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治十二指肠炎好呢
怎么治十二指肠炎好呢
一、基本治疗
注意保持生活、工作、饮食的规律性,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戒除烟、酒、浓茶,避免服用对胃黏膜有损伤作用的药物。
二、治疗方法
(一)病因治疗
养成良好的饮食及生活习惯,避免服用刺激性食物,忌烟酒,忌刺激性药物,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身体及心理应激。积极治疗慢性胆囊炎、慢性肝炎、慢性胰腺炎、克罗恩病、霉菌感染、寄生虫感染、门脉高压、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肌梗死、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等引起十二指肠炎的原发病。
(二)抑酸治疗
其治疗原则与慢性胃炎、十二指肠溃扬相似。可酌情使用抑酸药物,此类药物可以减轻H’对十二指肠粘膜的损伤,有利于炎症性粘膜的自身修复和缓解症状。抑酸剂可分为2类,一类是H2受体拮抗剂(H2RAs),另一类为质子泵抑制剂(PPIs)。对于无明显症状的十二指肠炎病人,一般无须使用抑酸作用强大的PPIs,使用H2RAs即可,如雷尼替丁0.15g口服,2/日;法莫替丁20mg口服,2/日等。对于有明显反酸、上腹隐痛等症状的病人可使用PPIs,其品种、剂量与用法与十二指肠溃疡相似。
(三)抗菌治疗
研究显示原发性十二指肠炎与HP感染有明显的关联,因此,抗HP治疗有熏要的意义。目前,已经明确对HP具有杀伤作用的药物主要有克拉霉素、羟氪苄青霉素(阿莫西林)、甲硝唑、呋哺唑酮(痢特灵)等。常用的抗HP方案为PPI(质子泵抑制剂)加2种抗生素,或铋剂加2种抗生素组成的低剂量、短疗程的三联疗法。
(四)对症治疗
1、保护胃粘膜对慢性胃炎病人使用粘膜保护剂的目的是增强胃粘膜的防御功能,促进糜烂粘膜的自身修复。常用的粘膜保护剂有:硫糖铝片lg口服,3/日;麦滋林一s颗粒0.67g冲服,3/日;胃膜素0.6g口服,3/日;米索前列醇200ug口服.3/日等。注意黏膜保护剂需空腹时口服才能最大限度将药物覆盖于粘膜表面,发挥其保护作用。
2、碱轻疼痛当病人出现上腹疼痛等症状时,可酌情使用解痉药物如颠茄片、普鲁本辛、阿托品、山莨菪碱等。注意解痉药不能与动力药联用,以免相互抵消药性。
3、促进胃肠动力
如果慢性胃炎病人出现腹胀、嗳气、恶心、呕吐等症状时,可酌情使用胃肠动力药,此类药物可以促进胃肠正向蠕动,加速胃、十—_二指肠排空。防止胆汁反流,减轻腹胀、嗳气、恶心等症状。常用的药物有甲氧氧普胺(胃复安)10mg口服,3/日。多潘立酮(吗丁啉)10mg口服,3/日。西沙比利 5mg,日服,3/日;莫沙比利5mg,口服,3/日。可酌情使用促动力类中成药,如六味安消胶囊(邦消安)2粒,口服,3/日。陈皮薄荷水10mL,口服,3/日等。注意胃肠动力药物空腹时服用效果较好。
十二指肠炎是怎么回事
1.原发性十二指肠炎病因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与进食刺激性食物、饮酒、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幽门螺杆菌感染等有关。本病亦可伴发十二指肠其他疾病或肝胆胰等周围器官疾病,常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病等合并存在,故认为可能与其病因相同。有人认为十二肠炎可演变为十二指肠溃疡,其依据为:
