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腰俞穴治外痔

腰俞穴治外痔

这腰俞穴究竟是个什么样的穴位呢?我们首先来看看这个穴位的位置,用书面的话说,位于骶部,当后正中线上,适对骶管裂孔。说得通俗一点,那就是于腰部,臀沟分开处即是。那么这个穴位处在这么一个位置上,为何叫这么个名字呢?究竟有何深意?腰俞名意指督脉的气血由此输向腰之各部。本穴物质为长强穴传来的水湿之气,至本穴后,因其散热冷缩水湿滞重,上不能传于腰阳关穴,下不得入于长强穴,因此输向腰之各部,故名腰俞。腰户名意与腰俞同。

这个穴位具有调经清热、散寒除湿等作用,尤其适用于腰脊强痛,腹泻,便秘,痔疾,脱肛,便血,癫痫,淋浊,月经不调,下肢痿痹等症。但这个穴位最典型的作用,就是治疗痔疮。

痔疮这种疾病,却也属于一种难言之隐。凡是得了痔疮的人,最害怕的就是上厕所,因为上厕所就会出血,会疼痛,还会痒,平素也是难受,坐也不是,站也不是,凡是得过痔疮的人,都会感到痛苦不堪。

对于痔疮这样的疾病,如果是发生在女人身上,更是耻于上医院求医,因此很多女性都是忍受痔疮的痛苦,放任其恶化,实在受不了了才开始接受治疗。但如果能够通过中药和穴位按摩来缓解痔疮,倒也是一件好事。其实对于治疗痔疮的穴位也很多,比如这腰俞穴就是其中之一。在治疗痔疮的时候,可配承山、长强等穴,具有清热止血、凉血止痛等作用,如果是治疗腰痛,可配委中、膀胱俞、肾俞,具有通经活络、散寒止痛等作用;如果是治疗癫痫,可配阴谷、后溪、百会等穴位,具有醒神开窍、熄风止痉等作用;如果是下肢痿痹,可配筋缩、悬钟等穴,具有强筋壮骨的作用。

委中穴的主要功效

腰背委中求。委中,首见于《灵枢•本输》。委,曲之义,中,正中,中央。因穴在腘窝中央正中,委曲之处,须膝腘屈曲,委而取之,故名委中。别名,血郗,委中央,中郗,郗中,腿凹,屈膝内。定位:在腘窝横纹中点,当股二头肌肌腱与半腱肌肌腱中间。简易取穴法:在腘窝横纹正中央,屈膝或俯卧取之。委中是足太阳膀胱经之合穴,膀胱经循行人身之背面,包括头、项、背、腰、臀及下肢后正中,是人身最长的经脉,共有67个穴位,五脏六腑的背俞穴都分布在膀胱经上。膀胱与肾相表里,肾为先天之本,太阳膀胱主一身之表,是人身之藩篱,有卫外作用。委中穴因属从背腰而来的两支膀胱经脉在腘窝的会合处,所以该穴是治疗腰背疾患的要穴。《灵枢•终始》篇云:“病在腰者取之腘。”《丹溪心法》云:“腰曲不得伸,针委中出血立愈。”人身体后面的疾患,应取委中穴为主治疗。临床应用时有几条大原则:一是对属于膀胱经循行头、项、背、腰、臀、下肢后正中的疾患,应首选委中;二是属于外感实证的腰背疾患用委中治之效果好;三是委中穴一般不用灸法,临床多施以平补平泻或刺络拔罐放血法。具体临证运用如下:委中配大椎、肝俞、肾俞、大肠俞治疗腰背痛。

大椎是诸阳经与督脉的交会穴,肝俞是肝的背俞穴。外感风寒,膀胱经经气失畅,以致背部疼痛,掣及两胁,咳嗽加重,或背部发紧,或肩胛骨内侧缘疼痛等,有明显压痛者,即可选用上穴。针刺大椎时,针尖向痛处,用合谷刺法,使针感传至痛处效果更好。一般情况下,各种腰痛以脊柱两侧效果好,因该处属足太阳膀胱经,用委中配肾俞、大肠俞可标本兼治。如有明确的外感风寒病史亦可在肾俞、大肠俞、委中拔火罐;如属虚寒性腰痛,可在肾俞穴施以灸法,刺络拔罐后施重灸法即“三重法”治疗慢性虚寒腰痛效果更好。诸如西医之急慢性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腰椎关节退行性病变、腰肌劳损等均可以此为据进行施治。

