掏耳朵对听力损伤严重
掏耳朵对听力损伤严重
掏耳朵掏成鼓膜穿孔
28岁的小李每星期都要去理发店做头发。洗好头发后,洗头工一般会给顾客提供”掏耳朵”服务。躺在椅子上,半眯眼睛,享受耳朵传来痒痒的感觉,小李也十分享受。春节前夕,她到常去的那家理发店洗头,跟往常一样,洗头工给她“掏耳朵”。
“那名洗头工感觉不是很熟练,她用棉花棒掏时,右耳朵感觉到一阵剧烈的疼痛。”小李说,右耳朵很痛,还伴有耳鸣声。她赶紧到医院检查,市中医院的陈帼燕医师诊断其为鼓膜穿孔。
进行了一系列治疗后,小李的听力有所回转,但右耳朵听力明显下降。直到现在,她还在跟理发店方面打官司,官司虽然还在继续,但小李听力的伤害却永远留了下来。
外伤导致听力下降增多
“近些年,我接诊的因在理发店掏耳朵导致听力下降的病例明显增多。”市中医院耳鼻咽喉科主任陈帼燕医师介绍说,“掏耳朵”对听力伤害非常明显,她曾经接诊过因掏耳朵方法不对,导致患者外耳道皮肤损伤,出血;掏耳工具未经消毒,耳朵真菌感染;还有耳朵侵入病毒、细菌等,导致外耳道长肿瘤。
掏耳朵外力损伤、放鞭炮时压力变化等,都有可能导致鼓膜损伤。陈医师说,每年春节后,会有不少病人因为鞭炮的瞬时噪音导致听力下降。她提醒,放鞭炮时的巨大响声可能导致爆震性耳聋,市民放鞭炮时务必要保护好耳朵,可以戴上耳罩或用手捂住。
这些行为都会影响听力
“我曾经接触到一名初中生患者,每天用MP3听1个多小时的英语,两年后,他的中高频听力出现了中度障碍。”陈医师表示,听MP3,煲电话粥、待在KTV包厢等嘈杂环境下,这些长时间的刺激会引发耳朵疲劳,产生耳鸣,最严重的可能造成不可逆的听力下降。
放鞭炮、游泳跳水、小孩感冒等都有可能导致听力下降。陈医师分析,耳朵与咽喉之间有咽鼓管相连,小孩的咽鼓管较大人粗、短、直,一旦发生感冒,病毒、细菌很容易侵入耳朵,造成各种中耳炎,导致听力下降。
专家提醒市民:不要常去理发店、洗浴中心等场所掏耳朵,同时在坐飞机、放鞭炮等时,要注意保护耳朵,比如在飞机起飞降落时,可在嘴巴里含些东西,保持耳压平衡。
经常掏耳朵会得癌症吗
最近有一男士因为经常挖耳朵而得了癌症,确实大家对于卫生的过分重视使得很多人经常掏耳屎,从小就喜欢让妈妈替自己掏,长大后喜欢让理发师帮忙掏,且视之为一种享受,殊不知不会掏耳朵会直接会引发耳朵内癌症,没经过消毒的公用掏耳工具不仅能传播引起耳道乳头状瘤的病毒,还能刺激耳朵内的细菌恶变。 生活中有的人没事的时候就喜欢拿一些诸如火柴棒、小发夹之类的东西掏耳屎,这样做轻则导致耳道发炎,重则能使听力减退甚至丧失。人体的外耳道皮肤比较薄,与软骨膜连接比较紧密,皮下组织少,血液循环差。
耳屎是外耳道耵聍腺的分泌物,对外耳道皮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可耵聍过多却会堵塞外耳道,影响听力,有时还会刺激外耳道,使耳道发痒,耳屎过多就应把它掏出来。但是如果掏耳朵用力不当,最易造成外耳道损伤感染而成疖肿,引起耳部疼痛,严重者可致听力减退。常掏耳朵还可使外耳道皮肤角质层肿胀,阻塞毛囊,有利于细菌生长,导致耳道奇痒、流黄水。外耳道皮肤长期慢性充血,还容易刺激耵聍腺分泌,耳屎反而会更多。常掏耳朵容易刺激皮肤鳞状细胞或基层细胞增殖,诱发外耳道乳头状瘤,同时,还容易将霉菌带进外耳道,使耳道奇痒难忍。如果霉菌生长在鼓膜上,可出现听力减退及耳鸣。
