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应对腕管综合征
怎样应对腕管综合征
1、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或伏案工作时,好每隔一个小时休息10分钟;
2、保持良好的操作姿式是避免相关损伤的佳方法。操作手机和电脑时,手臂不要悬空,键盘和鼠标不要距离身体太远:
3、要多做一些带有握拳、捏指动作的“手指操”,让手指在桌上“走”起来,还可以捏捏指肚,握握拳;
4、一旦患上腕管综合征,不必过分紧张,要积极治疗,充分休息,适当做一些理疗、外敷膏药等。对早期症状较轻的患者来说,休息是重要的,必要时可用石膏夹板将手腕固定,使其伸直。病情严重者,则需要施行腕管切开术进行治疗。切勿对病症长期置之不理,这样可能会导致神经受损、手掌发黑、肌肉坏死。
1个动作让你告别鼠标手
一种方法缓解鼠标手人人都能掌握
长期从事针线活、长时间使用鼠标、反复敲键盘等,或是不正确的击键方式容易导致腕管容积减小或腕管内容物增加,增加腕管内压力,挤压和激惹正中神经,最后导致腕管综合征。
这类人群应在平时保持良好的操作姿势:常用电脑的人应将键盘放在身体正前方中央,键盘、鼠标的高度最好低于坐姿时的肘部高度;使用鼠标时,手臂不要悬空,避免用力敲打键盘,选用弧度大、接触面宽的鼠标。
曾发作过腕管综合征的人群,可以调整用力习惯以减轻症状,这里介绍一个人人都能掌握的方法———反向拧毛巾:原来习惯顺时针拧,则改用逆时针。
另外,经常提、拎重物的人,短时间负荷过重,也容易诱发腕管综合征,使手腕一翻到某个角度,就会触发刺痛感和麻木感。这些人应避免将重物长时间挂在手臂上,不要用手指去抓重物。
腕管综合征的最佳治疗
①腕管综合征的保守治疗
病情较轻者采用保守治疗。首先。要保持腕关节休息。可戴护腕或用石膏固定。限制腕关节活动。促进腕管内组织水肿的消退。理疗对消肿。止痛有一定疗效。也可用醋酸氢化可的松局部封闭。但不宜反复。多次进行。以免加重损伤。
②腕管综合征的手术治疗
保守治疗无效或多次复发的病人需手术治疗。因骨折。脱位或占位性病变致腕管综合征者也应手术治疗。
手术切开腕横韧带。使正中神经得到减压。有骨折。脱位者行切开复位或行必要的矫形治疗。有占位性病变时应切除。
腕管综合征的饮食
1.猪肾黑豆汤:猪肾2只(亦可用羊肾),黑豆lOOg,陈皮5g,小茴香5g,生姜2片,共煮熟,加调味品食用。隔日1次,连服5-7次。
2.杜仲猪肾汤:杜仲30g,猪肾2只,加食盐少许炖汤服。每日1次,连服7-10日。
3.核桃补骨脂汤:核桃肉30g,补骨脂15g,加水煎汤服。每日1次,7-10日为1疗程。
4.狗肉附片汤:狗肉200g,附片1.5g,菟丝子3g(两药装纱袋内)。狗肉切片,加生姜炒后入砂锅,加水和调料,与附片、菟丝子同煮至肉烂熟为度,分早晚两次吃狗肉喝汤。1日1剂,连服7-10日。
小动作轻松告别鼠标手
长期从事针线活、长时间使用鼠标、反复敲键盘等,或是不正确的击键方式容易导致腕管容积减小或腕管内容物增加,增加腕管内压力,挤压和激惹正中神经,最后导致腕管综合征。这类人群应在平时保持良好的操作姿势:常用电脑的人应将键盘放在身体正前方中央,键盘、鼠标的高度最好低于坐姿时的肘部高度;使用鼠标时,手臂不要悬空,避免用力敲打键盘,选用弧度大、接触面宽的鼠标。
曾发作过腕管综合征的人群,可以调整用力习惯以减轻症状,这里介绍一个人人都能掌握的方法———反向拧毛巾:原来习惯顺时针拧,则改用逆时针。
另外,经常提、拎重物的人,短时间负荷过重,也容易诱发腕管综合征,使手腕一翻到某个角度,就会触发刺痛感和麻木感。这些人应避免将重物长时间挂在手臂上,不要用手指去抓重物。
腕管综合征的简介
腕管综合征(Carpal Tunnel Syndrome)是最常见的周围神经卡压性疾患,也是手外科医生最常进行手术治疗的疾患。腕管综合征的病理基础是正中神经在腕部的腕管内受卡压。其发病率在美国约为0.4%,我国尚无明确统计。
