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热按摩哪个部位可以去除湿 湿热和湿气是一个意思吗
湿热按摩哪个部位可以去除湿 湿热和湿气是一个意思吗
不是。
湿热和湿气都是因为湿邪过甚导致的症状,而湿热和湿气并不是一样的意思,两者表示的程度是不同的, 一般湿热是指机体内部热气比较中的状况,多由脾胃运化水湿不畅而停郁化热引起的,在改善的时候需要解热和祛湿。
而湿气是脾虚脾不运化导致的水湿内停,或者外感寒湿之邪引起的,没有热象的,有湿这一个方面,在改善的时候需要祛湿。
足贴排湿气真的有效吗
有一定的功效。
用足贴来去除湿气是具有一定功效的,但是足贴只是一般保健品,所以并不能当药使用来祛湿。从中医上来说,湿气会引起身体病痛,而想要去除湿气,可以通过按摩的方法来加速身体的排泄功能。
足贴是通过刺激人足部的穴位,来促进身体排泄的,足贴使用的时候可以利用身体自身的排泄功能来达到一个除湿的目的。
茯苓去湿热还是湿寒
都可以。
体内湿气有湿热、湿寒之分,湿热指的体内除了湿气以外还有热气,通常以清热化湿的药物来进行治疗,而湿寒指的是体内除了湿气以外还有寒气,通常以温阳的药物来进行治疗。
而茯苓的性味偏中性,在去湿热的时候,可以配合清热的药材用,去湿寒的时候,则可以配合温阳的药材用,所以茯苓既可以用来去湿热,也可以用来去湿寒。
怎样艾灸正确方法 艾灸哪个位置排湿气
具体如下:
艾灸是可以去除湿气的,可以通过艾灸关元、气海,肾俞、命门,阴陵泉、足三里等穴位去湿。
通常湿气可以分为寒湿和湿热两种情况;如果患者是寒湿证,主要表现为四肢肥胖、困乏无力、头晕身重、食欲不振、大便稀溏,艾灸时可以选择背部、腹部、下肢部位。
其中背部可以艾灸肾俞、命门穴;腹部可以选择关元、气海、神阙;下肢可以选择阴陵泉、足三里。
风湿热是什么意思?
风湿热多发于冬春阴雨较多的季节,寒冷和潮湿是重要的诱因。风湿热主要累及关节和心脏,发病多在儿童和青少年身上。多数患者都不清楚自己到底是怎么患上风湿热的,而且年龄越小的患者越容易风湿复发,病情不断加重。下面小编就来介绍风湿热的一些相关知识,让大家加深了解。
风湿热是一种易反复发作的全身性疾病,是主要累及结缔组织的胶原纤维和基质的非化脓性炎症,以风湿小结为特征,主要侵犯心脏、关节,亦可累及皮肤、脑组织、血管和浆膜。一般认为本病是甲族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简称链球菌)感染咽部后,机体产生异常的体液和(或)细胞免疫反应的结果,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
中医针灸助排湿
1、肺俞穴
湿热体质偏于湿热内蕴,表现为痤疮、口臭的可以选用肺俞穴。肺俞穴中的肺就是指的肺脏,俞就是输的意思。所以,肺俞这个名字的意思就是指肺脏的湿热水汽由此外输膀胱经。肺俞位于背部第三胸椎棘突下左右旁开二指宽处。取穴时一般采用正坐或俯卧姿势,对清肺经的湿热疗效显著。操作时,用食、中二指端在穴上按揉,约揉15-30次,用两手大拇指腹自肺俞穴沿肩胛骨后缘向下分推,约分推30-50次。
2、中脘、足三里、阴陵泉
可以和胃健脾,促进脾胃运化水湿,阴陵泉是脾经的合穴,也可以健脾除湿。这三个穴位也都比较适合湿热体质的人进行按摩。
3、八髎穴
在骶椎上,分上髎、次髎、中髎和下髎,左右共八个穴位,分别在第一、二、三、四骶后孔中,合称“八穴”。八髎穴有清热利湿的作用,可每天按摩2次,每次15分钟,对于湿热体质偏于湿热下注的人比较适合。
4、丰隆、三阴交、内庭、足三里
如果拔火罐,可以选择丰隆、中脘、内庭、三阴交、丰隆、足三里、阴陵泉,这样的顺序。
冬季湿气重怎么办 穴位按摩去湿气
血海穴属于足太阴脾经,是治疗“血症”的重要穴位,人坐在椅子上,绷直双腿后,膝盖内侧会出现一个凹陷,凹陷上方那块鼓起的肌肉群顶端即是血海穴,按摩这个穴位能起到养血活血、健脾化湿、祛风止痒的功效,是防治妇科疾病,皮肤病,心脑血管病,肌肉关节疼痛等症的重要穴位。
丰隆穴位于小腿外侧,膝眼与外踝尖的中点,也就是外踝尖上8寸的位置,距离胫骨前缘两指的距离,这个穴位是“祛痰”的主要穴位,长期按摩该穴位有祛湿化痰的作用,配合足三里按摩还能缓解各种原因引起的脾胃失调,水湿停滞症状。
