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阳白穴怎么操作
针刺阳白穴怎么操作
阳白的针刺方法
取穴法:坐位,双眼平视,肩弓上缘中点上2横指。
简易取法:前额,当瞳孔直上,眉上1横指。
进针方向:沿额平面刺向下方,与额平面成10°。
进针深度:若平刺,以上向下沿皮可透鱼腰穴,向左,右可分别透丝竹空,攒竹穴,深0.5-1寸,针的深面为额骨和其骨外膜。留针20分钟;艾炷灸2-3壮,或温和灸5-10分钟。
感觉及放射方向:针刺时额区有胀感,有时扩散至头顶部。
作用主治
阳白为手足少阳,阳明,少阳,阳维五脉之会,《经穴解》云:“穴在眉上一寸,直瞳子。”该穴具有清头明目,祛风泄热的作用。现代常用于治疗前额痛,眉棱骨痛,目痛,目眩,眼睑瞤动,口眼歪斜,颈项强急,眼睑下垂,迎风流泪,眶上神经痛,眼睑下垂,近视,夜盲症,面神经麻痹等。
注意事项
1.阳白若是针刺过重,会有触电样针感传至头部,继续行针容易导致牵引性窜痛,误伤神经,因此应立即退针,不可再行刺激手法。
2.在施灸的时候,如果灸量过大,时间过长,容易伤及眼部血管和皮肤,因此要注意采用艾条温和灸阳白穴,且灸量不可过大,以灸至面部皮肤微见红润即可。
针刺四白穴怎么操作
四白针刺方向
四白穴的常规进针深度为0.2-0.3寸,一般针刺0.5寸即可刺到眶下孔,如需继续深入眶下管时,则应按45°角朝上,75°朝外的角度向眶腔进针。以感觉胀向深面为度。留针20分钟。
可灸,艾炷灸5-7壮,或温和灸5-10分钟。
作用主治
四白穴为足阳明胃经穴,可以散风明目,清热通络,《甲乙经》认为该穴可以治疗“目痛,口僻,戾目不明。”现代临床用于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面神经麻痹,副鼻窦炎,远视,近视,青光眼,结膜炎,角膜炎等症的治疗。是眼科手术针麻的常用穴位,也有用于胆道蛔虫症的治疗。
注意事项
1.四白穴不宜针刺过深,若超过1寸可能刺伤眼球,刺入眶下管内伤及眶下动,静脉,引起血管破损而致出血。
2.为防止刺破眶下动脉,一般应选用细针,最好用30号或32号亳针,进针时宜用轻手法,如欲深刺要求缓慢送针,禁止采用提插或捻转手法,正常情况下不运针,出针时要缓慢退针,分段退针法较佳(即退一段后略作停顿,再继续外退)。
3.起针后,应用较干的酒精棉球按压片刻,以防出血。若针孔有血,更应延长按压时间,以减轻眼周出血的程度。
4.注意选择体直,光滑,有弹性,无折痕锈蚀,针尖不带钩毛的亳针。
5.对有止,凝血机制障碍的病人(如血友病)不盲目针刺,这些都可积极避免针刺四白穴导致眼周出血的事故发生。
阳白的针刺方法 针刺阳白的作用主治
阳白为手足少阳,阳明,少阳,阳维五脉之会,《经穴解》云:“穴在眉上一寸,直瞳子。”该穴具有清头明目,祛风泄热的作用。现代常用于治疗前额痛,眉棱骨痛,目痛,目眩,眼睑瞤动,口眼歪斜,颈项强急,眼睑下垂,迎风流泪,眶上神经痛,眼睑下垂,近视,夜盲症,面神经麻痹等。
中极穴针刺怎么操作
中极针刺方法
取穴:仰卧,脐与耻骨联合上缘中点连线上4/5与下1/5交界处,相当髂前下棘水平。
