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三招可良好控制自己
教你三招可良好控制自己
其实孕妈咪初次接受一个新的事物(第一次当妈妈),并且这件事还是非常重要、非常神圣的事儿,因为过度紧张的原因造成的,所以准妈妈总是莫名其妙的想东想西,变得易怒、爱发脾气。这面对这些变化,其实有一些办法可以缓解这些负面情绪的。
第一招:多和肚子里宝宝沟通
把握正确的胎教时间,可以让宝宝更加聪明呢。怀孕的妈咪们都会常常想象自己的宝宝,想象TA的样子,TA的声音,摸着TA皮肤的感觉……然后,在这种想象中跟你的宝贝说说话。但是,怎样才能更好的把握和宝宝沟通的时机呢?
怀孕前8周
妈咪的荷尔蒙分泌与营养状况都会影响到宝宝的成长,尤其前3个月更是脑部细胞发展的重要阶段,这个阶段的胎儿虽然吸收的营养有限,不过仍需注重均衡,妈咪们一定不要让自己有不正常的饮食习惯或者让不好的习惯介入(例如吸烟、喝酒、药物成瘾等),宝宝这个时候可是小小的呢,妈咪们一定要好好照顾哦。
怀孕20周左右
当出现胎动时,妈咪们就可以用不同的胎教互动方式给予宝宝刺激,例如,白天空档,可以听听音乐、轻轻的抚触;等到晚上爸爸回家后,跟老公一起进行子宫内对话,跟胎儿做交流。不过,一定要记得让宝宝休息哦,不要逗过头了,这样宝宝可是很有压力的,“爸爸妈妈,我也是要休息的哟。”
怀孕30周左右到出生后
这个时候宝宝已经很大了呢,妈咪们可以做一些适当的运动,如散步、走路等,可以适度刺激胎儿的前庭觉,增加宝宝出生后的运动协调能力。但对于有些体质不好,必须安胎的孕妈咪,怎么办呢?不用担心,妈咪们可以坐在安全度高的摇椅上来回晃动,同样也能达到刺激的效果。
第二招:多与家人朋友交流
你相信吗?旁人的支持与孕妈的健康、宝贝的健康息息相关。
参与孕妈交流圈。
现在,不管是网上还是社区里,都有很多大大小小的孕妈交流圈,你也可以参与进去,与更多“志同道合”者交流怀孕心得,也可以让她们帮助你解决自己存在的问题,享受跟多妈咪们在一起的快乐,让彼此找到归属感,这样,你的情绪就可以得到很好的发泄,减少发脾气的几率。
多与家人交流。
怀孕中的妈妈们,可能更多的注意力在宝宝身上,家人特别是丈夫则会一边继续事业,一边照顾家庭。这个时候你可以要求准爸爸调整一下工作重心,告诉他真正想要的,让他把注意力更多的放在妈咪和肚子里的宝宝身上,多陪陪你,聊聊天,免得自己过于焦虑。
继续与朋友玩乐。
这里所说的玩乐,当然不是天南海北的逛街吃饭,也许你已经不再工作,已经稍微脱离了原来欢乐的小团体,所以常常感到无聊,烦闷,想发泄,那么就可以继续与以前的朋友们保持良好的沟通习惯,偶尔见见面、聊聊天、吃吃饭。都可以更好的缓解你紧张烦躁的脾气。
第三招:找点感兴趣的事情做
如果你是女强人。
怀孕前就是一个事业有成的女强人?那在孕期岂不是更觉无聊?抓狂?容易发脾气?如果你是这类孕妈咪,那么就利用怀孕期间这个难得的时期,做一些更有价值的事儿吧。比如选修一门你一直想学却没有机会上的课;可以为你未来的公司好好做一份商业计划;可以学一门新语言……珍惜这段不太繁忙的时间,为以后充充电,提高自己的能力,提升了自己也可以为宝宝以后的生活提供了更好的保障。
休闲娱乐来一个。
觉得太无聊?不妨想想我们之前辛苦工作的样子吧,现在好啦,正好可以休息一下,尝试一下新的休闲娱乐的活动:养花养鱼?看书听音乐?刺绣手工?插画美术?……如此之多,妈咪们可以选择一种或几种自己喜欢的事儿,既圆梦青春又陶冶情操,岂不美哉!但是,切忌注意身体哦,不可太过用力,注意肚子里宝宝的承受能力。
怀孕的女人不容易,除了身体的负担,心理上也要承受很大压力。此时,家人要多多体谅,尤其是最亲密的老公,要给予孕妈咪更多的关怀和爱,不要因为工作忙,只顾着赚钱而忽略了老婆孩子。
