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的形态特征
葡萄的形态特征
形态特征:
蔓长达10~20米。单叶,互生。花小,黄绿色,组成圆锥花序。浆果圆形或椭圆形,因品种不同,有白、青、红、褐、紫、黑等不同果色。果熟期8~10月。
生长习性:
最适宜的气候和阳光:阳光照射太少会酸,太多则过甜。春天发芽时,葡萄喜7~12度气温,这时不能有霜和冰雹;葡萄枝生长的时候,温度最好在20~25度之间,不凉不热,还要阳光灿烂;秋天,葡萄开始成熟,理想温度20~25度,凉爽宜人,这时千万不可下雨。太冷的地方,葡萄树很难过冬,这些地区夏天的温度不高,葡萄难以成熟;太热的地方,病虫害多,假如它的冬天气温经常超过10度,葡萄根会继续向枯枝缓慢供应养分,第二年葡萄发芽时,便会营养不良。
葡萄柚的形态特征
常绿乔木,通常高度为6-6.5米,最高可达13-15米。叶子狭长,为深绿色,花为四瓣白色。果实为扁球形,直径10-15cm,皮为黄橙色,常数十个簇生成穗,形似葡萄,故名。果肉分瓣且酸,品种不同其颜色也有区别,包括白色、粉红和红色。从植物分类学上比较,葡萄柚与中国原产的柚十分相似。
小乔木。枝略披垂,无毛。叶形与质地与柚叶类似,但一般较小,翼叶也较狭且短,嫩叶的翼叶中脉被短细毛。总状花序,稀少或单花腋生;花萼无毛;花瓣比柚花的稍小。果扁圆至圆球形,比柚小,果皮也较薄,果顶有或无环圈,瓢囊12-15瓣,果心充实,绵质,果肉淡黄白或粉红色,柔嫩,多汁,爽口,略有香气,味偏酸,个别品种兼有苦及麻舌味;种子少或无,多胚。果期10-11月。染色体数X=9, 2n=18,27,36。
葡萄的形态
木质藤本。小枝圆柱形,有纵棱纹,无毛或被稀疏柔毛。卷须2叉分枝,每隔2节间断与叶对生。
叶卵圆形,显著3-5浅裂或中裂,长7-18厘米,宽6-16厘米,中裂片顶端急尖,裂片常靠合,基部常缢缩,裂缺狭窄,间或宽阔,基部深心形,基缺凹成圆形,两侧常靠合,边缘有22-27个锯齿,齿深而粗大,不整齐,齿端急尖,上面绿色,下面浅绿色,无毛或被疏柔毛;基生脉5出,中脉有侧脉4-5对,网脉不明显突出;叶柄长4-9厘米,几无毛;托叶早落。
圆锥花序密集或疏散,多花,与叶对生,基部分枝发达,长10-20厘米,花序梗长2-4厘米,几无毛或疏生蛛丝状绒毛;花梗长1.5-2.5毫米,无毛;花蕾倒卵圆形,高2-3毫米,顶端近圆形;萼浅碟形,边缘呈波状,外面无毛;花瓣5,呈帽状粘合脱落;雄蕊5,花丝丝状,长0.6-1毫米,花药黄色,卵圆形,长0.4-0.8毫米,在雌花内显著短而败育或完全退化;花盘发达,5浅裂;雌蕊1,在雄花中完全退化,子房卵圆形,花柱短,柱头扩大。
果实球形或椭圆形,直径1.5-2厘米;种子倒卵椭圆形,顶短近圆形,基部有短喙,种脐在种子背面中部呈椭圆形,种脊微突出,腹面中棱脊突起,两侧洼穴宽沟状,向上达种子1/4处。花期4-5月,果期8-9月。
苦瓜形态特征
一年生攀援状柔弱草本,多分枝;茎、枝被柔毛。卷苦瓜须纤细,长达20厘米,具微柔毛,不分歧。叶柄细,初时被白色柔毛,后变近无毛,长4-6厘米;叶片轮廓卵状肾形或近圆形,膜质,长、宽均为4-12厘米,上面绿色,背面淡绿色,脉上密被明显的微柔毛,其余毛较稀疏,5-7深裂,裂片卵状长圆形,边缘具粗齿或有不规则小裂片,先端多半钝圆形稀急尖,基部弯缺半圆形,叶脉掌状。雌雄同株。
