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下巨虚的定位与主治 下巨虚的定位

下巨虚的定位与主治 下巨虚的定位

科学定位:在小腿外侧,犊鼻下9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

快速取穴:

1.坐位屈膝, 先确定条口,从条口向下量1横指,在胫,腓骨之间可触及一凹陷处,按压有酸胀感。

2.在小腿外侧,犊鼻下9寸,距胫骨前缘1横指 (中指)处,按压有酸胀感。

犊鼻定位:屈膝,在膝部,髌骨与髌韧带外侧凹陷中。

解溪定位:在足背与小腿交界处的横纹中央凹陷中,当拇长伸肌腱与趾长伸肌腱之间。   条口定位: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8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

刮痧对肠胃有作用吗 强健脾胃刮天枢穴

定位:在腹中部,平脐中,距脐中2寸。

刮拭功效:理气健脾,调中和胃,适宜于治疗腹胀肠鸣,绕脐痛,便秘,泄泻,痢疾,月经不调。

配伍:配足三里治腹胀肠鸣;配气海至绕脐痛;配上巨虚,下巨虚治便秘,腹泻。

肠道不好怎么调理 刮痧调理

取穴:脾腧至大肠俞、天枢、足三里至下巨虚、阴陵泉。

操作方法:患者取合适的体位,施术者找准学位后,进行常规消毒,然后在所选的穴位上均匀的涂抹刮痧油或者润肤乳。操作时,施术者一手持刮痧板,一手扶患者。先刮背部的脾俞至大肠俞,再刮腹部的天枢,最后刮下肢的足三里至下巨虚、阴陵泉。

上巨虚和下巨虚的区别 上巨虚和下巨虚穴名解析

巨,巨大,虚,中空。胫,腓骨之间形成较大空隙,即中空,上巨虚在此空隙之上方,下巨虚在此空隙之下方。故而得名。

上巨虚和下巨虚的位置及功效

位置

上巨虚在胫、腓骨间之巨大空隙处,跷足抬脚,在巨大空隙处之上方,上巨虚属于足阳明胃经,为大肠之下合穴。而下巨虚在人体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9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处。

功效

上巨虚和下巨虚是人体常见的穴位,都属于足阳明胃经腧穴,经常进行按摩可以治疗胃肠道疾病;其中上巨虚主治大肠的疾病,比如便秘、过敏性肠炎等;而下巨虚对于小肠疾病有着很好的治疗效果,比如痢疾、泄泻等。

上巨虚的定位和主治 上巨虚的定位

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6寸,距胫骨前缘1横指,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外膝眼”(膝盖骨下部外侧的浅窝)下面6寸,横向则距离小腿骨棱外边食指粗细的位置。

上巨虚和下巨虚的位置及功效

上巨虚在胫、腓骨间之巨大空隙处,跷足抬脚,在巨大空隙处之上方,上巨虚属于足阳明胃经,为大肠之下合穴。而下巨虚在人体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9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处。

上巨虚和下巨虚是人体常见的穴位,都属于足阳明胃经腧穴,经常进行按摩可以治疗胃肠道疾病;其中上巨虚主治大肠的疾病,比如便秘、过敏性肠炎等;而下巨虚对于小肠疾病有着很好的治疗效果,比如痢疾、泄泻等。

上巨虚和下巨虚的位置在哪里

上巨虚和下巨虚位置图

上巨虚位于足三里穴下3寸,下巨虚位于足三里穴下6寸。先找到足三里穴,由此往下四横指,就是上巨虚,上巨虚再往下4横指,即为下巨虚。

足三里定位: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1横指。

上巨虚和下巨虚的区别

上巨虚和下巨虚虽然同属于足阳明胃经,都具有调肠胃,通经络的作用,但各自的功用仍然有所不同,上巨虚主治大肠的病症,下巨虚治疗小肠的病症效果更佳。

上巨虚和下巨虚的作用

上巨虚为大肠的小合穴,下巨虚为小肠的下合穴。经络中的下合穴是指脉气从足三阳经上分出,注入六腑的部位,所以下合穴和六腑的关系非常紧密。小肠,大肠作为人体消化系统中的重要器官之一,基本任务就是参与体内的各种代谢与排泄。现代人“文明病”,“富贵病”产生的主要原因,就是机体新陈代谢与排泄功能的障碍与紊乱,因而,像体内营养过剩,脂肪堆积,形体肥胖等疾病,都可取上,下巨虚穴进行必要的调整。