3个好习惯助你控制血脂
1、戒烟
吸烟对肺不好是很多人都知道的事实,但是很少人知道吸烟对心脏也是有影响的,吸引会破坏血脂平衡。根据研究发现,吸引的人总胆固醇水平要比不吸烟的人高,如果吸入的一氧化碳进入血液,则会降低好的胆固醇,升高坏的胆固醇。
2、戒酒
过量饮酒会造成能量过剩导致肥胖,同时,酒精会促进人体合成甘油三酯,增多坏胆固醇的分泌。长期大量饮酒,有些人会出现严重的高血脂。不管什么场合,别人怎么劝,都不会喝。”。
3、锻炼
每天有氧运动30分钟是控制血脂的重要方法。有氧运动不是遛狗那么简单,最好去快走或慢跑。
由于平时工作忙,只能挤时间锻炼,出门能走路就不坐车,能爬楼梯就不坐电梯,除了出门诊必须坐着外,查房、做手术、和别人谈话,都是站着,既能提高效率,又能消灭腹部脂肪。
3招教你通过运动控制体重
限制体重增长
大量数据显示,让身体处于活跃状态是防止体重增长的关键。研究显示,除了能燃烧热量以外,规律的运动能满足身体的多种需求、制造良好的精神状态并全方位地提高生活品质。规律的锻炼也能让你维持更好的体型(多些肌肉,少些脂肪),这意味着让未来的生活远离多种疾病。
减少体重
最近一项针对43名有运动习惯的人所做的研究显示,规律的锻炼让他们的体重减少了1公斤左右。其中一些从事高强度运动的受试者,在饮食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体重甚至减少了1.5公斤。
防止体重反弹
减体重并非易事,但要保持体重更难。你的新陈代谢率会随着体重的下降而降低,而且身体会开启体重反弹机制。
数据显示,那些每天坚持45~60分钟锻炼的人,都成功地控制了体重。只要你每天摄入的热量不超过消耗的热量,并通过日常锻炼将新陈代谢率提升,那你依然会持续减少体脂。
摧毁脂肪 大强度训练掩盖了减脂的真想。在这种训练模式中,你并非因为锻炼消耗的热量减脂,而是因为新陈代谢率被提高了若干小时。近期在《药物&运动科学&锻炼》杂志上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训练者在45分钟高强度循环训练中,可以消耗519千卡热量,然而在训练结束后的14个小时内,每小时能平均燃烧193千卡热量。要达到上述这种训练效果,强度应达到最大心率的75~80%之间(最大心率大概就是220减去年龄)。
解析孩子的家庭教养类型
我们的教养方法
父母如何才能让孩子去做大人指望他们做的那些事情——并且让他们自觉自愿地去做呢?这是一个古老的教养问题,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不仅仅要引导孩子的行为,而且还要激发他们养成良好品行的主动性。这个问题的答案并不能从一系列的行为控制技巧中去寻找,而根本在于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关系。如果你对自己的孩子有很好的了解,对他的需求具有高度的敏感,那么他就会信任你,由此就自然而然地使他培养起了做出良好行为的能力,因为他想要让你感到高兴。
在对孩子的教养中,你与孩子之间建立起良好的关系比起采用所谓的“正确”技巧来得更为重要。本书的目的之一就是帮助你和你的孩子都成为通情达理的人。对于教养孩子这个问题,我们的方法可以用一个词来概括——“通情达理”,即教会父母如何理解孩子的心思,教会孩子如何去顾及自己的行为对别人所造成的影响。当今的许多教养(和社会)问题都可以追溯到一个源头——对自己和他人的冷漠无情。因此,尽管本书从头到尾的各个章节里讲述的都是一些培养良好品行的理念,但是在本书的全部内容里我们最为强调的是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和感情。我们把这种教养方式称为“依附性教养”。
