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甲减可以献血吗

甲减可以献血吗

甲减不可以献血。甲减不可以献血,特别是治疗期各项指标都不正常,这时更不适全献血。因为甲亢是属于非健康人群,献血对自身健康不利。本身甲亢就是可以通过验血验出来的,血液里面有许多指标都是不正常的,这样的血不利于治疗和拯救病人。另外,甲减病人献血对自身也是不健康的。

临床表现

1.面色苍白,眼睑和颊部虚肿,表情淡漠,痴呆,全身皮肤乾燥、增厚、粗糙多脱屑,非凹陷性水肿,毛发脱落,手脚掌呈萎黄色,体重增加,少数病人指甲厚而脆裂。

2.神经精神系统:记忆力减退,智力低下,嗜睡,反应迟钝,多虑,头晕,头痛,耳鸣,耳聋,眼球震颤,共济失调,腱反射迟钝,跟腱反射松弛期时间延长,重者可出现痴呆,木僵,甚至昏睡。

3.心血管系统:心动过缓,心输出量减少,血压低,心音低钝,心脏扩大,可并发冠心病,但一般不发生心绞痛与心衰,有时可伴有心包积液和胸腔积液。重症者发生黏液性水肿性心肌病。

4.消化系统:厌食、腹胀、便秘。重者可出现麻痹性肠梗阻。胆囊收缩减弱而胀大,半数病人有胃酸缺乏,导致恶性贫血与缺铁性贫血。

5.运动系统:肌肉软弱无力、疼痛、强直,可伴有关节病变如慢性关节炎。

进行献血前要进行什么检查

一、献血者体格检查标准

1. 年龄:18-55周岁。

2. 体重:男≥50千克,女≥45千克。

3. 血压:12-20/8-12Kpa,脉压差:≥4Kpa(千帕)。或:90-140/60-90mmHg,脉压差:≥30mmHg。

4. 脉膊:60-100次/分,高度耐力的运动员≥50次/分。

5. 体温正常。

6. 皮肤无黄染,无创面感染,无大面积皮肤病,浅表淋巴结无明显肿大。

7. 五官无严重疾病,巩膜无黄染,甲状腺不肿大。

8. 四肢无严重残疾,无严重功能性障碍及关节无红肿。

9. 胸部:心肺正常(心脏生理性杂音可视为正常)。

10.腹部:腹平软、无肿块、无压痛、肝脾不肿大。

二、 献血者血液检验标准

1. 血型:ABO血型(正反定型法)。 Rho(D)血型,在有条件的地区以及Rh阴性率高的地区作测定。

2. 血比重筛选:硫酸酮法 男≥1.052 女≥1.050,或者比色法。

3.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酮体粉法:阴性,或者赖式法:≤25单位。

4.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酶标法:阴性(快速诊断法仅限于非固定采血点的初检使用)。

5. 丙型肝炎病毒抗体(HCV抗体)酶标法:阴性。

6. 艾滋病病毒抗体(HIV抗体)酶标法:阴性。

7. 梅毒试验RPR法或TRUST法:阴性。

8. 复检上述1、2、3、4、5、6、7项。

9. 甲型肝炎临床治愈一年后连续三次每次间隔一个月化验正常可参加献血(以临床化验报告为准)。

10.疟疾高发地区检测疟原虫。

三、 免疫接种后献血的规定

1. 接受麻疹、腮腺炎、黄热病、脊髓灰质炎活疫苗最后一次免疫接种二周后,或风疹活疫苗、狂犬病疫苗最后一次免疫接种四周后可献血;被狂犬咬伤后经狂犬病疫苗最后一次免疫 接种一年后方可献血。

2. 接受动物血清者于最后一次注射四周后方可献血。

3. 健康者接受乙型肝炎疫苗、甲型肝炎疫苗免疫接种不需推迟献血。

献血小板和献血的区别

1、血小板是用来造血的,献血你的血小板可以很快就造出新的血,而献血可以说帮你的血液更新,这对献血的人来说,这是好的。献血小板就不一样了,血小板的减少对每个人都不一样。血小板好像是由脊髓造的。献血小板的话,身体虚弱的要小心点,身体恢复得比较慢,如果碰伤了,愈合得比较慢,大体讲,平常有锻炼的话会好一点。其实也没什么担心的,都不会有什么伤害!!

