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脾动脉瘤鉴别诊断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

脾动脉瘤鉴别诊断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

10%~20%的肝硬化和腹水住院患者会发生自发性腹膜炎。患者可能表现为腹水、腹痛、压痛、发热、脑病或肝肾功能恶化。

诊断性腹腔穿刺在鉴别腹水原因时比其他检查更有价值。医生应该计算血清-腹水白蛋白梯度,并进行细胞计数检查和腹水培养。如果腹水的中性粒细胞计数≥0.25 ×10^9/L,即使腹水培养结果为阴性,也可以确诊自发性腹膜炎。同时也应该进行血培养检查,因为50%的患者会合并菌血症。

急腹症的病因有哪些

炎症性急腹症:

常见为腹痛、腹膜刺激征、发热。可有寒战、白细胞升高。多伴有呕吐、腹泻等胃肠道刺激症状。如右上腹痛,局部有压痛、反跳痛、肌紧张,墨菲氏征阳性,可诊断为急性胆囊炎。B超可确诊。

穿孔性急腹症:

突发性持续性腹痛、腹膜刺激征、气腹。有时有板状腹。上消化道穿孔或结肠穿孔可出现膈下游离气体。例如患者有节律性上腹痛病史,此次发病前有饥饿或暴饮暴食诱因,突然出现腹痛,腹膜刺激征明显,X线发现膈下游离气体,那么可诊断为上消化道穿孔(消化性溃疡穿孔)。若患者有胆囊结石病史,腹腔穿刺有胆汁样液体,则考虑为胆囊穿孔。可见病史询问非常重要。当然,不能据此确诊,但可以明辨检查方向。B超可确诊。CT更加清晰。

梗阻性急腹症:

阵发性腹痛、腹胀、呕吐。肠梗阻、肾结石梗阻等。可根据各自特点做出诊断。B超或X线可作出诊断。

出血性急腹症:

腹痛、休克、内出现或外出血。注意询问患者病史,比如是否有肝癌(肝癌破裂出血严重)、腹主动脉瘤、消化性溃疡等。急性失血表现较为明显,面色苍白、烦躁、冷汗、脉搏细速等。女性病人要注意询问月经史,排除宫外孕破裂可能。进来年轻女性病人宫外孕发病率逐年升高。

损伤性急腹症:

外伤史、腹痛、内出血、腹膜刺激征等。这部分诊断较为容易,往往有明确的外伤史,一般需要紧急手术治疗。

缺血性急腹症:

腹外疝、肠系膜上动脉栓塞、脏器扭转等,特别是肠系膜上动脉栓塞,容易误诊,危害较大。

全身性疾病所致急腹症:

腹型癫痫、过敏性紫癜、血卟啉病、铅中毒等等,非常容易误诊。必须在排除能够马上致命的疾病后仔细排查,方有可能做正确诊断。

外科急腹症:

腹部出血,创伤所致肝、脾破裂或肠系膜血管破裂,自发性肝癌破裂,腹或腰部创伤腹膜后血肿。绞窄,胃肠道梗阻或卵巢肿瘤扭转致血循环障碍,甚至缺血坏死,常导致腹膜炎、休克。血管病变,血管栓塞,如心房纤颤、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心脏附壁血栓脱落致肠系膜动脉栓塞,脾栓塞、肾栓塞等。血栓形成,如急性门静脉炎伴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动脉瘤破裂,如腹主动脉、肝、肾、脾动脉瘤破裂出血。

腹水诊断鉴别

诊断标准

腹水的诊断一般较容易,腹腔内积液超出500ml,叩诊可检出腹部移动性浊音,大量腹水时可有液波震颤;少于500ml的腹水可借超声和腹腔穿刺检出,超声示肝肾交界部位有暗区,CT的灵敏度不如超声,引起漏出性腹水,渗出性腹水(包括乳糜性腹水,血性腹水)的常见病因或疾病可归纳如下,以供诊断时参考或借鉴。

1.漏出性腹水

(1)肝源性:常见于重症病毒性肝炎,中毒性肝炎,各型肝硬化,原发性肝癌等。

(2)营养不良性:已较少见,长期营养不良者血浆白蛋白常降低,可引起水肿及漏出性腹水。

(3)肾源性:见于急,慢性肾炎,肾功能衰竭,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结缔组织病。

(4)心源性:见于慢性右心功能不全或缩窄性心包炎等。

(5)胃肠源性:主要见于各种胃肠道疾病导致的蛋白质从胃肠道丢失的疾病,如肠结核,胃肠克罗恩病,恶性淋巴瘤,小肠淋巴管扩张症,先天性肠淋巴管发育不良,儿童及成人乳糜泻等。

(6)静脉阻塞性:常见于肝静脉阻塞综合征(Budd-Chiari Syndrome),下腔静脉阻塞或受压,门静脉炎,门静脉阻塞,血栓形成或受压等。

(7)黏液水肿性:见于甲状腺功能减退,垂体功能减退症等所致的黏液性水肿。

2.渗出性腹水

(1)腹膜炎症:常见于结核性腹膜炎,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腹腔脏器穿孔导致的急性感染性腹膜炎,癌性腹膜炎(包括腹腔或盆腔内恶性肿瘤腹膜转移),真菌性腹膜炎,嗜酸性细胞浸润性腹膜炎等。

