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友出汗异常当心并发症
糖友出汗异常当心并发症
出汗,似乎跟我们的呼吸一样,是非常理所当然却不甚起眼的一件事。可是,糖友出现出汗异常,可能是身体控制汗腺的自主神经出了问题。
自主神经是负责胃肠蠕动、汗腺排汗等功能的一类不受人意志支配的神经。正常情况下,自主神经感受到体温高了,就会指挥汗腺出汗,汗蒸发带走热量便降低体温、让我们觉得凉快。血糖长期异常升高不仅会直接干扰神经细胞内的代谢,还会使蛋白变性、微血管病变使神经组织局部缺氧,功能受损,因此全身各处的神经组织都可能受到糖尿病的损害,自主神经也不例外。
试想一下,如果平时走不多远、稍微动动就大汗淋漓;秋天冬天明明气温较低、睡了一宿早上醒来全身却汗津津的;又或者盛夏炎热、别人都在流汗,自己身上明明觉得燥热却没什么汗、异常干爽;还有出汗太不均匀,手心、脑袋、脖子和背部等老是汗出不止而其他部位却没什么汗,甚至半边身子汗多而另一边汗少,还是会让人觉得很不舒服。
和其他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一样,发现出汗异常,糖友就应该意识到它的重要性,通过饮食、运动、心理和药物治疗及定期监测将血糖控制良好以预防症状出现,还应该在出现这些症状之后,尽早到医院就诊,调整糖尿病治疗、服用维生素B1、B12和甲钴胺等营养神经药物以保护神经组织。
糖尿病人能吃血橙吗
糖尿病患者的饮食禁忌严格,含糖量多的食物都是饮食禁忌,水果虽然营养丰富,但是含糖的水果多,所以也要慎重的选用。那么,糖尿病患者是否可以食用血橙呢?一起来了解下。
可以食用,但是要控制量。以下是糖尿病患者的注意事项:
1. 健康的饮食习惯
在确保总热量平衡的前提下,糖友应当采取少量多餐,多吃含纤维素较高的粗粮、麦胚、豆类及蔬菜等,每日每人食物纤维的摄入量不低于35克,但是对于已有较重并发症的高龄患者不必过分限制饮食。
2. 控制体重
糖友如果发现自己的体重已经超重,就要通过适当的饮食控制和运动来减少自己的体重。这将有助于降低血糖,有效改善自己的血压和血脂。
3. 保证睡眠质量
睡眠对血糖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睡眠过多或过少都可以增加糖友的食欲,增加糖友对高碳水化合物食品的渴望。这也可能会导致体重增加,增加的并发症的风险。所以,糖友的睡眠保证在七八个小时是最好的。
4. 每天监测血糖
每天测量血糖,使血糖保持在正常的水平,可以避免糖尿病并发症,如神经性疼痛。检查也可以帮助糖友了解各种食物和运动对自己身体的影响。
5. 压力的自我调整
糖友一定要学会管理自己的压力,压力会导致血糖水平上升。可以尝试一些缓解压力的方法,如呼吸练习,瑜伽和冥想,这对于2型糖尿病是非常有效的。
宝宝夏季感冒了当心并发症
处于生长阶段的小宝宝,抵抗力比较的弱,很容易被细菌,病毒所侵袭,感冒是春季最常见的一种呼吸道疾病,很多家长认为只要吃点感冒药孩子就会好起来的,殊不知,感冒可不是一个小病,会诱发很多的疾病。
由流感病毒、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等侵袭人体时,就会让人们发生心肌炎感冒,其中柯萨奇病毒和埃可病毒对于心肌有特殊的“亲和力”,是因为人们在患有呼吸道炎症的同时也会让心脏遭到损害。心肌炎患儿往往会先出现感冒症状,如发烧、咳嗽、咽痛、流涕、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有些还会关节痛、肌肉痛。
当这些症状逐渐好转或消失后,心脏的活动就会出现很多不正常的状况,有的就是心跳突然变得很快,或心跳变慢、停止搏动、或是不规则跳动,孩子常诉说头痛、头晕、心悸、心前区不适或疼痛。严重者还会出现脸面浮肿、气促等表现。因此,别把孩子感冒当作小事,在积极治疗的同时,应严密观察全身情况,一旦发现心脏异常的蛛丝马迹,要及时去医院就诊。
夜尿多不一定是前列腺的错
1、糖尿病。因血糖过高,尿中有大量糖排出可引起溶质性利尿。此外,由于血糖升高,机体为了代谢,增加饮水量以便稀释血液也是引起多尿的原因。老年糖尿病患者出现夜尿多是比较常见的一种症状,是糖尿病并发症对患者体内肾功能影响造成的,可能是糖尿病肾病。因此,糖友出现夜尿多要警惕是不是肾脏出现了并发症。
