吃不了多少。还有就是切忌暴饮暴食。
8、多运动
运动可以有效的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增强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所以对于肠胃炎的预防措施上,也要多参加体育锻炼。
婴儿满月送什么礼物
长命锁
长命锁是中国传统富有寓意的幼儿礼物,在满月的时候赠送给孩子表示长辈对他健康成长平安长寿的一种祈福,在古代医疗水平恶劣幼儿存活率低的时候,送长命锁作为一个仪式非常正统。
脚印模具
脚印模具作为记录儿童小脚丫的礼物送给幼儿,是非常合适不过的了。待到小朋友长大成人再看看你的这个礼物带给他的珍贵回忆,他一定会感谢你的。
桃木挂饰
桃木在中国传统风俗中代表的是驱邪纳福,可以给幼儿带来庇护。由于普通的桃木挂式并不是贵重,可以选择夹带一些珠宝挂式在其中,也可以送一套组合桃木挂件。
摇篮床
送什么礼物最能讨幼儿父母的欢心呢,当然是简单实用的礼物啦。那么送一张实木的儿童床给小朋友,自然能够解决父母的一些大问题啦。选择摇篮床的时候注意质量及安全性哦。
玉
自古以来,中国人就喜欢将玉带在身边,有强健机体机功能,也可以给宝宝压惊。
喝出好气色 养出好身体
第一款茶:“玫瑰花茶”。
玫瑰花气味芳香,既能疏肝理气而解郁,又能活血散瘀而调经,有柔肝醒脾、行气活血的作用,主要适合于肝胃不和所致的胁痛脘闷、胃脘胀痛及月经不调,或经前乳房胀痛者。玫瑰花对治疗面部黄褐斑也有一定作用,很适合中青年女性饮用,是养颜、消炎的天然饮料的首选。玫瑰花含丰富的 维生素A、C、B、E、K,以及单宁酸,能改善内分泌失调,对消除疲劳和伤口愈合也有帮助。调气血,调理女性生理问题,促进血液循环,美容,调经,利尿,缓和肠胃神经,防皱纹,防冻伤,养颜美容。身体疲劳酸痛时,取些来按摩也相当合适。对青年女性而言,当心情郁闷、胃脘胀满疼痛或月经不调、乳房胀痛时,取5~10克的玫瑰花,开水冲泡20~30分钟后饮用,症状即有改善。
第二款茶:“菊花茶”。
味甘苦,性微寒,具有疏散风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的作用。现代医学研究证实,菊花具有降血压、扩张冠状动脉和抑菌的作用,长期饮用能增加人体钙质、调节心肌功能、降低胆固醇,主要适合中老年人和预防流行性结膜炎时饮用。 同时,菊花茶也具有一定的松弛神经、舒缓头痛的功效。
第三款茶:“枸杞红茶”。
红枣25克,枸杞子20克,适量红糖。把红枣(去核)与枸杞子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清水煎煮。。红枣煮软后,放入红糖,调匀,即可饮用。功效:改善气血不足,增强体力,使元气恢复。
喉咙上火治标还是要治本
晚上吃完火锅后,妹妹就在家里的药箱里倒腾起来。原来她吃完火锅,感觉喉咙很痛,想找点药吃。
我抓出药箱里的西瓜霜含片,对她说:“吃这个不就行啦,缓解症状。”
妹妹却连连摇头:“吃西瓜霜不过是治标不治本的方法。”
找来找去没找到合适的,最后妹妹只好下楼去买了维C银翘片和阿莫曲林,终于心满意足地吃了下去。一定要治标又治本
妹妹吃火锅之后的喉咙痛,是因上火引起的普通咽喉疼痛,有必要治标又治本么
中医理论认为,上火的情况有轻有重,一般的上火比较轻,是可以自己调节的,不一定要治标又治本地大动干戈。中医认为上火总的说来,还是身体的阴阳失调引起的。
上火分为内生火和外感火。中暑引起的是一种典型的外感火热症。一般来说,内生的火热情况比外感火热多。比如现代社会人生活压力变大、经常熬夜、吃辛辣食物等,内乍火的因素比以前要大得多。
