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炎导致大便失禁怎么护理呢
肠炎导致大便失禁怎么护理呢
大便失禁的皮肤护理
做好皮肤护理对肛门失禁及卧床病人是极其重要的,最具有预防性的措施仍集中在减轻压力、更换体位、加强营养、注意卫生预防感染等方面,而不是单纯地对肛门失禁的护理。
肛门失禁病人的床应垫塑料布及布单,再用旧布等将病人臀部兜住,或用硬纸壳做成簸箕式样,里边垫上废纸放在臀下,使后取出倒掉,以节省布类和清洗的麻烦。最好是掌握病人排便规律,按时接便盆排便。
大便失禁的心理护理
对老年人、危重病人的大便失禁处理不是一个简单的卫生方面的考虑,当他们经历了直肠功能丧失后,经常有难以启齿、意志消沉、孤僻、害怕被发现的灰色心理,如不及时防治,则会使他们精神颓废,社会适应能力进一步退化。
饮食护理
改善饮食结构,出院后宜进高蛋白、高热量、易消化、含纤维素多的食物,以利于排便通畅。增加膳食中食物纤维的含量,平均每日供应6.8g。食物纤维不会被机体吸收,但可增加粪便的体积,刺激肠蠕动,有助于恢复肠道功能,加强排便的规律性,有效地改善肛门失禁状况。
大便失禁的标志是什么
大便失禁即肛门失禁,是指粪便及气体不能随意控制,不自主地流出肛门外,为排便功能紊乱的一种症状。大便失禁的发病率不高,但非罕见。虽不直接威胁生命,但造成患者身体和精神上的痛苦,严重地干扰正常生活和工作。
临床表现
不能自主控制排泄粪便和气体,导致会阴部经常潮湿,粪便染污衣裤。完全失禁时,粪便可以随时自行流出;咳嗽、走路、下蹲及睡眠时,常有粪便、黏液从肛门外流。不完全失禁时,虽能控制干便,但对稀便不能控制,集中精力控制肛门时,方可使粪便不流出。
鉴别诊断
主要与急性菌痢及急性肠炎等腹泻患者偶尔出现的大便失控相鉴别,但这些患者的大便多数情况下能随意控制,并且患者多有腹痛及脓血便或水样便,经对症治疗后,随着腹泻症状的缓解、大便成形,而偶发的大便失禁消失。大便失禁主要是病因之间的鉴别,包括神经障碍和损伤、肌肉功能障碍和受损、先天性疾病等。
肠胃炎导致的腹泻和大便失禁虽然都是大便出现了失控的情况,表现是非常的相似的,但是这两种疾病还是有着本质的区别的。所以患者如果出现了大便失控的情况,就要注意仔细的辨别症状,如果是大便失禁的话,一定要注意高度的重视,并且积极的治疗。
肝硬化大便失禁怎么办
由于肛门或神经损伤导致不能控制粪便和气体排出的现象。又称排便失禁或肛门失禁。大便 失禁易造成多种并发症最常见的并发症是会阴部骶尾部皮肤炎症及压力性溃疡(压疮)。大便失禁在 老年人危重病人及瘫痪卧床病人中发生率达46.0%~54.4%。
由于粪便的刺激使会阴部皮肤经常处于潮湿和代谢产物的侵蚀状态易发生皮肤红肿溃烂皮肤 破溃感染可深及肌层或破溃延伸至阴囊阴唇腹股沟等;污染尿道口阴道口引起逆行感染不仅加重 了病人的痛苦亦给临床护理工作带来困难。由于会阴经常受到粪水刺激肛周皮肤可发生糜烂瘙痒溃 疡及疼痛等,少数病人为使大便减少而节制饮食出现消瘦体重下降。
对大小便失禁者,首先应训练其定时大便和定时小便。训练定时小便的方法
为:对肝硬化导致大便失禁的患者,要经常提醒他在睡前、醒后及饭前、饭后解小便一 次, 以减少泌尿系统感染的机会。晚饭后给液体量需减少,以免影响病人的休息 和睡眠,但白天必须 给予充足的水分。若病人服利尿剂或吃了利尿事物(如西瓜),应提醒病人半小时后或更短时间排 尿一次。
大便失禁小腹痛病因有哪些
1、肛门先天性发育畸形
(1)神经系统发育缺陷:先天性腰骶部脊膜膨出或脊椎裂可伴肛门失禁。患者外括约肌和耻骨直肠肌失去正常神经支配,无收缩功能,处于弛缓状态。且由于感觉和运动系统均受影响,直肠黏膜在粪便充盈时缺乏膨胀感,不能引起便意及发动排便动作,直肠内粪便随时排出。此种患儿往往伴有尿失禁。