委中配秩边、承山治腿痛、痔疮痛。腰痛连及臀部,沿下肢膀胱经疼痛即合并有坐骨神经痛时,要加刺秩边穴,针时要求针感能下传至足趾部效果才好。如有外痔疼痛者,以毫针刺秩边,针尖斜向会阴,配合委中、承山刺络拔罐放血有即刻止血止痛的作用,若病久已有漏管形成的疗效差。

按什么穴位可以缓解痔疮的疼痛

1、按什么穴位可以缓解痔疮的疼痛

但如果能够通过中药和穴位按摩来缓解痔疮,倒也是一件好事。其实对于治疗痔疮的穴位也很多,比如这腰俞穴就是其中之一。在治疗痔疮的时候,可配承山、长强等穴,具有清热止血、凉血止痛等作用,如果是治疗腰痛,可配委中、膀胱俞、肾俞,具有通经活络、散寒止痛等作用;如果是治疗癫痫,可配阴谷、后溪、百会等穴位,具有醒神开窍、熄风止痉等作用;如果是下肢痿痹,可配筋缩、悬钟等穴,具有强筋壮骨的作用。

2、什么是痔疮

血栓性外痔(external hemorrhiod)是指肛门静脉壁因炎症侵犯后,常因便秘、排便用力过大或持续剧烈运动,引起痔下静脉破裂出血和血栓形成。

3、痔疮的初期表现

血栓外痔大多突然起病,开始时感觉肛门不适,很快就会感到疼痛,肛门口长出一个圆形或椭圆形肿物,呈褐色或暗紫色,有的可明显地看到里面的血栓,摸起来较硬,有的还可以稍活动,疼痛轻重不一,有的感到剧痛,坐卧不宁,有的则仅有肛门坠胀、异物感、活动不便感。痔疮患者,排便用力过猛、大便干结困难、妊娠分娩、负重过度、喝酒熬夜等都可使痔外静脉丛血管内压力增高,尤其是爆发性发力,更易发生痔静脉血管破裂出血,血液集聚凝结在肛缘皮下,就形成了血栓外痔。凡能造成痔外静脉丛血管弹力降低、压力增高,使血管破裂者,都是发生血栓外痔的病因。

气海俞的准确位置图片 气海俞疼痛是什么病

气海俞属足太阳膀胱经,腰腹内补的温热水汽由此外输膀胱经,该穴有理气活血,舒筋通络之功,临床上常用于治疗经脉痹阻之腰痛,腿膝不利,气血瘀滞之月经不调,痛经,痔漏等症。气海俞处出现疼痛时,也要警惕是否与上述疾病有关,具体情况应咨询医生对症治疗。

痔疮刮痧方法图解 治痔疮用拔罐好吗

拔罐能够辅助治疗痔疮,但效果有限,情况严重仍需要手术治疗。

痔疮多因胃肠燥热,伤津耗液,燥屎内结,下迫大肠;或因湿热下注,蕴聚肛门,气滞血瘀,经脉壅遏,筋脉驰纵所致,拔罐具有通经活络、行气活血、消肿止痛、祛风散寒的功效,中医辨证后可以用来治疗痔疮。

1.定穴:

大肠俞,气海俞,委中,承山。

2.取穴:

(1)大肠俞,两侧髂嵴高点连线与脊柱的交点为第4腰椎棘突下,由此旁开2横指处。

(2)气海俞,大肠俞在背部,当第3,4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3)委中在腘窝横纹中央,当股二头肌与半腱肌肌腱的中间;

(4)承山在小腿后正中,委中与昆仑之间,当伸直小腿或足跟上提时,腓肠肌肌腹下出现的尖角凹陷处。

3.方法:

(1)留罐法:患者取俯卧位,选取上穴拔罐,可以单纯闪火法拔罐,亦可采用三棱针刺拔罐法,留罐15-20分钟,每日或隔日治疗1次,五次为一个疗程。

(2)挑刺拔罐法:患者取俯卧位,选择腰骶部痔点,即腰骶部呈灰色或棕褐色,暗红色,大小如米粒状的圆形,凸出于皮肤的丘疹,压之不褪色;如无明显痔点,则选择尾骨端与肛门之间的长强穴上端,或八髎穴挑治,每次选择一穴,将皮下白色纤维数十条尽数挑断后,局部加拔火罐,留罐十分钟。起罐消毒后用无菌纱布包扎固定。