教养的类型
为了更确切地理解我们所倡导的依附性教养方式有什么特别之处,我们不妨来了解一下其他的各种教养类型。教养方式分为三大类:专制型、沟通型和行为改进型。这三种方式在引导孩子们的品行方面各有长短。在22年的儿科实践中,我积累了解决各种各样教养问题的经验,自己还养育了8个子女,所有这些都让我们发现,虽然仅仅靠这三种方式来教养孩子还远远不够,但这三种教养方式在不同的阶段都各有用处。
专制型教养。这种传统的教养方式强调父母的权威形象,孩子必须服从父母的权威,否则的话就必须面对由此产生的后果。正如一位对子女专制的父亲所说的:“我是老爸,他是个孩子,事情就这么简单!我压根不需要现代心理学这种鬼名堂。如果他出了格,我会让他知道是谁说了算。”按照这种教养方式,打屁股被认为是正当的,甚至是应该的。这种教养方式好的一面是非常清楚地表明父母必须负起管教孩子的责任。当今的许多教养问题都是由于大人们逃避对子女的品行所应尽的责任而引起的。然而,子女需要的是开明的权威,以便从他那里学会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父母的权威在整个教养过程中始终占有重要地位。
专制型教养方式会引发许多问题,问题之一就是孩子感受不到父母对他的爱。同时孩子会从内心深处生出对父母权威的惧怕,这种惧怕会严重到形成对孩子生活的控制,甚至延续至孩子的成年。最为重要的是,如果把专制型养育当作唯一的教养方式,那么它根本就起不到作用。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它会让父母专注于消除孩子的缺点,从而往往忽略了孩子的优点。其次,由于父母注重的只是惩罚孩子,使得他们不会去学习采用其他更为适当的方法来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而那些方法原本就能减少惩罚孩子的必要性。第三,专制型教养方式最为糟糕的一点是,孩子的行为更多是出于害怕惩罚,而不是打心眼里乐意这么做。因此,他们无法培养起自身内在的控制力,一旦控制者转过身去,被控制的孩子就会像脱缰的野马。
专制型的养育把对孩子的教养看作是你对孩子做的事情,而不是你与孩子一起进行的一个学习过程。专制型的养育拉开了父母与子女之间的距离,这有两个原因:首先,这种养育方式的基础是惩罚,很容易引起孩子情绪上的愤怒,从而使孩子远远地躲开父母,父母很少或根本不宽容子女在不同的成长阶段所表现出的孩子气。明智的家长会成为他们子女的学生,努力去了解自己的孩子。而专制的父母往往觉得努力去了解子女的想法会削弱了他们的权威,因而会认为努力了解孩子与他们对孩子的教养根本不沾边。由于专制型的养育不把子女作为个性独立的人来对待,因此这种养育方式难以唤起父母和孩子各自内心的美好体验,即使在严厉的责罚背后有着一颗温柔的心。
教养具有心理治疗作用
教养孩子,特别是难带的孩子,父母们最好的和最差的秉性都会充分地显露出来。这鞭策着父母在品行上必须为孩子树立一个大人的榜样。因此,你在教养子女的同时,也在教养着自己。要规范子女的行为,你必须首先规范自己的行为。在训练子女的同时,你也在训练着自己。对子女的教养可以让你深入自己幼年的体验,你能从中发现自己是如何被养育成人的。一位母亲曾经告诉我们:“我注意到我的嘴里发出了与我母亲一样的声音。”你小时候所遇到的问题又会出现在你与子女的关系上,并且会影响到你对孩子的教养能力。如果你在童年经受的教养未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你就极有可能会把这些问题再带给你的孩子。教养好孩子的愿望将迫使你首先克服自己身上的毛病,从而使你成为心理健康的父母。
