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的5个好处
压力的5个好处
1.压力让生活更有希望。匈牙利内分泌学家汉斯·谢耶曾提出“良性应激”概念,指对健康有益,能让人体会到成就感等积极感情的良性压力。美国职业压力协会主席丹尼尔·柯什博士认为,结婚和晋升就属于“良性应激”事件,人们在感到紧张和有点害怕的同时会有兴奋、激动的感觉,给生活带来意义和希望。
2.压力能激发创意。柯什博士说:“短期压力能让人把注意力集中在现实情境中,排除外界干扰。人们此时更愿意尝试新事物,表达具有创意的想法。”
3.压力让人更积极。德国弗莱堡大学的学者在2012年试验发现,压力能让人表现出更积极的行为,更容易信任别人,办事更可靠,更愿意共享资源。
4.压力让人头脑清醒。美国新墨西哥州立大学学者最新研究发现,短期压力会导致压力激素水平剧增,相当于在大脑中点亮一盏灯,让人能更清晰地思考问题。
5.压力让人更敏锐。美国新墨西哥州立大学科学家斯特布尔说:“短期压力向人们提供了处理紧急情况所需的体力和精力。
如何提高免疫力?5个误区要认清
误区一:免疫力越高越好
很多人认为免疫力越高越好,越高也就意味着越不容易生病,这是人们通常会陷入的一个误区。
因为一旦免疫力过高,人体就会出现异常情况,可能会对身体外部的物质反应过度,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过敏”。
误区二:提高免疫力靠维生素C
很多人认为仅仅补充维生素C 就能够提高免疫力,其实这是一个很大的误区。除维生素C外,其他很多营养素对人体免疫功能起着重要的作用,并能提高机体的抗感染能力,特别是抗氧化营养素,如β-胡萝卜素、维生素E、维生素B6、锌、硒、铜、铁等。
误区三:三餐吃得好就可以
很多人认为只要三餐吃得丰盛点,多喝鸡汤,就能提高免疫力。事实上,就算三餐再丰盛也不一定能完全满足人们对所有营养物质的需求。
因为烹饪、洗涤的过程会造成维生素大量损失,比如炒菜会导致蔬菜中维生素总量损失30%到40%,胡萝卜素损失25%;炖肉会造成猪肉中维生素B1损失60%到65%,维生素B2损失40%。
误区四:女性免疫力比男性低
在许多人的印象中,女性的免疫力比男性低,其实并非如此。相反,科学家研究发现,免疫系统与染色体关系极为密切,由于女性有两个X染色体,携带更多的控制免疫功能的基因,因此女性免疫力比男性强,而且,与男性相比,女性有更复杂的免疫系统,女性体内免疫球蛋白的含量比男性高。
误区五:借助外力提高免疫力
经常有人会问用什么药物可以提高免疫力、增强体质。其实,多数专家都反对使用药物提高免疫力。
当然,如果接受了放射线或某些化学药物,或者因为感染造成了免疫力下降,可以采用一些药物和手段使免疫力提高。
5种食物缓解工作压力
1、葡萄
葡萄营养丰富、味甜可口。据分析,每100克葡萄中约含蛋白质0.4克,脂肪0.6克,碳水化物10.25克(高者可达30克),并含有钙、磷、铁等矿物质和胡萝卜素、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维生素PP等。此外,还含有10多种人体所需的氨基酸。因此,常食葡萄对神经衰弱和过度疲劳均有补益。
2、银耳
银耳味甘性平,具有滋阴润肺、益胃生津、补脑强心之食疗效用。银耳入肺、胃、肾三经,能养肺阴、济肾燥、提神益气。中医常用其来滋补调养身体。经分析表明,银耳含蛋白质、脂肪、粗纤维、钙、硫、磷、铁、镁、钠、钾、维生素、多糖等。药理研究发现、银耳还具有缓解肌肉疲劳、防止放射性损伤、增加机体免疫力等作用。
3、蜂蜜
蜂蜜能较好地消除脑疲劳。在所有的天然食品中,大脑神经元所需要的能量在蜂蜜中含量最高。蜂蜜中的果糖、葡萄糖可以很快被身体吸收利用,改善血液的营养状况。食用蜂蜜能迅速补充体力,消除疲劳,增强对疾病的抵抗力。
4、苦瓜
很多人都有这种体会,吃一餐苦瓜就能健脾开胃,增加食欲。中医认为,苦瓜味苦,可除邪热,解劳乏,清心明目。苦瓜之苦味不仅可以清心火,而且它的苦味能刺激人体分泌唾液,促进胃液分泌,恢复脾胃运化之功,增进食欲。
5、大枣