雄花:单生叶腋,花梗纤细,被微柔毛,长3-7厘米,中部或下部具1苞片;苞片绿色,肾形或圆形,全缘,稍有缘毛,两面被疏柔毛,长、宽均5-15毫米;花萼裂片卵状披针形,被白色柔毛,长4-6毫米,宽2-3毫米,急尖;花冠黄色,裂片倒卵形,先端钝,急尖或微凹,长1.5-2厘米,宽0.8-1.2厘米,被柔毛;雄蕊3,离生,药室2回折曲。
雌花:单生,花梗被微柔毛,长10-12厘米,基部常具1苞片;子房纺锤形,密生瘤状突起,柱头3,膨大,2裂。果实纺锤形或圆柱形,多瘤皱,长10-20厘米,成熟后橙黄色,由顶端3瓣裂。种子多数,长圆形,具红色假种皮,两端各具3小齿,两面有刻纹,长1.5-2厘米,宽1-1.5厘米。花、果期5-10月
蚕的形态特征
下面介绍一下蚕种、蚁蚕、蚕蛹、蚕蛾的形态及桑蚕的生长特点。
蚕卵:蚕以卵繁殖。蚕卵看上去很像粒细芝麻,宽约1毫米,厚约0.5毫米。一只雌蛾可产400~500粒蚕卵。1700~2000粒蚕卵重约1克,直径0,.2cm。蚕卵的颜色,刚产下时为淡黄色或黄色,经1~2天变为淡赤豆色、赤豆色,再经3~4天后又变为灰绿色或紫色,便不再发生变化,称为固定色。蚕卵外层是坚硬的卵壳,里面是卵黄与浆膜,受精卵中的胚胎在发育过程中不断摄取营养,逐渐发育成蚁蚕,它从卵壳中爬出来,卵壳空了之后变成白色或淡黄色。
一龄 四至五天;二龄 三至四天;三龄 四天;四龄六天;五龄 七至九天;蛹期十四至十八天;蛾期 三至五天。
蚁蚕:蚕从蚕卵中孵化出来时,身体的颜色是褐色或黑色的,极细小,且多细毛,样子有点像蚂蚁,所以叫蚁蚕。蚁蚕长约2毫米,体宽约0.5mm,它从卵壳中爬出来后,经过2~3小时就会进食桑叶。
蚕的眠性:蚕宝宝
食桑量极大,因此,长得很快,体色也逐渐变淡。但它的食欲逐渐地有所减退乃至完全禁食,它吐出少量的丝,将腹足固定在蚕座上,头胸部昂起,不再运动,好像睡着了一样,称作“眠”。眠中的蚕,外表看似静止不动,体内却进行着脱皮的准备,脱去旧皮之后,蚕的生长就进入到一个新的龄期,从蚁蚕到吐丝结茧共蜕皮4次。具有眠性是蚕的生长特性之一,眠性是蚕的遗传性状,同时也受环境的影响。目前我国饲养的蚕属四眠性品种。
蚕龄:又称龄期,表示蚕宝宝处于某一个发育阶段。从蚁蚕到第一次蜕皮为第一龄;眠起后进入第二龄;再次蜕皮后进入第三龄;第三次蜕皮后进入第四龄,第四次蜕皮又称大眠。大眠后就进入第五龄,五龄的蚕宝宝长得极快,体长可达6~7cm,体重可达蚁蚕重量的1万倍左右。
熟蚕:蚕宝宝到了五
龄末期,就逐渐体现出老熟的特征:先是排出的粪便由硬变软,由墨绿色变成叶绿色;食欲减退,食桑量下降;前部消化管空虚,胸部呈透明状;继而完全停食,体驱缩短,腹部也趋向透明,蚕体头胸部昂起,口吐丝缕,左右上下摆动寻找营茧场所,这样的蚕就称为熟蚕。
成虫期结茧:人们把熟蚕放在特制的容器中或蔟器上,蚕便吐丝结茧了。
结茧可分为四个过程:1.熟蚕先将丝吐出,粘结在蔟器上,再吐丝连接周围蔟枝,形成结茧支架,即结茧网。茧网不具备茧形,只是一些松软凌乱的茧丝层,以作为结茧的支架。2.蚕结制茧网后,继续吐出凌乱的丝圈,加厚茧网内层,然后以S型方式吐丝,开始出现茧的轮廓,叫做结茧衣。茧衣的丝纤维细而脆,排列极不规则,丝胶含量也多。3.茧衣形成后,茧腔逐渐变小,蚕体前后两端向背方弯曲,成“C”字型,蚕继续吐出茧丝,吐丝方式由S形改变成∞形,这就开始了结茧层的过程。4.当蚕由于大量吐丝,体躯大大缩小时,头胸部摆动速度减慢,而且没有一定的节奏,吐丝开始显得凌乱,形成松散柔软的茧丝层,称为蛹衬。