掏耳朵易听力下降
1、日常噪音
日常噪音最好不要超过85分贝(与繁华路段交通噪音相当)。预防措施:用吹风机吹干头发时,最好使用最低档,同时佩戴耳塞。使用榨汁机、搅拌机或咖啡研磨机时,可垫上干净抹布或毛巾以降低噪音。用割草机时应戴好耳塞。听MP3时应保持低音量,每天最多听1个小时。
2、环境噪音
美国纽约伦诺克斯山医院耳鼻喉专家安德鲁·程博士表示,音乐会、烟花爆竹、体育赛事等类似的活动会产生巨大噪音。很多人对此毫无准备,容易导致听觉神经损伤问题。程博士建议,参加可能会产生很大噪音的活动时,应备好耳塞。
3、慢性病
高血压、高胆固醇、糖尿病等慢性疾病都会使听力损伤危险大大增加。美国费城德雷克塞尔大学医学院头颈外科学教授罗伯特·斯塔洛夫博士建议,患者应密切关注病情变化,防止相关损伤。糖尿病患者积极控制血压、保持正常胰岛素水平和正常服用降糖药物,有助于防止听力受损。
4、掏耳朵
耳垢(耳屎)堆积容易堵塞耳道,导致暂时性听力损伤,而经常掏耳朵也可能损伤耳道,影响听力。斯塔洛夫博士建议,经常用挖耳勺、发卡或火柴棍儿等掏耳朵,非常有害。耳朵通常有“自净功能”,耳屎自然脱落。
5、过敏
感冒或过敏引起的鼻塞容易导致调节压力的耳道因为肿胀而堵塞,引起暂时性听力丧失问题。预防措施:去医院就诊,医生会根据病情开具适当的药物控制过敏,防止中耳区水肿。
6、忽视耳鸣等症状
一些患者长期忽视听力损害的症状,没有及时就医治疗。预防措施:一旦发现耳鸣立即就医。耳鸣可能是严重疾病的初始信号,切勿掉以轻心。
神经性耳聋引起听力下降应该怎么办
耳聋虽然是一种很严重的临床疾病,常常会让我们听不清对方的言语,造成一些沟通上的障碍,耳朵是我们信息沟通的渠道,如果我们没听力有问题,那么我们的世界将会没有任何好听的声音。
目前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出现了各种各样治疗耳聋的方法,我们患者不要造成紧张的情绪,因为这种疾病,还可以通过佩戴助听器来缓解我们沟通上的障碍,饮食上多吃一些含钙镁铁的食物
我们从小就学习一些健康用耳的良好习惯,例如我们常见的,不要用一些坚硬的东西掏耳朵,听到巨大的声音要张口,洗澡的时候要用东西塞住我们的耳朵,这样避免一些脏水流进去。
助听器属于一种器具,食欲一类帮助病患听取声音的扩音器具。语频的正常听力损失在25--65dB的患者都能够使用这种器具,若是听力处于58dB左右的患者,那么使用该种器具的效果最好。
另外一种叫做耳蜗植入器,也可以叫做电子性的耳蜗,是从过去到现在为止,帮助极重度的聋人及其这方面疾患的患者获取听力,获得或是维持言语能力的最好用的工具之一,非常适合该类病症患者。
7个常见习惯导致听力下降
听力下降怎么办预防健康的耳朵是我们拥有敏锐的听力的前提,然而,不少人有失聪、听力下降等现象。生活中一些坏习惯和行为看似平常无奇,但是却在悄悄偷走我们的听力,损害我们耳朵健康。下面,让我为大家介绍生活中损害耳朵的7个常见坏习惯。
1、摄取过咖啡因
过度摄取咖啡因,容易导致耳鸣、耳痛等症状,长期如此会增加听力下降的几率。
2、长期使用戴耳机
