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判断脑肿瘤
怎样判断脑肿瘤
凡出现原因不明的进行性加剧头痛,伴呕吐、视力模糊、复视,应考虑到颅内占位性病变(脑肿瘤)的可能。
脑肿瘤中有20~40%的初发症状就是头痛,90%的脑瘤在病程中有过头痛。但是脑瘤引起的头痛在全部头痛患者中只占少数。脑瘤头痛,早期常呈发作性,且以晨起为重,到后期多为持续性,为钝痛,常伴有呕吐,而且是喷射性的呕吐。头痛加剧时,可使患者坐卧不安。在咳嗽、打喷嚏、排便时头痛加剧,而且很少有缓解不疼的时候。头痛一天比一天重,可有复视、偏瘫、偏身麻木或其它神经科症状,一定要到正规医院的神经科治疗。
紧张性头痛是功能性头痛中最常见的一种,可以由精神紧张、着急生气引起。主要症状为持续性的头部闷痛、压迫感、沉重感,有的病人自诉为头部有“紧箍”感,或是象戴了一顶重重的帽子。大部分病人为两侧头痛,多为两颞侧、后枕部及头顶部或全头部。头痛性质为钝痛、胀痛、压迫感、麻木感和束带样紧箍感。头痛的强度为轻度至中度,很少因头痛而卧床不起或影响日常生活。有的病人可有长年累月的持续性头痛,有的病人的症状甚至可回溯10~20年。病人可以整天头痛,头痛的时间要多于不痛的时间。因为激动、生气、失眠、焦虑或忧郁等因素常使头痛加剧。这样的头痛虽然没有到直接危及生命的程度,但是也给患者的工作、生活带来极大的痛苦,建议及时到医院进行头痛的识别,对症用药。
血管性头痛,常见的有偏头痛,病因尚未明了,一般认为是血管舒缩功能障碍所致。其中典型偏头痛。以女性多见,常于青春期起病,呈周期性发作,至中年后逐渐减少。通常在清晨醒来时或白天发病,开始时有火星或是锯齿样闪电在眼前闪动,继而面、唇、肢体有麻刺感及轻度失语。此种先兆症状历时数分钟至30分钟后消退。而后出现一侧性头痛,也有疼痛遍及全头者。痛为搏动钻痛、钝痛或刺痛,在一小时左右达到高峰,后转为持续性疼痛,常伴有面色苍白、恶心呕吐等症状。 也有一些患者无明确的先兆症状,仅有一些非特异性前驱症状,发生在头痛前数小时或数天,包括精神障碍、胃肠道症状等。头痛发作持续数天,可呈双侧头痛。通常有家族史。这样的患者最怕自己认为“久病成医”,头痛时自己随便吃止痛药,特别是头痛的症状和以往发生明显变化时,还是应该及早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怎么判断脑里有肿瘤
1.醒后头痛。一般的头痛多在午后可以得等到缓解,脑肿瘤则不然,一夜睡眠醒来时往往头痛最重,起身后才会逐渐减轻。
2.喷射呕吐。通常发生在头痛剧烈时,呕吐后头痛可有所减轻。
3.视力减退。早期可为一时性黑膜,并有短暂的丧失,随病情的加重逐渐变成持续性的视力减退,最后可能完全失明。
4.复视。即两眼成像不能重叠一起,看任何物体都呈双影。复视起初只有当眼球向一定方位注视时才能出现,以后可发展到任何方向都能出现,最后当两侧眼球的位置已显著不对称时,复视反而可能减轻甚至消失。
5.视野缺损。通常表现双颞侧偏盲,严重时可妨碍病人的行为。
6.单眼突出。即一侧眼球向前突出,严重时可影响脸裂闭合不全。一侧眼突出的病例50%系由颅内疾患引起,其中最常见的病因是脑肿瘤。
7.单侧耳聋。中年人若无中耳炎和外伤的病史,仅有一听力进行性减退,伴有或不伴有同侧耳鸣,多半为肿瘤压迫听神经所致。