(2)胰源性:多见于急性坏死性胰腺炎,胰腺假性囊肿,慢性胰腺炎,胰腺癌,胰管发育不良等。

(3)胆汁性:多见于胆囊穿孔,胆管破裂,胆囊,胆管手术或胆管穿刺损伤等。

(4)乳糜性:引起乳糜性腹水的病因较为复杂,可见于腹腔内或腹膜感染(结核,丝虫病),恶性肿瘤(如淋巴瘤,胃癌,肝癌),先天性腹腔内或肠淋巴管发育异常,淋巴管扩张或局部性受压,腹部外伤或腹腔内医源性损伤及少数肝硬化,门静脉血栓形成及肾病综合征等。

3.血性腹水

虽然引起血性腹水的原因很多,但一定要有血管或毛细血管的破裂或血管渗透压增高或有凝血机制障碍等因素存在,血液才能渗入或漏入腹腔。

(1)肝脏疾病:重症肝炎,爆发性肝衰竭,坏死后性肝硬化,肝癌晚期(主要是凝血机制障碍,血液从肝包膜表面渗出),肝细胞癌癌结节破裂,妊娠期自发性肝破裂,肝动脉瘤破裂,巨大肝血管瘤破裂及肝外伤性破裂等。

(2)腹膜疾病:结核性腹膜炎,腹腔或盆腔内恶性肿瘤腹膜转移,原发性腹膜间皮瘤,腹膜或网膜血供障碍等。

(3)腹腔内其他病变:如腹主动脉瘤破裂,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胰腺炎,外伤性或创伤性脾破裂,腹腔内其他脏器损伤,肠系膜动脉或静脉栓塞或血栓形成,门静脉高压伴空,回肠静脉曲张破裂,腹腔内淋巴瘤,脾原发性淋巴瘤,胃癌与结肠癌浆膜受累,慢性肾炎,尿毒症。

(4)盆腔内病变:宫外孕,黄体破裂,子宫内膜异位,卵巢癌或卵巢黏液囊性癌。

鉴别诊断

1.巨大卵巢囊肿

女性病人应与巨大卵巢囊肿相鉴别,卵巢囊肿在仰卧位时腹部向前膨隆较明显,略向上移位,腹两侧多呈鼓音;卵巢囊肿的浊音不呈移动性,尺压试验:若为卵巢囊肿,腹主动脉的搏动可经囊肿传到硬尺,呈节奏性跳动,如为腹水,则硬尺无此跳动,阴道及超声检查均有助于鉴别。

2.漏出液与渗出液的鉴别

3.良恶性腹水的鉴别

良恶性腹水鉴别指标较多,主要有腹水细胞学,生物化学,免疫学及影像学等指标,但均为非特异性指标,为减少和避免判断失误,还应结合临床资料综合分析,联合检测,不宜过分依赖某项指标,Gerbes认为鉴别良,恶性腹水的诊断程序为:第一步是选用敏感性较高的胆固醇作为筛选,排除良性腹水,胆固醇在恶性腹水中显著增高,尤其大于2.85μmol/L时,鉴别价值更大;第二步联合使用特异性高的癌胚抗原(CEA),乳酸脱氧酶(LDH),腹水铁蛋白(FA)含量和细胞学检测作为确诊依据,腹水CEA>15mg/L,腹水CEA/血清CEA>1;腹水LDH>1270U/L或腹水LDH/血清LDH>1.0,腹水FA>100μg/L,腹水FA/血清FA>1,则恶性腹水可能性大,若腹水中找到肿瘤细胞即可明确诊断;继之是影像学诊断以明确病变的部位和范围。

4.肿瘤标志物检测

近年来已广泛开展了血液及腹水的多种恶性肿瘤标志物检测,对鉴别良,恶性腹水有重要意义,常用的标志物有以下几种。

(1)癌胚抗原(CEA)相关的癌症:结肠癌,胃癌,原发性肝癌,宫颈癌,卵巢癌,乳腺癌,胰腺癌,肺癌,胆管细胞癌,肝转移性腺癌,CEA是第一个胃肠道腺癌的特征性标志物。

(2)甲胎蛋白(AFP)相关的癌症:原发性肝癌,转移性肝癌,胃癌,生殖腺胚胎瘤,原发性肝癌者70%~80%的AFP显著增高。

(3)前列腺癌相关抗原:PSA,FreePSA。

(4)乳腺癌特异性相关抗原:CA15-3或BR。

(5)卵巢癌特异性相关抗原:CA12-5或OV。

(6)消化道肿瘤多种特异性相关抗原:CA19-9,CA24-2,CA50。

联合检测多种肿瘤标志物可提高诊断阳性率。

5.近年来研究的其他腹水肿瘤标记物

(1)内皮素(Endotheliolysin,ET):ET产生于血管内皮细胞,具有强烈而持续的血管收缩作用,近年来研究发现它具有许多血管外功能:它是细胞促有丝分裂剂,参与细胞生长代谢,对细胞DNA合成,原始基因表达及细胞增殖都有一定的影响,国外已将ET-1引入肿瘤学研究领域,放射免疫证实:肺癌,肾癌,乳腺癌,胰腺癌等肿瘤细胞中均存在ET-1,一般认为,在结核性及恶性腹水中,内皮素水平会显著升高。