(2)肛门直肠畸形:肛门直肠本身及盆腔结构均发生改变,且直肠盲端越高,改变越明显,越复杂。高位畸形时直肠盲端位于盆膈之上,耻骨直肠肌短缩,明显向前上方移位;内括约肌缺如或仅处于雏形状态;外括约肌多处于松散状态,其间充满脂肪组织,肌纤维走行异常紊乱。其病因主要与畸形伴有感觉和运动神经组织结构的缺陷有关。
2、外伤
由于外伤损伤了肛管直肠环,使括约肌失去了括约功能而至大便失禁。如刺伤、割伤、灼伤、冻伤及撕裂伤(主要为产妇分娩时的会阴撕裂)等。
3、神经系统病变
多见于脑外伤、脑肿瘤、脑梗死、脊髓肿瘤、脊髓结核、马尾神经损伤等均可导致大便失禁。
4、肛管直肠疾病
最常见的是肛管直肠肿瘤;如直肠癌、肛管癌,克罗恩病侵犯到肛管直肠并累及到肛门括约肌时,或溃疡性结肠炎长期腹泻引起肛管炎时,或直肠脱垂引起的肛门松弛,以及肛周的严重瘢痕影响到肛门括约肌,使肛门闭锁不全时均可引起大便失禁。
大便失禁护理措施有哪些
1尿壶、便盆使用方便,价格低廉,但是使用起来非常麻烦,护理工作量很大。并且对于失禁患者来说,使用意义不大。
2纸尿裤用起来稍微方便,但价格高昂,而且长期穿戴总感觉屁屁很潮湿,通风透气性很差,还要常常更换。
3卧床大小便护理仪是一种全自动智能化清洁卧床人士大小便的护理仪器,具有自动感应、自动收集、自动清洗和自动烘干等优质功能特点。当使用者排出大小便时,仪器的卧便器自动感知,主机立即启动抽取大小便并存储在污物桶内,大小便结束后,洁净的温水自动喷出,冲洗使用者的隐私部位和集便器内部,冲洗结束后立即进行暖风烘干。整个过程为智能全自动化运行,护理人员无需操作,不用接触污物。既减轻了卧床人士的痛苦,提高了生活质量,又降低了护理人员的工作强度,改善了生活和工作环境,同时维护了使用人的自尊,是传统护理模式的重大创新。
大便失禁病因
肛门先天性发育畸形(35%):
1.神经系统发育缺陷:先天性腰骶部脊膜膨出或脊椎裂可伴肛门失禁,病人外括约肌和耻骨直肠肌失去正常神经支配,无收缩功能,处于弛缓状态,且由于感觉和运动系统均受影响,直肠黏膜在粪便充盈时缺乏膨胀感,不能引起便意及发动排便动作,直肠内粪便随时排出,此种病儿往往伴有尿失禁。
2.肛门直肠畸形:肛门直肠本身及盆腔结构均发生改变,且直肠盲端越高,改变越明显,越复杂,高位畸形时直肠盲端位于盆膈之上,耻骨直肠肌短缩,明显向前上方移位;内括约肌缺如或仅处于雏形状态;外括约肌多处于松散状态,其间充满脂肪组织,肌纤维走行异常紊乱,有作者随访225例肛门直肠畸形术后病儿,80例(35.5%)有不同程度的污便或失禁,畸形位置越高,失禁发生率也越高,其病因主要与畸形伴有感觉和运动神经组织结构的缺陷有关,也与手术损伤,手术错误有明显关系,过去治疗高位畸形行腹会阴肛门成形术时,直肠未通过耻骨直肠肌环,而在其后面下降,肛门直肠畸形,特别是高位畸形伴有骶骨畸形,致神经功能缺陷者也不少见,据Jiehioiiikhh分析,术后肛门失禁者约10%属此原因,中,低位畸形术后的肛门失禁,主要原因为手术损伤,感染等因素,如泄殖腔畸形,主要为女婴的直肠肛管,尿道,阴道共合一穴,以及高位无肛婴儿术后常有大便失禁,先天性痴呆,脑脊膜膨出,多发性硬皮病等均可发生大便失禁。
外伤(10%):
由于外伤损伤了肛管直肠环,使括约肌失去了括约功能而至大便失禁,如刺伤,割伤,灼伤,冻伤及撕裂伤(主要为产妇分娩时的会阴撕裂),以及肛管直肠手术的损伤,如肛瘘,痔,直肠脱垂,直肠癌等手术损伤了肛门括约肌致大便失禁。
肛管直肠疾病 (10%):