由此看来,妹妹上火是由于火锅的辛辣刺激导致内生火,进而出现喉咙痛的。不过她还没有发热和声音嘶哑,属于比较轻的上火,不一定要治标又治本,吃些含片就可以了。比如西瓜霜润喉片,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清音润喉等功效,值得推荐。
中西药组合拳,能否治标又治本
妹妹坚信咽喉含片对付喉咙痛,只是“意思意思”,于是她“痛下杀手”,用维C银翘片和阿莫西林这一中西结合组合拳对付喉咙痛,心想这样就能治标又治本了。
但是真的能吗?不一定! 看看维C银翘片的说明书:本品辛凉解表,
清热解毒,用于感冒引起的发热头痛、咳嗽、口干、咽喉疼痛。妹妹的喉咙痛可不是感冒引起的,可见维C银翘片未必有效。
再看看阿莫西林吧。阿莫西林适用于溶血链球菌、肺炎链球菌、葡萄球菌所致的中耳炎、鼻窦炎、咽炎、扁桃体炎等,而妹妹的喉咙痛一定是细菌感染引起的炎症吗?不一定!因为引发喉咙痛症状的可能足病毒而不是细菌,抗生素是杀菌而非杀病毒的,在人体健康状况良好的情况下,病毒大概在体内停留5—7天后就会失去威胁性,被人体的免疫系统给歼灭。真正由细菌导致的感染性喉咙发炎,这样的概率其实是很低的。看来妹妹的这一套组合拳实属没有必要的花拳啊
何时需要治标又治本
像妹妹这样轻度的上火喉咙痛不需要治标又治本,那么其他的喉咙痛怎么对付?这要看情况而定,不能大意。
比如:由链球菌引起的喉咙痛町能突然发作,若未能治标又治本,可能导致更严重的问题(如风湿热及风湿性心脏病)。伴有其他情况,如:发疹或发热,或明显乏力;严重、长期反复发作的喉咙痛;吞咽困难;声音沙哑持续两周以上;唾液或痰中带血。此时,切忌单凭西瓜霜含片之类的缓解症状药物来对付喉咙痛了,需请医生看看是怎么回事。
三种情况下别数胎动
怀孕32周的准妈妈焦女士最近很心慌,她觉得宝宝胎动太频繁,一小时动了十几次,担心胎儿缺氧。检查结果显示,胎儿情况正常,问题出在焦女士数胎动的方法上:她错把宝宝一口气使出的一套“组合拳”当成数次胎动,造成胎动频繁的假象。
胎儿连续的动作应算一次胎动,但如果两个动作间隔2分钟以上,则算另一次。准妈妈可以在每天早、中、晚饭后数1次胎动,每次数1个小时。宝宝12小时的胎动数是把每天3个时段的胎动次数乘以4,正常健康的怀孕状态下,宝宝胎动次数为每小时3~5次,12小时应该30~40次或更多。
在计算胎动时,准妈妈应选择在安静的环境中进行,避免外界影响,例如看电视、聊天、工作这三种情况下,不宜数胎动,因为计算结果会因妈妈的情绪而失真。建议妈妈采取坐位或左侧卧位,心平气和地专心感受胎动次数张建平指出,胎动次数12小时在30~40次,说明宝宝情况良好;若胎动12小时不到10次,表明有胎儿缺氧,必须采取措施;若12小时内没有胎动,表明胎儿有可能在24~48小时内死亡,应立即采取抢救措施。
中老年适合的晨练操有哪些
一、五禽戏
五禽戏是一套动功保健疗法,主要通过模仿动物的动作和神态等,以达强身防病的目的。使人动作灵敏、协调、平衡,改善关节功能及身体素质,不仅有利于高血压病、冠心病、高脂血症等的防治,而且对癌症患者的康复均有较好的医疗保健作用。
二、易筋操
易筋操源于易筋经,是现代学者以简易与实用为原则,加以整理论释,并选择式数较少,老少成宜的一套简练的操法。易筋操与易筋经一样,围绕着形体屈伸,以及一定的姿势,借呼吸法诱导,加强中枢神经对机体各部的控制,依靠这种坚持不懈的运动方式,逐步提高内脏器官的功能和加强肌肉的力量,促进休内各种组织液的循环,加强血管的舒缩和弹性,调整和加强全身的营养吸收,对于慢性疾患的康复、保健及延长生命都很有益。
三、太极拳
