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脸上长红点小心是血管瘤
宝宝脸上长红点小心是血管瘤
60%长在头颈部
新生儿一出生,家长往往会把孩子浑身上下摸一边,看看是否健康。萝卜头的妈妈也不例外,“我儿子出生后,大概1个月的时候就发现他耳朵下面有四个点点,像被蚊子叮咬过一样,当时留意没敢轻举妄动,差不多四五个月的时候那4点就连在了一起,变成一块红斑,再以后还有点凸起,现在10个半月,红斑大概有1厘米的直径了”。结果一检查,发现是血管瘤。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儿科介入&血管瘤专科主任张靖介绍,血管瘤并不是一种遗传病。但统计显示,约1/3的血管瘤,在孩子一出生时就有了。还有一部分是在婴儿两周大时显现出来,而深部的血管瘤可能要等到3至4个月大时才发现。
据了解,血管瘤是婴幼儿期最常见、最多发良性肿瘤。大约有60%的血管瘤发生在头颈部,约25%发生在躯干,约15%发生在四肢。而且血管瘤长得非常快,0-6个月是快速增生期,所以一旦发现孩子身上,尤其是颜面部有米粒大小的红点,像蚊子叮咬的小红斑,就应该考虑是血管瘤。
超六成被误诊误治
由于血管瘤很常见,加上在孩子身上生长迅速,且因红斑十分明显,所以家长往往是“病急乱投医”。很多患儿家长就像小萝卜头妈妈一样,四处打听,结果看了儿科、整形美容科之后,又在朋友圈里一打听,发现都有不同的解决办法,最后就更糊涂了。
张靖指出,目前血管瘤治疗现状混乱,比如网络上搜索“血管瘤”,就有无数个治疗方法弹出来,这些大多数是以盈利为目的。还有医生采用激光治疗,而对于小婴儿来说,做激光治疗肯定没办法配合,还要打麻醉,且只能消除表面的血管瘤,等过一段时间后又会长出来。手术更加是不合理的做法。作为专业的血管瘤专科医生,我们认为有30%血管瘤被错误的诊断、30%血管瘤没有及时治疗、30%血管瘤被过度治疗。
“婴儿血管瘤生长有一个特点:在0-6个月处于快速增长期,在7个月-2岁稳定期,3-9岁则处于消退期。”张靖说,“我们绝不能认为等孩子长大了,血管瘤会稳定,还会自己消退,就任由其生长,因为在早期血管瘤生长迅速,巨大瘤体常破溃出血、合并感染,或形成明显疤痕,损毁容貌,甚至危及生命。所以,对于血管瘤应该越早治疗越好,而且还应该找血管瘤专科的医生进行治疗。
早期涂抹眼药水就能好
到底血管瘤要采用哪一种方法进行治疗呢?张靖说,血管瘤绝大多数是可以通过体格检查及病史得到确诊。当然,还有一些需要跟血管畸形鉴别。如果一个肿物不能诊断是血管瘤还是血管畸形,可以做B超检查以鉴别。
“在鉴别诊断为真性血管瘤后,我们认为应该以最小的代价进行综合治疗,如果能够消除血管瘤,不复发也不留下疤痕,这就达到了完美的治疗效果。” 张靖指出,“目前主要的治疗办法有加压治疗、局部注射治疗、激素治疗、口服普萘洛尔药物治疗、介入治疗、激光治疗、硬化治疗等七种治疗办法。”其中,有一种针对真性血管瘤有明显效果的简单办法,就是在早期发现的时候,给孩子涂抹上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液,这种原本治疗青光眼降低眼压的眼药水,被发现对于血管瘤有很好的疗效,大片的红斑经过涂抹几次后能变浅变淡,最后甚至可以消失。
宝宝血管瘤的类型表现