2、献血一般献的是全血,即悬浮RBC,献400ML;血小板是全血中的成份血,直接机器提取单位量,另外成分回输入体内.如果身体健康,55岁以下的成年人,体重达标,没有传染病,对身体没有什么害处的.适当的献,可以是骨髓造血功能旺盛,刺激新成代谢,促进RBC的生成代谢.

3、免疫力低下的人一般不适合做献血和献血小板的,献血后会加重身体免疫力低下,容易诱发感染的细菌或病毒感染,常出现了人体的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肺炎等疾病。

需适当用些提高免疫力的药物治疗,如匹多莫德分散片,玉屏风颗粒等治疗,等身体恢复正常后再献血比较合适。

4、捐献成分血与捐献全血基本相同,对人体无害,而且48小时后就可以恢复到采前水平,捐献者可以间隔一个月捐献一次。而且无偿捐献一次机采成分血按捐献800毫升全血计算,本人享受终身无限量免费用血,其直系亲属(父母、配偶、子女、配偶父母)可享受等量的免费用血。

如何解决直系血亲不能输血

很多人对亲友互助献血的概念存在误区,误以为亲友互助献血就是自己献血了以后,等到家属亲有需要用血,就将自己曾经献出的血调出来给需要的家属用。对此吴主任解释称,一般临床上遇到需要用血的时候,会先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向血站申请血液,有时候分配血液可能受限,比如有时候病人需要大量的血小板而非红细胞,这时候血站提供的血液可能出现不够的情况,这时候就会用上亲友互助献血系统,即从血站调出无偿献出的同等量的血液来用,但调出的血液不会是捐献者本人的血液。打个比方说,如果患者家属A曾经无偿献血1600ml,那么在家属遇到需要用血的情况时,可从血站交换等量的血液给患者使用,而这从血站调出的1600ml血液,可能是毫无相关的路人甲的血液,也有可能是路人甲乙丙丁的血液,就是不可能是患者家属本人的1600ml血液。

专家表示,希望网友们能够正确认识这种做法,并发现亲友互助献血的好处,因为当急需血液的时候,可以从血站调度其他人的血液,不但能够应付血液不够的危机,还能够避免危急情况直系亲属献血可能造成的TA GVHD并发症。

献血会增肥吗 献血可以减肥吗

献血不可以减肥。

献血后会刺激造血器官即骨髓加速血细胞的生产,使造血机能更加旺盛,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而减肥是消耗体内的脂肪,二者没有直接的联系,要减肥还得通过其他得当的方式。

献血的要求有哪些

一、总则

1.为确保医疗用血的质量,保证献血者的身体健康和检验,献血者每次献血前须进行体格检查和血液检验,献出的血液必须按规定项目检验。

2.献血者献血前的体格检查及血液检验以血站结果为准,有效期为两周。

3.献血者在献血前要填写"献血登记表"、"健康情况征询表"(见附表)。

4.非固定点献血者只进行体格检查和填写"健康情况征询表"(见附表)。

5.献血者血液化验初复检不得用同一试剂厂生产的试剂,同一标本的初复检化验不得由同一人进行。

二、献血者体格检查标准

1.年龄:18-55周岁。2.体重:男≥50千克,女≥45千克。3.血压:12-20/8-12Kpa,脉压差:≥4Kpa(千帕)。或:90-140/60-90mmHg,脉压差:≥30mmHg。4.脉搏:60-100次/分,高度耐力的运动员≥50次/分。5.体温正常。6.皮肤无黄染,无创面感染,无大面积皮肤病,浅表淋巴结无明显肿大。7.五官无严重疾病,巩膜无黄染,甲状腺不肿大。8.四肢无严重残疾,无严重功能性障碍及关节无红肿。9.胸部:心肺正常(心脏生理性杂音可视为正常)。10.腹部:腹平软、无肿块、无压痛、肝脾不肿大。

献血与健康的关系

从血液生理学角度看:献血200毫升是个什么概念?人体内的血液总量约占体重的8% ,一般成人的血液总量为4000-5000毫升,而一次献血200毫升仅占总血量的1/20-1/25; 在临床医学实践中,一般对失血量在600毫升以下的都不主张输血,可见献血200毫升决不会影响健康。