蚕蛹:蚕上蔟结茧后经过4天左右,就会变成蛹。蚕蛹的体形像一个纺棰,分头、胸、腹三个体段。头部很小,长有复眼和触角;胸部长有胸足和翅;鼓鼓的腹部长有9个体节。专业工作者能够从蚕蛹腹部的线纹和褐色小点来判别雌雄。蚕刚化蛹时,体色是淡黄色的,蛹体嫩软,渐渐地就会变成黄色、黄褐色或褐色,蛹皮也硬起来了。经过大约12~15天,当蛹体又开始变软,蛹皮有点起皱并呈土褐色时,它就将变成蛾了。
桑蚕蛹 蚕蛾(成虫):蚕蛾的形状像蝴蝶,全身披着白色鳞毛,但由于两对翅较小,已失去飞翔能力。蚕蛾的头部呈小球状,长有鼓起的复眼和触角;胸部长有三对胸足及两对翅;腹部已无腹足,末端体节演化为外生殖器。雌蛾体大,爬动慢;雄蛾体小,爬动较快,翅膀飞快地振动,寻找着配偶。一般交尾3~4小时后,雌蛾就可产下受精卵。交尾后雄即死亡,雌蛾约花一个晚上可产下约500个卵,然后也会慢慢死去.
蚕蛾产下的卵→孵蚕→变蛹→化蛾,又将完成新一代的循环。这就是蚕的生活史。
葡萄柚的形态特征
常绿乔木,枝略披垂,无毛。通常高度为6-6.5米,最高可达13-15米。
叶
叶子狭长,叶形与质地与柚叶类似,但一般较小,翼叶也较狭且短,嫩叶的翼叶中脉被短细毛。为深绿色。
花
总状花序,花为四瓣白色,花萼无毛;花瓣比柚花的稍小,稀少或单花腋生。
果
果实为扁球形,直径10-15cm,皮为黄橙色,比柚小,果皮也较薄,果顶有或无环圈,瓢囊12-15瓣,果心充实,绵质,果肉淡黄白或粉红色,柔嫩,多汁,爽口,略有香气,味偏酸,个别品种兼有苦及麻舌味;种子少或无,多胚。果期10-11月。[1] 染色体数X=9, 2n=18,27,36。[1] 常数十个簇生成穗,形似葡萄,故名。果肉分瓣且酸,品种不同其颜色也有区别,包括白色、粉红和红色。从植物分类学上比较,葡萄柚与中国原产的柚十分相似。
形态特征
梨果的功效:生津、润燥、清热、化痰等功效,适用于热病伤津烦渴、消渴症、热咳、痰热惊狂、噎膈、口渴失音、眼赤肿痛、消化不良。
梨果皮的功效:清心、润肺、降火、生津、滋肾、补阴功效。根、枝叶、花可以润肺、消痰清热、解毒。
梨籽的功效:含有木质素,是一种不可溶纤维,能在肠子中溶解,形成像胶质的薄膜,能在肠子中与胆固醇结合而排除。梨子含有硼可以预防妇女骨质疏松症。硼充足时,记忆力、注意力、心智敏锐度会提高。
知道了梨子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建议您春季不妨多吃些梨子来滋阴养肺
紫葡萄的形态特征
叶卵圆形或阔卵圆形,长5.5-16厘米,宽5-13.5厘米,微5裂或不分裂,基部深心形,基缺凹成锐角,稀钝角,有时两侧靠近,边缘有粗锯齿,齿端尖锐,上面绿色,初时疏被蛛丝状绒毛,以后脱落近无毛,下面淡绿色,初时被柔毛和蛛丝状绒毛,以后脱落变稀疏;基生脉5出,脉基部常疏生有柄腺体,中脉有侧脉4-5对,网脉上面微突出,下面突出,被短柔毛;叶柄长2-6.5毫米,被短柔毛和有柄腺毛;托叶膜质褐色,卵披针形,长7-14毫米,宽3-5毫米,顶端渐尖,边缘全缘,无毛。