沟通型教养。这种方法体系主张对孩子的教养应该采用沟通的方式,而不是惩罚的方式。由于对专制/惩罚型的教养方式不满意,人们提出了一些新的教养观点,形成了沟通型的教养流派,强调父母应该更好地与自己的孩子进行沟通。目前大多数的教养书籍和教养课程都以这种沟通型的教养方式为基础。这种方法体系认为,根本就不存在所谓的坏孩子,只有差劲的沟通;孩子们本质上是好的;父母应该做的只是学会如何去倾听他们、与他们交谈。这种“现代的”教养方式让人感到高兴,它把孩子当作一个行为由情感支配的人来尊重,并且鼓励父母去深入了解是什么情感在支配着孩子的举止行为。父母学会用建设性的方式向孩子传递信息,告诉他们父母希望看到什么样的品行。父母也会设身处地为孩子着想,用理解去营造一个总体上积极的家庭气氛,因此,他们会尽量少对孩子说“不”。沟通型教养方式强调为人父母的技巧,以减少惩罚孩子的必要性。这种教养方式用心理研究代替了责罚,打屁股是根本不允许的。
沟通型教养方式的主要问题是父母往往会失去权威,反而扮演起了业余心理学家、谈判家或者是外交家的角色。结果可能会使孩子们不尊重权威,对家长权威的缺乏尊重将会导致孩子们不尊重其他人,包括教师和警察等等。此外,如果过分地使用这种教养方式,大多数孩子都会把它看成是虚情假意,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对话听起来只不过是头天晚上老爸、老妈在家长学校听来的那些感情上无懈可击的套话而已,而根本不是真正的沟通。沟通型的父母不说“别打你的弟弟”,而是会说出孩子的感受:“你肯定对弟弟非常生气。”这听起来没错,许多父母也觉得很对,但是,当确定了他在生气之后,如果他还继续打他弟弟,那又会怎样呢?你该怎么做?另一个问题是,父母常常会担心由于他们没有以“心理学上正确的”方式作出反应而损伤孩子的心灵,这让他们常常会最终不表明自己的立场。因此,这种教养方式存在着对孩子过分地放任自流的危险。
行为改进型教养。行为改进型教养告诉我们,孩子们的行为会由于父母如何构建孩子的成长环境而受到正面或负面的影响。如果在你已经尽你所能进行了心理学上正确的沟通之后,你的孩子还在继续打其他孩子,你就只有把他和其他孩子隔离开来。大多数孩子都会对行为改进措施反应良好;而有些孩子会认为这种教养方式是有意为难他们。虽然这种方式有点机械(仿佛与训练宠物一般),但是行为改进型养育为父母提供了一些教养的技巧,比如暂时制止孩子的行为、正面地支持鼓励以及教导孩子分析行为所造成的后果等等,当专制型及沟通型的教养方式均不起作用时,可以采用这种方式。对于有情绪问题的孩子或者脾气不好的孩子来说,如果他们对其他教养方式根本没有反应,那么行为改进教养方式可能会十分有用。采用行为改进型养育方式的管教者注重的是规范孩子的行为,对孩子加以训练,而不是去认识孩子的内心。
行为改进型教养的缺点在于迟早你会用完所有的技巧,或者耗尽精力,从而无法持之以恒地应用这些技巧来教养孩子。行为改进型教养的最大危险在于它注重的是外在的方法,而忽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使得孩子被当成一个项目去实施,而不是作为一个有情感的人来培养。