进针方向:从前下向后上与腹壁成50°。
深度:进针0.5-1.0寸,留20分钟;艾炷灸3-5壮,或温和灸10-15分钟。
感觉及放射方向:胀向生殖器。
禁忌:在膀胱充盈时,中极穴不能深刺;孕妇不宜刺灸该穴位。
针刺中极的作用
中极为任脉经腧穴,为足三阴经之会极处,内为胞宫,精室所居,有培下元,助气化,调血室,温精宫,理下焦,利膀胱,清利湿热的作用。
功能主治
功能:益肾培元,调经止带。
主治:肾气不足,肾阳亏虚之遗尿,疝气,月经不调,阴挺,癃闭,遗精,产后恶露不止,胞衣不下;湿热下注之小便频数,带下,阴痒诸症。
如此保养让你不惧衰老
按摩方法:
这个穴位位于我们眉梢的凹陷处,属于手少阳三焦经。用双手食指津贴丝竹空穴揉按,每次按100~200次,用时大约为一分钟。每天可以重复按多次。
美白皮肤
按阳白穴
俗话说,“一白遮百丑”,但是花钱买来的产品,有的美白效果并不明显;效果明显的,又害怕里面含有对身体不利的激素。
阳白穴,其实就有使面部白皙的效果。这从穴位的名字,就可以看出来。当然,这里说的是“面部白皙”,是指使脸部的气色变好,而不是说能使皮肤黝黑变得雪白。
阳白穴可以改善面部的血液循环,是气色变好。对于蜡黄的皮肤,效果还是不错的。
按摩方法:
阳白穴位于眉心的中间往上一寸(即一个大拇指的横指位置)。与丝竹空穴一样,阳白穴的按摩方法也是用双手食指(或中指)按压,每次按100~200次,每天可以重复按多次。
阳白的功效与作用 阳白的配伍疗法
1.阳白穴配太阳、风池、外关治偏头痛;配睛明、太阳治目赤肿痛 (《腧穴学》);
2.阳白穴配太阳、风池、外关,有祛风止痛的作用,主治偏头痛;
3.阳白穴配颧髎、颊车、合谷,有祛风活血通络的作用,主治面神经麻痹;
4.阳白穴配睛明、太阳,有清热止痛的作用,主治目赤肿痛。
迎香穴针刺怎么操作
迎香的针刺方法
取穴法:坐位,双眼平视,鼻唇沟内缘,鼻孔水平外侧0.5寸。
进针方向:从前向后与面部成90°。
进针深度:可达0.5-0.8寸,可刺入提上唇鼻翼肌,或针尖向四白穴透刺,深0.5-1寸,可达眶下孔处。留针20分钟;禁艾炷灸,艾条温和灸2-5分钟。
感觉及放射方向:向鼻孔方向发胀。
作用主治
迎香为手阳明大肠经腧穴,又是手,足阳明经之会穴。穴在鼻旁5分处,刺之可通鼻窍,增进嗅觉功能,具有散风邪,清肺泻火,通利鼻窍之功。常用于治疗急慢性鼻炎,鼻窦炎,鼻出血,面神经麻痹,面痒,面肿,胆道蛔虫症,便秘等。
注意事项
1.由于眶下孔有眶下神经,眶下动,静脉,因此迎香透四白时不宜针刺过深。
2.迎香所在部位肌肤浅薄,针感较强,不宜使用过强的刺激手法;又因该穴皮肤浅薄,平刺或斜刺时可刺向上迎香方向,但内部有鼻甲,不宜使用粗针深刺,否则容易导致出血。
3.忌消毒不严:因迎香穴处“危险三角区”范围内,若针具消毒不仔细,可能会导致感染,造成颅脑病变。
4.迎香位于面部,肌肉薄弱,深部又密布神经血管,故不宜使用化脓灸或直接灸,但若属于寒邪所致的鼻疾,可使用轻微的艾条悬浮灸。
额头纹怎么消除 按揉阳白穴消除额头纹
位置:阳白穴位于额头,瞳孔正上方,离眉毛上缘约1横指处。