(1)炎症开始时酸度正常,以后由于炎症进展干扰了十二指肠对胃液分泌的抑制过程,导致高酸产生而形成溃疡。
(2)十二指肠炎时表皮细胞因炎症破坏而丧失,但腺管部细胞增殖可以予以补偿。当腺管细胞因衰竭而不能补偿丧失时,可产生糜烂,继之形成溃疡。
2.特异性十二指肠炎多由克罗恩病、肠结核、寄生虫(如钩虫、兰氏贾第鞭毛虫等)及真菌、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等累及十二指肠而引起特异性炎症。
怎么治十二指肠炎呢
1.应规律进餐,可以少量多次,并避免粗糙、过冷、过热和刺激性大的饮食如辛辣食物、浓茶、咖啡等。
2.戒烟限酒。
3.缓解精神紧张。
4.必要时使用药物促使溃疡加速愈合。有些药物能够使胃酸分泌减少,有些药物会给溃疡面敷上一层诸如铝盐或蛋白质的保护膜;应禁用能损伤胃粘膜的药物如阿司匹林,消炎痛,保泰松等。
建议食品及食用方法
1.螺旋藻 食用螺旋藻后,螺旋藻能够迅速分解成细微粒子,紧贴在胃和十二指肠的粘膜上,形成一层保护膜,由此促进粘膜再生,修复已损伤的粘膜,使胃部倍感舒适。
2.磷脂 磷脂可促进细胞活化、组织再生修复。
3.优质蛋白 优质蛋白中含有全面、丰富、均衡的必需氨基酸,可以很好地解决胃部营养的滋补问题。 食用方法 轻度溃疡:每日螺旋藻4粒,磷脂4粒,优质蛋白1包,每天早晨食用,以上食品一次连续食用60天。 重度溃疡:每日螺旋藻5~10粒,磷脂5~15粒,每日分两次食用,以上食品一次连续食用90~180天。
十二指肠炎的症状
主要表现为上腹部疼痛、恶心。呕吐,常伴有其他消化不良症状,如腹胀、嗳气、反酸等。有时酷似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呈周期性、节律性上腹疼痛,空腹痛,食物或制酸药可以缓解,少数患者可发生反复黑便或呕吐咖啡样液,但多自动止血。也有部分患者可无任何症状。
患者体检可发现上腹部轻度压痛,部分患者可有舌炎、贫血和消瘦等。
检查
1.胃液分析及血胃泌素测定
多为正常或轻度增高,部分患者与十二指肠溃疡相似,但无诊断价值。
2.X线钡餐检查
十二指肠球部有激惹痉挛、运动增快、皱襞增粗及紊乱等表现,但不能据此而确立诊断。
3.内镜检查
可分4型
(1)浅表型 黏膜充血水肿,反光增强,红白相间,以红为主。
(2)出血糜烂型 黏膜发红,可见点状、片状糜烂灶或出血灶。
(3)萎缩型 黏膜变薄、苍白,以白为主,可见黏膜下血管显露。
(4)增生型 黏膜粗糙不平或细颗粒结节状改变。
十二指肠炎病因
胃酸因素(25%):
炎症开始时酸度正常,以后由于炎症进展干扰了十二指肠对胃液分泌的抑制过程,导致高酸产生而形成溃疡。
炎症因素(23%):
十二指肠炎时表皮细胞因炎症破坏而丧失,但腺管部细胞增殖可以予以补偿,当腺管细胞因衰竭而不能补偿丧失时,可产生糜烂,继之形成溃疡。
其他疾病因素(30%):
特异性十二指肠炎多由克罗恩病,肠结核,寄生虫(如钩虫,兰氏贾第鞭毛虫等)及真菌,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等累及十二指肠而引起特异性炎症。
发病机制
十二指肠黏膜充血,水肿,糜烂,出血,腺体减少,绒毛萎缩;黏膜层及黏膜下层炎细胞,包括淋巴细胞,浆细胞,单核细胞浸润,按其炎症程度和分布,分为浅表性,间质性和萎缩性3种。
1.浅表性
此型最常见,约占50%~80%,炎症仅限于绒毛,绒毛变短,呈圆钝或畸形,上皮细胞常有退化现象,细胞趋于扁平,胞质出现空泡,核染色质稀疏或固缩,刷状缘变薄至消失,绒毛间区充满炎症细胞,黏膜肌层与十二指肠腺基本正常。
2.间质性
炎症细胞浸润主要见于接近黏膜肌层的肠腺隐窝,有时涉及整个固有层,伴有淋巴滤泡增生。