1、海绵状血管瘤在皮肤、皮下组织、肌肉,甚至肝、肾等处都是有可能发生,范围比较广。其斑点多呈现紫红色。这种血管瘤会随着宝宝的年龄增长而增大,也可能会变得更大。不仅影响美观而且还会破坏正常组织进而影响身体的健康。确诊后,要及时的接受治疗,以免延误了最近治疗时期。
2、橙色斑在宝宝出生后就会有,一般会出现在宝宝的前额、上眼睑及枕部且斑块大小不等、呈现橙红或淡红色。一般会在宝宝出生后数月便可自行消退,不必担心也不必刻意的去处理。
3、毛细血管瘤也是在宝宝出生后就已经存在了,大多出现在皮肤,以枕部、头面、四肢和背部,也有长在唇与舌部的。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认为毛细血管瘤是一种胎记,而且还带有福气等等的象征,从而不去治疗,不仅耽误了最佳治疗时间而且还影响美观甚至是身体的健康。父母要特别留意,如果血管瘤小且生长速度慢,可等其自动消退:如果是生长迅速并越来越大并影响了外貌,还是及时的去就医。
4、红斑痣在宝宝出生后就会有,一般为淡红色或暗红色斑块。红斑痣会随着宝宝的成长而相对的增长,斑点的范围却不会扩大,红斑痣不像橙色斑可以自行消退,这种红斑痣会影响美观但是不会对身体有其它的危害,有必要时也可采取治疗。
5、蔓状血管瘤局部的皮肤也会呈现暗红色或蓝紫色,常并发于四肢。对于蔓状血管瘤要及时就医并接受治疗。
为什么宝宝长血管瘤
1、饮食环境的影响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饮食习惯以及生活环境发生了很大改变,从而导致了血管瘤的发生。例如在生活中我们会经常吃人工养殖的海鲜以及肉类食品等等,但是人工饲料中可能会含有很多激素,又或者长期服用避孕药等,或者长期在辐射很大、污染很严重的地方生活,都会引发该病。
2、外伤
因外伤导致的血管瘤的原因有两种,一种就是单纯的由于外伤而导致的血管畸形,另外一种就是患儿本身就患有该病,只是在外伤的刺激后症状才明显的表现出来。
3、遗传因素
婴儿血管瘤是具有一定遗传性的,并且血管瘤虽然是良性肿瘤,但是严重的时候,则是会导致患儿面部畸形的。
4、血管组织分化
人体胚胎发育过程中特别是在早期血管性组织分化阶段,由于其控制基因段出现小范围错构而导致其特定部位组织分化异常,在胚胎早期(8~12月)胚胎组织遭受机械性损伤,局部组织出血造成部分造血干细胞分布到其它胚胎特性细胞中,其中一部分分化成为血管样组织,并最终形成血管瘤。
导致鲜红斑痣的原因有哪些
1鲜红斑痣是因为毛细血管扩张导致,属于一种先天性的毛细血管畸形,很多的孩子在出生的时候或者出生不久鲜红斑痣就会出现,一般多发病在头部和颈部的位置.鲜红斑痣一般在初期表现一些大小不一的浅红或者暗红的斑块,没有固定的形状,与身体正常皮肤分解清晰,不会突出于正常的皮肤表面,用手指进行按压会出现完全褪色。
2鲜红斑痣是一种会随着婴儿年龄增长的血管瘤疾病,年龄增长红斑痣的颜色会出现加深和变成紫色,面积也会相应地增大,少部分不随年龄增长的,会逐渐自行消退,大部分的鲜红斑痣会逐渐扩大,并且鲜红斑痣血管瘤容易溃破,容易留下创伤疤痕。
注意事项:
希望父母可以多加注意,对于婴儿时期患上血管瘤一定要及时进行治疗。婴儿时期是血管瘤治疗的最佳时间。
宝宝脸上长红点可能是血管瘤
