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合并胰腺炎的护理
妊娠期合并胰腺炎的护理
1、禁食、胃肠减压发病期间,严禁经口进食任何事物或者饮水,并且要根据医嘱留置胃管,以引流出胃内容物,以保持胃内空虚、减轻腹胀。同时,通过静脉输液补充母婴所需的营养和水分。
2、胎儿方面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时,胰液及血液溢出,激惹子宫收缩可引起早产,胎儿宫内缺血、缺氧而出现窘迫或胎死宫内。因此要严密观察宫缩、胎心及阴道流液情况,加强胎儿监护。并积极进行保胎处理。
3、配合药物治疗积极求医,遵医嘱使用抑制胰腺外分泌及胰酶抑制剂、抗生素、解痉止痛、营养素等药物。
4、结束妊娠病情危重时,可考虑立即剖宫产终止妊娠,以抢救母婴生命。
5、预防产后出血和感染产后要认真观察子宫收缩和阴道流血情况,剖宫产者同时注意切口有无渗血、红肿、体温升高等感染情况。如有使用施他宁,婴儿禁止给予母乳喂养。应予冰敷、芒硝外敷以退奶。
6、出院后注意事项:①平时少食高脂肪、高蛋白类食物,多食水果、蔬菜、无刺激性食物,避免暴饮暴食,要规律进食;②了解本病的诱发因素及预防措施,注意休息,保持良好的心态和心境,若出现腹痛、发热、黄疸应立即就诊;③禁性生活、防重体力劳动2-3个月,避孕2年,定期门诊复查。
儿童急性胰腺炎的手术治疗的治疗原则是什么
手术治疗:(1) 手术治疗:清除胰腺和胰周坏死组织或规则性胰腺切除,腹腔灌洗引流。若为胆源性胰腺炎,则应同时解除胆道梗阻,畅通引流。术后胃造瘘可引流胃酸,减少胰腺分泌,空肠造瘘可留待肠道功能恢复时提供肠内营养。(2) 适应证:①胰腺坏死继发感染;②虽经非手术治疗,临床症状继续恶化;③胆源性胰腺炎;④重症胰腺炎经过短期(24h)非手术治疗、多器官功能障碍仍不能得到纠正;⑤病程后期合并肠瘘或假性囊肿;⑥不能排除其他外科急腹症。
胰腺炎是什么病
1他说像叔婆这个症状的话,要用姑息治疗法,将出血坏死型胰腺炎应根据情况予以治疗。对急性水肿性胰腺炎在非手术治疗的过程中,需严密观察其病程的衍变。因为这个病是很麻烦,而且是很危险的。
2他接着说这种病,是由很多不同的病引起的,如胆管结石,这是占大部份引发病的病症,如果有胆道炎的话,就更加容易得胰腺炎这种病了,因为上一个病会将细菌的毒素放出感染胰腺,使它发炎的。
3还有就是长期喝酒,也会引发这种病,还有就是身体有慢性病,长期吃药的人也很容易得到这个病,高脂血症患者合并胰腺炎的机会比正常人明显升高。所以这个病简单说就是其它直接细菌或间接疾病引发的病。
妊娠合并肝炎的护理
1、饮食要清淡易消化。饮食中药补充铁、钙以及无机盐,不要吃一些油腻难消化的食物,也不能是一些辛辣刺激性的食物。
2、妊娠合并肝炎孕妈妈总热量每日以2500至2600千卡为宜。热量来源主要是碳水化合物,然后是脂肪、蛋白质。蛋白质每日供给量应按标准体重55公斤左右计算,约80--95克即可。一旦血氨升高,出现肝性昏迷前期症状时,应控制或暂停蛋白质的供给,尤其是动物性蛋白质。
3、妊娠合并肝炎孕妈妈必需补充足够维生素。满足胎宝宝的需要而且还能降低胎宝宝畸形率。此外,孕妈妈还应该强补叶酸,多进食动物肝、肾及 含叶酸多的蔬菜,如菠菜、番茄、胡萝卜、豆类等。胎儿生长发育需要大量的维生素C。
4、了解凝血功能。测出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量、血小板计数,以了解凝血功能状态,并备好新鲜血液以备急需。补充维生素K、C,以促进凝血因子的合成,防止凝血功能障碍。
5、缩短第二产程。协助手术助产,减少孕妇的体力消耗,并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6、预防产后出血及感染,胎儿娩出后立即静脉注射缩宫素,并检查软产道是否有损伤,如有裂伤应及时完善止血后缝合,保证胎盘的完整性。
导致妊娠合并巨细胞病毒的原因
巨细胞病毒是子宫内发生感染的主要原因之一,严重时会诱发组织缺血、血管发炎、等疾病。导致妊娠期合并巨细胞病毒的病因是什么呢?