白环俞疼痛是怎么回事

白环俞属足太阳膀胱经,有清利湿热,强健腰膝之功,是用于治疗肾经亏虚导致赤白带下,痛经,月经不调,遗精,痔疾,肛裂,便秘,疝气以及局部经脉痹阻之腰骶疼痛,下肢痿痹诸症的穴位,白环俞穴位出现疼痛症的时候,有可能与上述疾病有一定联系,具体情况可通过医生检查后确定。

痔疮的针灸治疗

1.基本治疗

治法 清热利湿,化瘀止血。以足太阳经及督脉穴为主。

主穴 承山 次髎 二白 长强

配穴 便秘者,加支沟、大肠俞;脾虚气陷者,加脾俞、百会。

操作 诸穴均针用泻法,脾虚气陷者宜用补法,可灸。

方义 承山、次髎均为膀胱经穴,足太阳经别自承山穴处上行入于肛中,故取之用泻法,既能调理膀胱气化以清湿热,又能疏导肛门局部气血,属“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督脉亦过肛门,长强穴属督脉,位近肛门,刺之可直达病所,清利湿热。二白为治疗痔疮的经验用穴。

2.其他治疗

三棱针法 在第7胸椎两侧至腰骶部范围内寻找痔点,其状为红色丘疹,一个或数个不等,出现的部位亦不一致。每次选一个痔点,用粗针挑刺,并挤出血珠或粘液,7天左右1次。

气海俞的准确位置是在哪里

气海俞的准确位置

科学定位:在腰部,第3腰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快速取穴法:坐位,两髂前上棘最高点的水平连线与脊柱相交所在的椎体为第4腰椎向上数1椎体(第3腰椎),引一垂线,再从肩胛骨内侧缘引一垂线,两条垂线之间距离的中点处,按压有酸胀感。

气海俞属足太阳膀胱经,腰腹内补的温热水汽由此外输膀胱经,该穴有理气活血,舒筋通络之功,临床上常用于治疗经脉痹阻之腰痛,腿膝不利,气血瘀滞之月经不调,痛经,痔漏等症。

相关推荐

便秘的刮痧疗法

主要症状有粪便量少、干硬、次数减少等,轻者可无其他症状。部分顽固性便秘者可十余天到一个月才大便一次,可伴有肛门直肠压迫感,排便不净感,便意频发。亦可有会阴、臀、大腿后面和髋关节附近区域的钝痛,并于排便后消失。并发痔疮、肛裂、肛周溃疡的乳头炎者,可出现肛门灼痛和便血。有时亦可有头昏头痛、厌食、口臭、体重减轻等全身症状。另外可有各种器质性病变相应的临床症状。本病可分为实证与虚证两大类。 实证便秘 1、症状 以大便秘结,暖气频作,腹中胀痛,纳食减少为主要症状。 2、法 选穴:大肠俞、小肠俞、天枢、肾俞、大椎、

章门怎么简单取准确 章门的配伍疗法

1、章门穴配足三里穴:荨麻疹、组织胺过敏症; 2、章门穴配天枢穴、脾俞穴、中脘穴、足三里穴:肝脾不和之腹胀、痞块、胁痛、泄泻、消瘦; 3、章门穴配肾俞穴、肝俞穴、水道穴、京门穴、阴陵泉穴、三阴交穴、阳谷穴、气海穴:肝硬化腹水、肾炎。

痔疮拔罐拔哪个位置

1.会阳穴位置: 俯卧位或跪伏位,会阳穴位于人体的骶部,尾骨端旁开0.5寸。 2.会阳穴取穴方法: 有臀大肌;有臀下动、静脉分支;布有尾骨神经;深部有阴部神经干。 3.会阳穴功效: 散发水湿,补阳益气,清热利湿,益肾固带,会阳穴有理下焦、调二阴的作用。 1.白环俞穴位置: 位于骶部,当骶正中嵴旁1.5寸,平第4骶后孔。 2.白环俞穴取穴方法: 俯卧位,白环俞穴位于人体的骶部,当骶正中嵴旁1.5寸,平第4骶后孔。 3.白环俞穴功效: 外散腰臀之热,益肾固精,调理经带,白环俞穴有调经血、利腰膝的作用。 1.大