血管瘤,这是一种婴幼儿常见的良性肿瘤,发病率高达10%。但这种肿瘤却不为家长所知,也常常被误诊误治。因为在孩子出生时,血管瘤只是米粒大小的红点,家长常常以为是“蚊子叮咬”的一个包,但等到满月时红点却迅速增大,甚至会形成瘤体或一片红斑。因此,血管瘤专科专家提醒,一旦发现孩子身上,尤其是颜面部长有米粒大小的红点,就应该考虑是血管瘤,并且应尽快到血管瘤专科进行治疗。
60%长在头颈部
新生儿一出生,家长往往会把孩子浑身上下摸一边,看看是否健康。萝卜头的妈妈也不例外,“我儿子出生后,大概1个月的时候就发现他耳朵下面有四个点点,像被蚊子叮咬过一样,当时留意没敢轻举妄动,差不多四五个月的时候那4点就连在了一起,变成一块红斑,再以后还有点凸起,现在10个半月,红斑大概有1厘米的直径了”。结果一检查,发现是血管瘤。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儿科介入&血管瘤专科主任张靖介绍,血管瘤并不是一种遗传病。但统计显示,约1/3的血管瘤,在孩子一出生时就有了。还有一部分是在婴儿两周大时显现出来,而深部的血管瘤可能要等到3至4个月大时才发现。
据了解,血管瘤是婴幼儿期最常见、最多发良性肿瘤。大约有60%的血管瘤发生在头颈部,约25%发生在躯干,约15%发生在四肢。而且血管瘤长得非常快,0-6个月是快速增生期,所以一旦发现孩子身上,尤其是颜面部有米粒大小的红点,像蚊子叮咬的小红斑,就应该考虑是血管瘤。
超六成被误诊误治
由于血管瘤很常见,加上在孩子身上生长迅速,且因红斑十分明显,所以家长往往是“病急乱投医”。很多患儿家长就像小萝卜头妈妈一样,四处打听,结果看了儿科、整形美容科之后,又在朋友圈里一打听,发现都有不同的解决办法,最后就更糊涂了。
张靖指出,目前血管瘤治疗现状混乱,比如网络上搜索“血管瘤”,就有无数个治疗方法弹出来,这些大多数是以盈利为目的。还有医生采用激光治疗,而对于小婴儿来说,做激光治疗肯定没办法配合,还要打麻醉,且只能消除表面的血管瘤,等过一段时间后又会长出来。手术更加是不合理的做法。作为专业的血管瘤专科医生,我们认为有30%血管瘤被错误的诊断、30%血管瘤没有及时治疗、30%血管瘤被过度治疗。
“婴儿血管瘤生长有一个特点:在0-6个月处于快速增长期,在7个月-2岁稳定期,3-9岁则处于消退期。”张靖说,“我们绝不能认为等孩子长大了,血管瘤会稳定,还会自己消退,就任由其生长,因为在早期血管瘤生长迅速,巨大瘤体常破溃出血、合并感染,或形成明显疤痕,损毁容貌,甚至危及生命。所以,对于血管瘤应该越早治疗越好,而且还应该找血管瘤专科的医生进行治疗。
早期涂抹眼药水就能好
到底血管瘤要采用哪一种方法进行治疗呢?张靖说,血管瘤绝大多数是可以通过体格检查及病史得到确诊。当然,还有一些需要跟血管畸形鉴别。如果一个肿物不能诊断是血管瘤还是血管畸形,可以做B超检查以鉴别。
“在鉴别诊断为真性血管瘤后,我们认为应该以最小的代价进行综合治疗,如果能够消除血管瘤,不复发也不留下疤痕,这就达到了完美的治疗效果。”张靖指出,“目前主要的治疗办法有加压治疗、局部注射治疗、激素治疗、口服普萘洛尔药物治疗、介入治疗、激光治疗、硬化治疗等七种治疗办法。”其中,有一种针对真性血管瘤有明显效果的简单办法,就是在早期发现的时候,给孩子涂抹上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液,这种原本治疗青光眼降低眼压的眼药水,被发现对于血管瘤有很好的疗效,大片的红斑经过涂抹几次后能变浅变淡,最后甚至可以消失。