据现代医学研究证明,红枣中含有的环磷酸腺苷是人体能量代谢的必需物质,能扩张血管,增加心肌收缩力,改善心肌营养。此外,红枣对于眼病、夜盲症、头发枯干、皮肤粗裂、心情烦躁、记忆力减退以及失眠等症状均有一定疗效。
暖气打压几个压力
6-8个压力。
暖气打压一般是在所有的水路安装好之后进行的,需要在暖气管道内注入一定的水,然后再通过水压的变化来判断暖气管道是否存在漏气、漏水的情况。
一般来说暖气打压6-8个压力就可以了,建议最高不要超过10个压,否则就会对管道造成较大的伤害。对于平常房子来说6个压力就足够了,但是如果是属于高层住宅的话,那么打压的压力也要稍微高一些,通常需要8个压力左右,
5个因素千万要注意 精神压力过大
由于工作压力过大或者发生了什么令人悲愤的事情,也是会出现掉发脱发的现象的,因为精神长时间处于压抑的状态很容易造成内分泌的失调、新陈代谢出现紊乱,最终导致掉发脱发。
自己测血压5个禁忌
高血压病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又是导致人类死亡的主要疾病之一,也是引起冠心病、中风等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医学专家建议高血压病患者自测血压,自测血压是指患者在家中自己或者由亲友帮助完成的血压测量。高血压病患者自测血压既简便易行又有诸多益处。
邻居老李得了高血压,在医生的建议下,女儿为他买了血压计,让他每天定时自测血压。但是常常有这种情况,老李自测的血压数值与医务人员所测的不一致,甚至有时还相差很远,这让老李感到十分苦恼。
人的血压每天有两个高峰期,即早上6点至9点和下午5点至晚上8点。部分早期高血压病患者有可能血压仅在高峰期高于正常值。
老李在刚刚患上高血压的时候就曾被漏诊了,因为这两个高峰期正好避开日常门诊的时间,所以易造成漏诊。
高血压病患者症状的轻重与血压的高低不一定成比例,有些患者血压很高却没有症状,有些患者血压仅轻度升高症状却很明显,因此切不可凭自我感觉来估计血压的高低而调整药物。高血压患者需终生治疗,治疗方案很可能多次变换,因此,患者定期自测血压是医生制定治疗方案和正确评价用药降压效果的重要依据。
但为什么老李自测的血压数值常与与医务人员所测的不一致呢?我们询问了曾任部队某中心医院院长的钟德富主任医师。据钟主任介绍。
高血压患者自己测不准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1上臂中点与心脏没放在同一水平
一般测量时采取坐位,双脚平放地面,背靠椅背,上臂裸露,桌椅高矮要适宜,使上臂中点位于心脏水平。如果上臂位置过高,测得的血压值就会偏低;如果上臂的位置过低,测得的血压值就会偏高。
2测血压时水银柱打得太低
比如只打到170~180毫米水银柱,这时听诊器内无声,有可能是心律不齐患者两次心跳之间出现的较长间歇。
3放气的速度不恰当
一般来说,放气的速度以每秒水银柱下降2~3毫米为适宜。放气太快容易使测试者反应不及,发生误差:放气太慢则使前臂淤血,造成低压读数增高。
4测一次所得的结论可能不准确
测量血压应反复数次,取其稳定值为实际血压。测第一次时,数值经常偏高,而第二、三次一般较稳定。应在放气后休息2分钟,再测两遍,三次读数的平均值即为测得的血压值。
5测血压前没有静坐休息
安静的环境可使患者感到舒适放心,所以,测血压前应静坐休息10分钟。此外,每次测血压时的基本体位应相同,以利于比较。
6每日测血压时间不固定
最好每天都在同一时间测血压,比如上午8点,这样有利于比较血压的高低,找出血压波动的规律。
在固定时间固定测量外,还可以根据患者的自我感觉随时测量。
7听诊器头放的位置不正确
袖带的气囊应能包住上臂的80%,不要把袖子卷紧勒在袖带的上方。同时,每次测量前应将袖带中的气体放尽,否则血压值会越测越高。袖带下缘高于肘部1至2厘米,听诊器头不要塞在袖带下。
8血压计放的位置不合适
血压计水银柱的上端应处于测量者眼睛的水平,以便看得准确,最好不要让被测者看到水银柱的波动情况。
受检者上臂轻度瘫痪、疼痛、焦虑、吸烟过量、饮咖啡、饮酒、憋尿、测血压时谈话等。设备方面如气球的气门漏气、血压计的通道阻塞、检查者手凉、听诊器凉或环境寒冷。
以下因素可使血压值降低进餐后不久、心律不齐、休克或低血糖、肘位太高、水银不足、听诊器头压力过大。