8.迟发癫痫。指成年以后开始发病者,如无外伤及其他诱因,则应首先考虑颅内肿瘤。如果抽搐发作局限于一侧或由某个肢体开始,不论成人或小儿都应考虑脑肿瘤。
9.半身不遂。包括两种不同情况,一种是半身无力或偏瘫,表现有病侧肢体少动或不动,另一种是一侧肢体共济失调,表现为动作笨拙或不稳。这两种症状如果是缓慢出现并逐渐加重,可能是脑肿瘤信号。前者多见于大脑半球肿瘤,后者为小脑半球肿瘤特有的征象。
10.肢端肥大。为嗜酸性垂体瘤特有的临床征象,见于成人发病者,主要表现为手肢肥厚粗大,眉弓和下颌突出,面貌丑陋,儿童发病者可发育成巨人。
11.闭经泌乳。育龄妇女非妊娠的闭经,泌乳常为垂体肿瘤的首发症状。男性主要表现阳痿和阴毛、腋毛、胡须脱落,皮下脂肪增厚等。
怎样判断脑袋有肿瘤
依靠详细的病史和可靠的查体,以神经解剖、神经生理和各种疾病发展规律的诊断学知识为基础,进行客观的综合分析,可以对是否患有颅脑肿瘤作出初步诊断,根据病史和神经系统检查的提示进一步选择辅助检查手段,全面分析所获得的临床资料,仔细研究肿瘤的部位、性质、大小、血供、发展方向及对周围结构的累及程度,作出肿瘤的定位与定性诊断以及鉴别诊断,以便选择治疗、制定治疗措施。对于颅内肿瘤最具有诊断价值的是CT及MRI检查。
1、颅骨平片 颅内高压、松果体钙化及移位、异常钙化、骨质破坏、内听道扩大、蝶鞍扩大等。
2、脑血管造影 不作为脑肿瘤的常规检查,但可用于术前肿瘤与重要血管的解剖关系和肿瘤血供,及术前栓塞等。
3、CT检查
CT检查密度分辨率高,并易于显示颅内肿瘤含有的钙、骨骼、脂肪及液体;CT可显示脑室、脑池、硬脑膜和颅骨,利于肿瘤与毗邻的解剖关系。CT对比增强扫描可了解肿瘤血供及对血-脑脊液屏障的破坏情况,利于肿瘤的显示和定性。螺旋CT使冠状位及矢状位重建图像的分辨力同轴位重建图像相同,三维成像、分割成像和CT血管造影提高了CT对颅内肿瘤诊断的正确率。
4、MRI MRI具有优良的软组织分辨力,多平面成像使病变定位更准确、血管流空效应及多种成像方法与脉冲序列技术促进了颅内肿瘤的定性诊断,为颅内肿瘤诊断的金标准。但MRI对骨质和该坏不明显,检查时间长,急诊病人不易配合。MRI增强扫描扫描可以提高肿瘤的检出率,发现MRI平扫上阴性或易被忽视的病变。磁共振弥散成像、灌注成像和磁共振波普对颅内肿瘤的定性诊断也有帮助。
5、神经核医学检查(PET与SPECT)可区分良恶性肿瘤、术后残余肿瘤与瘢痕。
6、活检术
立体定向活检术是颅内肿瘤标准的活检术,应从不同部位获取多个标本进行系列活检,尽量避免肿瘤的不均一性造成的诊断误差;7、其他 如腰穿脑脊液化验。
怎么判断是不是肿瘤
一、实验室检查:主要包括血、尿、大便的常规检查、生化及免疫检查、病理学检查等。
(1)血象检查 包括血细胞计数、白细胞分类、细胞形态学检查以及血红蛋白的测定等。
(2)小便检查 包括外观、酸碱反应、比重、蛋白及糖的定性、沉渣的显微镜检查等。
(3)大便检查 包括一般性状、镜下检查及潜血实验等。
(4)生化及免疫检查 包括甲胎蛋白、癌胚抗原、EB病毒抗原抗体、血清紫色反应、血清耐热试验、血清醛缩酶、酸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酸a醋酸萘脂酶、5一羧基吲哚乙酸等实验室测定。
(5)病理学检查 包括脱落细胞检查及活组织病理检查。