宝宝长血管瘤严重吗
血管瘤是小儿时期常见的良性肿瘤,不用太担心。约3/4小儿血管瘤在出生时就已存在,其余的也在1岁内出现,女婴较男婴多见。血管瘤好发于颜面及四肢皮肤,影响美观,还可因外伤、摩擦、搔抓出血,而引起细菌感染。有些血管瘤生长先快、后慢、甚至会自行消失。家长应该密切观察婴儿血管瘤的生长情况,做好家庭护理,掌握最佳时机进行治疗。
血管瘤生活上要注意什么护理
血管瘤患者的护理是很重要的。保持宝宝身体清洁,常洗澡,以免汗液浸湿血管瘤表皮。毛细血管瘤有浅表皮血管瘤,表皮极薄,若长时间浸在汗液中易破烂。另外洗澡时父母也要特别注意,不要划破宝宝血管瘤。
血管瘤生活上要注意什么护理?若是血管瘤患儿病患区的皮肤不小心发生破溃出血的现象,一定要及时止血,若是出血量过多,一定要及时到医院救治。若是伤口结痂,一定要让其自行脱落,给宝宝经常修剪指甲。同时防止婴儿的抓挠,以预防病患位置发生感染,加重病情发展。
血管瘤一般在宝宝身上,所以我们在生活中一旦发现宝宝有血管瘤要及时向专业医生询诊,确定血管瘤类型,做好日常观察。
血管瘤生活上要注意什么护理?大龄人毛细血管瘤患者不可食用辛辣等刺激泩食物。不可吸烟饮酒。
如果婴幼儿血管瘤病变范围扩大,表面颜色呈深紫色或深红色,表面皮肤隆起加重,说明婴幼儿血管瘤病变在增生期,应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若婴幼儿血管瘤病变部位在头面部或手脚部位且增长迅速,需特别注意,应及时治疗,以免增长过大失去最佳治疗时机,造成面部畸形或肢体残疾。
红胎记可能的病症
血管性“胎记”,又称血管瘤,是较常见的胎记类型,它属于先天性的血管畸形,或是由残余胚胎血管形成的良性肿瘤。一般分为下列4种类型:
鲜红斑痣
又称火焰色痣、毛细血管扩张痣或者葡萄酒色痣等,俗称“红胎记”。一般在出生时或生后不久出现,表现为—个或数个境界清楚的淡紫红色、淡紫色或红色的斑块;大小不等,起初不高出皮面,若不治疗日后可呈结节状增生,压之易褪色,常在宝宝哭闹、用力或洗澡遇热时颜色加深。病变可见于全身各部位,以面部、颈部、四肢为多见。病变范围随宝宝生长而扩大,一般不大会自行消退。
草莓状血管瘤
又称毛细血管瘤。一般于宝宝出生后不久出现,呈大小不等的圆形或椭圆形鲜红色斑块,表面有些粗糙,但大部分仅为极小的小红点,扩大并互相融合成块,常高出皮肤3~4毫米,表面呈许多颗粒状,边界清楚,质地柔软,因类似草莓而得名,压之可退色,随宝宝的年龄逐渐增大。有部分宝宝通常在1~4岁间自行消退。
海绵状血管瘤
海绵状血管瘤是较为深在的血管瘤,以婴幼儿较为常见。边界不清楚,感觉柔软,可被压缩。生后或生后不久发生,也有于1岁后才发病的。损害一般较大,缓慢增长,病变可见于全身各部位,以面部、四肢、躯干为多,常常累及口腔、咽颊黏膜处;呈圆形、扁平或不规则形状,为大小不等的、柔软的、高出皮面的隆起肿物,挤压后可缩小,有弹性。巨大的海绵状血管瘤还可合并血小板减少症及紫癜,宝宝年龄越小,出血越频繁;血小板越低,越容易出血。尤其是脑出血、呼吸困难、继发感染等,严重的甚至危及生命。
混合型血管瘤