长期用耳机听音乐,特别是在睡觉前忘了取耳机,或是在噪音大的环境戴耳机听音乐,这些坏习惯会导致听的时间加长、听的音量增大,时间长了会引起听力减退,甚至是噪音性耳聋。
3、不做防噪措施
长期生活再噪音比较大的环境里,对听力有很大的损害,甚至导致失聪。如果是职业需要,那就更需要每天都做好防噪的准备,不能因为麻烦而有所疏忽。
4、过度喝酒
长期无节制饮酒会产生慢性酒精中毒,导致听力器官衰退,可能发展成为神经性耳聋。
5、长期吸烟
吸烟会造成动脉硬化。但动脉硬化是全身性的,尤其是烟中的尼古丁进入血液,使小血管痉挛、黏度增加,供应内耳的微动脉发生硬化,造成内耳供血不足,严重影响听力,甚至会直接造成耳聋。
6、经常掏耳垢
很多人都为了舒服掏耳朵很容易损伤外耳道皮肤,把细菌带进耳道。耳垢就好像是耳朵里的湿润剂,具有抗菌功能,同时将灰尘、虫子等挡在外面。常用棉签或者指甲掏耳垢,会把细菌和耳垢推向更深处,对耳朵听力不利。
7、不注意用耳卫生
时刻保持耳朵清洁,可以避免各种耳部炎症,例如中耳炎、耳道炎等。平时游泳后注意擦干耳朵,掏耳时候注意不要使耳朵破损,这样都可以有效地避免耳炎发生。
很多人在听歌的时候喜欢把音乐调的很大,觉得这样很享受。然而,高音量的音乐会损伤听力细胞,导致听力下降。一些平常的习惯却有可能导致耳聋的罪魁祸首。建议大家及时纠正以上7个坏习惯,别让这些习惯再伤害你的听力。
日常耳朵保健有六招
1、克服掏耳,有些人在耳朵瘙痒难忍的时候,都习惯使用耳掏进行掏耳,缓解瘙痒症状,但掏耳其实是一个不良的习惯,因为人在掏的时候会容易对耳朵造成一定的损伤,外在的细菌会在掏耳的时候,慢慢进入卫道中,如果卫道里有细菌的话,就会容易引起耳道的发炎,这种发炎是很难治疗的,如果不甚造成了鼓膜穿孔,就会容易形成耳朵发炎,影响耳朵的听力。
2、预防游泳性耳病,耳屎在耳朵里慢慢硬化并且会形成栓塞,当耳朵进入后,硬化的耳屎就会膨胀。从而影响耳朵听力,也是很容易引起耳道的发炎,更如果是耳膜有耳膜穿孔的话,那么为了保护耳道最好是不要再继续游泳,以免造成其他各种疾病,平时如果要游泳的话,最能用耳塞,把耳朵塞住,防止水注入卫道中。在游泳的时候,一定要尽量把头部仰起水面。
3、预防药物中毒,目前研究确定了键霉素,新霉素等药物都会造成耳聋,这些药物是会对内耳,耳蜗,前庭等耳朵器官造成损害,使得耳朵平衡失调,而造成耳聋。当然,有些家族性的,如果家族里面有人耳聋,那么其他人就应该注意这种现象。
4、避免接触噪声,噪声是一种不规律的会引起人的心理不适的声音,这类声音对耳朵的损伤是缓慢的,也是很难治疗的,当然强烈刺激性的音乐,也同样会对耳朵造成损伤从而导致耳朵听力不断的下降,因此在平时的时候,要尽量避免接触噪声。
5、平时要注意一下饮食习惯,在日常的饮食时,最好是能多进食些含元素,铁元素、锌元素、钙元素含量高的食物,因为这些食物是人体所稀缺的微量元素,是有助于扩耳朵内的微血管,微血管的扩展会耳朵的血液循环,这种现象是可以防止听力的下降。
6、要随时保持精神状态的良好,因为当人激动的时候,会引起肾上腺素在人体的分泌速度大大增加,此时,会使得内耳的细水动脉血管痉挛现象的发生,从而使得耳朵里的细小血管血液缓慢,缓慢的血液循环会造成耳朵的供养不足,此时就容易造成耳聋情况的发生。
经常用耳勺掏耳朵好吗
一、经常用耳勺掏耳朵好吗?