二、放射学检查:主要包括 X光透视、 X光摄片、 X光造影检查、 CT扫描、核磁共振成像等。
三、放射性核素检查:即同位素检查,包括功能测定检查、扫描及伽玛照射检查、放射免疫分析等。
四、超声波检查:包括A型、 B型超声波检查。
五、内窥镜检查:包括各种硬性或光学纤维镜,如喉镜、支气管镜、纵隔镜、食管镜、胃镜、胃十二指肠镜、结肠镜、直肠境、肛门镜、膀胱镜、输尿管镜、肾镜、阴道镜、子宫镜等。
通过以上的检查就能对肿瘤疾病有更进一步的了解,由此可见检查这步骤的重要作用。还要提醒的是肿瘤患者可能会出现心情抑郁,悲观情绪,所以患者家属就要开导安慰病患,积极接受治疗,希望通过积极的治疗早日康复,并且还要做好愈合护理,这也是为了防止病情复发。
脑溢血和脑出血一样吗 脑溢血如何检查
脑溢血又叫做脑出血,是大脑内部出现了出血现象,脑出血最常见的原因除了高血压病之外,还有脑血管畸形、脑动脉瘤、脑动脉粥样硬化、颅内肿瘤等。脑出血的一些常规的辅助检查方法包括:
第一、头颅CT检查,临床上通过做CT检查,能够正确的判断是不是脑出血。通过检查能够发现边界清楚的新鲜血肿。而且能够判断血肿的部位、大小、形态等。做CT也能够发现脑出血的病理性变化,能够在第一时间内及时诊断是不是脑出血,是目前临床上应用最为广泛的方法。
第二、核磁共振检查。如果是做CT检查不出来的人,出血可以通过做磁共振检查来进行判断。那些CT都不能辨认出来的脑出血现象,可以通过磁共振进行辨认,可以更好地判断脑出血的时间,是否反复出血,但是磁共振检查不如CT检查应用广泛。
第三、脑脊液的检查。脑出血如果明确作出诊断,一般是可以不做脑脊液检查的。但是对于一些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往往需要脑脊液的检查排除。
第四、DSA全脑血管造影检查,也是脑出血很重要的诊断手段,DSA检查在脑出血的病因上做鉴别,意义特别大。如果反应有脑血管畸形或者是脑动脉瘤的时候,最好是做DSA全脑血管造影检查。
老人脑肿瘤的症状是什么
老人脑肿瘤的症状是什么?脑肿瘤的出现是给很多人带来很大的伤害,许多老人也是深受脑肿瘤的影响,对于老人脑肿瘤的症状也是都关注的,下面就介绍一下老人脑肿瘤的症状。
精神症状
主要是人格改变和记忆力减退,最常见于额叶肿瘤。尤其是当肿瘤向双侧额叶侵犯时,精神症状更为明显,可表现为反应迟钝、生活懒散、记忆力减退甚至丧失,严重时丧失自知力及判断力,亦可表现为脾气暴躁、易激动。
癫痫发作
分为全身大发作及局部发作,临床表现为四肢抽搐,单个手指或足趾或一侧口角抽动。
运动障碍
主要表现为一侧肢体或单一肢体力弱或瘫痪。
感觉障碍
表现为痛觉、温度觉及触觉减退。
失语
可表现为运动性失语和感觉性失语,也就是表现为丧失语言表达能力或不能理解语言。
高颅压症状
老年人肿瘤较小的时候多表现不明显,只有当肿瘤巨大时,才会出现头痛,恶心呕吐等颅内压增高症状。
宝宝头围过大有问题吗
很多老人都认为头大的宝宝聪明。真的是这样吗?小儿头围与脑发育密切相关,反映脑容量,由于胎儿期脑发育居领先地位,因此头围相对较大。但头围与智力没有必然联系,并不是越大越好。
宝宝头围大可能患的疾病
宝宝头围过大,脑积水、脑部肿瘤、脑炎等疾病病变的可能性就会增加。虽然这还要结合宝宝的其他异常反应,如烦躁、哭闹等,并进行辅助性检查后才能确诊,但宝宝的头围过大确实是值得特别重视的。
