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脑卒中患者如何饮食

脑卒中患者如何饮食

吞咽困难是脑卒中常见而严重的并发症。有报告大约30~65%的急性脑卒中患者可发生吞 咽困难[1],由于吞咽困难增加误吸及其易致的支气管肺炎[2]、脱水和营 养不良,因此可显著增加死亡率,临床上常规的吞咽困难护理,由于缺乏摄食的综合训练及 进食技巧,效果总是不理想。为此,本科自2005年起采用治疗性进食的方法,针对不同期、 不同程度的吞咽困难,采取不同的进食技巧及功能锻炼,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神经科2005年6月至2007年5月住院的脑卒中病人72例,男40例, 女32例,年龄41~73岁;其中出血性卒中23例,缺血性卒中49例;口腔期吞咽困难11例,咽 喉期吞咽困难13例、食管期吞咽困难9例, 混合型39例;障碍程度按洼田氏饮水试验评级[1],Ⅰ级13例,Ⅱ级16例,Ⅲ级31例,Ⅳ级8例,Ⅴ级4例。72例病人均有饮水呛 咳、吞咽困难主症。既往均无严重心肺疾患,如COPD、哮喘、支气管炎、心功能不全、低血 压及心率失常。

1.2 方法:对病人具有张口、吸吮、咀嚼能力,能够随意始发吞咽动作病人,向其及家属 说明治疗性进食的意义和方法。进食时选择一定的体位和合适的饮食。进食过程中由经过培 训的护士全程进行指导与鼓励。

1.3 疗效评定:由专人负责记录、评定一个月后症状改善情况和洼田氏饮水试验评级及 疗效。将全部数据录入微机并用SPSS10.0统计软件包,对数据进行t检验。

2 结果

本组72例患者,63例经治疗性进食后饮水呛咳明显改善,进食量明显增加,无误咽、肺部感 染等相关并发症发生;9例治疗性进食无效,其中6例患者由于治疗依从性较差,3例患者因 受凉后发生呼吸道感染。

3 护理

3.1 进食前评估:正确评估病人的张口、吸吮、咀嚼能力,通过体格检查了解咽反射情况 及营养状况、吞咽困难程度。洼田氏饮水试验可简易判断吞咽障碍程度。同时评估病人的心 理状况、家属对治疗性进食的态度。

3.2 体位的选择:应选择既有代偿作用又安全的体位。病人坐直,前倾约20°,颈部稍向 前弯曲,头转向健侧,患肩以枕头垫起。操作者位于病人健侧。这种体位下进食,食物不易 从口中漏出,有利于食物向舌跟运送,,还可以减少向鼻腔返流及误吸的危险。

3.3 食物的状态及入口量: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选择易于吞咽的流质、半流食、软食,注 意食物的密度要均匀,宜粘而不易松散;每次摄食入口量,先以3~4ml开始,然后酌情增加 至1汤匙大小为宜。

3.4 协助技巧及观察护理:护士站在病人前面,用拇指置于颏前,帮助嘴的闭合;中指置 于下颌下面,刺激舌肌的运动;示指置于患侧面部,促使颌骨运动。进食过程中注意观察: 咀嚼、吞咽及喝水的速度,有无呛咳,进食量及所需帮助的程度;疲劳程度、生命体征及面 部表情等。要等第一口完全咽下再喂第二口。有的患者进食时不张嘴,这时要从牙缝中倒入 一匙水,刺激其张口,并且护士或让患者自己用手托下颌,使口唇合拢,向两侧牵拉,舌稍 缩回附着上腭,才能进行咽下运动。为防止误咽,在进食时嘱患者吸足气,吞咽前与吞咽时 憋住气,使声带闭合封闭喉部后再吞咽,吞咽后咳嗽一下,将肺中气体排出,以喷出残留在 咽后部的食物残渣。对此类患者要常规床边备吸引器,以防意外。

