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盆底康复
什么是盆底康复
在中国,女性生完孩子之后都会在家休养一段时间,这段时间主要是让女性的身体慢慢恢复起来。大家都知道身体健康的重要性,但仍然有很多人不了解盆底康复。那么,什么是盆底康复呢?盆底康复治疗怎么做?为什么要做盆底康复呢?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
什么是盆底康复
一般来说,怀孕和分娩是盆底肌肉损伤的重要原因。怀孕的时候,随着胎儿的长大,作用在盆底肌肉上的力量也慢慢增大,肌肉的弹性受到挑战,在分娩是,盆底的肌肉更是受到挤压和拉扯。
除此之外,如果在妊娠期间体重增加的过多,超过20kg,或者多次生育,胎儿巨大,使得在分娩时出现难产,需要通过产钳来将胎儿取出来,这样很容易对盆底肌造成损伤。
一旦盆底肌受到损伤,盆腔内的器官就无法维持正常的位置,从而导致出现相应的功能障碍,比如像阴道松弛、盆底肌器官脱垂、大小便失禁、性生活障碍等。
盆底肌肉的康复训练不仅可以帮助产妇恢复身材,还能在产后42天后对盆底的8块肌肉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减轻膀胱脱垂和子宫脱垂的可能性,把生育引起的各种身体异常情况降低到低。
除此之外,产后盆底肌肉康复的训练对产后阴道松弛也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分娩后出现尿失禁怎么办
女性为什么容易出现尿失禁的问题?原来是盆底功能障碍“惹的祸”。女性盆底功能障碍又称为盆底缺陷或盆底支持组织松弛,是各种原因导致的盆底支持薄弱,进而盆腔脏器移位连锁引发其他盆腔器官的位置和功能异常。表现为下尿路功能障碍、器官脱垂、性功能障碍、排便异常和盆腔疼痛。
其中下尿路功能障碍主要包括尿失禁、尿频、尿急、夜尿、排尿延迟、中断、费力、尿不尽感、尿潴留。女性要经历怀孕、分娩这一系列过程,在此过程中很容易发生骨盆底肌肉、神经受损,导致对尿道的控制力减弱,日后在腹压力突然增大时,就会更容易出现“漏尿”现象。
尿失禁病情较重的患者,建议到医院接受诸如盆底康复器辅助盆底肌锻炼、盆底肌电疗法、生物反馈疗法等一系列综合治疗。推荐两种康复锻炼的方法:
1、盆底肌肉锻炼。指患者有意识地对肛提肌为主的盆底肌肉进行自主性收缩、锻炼,以便提高控尿能力。I型肌锻炼:缓慢收缩阴道及肛门,达最大力持续至少 5-10秒,缓慢放松,持续5-10秒反复做10-15分钟,或每天100-200次左右可分次进行;II型肌锻炼:最大力快速收缩阴道及肛门后立即放松,连续收缩——放松3-5次,再放松,持续10-15分钟。
2、膈肌训练。吸气松腹,自然呼吸2-3次;缓慢用力收腹、呼气;屏住呼吸,腹部不动;继续保持收腹,缓慢扩胸抬膈肌;屏气、盆底肌收缩;缓慢吐气;可以反复多次进行,每天15-30分钟;注意屏气时间随个人体质状况而定,一般2-3秒,有心脑血管疾病者不宜过度屏气。
妇产方面的专家指出:分娩后出现尿失禁的危害是非常大的,不能控制排便会给女性带来很大麻烦,如果正在处理紧急事情的时候出现了尿失禁,不仅会影响女性的正常工作,还会极度尴尬。因此,分娩之后有尿失禁的女性,一方面要积极的进行治疗,另一方面则需要做好康复训练。
盆底康复治疗
根据个人承受的程度,通过阴道治疗头给予合适的脉冲电流,来刺激本体感觉,调节神经肌肉的兴奋性,使肌肉被动进行收放锻炼及促进局部血液循环、镇痛等。
生物反馈结合场景反射训练,可以让患者直观感受平时不容易察觉的信号,这样增强盆底的感受和自身功能状态的认识。
生物反馈强化了患者主动参与的意识,指导患者进行正确的,自主的盆底训练,增强了对肌肉的控尿能力,恢复盆底肌肉的协调性,盆底肌力和弹性,恢复盆底功能,同时预防并治疗产后尿失禁,脏器脱垂,性生活不满,阴道松弛等盆底障碍性疾病。