Paget医生于1854年最早描述了两名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出现了正中神经卡压的临床表现。1913年,法国学者Marie和Foix医生首次报道了低位正中神经卡压症状患者的神经病理检查结果,并提出如果早期诊断并切开腕横韧带,或许可以避免出现神经的病变。1933年,Learmouth报道了手术切开屈肌支持带治疗腕管神经卡压的病例。1953年,Kremer首次在公开出版物中使用了“腕管综合征”来命名这一疾患,并一直被沿用至今[1] 。
电脑一族警惕腕管综合征
不正确的敲键盘姿势会对我们的健康造成危害,如腕管综合征引起的手痛就是其中一种。
电脑族警惕“鼠标手”
如今,人们生活和工作几乎都离不开电脑。但电脑族容易患上腕管综合征,俗称”鼠标手“。这是因为人体手部的腕管内有1条正中神经和9条屈指肌腱,整天打字和操作鼠标,或是不正确的击键方式容易导致腕管容积减小或腕管内容物增加,进一步增加腕管内压力,挤压和激惹正中神经,最后导致腕管综合征。
该病表现为腕部肌肉或关节及前臂麻痹、肿胀、疼痛、痉挛。除了手腕屈肌肌腱发炎之外,其他危险因素还包括遗传、年龄、手或手腕伤及某些疾病。
如何预防腕管综合征?
为避免患上”鼠标手“,电脑一族可以做一些简单的手腕运动和保持正确的敲打键盘姿势。
1.伸展手腕、拉伸拇指、握紧拳头、双手合十按压、手捏握力器等简单运动可刺激手、手腕和前臂血液循环,有效降低腕管综合征危险。将毛巾卷起,垫在手腕下,有助于缓解使用鼠标时手臂的压力。
2.正确的击键方式:保持手腕要平直,手臂相对静止,要用手指动作,不用手腕动作,要弯曲,轻放于字键中央,拇指轻置于空格键上。击打键盘时手抬起,只有击键手指才可伸出击键,击完键后立即缩回,不可停留在已击键上;相同节拍轻轻有弹性击字键,不可用力过猛也不能过轻;大拇指横着向下击空格键并立即收回;右手小指击一次回车键,立即退回基本键位上。而一旦发现手指感觉异常、刺痛、麻木等症状,要及时到医院骨科检查治疗。
“鼠标手”与“腕管综合症”
一、【鼠标手】
“鼠标手”,其症状类似“腕管综合症”。是指腕部重复性压力伤害。在腕管外近侧或腕横韧带处屡屡受到外在压迫所产生的正中神经、肌肉症状;其症状与“腕管综合征”殊途同归,即鼠标手压力来自腕管外界,而腕管综合征压力主要来自腕管内。但病理上两者相近,结果都会导致食指和中指疼痛、麻木与拇指肌肉无力感。因此,也有人把“腕管综合征”称“鼠标手”。
现代越来越多的人每天长时间的接触、使用电脑,这些上网族多数每天重复着在键盘上打字和移动鼠标,手腕关节因长期密集、反复和过度的活动,导致腕部肌肉或关节麻痹、肿胀、疼痛、痉挛,使这种病症迅速成为一种日渐普遍的现代文明病。有人将这种不同于传统手部损伤的症状群称为“鼠标手”。
广义的来说,一切因为使用鼠标而导致的上肢(手臂、手腕、手掌、手指)不适,都应该称之为鼠标手或是鼠标伤害,除了上述手指手部的症状,更包括肩部甚至颈部的不适,手腕和前臂的疲劳酸涨,手腕的僵硬,手掌的酸涩。
这些实质上是远伤病症状,也是由远伤病发生的,为何并不是所有用电脑的人都有鼠标手,就是这个原因。
二、【腕管综合征】
(一)症状: 腕管综合征典型症状会出现手部1、2、3指逐渐麻木、灼痛、腕关节肿胀、手动作不灵活、无力等症状,到了晚上,疼痛、麻木会加剧,甚至让患者从梦中痛醒,并不时甩手,有的患者大鱼际萎缩。
(二)解剖:腕管并不是一个独立的器官,特指在腕关节处,掌侧由腕横韧带,背侧由八块腕骨组成的一个近似管状的结构,通往手掌的血管神经大部分由此结构通过。据来自新加坡的调查,女性是腕管综合症的最大受害者,其发病几率比男性高3倍,其中以30岁至60岁者居多,这是因为女性手腕管通常比男性小,腕部正中神经容易受到压迫。
(三)病因病理:当然,腕管综合征多发生于腕管狭窄、腕管病变、水肿、骨折等。一般多见于 :