小儿脑肿瘤的症状小儿脑肿瘤的症状最常以颅内压力升高来表现,包括头痛、呕吐和视乳头水肿。而位于脑中线部位的脑肿瘤由于阻断脑脊液循环通路,会继发脑积水,从而加重颅高压。由于婴儿时期囟门未闭合,颅缝尚未完全融合,颅腔还有一定的扩展余地,因此颅内压增高的症状不十分明显,婴儿不会述头痛,主要表现前囟饱满、颅缝开裂、头围增大和头颅破壶音,在早期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头围增大。
小儿脑瘤易被误诊,早期难以和先天性脑积水、胃肠道疾病、脑膜炎等鉴别。家长应定期参加儿保检查,学会识别婴儿脑瘤的一些表现,如头颅过快增长、呕吐、头痛、抽搐、眼斜或者眼球不能上视、身材矮小或肥胖等。
如果家长发现孩子出现类似这些症状,不能确定是否由疾病引起,应该去医院检查,判断是否患有脑瘤。
新生儿鹅口疮的防治方法
新生儿由于奶瓶污染或者母亲患有霉菌感染后,就容易受到感染,染上“鹅口疮”,下面就给宝宝的父母说下新生宝宝患“鹅口疮”后的护理及防治方法。
息肉病变肿瘤判断
判断息肉是否会发生恶变主要看以下几个方面:一、息肉的长相:那种体积较小由带蒂的非肿瘤性息肉,多数与息肉中的良民,一般不易发生恶变;如果体积较大、宽基广蒂的息肉,则极有恶变为癌的可能。二、息肉的数量:单纯一个息肉癌变率低;而多发性息肉的癌变几率增加。三、是看息肉的组织属性:单纯炎症性息肉恶变者较少,而腺瘤性息肉,特别是绒毛状腺瘤最容易恶变为结肠癌。四、息肉的生长速度:良性息肉多生长十分缓慢,若是在短期内迅速长大,直径大于2厘米以上时,应警惕癌变。如结肠腺瘤性息肉是因结肠黏膜细胞增生过旺,癌变率可达42%-77%。五、是看家族遗传史:有一种称为“家族性多发性大肠息肉病”,是指在同一家族的上下辈中可有好几个人患有结肠息肉,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是细胞内第5号染色体的基因缺陷造成的。患有这种有遗传倾向家族的人中,如父母亲有一方有息肉病,其后代中50%的息肉会有恶变的风险性;若父母双方均有息肉病,后代患的息肉癌变风险可上升到75%。
小儿脑肿瘤临床诊断标准
小儿脑肿瘤在儿童肿瘤中发病率较高,经过近年来的统计发现,小儿脑肿瘤的发病率大约为26.5~35.5/百万,我国每年会增加大约5万例小儿脑肿瘤确诊病例,提早发现并确诊治疗是目前降低小儿脑肿瘤死亡率的主要方法,在诊断方面小儿脑肿瘤较成人困难,可借助以下的诊断标准加以判断。
【诊断】
儿当儿童有反复发作的不明原因的头痛,伴有呕吐或头围增大,要警惕脑肿瘤的可能;对可疑的患儿应作头颅影像学检查。
1.CT及MRI是诊断脑肿瘤的两种主要的影像学方法。CT可确定脑瘤病灶的大小、形态、边缘和结构,并可显示周围脑水肿、出血、脑积水和骨质变化,但是软组织分辨率及发现肿瘤的敏感性不如MRI。MRI对钙化灶不敏感,但可清晰显示脂类、出血及血管结构,并能提供良好的解剖背景。由于MRI无骨伪迹,故对小脑、脑干、鞍区和颅底部肿瘤的诊断优于CT。
2.颅骨X线平片显示骨缝裂开、指压迹增多、蝶鞍及内听道扩大和颅内钙化斑等。
3.头颅超声波检查可见大脑半球占位性病变所致的中线结构移位、脑室扩大等。B型超声波实时超声检查可直接发现颅内肿瘤。
4.腰椎穿刺主要用于与颅内感染的鉴别诊断,但对于颅内高压有脑疝危险的,应先降颅压后再行腰椎穿刺。