3.萎缩性
黏膜变薄,绒毛显示不同程度的萎缩,常有重度的上皮细胞退行性变,并见大片脱落,从而出现糜烂,有时见胃上皮化生;肠腺减少甚至消失,杯状细胞,黏液细胞及嗜银纤维增生,黏膜肌层断裂,增生,肌纤维有退行性变;固有层有广泛的炎性细胞浸润,主要为淋巴细胞,浆细胞,并有淋巴滤泡增生。
十二指肠炎护理
1.易消化饮食,饮食要规律,一日三餐要保证,别饱一顿饥一顿,不饮酒,不喝茶,咖啡,不饮牛奶,不吸烟,不食刺激的东西,如辣椒,蒜等,不吃过酸,过咸的食物。
2.平时不要吃辛辣刺激性食物(辣椒,海鲜,烟酒),不要吃过凉和过硬(尽量少吃大米和油炸食品)的食物,可以吃容易消化的面食,多吃蔬菜水果(用开水煮一下再吃),多喝水,多运动。尽量少吃甜食和酸性食物。
十二指肠炎病因
胃酸因素(25%):
炎症开始时酸度正常,以后由于炎症进展干扰了十二指肠对胃液分泌的抑制过程,导致高酸产生而形成溃疡。
炎症因素(23%):
十二指肠炎时表皮细胞因炎症破坏而丧失,但腺管部细胞增殖可以予以补偿,当腺管细胞因衰竭而不能补偿丧失时,可产生糜烂,继之形成溃疡。
其他疾病因素(30%):
特异性十二指肠炎多由克罗恩病,肠结核,寄生虫(如钩虫,兰氏贾第鞭毛虫等)及真菌,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等累及十二指肠而引起特异性炎症。
十二指肠炎好治吗
十二指肠溃疡不好治疗,因为溃疡是属于胃病范畴,一般的药物很难根治,而且容易反复的发作,如果不能合理的,正确的治疗的话,那么就会导致病情进一步发展的可能,所以是一定要正确的进行治疗,避免病情恶化。可以采用胃康灵治疗,对于一些浅表性胃炎,慢性胃炎,萎缩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等肠胃疾病都有比较好的治疗效果。十二指肠溃疡治疗主要还是要长期坚持。
十二指肠炎症状
主要表现为上腹部疼痛、恶心。呕吐,常伴有其他消化不良症状,如腹胀、嗳气、反酸等。有时酷似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呈周期性、节律性上腹疼痛,空腹胃痛,食物或制酸药可以缓解,并反复有黑便或呕吐咖啡样液,但多自动止血。也有部分患者可无任何症状。
1.消化不良:症状可有上腹饱胀,反酸,嗳气,恶心,呕吐等症状,部分患者可无症状及体征。
2.上腹痛:类似于十二指肠壶腹部溃疡,多为饥饿痛,夜间痛,进食后缓解。
3.上消化道出血:是糜烂性十二指肠炎的一种并发症,可有黑便或呕血。
4.常见的体征:有上腹部轻度压痛,部分患者可有舌炎,贫血和消瘦等。
十二指肠炎腹泻
十二指肠溃疡可以导致胃肠道功能紊乱,引起拉肚子的。十二指肠溃疡的发生一般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系。需要积极根治幽门螺杆菌治疗
建议口服兰索拉唑,丽珠得乐,克拉霉素和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注意饭后避免立即睡觉.同时避免暴饮暴食和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少食酸甜食物,禁烟酒,生活秩序要合理日常应合理饮食,注意休息,腹部保暖,避免寒湿等,辅以对症治疗,如腹泻应用思密达,鞣酸蛋白,酌情应用奥美拉唑,丽珠得乐,硫糖铝等药物,伴有感染者,应用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等,具体应遵循临床医师的指导,以上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