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食物中毒要注意这些
预防食物中毒要注意这些
1.外出就餐时应选择有证餐饮服务单位就餐,建议选择食品安全动态等级较高的餐饮服务单位就餐,餐后应索要发票或收据。
2.夏季微生物易于繁殖,老人、儿童和免疫力低下人群尤其应注意饮食卫生,适度食用冷饮,切忌暴饮暴食。考生要注意饮食合理搭配,少食油腻和生、冷食品。
3.选购食品应选择具备相应资质、食品贮存条件较好的正规商场、超市和市场,购买时要查看标签标识,选择包装完整、感官正常、在保质期内的食品和食用农产品。对于需要冷藏和冷冻的食品,购买时应注意是否符合相应的贮存条件。不要购买不认识的野菜和野生蘑菇。
4. 凡需要冷藏和冷冻的食品品购买后应避免在室温下长时间暴露,尽快置于冰箱贮存,并尽量做到分隔或独立包装,避免交叉污染。即开即食食品开启后应妥善贮存并尽快食用。烹调好的食物在室温存放下不要超过2小时,食用冷藏后的剩饭、剩菜前应确认食品无腐败变质并经再次彻底加热后方可食用。食用油应在避光阴凉条件下贮存。
5.食物制作过程要注意清洁卫生。制作前确认食材新鲜,没有变质。食材要洗净,刀具、案板和餐具要做到生熟分开。加热烹制过程要做到烧熟煮透。凉菜要现做现吃,可适量加入生蒜或醋杀菌。
怎样预防食物中毒
1、保持厨房环境和餐用具的清洁卫生。
2、选择新鲜、安全的食品和食品原料。切勿购买和食用腐败变质、过期和来源不明的食品,切勿食用发芽马铃薯、野生蘑菇、河豚鱼等含有或可能含有有毒有害物质的原料加工制作的食品。
3、蔬菜按一洗二浸三烫四炒的顺序操作处理。
4、肉及家禽在冷冻之前按食用量分切,烹调前充分解冻。
5、彻底加热食品,特别是肉、奶、蛋及其制品,四季豆、豆浆等应烧熟煮透。
6、烹调后的食品应在2小时内食用。
7、妥善贮存食品。食品贮存密封容器内,生、熟食品分开存放,新鲜食物和剩余食物不要混放。
提前做好的食品和需要保存的剩余食品存放在高于60摄氏度或低于10摄氏度的条件下。
8、经冷藏保存的熟食和剩余食品及外购的熟肉制品食用前应彻底加热。食物中心温度须达到70摄氏度,并至少维持2分钟。
9、不光顾无证无照的流动摊档和卫生条件差的饮食店。
10、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不吃生食、不喝生水。
秋季怎么预防食物中毒
剩余食物应晾透后再放入冰箱内存放,隔夜食物食用前应再次充分加热,食用菜豆角一定要烧熟煮透,不要食用鲜黄花菜、自采蘑菇等食品。
各餐饮业和集体食堂要做到,严格按照制定的各项卫生制度进行管理,不得临时使用未经健康检查和卫生知识培训的人员从事食品加工服务工作。
不超出卫生许可项目和不超负荷接待就餐,避免因超能力接待造成各项设备、设施和工具容器的运转异常和交叉使用而造成食品卫生安全事故的发生。
如何预防食物中毒?
1.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2. 保持厨房和厨具的清洁卫生。
3. 不食用有毒的食物。
4. 不关顾没有证件的流动摊贩和卫生条件堪忧的食品店。
5. 生熟食物分开装,分开切。
6. 选择新鲜、安全的食品和食品原料。
7. 蔬菜按一洗二浸三烫四炒的顺序操作处理。
8. 经冷藏保存的熟食和剩余食品及外购的熟肉制品食用前应彻底加热。食物中心温度须达到 70 摄氏度,并至少维持 2 分钟。
9. 彻底加热食品,特别是肉、奶、蛋及其制品,四季豆、豆浆等应烧熟煮透。
10. 加工烹调好的食品,应当尽量缩短存放时间,最好做到现烧现吃。
预防食物中毒要注意些哪些事项
1、注意有效期和保质期
不购买过期食品,不使用包装破损、外观气味有异常的食品。
2、彻底煮熟食物
4、烹调前,先将冷藏食物彻底解冻;烹调时, 必须将食物(特别是中心部分)加热至75℃或以上,要把食物煮熟煮透。
3、食物煮熟后要尽快进食
食物煮熟后至进食时间不应超过2小时。
4、小心贮存食品
烧熟后食品中心温度保持在60℃以上(热藏)的,其保质期为烧熟后4小时。烧熟后食品中心温度保持在10℃以下(冷藏)的,保质期为烧熟后24小时,冷藏保存的食品必须重新加热至中心温度60℃以上方可进食。
5、彻底翻热隔餐食物
没吃完的食物重新烹调时,应加热至75℃以上(特别是食物中心部分)。
6、避免生、熟食品交叉污染
用独立的砧板和刀具处理熟食;曾盛放生鲜的容器未经清洗消毒不能用来盛放熟食;熟食不要放在生鲜食品的下方,以免被滴下的液体污染。