太极拳为我国特有的武术项目,也是我国传统的体育保健疗法之一。太极拳的动作轻松柔和,呼吸自然,连贯协调,气沉丹田,要求横脆运动和腹肌运动相结合,这样可以改善血液循环,加强对消化道的机械刺激作用,有益于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疾病的康复。
好啦,小编在上面已经很清楚的列举了一系列的适合中老年人群的晨练操。小编要提醒广大朋友们再忙碌的生活我们也应该好好照顾我们的身体,毕竟身体健康在任何时候都是最为重要的。如果没有健康的身体,所有的一切都是枉然的。大家一定要注意锻炼哦。
练习太极拳所要注意的地方
太极拳是非常好的健身方式,现在打太极的人也越来越多了。要知道打太极不仅能够锻炼身体,还能增强心肺功能,改善人体的各项系统。但是,太极拳虽然看着简单,练起来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一开始最好有专人指导,并且,打太极要长期坚持,才能逐渐看到效果。
太极拳的动作舒展大方、缓慢柔和、刚柔相济,以意念引导动作,符合人体的生理保健要求,能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还能对人的心情进行调节。在神意和心情上平静、自然,神舒体松,有益于身体康健。太极拳的特点和其他运动的区别就是身体放松、心静,身心完全沉浸在运动中,使大脑和身体、心理得到安静和平衡。消除头脑的紧张、忧愁、恐惧,摆脱病态心理,可以对人们身心进行调节,使心情愉快、心情平静,提高免疫力,增强体质,健康长寿。
习练武术不仅强身健体,更有修身养性的作用。“学艺先学礼,习武先习德”,习武者必须武德修养、武德高尚、武风正派、武礼谦和、武技精湛。练习太极的同进也接触到了中国传统文化,如《黄帝内经》道家学说。
自然太极拳:
以京城吴式太极拳松柔大师杨禹廷的八十三式为基础,吸收了大江南北各派吴式太极拳之精华编著而成,根,仍然植在吴式太极拳上。早年吴式太极拳是八十一式,被杨禹廷大师增加了二式,成为八十三式。八十三式第一段有两个提手上势,两个白鹤亮翅。传统太极拳的拳理源于老庄哲学。老子《道德经》云:虚极,守静;复归于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太极拳要虚极守静,太极拳修炼到神明境界是返璞归真,道法自然,自然是修太极拳大道。吴图南大师说,太极拳要顺先天自然。杨禹廷大师说,练太极拳不要拿劲,要自然,越自然越好。
心意太极拳:
中华武术,博大精深,内涵深奥,拳种众多,心意太极拳是其中上乘的攀法之一。心意太极武术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武术中的一朵奇葩,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心意太极攀的理论源于道家、儒家、医家、兵家的思想,最早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陈令在《陈氏太极拳图说》中说:“拳以太极名.古人必有以深明太极之理者……古之神圣发明太极之理者,莫如包羲氏。”所以,心意太极拳文化中包含有阴阳太极、四象八卦等的“天人合一”的内容。
陈式太极拳:
原有五路拳、五路捶、一路一百单八势长拳、一路小四套以及散手、短打、亦是短打,共十五个套路(具体参见《杨禄禅太极拳谱》)。杨禄禅重视师承,但不拘泥于师承。他回到故里永年,在教拳实践过程中与当地习惯相结合,根据拳的特点,将陈式太极拳原有的套路改为太极拳大架、太极拳中架、太极拳小架、太极拳提腿架、太极拳快架、太极四路炮捶、太极四隅捶、极十三路炮捶、太极撩挎八卦掌、太极散手、太极一时短打。其中太极拳中架有四个套路,太极拳提腿架有两个套路,共计十五个套路。杨禄禅经过多年的演练,根据自己的心得体会,使具有独特风格的杨式太极拳得以形成。杨式太极拳十五个套路的拳谱如下。