气海俞的准确位置图片 气海俞对症配穴

1.配气海,血海,关元,三阴交,针刺泻法,活血止痛,疗瘀阻胞宫之月经不调,痛经等。 2.配次髎,血海,承山,二白,针刺平补平泻法,理气活血化瘀,疗大肠瘀滞之痔漏。 3.配肾俞,大肠俞,委中,阳陵泉,阿是穴,针刺平补平泻法,舒筋活络,活血止痛,疗瘀血腰痛,腿膝不利等症。

痔疮针灸法

1.基本法 清热利湿,化瘀止血。以足太阳经及督脉穴为主。 主穴 承山 次髎 二白 长强 配穴 便秘者,加支沟、大肠俞;脾虚气陷者,加脾俞、百会。 操作 诸穴均针用泻法,脾虚气陷者宜用补法,可灸。 方义 承山、次髎均为膀胱经穴,足太阳经别自承山穴处上行入于肛中,故取之用泻法,既能调理膀胱气化以清湿热,又能疏导肛门局部气血,属“经脉所过,主所及”。督脉亦过肛门,长强穴属督脉,位近肛门,刺之可直达病所,清利湿热。二白为疗痔疮的经验用穴。 2.其他疗 三棱针法 在第7胸椎两侧至腰骶部范围内寻找痔点,

痔疮刮痧方法图解

1.痔疮可选督脉的百会、长强穴;选手太阴肺经的孔最穴,可清泻脏腑; 2.选足太阳膀胱经的肾俞穴与长强穴,可疏导膀胱经气、消淤滞; 3.选足阳明胃经的足三里穴与百会穴,可益气升提。 1.刮头部 用刮痧板的圆角点按百会穴。 2.刮前臂内侧 点按或刮拭孔最穴。 3.刮腰骶部 沿脊柱由上而下刮拭,重点加强肾俞、长强穴的刮拭。 4.刮小腿前外侧 点按或刮拭足三里穴。 上述刮痧方法,适用于直肠底部及肛门黏膜的静脉丛发生曲张而形成的痔疮,有大便出血、疼痛、直肠坠痛、肿物脱出、流出分泌物、肛门及肛周肌肤出血瘙痒等表现。

便秘的刮痧疗法

便秘是指由于大肠传导失常,导致大便秘结,排便周期延长,或周期不长,但粪质干结,排出艰难,或粪质不硬,虽有便意,但便而不畅病症。便秘是临床常见症状,可出现于各种急慢性病症过程中。 主要症状有粪便量少、干硬、次数减少等,轻者可无其他症状。部分顽固性便秘者可十余天到一个月才大便一次,可伴有肛门直肠压迫感,排便不净感,便意频发。亦可有会阴、臀、大腿后面和髋关节附近区域的钝痛,并于排便后消失。并发痔疮、肛裂、肛周溃疡的乳头炎者,可出现肛门灼痛和便血。有时亦可有头昏头痛、厌食、口臭、体重减轻等全身症状。另外可有各种器

小肠俞怎么找最方便 小肠俞的配伍疗法

小肠俞穴配肾俞穴、三阴交穴、三焦俞穴、关元穴、曲泉穴:泌尿系结石; 小肠俞穴配天枢穴、足三里穴、上巨虚穴、关元穴:腹胀、痢疾、便秘。

大横意思是什么 大横的配伍功效

大横穴配天枢穴、足三里穴:腹痛; 大横穴配四缝穴、足三里穴:肠道蛔虫症; 大横穴配天枢穴、中脘穴、关元穴、足三里穴、三阴交穴:腹疼痛、洞泄; 大横穴配脾俞穴、胃俞穴、小肠俞穴、大肠俞穴:习惯性便秘。

孔最怎么找 孔最穴的配伍功效

1、孔最穴配曲泽穴、肺俞穴:适用于咳血。 2、孔最穴配肺俞穴、风门穴:适用于咳嗽、气喘。 3、最穴配少商穴:适用于咽喉肿痛。 4、孔最穴配承山穴、会阳穴、孔最穴:适用于疗痔疮。 5、孔最穴配肩中俞穴、天宗穴、中枢穴、孔最穴:可疗支气管哮喘。 6、孔最穴配外关穴、孔最穴、章门穴、肩穴:可缓解肋间神经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