按摩方法:被按摩者仰卧,按摩者坐于其头后,用双手拇指顺时针按揉阳白穴约2分钟,然后逆时针按揉约2分钟,以局部感到酸胀并向整个前额放散为好,
功效:阳白穴是额头美容的要穴,主治额头皱纹,黑斑,三叉神经痛等。
针灸如何治疗三叉神经痛
针灸治疗时的取穴分类包括循经取穴,近端取穴,远端取穴和局部取穴等。 三叉神经痛是发生在三叉神经所分布的面部区域的疼痛,所以,根据中医针灸的取穴规律可以选择局部取穴,也就是在在三叉神经所分布的区域内取穴。具体穴位可以选取面部的鱼腰穴,四白穴再配以下关穴。这三个穴位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主要穴位。但是三叉神经一般分为眼支,上额支和下额支三支,当疼痛发生在某一支时,针灸治疗就需要选取配穴,一般的配穴会选取阿是穴。但是疼痛部位不同,配穴选取也就不同。下面,具体分析一下。
当三叉神经的一支即眼支疼痛时,除主穴外,配穴可以选取眼周围的穴位。例如,眉毛中点处的鱼腰和和眉毛上方的阳白穴。二支即上颌支疼痛时可以选取的配穴又鼻翼旁边的迎香穴和耳后的翳风穴。三支即下颌支疼痛时可以选取的配穴有嘴角旁边的地仓穴和咬肌处的颊车穴等。
选穴完成后,就是该怎样进行针刺治疗了。对于三叉神经痛针灸治疗的操作有针刺治疗和穴位注射两种。针刺治疗,就是利用体针在选取的穴位上进行针刺,并配合相应的提插捻转的手法,是针感传导到病变神经处,从而抑制疼痛。而穴位注射就是用相应的药物注射液,以针头刺入穴位内,使药物循经传至病变部位以此来治疗三叉神经痛。
阳白的功效与作用 阳白的意思是什么
阳白穴,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属足少阳胆经。足少阳、阳维之会。阳白穴生气壮阳。气血物质为干爽的阳气。其运行一是循胆经上传头临泣穴,二是外走阳维脉。
1.“阳白穴”:“阳”,天部也,气也。“白”,明亮清白也。该穴名意指胆经的湿冷水气在此吸热后胀散。本穴物质为本神穴传来的天部湿冷水气,由于在下行的过程中不断吸热,水湿之气还未进入本穴就己受热胀散化为阳热风气并传输于头之各部,穴内的天部层次变得明亮清白,故名“阳白穴”。
2.足少阳:阳维之会。本穴吸热胀散的阳热风气不光上传本经的头临泣穴,同时亦外走阳维脉,故本穴为足少阳阳维之会。
阳白的针刺方法 阳白针刺错误副作用
1.阳白若是针刺过重,会有触电样针感传至头部,继续行针容易导致牵引性窜痛,误伤神经,因此应立即退针,不可再行刺激手法。
2.在施灸的时候,如果灸量过大,时间过长,容易伤及眼部血管和皮肤,因此要注意采用艾条温和灸阳白穴,且灸量不可过大,以灸至面部皮肤微见红润即可。
针刺隐白穴怎么操作正确
隐白针灸操作手法
进针方向:从足背向足底直刺与足背面成90°。
针刺深度:正坐垂足或仰卧,沿拇趾爪甲根及爪甲内侧缘所作直线交点处,斜刺,向上,进针0.1-0.2寸,或点刺出血,留针15分钟;温和灸5-15分钟。
感觉及放射方向:微痛放射到附近。
作用主治
隐白为足太阴脾经腧穴,乃本经脉气所处,为井木穴,水为木之母,本穴又为子穴。具有扶脾益胃,温阳救逆,调和气血,启闭开窍,急救苏厥,清心定志,镇静安神,升举下陷,收敛止血的作用,多用于治疗惊风,失眠,梦魇,腹胀,气喘,热病鼻衄,胸中烦热,呕吐,不欲饮食,尿血,便血,崩漏症。