【鉴别诊断】
小儿肿瘤最易误诊为以下几种疾患,应注意鉴别:
1. 脑膜炎或脑炎:小儿中瘤有发热者占4.1%,当脑脊液呈炎症样改变时或者出现小脑扁桃体下疝引起颈部抵抗时,容易误诊。
2. 胃肠道疾患:颅压增高时患儿有反复进食后呕吐,易误诊为胃肠炎或幽门梗阻及肠蛔虫症。
3. 先天性脑积水:婴幼儿脑瘤的头颅增大前囟张力增高及头皮静脉怒张与脑积水表现相似。
4. 血管性头痛:非常多见,有时可与肿瘤引起的头痛混淆。
5. 尿崩症:多为鞍区肿瘤的一个症状而非一种疾病。
6. 眼科疾病:脑瘤引起视乳头水肿和继发性视神经萎缩可影响视力视野,易误诊为视乳头炎和视神经炎。
7. 癫痫:儿童脑瘤有10%左右有癫痫发作。
8. 小脑性共济失调。
在诊断小儿脑肿瘤的实际过程中,应该将小儿脑肿瘤体征症状不明显和小儿口述能力差、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全以及不配合医生查体等情况考虑到,小儿脑肿瘤的临床症状和其他儿童疾病症状极为相似,非常容易出现因为误诊而延误病情的情况发生,在这个方面医生应该引起重视。
怎么判断肿瘤
一、病史
高危因素老年,有吸烟史,高脂饮食,体重指数超标为胰腺肿瘤的危险因素,暴露于萘胺、联苯胺等化学物质可导致发病率增加。
二、症状
1、多数胰腺肿瘤患者缺乏特异性症状,最初仅表现为上腹部不适,隐痛,易与其他消化系统疾病混淆。当患者出现腰背部疼痛为肿瘤侵犯腹膜后神经丛,为晚期表现。
2、80-90%胰腺肿瘤患者在疾病初期即有消瘦、体重减轻
3、胰腺肿瘤患者常出现消化不良、呕吐、腹泻等症状。
三、体征
1、胰腺肿瘤患者病变初期缺乏特异性体征,出现体征时多为进展期或晚期。
2、黄疸为胰头癌患者常见体征,表现为全身皮肤黏膜黄染,大便颜色变白,小便发黄,皮肤瘙痒。
3、胰腺肿瘤患者触及腹部肿块多为晚期,极少能行根治性手术切除。
四、辅助检查
1、血生化检查:早期无特异性血生化改变,肿瘤阻塞胆管可引起血胆红素升高,伴有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等酶学改变。
2、肿瘤标志物检查:检查血CEA、CA19-9升高对胰腺癌诊断有帮助价值。
3、影像学检查:
(1)超声:是胰腺肿瘤诊断的首选方法。其特点是操作简便、价格便宜、无损伤、无放射性、可多轴面观察,并能较好地显示胰腺内部结构、胆道有无梗阻及梗阻部位、梗阻原因。局限性是视野小,受胃、肠道内气体、体型等影响,有时难以观察胰腺,特别是胰尾部。
(2)CT扫描:是目前检查胰腺最佳的无创性影像检查方法,主要用于胰腺肿瘤的诊断和分期。平扫可显示病灶的大小、部位,但不能准确定性诊断胰腺病变,显示肿瘤与周围结构的关系较差。增强扫描能够较好地显示胰腺肿物的大小、部位、形态、内部结构及与周围结构的关系。
(3)MRI及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不作为诊断胰腺肿瘤的首选方法,但当患者对CT增强造影剂过敏时,可采用MR代替CT扫描进行诊断和临床分期;另外,MRCP对胆道有无梗阻及梗阻部位、梗阻原因具有明显优势,且与ERCP、PTC比较,安全性高,对于胰头癌,MR可作为CT扫描的有益补充。
(4)上消化道造影:只能显示部分晚期胰腺肿瘤对胃肠道压迫侵犯所造成的间接征象,无特异性。目前已为断面影像学检查所取代。