而袖带下有薄衣袖、月经期和长期饮咖啡者一般不会影响血压测量的准确性。
高血压病人可早起测一次血压,早、中、晚饭前饭后各测量一次,通过监测了解自己的血压变化情况,找到血压最高点。在血压达到最高点前1个小时左右服用降压药,这样药物才能真正起到有效降压的作用。
压力过大的5个征兆
1、眼皮跳
医学称之为眼睑痉挛,也可由压力触发。如果长期处理比较细致的工作,就容易出现这种问题。用眼较多的人每20分钟应观赏一下窗外景色,也可以闭目休息,症状就会消退。
2、青春痘
痘痘是身心压力水平的“晴雨表”。腹部、脸颊、胳膊上如果出现了红色皮疹、痘痘,就要问问自己近期的身心状态了。
3、爱忘事
长期处于压力环境中的确会让记忆力出现问题。不过幸运的是,一旦压力消失,你的脑力还会恢复到原来的水平。专家称,运动使人思维敏捷,散步、爬楼梯、跳舞都能改善记忆力。
4、脖子疼
压力会影响骨骼肌系统,导致肌肉发酸、收缩甚至痉挛。遇到这种情况可以尝试510次深呼吸,轻轻按摩身体肌肉发紧的部位。如果脖子部位的肌肉中招,可试着轻轻转动颈部。
5、咬指甲
这种情形是压力诱导的心理自我保护行为。通过咬指甲满足“口欲”,让人们转移注意力。在工作时也可以用一些特殊的解压方式,比如接客户电话时,手里拿一个弹力球,一边接电话,一边揉捏、挤压。
提高抗压力的5个小方法
1、学会躲避一些不必要的矛盾
许多事情是不会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的,何必太认真去计较呢?与其愤愤不平、破坏情绪和心境,不如学会换一个角度看问题。不要用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在非原则性的问题上“糊涂”一些,放弃对细小问题的纠缠,自己的烦恼少了,也避免给周围的人带来压迫感。
2、倾诉法
即将自己的心理痛苦向他人倾诉。适度倾诉,可以将失控力随着语言的倾诉逐步转化出去。倾诉作为一种健康防卫,既无副作用,效果也较好。如果倾诉对象具有较高的学识、修养和实践经验,将会对失衡者的心理给以适当抚慰,鼓起你奋进的勇气,受挫人会在一番倾谈之后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3、宣泄法
弗洛伊德指出:每个人都有一个本能的侵犯能量储存器,在储存器里,侵犯能量的总量是固定的,它总是要通过某种方式表现出来,从而使个人内部的侵犯性驱力减弱。
方式之一:哭。哭是一个非常好的心理释放。作为一种纯真的情感爆发,是人的一种保护性反应,是释放体内积聚的神经能量、排出体内毒素、调整机体平衡的一种方式。
方式之二--去发泄吧(或出气室)。在那里,可以把想打的人痛打一顿,把想骂的人痛骂一番。或者大喊大叫、扭毛巾、打枕头、捶沙发等。还可随身携带一个小皮球,郁闷的时候、要发火的时候,就狠狠地捏它一下。
方式之三--替代性发泄。比如去看拳击比赛、散打比赛、足球比赛。去看暴力片、
方式之四--把压力、烦恼写出来。把压力、烦恼写出来,那怕有点夸张――“为赋新诗强说愁”。还有一种更为直接的方法就是记压力日记,把引发你压力的事件记录下来,再作理性分析,然后找出相应的对策。
4、保持充沛的活力
如果你是一名脑力劳动者,使你疲劳的原因很少是由于你的工作过量,大部分时候我们的疲劳并不是因为工作,而是因为忧虑、紧张或不快的情绪。请尝试着“假装”对工作充满热情和兴趣,微笑着去接每一个电话,在上司通知周末加班时从内心叫一声“太好了”,每天早上都给自己打打气……千万不要认为这是很肤浅的事。这是心理学上非常重要的“心理暗示”。
5、多阅读
阅读也是减压的好方法。选读一本轻快、喜剧、浪漫或其他系列的书让人感觉良好。如果你对宗教、心理方面书籍感兴趣的话,当然也可以读这类书籍。任何给人以积极健康的态度看待世界的书能让人自我感觉良好和让人放松。考特尼编译搜集10大必读书籍来帮助开发你的潜能。
盆底肌疲劳度怎么看
骨骼中有盆骨,一对盆骨可以组成盆腔,男女盆腔角度和大小都不一样,女性通常比男性大,更容易生宝宝。盆骨周围围绕有很多肌肉,盆底肌就是其中之一,肌肉如果受损伤很容易出现疲劳或松弛的症状,那么盆底肌疲劳会怎么样呢?会出现什么样的症状,我们该如何治疗呢?