注意事项
1.孕妇忌针刺隐白,本穴针感强烈,孕妇针刺该穴易因针感太强引动胎气。
2.禁用直接灸,瘢痕灸隐白穴。因本穴下肌肉浅薄,感觉敏感,故不宜使用艾灸,尤其是化脓灸和艾炷直接灸,以防艾火灼伤。
当阳在哪里 当阳穴针刺操作手法
简易取法:正坐仰靠或仰卧位取穴,在头前部,当瞳孔之上,前发际上1寸处是穴。
进针深度:进针0.2-0.3寸,留针20分钟,艾炷灸1-3壮,或温和灸5-10分钟。
功能:明目醒神,疏风通络。
主治:头痛,头晕,鼻塞,目赤肿痛,卒不识人。
落枕推拿有效果吗 落枕推拿手法
方法一:
1.患者坐位,推拿者施拇指点按法或长针斜刺阳陵泉穴,予强刺激手法,同时嘱咐患者主动作颈椎前屈,后伸和左右旋转运动,数十秒后症状即可缓解。
2.施四指推法于上背部及颈项部操作3-5分钟。
3.拇指点按风池,翳风,肩井,曲垣,天宗,手三里等穴,以酸胀为度,每穴推拿30秒钟。
4.弹拨肩胛提肌及肩井穴,各操作10-15次。
5.拿捏风池,颈项部及肩井,各操作10-15次。
6.掌根揉上背部,操作1-2分钟。
方法二:
1.患者坐位,推拿者施滚法于颈项及上背部,配合颈椎前屈,后伸及旋转等被动运动,操作3-5分钟。
2.拇指点按风池,翳风,曲垣,天宗,后溪,落枕穴,以酸胀为度,每穴操作30秒钟。
3.同方法一(4)。
4.同方法一(5)。
5.推拿者一手托持患者下颌部,一手按住其后枕部,施颈椎拔伸法,摇法,扳法。
6.同方法一(6)。
风门穴针刺怎么操作
风门的针刺方法
取穴法:在背部,平第2,3胸椎棘突间水平背正中线外侧1.5寸,即旁开2横指。
简易取穴:俯卧,大椎穴往下推2个椎骨,其下缘旁开约2横指(食指,中指)处是穴。
进针方向:从背后向腹侧直刺,与背面成90°。
进针深度:针0.3-0.5寸,留针20分钟;艾炷灸3-5壮,或温和灸10-20分钟。
感觉及放射方向:酸向周围。
功能主治
风门穴属足太阳膀胱经,为督脉,足太阳之会,督脉为阳脉之海,足太阳可交通一身之阳,故其祛风通络,解表清热之力强,针之可疏散风寒,宣泄邪热,调理肺气,止咳平喘;灸之振奋经气,紧密腠理,固表强卫,以预防伤风感冒。多用于治疗伤风感冒,时行感冒,咳嗽,气喘,项强背痛,胸中烦热,风眩头痛,中风,水肿,荨麻疹,百日咳。
注意事项
1.针刺风门时,沿肋骨长轴向前内斜刺,不可与肋骨长轴垂直刺入,因其内侧的肌肉较丰厚,较为安全。
2.穴区生面及外侧部肌肉较薄,不可深刺,避免刺伤壁胸膜及肺,造成气胸。
3.忌进针过快,过猛,穴深部为肺脏,直刺过深,可损伤肺脏,造成气胸。
4.肺气肿,肺结核等肺病或风心病等心脏病患者,忌重刺本穴,这是由于长期肺病或心脏病患者抵抗力减弱,局部组织脆弱,重刺会损伤正气,且使组织损伤,不易修复,造成意外事故。
5.年老体弱患者,肌肉瘦薄,进针时,防治押手按压过重,使组织深陷,导致针刺过深,从而超过欲刺的深度,伤及肺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