最常见的是肛管直肠肿瘤;如直肠癌,肛管癌,克罗恩病侵犯到肛管直肠并累及到肛门括约肌时,或溃疡性结肠炎长期腹泻引起肛管炎时,或直肠脱垂引起的肛门松弛,以及肛周的严重瘢痕影响到肛门括约肌,使肛门闭锁不全时均可引起大便失禁。
神经系统病变(5%):
多见于脑外伤,脑肿瘤,脑梗死,脊髓肿瘤,脊髓结核,马尾神经损伤等均可导致大便失禁。
(二)发病机制
1.病理生理
排便是一个由人体多个系统共同参与协调而统一的过程,粪便到达直肠,首先直肠要有一定的顺应性,接纳粪便,正常为250ml,直肠内容物达到一定量后,刺激直肠感受器,通过传入神经纤维传入中枢,然后再经过传出神经纤维到达外括约肌及肛提肌,中枢判定条件许可,此时外括约肌松弛,腹内压增高完成排便,由于某种原因不允许排便时,则外括约肌通过随意性收缩压迫内括约肌,使内括约肌逆向反射性抑制直肠收缩,从而直肠扩张,容积增大,或通过直肠的逆蠕动将粪便推回乙状结肠,便意消失,此种由外括约肌随意收缩刺激内括约肌的逆向抑制直肠收缩称随意性抑制作用,排便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任何一个环节受到损害均可造成大便失禁,如直肠的顺应性过低可导致大便次数严重增多,甚至大便失禁,顺应性过高,可致直肠容积增大,患者出现便秘,如随意性抑制作用降低亦可出现大便失禁,以及直肠感受器的异常,或外括约肌损伤均可出现大便失禁,总之,大便失禁的原因较多,还待进一步探讨。
2.分类
(1)按程度分类:根据大便失禁的不同程度:可分为完全性和不完全性肛门失禁2种,①不完全性肛门失禁:稀大便及气体不能控制,但干大便可以控制,②完全性肛门失禁:干大便,稀便和气体均不能控制。
(2) 按性质分类:根据肛门失禁的性质,分为感觉性失禁和运动性失禁,①感觉性肛门失禁:肛管括约肌的形态正常,但直肠下段感觉缺失,如脊髓或大脑中枢神经功能障碍而致的肛门失禁;或因直肠顺应性过低,大便次数严重增多所引起的肛门失禁,②运动性肛门失禁:主要为肛管外括约肌的损伤破坏了肛管直肠环,导致患者不能随意控制大便而致的肛门失禁。
大便失禁是怎样造成的
1.肛门先天性发育畸形
(1)神经系统发育缺陷:先天性腰骶部脊膜膨出或脊椎裂可伴肛门失禁。病人外括约肌和耻骨直肠肌失去正常神经支配,无收缩功能,处于弛缓状态。且由于感觉和运动系统均受影响,直肠黏膜在粪便充盈时缺乏膨胀感,不能引起便意及发动排便动作,直肠内粪便随时排出。此种病儿往往伴有尿失禁。
(2)肛门直肠畸形:肛门直肠本身及盆腔结构均发生改变,且直肠盲端越高,改变越明显,越复杂。高位畸形时直肠盲端位于盆膈之上,耻骨直肠肌短缩,明显向前上方移位;内括约肌缺如或仅处于雏形状态;外括约肌多处于松散状态,其间充满脂肪组织,肌纤维走行异常紊乱。有作者随访225例肛门直肠畸形术后病儿,80例(35.5%)有不同程度的污便或失禁,畸形位置越高,失禁发生率也越高。其病因主要与畸形伴有感觉和运动神经组织结构的缺陷有关,也与手术损伤、手术错误有明显关系。过去治疗高位畸形行腹会阴肛门成形术时,直肠未通过耻骨直肠肌环,而在其后面下降。肛门直肠畸形,特别是高位畸形伴有骶骨畸形,致神经功能缺陷者也不少见,据Jiehioiiikhh分析,术后肛门失禁者约10%属此原因。中、低位畸形术后的肛门失禁,主要原因为手术损伤、感染等因素。如泄殖腔畸形,主要为女婴的直肠肛管、尿道、阴道共合一穴,以及高位无肛婴儿术后常有大便失禁。先天性痴呆、脑脊膜膨出、多发性硬皮病等均可发生大便失禁。
2.外伤
由于外伤损伤了肛管直肠环,使括约肌失去了括约功能而至大便失禁。如刺伤、割伤、灼伤、冻伤及撕裂伤(主要为产妇分娩时的会阴撕裂),以及肛管直肠手术的损伤,如肛瘘、痔、直肠脱垂、直肠癌等手术损伤了肛门括约肌致大便失禁。