人体内的血液并不都参与血液循环,有20-25%的血液贮存在脾、肝、肺、皮肤等“ 贮血库”内,脾脏是人体中最大的“贮血库”,可以贮存人体总血量20%的血液。当人体血循环需要血液时,脾脏等会连续不断地释放血液进入血管,参与血循环。献血200毫升不影响血液循环,怎么会影响健康呢? 人体血液成份的吐故纳新活动十分活跃,人体内 每天约有1/120的红细胞(即20亿个红细胞)衰老、死亡,白细胞的平均寿命约7-14天,血小板的寿命就更短,约7-9天。再说,人体骨髓有强大的代偿功能,在一定的条件激发 下,骨髓造血功能可增加到正常的6-8倍,一个健康人每天生成红细胞约 2000亿个,血小板 1200亿个,即每个健康成人每年新生的血细胞相当于人体血细胞的总量。献血200毫升后人体很快就会得到补充,决不会影响健康。

​老人水肿心跳慢 小心甲状腺疾病在作乱

61岁的王阿姨最近心脏不太舒服,查出心跳过缓,她以为自己得了心脏病,却被医生告知“可能是甲状腺的问题”。

医生指出,老年人出现腿脚水肿或心跳过缓,未必都是肾脏疾病或心脏疾病,也有可能是体内甲状腺激素缺乏的征兆,应警惕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即“甲减”)。

老年“甲减”

花样多易误诊

据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内分泌科徐明彤教授介绍,“甲减”是指由于各种不同原因导致的甲状腺激素缺乏而引起的机体代谢和全身各个系统功能减退的临床综合征。目前,老年“甲减”发病率为2.3%~4.4%,以女性多见,男女比例约1/2~3,并且随年龄增长而增加。

“和中青年患者相比,老年人‘甲减’的患病率并不低,但患病表现经常不典型,因而漏诊或误诊的机会很高。”徐明彤说,老年“甲减”可与一些退行性病变、脑功能下降等现象相混淆,应引起老年人的重视。

老年“甲减”的主要表现为皮肤干燥、粗糙无光泽、脱发、脸部及足踝出现水肿;饮食食欲不佳、便秘、心跳过缓、心脏扩大;有些病人也会出现胸水和腹水。此外,还可能有记忆力减退、行动迟缓、贪睡等症状。由于病人能量代谢减低,产热量少,所以,体温偏低、怕冷。严重者可能导致黏液性水肿昏迷。

甲状腺激素治疗

需持续终身

徐明彤表示,老年“甲减”可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两种,病因各异。

原发性“甲减”约占90%以上,病因可为自身免疫性、炎症、手术、放射等所致。常见的是甲状腺自身免疫性萎缩或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从而导致甲状腺功能降低,这是老年“甲减”的主要病因。另外,在进行甲状腺手术、甲状腺放射性碘治疗后,或抗甲状腺药物治疗过程中,也可出现短暂的“甲减”。

继发性“甲减”是由于垂体或下丘脑疾病引发,例如肿瘤、手术、放疗或产后导致垂体缺血性坏死,从而造成甲状腺激素缺乏。

徐明彤提醒,老年“甲减”一旦确诊应用适当的甲状腺激素作替代治疗,并每隔2~3周,根据化验的甲状腺功能结果将剂量调整,直至症状缓解和化验结果回到正常范围。

“激素替代治疗不能用用停停。”徐明彤强调,一般需要终生进行激素替代治疗。由于老年人体弱,常患有其他疾病,需要服用多种药物,有些老人习惯一次服一把药,这是不对的。“甲状腺激素药物相对‘娇气’,不能和其他药物同时服用。”徐明彤建议,要在早餐前单独服用甲状腺激素。

饮食:碘、脂肪、胆固醇别超量

查出患有“甲减”之后,老年人应改变膳食习惯,以免对治疗造成干扰,令病情波动。

首先,碘的补充要根据不同的病因而决定,要咨询专科医师,可适量吃海带、紫菜,但忌讳大量进食易诱发甲状腺肿大的物质,例如卷心菜、白菜、油菜、木薯等。其次,要吃足量蛋白质。再次,限制脂肪,如食油、花生米,以及富含胆固醇的饮食如奶油、动物脑及内脏等。

徐明彤表示,为预防甲低,老年人应增强自我保健意识,改善不良习惯,预防各种感染因素,参加量力而行的体育运动增强体质。如有异常,应进行甲状腺功能的筛查,及时治疗。

进行献血前要进行什么检查

献血是一件很光荣的事情,也是每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人会做的事情。那么你知道进行献血过程,要进行哪些重要的检查,这些检查有什么作用呢?