(2)钙黏附素(Cadherin,Cad):现已发现有4种Cad的同种异型因子-E,N,P及L型,而突变型E-cad主要在弥漫型胃癌中表达,且与癌细胞的淋巴转移,肝脏和腹膜转移,血行播散以及肿瘤的预后等显著相关,研究发现,用常规免疫染色法检测腹水沉淀细胞中突变型E-Cad的表达,鉴别良性,恶性腹水的特异性及敏感性可分别达97%和72%。

(3)端粒酶(Teloramerase):端粒酶的激活是恶性肿瘤一个显著的生物学特征,是肿瘤细胞区别于正常细胞之根本所在,癌性腹水中的端粒酶阳性率也显著高于各种良性腹水,研究发现,端粒酶对良恶性腹水鉴别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6%和95.7%,但也可出现假阳性。

(4)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大量研究表明,许多肿瘤组织中都有VEGF的较高表达,如乳腺癌,脑肿瘤,肾癌,卵巢癌等,与肿瘤的血管形成,发展及转移密切相关,血清中可检测到VEGF的升高,在肿瘤发生转移的患者中可达60%以上,46%~96%的恶性腹水标本中CEGF的含量超过675pg/ml。

(5)β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是胎盘滋养层细胞分泌的一种糖蛋白类激素,有α和β两个亚基,由于β亚基决定了免疫学的激素的特异性,故大多数检测β亚基,许多恶性肿瘤的βHCG值均可升高,其鉴别良恶性腹水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可分别达61%,94%及83%。

(6)多胺检测:多胺中精脒(spermldine,SPD),尸胺(cadaverine,CA)及总多胺(total polyamine,TPA)的联合检测可较好地鉴别良恶性腹水,多胺与细胞生长及增殖有关,对调节细胞内DNA,RNA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起重要作用,正常人体内含量极少,患有恶性肿瘤时,肿瘤组织及体液中多胺水平明显增多。

(7)IL-6,IL-2(SIL-2R),TNF-α联合检测:这3种肿瘤标志物在多种恶性腹水中可有增高,国内有研究表明,三者的联合检测对肝硬化腹水伴自发性腹膜炎也有诊断价值,故可用于鉴别癌性腹水。

综上所述,虽然一些指标可较好地鉴别良恶性腹水,但迄今为止,尚无一种检测方法可达到100%的准确,且某些检测方法很难在临床上推广应用,故应强调多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可提高对腹水鉴别的准确性,在临床上确诊恶性腹水还应结合其他方法如影像学检查,病理检查等。

什么是肝腹水

正常状态下,人体腹腔内有少量液体(一般少于200ml),对肠道蠕动起润滑作用任何病理状态下导致腹腔内液体量增加超过200ml时,称为腹水(ascites)。腹水仅是一种病征,产生腹水的病因很多比较常见的有心血管病、肝脏病、腹膜病、肾脏病、营养障碍病恶性肿瘤腹膜转移卵巢肿瘤、结缔组织疾病等腹水的诊断除影像学检查外,主要依据腹部叩诊法:腹水达500ml时,可用肘膝位叩诊法证实;1000ml以上的腹水可引起移动性浊音,大量腹水时两侧胁腹膨出如蛙腹,检查可有液波震颤;小量腹水则需经超声检查才能发现。

腹水是多种疾病的表现,根据其性状特点通常分为漏出性和渗出性两大类。漏出性腹水常见原因有:肝源性、心源性、静脉阻塞性肾源性营养缺乏性、乳糜性等;渗出性腹水常见原因有: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继发性腹膜炎(包括癌性腹水),结核性腹膜炎胰源性、胆汁性、乳糜性真菌性腹膜炎等。

积聚于腹腔内的游离液体。正常人的腹腔内可以有少量液体,对内脏起润滑作用。腹水可由心脏病、肝脏病、肾脏病、结核病、恶性肿瘤等疾病引起,是一个常见的临床体征。依据其性质可分为漏出液或渗出液;依据其外观可分为浆液性、血性、脓性或乳糜性等。

中期肝硬化有哪些危害

中期肝硬化有哪些危害第一、上消化道大出血,多是由于肝硬化导致肝门静脉高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当受到粗糙食物、化学物质或腹内压升高等因素刺激时,曲张的血管极易破裂,发生大出血。

第二、腹水、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肝硬化患者尤其失代偿期易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如不及时治疗,病死率高达60%以上,约半数病例可无腹部体征。

中期肝硬化有哪些危害第三,发生肝性脑病。肝昏迷和肝肾综合征、肾功能衰竭。这些并发症预后极差,是造成肝硬化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

第四,肝癌常常继发于肝硬化的基础上,目前有些观点认为肝硬化是肝癌的癌前病变。

另外,肝病专家指出,肝硬化患者脾功能亢进,机体免疫功能减退,加之门一体静脉间侧支循环的建立,增加了感染微生物的机会,因而容易发生支气管炎、肺炎、腹膜炎、胆道感染等。由于患者抵抗力降低,这些感染无异于雪上加霜,使患者的生命受到严重威胁。

腹腔积液的病因

腹腔积液是多种疾病的表现,根据其性状、特点,通常分为漏出性、渗出性和血性3大类。

1.漏出性腹腔积液

常见原因有:肝源性、心源性、静脉阻塞性、肾源性、营养缺乏性、乳糜性等;