1、局部因素:
(1)、引起腕管容积减小的因素:如Colles骨折、Smith骨折、舟骨骨折及月骨脱位后畸形愈合等。 (2)、引起腕管内容物增加的因素:如脂肪瘤、纤维瘤、腱鞘囊肿、腕管内肌肉位置异常(指浅屈肌肌腹过低、蚓状肌肌腹过高)、非特异性滑膜炎、血肿。
2、全身性因素:
(1)引起神经变性的因素:如酒精中毒、痛风、糖尿病或感染等。
(2)、改变体液平衡的因素:如口服避孕药、妊娠、长期血液透析、甲状腺功能低下。
3、姿势因素: 用腕过度劳动者,如计算机操作人员、扶拐杖走路的残疾人,手指及腕关节反复屈伸。Gellman等人对77例截瘫患者调查发现,其中有38例(占49%)患有腕管综合征。
(四)易感人群:另外,下列人员易患腕管综合征:
1、程序员、办公族、编辑记者、白领、教师、音乐家、建筑设计师等。
2、家庭主妇、砖瓦工、木工、修理工、矿工、司机等反复使用肘腕部劳作的人群。此类人群容易经常使用肘腕部劳作,故肘腕部受损机会增大,长久以往可使附着在肘腕关节部位的一些肌腱和软组织,发生部位分纤维撕裂,从而导致鼠标手的发病。
3、中老年人。此类人群因年龄原因,身体各项机能趋于衰弱,肌腱纤维退变、老化,损伤后往往不能很快恢复,故致发鼠标手的几率也较高。
4、长期从事电脑工作,绘图工作者也较为常见。
5、一些怀孕妇女、糖尿病、高血压、风湿性关节炎、甲状腺功能失调的人,也可能患上腕管综合症。
(五)体检:腕管综合征的检查:可叩击腕部掌侧正中,造成正中神经支配区的麻木、疼痛,此即Tinel征阳性。部分病人手腕关节极度屈曲60秒钟后手指感觉异常加重,此为Phalen试验阳性。
腕管综合征的病因
腕管是腕掌部的一个骨——纤维管,拇长屈肌和4根屈指浅肌腱,4根屈指深肌腱及正中神经通过此管进入手部,腕管在手腕掌桡侧,由腕骨和腕横韧带构成,腕横韧带坚韧,近侧缘增厚,是压迫正中神经的主要因素,正中神经在腕管中位置表浅,容易受腕横韧带的压迫,造成损伤。
腕管综合征的发病与慢性损伤有关,手及腕劳动强度大时容易发病。
引起腕管综合征的原因很多,大致可分为三类:
局部因素:
1.引起腕管容积减小的因素:如Colles骨折,Smith骨折,舟骨骨折及月骨脱位后畸形愈合,以及肢端肥大症等。2.引起腕管内容物增加的因素:如脂肪瘤,纤维瘤,腱鞘囊肿,腕管内肌肉位置异常(指浅屈肌肌腹过低,蚓状肌肌腹过高),非特异性滑膜炎,血肿。
姿势因素:
用腕过度劳动者,如计算机操作人员,扶拐杖走路的残疾人,手指及腕关节反复屈伸,Gellman等人对77例截瘫患者调查发现,其中有38例(占49%)患有腕管综合征。但需指出的是,有一部分患腕管综合征的患者病因不清楚。
全身性因素:
1.引起神经变性的因素:如糖尿病,酒精中毒,感染,痛风等。2.改变体液平衡的因素:如妊娠,口服避孕药,长期血液透析,甲状腺功能低下。
腕管综合征的表现
腕管综合征在女性的发病率较男性更高,但原因尚不清楚。常见症状包括正中神经支配区(拇指,示指,中指和环指桡侧半)感觉异常和/或麻木。夜间手指麻木很多时候是腕管综合征的首发症状,许多患者均有夜间手指麻醒的经历。很多患者手指麻木的不适可通过改变上肢的姿势或甩手而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患者在白天从事某些活动也会引起手指麻木的加重,如做针线活,驾车,长时间手持电话或长时间手持书本阅读。部分患者早期只感到中指或中环指指尖麻木不适,而到后期才感觉拇指,示指,中指和环指桡侧半均出现麻木不适。某些患者也会有前臂甚至整个上肢的麻木或感觉异常,甚至感觉这些症状为主要不适。随着病情加重,患者可出现明确的手指感觉减退或散失,拇短展肌和拇对掌肌萎缩或力弱。患者可出现大鱼际最桡侧肌肉萎缩,拇指不灵活,与其他手指对捏的力量下降甚至不能完成对捏动作[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