2、肾功能不全。肾脏疾病引起的多尿见于慢性肾衰竭的早期,此时以夜尿量增加为特点,多尿是肾小管浓缩功能障碍的表现。常见于高血压肾损害、老年肾小动脉硬化症、各种慢性肾脏病引起的氮质血症、低钾性肾病(如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等)以及原发性或继发性肾小管—间质疾病(如肾小管酸中毒)等。
3、心力衰竭。有多年高血压和患过心梗的中老年人,是慢性心衰的高发人群。如果你属于高危人群,一旦出现夜尿增多的现象,千万别轻视,有可能是慢性心衰的表现之一。当发生夜尿多时,别误认为是前列腺“惹的祸”而不加重视。
心肌病要当心出现并发症
1、心律失常
谈肥厚型心肌病的并发症时,不得不说到心律失常,作为并发症的心律失常具有病发率高的特征,多见的室性心律失常、室上性心律失常及房颤,更为严重的病人还可有室性心动过速、室颤、停搏、猝死等情况出现,尤其是室性心律失常和房颤,要积极救治。
2、心脏性猝死
很多肥厚型心肌病人之所以死亡就是出现了此种并发症,约占此病死亡率的一半之上(曾有统计约为78),原因在于严重心律失常,特别是室速、房颤。
3、动脉栓塞
肥厚型心肌病并发动脉栓塞的几率为9,分析病例发现病人并发的部位往往是左心耳,进展到肥厚型心肌病扩张期;当然也不能排除其它的部位,如左心室形成血栓,脱落后又将会形成栓子,进而造成动脉栓塞(脑栓塞相较多些)。
4、感染性心肌膜炎
这种并发症往往是发生在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中,发生的几率约为(5~10),据了解感染灶较多发于二尖瓣、主动脉瓣。在室间隔上部接触性损伤部位发生的心肌病再并发感染性心肌膜炎是很少遇到的。
5、心脏传导阻滞
这种并发症多见于窦房结与房室结,要病例中常见到,它能影响药物对该病的治疗。
6、心力衰竭
肥厚型心肌病的并发症之心衰常常出现在扩张期,由心肌肥厚慢慢致使左心舒张功能不全、左心房压升高及左室舒张末压等一系列情况,再慢慢形成严重心力衰竟的症状,其发生率约为(14~16)
7、猝死
虽不多见,但肥厚型心肌病的并发症之猝死仍然不可忽视。在这种并发症发生之前可能不出现任何征兆,但专家表示这种并发症可有助于识别高危病人。
男人多汗的原因
男人多汗的原因
情况一:白天经常出汗
一般有这种情况的男人,身体都不太好,说话声音低,容易感冒也就是说比较虚,中医认为这是气虚的表现,白天常常会出虚汗,饮食上可以选择山药,牛羊肉等等,平时多增加一些动作舒缓的运动,比如太极拳,慢走。
情况二:晚上睡觉出盗汗
出现这种情况的男人一般都伴有手脚心热,面部发红,口干舌燥等特点,中医上定义为阴虚,这其实是与白天出汗刚好相反的,对症的方法是选择百合,雪梨等滋阴的食物,少吃牛羊肉,葱姜蒜等热性食物。
情况三:头上爱出汗
这种情况不是很多见,一般为暴饮暴食之后,出现满头大汗,并且伴随着腹胀,口渴的现象,这是积食的表现,一般通过减少进食量,改吃清淡的食物来缓解,如果出汗的同时有恶心想吐的感觉,那就是湿热比较严重了,更应当注意清淡饮食。
男人多汗当心并发症
1、低血糖症
引起低血糖症的原因很多,发作时以交感神经兴奋过度为主要表现。此时因血糖突然下降,刺激交感神经兴奋,人体释放出大量的肾上腺素,这样一来,就可能出现病人面色苍白、出冷汗、手足震颤等症状。
2、甲状腺机能亢进症
怕热、多汗是这一疾病的主要特征之一。同时,它还伴有精神紧张、性格改变、难以入睡、多猜疑等症状。
3、糖尿病
糖尿病由于合并植物神经功能障碍,常有出汗异常现象。若同时有糖尿病的典型症状,即多食、多饮、多尿和体重减轻,建议做血糖、尿糖等检查。
4、嗜铬细胞瘤
嗜铬细胞常见的症状就是淋漓多汗,且出汗具有阵发性,发作时,面部潮红或发白,有时也会持续出汗。此外,常常还伴有心慌、手颤、四肢发凉等。此病发作时常伴有明显的血压升高、头痛等症状。
胃炎久拖不治当心并发症
1、胃溃疡
慢性胃炎容易并发溃疡病。溃疡一般是在胃炎的基本上发生的。胃溃疡的发病与饮食、职业、吸烟、遗传等因素有关。而幽门括约肌功能紊乱或胆汁返流等。是可造成胃酸分泌增多及破坏胃黏膜屏障,也会在发生胃炎的基础上进一步形成溃疡。
2、上消化道出血