1、学习太极拳的相关基础理论知识。
拳谚云:“理明拳法精”。在练习太极拳之前首先要学习了解太极拳的文化背景、起源、特点、运动规律,也就是说,对太极拳的全貌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和了解,减少盲目性,避免出现前热后冷,虎头蛇尾,自动放弃的结果。
2、掌握太极拳的手型、步型、步法、身法、眼神练习。
常言说:“练拳不懂手眼身法步,由如划船行路眼上蒙着布”,举手投足,前进后退不知所云,没有方向。
3、熟练掌握太极拳的入门功法、基本套路、攻防含义。
拳谚云:“拳无功一场空”。不练习太极拳基本功,直接去练套路,必定是时倍功半,始终不能掌握太极的精髓,永远入不了太极拳之门;如果不懂得太极拳招式的攻防含义,太极拳就失去了其灵魂,失去了应有的文化内含、健身价值和乐趣。
4、跟明师学拳(有相当理论和实践经验的老师)。
拳谚云:“理不明延明师,路不清访良友,理明路清而犹未能,再加终日乾乾之功,进而不止,日久自到”。如今练习太极拳者多如牛毛,会练者少如麟角。因此,大家在初练太极拳时一定要找一个名门正派的,具有相当理论和实践经验的明师,这样会较快的掌握太极拳的动作要领和运动规律,收到时半功倍的效果。
5、要做到心平气和,松静自然,不急不躁。
能静则气能通达;能静则能集中精力,全心贯注;能静则能做到放松舒展。练习太极拳不可不和,不可不静。
虽然现在很多打太极的都是些老年人,这让很多人误以为,太极拳就是一种健身方式,其实,太极拳本质还是一种武术,我们平时看到的都是简化过了的,从而适应大多数人练习,但就算是简化过的太极拳,如果没有专人指导,练习错了的话,不仅起不到健身效果,反而还会危害我们的身体。
太极拳从年轻时练起
太极拳一年四季都可以练,对场地、服装、器械也没有特殊的要求,是广大群众健身的好运动。一直有人认为“太极拳是老人练的,即老人拳。”虽然时下中老年人太极拳爱好者大有人在,但是却不能说太极拳最适合于老年人。对于年轻人,太极拳也是一项非常有益的运动,事实上练太极拳恰恰要从年轻时开始。
太极拳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健身运动,对身体的要求很高,其中压腿、踢腿等基本功,中老年人如果没有基础,通常很难做到位。太极拳流派繁多,最著名的要算陈式太极拳、杨式太极拳、孙式太极拳、吴式太极拳以及武式太极拳,被称为“五式太极拳”。中老年人常练的只是太极拳的简化套路,例如24式简化太极拳,真要想掌握太极拳的精髓,不从年轻时练起,花上几十年的功夫是不行的。
不少年轻人认为只有球类、游泳等运动才能达到充分锻炼的效果,太极拳运动量不大,其实练过的人都知道,太极拳的锻炼效果也是很明显的。太极拳运动的特点是动作轻灵,呼吸自然,强调动静结合,静可以休养脑力,动可以疏通气血,使意识、呼吸、动作三者自然结合,坚持锻炼可以旺盛精力、增强体质,提高关节、韧带的灵活性、柔韧性,增强身体的耐力。与篮球、足球等激烈对抗的运动项目相比,太极拳又很少会造成运动损伤。它几乎适用于各种慢性疾病的康复锻炼,对于高血压、心脏病、胃肠疾病、肾病、腰肌劳损、风湿寒腿、关节炎、糖尿病等疾病,都有一定的疗效。
年轻人喜好锻炼很多是因为可以缓解工作学习的压力,其实不是只有激烈对抗的项目才有这种效果。太极拳强调在运动中用意、心静,因此对中枢神经系统起着良好的作用,神经衰弱、失眠患者更会从中获益。