脑瘤的检查方法有哪些
1、磁共振成像(MRI)在显示正常脑解剖方面,MRI优于以前的任何技术,使用顺磁性药物gadolinium强化扫描已经成为MRI诊断脑肿瘤的选择手段。使用gadolinium后,大多数恶性肿瘤出现强化。
一般来说,病理分级低的神经胶质瘤在使用gadolinium后不会增强,MRI对病理分级低的星形胶质瘤的诊断价值很大,对颅后窝肿瘤尤其是脑干肿瘤,MRI诊断最为准确。恶性肿瘤呈现不均匀的强化,而脑膜瘤强化则比较均匀,MRI要比 CT能更早地发现垂体的微腺瘤,也是发现视神经胶质瘤的选择手段。
2、正电子扫描(PET)PET是使用带正电子的放射性同位素药物来诊断的,当同位素衰变时,释放出一个正电子,并与一个电子结合,两个粒子随之消灭,同时释放出两个方向相背的γ-射线。经过PET扫描识别后,可以断定γ-射线的发生点或其附近区域。
随着对γ-射线来源的明确定位,就形成了CT一样的成像。根据对信息性质的要求不同,PET使用几种不同的放射药物,脑肿瘤常用的是18F-脱氧葡萄糖(FDG),此药物只进入存活的细胞。PET的脑成像显示,FDG在灰质的积聚高于白质,这就为脑肿瘤的成像提供了条件。
3、CT扫描在MRI出现之前,CT是诊断颅内肿瘤的重要工具,静脉注射含碘对比剂后,可以显示肿瘤以及肿瘤引起的结构变化,脑实质内病变可见正常的脑室结构变形和低密度的区域,注射对比剂后,肿瘤可能强化为高密度的病灶,常呈环状围绕着中心的射线穿透区。
肿瘤的强化程度与血脑屏障的破坏有关,而与肿瘤细胞本身无关,肿瘤的强化更多见于比较恶性的肿瘤,低密度病灶可能提示囊肿、肿瘤坏死或脑水肿,但也是低分级神经胶质瘤的特征。
脑垂体瘤的检查方法是什么
专家介绍影像学检查诊断垂体瘤
(1)头颅X线平片:这是比较原始的诊断方法,根据蝶鞍骨质的变化、鞍区钙化等变化判断有无肿瘤及鉴别诊断。
(2)CT扫描:仅对大型垂体瘤有诊断价值,微小垂体瘤容易漏诊。不能作为诊断垂体瘤的主要工具。
(3)MRI检查:是诊断垂体瘤最重要的工具,可以清楚地肿瘤的大小,形态,位置,与周围结果的关系。即使直径2-3毫米的肿瘤也可以显示出。但还有部分肿瘤的信号与周围正常垂体组织近似。两者难以区分,还需要结合临床表现和内分泌检查进行诊断
以上就是对脑垂体瘤的检查方法的相关介绍,不管你的脑垂体瘤病情现状怎么样,一定不能忽视脑垂体瘤,针对脑垂体瘤的治疗,一定不能错过脑垂体瘤最佳治疗时间。
脑肿瘤的检查项目有哪些
颅内肿瘤分原发与继发两大类,成人恶性的颅内肿瘤约占全身恶 性肿瘤的1.5%,居全身恶性肿瘤的第11位;而儿童则占全身恶性肿瘤的7%,仅次于白血病,位居第2种恶性肿瘤。下面介绍脑肿瘤检查 方法的利与弊。
1、磁共振成像MRI在显示正常脑解剖方面,MRI优于以前的 任何技术,使用顺磁性药物gadolinium强化扫描已经成为MRI诊断脑肿瘤的选择手段。使用gadolinium后,大多数恶性肿瘤出现强化。一 般来说,病理分级低的神经胶质瘤在使用gadolinium后不会增强,MRI对病理分级低的星形胶质瘤的诊断价值很大,对颅后窝肿瘤尤其是 脑干肿瘤,MRI诊断最为准确。恶性肿瘤呈现不均匀的强化,而脑膜瘤强化则比较均匀,MRI要比CT能更早地发现垂体的微腺瘤,也是发 现视神经胶质瘤的选择手段。