食物中毒的症状 如何预防食物中毒
在准备任何食物前应该先洗手,在使用任何用于处理鱼类、肉类的器具后,都应该对其进行清洁;
不要在室温下解冻肉类,让肉在冰箱里慢慢解冻,或用微波炉和立刻煮烧使其迅速解冻;
避免食用未煮熟的腌制食物及生肉、生鱼和鸡蛋,食用前应将所有这样的食物彻底煮熟;
不要吃任何看起来或闻着的已坏的食物,不要食用鼓起的罐头;将冰箱温度控制在2~4摄氏度,不要食用从冰箱拿出来在常温环境中放置2小时以上的熟肉或奶制品。
如何预防食物中毒
有些食物,保存不好的话就容易变质。所以食物尽量一次吃完,不要放到下一顿吃。吃剩下的饭菜及时放进冰箱里冷藏。如果家里没有冰箱,做的菜又太多了一次吃不完,那么就在吃之前盛出来一部分,盖好盖子,放在相对阴凉一点的地方。
食物没有清洗感觉是导致食物中的主要原因之一。没洗干净的食物会携带大量的病菌,吃下去自然会导致食物中毒。
充分的加热可以杀死细菌,防止细菌性食物中毒。另外有些食物本身含有毒素,充分的加热可以破坏他们。例如芸豆。
葱、姜、蒜等调味料含有含硫化合物,有很强的杀菌作用,可以预防食物中毒。
如何预防食物中毒
俗话说:“病从口入”,预防食物中毒的关键在于把牢饮食关,搞好饮食卫生。
1、注意挑选和鉴别食物,不要购买和食用有毒的食物,如:河豚鱼、毒蘑菇、发芽土豆等。
2、烹调食物要彻底加热,做好的熟食要立即食用,储存熟食的温度要低于7℃,经储存的熟食品,食前要彻底加热。
3、避免生食品与熟食品接触,不能用切生食品的刀具、砧板再切熟食品。生、熟食物要分开存放。
4、饭前、便后要洗手。
5、避免昆虫、鼠类和其他动物接触食品。
6、到饭店就餐时要选择有《食品卫生许可证》的餐饮单位,不在无证排档就餐。
7、不要毛蚶、泥蚶、魁蚶、炝蚶等违禁生食水产品。
8、不要到无证摊贩处买食品。不买无商标或无出厂日期、无生产单位、无保质期限等标签的罐头食品和其他包装食品。
9、按照低温冷藏的要求储存食物,控制微生物的繁殖。
10、瓜果、蔬菜生吃时要洗净、消毒。
11、肉类食物要煮熟,防止外熟内生。
12、不随意采捕食用不熟悉、不认识的动物、植物(野蘑菇、野果、野菜等)。
13、不吃腐败变质的食物。
夏季如何预防食物中毒
儿童青少年是易感人群
细菌性痢疾是最常见的肠道传染病之一,细菌性痢疾是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也就是人们俗称的“拉痢疾”。临床上表现为腹痛、腹泻、大便呈黏液或脓血便,伴有里急后重,部分病人可出现发热等症状,严重的可出现中毒型菌痢。
感染性腹泻临床表现可有腹痛、腹泻,并可有发热、恶心、呕吐等症状,但是引起感染性腹泻的病原体繁多,在治疗上有所不同。无论是何种性质的感染性腹泻,在治疗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共同点就是补液,即迅速补充人体在发病以后丢失的大量水分和电解质。
2被污染食物是发病主因
当温度上升到21℃以上时,病原体繁殖速度加快。夏季又闷又热,是病原体繁殖最快的时候,所以属易发病期。胃酸能杀死各种病原体,但在夏季,胃肠道则出现相对贫血,饮水量增加,大量喝水常会冲淡胃酸,使病原体乘虚而入。夏季节室内蚊蝇大量繁殖,苍蝇到处乱飞,它们在取食过程中边吮吸、边排泄,使大量细菌污染了食物,人吃了以后,就易感染肠道传染病。
预防中毒方法
大家外出就餐时,应选择信誉度高、证照齐全的饭店
要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在烹调食物和进餐前要注意洗手,接触生鱼、生肉和生禽后应再次洗手,防止交叉污染
烹熟食品应及时食用,隔夜、隔餐的剩余食品在食用前要充分加热煮透,提倡“现买、现做、现吃”
一旦发现食品腐败、变质、变味,应禁止食用
生熟食炊具要分开使用,做好食具、炊具的清洗消毒工作
注意低温储藏食品,消灭苍蝇、蟑螂、老鼠等传播媒介,防止尘土、昆虫、鼠类以及其他不洁物污染食品
应尽量到正规农贸市场或超市购买果蔬及鲜肉食品
8蔬菜、水果应浸泡、清洗后食用
注意事项
一旦怀疑自己食用了不安全、不卫生的食品,并且出现胃肠不适,如呕吐、腹泻等细菌性食物中毒症状,要马上停止食用可疑食品,并立即前往医院诊治。同时,要保留可能导致食物中毒的剩余食品,以备调查中毒原因时取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