依附性的教养方式。依靠上述三种方法中的任何一种来解决教养问题的父母可能会发现孩子的品行确实有所改观,但只是暂时的。如果缺乏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亲情依附作为可靠的基础,任何其他的教养方式都只是一些不解决根本问题的技巧,或者不过是一些与孩子沟通的招数,采用这些技巧只能是临时抱佛脚而已。上述三种教养方式中没有一种融合进了这样一种教养理念,即:子女的教养应该视孩子的年龄和性情以及父母的性格特点而“量体裁衣”。每个家庭、每个孩子、每个场合都各有不同,在纠正子女行为的过程中,父母必须对所有的这些因素加以考虑。为了做到这点,他们必须了解自己并且了解孩子。
向有经验的父母学习
每当我给即将开始实习的儿科见习医生们提建议的时候,我都会告诉他们:“你们应该走到有智慧、有经验的父母中去,向他们学习。”这些父母是真正的教养专家。实际上,本书的许多素材来源于我们在儿科实践中所遇到的许多经验丰富的父母,他们让我们一起分享了他们的成功和失败。在使我们自己的教养理论体系化的过程中,我们记录了这些有智慧的教养者的做法以及他们的子女最终被培养成了什么样子。我们学到了这么一条:有智慧的教养者花费时间和精力,在孩子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想在前面,创造各种条件来培养子女的良好品行,不给孩子留有行为不当的余地。有智慧的教养者会:
· 与他们的子女始终保持情感联系;
· 建立起父母子女之间的相互敏感;
· 把更多的时间花费在培养良好品行上,因而不必对孩子作太多的纠正;
· 对适龄行为有着富有成效的理解;
· 用幽默来促进孩子的协作精神;
· 善于不被孩子察觉地引导孩子的行为。
出于对孩子的疼爱,你非常容易接受每一个有助于你造就一个聪明的、品行良好的孩子的建议。本书目的之一就是提高你的洞察力,让你学会辨识哪一种建议会使你和孩子拉开距离,哪一种建议会使你们更加亲密无间。你应该选择那些养育了许多子女、并且子女为你所喜欢的家长,听从他们的建议,和他们交朋友并向他们学习怎样管教孩子。
我们的教养方法吸纳了上述三种方法的优点,而且在为教养建立一个坚实的基础方面更深入了一步:教养取决于和孩子之间建立起良好的关系。只有以感情紧密联结的关系作为坚实的基础,父母才可能平衡而不失之偏颇地应用前面提到的三种方法(专制型、沟通型和行为改进型)来教养子女。如果你的孩子存在教养问题,你可以利用你和她的亲密关系来找到解决的办法。你应该问问自己:“我的孩子心里在想些什么?我该如何帮她处理好这些难题呢?”而不是考虑“我怎样才能让她有良好的表现?”这样的方法能够帮助父母和孩子一起来协力解决问题而不是互相冲突。我们可以把依附性的教养方法看作是一个金字塔:底座宽大、坚实,要花费比较长的时间来建造,但是越往上你要用的精力和材料就越少。这种结构既坚固又耐久。其他的方法一开始可能会显得很方便,但是都缺乏金字塔那样的宽广基础,因而不久你就需要不断地进行棘手的修补工作。
作为父母,你必须负起管教子女的责任,但是不能采用控制孩子的方式;你必须和孩子进行沟通,但是必须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进行;你还需要掌握管教孩子的方法来应付现实生活中的各种情况,但是当这些技巧都不能奏效的时候,你必须退而求助于对孩子的深入了解。采用依附性的方法来教养孩子,能够让你树立起信心,相信自己的孩子能够(最大程度地)具有良好的行为表现,并且能够建立起为享有一个幸福、富有成效的人生所必需的内在自我控制力。在对孩子的教养中,专制型的教养方法主张:“我来告诉你该做些什么。”沟通型的方法主张对孩子说:“你认为什么是该做的事呢?”行为改进型的方法主张对孩子说:“如果你这么做,就会有那样的结果。”而我们的建议是给你的孩子这么一条亲情依附性的信息:“你可以相信我,我会帮助你懂得该做什么。”