3.5 心理护理:脑卒中患者大多存在不同程度的肢体瘫痪、失语,语言不清、表达能力差 ,易出现烦躁、易怒和情绪抑郁等情况,有的甚至拒食。另外吞咽障碍患者及家属常常有一 认识误区,认为在留置鼻饲管的情况下进食是危险的,并产生害怕心理,不敢进行尝试;而 吞咽障碍的康复又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实现的。因此,我们在进行治疗性进食时,应针对卒中 病人的性格特点、文化程度和社会阅历等有的放矢地进行心理疏导,并应以和蔼的态度,端 庄的仪表,稳重的行为取得病人的信任。在进食过程中多给予安慰鼓励,切忌训斥。例1: 男性、71岁、干部、因右侧肢体活动不利伴失语半月余入院,吞 咽障碍程度Ⅱ级。入院后患者表现情绪均较低落,拒绝鼻饲,不愿进食,对外界反应冷漠, 经常对着其夫人吼。责任护士从其夫人处了解到患者患病前一直从事管理工作,平时个性较 强,半月来疾病无改善的迹象,加上最喜欢的大儿子因工作的关系已多天未来看望致心情烦 燥。责任护士先以热情、和蔼的态度接近患者,称其为“张老”;借助写字板与他交流兴趣 的话题:儿子、孙子、以前的工作单位;同时向其讲解疾病

为什么年轻人也得脑中风

哪些又是风险因素呢?

行为因素:如不健康的饮食、吸烟、缺乏锻炼等。

代谢因素:如空腹血糖高,高胆固醇,收缩压高、肥胖等。

环境因素:如空气污染,铅暴露等。

在这些因素中,行为因素是占比最多的,但是行为因素也恰好是我们最好控制的。

年轻人也会脑中风

“脑卒中”不仅仅是老年人的疾病,脑卒中也盯上了年轻人。

脑卒中也就是脑中风的学名,可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脑卒中在我国发病率以每年8.7%的惊人速度增长,30岁至60岁青壮年卒中患者占所有卒中的1/3。

现在年轻人用脑过度、吸烟、工作压力大、平时不运动、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如常吃煎炸油腻食物、熬夜不注意休息等,都是导致青年人卒中增多的原因。

小中风也要及时就诊

我国卒中防控形势严峻

脑卒中是危害最为严重的脑血管疾病之一,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死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的特点。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目前我国现有卒中患者约为750万,而发病率正以每年近9%的速度快速上升。据推算,假如不采取更有效措施,到2030年,中国将有3177万名卒中患者。

现存脑卒中患者中,有四分之三的人丧失了劳动能力,重度致残者约占40%。全国每年用于脑卒中等脑血管病的治疗费用为100-200亿元。脑卒中不仅严重危害民众的身体健康,也给国家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已成为危害公众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因此,从治疗效果、成本、依从性等方面综合评估,把轻型脑血管病患者作为重要的防治人群,找准防控成本效益最高的目标人群进行定向干预,是卒中防控的重点,也是最大程度降低脑血管病危害和疾病负担的关键。

轻型卒中需紧急干预

脑卒中俗称“脑中风”,是指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者因血管阻塞造成血液循环障碍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分为出血性和缺血性两大类。轻型卒中是指症状轻微、非致残性卒中,在急性脑血管病事件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急性缺血性轻型卒中统称为“轻型卒中”。我国每年新发轻型卒中患者约有300万 ,主要表现为一过性肢体麻木无力、言语不清、面部歪斜、视物不清、头晕等。

事实上,轻型卒中患者只要发生过一次,就如同在体内埋下“炸弹”,患者随时处于复发的风险中。据统计,轻型卒中患者1年累计复发率16%,5年累计复发率33%。且一旦卒中再次复发,可能会出现更加严重的、不可恢复的残疾甚至是死亡。

据了解,溶栓治疗是目前急性缺血性中风的最有效的治疗措施,也是唯一被证实可以降低中风患者致残率的治疗方法。轻型缺血性中风的患者及时采用溶栓治疗后,有近94%患者无残疾,如患者不能及时的采用溶栓治疗,脑梗死体积也将明显扩大。目前只有55%患者在发生轻型中风症状的时候,能够在发病24小时内就诊,而且在已经就诊患者中,也只有9%的人群在发病2小时内及时采用溶栓治疗。

对此,中国卒中学会常务副会长、北京天坛医院副院长王拥军教授提出:“轻型卒中是需要紧急干预的卒中预警事件,也是二级预防的最佳时机,但因其持续时间很短,病情迅速好转,常被患者及家属忽视。目前大家对轻型卒中溶栓治疗的认知还比较低,另外国内很多医院没有溶栓治疗的能力,导致一些患者在发生卒中时未能及时采取溶栓治疗,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

及时识别是关键,FAST口诀要牢记

我国的卒中患者往往因为不能够被早期识别、未能及时送达医院而延误了治疗,直接导致严重的残疾,甚至死亡。而“FAST口诀”则是目前最常用的卒中判断方法。

F(face,脸),他是否能够微笑?是否感觉一侧面目无力或麻木?