妊娠期合并巨细胞病毒主要通过接触进行感染的,所以接触越多感染的机率就越大,而且病毒感染与人体自身的免疫能力有关系,一般怀孕后身体的免疫能力会下降,所以容易感染病毒。
巨细胞是一种潜在的病毒,怀孕期间病毒一旦进入细胞内很容易导致细胞增大,引发巨细胞病毒的产生感染后体内产生的抗体对大人及胎儿没有保护作用,病毒可存活在体液中,如眼泪、唾液、尿液、乳汁、精液等,还可以损伤体内的任何细胞,尤其对上皮细胞、内皮细胞、中枢神经细胞等有特大的损伤力,会导致泌尿系统、呼吸系统、肠道等发生畸形。
妊娠期合并巨细胞病毒可引起机体的免疫功能降低,特别是细胞免疫功能下降,对胸腺发育及脾细胞等功能也有很大的影响。
妊娠期合并症有哪些
1、妊娠高血压、怀孕前或怀孕的头12周出现高血压,这种孕妇通常有特发性高血压,即非怀孕所引起的高血压。在怀孕20周之后出现高血压,即收缩压高于140或舒张压高于90,或妊娠后期的血压比早期收缩压升高30或比舒张压升高15,称为妊娠高血压。
2、先兆子痫。若有妊娠高血压外加水肿或蛋白尿,或二者皆有则称先兆子痫。而先兆子痫又合并抽搐则称之子痫症,母亲及胎儿的死亡率特别高。
3、妊娠合并慢性肾炎。妊娠合并慢性肾炎的诊断及处理比较复杂。随着内科学及围产医学的发展,治疗慢性肾炎和监护高危妊娠的手段的增多,慢性肾炎患者的妊娠成功率也明显增加,改变了过去慢性肾炎患者应终身避孕,一旦妊娠即行人工流产的观点。
4、妊娠合并肺结核。目前有增多趋势。非活动型肺结核或结核病变范围不大者对孕产妇及胎婴儿的发育无明显影响。但活动型肺结核已引起心肺功能不全者,妊娠时病情会恶化,甚至会死亡;缺氧、营养不良可导致胎儿在宫内发育迟缓或死亡。严重者可通过血行播散将结核菌传染给胎儿,但甚为罕见。
5、妊娠合并心脏病。妊娠及分娩会进一步增加心脏负担,引起心功能再减退甚至孕产妇死亡。妊娠合并心脏病仍占孕产妇非产科死亡原因的首位。
妊娠期的急性胰腺炎
Schmidt在180年前就曾描述过妊娠与急性胰腺炎的关系,但100多年来,对这种关系的实质并不十分清楚。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妊娠期急性胰腺炎患者中胆石症的检出率逐渐增高,至80年代中、后期,大多数研究认为,胆道疾病与妊娠期急性胰腺炎密切相关,尤其胆石症是重要原因。国外90年代的文献报道,妊娠期急性胰腺炎孕产妇及围产儿死亡已很少发生。而目前国内妊娠期急性胰腺炎孕产妇发生死亡仍占有一定比例,其妊娠丢失率也较高。
一、妊娠期急性胰腺炎的发病率
妊娠期急性胰腺炎的平均发病年龄约为25岁,一半以上的患者年龄小于30岁,这与一般普通孕产妇的年龄构成比大致相当。既往认为发病以初产妇多见,但近来也有不同观点,经产妇发病亦不少见。妊娠期急性胰腺炎虽可发生在妊娠的早、中、晚期以及产褥期中的任一时期,但在这些阶段中仍以妊娠晚期最为常见,妊娠早、中期相对少见,而产褥期发病则较易被误、漏诊。
二、妊娠与急性胰腺炎的相互影响
妊娠期由于子宫增大,妊娠剧吐以及分娩屏气等因素腹压有升高倾向,加上此期高蛋白、高脂肪饮食,肝、胆、胰负荷明显增加,胰管内压升高。此外,肠道吸收脂肪酸的能力也大大增强,脂肪积存较多,认为大量腹膜后脂肪增加可能是胰腺炎容易发生坏死、继发感染和形成脓肿的重要因素。值得提出的是,合体滋养细胞产生的胎盘催乳素(HPL)有显著的脂肪分解作用,甘油三脂将释放出大量游离脂肪酸,这既可引起胰腺细胞的急性脂肪浸润,又可造成胰腺小动脉和微循环的急性脂肪栓塞,加重妊娠期急性胰腺炎的病情。
妊娠期急性胰腺炎易引发低血容量性休克,胎盘的血液灌流可因此急剧下降。同时,严重脱水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增多的纤维蛋白和纤维蛋白原沉淀于胎盘的绒毛血管,此时又由于血管内膜常合并炎症,血细胞易集聚形成微血管栓塞,由此,造成血管腔隙变窄,从而进一步影响了胎盘的血液灌注。此外,坏死性胰腺炎时,生化改变明显异常,血清中间代谢产物的堆积将导致酮症酸中毒。总之,妊娠期急性胰腺炎的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可因此明显上升。 还有学者认为,妊娠期急性胰腺炎时,肝血流量可骤减40%以上,氧化磷酸化等能量代谢发生障碍,三磷酸腺苷产生减少,凝血因子的合成也将下降,这将增加妊娠期急性胰腺炎患者产时子宫收缩乏力及产后出血的发生。妊娠期急性胰腺炎不只是胰腺的局部炎症,因其更易并发呼吸衰竭及心功能衰竭等脏器功能障碍,故增加了孕产妇围产期的死亡率。