在下一节中,我们将就依附性的教养方法作一个概述,你将会看到上面讲述的各种教养方法如何被融入到依附性教养的整个体系中。请你记住,对子女的管教需要采用一整套不可分割的办法,所有单独的部分都必须用亲密的亲子关系将它们糅合在一起,然后才能加以应用。
冠心病运动注意事项 禁止运动的情况
有下列情况者应禁止运动或者严格限制运动量。
1、急性心肌梗塞、重度心衰、频发性严重心绞痛、有室速等严重心律失常病史的患者。
2、频发室性早搏和室上速等心率失常、心脏明显扩大、中毒以上心衰、严重糖尿病尚未良好控制者。
3、有传导阻滞、植入起搏器、服用洋地黄、高血压未良好控制者。
糖尿病怀孕前注意事项
如果糖尿病没有得到控制就妊娠,你和你的胎儿都有危险。该病引起的问题大部分发生在妊娠期的前3个月,或者是前13周。妊娠时机体内胰岛素的需要增加。对糖尿病有影响,测一下血糖就能发现这一点。
多数医生建议,至少在糖尿病得到良好控制2-3个月之后,才能妊娠。这样可使流产等危险降至最小。同样最好在孕前使肾脏和血压方面的问题得到控制。这就可能需要一天查好几次血糖。以往的记录表明,患糖尿病的孕妇在得到良好控制后,妊娠通常都很顺利。
如果有糖尿病家族史,或有证据怀疑自己患有糖尿病,一定要在妊娠前检查清楚。如果确实患有糖尿病,应在内分泌科就诊,并在医生建议下将血糖调整在正常的范围内。
四种方法教你有效控制血糖
接受新技术。糖尿病患者杰西卡,对于胰岛素泵等“新玩意”,杰西卡曾经非常犹豫,害怕会影响自己的常规治疗。可尝试之后,她认识到,疾病治疗并非一成不变,及时了解先进的治疗手段,能帮自己更轻松地应对病情。
熟知身体信号。杰西卡说:”如果血糖偏低,我就会在夜间醒来。”时刻注意到身体所发出的血糖异常信号,对于管理病情至关重要。她对自己血糖水平的估计值,与真实测量值的误差不超过5%。
随身携带急救包。但无论到哪里,杰西卡总是随身携带一个“救命包”,里面装着血糖仪、备用的胰岛素泵配件、含糖的食物和注射器等。一旦血糖失控或胰岛素泵出现故障,可以马上解决问题。
爱上测血糖。最多的时候,杰西卡一天要测8次血糖。她说,我简直“爱”上了测血糖,或者说有些痴迷。因为我觉得,如果能时刻知道自己的血糖水平,照顾自己也就变得容易多了。的确,研究发现,每天至少测3~4次血糖,能显著降低糖友出现并发症的风险,如眼睛、肾脏和神经损伤等,给身体更长远的保护。
教你如何控制健身锻炼的运动量
自我监测方法:
1、运动时脉搏测试法:一般锻炼者运动后即刻心率不要超过25次/10秒,保持有氧运动水平。
2、根据年龄控制运动量:锻炼者的最高心率值计算公式为:180-年龄,健身锻炼者心率不要超值,以免产生对心脏的伤害。
运动性疲劳的自我判定:
1、生理机能判定法:肌力减低,动作协调性下降,特别是完成精细动作时的失误增加。
2、“晨脉”测定法:锻炼后第二天晨脉值较以前增加5次/分钟以上,说明前一天运动量过大应适当减少运动量。
3、主观感觉判定:锻炼后感头晕、恶心、胸闷、食欲减退、厌恶运动等,说明运动量过大疲劳程度较严重。
运动性疲劳的消除方法:
1、合理安排运动量:是促进疲劳恢复的重要环节。
2、适当调整休息:是消除疲劳的重要手段之一。
①静止休息:睡眠是必须的方法,使各器官系统得到充分调整。
②积极休息:以转变活动方式,变换肢体练习等达到消除疲劳目的
3、按摩、理疗法:促进局部肌肉血液循环,加速排除代谢产物,尽快恢复体力。
4、适当补充营养:不同性质的运动对营养补充的需求不同,应合理饮食补充,便于恢复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