一、献血者体格检查标准

1. 年龄:18-55周岁。

2. 体重:男≥50千克,女≥45千克。

3. 血压:12-20/8-12Kpa,脉压差:≥4Kpa(千帕)。或:90-140/60-90mmHg,脉压差:≥30mmHg。

4. 脉膊:60-100次/分,高度耐力的运动员≥50次/分。

5. 体温正常。

6. 皮肤无黄染,无创面感染,无大面积皮肤病,浅表淋巴结无明显肿大。

7. 五官无严重疾病,巩膜无黄染,甲状腺不肿大。

8. 四肢无严重残疾,无严重功能性障碍及关节无红肿。

9. 胸部:心肺正常(心脏生理性杂音可视为正常)。

10.腹部:腹平软、无肿块、无压痛、肝脾不肿大。

二、 献血者血液检验标准

1. 血型:ABO血型(正反定型法)。 Rho(D)血型,在有条件的地区以及Rh阴性率高的地区作测定。

2. 血比重筛选:硫酸酮法 男≥1.052 女≥1.050,或者比色法。

3.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酮体粉法:阴性,或者赖式法:≤25单位。

4.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酶标法:阴性(快速诊断法仅限于非固定采血点的初检使用)。

5. 丙型肝炎病毒抗体(HCV抗体)酶标法:阴性。

6. 艾滋病病毒抗体(HIV抗体)酶标法:阴性。

7. 梅毒试验RPR法或TRUST法:阴性。

8. 复检上述1、2、3、4、5、6、7项。

9. 甲型肝炎临床治愈一年后连续三次每次间隔一个月化验正常可参加献血(以临床化验报告为准)。

10.疟疾高发地区检测疟原虫。

三、 免疫接种后献血的规定

1. 接受麻疹、腮腺炎、黄热病、脊髓灰质炎活疫苗最后一次免疫接种二周后,或风疹活疫苗、狂犬病疫苗最后一次免疫接种四周后可献血;被狂犬咬伤后经狂犬病疫苗最后一次免疫 接种一年后方可献血。

2. 接受动物血清者于最后一次注射四周后方可献血。

3. 健康者接受乙型肝炎疫苗、甲型肝炎疫苗免疫接种不需推迟献血。

献血后多久可以再献血

一般是半年之后。

公民献血可献全血或成分血,其中献全血的间隔时间要达到6个月,献成分血(指献血小板)的间隔时间要达到1个月,不能过于频繁,以免影响到身体正常运转。

进行献血前要进行什么检查

1. 年龄:18-55周岁。

2. 体重:男≥50千克,女≥45千克。

3. 血压:12-20/8-12Kpa,脉压差:≥4Kpa(千帕)。或:90-140/60-90mmHg,脉压差:≥30mmHg。

4. 脉膊:60-100次/分,高度耐力的运动员≥50次/分。

5. 体温正常。

6. 皮肤无黄染,无创面感染,无大面积皮肤病,浅表淋巴结无明显肿大。

7. 五官无严重疾病,巩膜无黄染,甲状腺不肿大。

8. 四肢无严重残疾,无严重功能性障碍及关节无红肿。

9. 胸部:心肺正常(心脏生理性杂音可视为正常)。

10.腹部:腹平软、无肿块、无压痛、肝脾不肿大。

二、 献血者血液检验标准

1. 血型:ABO血型(正反定型法)。 Rho(D)血型,在有条件的地区以及Rh阴性率高的地区作测定。

2. 血比重筛选:硫酸酮法 男≥1.052 女≥1.050,或者比色法。

3.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酮体粉法:阴性,或者赖式法:≤25单位。

4.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酶标法:阴性(快速诊断法仅限于非固定采血点的初检使用)。

5. 丙型肝炎病毒抗体(HCV抗体)酶标法:阴性。

6. 艾滋病病毒抗体(HIV抗体)酶标法:阴性。

7. 梅毒试验RPR法或TRUST法:阴性。

8. 复检上述1、2、3、4、5、6、7项。

9. 甲型肝炎临床治愈一年后连续三次每次间隔一个月化验正常可参加献血(以临床化验报告为准)。

10.疟疾高发地区检测疟原虫。

三、 免疫接种后献血的规定

1. 接受麻疹、腮腺炎、黄热病、脊髓灰质炎活疫苗最后一次免疫接种二周后,或风疹活疫苗、狂犬病疫苗最后一次免疫接种四周后可献血;被狂犬咬伤后经狂犬病疫苗最后一次免疫 接种一年后方可献血。