顺着膝盖内侧横纹向上摸,有一块突起的骨头即胫骨,顺着胫骨下方和内侧向上摸,会摸到一处胫骨拐弯并且凹陷的部位,这个部位即是阴陵泉穴,这个穴位为足太阴脾经的合穴,经常按摩这个穴位能够健脾益气,促进脾运化水湿的功能。
中脘穴位于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中上4寸处,按摩中脘穴能够温中散寒、健脾祛湿、和胃理气,对于缓解因湿气过重造成的食欲不振、腹胀、腹泻、腹痛、便秘等症有很好的效果。
足三里穴是健脾胃的第一要穴,位于小腿前外侧,距胫骨前缘一横指处,按摩足三里穴对所有消化系统疾病均有效果,同时还有助于增强抗病能力,调理脾胃,疏风化湿。
夏季如何去除体内湿气 按摩除湿
夏季湿气重的人特别容易困倦,四肢沉重,食欲不振等症状,通过正确的穴位按摩可有效的改善这一状况。
选择穴位:肩井穴、承山穴、足三里穴
按摩手法:
1、取坐位,上身肌肉放松,用按摩者以食指和中指按压双肩上的肩井穴,力度逐渐加重,以局部有酸胀感为宜,每次按下之后保持3秒钟,反复20次。
2、然后双推弯曲,用双手指指腹同时按揉右腿上的足三里穴,力度逐渐加重,以有适度疼痛为宜,顺时针按揉30圈,然后再以同样的方法按揉左腿足三里。
3、最后先用双手拇指指腹同时按揉左腿上的承山穴,开始时轻柔舒缓,力度逐渐加大,以有适度的酸胀和疼痛感为佳。顺时针按揉30圈,然后用同样方法按揉右腿。
按摩什么穴位除湿
1、曲池穴
屈起肘部时出现横纹的外侧段为曲池穴,大肠经的湿浊之气聚集于此,也就是说血脉之气从四肢汇集到这里。对这个穴位进行按摩,能够起到调理气血以及去除风湿的作用。
2、委中穴
委中穴在膝窝的中心点上。膀胱经是人体最大的排毒去湿通道,而委中穴便是这个通道上的排污口,如果这里不通畅,湿气排不出去,可能会导致关节炎。
3、阴陵泉
阴陵泉穴,属足太阴脾经,位于小腿内侧,胫骨内侧下缘与胫骨内侧缘之间的凹陷处,其主要功能是排渗脾湿。它有运中焦、化湿滞的功效,适当按摩,可以利小便,让体内的湿邪从小便而出,从而有利于脾的气机运行恢复。
4、承山穴
承山穴位于人体的小腿后面正中,委中与昆仑穴之间,它是最有效的祛除人体湿气的穴位。足太阳膀胱经主人体一身之阳气,而承山穴就在足太阳膀胱经上,点按承山穴可以振奋人体阳气,起到解除湿邪,振奋精神,缓解疲劳的作用。很多人点按承山穴时,会有明显的酸胀痛感,这是因为体内有湿气的缘故。而在按揉该穴一段时间后,便会觉得身体微微发热,这预示着阳气生发,湿邪减少。
5、丰隆穴
丰隆穴属于足阳明胃经,位于小腿前外侧,也就是在外脚踝肩部上面大约八寸的位置。它既是胃经的络穴,又联络脾经,对脾胃两大脏腑都有很好的调理作用,是除湿祛痰的要穴。按摩此穴位能够有效的起到健脾化湿的作用。
一个穴位除湿热,如何判断身体是否有湿热呢
如果体内湿热过盛,面部就常会出现面垢油光,易生痤疮、粉刺。由于湿热郁蒸,胆气上溢,则会经常感觉口苦口干。湿热内阻,阳气被遏,则总觉得身重困倦。热灼血络,则眼筋红赤。湿热内蕴,则舌质偏红,苔黄腻。大便太干燥或者太湿,都是体内湿热的表现。体内热重于湿,则大便燥结;湿重于热,则大便黏滞,小便短赤。湿热是如何产生的呢?除了外界环境对人体的影响外,产生湿热最重要的原因还是个人的饮食习惯。湿热最容易出现在脾胃,饮食不节是最容易酿成湿热的原因之一。嗜酒,吃得太饱,或者吃得过于油腻,或者无规律的饮食,都容易伤到脾胃。脾胃受伤,无力去运化食物,肥甘厚味有生湿还有助热的特性,我们吃下去的不能消化的食物和水分,就会瘀滞、湿阻,时间长了,就化成了热。对于体内的湿热,只要平时注意调理,其实可以得到很大的改善。
拔火罐是一个祛除湿热的好方法,也是最安全、最简便的一种方法。火罐的温热效应能使人体内的湿和热很快地由皮肤透发出来。在背上脊柱两边的穴位叫做背腧穴,背腧穴每一个穴位和我们体内的五脏六腑都是相对应的,因此作用于背腧穴可以治疗相应的脏腑疾病。在这些背腧穴拔罐可以把体内的湿热给吸出来,达到祛风除湿,清热泻火,行气通络的功效。
还有一个简单而有效的小方法可以作为日常调理来使用,那就是对手肘部的曲池穴每天做做按摩,用拇指或者是中指指端来按揉,每次1~3分钟,每日按摩1~2次。这样做可以起到疏风解表、清热利湿的作用。平常饮食要注意少食油腻的食物或者甜食,控制胃纳入过多不好消化的食物,减轻胃的负担,帮助脾运化,这样湿热就可以祛除了。
让人大吃一惊,老中医为什么劝人少吃水果?