也许有的年轻人会说,打太极拳时间太长、浪费时间,这其实是一种误解,打一套简化太极拳耗时仅需5分钟,即使传统太极拳套路,时间也并不长,例如杨氏太极拳需时15―20分钟,年轻人工作中间练上一练,有助于缓解疲劳,提高工作效率。
孕期要怎么调养
十月怀胎,调养得当才能给胎宝宝更好的生长发育环境,并且帮助准妈妈更好地应对孕期各种不适症状,但孕期调养到底要怎么调呢?答案就是以饮食和药食同源中药材搭配,以内养外,才能达到更好的调养效果。
·“调”为主:选对调养品是关键
对于准妈妈来说,“调”是指通过中医调理达到补肝养血、健脾和胃、养阴生津、增强体质的效果,这时候选对调养品就显得尤为重要。准妈妈们可适当服用针对孕妇、采用中医名方调理组方制成的调养保健品,如有着26年金牌口碑之称的保灵孕宝口服液。
保灵孕宝采用国内妇产科中医泰斗裴笑梅先生的裴氏胎养方,将中医调理与西医营养完美结合,选用枸杞、山药、大枣、莲子、金针菇、陈皮、蜂蜜等药食同源的药材,再添加孕期所需的叶酸、牛磺酸、铁、锌、维生素族群等孕期必备营养成分,只需一支,轻松帮助准妈妈孕期调养出好身子。
·“养”为辅:饮食营养是保障
咱们中国人讲究食补。怀孕期间,准妈妈一人吃两人补,对营养的需求异于常人。因此,准妈的饮食应多吃富含丰富蛋白质、钙、铁、锌、碘、维生素群、叶酸等营养的物质,保证摄入足够的两人份营养。
怀孕是个特别的时期,准妈妈有了好身体,才能孕育出好胎气。可见,孕期调养十分重要。准妈孕期调养,以“调”为主,以“养”为辅,调出好体质,调出好气色,调出好吸收力,才能养出健康,养出聪明宝宝。
夏季练习太极拳的几个常识
练习太极拳的原则
中医学认为气、血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是人体脏腑、经络、组织器官活动的物质基础。气为血帅,血为气母,气血的调和与通畅是人体健康的关键。太极拳着重于对精、气、神的修练,尤其在锻炼时要求以意导体、以体导气,从而使气血运行流畅而致平和。因此常见一般练习太极拳有年之人,即使在冬天在户外打拳,也无需戴手套,练习后手还是暖暖的。这仅说明练习太极拳能促进气血运行的只鳞片甲而已。
中医学将气归纳成:元气、宗气、营气、卫气;其中元气是人体生命的原动力。宗气是水谷精微之气与大自然空气的混合体,积于胸中,以补充元气。营气行于脉中,濡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卫气行于脉外,有温分肉、肥奏理、司开合的作用。它们的协同作用,保证了血脉的畅通,维持了人体周身各部的功能作用。
太极拳则将元气、宗气、营气流归成内气,将卫气归为外气,通过养、蓄、运、使四个方面来练气养生。尤其是吴图南师爷提出的养蓄宗气、培补元气。运行营气、开发卫气,更是太极拳养生保健的关要之说。
练习太极拳的好处
太极拳是一种内外兼修,动静结合的拳术,是我国特有的练身武术之一。太极拳的特点是松、静、柔、深。
松是放松。肌肉和精神都放松,采取自然站立姿势,舒适自然。练拳时动作轻柔圆活,不用紧张用力。由于全身放松,血管也就放松,便能促使血压下降,增强血管弹性,加强心肌的营养,有利于防治各种心血管疾病。
静是安静、沉静,全神贯注,摒除杂念,这对调节大脑皮层和植物神经系统的功能独特的作用,对治疗神经衰弱有很好的效果。
柔是动作柔和、连贯、不急不躁、上下相随、内外结合,眼随手转、步随身换,使全身各部位器官有机配合,能提高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有和改善各器官之间的协调配合,从而增强人体各方面的功能,促进新陈代谢,提高对外界的适应能力和抗病能力。