在进行系统的盆底康复治疗前,专家会先对患者进行盆底功能评估,以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测量评估是测量盆底肌肌力、肌纤维疲劳度、动态压力、收缩速度、放松速度、静压力、反射压、平均压的程序。其中Ⅰ、Ⅱ类肌纤维肌力,Ⅰ、Ⅱ类肌纤维疲劳度以及动态压力这五项称为五大常规。五大常规检查正常数值:阴道动态压力(大于100cmH20),盆底Ⅰ类肌纤维肌力(5级),盆底Ⅱ类肌纤维肌力(5级),盆底Ⅰ类肌纤维疲劳度(0%),盆底Ⅱ类肌纤维疲劳度(0%)。
在盆底肌肌力的评估中,如果大于或等于5S,则Ⅰ类肌纤维肌力为5级,持续0S肌力为0级,持续1S肌力为1级,持续2S肌力为2级,持续3S肌力为3级,持续4S肌力为4级。肌力4级以下为异常,会出现压力性尿失禁、盆底脏器脱垂、性功能障碍等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肌力越低,疗程越长。
肌纤维疲劳度出现变化要早于肌力下降。在诱因持续存在情况下,首先是盆底肌肉Ⅱ类肌纤维疲劳度异常,代表盆底功能出现障碍开始,临床表现阴道松弛、性功能障碍。然后出现盆底肌肉Ⅰ类肌纤维疲劳度异常,临床表现阴道松弛、性功能障碍加,阴道前后壁膨出、子宫轻度脱垂、负压突然增加时尿失禁等等。
对于这些知识每个人都有可能出现的问题,大家还是多了解些比较好,不要被知识中一些专业术语所震慑到了。经常接触这些,你就会觉得这些都是小问题,根本不影响你的阅读和扩展你的知识。接触更多只会让你认识更多,多了解医学知识对你百利而无害。
5招帮你赶走职场压力
1、准确评估自己
不要碰到一点困难,情绪就一落千丈。也不要稍有成绩就忘乎所以。人有时候需要非常平和的心态,心静了,才能目标更明确,才能更好地前进。
2、少些感情用事
人的恼怒有80%是自己造成的。性格偏激的人轻易产生过多有害的应激状态,有的人对鸡毛蒜皮的小事也极为敏感,甚至发火动怒,把事情弄得不可收拾,于人于己均不利。因此,人要学会超脱,学会理解,学会从情绪危机中突围出去。
3、学会适应环境
俗话说,入乡顺俗。要培养自己的社会适应能力,在不同的环境中要学会不同的糊口方式,不要与附近的人格格不入,否则自己会给自己增加良多无形的烦恼,自己把自己束缚住。
4、要知不足也要满意常乐
对知识的追求要永不知足,以使自己的糊口充实和夸姣。但对物质糊口享受的很多方面则应满意,看看我们附近的世界五彩缤纷,假如太爱攀比,心理会失去平衡,多虑心必累。要与自己的过去对比,就会发现现在的糊口已经好多了。
5、多点人际交往
不要烦闷地压抑自己,多与别人沟通交流,朋友同事之间彼此诉说内心体验,共同表达喜怒哀乐,会引起感情上的共识,能很好地开释内心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