3.神经系统病变
多见于脑外伤、脑肿瘤、脑梗死、脊髓肿瘤、脊髓结核、马尾神经损伤等均可导致大便失禁。
4.肛管直肠疾病
最常见的是肛管直肠肿瘤;如直肠癌、肛管癌,克罗恩病侵犯到肛管直肠并累及到肛门括约肌时,或溃疡性结肠炎长期腹泻引起肛管炎时,或直肠脱垂引起的肛门松弛,以及肛周的严重瘢痕影响到肛门括约肌,使肛门闭锁不全时均可引起大便失禁。
老年人大便失禁怎么办
关于大便失禁的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正常大便的自控有赖于许多因素:大脑的功能,粪便的容量和稠度,结肠的传输,直肠的膨胀性,肛门括约肌的功能,肛门直肠的敏感性和肛门直肠反射等,这些因素中任何1个或多个因素的异常都可能导致大便失禁。
大便失禁的治疗包括药物、物理及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
可使用止泻剂、三环抗忧郁剂,改变大便的浓稠度,平日多增加纤维质的摄取也会有帮助。如果是因便秘引起的大便失禁,可使用一些泻剂 。
手术治疗
最主要是针对骨盆肌肉型态有异常的病人,合并物理治疗及手术比使用单一治疗方法,对改善大便失禁的效果更好。
对那些与便秘及腹泻有关的大便失禁病人,使用保守疗法且合并教育病人调整饮食及大便习惯,或者使用药物藉以改变大便黏稠度,约有60~90%的机率可改善。
物理治疗
教育病人练习放松腹部肌肉同时收缩肛门括约肌,训练方式包括在肛门口放置一水球,当水球水涨满时,肛门括约肌可练习收缩,或者可用肌电图辅助,即可看见括约肌收缩的强度。物理治疗的成功与否要看病人的合作程度及病人对治疗的原动力,然而对那些导置肛门部分感觉缺失及括约肌松弛的病人,物理治疗的效果是比较好。
上面我们对老年人大便失禁的治疗方法做了一些介绍,患者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上面我们也为大家介绍了三种治疗大便失禁的方法,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作为参考,最后祝愿各位老人能够早日康复。
小儿大便失禁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1、肛管直肠疾病。最常见的是肛管直肠肿瘤,如直肠癌、肛管癌,侵犯到肛管直肠并累及到肛门括约肌时,或溃疡性结肠炎长期腹泻引起肛管炎时就会导致发病。
2、外伤:由于外伤损伤了肛管直肠环,使括约肌失去了括约功能而至大便失禁。如刺伤、割伤、灼伤、冻伤及撕裂伤,以及肛管直肠手术的损伤,如肛瘘、痔、直肠脱垂、直肠癌等手术损伤了肛门括约肌致大便失禁。
大便失禁护理事项
一、护理
肛门失禁的护理措施
护理用品
⑴一次性尿垫是较早用于肛门失禁病人的护理用品。它可缩小潮湿污染的范围,降低皮肤的受损程度,但不能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⑵用聚氨基甲酸酯海绵制成的肛门控制塞,将其留置于肛直肠交界处,遇水膨胀后可截留住粪便。
⑶用22号粗肛管插入乙状结肠中部18~22cm,肛门周围不固定,另一端装上塑料袋,根据排便的量随时更换塑料袋;
⑷对肛门失禁病人采用丹碧丝肛门塞入,其优点:
①感觉舒适无异味;
②卫生方便容易操作;
③任意体位不会滑脱。缺点是:排气不畅,费用较高;
⑸用自制气囊肛管护理肛门失禁病人。
肛瘘治疗不当会引起肛门失禁