分娩真会让阴道松弛吗
剖宫产就不会导致阴道松弛吗
多次分娩、阴道分娩、胎儿巨大等都有可能造成盆底损伤加重以及脱垂、尿失禁,内脏下垂等。相对来说,剖宫产可能会好一些。然而,剖宫产的代价也是很大的,不仅增加出血几率,手术的疤痕问题也不容小觑。“剖宫产并不能很好的改善产后性生活,反而剖宫产产妇没有经过道阴道扩张的过程,等到绝经时,阴道扩张性会变差,有些患者甚至难以过夫妻生活。绝经后阴道萎缩反倒造成性交困难。”
阴道分娩是一个自然的生理过程,剖宫产是一种介入手术,尽量不要轻易选择剖宫产。即使胎儿较大可能会导致盆底损伤,但其数量毕竟有限。此外,除了多产、胎儿巨大会增加盆底损伤几率,降低阴道扩张力之外,遗传因素也是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有些患者天生盆底功能较差,韧带比较松,筋膜较薄,肌力差,也可能会导致阴道松弛,因此,为了保证阴道弹性而选择剖宫产是一种得不偿失的选择。况且,产后,生殖系统也会有一个自然恢复过程,只要调养得当,问题并不大。
建议产后妈妈产后42天以后进行盆底功能测试,若是盆底损伤严重,可进行盆底康复训练;若不严重,可在家进行提肛运动。这些方法对于改善盆底肌力,增加阴道张力,改善产后性生活质量都有帮助。有研究发现,产后进行盆底康复训练可以降低以后尿失禁和脱垂的发生率,改善产后性生活质量。
“有些人为了改善夫妻生活质量而去做阴道整形,其实这并没有任何意义。手术后,你可能自我感觉阴道变紧了,处女膜也修复了,但是这些对于改善性生活质量并没有任何实质性的帮助。”
女性如何才能克服这些心理障碍,更好地恢复至产前状态?
首先,要接受事实。担心产后阴道松弛是很正常的心态,不能避免,但不应太在意,也不应该为了避免而选择剖宫产。要明白产后阴道松弛问题其实也没那么严重,是可以自然恢复的,甚至于有些人产后性生活质量会更好。其次,要明白阴道紧致并不代表性生活质量就好,性生活质量不仅和盆底肌力有关,还和整个身体状况有关。因此,适当锻炼,增加整体肌力和盆底肌力才是很有必要的;再次,要重视产后康复,若有盆底功能障碍,需及时治疗。
产后盆底肌无力严重吗
新妈妈在产后都很重视产后的身体恢复,尤其是盆底修复。产后盆底肌无力是女性很关注的问题,那么就让我们看看专家是怎么说的! 产后盆底肌无力怎么回事?不少新妈妈存在一定的认识误区,认为只有顺产才会引发产道松弛,才需要盆底康复。其实,不管是经阴道分娩还是剖宫产,对女性盆底功能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其实,整个孕期都是依靠盆底肌来承托日益增大的胎儿,以及腹腔、盆腔脏器的压力。盆底肌肉便在持续受压中逐渐松弛,这种现象在未分娩之前就已经存在。因此,不管是顺产还是剖宫产,都不可避免地对女性的盆底功能造成一定的损伤。一旦盆底功能受损,盆腔内的器官无法维持在正常位置,就会出现相应的功能障碍,如阴道松弛、盆腔脏器脱垂、大小便失禁、性生活障碍等。产后42天是盆底修复最佳时机现在的女性对孕期与产前检查都十分重视,但对产后42天的“安检”却往往很忽视。“不少新妈妈反映说,打喷嚏就会弄湿裤,小便越来越难以受控制,只要是大笑或者用力咳嗽、蹲下来捡东西这种稍用力的动作就会有小便漏出来。最后进行盆底功能检查,才发现是盆底肌力不够导致的。“很多人不知道,夫妻生活质量不高,以及中老年时发生盆底功能障碍,很可能是几十年前的分娩损伤引发的。我们做过统计,分娩后的女性出现盆底松弛,从生理功能方面不影响排尿,但一定程度上影响夫妻生活质量。虽然这时的漏尿现象还算不上严格意义上的尿失禁,但这部分人群,到了四五十岁时发展成为尿失禁病人的比例非常高。美德因专家温馨提示产后42天是进行盆底肌肉康复训练、治疗的最佳时机,已育和30岁以上的女性,更应尽早进行盆底肌肉康复训练、治疗。