2、CT扫描在MRI出现之前,CT是诊断颅内肿瘤的重要工具,静脉 注射含碘对比剂后,可以显示肿瘤以及肿瘤引起的结构变化,脑实质内病变可见正常的脑室结构变形和低密度的区域,注射对比剂后,肿 瘤可能强化为高密度的病灶,常呈环状围绕着中心的射线穿透区。肿瘤的强化程度与血脑屏障的破坏有关,而与肿瘤细胞本身无关,肿瘤 的强化更多见于比较恶性的肿瘤,低密度病灶可能提示囊肿、肿瘤坏死或脑水肿,但也是低分级神经胶质瘤的特征。
3、正电子扫描PETPET是使用带正电子的放射性同位素药物 来诊断的,当同位素衰变时,释放出一个正电子,并与一个电子结合,两个粒子随之消灭,同时释放出两个方向相背的γ-射线。经过PET 扫描识别后,可以断定γ-射线的发生点或其附近区域。随着对γ-射线来源的明确定位,就形成了CT一样的成像。根据对信息性质的要 求不同,PET使用几种不同的放射药物,脑肿瘤常用的是18F-脱氧葡萄糖FDG,此药物只进入存活的细胞。PET的脑成像显示,FDG在 灰质的积聚高于白质,这就为脑肿瘤的成像提供了条件。
PET已用于检查脑肿瘤的许多方面:
1使用FDG、PET可测量肿 瘤的代谢活动。肿瘤的代谢活动与临床研究的生物学侵袭性相关,肿瘤的分级与糖分解率相关,低分级的肿瘤往往是低代谢,高分级的肿 瘤往往是高代谢。除了提供肿瘤的恶性程度外,PET还具有预测病人 预后的作用。
2PET已用于检查术后的残余肿瘤,并监测肿瘤的进展。用强 化的MRI和CT很难评价肿瘤的残余和复发,困难是脑内术后的良性反应可造成类似肿瘤一样的强化,但是良性术后反应在PET上并不出现 任何异常表现。
3对于复发性脑肿瘤,PET是有用的检查工具。对于发现分级 低低代谢肿瘤的恶性转变很有用。
4使用FDG、PET可以将肿瘤复发和放射性坏死区分开。放射 性坏死造成对比强化、占位效应和水肿,在MRI和CT上的表现与复 发肿瘤没有差别。CT和MRI对于放射性坏死和肿瘤复发或残余缺乏鉴 别价值,PET则具有鉴别这些病变的能力,还可用于化学治疗坏死和 肿瘤之间的鉴别。
4、血管造影MRI和CT扫描减少了血管造影的应用,但血管造影仍 可用于观察肿瘤的供血和引流血管的情况,以利于手术治疗。使用磁 共振血管成像可能会最终代替血管造影。
5、颅骨平片常规颅骨X线平片在脑肿瘤诊断中的作用有限,可能 会显示慢性颅内压增高的表现鞍背吸收,婴儿有骨缝开、颅内的 异常钙化特别是颅咽管瘤和生长缓慢的少突胶质细胞和星形细胞瘤 、碟鞍扩大提示垂体腺瘤或“空碟鞍”。也可见到颅盖的溶骨 或成骨性转移灶和其他肿瘤,如脑膜瘤、脊索瘤、听神经瘤、转移瘤、 副鼻窦肿瘤引起的颅骨改变。
6、脑电图EEG尽管EEG常常并不十分有用,但可用于肿瘤筛 查,局限性慢波意味存在着生长快速的肿瘤的可能性,但不能与脑脓 肿鉴别。
7、腰椎穿刺除了弥漫的脑膜癌病外,脑脊液的检查很少有颅内 肿瘤的诊断。对于脑膜癌病的诊断,脑脊液的检查是重要的,但应先 检查MRI或CT,以除外颅内实体性肿瘤。
脑供血不足怎么检查 磁共振检查
诊断脑供血不足还需要磁共振检查。
磁共振检查是利用生物体组织能被电磁波谱中的短波成分如X线等穿透,但能阻挡中波成分如紫外线、红外线及长波的原理来进行检查的,可以用于诊断脑内血管病变、颅脑肿瘤、脊髓各种病变、颅内感染、脑部退行性变、颅脑先天发育畸形、颅脑外伤等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