上巨虚功能主治:理气和胃,消积化滞,疏经调气,清利湿热,主治腰痛,痢疾,肠鸣,便秘,泄泻,肠痈,下肢瘫痪等。

下巨虚功能主治:调理肠胃,疏通乳络,主治小腹痛,腰脊痛引睾丸,乳痈,下肢痿痹,肋间神经痛。

上巨虚和下巨虚保健用法

1.慢性腹泻,大便稀薄的患者,可用艾条先灸下巨虚,再灸上巨虚,每穴3-5壮,坚持数日即可缓解症状。

2.拇指揉按上巨虚5-10下,然后自上巨虚向下巨虚推按10下,再按下巨虚5-10下,反复3-5次,可以起到调理肠胃,缓解便秘的作用。

上巨虚和下巨虚位置图 上巨虚和下巨虚的区别

上巨虚和下巨虚虽然同属于足阳明胃经,都具有调肠胃,通经络的作用,但各自的功用仍然有所不同,上巨虚主治大肠的病症,下巨虚治疗小肠的病症效果更佳。

艾灸可以治疗什么病 艾灸治疗腹痛腹泻

腹部部定时疼痛,大便次数明显增多,粪便变稀,水分增加,甚至粪便中含脓血,粘液,未消化食物,脂肪,或变成黄色稀水,气味酸臭,常伴有排便急迫感,大便是有腹痛,下坠,里急后重,肛门灼痛等症状。

下巨虚:在足三里下6寸,条口下约一横指处,距胫骨前缘约一横指处,犊鼻与解溪穴的连线上取穴,艾灸该穴位有调理肠胃,通经络,安神志之功效,主治急慢性肠炎,急慢性肝炎,胰腺炎,肋间神经痛,下肢麻痹痉挛等症。

天枢穴:采取仰卧姿势,天枢穴位于人体中腹部,在肚脐中间,往两侧量三指即是,艾灸该穴位具有健脾和胃,通调肠腑的作用,主治便秘,腹胀,腹泻,腹水,消化不良,恶心想吐等症。

关元穴:关元穴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3寸处,艾灸该穴位有补肾益气,培肾固本等功效,主治消化不良,腹痛,泄泻,痢疾,脱肛等消化系统病症。

艾条温和灸:悬灸下巨虚或天枢穴,每次10-20分钟,每日一次,5-7日为一个疗程,间隔2日可行下一个疗程。

艾条回旋灸:选合谷,天枢,下巨虚穴,将艾条一段点燃,与穴位保持一定距离,左右来回回旋施灸,一个穴位灸10-15分钟,灸至局部温热红晕,每日一次,痊愈后即可。

上巨虚和下巨虚位置图 上巨虚和下巨虚保健用法

1.慢性腹泻,大便稀薄的患者,可用艾条先灸下巨虚,再灸上巨虚,每穴3-5壮,坚持数日即可缓解症状。

2.拇指揉按上巨虚5-10下,然后自上巨虚向下巨虚推按10下,再按下巨虚5-10下,反复3-5次,可以起到调理肠胃,缓解便秘的作用。

下巨虚的作用是什么

下巨虚的作用

下巨虚属足阳明胃经,为小肠经之合穴,有调理肠胃,疏通乳络,安神定制的作用,主要用于治疗以下疾病:

1.本经所过的肢体病症:偏风,下肢痿痹,足不履地,足跟或足趾间痛,下肢浮肿。

2.头面五官病症:唇干,流涎,喉痹。

3.消化系统病症:泄泻,大便脓血,痢疾,胃中热,胃脘痛,不思饮,肉脱。

4.神志病症:癫痫,暴惊,狂言。

5.其他病症:小腹痛,腰脊痛引小腹,胸胁痛,乳痈。

下巨虚的定位

科学定位:在小腿外侧,犊鼻下9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

快速取穴:

1.坐位屈膝, 先确定条口,从条口向下量1横指,在胫,腓骨之间可触及一凹陷处,按压有酸胀感。

2.在小腿外侧,犊鼻下9寸,距胫骨前缘1横指 (中指)处,按压有酸胀感。

下巨虚在哪里 下巨虚主治病症

胃热、腹痛,泄泻痢疾,下肢痹症,足痿,乳痈,癫痫,小腹痛,腰背控睾而痛,寒热身痛,暴惊狂言,气逆,转筋,胫重,足跗不收,跟痛。

相关推荐

下巨虚的作用 下巨虚穴位局部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胫骨前肌-小腿骨间膜-胫骨后肌。在胫骨前肌与趾长伸肌之间,深层为拇长伸肌,有胫前动,静脉和腓深神经;浅层布有绯肠外侧皮神经等结构。