深是呼吸匀细深长,沉静稳定,气沉丹田,加强呼吸深度,保持肺组织弹性,增加肺活量,对增强呼吸系统功能和帮助肺结核患者康复,有良好的作用。
太极拳又是以腰为轴,腰部活动能促使腹腔血液循环,增进胃肠蠕动和消化液的分泌,对肝脏也有按摩作用,能改善消化系统功能,消除肝脏瘀血,改善肝功能,对有消化系统疾患和肝炎患者有很好的作用。总之太极拳是一种温和的全身运动,对身体各方面都有好处,并适合年老、体弱和病情较轻的冠心病,肺结核、肝炎乃至癌症患者练习,强烈均可,老幼皆宜。
练太极的几个注意事项
1、太极拳和其它武术锻炼一样,讲究冬练三九夏练三伏,但是要因人而异不能强求一律,特别是中老年朋友和病患弱者,每次修练时间不要超过二十分钟。练习时要根据个人体质,循序渐进。开始练时可先分段练,渐渐打完整套拳路,当身体不适时,应酌情暂停。
2、避免在空调密闭的环境中练功,不宜在煤烟弥漫、空气污浊的庭院里进行健身锻炼,练太极拳应选择公园、广场、树林、花园等环境安静而幽美、空气清新而旷达的场所。应选择向阳、避风的地方进行锻炼(有雾时不宜在室外进行锻炼)。
3、饱食及醉酒之后,也不可立即练习。
4、口渴时不要图痛快大量饮水,最好是温开水适当补充食盐。
5、胡萝卜、柠檬、苋菜是首选的蔬果,多食大有好处,但要注意不要贪食生、冷或不洁的食物,以免染上痢疾、腹泻等。
三招养出好肾脏
第一招:控盐技巧
肾病患者只要有水肿,就必须限制食盐摄入量。水肿明显时,每日应限制在3克以下,甚至无盐饮食;水肿减轻时,每日也不超过5克。低盐饮食可以减少体内水、钠潴留,使水肿消退和血压下降。
建议可将每日1~2克的食盐(小号牙膏盖装满时约为1克) 放在小碟里,用菜蘸着吃,早餐可吃甜食。同时,不能吃咸菜、泡菜、榨菜、咸面包、油条、紫菜、油菜、菠菜、茴香、芹菜、萝卜等。因这些食品中含钠量较高,这些食物吃多了,也就等于食盐量增加。
第二招:按摩养肾
按摩涌泉穴:涌泉穴是足少阴肾经的起点,每天用热水泡完脚后,用左手的大拇指点按右脚心上的涌泉穴100次,然后换用右手的大拇指点按左脚的涌泉穴100次,就可以起到温补肾阳的作用。
按摩腰眼:中医认为,“腰为肾之府”,意思是说,腰就像是保护肾脏的城墙一样。因此,把腰护好了,肾脏自然就不会受伤害了。按摩腰眼的时候双手握拳,手臂往后用两拇指的关节突出部位,自然按摩腰眼(第四腰椎旁约2寸的凹陷处),向内做环形旋转按摩,逐渐用力,至有酸胀感为好,持续按摩10分钟左右,早、中、晚各一次。
搓耳朵:每天捏捏耳朵,拉拉耳垂,搓搓耳郭,就可以补肾聪耳。
第三招:按体质食补
具有补阳功能的食物有:羊肉、狗肉、鹿肉、海马、韭菜、核桃仁、麻雀、虾、泥鳅等;具有滋阴功能的食物有:芝麻、木耳、松子、牛奶、兔肉、鸭、蜂蜜、鱼鳔、燕窝、蛤蜊肉、山药等。可根据各人不同的体质选择并可适当添加中药材以达到更好的疗效,如芡实炖老鸭、核桃莲肉煲猪骨、羊肉枸杞汤、枸杞肉丝、杜仲煨狗肉、冬虫夏草鸭等,但对于蛋白尿合并有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不宜煮超过1小时,也不可吃太多。
抗衰的老食物有哪些 黑芝麻
黑芝麻是对抗肌肤衰老不可或缺的美容食品之一,它营养价值非常高,富含维生素E和蛋白质,能够有效对抗肌肤氧化、维持肌肤应有的弹性。经常吃黑芝麻,不仅能够养出好皮肤,还能够养出乌黑靓丽的秀发,让你的整体美感大大提升。
打太极拳一天多少时间为好
打太极拳一天多少时间为好
1、打太极拳一天多少时间为好
初学太极拳,早晚各一刻钟为宜。