2.渗出性腹腔积液

常见原因有: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继发性腹膜炎(包括癌性腹腔积液),结核性腹膜炎,胰源性、胆汁性、乳糜性真菌性腹膜炎等;

3.血性腹腔积液

常见原因有:急性门静脉血栓形成、肝细胞癌结节破裂、肝外伤性破裂、肝动脉瘤破裂、宫外孕等。

什么是肝癌腹水

正常状态下,人体腹腔内有少量液体,对肠道蠕动起润滑作用任何病理状态下导致腹腔内液体量增加超过200ml时,称为腹水。腹水仅是一种病征,是多种疾病的表现,根据其性状特点通常分为漏出性和渗出性两大类。漏出性腹水常见原因有:心源性、静脉阻塞性肾源性营养缺乏性、乳糜性等;渗出性腹水常见原因有: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继发性腹膜炎(包括癌性腹水),结核性腹膜炎胰源性、胆汁性、乳糜性真菌性腹膜炎等。

肝癌腹水产生除了是由于癌细胞的扩散转移侵犯外,对于部分伴有肝硬化的患者,也是导致腹水产生的原因。因此对于肝癌腹水的预防除了要积极抑制和预防癌细胞转移侵犯外,还应注意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及时修复肝损伤,是防止肝癌腹水发生,或者提高肝癌腹水治疗效果的关键部分。

老年人肝硬化如何鉴别诊断

鉴别诊断主要与引起肝脾肿大的疾病及腹水的疾病相鉴别。

1.肝脾肿大的疾病

(1)慢性肝炎:慢性肝炎与早期肝硬化常为移行的过程,无明显界限,故可在同一病人并存。若血清中反映肝纤维化的指标明显升高,超声波检查有门脉高压,直肠门静脉核素闪烁显像测定心/肝显像比值及肝活组织检查发现假小叶,有助于诊断肝硬化。

(2)原发性肝癌:肝硬化患者常可并发肝癌,某些肝细胞再生结节在影像学上不易与肝癌鉴别,若AFP定量>200µg/L持续8 周,>500µg/L持续4周以上;B超或CT或MRI发现有占位性病变,在B超引导下细针穿刺作病理学检查等皆有助于诊断肝癌。

2.与引起腹水疾病的鉴别诊断 肝硬化为漏出性腹水,但可并发感染(自发性腹膜炎或结核性腹膜炎),此时腹水有漏出性及渗出性两种成分,不同病人或不同病期两者比例不尽相同,若漏出成分明显多于渗出成分,则腹水检查偏于漏出性改变,因此使诊断发生困难。表1列出渗出液与漏出液的鉴别点。肝硬化亦可并发癌性腹膜炎,其鉴别要点见表2。表中数值可因不同检测方法而不同,故仅为参考值。

脾动脉瘤鉴别诊断 门静脉血栓形成

门静脉血栓形成是肝硬化的常见并发症,发生率为5%~28%。风险随着肝脏疾病的严重程度而增加,并且与肝细胞癌相关。43%的病例是无症状患者在超声检查时偶然发现的,39%的患者表现为上消化道出血,18%的患者表现为腹痛。

门静脉血栓形成是由于门静脉管腔内血栓堵塞而造成的门静脉全部或部分的血流阻塞。超声检查和CT检查可以用于明确诊断。

腹腔积液的鉴别诊断

腹腔积液的诊断一般较容易,除影像学检查外,主要依据腹部叩诊法:腹腔积液达500ml时,可用肘膝位叩诊法证实;1000ml以上的腹腔积液可引起移动性浊音,大量腹腔积液时两侧胁腹膨出如蛙腹,检查可有液波震颤;小量腹腔积液可借超声和腹腔穿刺检出,超声示肝肾交界部位有暗区。CT的灵敏度不如超声。

1.漏出性腹腔积液

(1)肝源性:常见于重症病毒性肝炎、中毒性肝炎、各型肝硬化、原发性肝癌等。

(2)营养不良性:已较少见。长期营养不良者血浆白蛋白常降低,可引起水肿及漏出性腹腔积液。

(3)肾源性:见于急、慢性肾炎,肾衰竭,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结缔组织病。

(4)心源性:见于慢性右心功能不全或缩窄性心包炎等。

(5)胃肠源性:主要见于各种胃肠道疾病导致的蛋白质从胃肠道丢失的疾病,如肠结核、胃肠克罗恩病、恶性淋巴瘤、小肠淋巴管扩张症、先天性肠淋巴管发育不良、儿童及成人乳糜泻等。

(6)静脉阻塞性:常见于肝静脉阻塞综合征(Budd-ChiariSyndrome)、下腔静脉阻塞或受压、门静脉炎、门静脉阻塞、血栓形成或受压等。

(7)黏液水肿性:见于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垂体功能减退症等所致的黏液性水肿。

2.渗出性腹腔积液

(1)腹膜炎症:常见于结核性腹膜炎、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腹腔脏器穿孔导致的急性感染性腹膜炎、癌性腹膜炎(包括腹腔或盆腔内恶性肿瘤腹膜转移)、真菌性腹膜炎、嗜酸性细胞浸润性腹膜炎等。