上消化道出血是消化性溃疡最常见的并发症。消化性溃疡也是上消化道出血最常见的原因,溃疡病治疗不及时、或暴饮暴食、酗酒、劳累过度以及不合理用药都可使而破裂出血。
3、急性穿孔急性穿孔
是指溃疡深达肌层及浆膜层而突然穿破胃壁,导致胃或十二指液流入腹腔而造成弥漫性腹膜炎。
4、幽门梗阻
十二指肠或幽门管溃疡因炎症、水肿、幽门痉挛、胃黏膜垂或瘢痕收缩造成的幽门狭窄、食物通过阻碍者称为幽门梗阻。
5、胃切除后胆汁反流性胃炎
胃切除后胆汁反流性胃炎是指胃切除术后由于幽门功能不全以致胆汁反流而并发的胃炎。
这种出汗当心是肝癌征兆
肝癌早期的一些不典型“征兆”
低血糖症:肝脏本身有较强的代偿能力,只有肝脏损害面积超过70%~80%时,才会出现明显的低血糖,表现为头晕、乏力、出虚汗等症状。
红细胞增多症:长期肝硬化或 慢性肝病的患者,无其他原因出现红细胞增多,可能是肝癌的早期信号,应引起高度重视。因 为,肝脏的癌细胞分裂时,产生很多的红细胞生成素,导致红细胞生成过度旺盛。但是,肝癌患者红细胞增多的同时,白细胞、血小板和淋巴细胞等却没有升高。因 此,红细胞数越多,表明肝癌细胞分裂越旺盛。临床表现为面红、多血质体貌等。
高脂血症:肝硬化和慢性肝炎患者,如果已排除高脂饮食、大量饮酒、缺乏运动以及某些内分泌疾病外,仍出现高脂血症,也视为罹患肝癌的信号。临床上表现为高脂血症的症状和体征,如肥胖、动脉粥样硬化等。
也有很多肝病容易被误诊为肝癌
肝血管瘤:肝血管瘤和肝细胞癌易混淆,其实血管瘤生长缓慢,一般没有慢性肝病病史,临床无乏力、纳差、腹胀等表现,体征也不会出现肝掌、蜘蛛痣、黄疸、双下肢水肿等。
不均匀脂肪肝:部分脂肪肝患者有不均匀的脂肪堆积,有时难以和肝癌区别。临床上,脂肪肝不会有肝癌患者的全身表现,如腹胀、腹泻、右侧肝区不适、消瘦等。
肉芽肿:一些女性患者因口服避孕药、寄生虫感染或者自身免疫功能紊乱等原因,肝脏会出现孤立光滑且完整的结节,影像上难以和肝癌区别。建议进行超声或CT引导下组织学检查。
肝脓肿:患者有乏力、低热、消瘦、肝区不适等临床表现,发病初期难以和肝癌鉴别,需要结合血常规、AFP、肝功等生化指标综合判断。
夜尿多是怎么回事 糖尿病
因血糖过高,尿中有大量糖排出可引起溶质性利尿。
此外,因为血糖升高,机体水分严重缺乏,病人会觉得口渴,并一直喝水,也会造成多尿。
老年糖尿病患者起夜多是很正常的,主要是由于糖尿病并发症对患者体内肾功能造成了影响,要警惕糖尿病肾病。
因此,糖友出现夜尿多,要警惕是否肾脏出现了并发症。
爱出汗当心惹上高血糖
血液中往往会含有一定量的葡萄糖,被我们称之为血糖,但是人体血液中糖的含量高于正常浓度就被我们称之为高血糖,而一些人往往由于不了解而导致高血糖的出现,如果不能够及时的进行治疗就会导致疾病的恶化,所以对于高血糖的预防就显得尤为重要。
爱出汗是神经病变惹得祸
很多糖尿病患者往往会遇到这样的现象:平时走不多远、稍微活动一会儿就大汗淋漓;盛夏炎热、别人都在流汗,自己明明觉得燥热却没什么汗;还有的糖友某些部位出汗明显增多,如手心、脑袋、脖子和背部等老是汗出不止而其他部位却没什么汗,甚至半边身子汗多而另一边汗少,都会让人觉得很不舒服。
糖尿病患者一旦出现上面这些异常的出汗现象,就要警惕可能是由于血糖过高导致神经并发症发生!自主神经是负责胃肠蠕动、汗腺排汗等功能的一类不受人意志支配的神经。正常情况下,当人体体温升高,自主神经就会指挥汗腺出汗,汗液蒸发带走热量以降低体温。血糖长期异常升高不仅会直接干扰神经细胞内的代谢,还会使蛋白变性、微血管病变使神经组织局部缺氧,功能受损,因此全身各处的神经组织都可能受到糖尿病的损害,自主神经也不例外。
因此,通过饮食、运动、心理和药物治疗及定期监测稳定地控制血糖,是预防出汗异常等症状的重要手段。发现上述症状时,糖友应该意识到它的重要性,尽早到医院就诊,调整糖尿病治疗、服用维生素B1、B12和甲钴胺等营养神经药物以保护神经组织。如果发现和治疗及时,神经功能得到恢复、出汗恢复正常还是很有希望的。
改变吃饭顺序防血糖异常
糖尿病血糖不控制?当心并发症伤身
专家表示,糖尿病是一种代谢性疾病,一旦血糖长时间高于标准值,又未妥善治疗、控制,将会加速血管的退化,导致全身大小血管损伤。
长期下来,恐导致脑中风、心脏病、肾脏病变、神经炎、失明、伤口感染难愈合等并发症,不但影响病友的生活质量,严重时甚至更有危及生命的可能,不可不慎!