A(arm,胳膊),他是否能顺利举起双手?是否感觉一只手没有力气,或者根本无法举起?

S(speech,言语),他能否流利对答,是否言语困难或吐字不清?

T(Time,时间),明确记下发病时间。

“言语含糊嘴角歪,手脚不抬奔医院”,一旦发现身边有人出现上述行为异常,应第一时间拨打急救电话,首先前往有卒中中心的医院或神经内科进行救治。

预防卒中从点滴做起

首先要控制好“三高”。高血压患者卒中的发病率是正常人的6倍,如合并糖尿病,危险性则升高至8倍,脑血管畸形、脑动脉硬化、脑动脉瘤等也与卒中密切相关,有此类危险因素的患者,应遵医嘱按时按量服用药物,控制好自身基础病。其次,心脏疾病也是引起卒中的重要原因,许多冠心病或心率失常的病人会突发卒中,所以要积极治疗心脏疾病,并请教医生是否可用一些抗凝药物。此外,要养成良好是生活方式,如戒酒、戒烟、减肥、心态平和、适度运动、低脂饮食等,这些也都是预防卒中的关键。

老年人散步每分钟走多少步

1、老年人散步每分钟走多少步

普通散步:慢速60~70步/分,中速80~90步/分,每次30~60分钟。此法适合患有动脉硬化、重度高血压、下肢有轻度缺血的老年人。

快速散步:散步时昂首挺胸、阔步向前,每分钟90~120步,每次30~40分钟。此法适合患有慢性关节炎、高血脂、中度高血压和肥胖的老年人。

老年人散步每分钟走多少步

2、血压高适宜慢速漫步

对冠心病、高血压患者来说,每分钟60-70步的慢速行走对比适宜。速度过快会使血液循环加速,血压升高,简单发生风险。这类白叟最佳的状况是漫步30分钟左右,纤细出汗,心率不快不慢,而且没有头晕、厌恶、过度疲惫的感受。患有下肢动脉硬化的白叟,也不宜疾速行走,不然简单致使血管顺应性降低,弹性降低,而慢速行走就能在必定程度上防止这个疑问。

3、脑卒中恢复期适宜中速漫步

脑卒中患者在发病前,肌肉力气已开端降低,将康状况不佳,脑卒中则落井下石,留下偏瘫等后遗症。每周坚持漫步3次以上,可有用改进运动功用,推进脑卒中的后期恢复。脑卒中患者漫步速度不宜过快,时刻不宜过长,每次20-30分钟最佳。有呼吸系统疾病的晚年人也能够挑选中速漫步,训练心肺功用。

哪些卒中危险因素是女性独有的

卒中在中国已成为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且患病率呈上升趋势,2011年我国脑卒中患病率约为1.88%,与1986年相比,25年来我国脑卒中患病率以每年8.1%速度增加,卒中防控形势十分严峻。
专家认为,房颤导致卒中是可预防的,但大家对于心房颤动抗凝的重要性和规范化都缺乏足够的认知。在中国男性卒中发病率高 于女性,但是卒中患者中,女性合并房颤的比例高于男性。另外,某些卒中的危险因素是女性独有的,比如妊娠期糖尿病,先兆子痫,避孕药的使用,接受激素替代 疗法和荷尔蒙的改变,这些因素都会增加女性的卒中风险。曹克将教授表示,心房颤动、高血压、糖尿病等心血管疾病患者都是卒中的高危人群,发生心脑血管事件 的风险更高,针对这些高危人群做好疾病预防和筛查工作是有效降低我国卒中患病率的关键。
据悉,与无心房颤动人群相比,房颤病人罹患卒中风险高出近5倍,并且心房颤动相关性卒中的致死率、致残率及复发率很高。