三、妊娠期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表现
依据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与影像学检查,典型的妊娠期急性胰腺炎诊断并不困难。问题是临床医师往往忽视妊娠期急性胰腺炎的存在,有些疾病如急性肺炎,穿透性十二指肠溃疡,脾破裂,肾周围脓肿,急性阑尾炎,破裂型异位妊娠,妊娠剧吐,先兆子痫等,在妊娠期的临床表现有时类似于急性胰腺炎的症状,这些都给诊断带来了困难。中上腹或左上腹放射至背部的疼痛是妊娠期急性胰腺炎患者最重要的症状,90%的患者有此主诉,且伴有恶心,呕吐,肠梗阻和低热等。妊娠期任何上腹部疼痛均应考虑急性胰腺炎的可能,但妊娠期急性胰腺炎的腹痛可以轻微甚至不典型,而恶心、呕吐则较严重且频繁,往往难以解释。有的患者在发生恶心、呕吐、腹痛三大症状前数小时可有进油腻饮食的病史。在妊娠晚期,特别是处于临产阶段,急性胰腺炎的撕裂性上腹部胀痛常被宫缩痛掩盖或与宫缩痛混淆。在上腹部,居于腹膜后的胰腺在妊娠期易被推移的胃肠和网膜所覆盖,因此,其腹膜炎与上腹部包块的体征可不典型。
妊娠与非妊娠期急性胰腺炎的处理方法原则上基本相同,但因为合并产科问题,在治疗上也有不同于非妊娠期的特点。经适当的外科与产科处理,妊娠期急性胰腺炎的围产结局良好,近来的研究认为其母亲死亡率仅3.4%,胎儿抢救成功率达89%。
1.保守治疗:
妊娠期急性胰腺炎以保守治疗为主,并要求在重症监护室进行治疗。保守治疗的目的是通过降低胰酶的合成使胰腺得以休息,方法包括:禁食、胃肠减压、服用止酸剂以及静脉补充水电解质等。
2. 内镜治疗:
胆石性胰腺炎的首选治疗方法是内镜下Oddi′s括约肌切开术(EST),或放置鼻胆管引流。在重症胰腺炎72 h内行内镜治疗,其并发症(18%)和死亡率(0%)均显著低于保守治疗(54%和13%),但内镜治疗必须在早期实施,一旦胰腺组织发生坏死,病变将不可逆转。
3.手术治疗:
妊娠期急性胰腺炎的手术治疗作用有限,但若患者对保守处理反应不佳则手术是必要的。其外科手术处理包含两个方面,既包括对胰腺本身的手术,也包括与胰腺炎相关的胆道疾病的手术。妊娠期急性胰腺炎的最佳手术期应在妊娠中期或产褥期。妊娠中期进行手术较为安全是因为此期胎儿器官发育已经完成,自发性流产和早产的可能性较小,况且子宫也未进入上腹腔,对手术野的影响小,而且手术宜在患者症状好转后延期施行,急症手术患者的死亡率较高。妊娠晚期主张积极进行保守治疗,手术宜安排在分娩后进行,但若腹痛加剧,血清淀粉酶持续上升也可开腹手术。腹部手术时最好不进行剖宫产,除非遇上产科指征或增大的子宫影响手术操作。
4. 产科处理:
妊娠期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治疗是否需终止妊娠是个值得商榷的问题。有作者认为胎儿宫内死亡、早产、或剖宫产后,胰腺炎的症状可以缓解。但近来有些报道则认为,分娩后患者的状况反而更糟。对于多数患者来说,急性胰腺炎并不是进行治疗性流产、引产及分娩的适应证。妊娠期急性胰腺炎治疗是否成功,胎儿及新生儿的抢救成功率是重要指标,经适时恰当的外科处理,妊娠期急性胰腺炎妊娠丢失率已有很大程度的下降,终止妊娠时更需注意孕周及胎儿是否有宫内窘迫的征象。
妊娠合并阑尾炎的护理
一方面,由于手术的刺激可引起子宫收缩;另一方面,妊娠时,由于盆腔器官静脉充血及激素的影响,组织蛋白溶解能力增强,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高,促使炎症发展,致使阑尾炎坏死穿孔,且膨大的子宫把大网膜及小肠推向上方及外侧,不易使炎症局限而引起腹膜炎,并且炎症扩散可刺激子宫收缩,从而引起流产、早产甚至死胎。