花杂性异株,圆锥花序疏散,长5-13厘米,与叶对生,基部分枝发达,花序梗长1.5-3.5厘米,密被短柔毛和有柄腺毛;花梗长1.6-2毫米,无毛;花蕾倒卵椭圆形,高1.5-2毫米,顶端圆形;萼碟形,高约2毫米,几全缘,无毛;花瓣5,呈帽状粘合脱落;雄蕊5,花丝丝状,长1.4-1.8毫米,花药黄色,椭圆卵形,长约0.5毫米,在雌花内雄蕊短而败育;花盘发达,5裂;雌蕊1,子房圆锥形,花柱短,柱头扩大。果实球形,直径0.7-0.8厘米,种子倒卵形,顶端圆形,微凹,基部有短喙,种脐在种子背面中部呈卵椭圆形,腹面中棱脊突起,两侧洼穴倒卵长圆形,向上达种子1/3处。
水葡萄形态特征
常绿乔木,高可达10m。树冠球形,小枝压扁状,近四棱形。单叶,具短柄,革质,表面有光泽,披针形至长圆状披针形,顶端渐尖,基部楔形,叶背侧脉明显,全缘。伞房花序顶生,花绿白色,常数朵聚生;萼倒圆锥形,4裂片;雄蕊多数,比花瓣长。
果圆球状或卵形,径2.5~4cm,淡黄绿色,内有种子1~2粒。花期3~5月,果熟期6~9月。识别要点 树冠球形,小枝压扁状,近四棱形。单叶披针形至长圆状披针形;伞房花序顶生,花绿白色,常数朵聚生。
果圆球状或卵形,果熟期6~9月。生长习性: 性喜暖热气候,属于热带树种。喜温暖湿润、阳光充足的环境和肥沃疏松的砂质土壤,喜生于水边。台湾也有分布俗称风鼓.生长在潮湿林地.还有一种只在北部才有的品种称为白莲雾.
形态特征
马兰头根状茎有匍枝,有时具直根。茎直立,高30-70厘米,上部有短毛,上部或从下部起有分枝
基部叶在花期枯萎;茎部叶倒披针形或倒卵状矩圆形,长3-6稀达10厘米,宽0.8-2稀达5厘米,顶端钝或尖,基部渐狭成具翅的长柄,边缘从中部以上具有小尖头的钝或尖齿或有羽状裂片,上部叶小,全缘,基部急狭无柄,全部叶稍薄质,两面或上面有疏微毛或近无毛,边缘及下面沿脉有短粗毛,中脉在下面凸起。
头状花序单生于枝端并排列成疏伞房状。总苞半球形,径6-9毫米,长4-5毫米;总苞片2-3层,覆瓦状排列;外层倒披针形,长2毫米,内层倒披针状矩圆形,长达4 毫米,顶端钝或稍尖,上部草质,有疏短毛,边缘膜质,有缘毛。花托圆锥形。舌状花1层,15-20个,管部长1.5-1.7毫米;舌片浅紫色,长达10毫米,宽1.5-2毫米;管状花长3.5毫米,管部长1.5毫米,被短密毛。
瘦果倒卵状矩圆形,极扁,长1.5-2毫米,宽1毫米,褐色,边缘浅色而有厚肋,上部被腺及短柔毛。冠毛长0.1-0.8毫米,弱而易脱落,不等长。花期5-9月,果期8-11月。[1]
红提葡萄的形态特征
1.植物学性状
红提葡萄幼嫩新梢上部有紫红色条纹,中下部为绿色;一年生枝浅褐色。梢尖3片幼叶微红色,叶背有稀疏绒毛;成龄叶五裂,上裂刻深,下裂刻浅,叶正背
两面均无绒毛,叶片较薄,叶缘锯齿较纯,叶柄红色(或淡红色)。
2.果实性状
果穗大,长圆锥形,平均穗重850克,最大穗重可达2500克。果粒圆形或卵圆形,平均粒重11-20克,最大可达30克,果粒着生松紧适度,整齐均匀;果皮中厚,果实呈深红色;果肉硬脆,能削成薄片, 味甜可口,风味纯正,可溶性固形物大于16.5%,刀切无汁,品质极上。果柄长,与果实结合紧密,不易裂口;果刷粗大,着生极牢固,耐拉力极强,不脱粒;果实
可远途运输和长期贮藏,可贮藏到翌年3月份。
3.生物学特性
幼树生长旺盛,结果后趋于议案一般,幼树易贪青生长,枝条成熟较迟。枝条成熟后,节间短,芽眼突出,饱满,结果率为70%左右,结果系数1.3,有二次结果习性,果实生育期100天,从萌芽到果实完全成熟135天,成熟期稍早于龙眼葡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