(2)胰源性:多见于急性坏死性胰腺炎、胰腺假性囊肿、慢性胰腺炎、胰腺癌、胰管发育不良等。

(3)胆汁性:多见于胆囊穿孔、胆管破裂,胆囊、胆管手术或胆管穿刺损伤等。

(4)乳糜性:引起乳糜性腹腔积液的病因较为复杂,可见于腹腔内或腹膜感染(结核、丝虫病)、恶性肿瘤(如淋巴瘤、胃癌、肝癌)、先天性腹腔内或肠淋巴管发育异常、淋巴管扩张或局部性受压、腹部外伤或腹腔内医源性损伤及少数肝硬化、门静脉血栓形成及肾病综合征等。

3.血性腹腔积液

(1)肝脏疾病:重症肝炎、爆发性肝衰竭、坏死后性肝硬化、肝癌晚期、妊娠期自发性肝破裂、肝动脉瘤破裂、巨大肝血管瘤破裂及肝外伤性破裂等。

(2)腹膜疾病:结核性腹膜炎、腹腔或盆腔内恶性肿瘤腹膜转移、原发性腹膜间皮瘤、腹膜或网膜血供障碍等。

(3)腹腔内其他病变:如腹主动脉瘤破裂、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胰腺炎、外伤性或创伤性脾破裂、腹腔内其他脏器损伤、肠系膜动脉或静脉栓塞或血栓形成,门静脉高压伴空、回肠静脉曲张破裂,腹腔内淋巴瘤、脾原发性淋巴瘤、胃癌与结肠癌浆膜受累、慢性肾炎、尿毒症。

(4)盆腔内病变:宫外孕、黄体破裂、子宫内膜异位、卵巢癌或卵巢黏液囊性癌。

腹水的症状有哪些

对腹水的体格检查除有移动性浊音外常有原发病的体征。由心脏疾病引起的腹水查体时可见有发绀、周围水肿、颈静脉怒张、心脏扩大、心前区震颤、肝脾肿大、心律失常、心瓣膜杂音等体征。肝脏疾病常有面色晦暗或萎黄无光泽,皮肤巩膜黄染、面部、颈部或胸部可有蜘蛛痣或有肝掌、腹壁静脉曲张、肝脾肿大等体征。肾脏疾病引起的腹水可有面色苍白,周围水肿等体征。面色潮红、发热、腹部压痛,腹壁有柔韧感可考虑结核性腹膜炎。患者有消瘦、恶病质、淋巴结肿大或腹部有肿块多为恶性肿瘤。

腹水的诊断一般较容易,腹腔内积液超出500ml,叩诊可检出腹部移动性浊音,大量腹水时可有液波震颤;少于500ml的腹水可借超声和腹腔穿刺检出,超声示肝肾交界部位有暗区。CT的灵敏度不如超声。引起漏出性腹水、渗出性腹水(包括乳糜性腹水、血性腹水)的常见病因或疾病可归纳如下,以供诊断时参考或借鉴。

1.漏出性腹水

(1)肝源性:常见于重症病毒性肝炎、中毒性肝炎、各型肝硬化、原发性肝癌等。

(2)营养不良性:已较少见。长期营养不良者血浆白蛋白常降低,可引起水肿及漏出性腹水。

(3)肾源性:见于急、慢性肾炎,肾功能衰竭,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结缔组织病。

(4)心源性:见于慢性右心功能不全或缩窄性心包炎等。

(5)胃肠源性:主要见于各种胃肠道疾病导致的蛋白质从胃肠道丢失的疾病,如肠结核、胃肠克罗恩病、恶性淋巴瘤、小肠淋巴管扩张症、先天性肠淋巴管发育不良、儿童及成人乳糜泻等。

(6)静脉阻塞性:常见于肝静脉阻塞综合征(Budd-Chiari Syndrome)、下腔静脉阻塞或受压、门静脉炎、门静脉阻塞、血栓形成或受压等。

(7)黏液水肿性:见于甲状腺功能减退、垂体功能减退症等所致的黏液性水肿。

2.渗出性腹水

(1)腹膜炎症:常见于结核性腹膜炎、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腹腔脏器穿孔导致的急性感染性腹膜炎、癌性腹膜炎(包括腹腔或盆腔内恶性肿瘤腹膜转移)、真菌性腹膜炎、嗜酸性细胞浸润性腹膜炎等。

(2)胰源性:多见于急性坏死性胰腺炎、胰腺假性囊肿、慢性胰腺炎、胰腺癌、胰管发育不良等。

(3)胆汁性:多见于胆囊穿孔、胆管破裂,胆囊、胆管手术或胆管穿刺损伤等。

(4)乳糜性:引起乳糜性腹水的病因较为复杂,可见于腹腔内或腹膜感染(结核、丝虫病)、恶性肿瘤(如淋巴瘤、胃癌、肝癌)、先天性腹腔内或肠淋巴管发育异常、淋巴管扩张或局部性受压、腹部外伤或腹腔内医源性损伤及少数肝硬化、门静脉血栓形成及肾病综合征等。

3.血性腹水 虽然引起血性腹水的原因很多,但一定要有血管或毛细血管的破裂或血管渗透压增高或有凝血机制障碍等因素存在,血液才能渗入或漏入腹腔。

(1)肝脏疾病:重症肝炎、爆发性肝衰竭、坏死后性肝硬化、肝癌晚期(主要是凝血机制障碍、血液从肝包膜表面渗出),肝细胞癌癌结节破裂、妊娠期自发性肝破裂、肝动脉瘤破裂、巨大肝血管瘤破裂及肝外伤性破裂等。

