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得了肥胖症怎么办
儿童得了肥胖症怎么办
1、家长以及亲友们,都要认识到小儿肥胖症是种疾病,必须进行治疗,不治疗会给小儿带来许多害处。
2、家长要做好肥胖症儿童的思想工作,使病儿能配合治疗,能自觉地控制饮食。
3、肥胖症儿童的父母、祖父母和亲友们,甚至邻居、学校的老师和幼儿园的保教人员等,都对治疗小儿肥胖症有统一的看法,一致的言行。尤其在对肥胖症儿童采取饮食治疗时,看法相同,行动一致,共同协助病儿渡过减肥难关。
4、肥胖症儿童要坚持进行饮食治疗,采用低热量、低脂肪、低糖、高蛋白的饮食原则。由于肥胖症儿食欲好、食量大,给病儿的饮食,应在保证营养素的平衡情况下,严格控制每天摄入的热量。就是说,肥胖症患儿每天吃的饭菜,应含比较多的维生素、微盘元素和蛋白质等,但每天的总热量不宜过多。
5、引导肥胖症儿童多活动、多锻炼、多做家务劳动、少睡觉、少看电视、少休息。例如,每天要晚睡早起,清晨起来,父母要带着孩子跑步、做操,让孩子多参加打扫卫生和其他家务劳动。
6、定期进行检查。对肥胖症儿童,在进行家庭治疗前,应到医院作全面检查,治疗中每隔1-2个月再到医院检查一次,以便及时掌握家庭治疗效果和及早发现并发症。
宝宝体重超标喂养遵循原则
一、婴幼儿体重超标原因全解析
1.喂养方式不是肥胖主因
问:不是说奶粉喂养的宝宝才容易得肥胖症吗?我家宝宝是母乳喂养,可看起来还是胖乎乎的,长得好快,这是要断了母乳?我要怎么喂养才不会让宝宝得肥胖症呢?
A:喂养方式(母乳还是人工)不是肥胖的主要原因,过度喂养和进食,膳食结构不合理,饮食行为偏差,运动量不足,内分泌、遗传代谢性疾病才是儿童肥胖主要原因,因此,纠正不良饮食行为和生活习惯,尽早培养宝宝独立进食的能力,合理膳食,营养搭配,不强迫进食,不在进食时训斥孩子,加上适当运动的习惯,避免长时间看电视、玩游戏机、看书等静坐活动,可以预防肥胖发生。
2.内分泌、遗传代谢疾病等都可以造成儿童肥胖
问:我住的小区里有个小孩,他每顿都只能吃一小碗饭,家族里也没有肥胖病人,可是他长得好胖。请问医生,他吃得那么少为什么还是会发胖啊?这是一种病吗?
A:肥胖的原因有很多种,其中过度喂养和进食,膳食结构不合理,饮食行为偏差,运动量不足,内分泌、遗传代谢性疾病等都可以造成儿童肥胖。针对这个孩子需要到儿童保健门诊做进一步检查和问诊,在确诊肥胖的基础上找出肥胖的原因来加以干预。
3.肥胖症会遗传,要控制宝宝饮食与运动
问:医生您好,宝宝现在6个月了,刚体检的结果是身高:68.5厘米、头围:42.5、体重:9.6公斤,他的爸爸有点胖,宝宝他会不会也有肥胖症的可能?宝爸的肥胖是不是更容易遗传给孩子?为什么?