中老年人频繁打哈欠要当心脑中风

专家表示,因为频频打哈欠有可能是缺血性脑卒中的先兆症状,不可掉以轻心。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由于血管壁弹性降低,流向大脑的血液量减少,导致大脑缺血缺氧。当大脑缺血缺氧时,人就会哈欠连连,因为打哈欠能使脑细胞的供血供氧能力得到暂时的改善。

据临床统计,70%~80%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发病前一周左右会因大脑缺血缺氧而频频出现打哈欠的现象。因此,有高血压、心脑血管病史的患者无原因出现频繁打哈欠时,应及早到医院检查治疗。

高危人群除了积极治疗原发疾病以外,还应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一些抗血栓形成的药物。除了用药治疗外,还要注意饮食上的调节。高危人群应尽量选择清淡饮食,少吃肥肉、减少盐的摄入、少饮酒、多吃水果蔬菜,注意补充水分。

另外,适度运动也可预防脑卒中发生,据统计,40岁以后的男性积极运动比不活动的同龄人发生脑卒中的危险低30%;以每天快走30分钟为例,脑卒中发生的概率可降低30%。

脑卒中患者吸烟再发风险高

我国对2011~2012年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信息进行的数据分析显示,中国脑卒中患病率以每年8.1%的速度增加,40岁以上人群脑卒中主要危险因素前三位依次为吸烟、血脂异常、高血压。可见,吸烟已成为脑卒中的头号“杀手”。

脑卒中后2年内,25%的患者会再发脑卒中或其他血管事件。脑卒中发生后5年,42%的男性患者及24%的女性患者会再次发作脑卒中。究其原因,2007—2008年在北京天坛医院、安贞医院、协和医院、解放军总医院等九家医院住院病人进行的脑卒中二级预防调研发现,出院90天吸烟患者中约一半的病人在继续吸烟,这意味着相当多的患者面临卒中复发的威胁。

香烟中所含的的尼古丁等成分,会导致微血管收缩,阻碍血液循环,因而提高了再度脑卒中的风险。据报告,吸烟者发生脑卒中的危险是不吸烟者的 2~3.5 倍;如果吸烟和高血压同时存在,脑卒中的危险性就会升高近 20 倍。

脑卒中一旦再次复发,病情会更为凶险,常因反复发作而死亡。就全世界而言,卒中每年夺去570万人的生命。它已经成为仅次于缺血性心脏病之后的第二大致死原因,也是首要的严重致残原因,其危害不分年龄、男女、肤色和国家。虽然3/4的脑卒中患者经过抢救和治疗存活了下来,但绝大多数会留有不同程度的残疾,这对患病者而言,不仅是身体上的痛苦,更是精神上的巨大痛苦,对病人家属亦是如此。

《2011美国脑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二级预防指南》指出,吸烟吸烟或被动吸烟均可增加心脑血管病的患病风险。新指南建议有吸烟史的脑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戒烟,戒烟途径包括劝说、尼古丁产品替代和口服戒烟药,同时应尽量避免被动吸烟。

因此,建议脑卒中患者为了自己和家人的幸福,一定要积极戒烟,行为干预的同时配合药物治疗,会大大提高戒烟率。

老人家突然中风怎么办 中风如何进行康复训练

脑卒中患者常见的病态体位:上臂和手指屈曲,足下垂或足内翻,头歪向健侧,躯干侧屈,肩胛回缩。康复训练除了对半身不遂患者早期采用被动运动外,在恢复期应尽早主动运动患肢,当主动运动尚不能达到关节活动应用的范围时,应辅以被动运动,循序渐进。脑卒中早期,应采取被动运动,并用正确的体位调护。

中风会遗传吗

中风患者在发病的时候有很多的症状,会出现语言失调、半身不遂等疾病,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当出现上述情况时,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及时就诊。

中风会遗传吗?医学上把急性脑血管病叫做脑卒中,又叫中风。它是脑部或支配脑的颈部动脉病变引起的局灶性血液循环障碍,从而导致急性或亚急性脑损害症状,主要症状为偏瘫、失语和昏迷等。中风分为出血性和缺血性巾风两类,前者包括高血压性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者包括小中风、动脉硬化性脑梗塞和脑栓塞。