2. 接受动物血清者于最后一次注射四周后方可献血。

3. 健康者接受乙型肝炎疫苗、甲型肝炎疫苗免疫接种不需推迟献血。

献血的好处 献血的坏处

对于初次献血者,如果献血前过于紧张或者过度疲劳,或处于饥饿状态下,献血可诱发晕厥,献血后需要休息半小时,以防在途中发生晕厥。

若献血者本身属于营养不良体质,在短时间内献血次数过多,有可能发生贫血。

在献血过程中,如果消毒不严格,共用抽血器材,不排除感染疾病的可能,但只要是属于正规的国家采血机构都不存在这种现象。

甲亢可以献血吗

甲亢是内分泌疾病,是不会传染的, 甲亢病位在颈部,临床上呈现的颈肿、怕热汗出、心悸心烦、消谷善饥、性急易怒、指舌颤动、形体消瘦等症状,是一个多脏腑受病、多病机并存的复杂的病理过程,

甲亢病人不能献血.根据《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内分泌疾病或代谢障碍性疾病患者,如脑垂体及肾上腺疾病、甲状腺机能亢进、肢端肥大症、尿崩症及糖尿病等。规定是终身不能献血.

甲状腺结节能献血吗

1、"不能献血,一般如要进一步做些检查,才能确定甲状腺疾病的性质,如抽血化验检查甲状腺功能,必要时还需做困状腺的放射性核力和超声波检查。"

"甲状腺结节分良性及恶性两大类良性结节占绝大多数恶性结节不足1%.不过也建议及时治疗,以防癌变。"

2、这个得看全身的情况而定的,如是症状或是正在服用药物期间,那就不可以的。

这个如果有症状的,那不可以的,会引起病情加重的现象发生,以稳定了以后再考虑这个。

3、可以献血的。不影响。甲状腺结节分良性及恶性两大类,良性结节占绝大多数,恶性结节不足1%.不过也建议及时治疗,以防癌变。

甲状腺病患者不适合食用的有:

(1)忌烟、酒及辛辣刺激性食物。

(2)忌肥腻、粘滞食物。

(3)忌坚硬不易消化食物。

(4)忌油炸、烧烤等热性食物。

在饮食上调理,选择高营养,少刺激的食物,还可以服用含量为16.2%的抗癌中药人参皂苷Rh2(护命素)能够补益元气,调理身体,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增殖,同时对增加癌症患者的食欲很有帮助,能有效改善胃胀、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症状。服用同时,还可以适当让病人在饭后小坐或者注意日常的慢行散步,都可以增加病人食欲。

献血能减肥吗 瘦的人能献血吗

献血有基本的体重要求。

一般来说,男性18-55周岁,体重≥50公斤,女性18-55周岁,体重≥45公斤均可以献血。体重低于以上标准值,是不适合献血的,因为血液也是人体体液的一种,一般以体重计算,血液基本占体重的8%左右,体重轻,偏瘦的人,血液也会相对较少些,不适宜献血,以免影响献血者的身体健康。

相关推荐

献血会瘦吗 注意事项

一些年轻女孩想通过空腹献血来达到减肥目的,不吃早饭空腹来献血,非但不能减肥,反而会因为血液中的葡萄糖含量较低,可能造成献血后头晕等不良反应。为了保证献血者在献血时处于良好的生理状态,请献血者们务必不要空腹献血,并保证充足睡眠。

适当的献血有什么好处 献血的好处

1、无偿献血会刺激人体造血功能更加旺盛,加速血细胞的生成,促进血液的新陈代谢。坚持规律献血的人,由于骨髓造血系统不断受到刺激,保持较旺盛的新陈代谢,不断产生出更具生命活力的年轻细胞,新鲜的血细胞的比例明显高于未献血的人。 2、无偿献血者累计献血八百毫升以下,自献血之日起五年内临床用血,可以累计按其献血量的三倍免费用血自献血之日起五年后临床用血,可以累计按其献血量等量免费用血。 3、适量献血会使人更加健康、长寿坚持长期适量献血的人,由于骨髓造血系统不断受到激发,新鲜的血细胞的比例明显高于未献过血的人。献血