即两种及两种以上血管瘤同时存在,以其中一种类型表现为主的血管瘤。起初大多为皮肤表面有大小不等的小红斑,与单纯的草莓状血管瘤并无异样,但随着表面血管瘤的发展,同时侵入真皮和皮下组织,形成隆起的包块,形态不规则,多见于面部及四肢。侵犯范围有时非常广,以至于眼睛、口唇、鼻或耳等组织器官都被这种不断扩展的血管组织所覆盖,会引起呼吸、饮食、视觉和听觉等功能障碍。
胎记是否需要治疗
胎记是否需要治疗,以及治疗的时机,不能一概而论,要根据胎记的病理类型,生长的部位等因素来决定。
不需治疗的胎记:
有不少胎记只是生长在躯干部、臀部等身体非裸露的部位,不影响美观,不需要特别治疗;
有的胎记如海绵状血管瘤有自愈倾向,可以不必急于治疗,除非有增长的趋势。
需要治疗的胎记:
胎记若长在脸上、手脚上等暴露部位,特别是长在脸部的胎记,日后容易使宝宝在心理上受到打击,在成长过程中产生自卑或自闭的倾向,影响心理发育,应尽可能提早治疗;
有些胎记可能提示宝宝合并身体器官的异常,如牛奶咖啡斑常常是神经纤维瘤病的皮肤表现,因此要及时找专科医生检查,以便早期诊断与治疗;
有些海绵样的血管瘤增生过快,会造成肢体残缺,功能障碍。血管瘤扩张速度太快时,还会形成组织坏死,过度消耗血小板而使凝血机能低下,出血不止,这种情况应尽快治疗;
有些胎记有恶性变化的可能,如长了毛的兽皮样黑痣,日后会发生恶性黑色素瘤的癌变,应尽早手术。
一旦发现宝宝有胎记,应请专业的有经验的医师做精确诊断,判断胎记是否对身体有影响、以及及早去除的可能性。
新生儿血管瘤有哪些表现
血管瘤可生长于身体的任何部位,但以皮肤和皮下组织多见,其次为口腔黏膜和肌肉,骨骼、肝、脾、颅内也可发生,而消化道、肾、心、肺等罕见。
一、毛细血管型血管瘤,由发育异常的扩张的毛细血管构成。
1.多发于颜面部及口腔粘膜。
2.不高出皮肤者为鲜红或紫红色,周界清,外形不规则,呈葡萄酒斑状;高出皮肤者表面高低不平,似杨梅状。
3.压迫瘤体时由于血液流出瘤体,表面颜色退去,解除压力后,血液立即充满瘤体,恢复原有的大小及色泽。
二、海绵状血管瘤,由发育畸形的无数血窦组成。
1.蓝紫色、柔软的包块。
2.可压缩。
3.体位元移动试验阳性,即瘤体低于心脏平面时瘤内血液回流受阻,瘤体增大,瘤体高于心脏平面时血液回流通畅,瘤体缩小。
4.在柔软的瘤体内有时可扪及静脉石。
5.穿刺抽出可凝固全血。
三、蔓状血管瘤,由血管壁显著扩张的动脉与静脉直接吻合而成。
1.肿瘤高起呈串珠状,表面温度较高。
2.扪诊有搏动感,听诊有吹风样杂音。
3.压闭供血动脉则搏动及杂音消失。
宝宝生病了爸爸妈妈们不免担心自责,小编全家各位家长,既然事情已经发生了,就不要沉寂于悲伤自责中,应该勇敢地面对事实,积极治疗,这样才能让宝宝早一天的重获健康,而且多数血管瘤也不是什么疑难杂症,有的还可以不治而愈,所以,请各位家长在发现宝宝有病症的时候及时带宝宝到医院检查和治疗。
婴儿草莓状血管瘤的症状是什么
血管瘤的种类血管瘤种类繁多,先天性血管瘤一般分4种,草莓状血管瘤是其中最常见的一种,草莓状血管瘤一般会表现为高于皮面,为鲜红色或者是血红色,呈现出草莓状的外观。由于刚出生的婴儿的皮肤一般比较薄嫩,草莓状血管瘤就会显得很突出,一眼就能看出来,对孩子的外观造成很不好的影响。