研究表明脑卒中患者中遗传因素比较明显。直系上代有脑卒中者,后代脑卒中发生率要比正常人群高2.5倍。通过对卒中患者的家属进行调查,发现他们的动脉硬化发生率比较高,血管张力不稳定,并存在有蛋白质和脂肪代谢的陈碍。在缺血性中风思者的家属中,高胆固醇血症和血液高凝状态的发生率均较高;在出血性中风患者的家属个,除高明固醇血症以外,呈低凝状态的倾向较多见,这均说明有一部分卒中思考是受遗传因素所决定的。

脑梗中风在生活该如何保健

1、大约30%幸存者不能达到完全恢复,尽管日常活动不需要帮助。另外20%的幸存者至少有一项活动需要接受帮助,多数(60%)需要接受医疗机构的帮助。脑卒中患者的幸存者的寿命会急剧减少,并且脑血管事件复发的可能性迅速增高。

2、脑卒中的经济负担:脑卒中是影响发达国家治疗费用最为昂贵的疾病之一。由于接受急性治疗和康复治疗的直接护理费用非常昂贵,并且由于劳动能力丧失而对收入造成的影响,使得脑卒中疾病的治疗费用相当高。此外,在未来的几年,由于人口趋于老龄化,发展中国家趋于“西方化”,及脑卒中相伴而生的风险因素不断增加,因此预计脑卒中所导致的负担将不断增长。

据2003年卫生部国家卫生服务总调查表明,卒中患者的直接住院费用达195.95亿元,加上门诊及自购药费用,卒中患者的直接医疗费用达到374.52亿,占同期我国医疗总费用和卫生总费用的比例分别为6.52%和5.68%。从1993年至2003年间,卒中患者的直接医疗费用年平均增长幅度为18.04%,超过同期GDP增长8.95%的幅度。

3、从临床的角度来看,脑卒中不是单一的症状,而是一系列症状的集合,其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有很大不同,包括:

面部、手臂或腿部,尤其是身体的一边,突然感到无力精神突然产生混乱,语言和理解力混乱单眼或双眼突然出现视力问题突然无法行走,头晕眼花,失去平衡或协调能力突然出现不明原因的严重头痛这些症状可能只是暂时的,只持续几分钟或几小时,但不能完全消除。经常需采取紧急医疗救护,而不能稍有延迟,这样才能避免严重或致命的脑卒中随后发生。

相关推荐

预防脑卒中要控制好血压

第一,发病年轻化。根据著名医学杂志《柳叶刀》发布的数据,中国是卒中发病率最高的国家之一,死亡率则从第一方阵退到第二方阵。中国卒中患者的平均发 病年龄是65.5岁,而美国和加拿大都是71.4岁,日本是71.8岁。中国卒中患者病死率较低,恢复相对容易,但残疾率相对很高,严重影响劳动人口。 第二,脑出血构成比高于西方国家。脑卒中包括脑缺血和脑出血,数据显示,加拿大的脑血管病住院患者中,7.1%是脑出血;而在中国,这一比例高达23%。脑出血在救治上比脑缺血更复杂,预后也较之更差。 第三,颅内动脉狭窄是脑缺血的主要

脑卒中的康复护理方法

1、传统脑卒中康复护理被临床视作后疗法,康复护理重点关注脑卒中患者经过临床治疗后存在的遗留障碍。现阶段,随着医疗技术的提升,为康复护理工作发展提供了有利契机,脑卒中康复护理早期就进行介入。介入时间根据患者病情各不相同,针对重症脑出血患者,在患者病情发作24内,在监测、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期间即介入康复护理;针对脑梗死患者,3d后进行康复护理介入;针对脑出血患者,3~5d进行康复护理介入等。脑卒中康复护理介入时间的指导思想多为,在患者生命体征得到控制、神经系统症状平稳48h后再开展康复介入。据临床调查研究认为发