所以,中晚期妊娠的患者入院后每小时需听胎心1次,必要时增加次数,同时指导患者进行胎动的自我监测,做好自我监护。术后患者更应该特别注意胎心与胎动的情况,听胎心1次/30 min,并且要注意阴道有无出血及腹痛情况,仔细辨别是切口痛、肠蠕动痛,还是宫缩痛。
(一)轻症者可采取保守治疗,严密观察孕妇的胎心、胎动,注意孕妇的腹痛情况,并注意孕妇的宫缩及阴道流血情况。
(二)严密观察孕妇的生命体征,并做好记录。
(三)根据医嘱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
(四)遵医嘱给与黄体酮肌肉注射,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以防止流产的发生。
(五)阑尾炎手术后,一般平卧6小时后改为半卧位,以利于引流。
(六)术后第二日可进食半流质,阑尾炎穿孔或以有腹膜炎者禁食3~5日,带肠蠕动恢复后再进食。
(七)导孕妇早日下床活动,防止肠粘连的发生。
(八)密切观察胎心及胎动,定时进行胎心监护,继续给与氧气吸入,并给与保胎药物,如多力妈、维生素E等,应用舒喘灵、硫酸镁减少流产、早产的发生机率。
(九)继续应用抗生素预防术后的感染。严格各项无菌操作。
(十)做好出院指导,做好孕妇的围产期保健工作。
糖尿病会导致胰头癌吗
一、糖尿病症状突发要小心胰腺癌:
与其他疾病病人相比,近年来发现糖尿病人中胰腺癌的发病率显着上升,特别是无家族史、55岁以上初发的糖尿病患者,3年内胰腺癌发生率较高。原因是长期高血糖状态对胰腺形成慢性刺激,可能导致胰腺细胞癌变。此外,糖尿病患者存在免疫功能调节紊乱,因免疫功能受损,免疫监视作用减弱,也易诱发恶性肿瘤。
糖尿病合并胰腺癌,多见于轻、中度2型糖尿病的中老年患者,男性多于女性。病人常表现为上腹胀痛、纳差食少,少数患者可有腰背疼痛,半数患者可出现皮肤、巩膜黄染。早期胰腺癌或小胰腺癌,如果获得根治性手术切除,5年生存率高达40%,而肿瘤小于1厘米的微小胰腺癌,术后5年生存率更可高达60%以上。
因此,虽然胰腺癌早期没有特殊性,但仍可以通过检查尽早发现,如血清肿瘤相关抗原(定性检查),B超、螺旋CT等影像学定位诊断,有时直径小于1厘米的胰腺癌也可以被发现。万云乐副教授说,对于糖尿病合并胰腺癌来说,早期确诊至关重要。因此,糖尿病患者一定要注意预防胰腺癌,如果中老年患者突发糖尿病,或者糖尿病症状突然复发,如口渴、多尿等症状突然加重并伴有上腹部隐痛等一定要警惕胰腺癌的骚扰。
需要警惕的是,某些胰腺癌病人的首发症状也表现出糖尿病。除了中老年糖尿病患者外,孕妇患有妊娠期糖尿病也有可能引发胰腺癌的发生,因此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也要做好胰腺癌的预防工作。
二、糖尿病与胰腺癌的关系:
胰腺癌与糖尿病,看似风马牛不相及实际上是同出一源——胰腺。糖尿病史胰腺内分泌细胞胰岛素分泌出了问题所致,而胰腺癌多是由胰腺外分泌结构恶变而来。
一项日本研究显示,胰腺癌病人当中之前有糖尿病的的就占有12.5%,而患有胃癌、食管癌、直肠癌的病人,之前有糖尿病的仅0.6%~1.2%,两者相差10~20倍,说明糖尿病与胰腺癌有密切相关。其原因有可能是因为长期的糖尿病对胰腺产生慢性刺激,是胰腺细胞易发生癌变,另外胰导管上皮细胞病理改变与胰腺癌的发生密切相关。
胰腺炎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其他疾病
家族性高脂血症患者合并胰腺炎的机会比正常人明显升高。动脉粥样硬化及结节性动脉周围炎,均可致动脉管腔狭窄,胰腺供血不足。十二指肠克罗恩病波及胰腺时,可使胰腺腺泡破坏释放并激活胰酶引起胰腺炎。胰管阻塞,胰管结石、狭窄、肿瘤等可引起胰液分泌旺盛,胰管内压增高,胰管小分支和胰腺腺泡破裂,胰液与消化酶渗入间质,引起急性胰腺炎。少数胰腺分离时主胰管和副胰管分流且引流不畅,也可能与急性胰腺炎有关。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时,皮质素可增加胰腺的分泌量及黏稠度,导致胰液排泄障碍,压力增高引起胰腺炎。
毛细血管扩张手术疗法怎么样