草莓状皮肤血管瘤的症状具体可这样说:表现为一个或数个鲜红色半球形柔软而分叶状肿瘤,多在出生时或出生后3-5周出现,刚开始表现为一个或几个没有融合在一起的红点,随着时间的增长红点融合到一起,形成片状,有的婴儿草莓状毛细血管瘤刚开始发现就成片状分布,表面凹凸不平,像草莓的表面,也因此而得名。一部分草莓状毛细血管瘤症状发展迅速,在一个星期或几天时间内可分布很大面积,或者往皮下发展形成混合型血管瘤,破坏周围正常组织和器官,对婴儿的健康造成极大影响。
因此不难发现,婴儿的皮肤出现这样的红色点点的时候就应该及早关注了,早点去看医生,在还没有长成一大片的时候及早处理,在正规的医院去接受治疗,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用药并认真遵医嘱,相信经过治疗应该会有好的结果的。
婴儿血管瘤危险吗 什么年龄的血管瘤最危险
根据血管瘤的发病特征,宝宝6个月左右时是血管瘤进入增生期阶段,这个时候血管瘤会快速增大,引起破溃、出血、感染,这个时候的血管瘤最危险。
宝宝血长管瘤的原因
1.雌激素分泌过多:患儿家长怀孕期间身体激素分泌失常,雌激素过多,会导致胎儿血管发育畸形,从而形成新生儿血管瘤。
2.父母长期服用药物:新生儿血管瘤患儿家长因病长期服药,也是新生儿出现血管瘤的原因之一。
3.环境污染和食品安全:不良的空气质量和不干净的食物对胎儿的生长发育影响很大,很容易激素含量超标,导致新生儿血管瘤。
4.怀孕前母亲服用过多避孕药:我们知道避孕药长期吃对女性身体健康不好,不但容易导致不孕,即便怀孕孩子患上新生儿血管瘤的概率也会比较高。
宝宝身上红色胎记,警惕血管瘤
时常会有新妈妈咨询,刚出生不久的宝宝长了红色的胎记,而且胎记渐渐长大。这些新妈妈们会焦虑这个红色的胎记需要怎么处理才好?会不会和宝宝一起长大?以后会留下难看的疤痕吗?
其实这所谓的红色胎记就是血管瘤。
那么,什么是血管瘤呢?
血管瘤是一种先天性脉管发育异常,病理学属于非真性肿瘤。
血管瘤是儿童常见病,发病率2.5%~12%,新生儿发病率1.1%~2.6%,婴幼儿期发病率10%~12%。女性发病率高,男女之比为1:2~1:5.
血管瘤分三类:毛细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混合型血管瘤。
那血管瘤有些什么表现呢?
约30%的血管瘤出现在新生儿时期,斑点状病变形成后经过3~6个月的增生,瘤体迅速增大,随后6~18个瘤体增长缓慢进入相对稳定器。最常见的部位是头颈部及面部,约占60%,其次是躯干,四肢。
那长了血管瘤该怎么办才好呢?
50%的血管瘤在5岁以前自然消退,瘤体消退与体积大小,发生年龄,瘤体部位及生长速度无关。瘤体消退越早并发症越少。
不管是哪个部位的红色胎记(血管瘤),都需要到专门的儿童医院就诊,可以挂号看皮肤科和普外科门诊。接诊医生会根据肿块的部位,大小,形态,开出一些必要的检查,如血常规,彩超等。检查结果出来后会给出治疗意见。医生会告诉新妈妈们选择一下治疗方案的一种。如:(1)定期复查就是不需要特殊治疗,(2)皮肤科口服激素治疗或激光治疗,(3)外科局部注射治疗或者手术治疗。
我们认为还是坚持早期诊断,早期在医生的指导下正规治疗。尤其在关键部位,如面部胎记(血管瘤)的增大会影响到宝宝的美观,关节部位红色胎记(血管瘤)会影响关节功能的需要早期药物或者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