脑卒中高危人群有哪些

脑卒中是中医命名的一种神经系统常见疾病, 是脑中风的学名,是一种突然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又叫脑血管意外。是指在脑血管疾病的病人,因各种诱发因素引起脑内动脉狭窄,闭塞或破裂,而造成急性脑血液循环障碍,临床上表现为一过性或永久性脑功能障碍的症状和体征.脑卒中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多为中、老年患者,表现为半身不遂、言语障碍等。 脑卒中的治疗 首先,应注意加强体力和体育锻炼; 其次,注意控制饮食。主要是应限制高胆固醇、高脂肪饮食的摄入量,以减少脂类物质在血管内沉积,最好戒烟忌酒; 第三,药物治疗

中风了吃什么有利恢复 参附粥

原料:人参5克,制附子片20克,大米100克。 制法:先将人参切片,与制附子片一起煎煮1小时,去药渣取汁。将洗净的大米加入到药汁中煮成粥食。 用法:缓缓服食。 功效:脑卒中患者可常服。

10类人最易患中风

1.高血压:高血压可谓脑卒中最“喜爱”的危险因素,血压的突然飙升可以直接导致卒中的发生,长期高血压也会增加卒中及其他心脑血管病的风险。因此,降血压控制到140/90mmHg以下,可明显减少脑卒中的发生。 2.高血脂:血脂异常与心脑血管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动脉窄了,就容易发生堵塞,血流被堵住可直接引发脑卒中。因此,降脂+定期血脂检查很必要。 3.糖尿病:糖尿病人容易合并高血压,出现缺血性脑卒中的几率也比较高。因此,控糖+控血压,在强调血糖控制的同时,要全面综合防治心脑血管危险因素,尤

牙齿清洁多久做一次

牙齿清洁多久做一次,这个没有严格的规定,如果是刷牙最好是每天2次,但是如果是洗牙的话。正常人洗牙的次数应该是1-2次/年。半年内患心梗或脑卒中患者、孕妇、有血液病的患者、高血压未控制的患者、血糖控制不良的糖尿病患者等不宜洗牙。

脑卒中患者需要进行哪些正确的护理

做好家庭急救和护理:脑中风大多在家中发病。家庭中正确的急救和良好的护理是脑中风救治的重要环节。一旦发现脑中风先兆,应立即卧床休息,保持镇静,避免紧张、恐惧,就近就医,避免反复运转,尽量减少搬动。必须搬运时,要防止头颈扭曲,减少晃动,头应偏向一侧,以免突然呕吐引起窒息。 注意发现中风先兆:尽管脑中风发病急骤,难以预测,但发病前也要经历一个过程,出现一些早期信息,预告近期很有可能发生脑中风。如能识别这些信号,积极防治,会大大减少危害性,甚至不发病。据临床医学统计,约70%的脑中风病人或多或少地会出现某些先兆征

脑中风的预防措施有哪些

一级预防 “如果某个体只存在上述危险因素一种或几种而没有脑血管的先兆或表现,我们把其中列为一级预防对象,即积极治疗存在的危险因素,同时定期监测其他危险因素的发生并采取针对性措施。 二级预防 个体已存在危险因素且已出现中风先兆如若暂短性脑缺血性发作,给与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防止严重脑血管病发生,其为二级预防。 三级预防 对已患中风的病人,早期或超早期治疗,降低致残程度,清除或治疗危险因素预防其多发为三级预防。所谓早期治疗则指病人发病数小时后的急性期的治疗,所谓超早期治疗是指发病后数小时以内既实施的治疗,如对缺

脑卒中和冠心病同样危险

随着研究深入,医学界已提出要将脑卒中视为冠心病的“等危症”,就是说,脑卒中患者,在10年内发生心血管事件、心肌梗死或心脏性猝死的绝对风险,与冠心病患者相同。 而且,缺血性卒中和冠心病在老年患者中常合并存在———32%的冠心病患者合并卒中,56%的卒中患者合并冠心病。 研究发现,卒中和冠心病具有共同的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吸烟、肥胖、体力活动少、饮酒等。中国是卒中大国,复发性卒中的发病率位于世界之首———研究显示,中国北京的人群中,男女复发性卒中均为27%,高于世界其他国家。因此卒中患者应该在治疗

中风了吃什么有利恢复 珍珠牡蛎粥

原料:珍珠母、牡蛎各25克,大米50克。 制法:珍珠母、牡蛎水煎取汁250毫升,与大米同煮粥食。 用法:每日2次,1个月为1个疗程。 功效:适用于高血压引起的脑卒中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