盆底肌肉锻炼怎么做
娠和分娩是大多数女性都要经历的生理过程,而这个特殊的生理过程在带给女性成为母亲喜悦的同时,也造成了许多不可避免的损伤。如何使产后的妈妈恢复到最好的孕前状态,从而提高产后的生活质量。
目前,产后盆底肌功能训练已成为女性的必修课,但实际女性在孕期就有必要为顺利分娩做好准备。怀胎十月,腹腔压力和盆腔压力均指向盆底肌,加上子宫重量的日益增加,盆底肌肉也在持续受压中逐渐松弛,因此,即使选择剖腹产也无法完全避免损伤。
有着“弹簧床”之称的盆底肌是指封闭骨盆底的肌肉群,它在盆底犹如一张“吊网”,膀胱、子宫、直肠等盆腔器官被这张“网”紧紧吊住,控制排 尿、排 便,维持阴 道 紧 缩度等功能。因此说女性盆底“网”住了女性的健康怀孕和分娩是盆底肌受损的必然性,导致了PFD(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常见性和多发性。目前,已婚已育不同年龄段的PFD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但很多女性对本病缺乏基本认识,不了解盆底康复的重要性,不主动求医。还有许多人不知道,中老年时发生PFD,很可能就是几十年前分娩损伤引发的。于是,默默忍受这些疾病带来的苦痛、烦恼,而延误最佳康复时机。
盆底康复女性产后康复不可忽视
盆底康复 女性产后康复不可忽视
据专家介绍说,30岁以上已婚已育的女性中,高达40%~50%的人有不同程度的盆底功能障碍和性生活质量低下!而在欧美及日韩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已经普及了盆底肌肉评估、生物反馈训练和电刺激治疗,对产后42天的妇女常规进行盆底肌肉训练,从而大大的减少了盆腔器官脱垂以及尿失禁等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生。同时,唤醒盆底的神经及肌肉,使阴道更好的回复到紧缩状态,使阴道更接近产前的大小、敏感状态,从而提高性生活的质量、快感及高潮。
盆底肌肉功能障碍的危害
轻者:阴道松弛,性生活不满意或小腹坠胀,尿频,便秘等轻度不适;
重者:尿失禁,子宫脱垂,膀胱脱垂、直肠脱垂等疾病,造成难以言状的痛苦,影响生活质量,造成家庭不和谐等。
哪些女性需要做盆底康复?
1、产后妇女可作常规盆底肌肉锻炼。
2、阴道松弛、阴道痉挛、性生活不满意者。
3、轻、中度子宫脱垂,阴道膨出。
4、各种尿失禁。
5、反复阴道炎,尿路感染患者非急性期。
6、泌尿生殖修补术辅助治疗。
7、产褥期症状(腰背痛、腹痛、尿潴留、乳涨、耻骨联合分离等)。
8、全身运动系统肌肉功能障碍。
9、乳房松弛、乳房下垂。
10、下肢水肿、静脉和淋巴回流障碍。
11、术后疤痕疼痛。
产后为什么要做盆底康复
认识女性盆底肌及盆底肌损伤
盆底肌:是指盆骨的底部,女性盆底肌肉,有着“弹簧床”的美誉,承拖和支持膀胱、子宫、直肠等盆底脏器,除了维持其正常位置之外,还控制排尿、排便、维持阴道的紧缩度,增加性生活快感等多项生理活动,密切关系着女性的健康和幸福。
盆底肌的损伤在妊娠期就有影响(慢性损伤),随着妊娠子宫增大,胎儿及附属物重量增加,盆底肌持续受重力压迫致慢性损伤,因此无论是分娩还是剖宫产均不可避免地造成对盆底肌的损伤。当然阴道分娩的产妇因加上产时的急性损伤,在产后42天复查时,盆底功能较剖宫产者相对差一些。
很多妈咪生完宝宝以后会遇见一些困扰,有的发现自己咳嗽漏尿,尿频尿急,性生活不满意,阴道异常等现象,以上均属于盆底肌出现了一些问题,需要进行盆底康复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