A:不知道宝宝是男孩还是女孩?按照男孩评价标准宝宝为超重,按照女孩评价标准为轻度肥胖。小儿肥胖症与遗传和环境都有一定的关系。一般来说肥胖具有一定的家族倾向,大约有1/3左右的肥胖症者与父母肥胖有关。如果父母两人都超过正常体重,子代中2/3出现肥胖。不过,后天饮食及运动也是决定宝宝是否肥胖的关键,妈妈们可不能忽略这一因素。
得儿童肥胖症的人多吗
全球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儿童青少年肥胖率均在上升。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截至 2000 年,全球 5~17 岁儿童的超重率为 10%,肥胖率为 2%~3%,欧美发达国家儿童超重率高达 20%~30%,肥胖率为 5%~15%,且是儿童肥胖的主要流行地区,非洲和亚洲国家儿童超重和肥胖率则在 10% 以下。我国儿童肥胖率也不断增加,自 1982 年到 2002 年,我国城市儿童超重率增长了 33%,肥胖率增长了 29%,农村地区儿童超重率和肥胖率也分别增长了 15% 和 3%。据 2002 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调查的结果显示,按照 2003 年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推荐的超重、肥胖判定标准,我国城市 7~17 岁儿童青少年超重率和肥胖率已经分别达到了 8.5% 和 4.4%,其中大城市儿童青少年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达到了 13.1% 和 8.1%。2006 年进行的第 3 次全国儿童肥胖流行病学研究显示,10 年来中国 0~6 岁儿童超重和肥胖总检出率分别为 19.8% 和 7.2%,接近欧美发达国家水平。
我比较胖,吃植物油好还是动物油好一点
在我们的生活当中,植物油本身含有的是不饱和的脂肪酸,而动物油中所含有的饱和脂肪防酸和胆固醇,因此,经常食用动物油会会影响血脂水平,摄入过量的饱和脂肪酸容易令人得肥胖症,所以,对于肥胖人群,不建议使用动物油。
小孩太胖会不会影响智力发育
近年来有人对部分小学肥胖儿童进行智力检测,认为肥胖可使儿童智力得不到充分发育,学习方面运算和思维的敏捷性处于劣势。因而动手能力、辨别能力、认识事物的能力不如普通儿童。
肥胖儿童大多数为单纯性肥胖,除进食较多外无其他不适,患儿食欲极好,常有多食,喜食肥肉、油炸食物或甜食的习惯。明显肥胖儿童可有疲乏感,用力时气短或腿痛。严重肥胖者,可出现呼吸浅快,肺部换气量减少,引起低氧血症,红细胞增多,紫绀,心脏扩大,心力衰竭甚至死亡。肥胖儿童常有心理障碍,既是引起肥胖的原因,也是肥胖持续存在的附加因素。
由于小儿肥胖症对小儿危害较大,故我们家长要注意预防,不要错误地认为小儿吃的越多越好,长得越胖越壮。当小儿体重高于同年龄、同身高正常小儿标准的20%为肥胖;超过20%~30%为轻度肥胖;30%~50%为中度肥胖;75%为重度肥胖。
孕期妈妈体重增加多少儿童才不容易得肥胖症
孕妈妈在整个孕期体重增加11. 25~15千克是比较合适的,孕期体重增 加过多或过快,不仅会增加巨大儿的发生率,还会增加产后减肥的难度。反 之,若体重增加过少,则会影响胎儿的正常生长发育。
儿童肥胖的原因
饮食习惯:儿童肥胖最突出的原因是饮食习惯不合理,很多有儿童肥胖症的孩子都喜欢吃高热量的食物,和甜食,经常吃零食,不吃早餐。据调查,每周只吃一次早餐得肥胖症的概率是18.6%,而每天都吃早餐得肥胖症的概率是11.8%。
生活习惯:不爱运动,经常看电视,吃完饭后喜欢静卧,这些也是导致儿童肥胖的原因。据调查,平均看电视时间每增加一小时,肥胖症的概率增加1.5%。
内分泌紊乱:虽然在肥胖儿童和青少年中很少见生长激素缺乏、甲状腺激素缺乏和皮质醇过多,但是这些疾病以能量消耗下降和生长减少同时存在为特征,引起缓慢生长的矮身高儿童出现显著的中心性肥胖。
药物:长期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出现特殊形式的向心性体重增长。
熬夜减肥还是增肥
熬夜的人更容易肥胖。
每天睡眠低于6.5小时的人,更容易得肥胖症,而且熬夜还会损害人的身体健康,造成内分泌失调,而肥胖跟内分泌失调也有密切关系。
婴幼儿体重超标原因
1.喂养方式不是肥胖主因
问:不是说奶粉喂养的宝宝才容易得肥胖症吗?我家宝宝是母乳喂养,可看起来还是胖乎乎的,长得好快,这是要断了母乳?我要怎么喂养才不会让宝宝得肥胖症呢?