(2)腹膜疾病:结核性腹膜炎、腹腔或盆腔内恶性肿瘤腹膜转移、原发性腹膜间皮瘤、腹膜或网膜血供障碍等。

(3)腹腔内其他病变:如腹主动脉瘤破裂、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胰腺炎、外伤性或创伤性脾破裂、腹腔内其他脏器损伤、肠系膜动脉或静脉栓塞或血栓形成、门静脉高压伴空、回肠静脉曲张破裂、腹腔内淋巴瘤、脾原发性淋巴瘤、胃癌与结肠癌浆膜受累、慢性肾炎、尿毒症。

(4)盆腔内病变:宫外孕、黄体破裂、子宫内膜异位、卵巢癌或卵巢黏液囊性癌。

腹水病有几种类型

漏出性腹水

(1)肝源性:常见于重症病毒性肝炎、中毒性肝炎、各型肝硬化、原发性肝癌等。

(2)营养不良性:已较少见。长期营养不良者血浆白蛋白常降低,可引起水肿及漏出性腹水。

(3)肾源性:见于急、慢性肾炎,肾功能衰竭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结缔组织病。

(4)心源性:见于慢性右心功能不全或缩窄性心包炎等。

(5)胃肠源性:主要见于各种胃肠道疾病导致的蛋白质从胃肠道丢失的疾病如肠结核、胃肠克罗恩病、恶性淋巴瘤、小肠淋巴管扩张症、先天性肠淋巴管发育不良、儿童及成人乳糜泻等。

(6)静脉阻塞性:常见于肝静脉阻塞综合征(Budd-Chiari Syndrome)下腔静脉阻塞或受压、门静脉炎、门静脉阻塞、血栓形成或受压等。

(7)黏液水肿性:见于甲状腺功能减退垂体功能减退症等所致的黏液性水肿。

渗出性腹水

(1)腹膜炎症:常见于结核性腹膜炎、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腹腔脏器穿孔导致的急性感染性腹膜炎、癌性腹膜炎(包括腹腔或盆腔内恶性肿瘤腹膜转移)、真菌性腹膜炎、嗜酸性细胞浸润性腹膜炎等

(2)胰源性:多见于急性坏死性胰腺炎、胰腺假性囊肿、慢性胰腺炎胰腺癌、胰管发育不良等。

(3)胆汁性:多见于胆囊穿孔、胆管破裂,胆囊、胆管手术或胆管穿刺损伤等。

(4)乳糜性:引起乳糜性腹水的病因较为复杂,可见于腹腔内或腹膜感染(结核、丝虫病)、恶性肿瘤(如淋巴瘤胃癌、肝癌)、先天性腹腔内或肠淋巴管发育异常、淋巴管扩张或局部性受压腹部外伤或腹腔内医源性损伤及少数肝硬化门静脉血栓形成及肾病综合征等。

血性腹水

虽然引起血性腹水的原因很多,但一定要有血管或毛细血管的破裂或血管渗透压增高或有凝血机制障碍等因素存在,血液才能渗入或漏入腹腔

(1)肝脏疾病:重症肝炎爆发性肝衰竭、坏死后性肝硬化、肝癌晚期(主要是凝血机制障碍血液从肝包膜表面渗出),肝细胞癌癌结节破裂、妊娠期自发性肝破裂、肝动脉瘤破裂、巨大肝血管瘤破裂及肝外伤性破裂等。

(2)腹膜疾病:结核性腹膜炎腹腔或盆腔内恶性肿瘤腹膜转移、原发性腹膜间皮瘤、腹膜或网膜血供障碍等。

(3)腹腔内其他病变:如腹主动脉瘤破裂、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胰腺炎外伤性或创伤性脾破裂、腹腔内其他脏器损伤、肠系膜动脉或静脉栓塞或血栓形成、门静脉高压伴空、回肠静脉曲张破裂、腹腔内淋巴瘤脾原发性淋巴瘤、胃癌与结肠癌浆膜受累、慢性肾炎、尿毒症。

(4)盆腔内病变:宫外孕、黄体破裂子宫内膜异位、卵巢癌或卵巢黏液囊性癌。

肝癌常见并发症自发性腹膜炎

自发性腹膜炎是肝癌的常见并发症,是肠道的细菌在机体抵抗力低下的情况下,繁殖并引起腹膜的感染和炎症,表现为发热、腹痛、出现腹水或者原有的腹水近期大量增加。严重的可能出现感染性休克、血压下降而危及生命。

自发性腹膜炎的发生机制常与慢性疾病消耗、免疫力低下及菌群移位相关。肝癌患者多伴有肝硬化、肝硬化的情况下,集体的免疫功能下降,加上门静脉高压,肠道循环障碍,导致肠黏膜抵御细菌的屏障下降,造成细菌繁殖,并通过肠黏膜的屏障,进入腹腔,引起广泛性的腹膜炎。

为什么肝癌患者手术后易产生自发性腹膜炎呢?手术的打击,促使患者机体免疫力进一步降低;术后禁食,不仅使得肠道内菌群失调更加严重,而且也使免疫功能受抑制;腹水的产生,成为自发性腹膜炎发生的良好基础;术前合并有其他重要器官疾病(糖尿病、尿毒症等)的患者,术后发生自发性腹膜炎几率明显增大。