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有些人经常用耳勺掏耳朵,甚至有的人没事的时候就喜欢拿一些诸如火柴棒、小发夹之类的东西掏耳屎,并说为了舒服。其实,这样做害处很多,轻则导致耳道发炎,重则能使听力减退甚至丧失。
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我们人体的外耳道皮肤比较薄,与软骨膜连接比较紧密,皮下组织少,血液循环差。耳屎,医学上叫盯聍,是外耳道耵聍腺的分泌物,对外耳道皮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可耵聍过多却会堵塞外耳道,影响听力,有时还会刺激外耳道,使耳道发痒。
所以,耳屎过多就应把它掏出来。但是,如果掏耳朵用力不当,最易造成外耳道损伤感染而成疖肿,引起耳部疼痛,严重者可致听力减退。常掏耳朵还可使外耳道皮肤角质层肿胀,阻塞毛囊,有利于细菌生长,导致耳道奇痒、流黄水。外耳道皮肤长期慢性充血,还容易刺激耵聍腺分泌,耳屎反而会更多。
常掏耳朵容易刺激皮肤鳞状细胞或基层细胞增殖,诱发外耳道乳头状瘤,同时,还容易将霉菌带进外耳道,使耳道奇痒难忍。如果霉菌生长在鼓膜上,可出现听力减退及耳鸣。鼓膜是一层厚约0.1毫米的薄膜,如果用尖锐的工具掏耳朵,不小心会将鼓膜刺伤甚至穿孔,严重的会造成耳聋。
耳屎多了,正确的处理方法是用脱脂棉卷成棉签儿,轻轻地把耳屎清理出来。如果耳屎太多难以掏出,可到医院请医生处理。
二、小孩耳朵该不该掏?
有的家长说,自己的孩子从小都没有掏过耳朵,以为掏耳朵不好,时间长了不处理耳屎聚在一起,现在变得越来越硬,堵塞了外耳道口,甚至影响听力。听力下降,导致耳朵听力有障碍,吓得去医院治疗了,医生后来用药治疗才痊愈。
专家介绍说,耳屎学名叫耵聍,是由外耳道软骨处皮肤的耵聍腺分泌的,具有保护外耳道皮肤和阻止外来物的作用。他们会聚在一起,随着“耳屎”中水分的蒸发,就会变得越来越硬,严重的情况下堵塞外耳道口,甚至影响听力。所以也不能一直都不掏。
但要注意的是,一些做法是错误的。很多人就会自己用挖耳勺清理,不但“耳屎”没有清理出来,反而导致外耳道壁损伤,引起外耳道炎,甚至导致鼓膜穿孔情况出现。
如果耳道内瘙痒,可以用手在耳外侧轻轻揉一下,也可以用干净的棉签在耳内轻轻转一下,起到清洁的作用,但是应注意不要太深入,否则棉签一端的棉花掉落到外耳道,反而形成外耳道异物。
由此可见,耳朵还是不宜经常掏,更不要使用硬物掏。
小儿耳聋的原因有哪些
小儿耳聋的原因是什么?诱发儿童耳聋的原因如下:
1、药物中毒:一些药物尤其是抗生素的副作用对耳朵的伤害非常巨大。
2、呼吸道病变:因为五官相连,所以鼻部及咽喉部疾病都容易使细菌进入中耳,引起中耳感染。
3、掏耳:因为小孩调皮好动,为小孩掏耳朵很容易损伤耳内组织,甚至造成鼓膜破裂、穿孔,不但引起耳痛出血,还可能引起感染,造成听力损伤。
4、噪声:儿童身体尚处于发育阶段,各个器官都很脆弱,相对于成年人,小孩耳朵更容易受到外界噪音的伤害,轻者耳朵内部疼痛,重者降低听力。
5、外伤:由于小孩好动,稍不注意就会伤及耳朵,父母生气时打孩子脸部,游泳时从高处跳下,水对耳朵的撞击,喜庆时鞭炮的炸响,或者其他容易导致耳朵受伤的行为,都可能导致小孩耳聋。
专家提醒大家:耳聋患者最典型的症状就是听力的减退。对于耳聋患者自身,他们有时会感到耳鸣、眩晕、平衡紊乱等耳内极不舒服的症状。对于中毒造成的耳聋患者,患者的听力减退有着突然减退的特点,且表现出头昏、头痛、耳鸣、恶心、呕吐,站立不稳,走路时步子不稳等严重不一的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