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烦按什么穴
心烦按什么穴
心包经是沿着人体手臂前缘的正中线走的一条经脉,起于胸中,出属心包络,下膈,一直走到中指,左右手臂各有一条。可以直接拍打心包经,即沿着经络拍打。拍打心包经对疏通气机非常有效。
膻中穴(两乳之间)有宁心神、开胸除闷等作用。按摩时用大拇指指腹稍用力揉压穴位,每次揉压约五秒,休息三秒。生气时往下捋100 下左右,可以起到顺气的作用。轻叩风池穴位于后颈部,在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叩压这个穴位能起到明目醒脑的作用。只要感觉疲劳、紧张或者焦虑时可随时轻叩。力度以感到稍有痛感为宜。指压合谷穴属于手阳明大肠经的穴位,按摩此穴对于神经性头痛、失眠和神经衰弱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五心烦热的症状 邪伏阴分五心烦热
邪伏阴分五心烦热多由外感失治、误治、余邪留伏营阴所致手足心热,心烦,眠差。并且多伴有有低热,一般在傍晚时分烦热症状明显,而晨起后症状较轻。
五心烦热吃什么食物 血虚五心烦热
血虚五心烦热则主要表现为午后可自觉两手两足心热,并且烦热都可因劳动而加重,同时可伴有神疲身怠,食少懒言,心悸,头目眩晕等血虚症状。
羊肚1具,白术30克,精盐适量。将洗净的羊肚切成块,白术洗净后一同如沙锅,加水适量、先用武火煮沸、再用文火慢炖,待羊肚熟烂后,加精盐调味。食羊肚,喝汤,每日3次。
泥鳅250克,黄芪、党参、大枣各15克。将泥鳅去头洗净,黄芪、党参、大枣洗净,装入纱布袋内,扎紧袋口。将泥锹和药袋—并放入沙锅内,加入适量清水和生姜,先用武火煮沸,再用文火煎熬30分钟,捞去药渣后调味,即可食用。
五心烦热是什么意思 阴虚五心烦热
阴虚所导致的的五心烦热多表现为,午后手脚心热甚,喜欢用手握冰冷的物体,睡觉时手脚也喜欢伸被外,并且可伴有盗汗、遗精,颧红,腰膝酸软,口燥咽干等症状。
按按膻中穴,缓解心脏不适
膻中穴位于胸部,在前正中线上,平第4肋间,两乳头连线的中点。
膻中穴是心包募穴(心包经经气聚集之处),是气会穴(宗气聚会之处),又是任脉与足太阴、足少阴、手太阳、手少阳经的交会穴,能理气活血通络,宽胸理气,止咳平喘。现代医学研究也证实,刺激该穴可通过调节神经功能,松弛平滑肌,扩张冠状血管及调节消化系统功能等作用,主治病症为:胸腹疼痛、心悸、烦闷、呼吸困难、咳嗽、过胖、过瘦、呃逆、乳腺炎、缺乳症、咳喘病等。
刺激该穴可起到调节神经功能,松弛平滑肌,扩张冠状血管及调节消化系统功能等作用,主治病症为:胸腹疼痛、心悸、烦闷、呼吸困难、咳嗽、过胖、过瘦、呃逆、乳腺炎、缺乳症、咳喘病等。
膻中穴也有很好的保健作用。心脏不适时,可有呼吸困难、心跳加快、头晕目眩等,此时按按膻中,可以提高心脏工作能力,使症状缓解;工作、生活压力大,难免烦躁生闷气,按按膻中就可使气机顺畅,烦恼减轻;女性朋友按此穴不仅能防治乳腺炎,还可丰胸美容。
尿血的治疗偏方
处方1、大蒜适量,捣醉后,用双足心,3小时后取出,可治愈,如子宫出血、子宫功能性出血等。
处方2、蓖麻仁30克,蓖麻叶2张,共捣如泥敷肚脐、百会2穴。日换1次。主治月经过多形状的功能性子宫出血。
处方3、苦参6克,黄柏10克,茅根15克,水煎服。主治小便黄赤,尿血鲜红,心烦失眠等下焦热盛的尿血者。
处方4、知柏地黄丸、女贞子、蓟、花粉等养阴止血药,能和血,治尿频,头晕,耳鸣,心烦,腰痛等症属阴虚火旺型血尿。
心烦怎么治
在临床常见到很多中老年人主诉两手心、两脚心以及心窝处发烫发热,热得让人烦躁不安,……
在临床常见到很多中老年人主诉两手心、两脚心以及心窝处发烫发热,热得让人烦躁不安,似乎浸在冷水里才觉得舒服,但测体温却正常。中医学将这种情况称为“五心烦热”,多见中老年人,尤其是中老年妇女以及久病体虚的老人。由于引起五心烦热的病因不同,所以一旦出现五心烦热,一定要先辨清自己属于哪种五心烦热,然后按照中医辨证施治,这样可以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养生之道”网站
阴虚型
五心烦热且午后热甚,常欲手握冷物,睡觉时手脚喜伸在被外,骨蒸潮热,颧红盗汗,口燥咽干,舌红少苔等。阴虚型五心烦热是最常见的一种类型,一般多见于肺、肝、肾三脏阴虚者。其中肺阴虚引起的五心烦热,除了以上症状外,还伴有鼻鸣音、干咳气短、痰少且痰中常有血丝;肝阴虚引起的五心烦热伴有失眠、易疲乏、眼睛干涩等;肾阴虚引起的五心烦热伴有耳鸣、腰膝酸软等。治宜滋补肝肾,给以滋阴汤:知母20克,黄柏12克,生地黄30克,牡丹皮15克,泽泻15克,山萸肉20克,山药15克,云苓15克,沙参15克,麦冬15克,元参15克,玉竹15克,五味子12克,石斛12克,龟板10克,鳖甲20克,甘草6克,水煎服。中成药可选知柏丸、杞菊丸口服。
火郁型
五心烦热,胸闷,口臭,牙龈出血,四肢倦怠,小便黄,大便干,舌红苔黄等。多因饮食不节,致胃阳被郁,不得泄越,发为五心烦热。治宜清泄肝胆、脾胃,给予解郁泄热汤:柴胡15克,郁金12克,龙胆草12克,黄芩15克,生地黄20克,牡丹皮15克,元参15克,香附15克,川楝子15克,石膏20克,黄连10克,葛根15克,蒲公英20克,连翘20克,甘草6克,水煎服。中成药可选泻肝丸、清胃丸口服。
血虚型
午后自觉五心烦热,稍微劳作就会加重,伴有神疲身怠、食少懒言、心悸、头晕目眩、面色苍白等症状。一般与肝脾亏虚、气血不足有关。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统摄全身血液。肝为藏血之脏,调节全身血液供应量。肝脾受损,生血、统血、藏血失职,遂至血虚,血虚不能制阳,导致五心烦热。治宜健脾益气、养肝补血,给予生血汤:党参30克,白术15克,云苓15克,当归15克,熟地黄30克,杭芍20克,丹参20克,黄精15克,枸杞20克,山萸肉20克,龟板20克,鳖甲15克,鹿角胶10克,甘草6克,水煎服。中成药可选益髓丸、固元丸口服。
五心烦热是指哪五心 血虚五心烦热
血虚五心烦热则主要表现为午后可自觉两手两足心热,并且烦热都可因劳动而加重,同时可伴有神疲身怠,食少懒言,心悸,头目眩晕等血虚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