中医治疗结肠炎的几种方法

结肠炎,是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 主要病理表现为结肠粘膜不同程度的充血、糜烂、溃疡等损害,导致结肠功能紊乱;症状可见,间断发生或长期存在的水样或糊状便,也可表现为大便不爽、干燥难解、便秘等;多伴有下腹部一侧或两侧疼痛、腹胀。中医认为本病的发生主要由于饮食失节,寒湿伤损,脾胃运化失常,湿邪壅滞所致,导致肠腑气机紊乱;病久可伤及于肾,表现为脾肾两伤。中医对结肠炎的治疗方法很多,如在辩证施治下的中药内服、中药灌肠、中药外敷、针刺、灸治、推拿、理疗、刮痧等等。在寻求中医治疗时,需根据自身疾病状况,选择不同治疗方

下巨虚在哪里

下巨虚穴的位置,位于人体小腿前外侧,当犊鼻穴下9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即:上巨虚穴下3寸。

艾灸中脘的功效与作用 中脘穴配伍艾灸疗法

1.配百会,足三里,神门穴,有宁心安神的作用,主治失眠,脏躁。 2.配膻中,天突,丰隆,有宽胸理气的作用,主治哮喘。 3.配梁丘,下巨虚,有健脾和胃的作用,主治急性肠胃炎。 4.配阳池穴,胞门穴,子户穴,有补肾养经,理气止痛的作用,治疗腰痛,痛经,月经不调等病症。 5.配气海,足三里,内关,百会,有升阳固脱的作用,主治胃下垂。

巨髎的定位主治 巨髎的定位

科学定位:在面部,瞳孔直下,平鼻翼下缘处,鼻唇沟外侧。 快速取穴法: 1.正坐位,目正视,瞳孔直下,平鼻翼下缘,按压有酸胀感。 2.正坐位或仰卧位,直视前方,瞳孔直下,沿瞳孔直下垂直线向下轻推,至与鼻翼下缘水平线的交点处,按之有酸胀感。

胃疼按摩哪里会缓解 胃或十二指肠溃疡致胃疼按摩位置

常用足部反射区:胃,脾,肝,十二指肠,小肠,腹腔神经丛,甲状旁腺,肾,输尿管,膀胱等。 随证加减:1.若上腹痛伴随腹部闷胀,反酸者,取食管,腹腔神经丛,膈及胃等反射区,应重点按压。2.若胃疼喜暖,疼痛拘急,取脾,胃,十二指肠,腹腔神经丛等反射区。 经穴与经外奇穴: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阴陵泉,三阴交,太白,解溪等穴。 按摩方法:患者取仰卧位,下肢伸直。 足底部按摩:1.单食指握拳法按压食管,膈,胃,腹腔神经丛等反射区;2.扣指法按压十二指肠,胰,肾,肾上腺等反射区;3.双拇指推胃,食管和胸部淋巴结等反射

下巨虚的功效与作用

1、缓解治疗小腹痛、泄泻、痢疾、乳痈、下肢痿痹等。 2、按摩下巨虚穴的功效:调肠胃,通经络,安神志;为胃经提供阳热之气。

小儿消化不良推拿图解 揉按上巨虚

定位:位于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6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 推拿手法:用拇指指腹按揉上巨虚1-2分钟,以局部有酸胀感为度。 功效主治:揉按上巨虚具有通经活络,调和肠胃的作用,主治消化不良,胃肠炎,泄泻,便秘,下肢经络,膝关节肿痛等病症。

经常消化不良如何轻松治疗

有时候吃奶的温度,以及量掌握不好的话,往往就会发生消化不良的,当然成人中,这种消化不良,也是很常见的事了,不过,我们怎么应对呢? 有时胃不舒服、消化不良时,家里又没有药,怎么办?不妨按摩具有健胃消食作用的养生穴位,既绿色又不花钱,何乐而不为呢?那么,具体按摩哪些穴位呢?中医认为,下脘、足三里、四缝等几个穴位被称为穴位里的健胃消食片。使用方法很简单,人人都能学会。 胃口不好的人分别对这几个穴位进行按摩,每天做一两次,坚持下来,胃口就会慢慢变好。如果消化不良的问题特别严重,出现了胃部疼痛、 呕吐、腹泻等问题,

艾灸肠胃炎灸什么穴位

1、艾灸肠胃炎灸神阙穴 取穴方法:神阙穴即肚脐(中央),又名:脐中,是人体任脉上的要穴。它位于命门穴平行对应的肚脐中。也可以说肚脐就是神阙穴。 主治症状:泄痢,绕脐腹痛,脱肛,五淋,妇人血冷不受胎,中风脱证,尸厥,角弓反张,风痫,水肿鼓胀,肠炎,痢疾,产后尿潴留。现代常用于治疗胃炎、肠炎等疾病。 2、艾灸肠胃炎灸上巨虚 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6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正坐屈膝位,在犊鼻下6寸,当足三里与下巨虚连线的中点处取穴。 上巨虚调和肠胃,通经活络。主治病症:消化系统疾病(阑尾炎,胃肠炎,泄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