1.1、对于初学者来说,如果仅仅想保持身体健康,可以每天早晚各一刻钟,也就是每天30分钟以上。郑曼青前辈提到过早晚各七分钟,还是少了点儿,可以增加一倍,也就是十五分钟。这样每天大概有半小时的样子,对于身体无大碍,练拳没有很高要求的朋友来说,可以很好的保持身体的健康。
1.2、初学太极求健康,练拳时间需加倍。如果既是初学,又身体有恙,想通过太极拳恢复身体健康,建议每天练拳一小时以上。当然,也可以将时间分开来,比如早晚各半小时。
2、练太极拳的常见错误
2.1、急于求成,急于追求数量,造成动作不扎实,不到位。
2.2、练拳时心浮气躁,应付差事,造成动作马马虎虎。
2.3、呆板僵硬,直来直去,硬来硬去,好像长拳慢练。
2.4、松松垮垮,看似柔软,其实是松懈。
2.5、照葫芦画瓢”,不求甚解,与规范动作相去甚远。
3、太极拳健身的好处
3.1、有助于消除疲劳,特别是大脑可以得到净化和调整,思维清晰。同时,四肢百骸普遍受到良性功能刺激,各系统器官功能协调、心理状态和生理状态平衡,大大增强免疫力。
3.2、有利于气血经络畅通,达到舒筋活血,促进新陈代谢,避免造成呼吸急促、心跳加快,甚至气滞血糖等副作用。练太极拳能疏通经络,提高心肺功能,促进血液循环,能有效降低心脑血管疾病,是养生的好运动。
3.3、有利于动作转换的轻灵、协调,否则,就显得僵硬、笨拙。
3.4、便于内气下沉,上虚下实。既有利于身体稳固,又有利于发力扎实,因此,也可以说,不会放松,发力就不会有力。
3.5、有利于追求柔软,积柔成刚。只有松柔,才可生刚;没有松柔,就没有刚劲。同时,也可把练拳的过程作为品味太极拳深刻内涵的过程,加深对拳理拳法的理解。
高效练习太极拳的三大要领
1、不贪多,不求快,用耐心打好太极的根基
练太极的往往对基本功草草一过就开始套路学习,套路未完练推手,推手刚会学散手。有些师傅,也一味迎合学员的想法,上来就教套路,以至于学员的套路因基本功不扎实导致大量问题,为以后的改拳带来极大麻烦。在初级阶段应该打好基础,追求质量的变化,太极拳是门武术,要多看多练。
2、用意不用力
古人说“力是万能功”。力气既能有助于拳术,但又能阻碍功夫上进。丹田集合了身体全部力量,太极拳运用丹田的力量实现四两拨千斤的说法,在练习中,要将内气沉降到丹田处。太极就是要小力胜大力!掌握太极功夫的人把力气用在该用的地点上。
3、有意识地向后练
向后练是太极异于其他的一大特色。往前打很难借力打人,往后打,可借力打人,如此自己就能少用力,太极功夫越高自身就越少用力。所以初练者,在推手时,向前推对方出去的意识要减弱,重点练往后拿、发对方的技巧。
太极拳与中医养生的关系
1、 太极拳与气血的关系
从养生学的角度来说,气被视为生命之本源,是构成、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气为阳,血为阴,气与血有阴阳相随、互为资生、互为依存的关系。太极拳的练习非常注重呼吸与动作的协调配合,起吸落呼,通过调吸吐纳和肢体运动相结合,加速气血在体内的运行速度,使营养物质通过气血传送到身体的各个所需部位,起到通络活血,淤滞散去,百病皆除的良好效果。
2、太极拳与经络、五行的关系
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合称经络,“外络于肢节”, 内属于脏腑”,是人身气血运行的通路,“经络阻隔、则气滞血淤”。在太极拳的练习中,其动作与经络和五行也是相对应的,所以,太极拳上肢动作通过两臂和两腕的旋转、缠绕、折登可对上肢的三阴、三阳经有一定的刺激,对强心益肺有良好作用。而下肢动作腿的旋拧、绷、勾则可对脾经、胃经和肾经有良好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