目的:利用血流介导的血管扩张技术对正常育龄期非妊娠、早孕期、中孕期、晚孕期妇女及晚孕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晚孕期妊娠期糖尿病妇女肱动脉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进行检测,发现和探讨正常不同孕期及妊娠期合并高血压疾病、妊娠期合并糖尿病妇女的血管内皮功能的变化;分析FMD对正常妊娠及妊娠期合并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血管内皮功能评估的意义和价值,为临床诊疗提供参数支持。
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配有频率为7.0-12.0MHz的线阵探头,对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就诊我院的育龄期非妊娠妇女32例(其中15例由同一操作者进行不同时间重复测量)、早孕妇女77例、中孕妇女40例、晚孕期妇女73例(其中正常晚孕38例,妊娠期合并高血压疾病20例,妊娠期合并糖尿病15例)进行肱动脉检测,对比育龄期正常非妊娠、早孕、中孕、晚孕期妇女FMD相关参数的变化特征及晚孕期正常孕妇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孕妇FMD相关参数的变化特征。
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1、肱动脉FMD测值在同一操作者对受试者重复测量条件下的一致性显著。同一操作者对受试者的FMD重复测量值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正常非妊娠、早孕、中孕、晚孕组妇女肱动脉的FMD值如下:正常育龄期非妊娠妇女肱动脉FMD平均值±标准差:7.66±2.74%;早、中、晚孕妇女肱动脉FMD平均值±标准差分别为:11.06±3.74%、9.32±3.61%、8.26±3.13%。早中晚孕期FMD分别比非妊娠期增加了44.39%、21.67%、7.83%。早孕期组FMD值与非妊娠组、中孕组、晚孕组之间及非妊娠组与中孕组之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各组(非妊娠组与晚孕组、中孕组与晚孕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晚孕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肱动脉FMD平均值±标准差为:5.94±3.75%。晚孕期正常组与妊娠期高血压病组FMD值有显著性差异(t=2.51,P0.05)。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肱动脉FMD平均值±标准差为:5.83±3.81%。晚孕期正常组与妊娠期糖尿病组FMD差异有显著性(t=2.39,P0.05)。但晚孕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及妊娠期糖尿病组FMD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8,P0.05);以FMD值为7.40%、7.39%分别作为诊断晚孕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的阈值,其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1、0.73。
看了上述对于血管扩张术的目的及方法的介绍后,我想大家应该已经有所了解了吧。关于血管扩张术的方法有很多,我们要正确认识和掌握该疾病的知识,并根据其病症来采取相对应的措施来进行针对性的改善和治疗。我们要好好注意身体健康,要好好保护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