中医看糖尿病治疗少辛辣食物是关键
专家指出,中医在治疗糖尿病上,多着重于解决血糖在身体吸收利用的功能。而主要方式,则为透过调理脾胃使消化系统机能,让过多存在于血液里面的葡萄糖,得以被人体再吸收以及利用,进而达到降血糖的目的。
但若糖友已长期施打胰岛素治疗,要再用中药使身体回复正常机能,相对来说则较为困难。因为人体的内分泌系统非常懒惰,不容易在停用胰岛素的情形下,使身体状况回复正常。
因此,建议糖友想要成功稳定血糖,仍应从改变饮食习惯,减少精致糖类,以及辛辣食物的摄取,避免辛温之品助热伤阴,更不利于血糖的控制才是。
糖尿病进食有学问!汤菜肉饭再水果有保障
除了减少辛辣食物的摄取外,周宗翰中医师强调,想要维持血糖稳定,吃饭的顺序更是大有学问!尤其是,高糖份、属于单糖类,易被人体快速吸收的水果,更要多加注意。
如果糖尿病患于饭前吃水果,恐使果糖很快被吸收,造成血糖快速增加、立即分泌大量的胰岛素,对代谢相当不利。虽然胰岛素急速上升,确实能让血糖快速下降。可为保护生理机能正常运作,人体同时也会在血糖下降的同时,再度产生飢饿感,导致用餐期间吃的更多、血糖更不稳定。
且值得注意的是,胰岛素不只是对吃下肚的糖份有作用,同时也扮演影响人体许多代谢物质的的重要角色!但对脂肪组织的作用却是增加体脂肪合成、降低体脂肪分解。
所以,想要维持血糖、胰岛素分泌稳定,建议糖友们还是养成先喝汤,再吃青菜、吃肉、吃饭,最后食用水果的顺序来用餐较有保障!
控血糖来做有氧运动促血循不伤心
此外,养成适度、恒定的运动习惯,对于血糖控制也同样重要!运动不仅可以促进能量的消耗、减轻体重;同时,也有助于降低中性脂肪及低密度胆固醇,提高高密度胆固醇;提升心肺功能;增加肌肉张力,改善体力。
最重要的是,运动也有增进胰岛素分泌、降低血糖的效果。特别是,在血液循环变佳的情况下,对于减少心脏血管及末稍血管疾病的发生率也有不错的帮助。其中,又以慢跑、土风舞、韵律舞、游泳、快走、骑脚踏车等有氧运动为不错的选择。
糖尿病人如何选择降糖药
1. 急症、重症必须用胰岛素
糖尿病人出现酮症酸中毒等急性并发症,视网膜病变、尿毒症等严重慢性并发症,心肌梗塞等严重应激状态,或需要进行手术者,注射胰岛素是唯一的选择。
2. 肥胖与消瘦
超重和肥胖的糖尿病人使用双胍类、α-糖苷酶抑制剂;体型较消瘦的糖友最好优先选用促胰岛素分泌剂或胰岛素。
3. 餐前与餐后高血糖
若糖友只是餐后血糖高,餐前无异常,α-糖苷酶抑制剂最合适;餐后高血糖比较多见者,促胰岛素分泌剂中的非磺脲类比较合适;若空腹、餐前血糖都高,应该考虑用磺脲类、双胍类或胰岛素增敏剂。
4. 年龄差异
对于年轻的糖友来说,使用长效药物比较合适;而老年、病程长的糖友最好使用短效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