A:喂养方式(母乳还是人工)不是肥胖的主要原因,过度喂养和进食,膳食结构不合理,饮食行为偏差,运动量不足,内分泌、遗传代谢性疾病才是儿童肥胖主要原因,因此,纠正不良饮食行为和生活习惯,尽早培养宝宝独立进食的能力,合理膳食,营养搭配,不强迫进食,不在进食时训斥孩子,加上适当运动的习惯,避免长时间看电视、玩游戏机、看书等静坐活动,可以预防肥胖发生。
2.内分泌、遗传代谢疾病等都可以造成儿童肥胖
问:我住的小区里有个小孩,他每顿都只能吃一小碗饭,家族里也没有肥胖病人,可是他长得好胖。请问医生,他吃得那么少为什么还是会发胖啊?这是一种病吗?
A:肥胖的原因有很多种,其中过度喂养和进食,膳食结构不合理,饮食行为偏差,运动量不足,内分泌、遗传代谢性疾病等都可以造成儿童肥胖。针对这个孩子需要到儿童保健门诊做进一步检查和问诊,在确诊肥胖的基础上找出肥胖的原因来加以干预。
儿童得了肥胖病该怎么办
专家指出,要想治好肥胖症,首先,就需要对肥胖有一个科学的认识,其实肥胖不仅影响体型美,而且有害健康。简单的说,单纯用一些减肥药,减肥茶、减肥营养食品等减肥只是从外表上减肥的短期行为,减肥措施一停止,肥胖又反弹回来。久而久之,会出现各种併发症。为此,就必须从医学科学的角度来重新认识肥胖。体重超过标准重的20%以上,又没有其他神经内分泌疾病,不是激素、避孕药等引起的肥胖,特别又有运动少,进食多等不良习惯者,就须採取积极的综合性治疗措施。
不管是对什么进行治疗,最好是可以遵循一些治疗的原则,而治疗肥胖症,就需要根据病因、肥胖度、血脂、血糖和B超检查有无脂肪肝、胆囊炎、胆石症以及血压、心功能等检查结果来判断治疗的措施和方法。可以采取分期治疗的综合措施。
首先就可以对Ⅰ期肥胖病进行治疗:这种类型的肥胖症患者,一般没有什么明显的自觉症状,饮食和大小便正常,血液及B超检测均正常,仅有体重(体重指数、 F%)达到肥胖标准者。治疗以饮食控制为主,采用低热能平衡饮食,加强运动量,配合耳针穴位疗法(胃、脾、饥点、叁焦、内分泌等穴)。
其次就是Ⅱ期肥胖病的治疗:一般在出现的时候,会有一定的肥胖症状,特别是中医辩证分型中的痰湿型症状群或痰湿型兼挟型症状群,可有血脂异常、脂肪肝,上述患者除积极地饮食管理,增加适合的运动量外,可加用中药方剂、减肥药物辩证分型加以治疗。也可加用非药物疗法减肥。
最后就是Ⅲ期肥胖病的治疗:这种类型的肥胖症,患者会有明显的肥胖症状,比如疲乏、无力、气短、心悸、胸闷、下肢浮肿、食欲一般、痰湿型及兼挟型症状,血压可升高,血脂异常、脂肪肝、心及肺功能不全。肥胖度在Ⅲ度以上。此期应严格饮食管理、低热量、低脂、低盐、高蛋白质、高维生素饮食,每日坚持活动如散步、气功、太极拳等活动。可採用中医辩证分型方剂、健脾、祛湿、益气、化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