自发性腹膜炎的诊断主要靠病史及患者的临床表现,如果抽出浑浊的腹水,化验发现腹水内有白细胞,经过培养确定感染的细菌就可以确诊了。如果发现有自发性腹膜炎,通常需要针对感染的细菌,结合细菌的药物敏感试验,选择敏感的抗菌药物治疗。自发性腹膜炎是肝癌的严重并发症,治疗比较棘手,预后也比较差。

腹水怎么回事

腹水是多种疾病的表现,根据其性状特点通常分为漏出性和渗出性两大类。漏出性腹水常见原因有:肝源性、心源性、静脉阻塞性肾源性营养缺乏性、乳糜性等;渗出性腹水常见原因有: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继发性腹膜炎(包括癌性腹水),结核性腹膜炎胰源性、胆汁性、乳糜性真菌性腹膜炎等。

积聚于腹腔内的游离液体。正常人的腹腔内可以有少量液体,对内脏起润滑作用。

腹水可由心脏病、肝脏病、肾脏病、结核病、恶性肿瘤等疾病引起,是一个常见的临床体征。依据其性质可分为漏出液或渗出液;依据其外观可分为浆液性、血性、脓性或乳糜性等。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怎么治疗

1.炎症性疾病导致原发性腹膜炎,常见的有继发性和原发性腹膜炎、急性阑尾炎、急性胆囊(管)炎、急性胰腺炎等。

2.脏器破裂或穿孔性疾病导致原发性腹膜炎,胃十二指溃疡穿孔、肠破裂、阑尾穿孔、肝脏破裂、胆囊穿孔等。

3.脏器梗阻或绞窄性疾病导致原发性腹膜炎,急性肠梗阻、胆石症、各种嵌顿疝、胆道蛔虫所致的胆道梗阻

4.脏器狱转性疾病,胆囊扭转、肠扭转、胃扭转、脾扭转等。

5.出血性疾病,上、下消化道出血、腹腔内动脉瘤破裂出血、肝癌破裂、自发性脾破裂等。

6.损伤性疾病,主要是锐性或钝性损伤造成胃、肠、肝、胆囊、胰腺、脾、肾、腑肮等损伤。

由于原发性腹膜炎病变本身造成脏器受压、扭转、牵扯等,使组织紧张度及内压增高,引起腹痛。病变所产生的分泌物、消化液或代谢产物等的刺激亦可产生腹痛。因此,急性腹痛并非单一因素所致,而是由原发性腹膜炎的多种因素所致。

相关推荐

肝硬化如何鉴别诊断

1.肝硬化的临床表现比较复杂,需与有类似表现的疾病相鉴别。腹水需与下列疾病鉴别: 1结核性腹膜炎:肝硬化腹水初起,且进展较快时,可有腹部胀痛,触诊有压痛,需与结核性腹膜炎鉴别。后者有结核中毒症状,腹部可有柔韧感,压痛及反跳痛,症状及体征持续不退,腹水性质为渗出液,极少数可为血性腹水。 2癌性腹膜炎:腹腔脏器的癌瘤可转移至腹膜而产生腹水。年龄在40岁以上,起病快发展迅速,腹水可呈血性,腹水中可找到癌细胞。 3卵巢癌:特别是假黏液性囊性癌,常以慢性腹水为临床表现,病情进展缓慢,腹水呈漏出液,有时造成诊断困难,

小孩肚子疼是怎么回事

1、腹腔器官急性炎症 大多数急性胃炎、急性肠炎、急性胰腺炎、急性出血坏死性肠炎、急性胆囊炎等。 2、空腔脏器阻塞或扩张 如肠梗阻、胆道结石、胆道蛔虫症、泌尿系结石梗阻等。 3、脏器扭转或破裂 如肠扭转、肠绞扎、肠系膜或大网膜扭转、卵巢扭转、肝破裂、异位妊娠破裂等。 4、腹膜炎症 大多是由胃肠穿孔引起,少部分为自发性腹膜炎。 5、腹腔内血管阻塞 如缺血性肠病、夹层主动脉瘤等。 6、腹壁疾病 如腹壁挫伤、脓肿及腹壁带疱疹。

小儿急性阑尾炎诊断标准

【诊断检查】 诊断小儿急性阑尾炎须仔细耐心,取得患儿的信赖和配合,再经轻柔的检查,左、右下腹对比检查,仔细观察病儿对检查的反应,作出判断。婴幼儿阑尾炎就诊时常合并弥漫性腹膜炎,穿刺检查对确定诊断帮助很大。 1.小儿急性阑尾炎超声:正常阑尾长5~7cm,直径4~7mm,腔很细,通常情况下普通超声不能显示,炎症时,阑尾肿胀、增粗,直径>6mm,壁增厚≥2mm,浆膜层毛糙、回声增强,粘膜毛糙、回声中断或阑尾腔内积液、积脓或粪石。 2.血液生化:白细胞增高,一般在15000左右,中性核增多。 3.肛门指诊:可发现

腹水的病因

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25%): 血浆胶体渗透压主要依靠白蛋白来维持,血浆白蛋白低于25g/L或同时伴有门静脉高压,液体容易从毛细血管漏入组织间隙及腹腔,若水分漏入腹腔则形成腹水,此种情况见于重度肝功能不全,中晚期肝硬化(蛋白合成减少),营养缺乏(蛋白摄入不足),肾病综合征与蛋白丢失性胃肠病等情况。 钠,水潴留(30%): 常见于心,肾功能不全及中晚期肝硬化伴继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肝硬化与右心衰竭时,利钠因子活性降低,使肾近曲小管对钠的重吸收增加,近年认为近曲小管的钠重吸收机制较醛固酮作用于远曲小管更为重要;