献血对人体的6大好处

好处一:定期献血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有关专家对反复献血组26例、急性脑梗塞患者22例的血流变学各项均值做了比较。结果表明:反复献血组的全血粘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红细胞电泳,均较正常值明显降低。 好处二:献血可提高造血功能 随着年龄增长,造血功能和血细胞生成率逐渐下降。献血后,由于血细胞数量减少,对骨髓产生反馈作用,促使血细胞的生成,经常按规定期限献血,就可使骨髓保持旺盛的活力。 好处三:经常献血可降低血脂 血脂长期处于较高水平,俗称“血稠”。“血稠”的结果就是脂肪一层层附着在人的血管壁上,最后导致

献血前注意事项 提前学习献血相关知识

献血前应当主动学习与献血有关的相关知识,应学习献血知识,了解献血常识,阅读一些献血宣传资料,以解除和减轻思想负担,减少献血中不必要的反应。

献血浆对人体有害吗 献血浆献多少合适

献血浆一次献600g。 正常人的血容量在人体体重的8%左右,而一次献血的在血液的10%以下不会出现任何症状,而一次献血浆的量在600g,远远达不到献血的量,因此,只要不是自身身体有问题,就不会影响到正常生理功能。

献血的要求 哪些人可以献血

为了保证献血者的健康,《供血者健康检查标准》中规定献血者必须做下列体格检查: 1、核对年龄:适合献血的年龄是18~55周岁。 2、体重:男性不低于50公斤,女性不低于45公斤。 3、血压:收缩压90~150 mmHg;舒张压60~90 mmHg,脉压差大于30 mmHg。 4、脉搏:每分钟60~100次,高度耐力的运动员每分钟50~l00次。 5、体温正常。 6、发育正常,营养中等以上。 7、皮肤无黄染,无创面感染,无大面积皮肤病,浅表淋巴结无明显肿大。 8、五官无严重疾病,巩膜无黄染,甲状腺不肿大。 9

八成人愿意献血仅少数人付诸行动

1、无私奉献心态:最多见于在校大学生和军人,其次为外来务工人员和医务人员。这部分人参加献血的目的就是讲奉献、献爱心,献血不图回报,他们是献血队伍的主流,也是无偿献血的主力军。 2、索取利益心态:这是一种非积极的献血心态,多以企事业单位、机关、乡镇农民中计划献血为多见。这部分献血人群多是冲着高额补贴和其他利益而来献血,这其中势必包括冒名献血、隐瞒疾病的献血者,这种心态严重危害血液安全,这些行为亦严重违背《献血法》的初衷。 3、被动服从心态:多以机关、企事业单位、乡镇农民计划献血为多见。他们献血的重要原因是存

无偿献血应鼓励

为确保血液质量和减少献血者在献血过程中的不必要的反应,献血者在献血前一天和献血的当天,需注意以下一些问题: 1. 献血前一天晚上不要饮食过饱,献血的前两餐不要吃肉、鱼、蛋、牛奶、豆制品及油腻食物。要吃一些清淡饮食, 以防止血液浑浊,影响血液质量。 2. 要保持献血前一晚的良好睡眠,献血前也不要空腹,以免在献血过程中出现头晕、心慌、出汗等一些反应。 3. 献血前两天如有感冒、发烧、咳嗽等应暂缓献血。 4. 准备献血前还可以阅读一些献血宣传资料,以解除和减轻思想负担,减少献血中不必要的反应。

献血前注意事项

1、出于对自己身体负责,对献血机构工作人员负责,作出献血的决定之前,一定要看看自己的条件是否满足。目前对于自愿献血者还是有一定要求的,无论是年龄还是身体素质都有限制,如果不满足基本条件,还是不要强行献血的好,带来的弊端大于益处,好事说不定还弄也成了坏事。 2、出于对血液用者负责的角度,献血前一天晚上不要饮食过饱,献血的前两餐不要吃肉、鱼、蛋、牛奶、豆制品及油腻食物。要吃一些清淡饮食, 以防止血液浑浊,影响血液质量。 3、同样出于对自己身体负责的角度,要保持献血前一晚的良好睡眠,献血前也不要空腹,以免在献血

无偿献血小常识

1、血液是在血管和心脏中不断流动的红色液体。在正常情况下,一个人体内的血液总量大约为体重的百分之八。体重五十公斤的成年人,全身大约有4000毫升血液。 2、血液是由有形成分和血浆组成。其中有形成分有三种,它们分别是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3、经科学家测定,人体血液中的红细胞寿命约为120天。 4、到1995年,全世界共发现23个红细胞血型系统,其中与输血关系最大的是ABO血型系统。世界卫生组织1921年把ABO血型系统正式向全世界统一命名为A、B、AB、O四种血型 5、《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的开始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