肛瘘的临床表现是局部反复流脓、久不收口,当外口闭合脓液积聚时会疼痛,或有发热等,由于经常流脓刺激皮肤会出现肛门瘙痒,影响正常排便功能的因素有很多,包括粪便的质地,直肠的容积,肛直肠部的感觉、反射,肛管的张力及耻骨直肠肌和肛管外括约肌之神经系统的健全程度等,凡影响上述机制的平衡,即能引起肛门失禁,临床上可因括约肌损伤、结肠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先天性疾病和其他疾病引起肛门失禁。
由于肛周脓肿的部位和深浅不同,形成的肛瘘也就有高位和低位之别,低位肛瘘的管道穿越外括约肌浅部以下,手术时损伤此处也不会影响肛门的收缩功能,高位肛瘘其管道在肛管直肠环平面以上,手术时一次切断该环就会肛门失禁。
⑹用一次性气囊导管插入直肠15~20cm,使管头端的气囊达直肠与乙状结肠交界处,即可有效地阻止粪便流入直肠,且此处无便意感受器不易引起排便动作,有利于导管的固定。但粪便的引流缺少动力,易滞留于结肠内;饮食护理:改善饮食结构,出院后宜进高蛋白、高热量、易消化、含纤维素多的食物,以利于排便通畅。增加膳食中食物纤维的含量,平均每日供应6.8g。食物纤维不会被机体吸收,但可增加粪便的体积,刺激肠蠕动,有助于恢复肠道功能,加强排便的规律性,有效地改善肛门失禁状况。
心理护理
对老年人、危重病人的大便失禁处理不是一个简单的卫生方面的考虑,当他们经历了直肠功能丧失后,经常有难以启齿、意志消沉、孤僻、害怕被发现的灰色心理,如不及时防治,则会使他们精神颓废,社会适应能力进一步退化。对于老年人,护士应通过充分认识大便失禁的有关问题,有能力帮助这些病人,为他们提供优质服务,给他们精神上的理解,同时及时处置肛门失禁的困窘,鼓励他们回到社会 ,可穿收腹裤或紧身衣裤,以增加肛门的节制能力,从而增加病人的生活信心,帮他们度过难关。对于患儿,护士应协助家长做好生活护理,帮助勤换衣裤、清洗会阴部;对年长儿要态度和蔼,耐心讲解病情,取得合作。做好家长的思想工作:向家长讲解疾病的发生、病因、需何种手术治疗,手术前、手术后需注意的问题,详细介绍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预防措施,术后护理措施,耐心回答家长提出的问题,让家长理解我们的工作,了解病儿的病情动态变化,减轻家长术前紧张,配合治疗护理工作。
皮肤护理
做好皮肤护理对肛门失禁及卧床病人是极其重要的,最具有预防性的措施仍集中在减轻压力、更换体位、加强营养、注意卫生预防感染等方面,而不是单纯地对肛门失禁的护理。肛门失禁病人的床应垫塑料布及布单,再用旧布等将病人臀部兜住,或用硬纸壳做成簸箕式样,里边垫上废纸放在臀下,使后取出倒掉,以节省布类和清洗的麻烦。最好是掌握病人排便规律,按时接便盆排便。便后用温水肥皂洗净会阴及肛门周围,发现臀部有发红现象时,可涂以凡士林油、四环素药膏或氧化锌软膏等,夏天可补些爽身粉。
目前,我国对肛门失禁的并发症的发病率及严重程度尚未见详细报道,但可以预见,随着人口老龄化现象的出现,其发病率会越来越高,因此护理人员必须予以足够的重视,做好调查和防治工作。
大便失禁后该如何护理
大便失禁是指病人排便不受意志支配,在毫无知觉的情况下排便,原因是肛门括约肌失去了控制能力,这类病人在精神上很痛苦,肛周皮肤因受潮湿刺激,极易发生褥疮。大便失禁护理的重点是使病人清洁、舒适和防止发生并发症。
首先是心理护理,护理者要不怕秽臭,并关心体贴病人,以消除其羞涩、焦虑情绪。保持病床的清洁干燥,床上要加塑料布,臀部垫尿布并勤洗勤换,勤按摩受压部位。
对病人进行控制排便的训练,每隔2-3小时,给病人使用一次便盆,指导病人试图自己排便,逐步恢复肛门括约肌的控制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