易与混淆的疾病

易与混淆的疾病 小儿先天性巨结肠容易与下面疾病混淆: 新生儿:胎粪嵌顿综合征(无胎粪绞痛)和小左结肠综合征,这两个是由钡灌肠检查明确,并可自限的短暂性梗阻,还要与其他原因引起的肠梗阻,如低位小肠闭锁结肠闭锁胎便性便秘新生儿腹膜炎等鉴别 较大儿童:生理性梗阻其以直肠壶腹内粪便及粪块为特点,直肠测压和指肠活检可以是诊断性的,儿童应与直肠肛门狭窄,管腔内外肿瘤压迫,引起的继发性巨结肠结肠无力(如甲状腺功能低下患儿引起的便秘)习惯性便秘,以及儿童特发性巨结肠(多在2岁以后突然发病为内括约肌功能失调以综合怀保守治疗

酒精肝的并发症都有哪些

一、腹水 和AC(酒精性肝硬化)并有腹水者,以改善肝功能为主要治疗,当门静脉压降至正常,血清白蛋白水平增高时,尿量即自行增多。钠摄入须限制,利尿剂的应用须慎重因AH、AC病人常合并有低钾、低镁、低钙、低磷血症。应禁用单用主要作用于近端肾小管的氯噻嗪类。因其不能拮抗醛固酮对远端肾小管的作用,故不仅对伴有醛固酮增多的肝硬化病人缺乏利尿作用,日_将加剧钾、镁的丢失,诱发低血钾性碱中毒和肝昏迷,故应联合应用,如与螺内酯(50-100mg)和双氢克尿塞(50-100mg/d)合用。 二、肝昏迷AC和AH病人如发生肝

腹水是怎么引起的

(一)发病原因 腹水是多种疾病的表现,根据其性状、特点,通常分为漏出性、渗出性和血性三大类。漏出性腹水常见原因有:肝源性、心源性、静脉阻塞性、肾源性、营养缺乏性、乳糜性等;渗出性腹水常见原因有: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继发性腹膜炎(包括癌性腹水),结核性腹膜炎,胰源性、胆汁性、乳糜性真菌性腹膜炎等;血性腹水常见原因有:急性门静脉血栓形成、肝细胞癌结节破裂、急性亚大块肝坏死、肝外伤性破裂、肝动脉瘤破裂、宫外孕等。 (二)发病机制 腹水的形成是腹腔内液体的产生和吸收失去动态平衡的结果,每种疾病腹水的形成机制是几个

可能导致宝宝腹痛的病因

(一)儿内科疾病。 1、腹内疾病:急性胃炎、胃肠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肠痉挛性绞痛、肠及胆道蛔虫症、肠系膜淋巴结炎、急性坏死性肠炎、病毒性肝炎、先天性胆总管囊肿、各种胰腺炎、各种腹膜炎、肝脓肿、膈下脓肿、尿路感染,细菌性痢疾等。 2、腹外疾病:呼吸系统疾病(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大叶性肺炎、急性胸膜炎)、心血管疾病(急性心力衰竭、心包炎、心肌炎)、变态反应性疾病(过敏性紫瘢、荨麻疹、哮喘)、神经系统疾病(肋间神经痛、腹型癫痫)、代谢性疾病(低血糖症、尿毒症、卟啉病)、传染病(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以及

胆汁性肝硬化容易与哪些症状混淆

1.肝硬化的临床表现比较复杂,需与有类似表现的疾病相鉴别。腹水需与下列疾病鉴别: (1)结核性腹膜炎:肝硬化腹水初起,且进展较快时,可有腹部胀痛,触诊有压痛,需与结核性腹膜炎鉴别。后者有结核中毒症状,腹部可有柔韧感,压痛及反跳痛,症状及体征持续不退,腹水性质为渗出液,极少数可为血性腹水。 (2)癌性腹膜炎:腹腔脏器的癌瘤可转移至腹膜而产生腹水。年龄在40岁以上,起病快发展迅速,腹水可呈血性,腹水中可找到癌细胞。 (3)卵巢癌:特别是假黏液性囊性癌,常以慢性腹水为临床表现,病情进展缓慢,腹水呈漏出液,有时造

腹腔积液鉴别诊断

1、腹腔恶性肿瘤其他部位的肿瘤腹膜转移、腹腔恶性淋巴瘤、腹膜间皮瘤等均可引起腹腔积液,如果原发肿瘤表现不明显,腹腔积液的细胞学检查则具有重要的意义。当然,如果通过体检、超声、CT、内镜、腹腔镜等发现原发的恶性肿瘤,对腹腔积液的鉴别诊断意义更加重大。 2、肝硬化腹腔积液是肝硬化失代偿期的表现,腹腔积液为漏出液,结合肝脏疾病的相应表现一般不难诊断。 3、结核性腹膜炎常有发热、盗汗等结核中毒症状,腹壁柔韧感是常见体征,腹腔积液为渗出液,腹腔积液中的细胞以淋巴细胞为主,PPD常呈强阳性,一般细菌培养阴性。 4、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