《阴符经》有一句话,叫“食其时,百骸理”。
仅仅六个字,就将饮食讲的很清楚了,大道至简啊。这六个字可以理解为:食这个地方、在这个时令、本身具有的东西,绝对是最好的。一切遥远的山珍海味,都没有这个本地的‘它’好。
我们再看看目前市面上卖的水果,具备了上面的条件吗?
第一:必须是当地产的
目前物流发达,很多水果都是外地的水果,不是本地的水果,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外地的水果,最适合产地的人食用,
因为当地的气温、土质、环境,造就出来的东西,就是养当地人的,吃异地的水果,就很容易伤身体。
比如海南冬天产西瓜,湖北冬天不产西瓜,如果将冬天海南的西瓜运到湖北来,在大冷的冬天食用,与食毒药无异。
第二:必须符合时令
秋天天气干燥,大自然赐给我们雪梨,滋阴润燥;
夏天天气炎热,大自然赐给我们西瓜,清凉解暑。
如果将雪梨保存到第二年夏天来食用,就算是当地产的,也是害人不浅,因为夏天潮湿,食用雪梨会加重体内的湿邪啊。
目前市面上的很多水果都不是当令的,苹果一年四季都在卖,圣女果一年四季都在卖,香蕉也是……
这些水果吃起来自然对身体是不利的,因为首先他们不符合时令,其次在保养这些水果的过程中,人为地使用了一些防腐剂,两者的毒害,身体受不了啊
另外,很多水果为了卖个好价钱,提前上市,常常使用一些激素,加速水果的成熟,比如市面上卖的“桃”,外表看起来很漂亮,好像是熟了,其实吃的时候发现,其核还是嫩,这说明桃没有熟,只是打了催熟剂,让他的表面看起来像是熟的。这样的水果目前很多啊!
他们也不符合“时令”。
第三:是否符合身体的需求
水果中有很多是寒凉的,久食、大量吃损伤脾阳。
目前我们大多数人,心浮气躁,心气沉不下来,形成上热下寒的状态,上面热燥,下焦却寒凉,吃用寒凉的水果虽然当时心中舒服,但牺牲的是自己的肾阳,
时间久后最终会导致脾肾阳虚,女的会月经不调、子宫长肌瘤、脸上长斑;男的会腰痛、腿沉、腰椎间盘突出..….
很多患者长期大便稀塘、冬天双脚冰冷、下肢静脉曲张等,无不与进食寒凉的食物有关。
民间有句俗语:病号不忌嘴,大夫跑断腿。
寒凉的水果天天吃,服用再多的药物也是枉然啊!
病人会说:水果加热了能吃吗,加热了就不寒了嘛!
寒性水果加热了改变不了水果的寒性,就好比我们喝菊花茶,虽然是用开水泡茶的,喝起来烫嘴,但它还是下火的,寒性的,因为它的药性是寒凉的
寒性水果加热了改变不了水果的凉性,除非你放一些生姜、黑胡椒、肉桂、八角之类的温性调料,与水果一起加热,但这样的水果还好吃吗?
第四:建议病人少吃水果、戒掉水果的原因
少吃水果、戒掉水果的出发点是希望如今“把水果当饭吃”的饮食习惯回归到以“五谷为养”的饮食基础。
首先来看,宣传吃水果对身体好的多为西方人,他们的祖宗也是吃肉长大的,他们的膳食中以各种肉类、奶制品为主,而且喜饮酒、咖啡之类,蔬菜很少,所以卫生舆论呼吁多吃水果蔬菜来减少肥胖问题、使身体更健康。
而中国人的祖先是吃素为主长大的。现代中国人父辈中,有谁听说是吃肉长大的?那时候有菜里有点肉星都是奢望。
中国人的体型相对于西方人而言多为偏瘦小,既不适合大量吃肉,也不适合把水果当饭吃。尤其是现代女性,为了苗条、美丽,使劲地吃水果,结果把皮肤吃得发黄、无光泽,还长着雀斑。
《黄帝内经》里讲:“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 这四句话是饮食养生的关键。
“五谷”指的是:稷(小米)、小麦(面)、稻(大米)、黍(粘黄米)和菽(豆类),都是“种子”。
什么是种子?种子是植物特有的繁殖体,种子都有生发之力、繁殖之性,人类就是依靠这种具有生长之性的谷物才能存活、繁衍。
粮食作物五谷才是人体必需的培养“后天之本”的基础,五果、五畜、五菜都是调剂之品。
现在生活富裕了,物质丰富了。而人们总是在不能得到之后变得变本加厉。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前物质都算匮乏,吃不到肉、喝不到奶,也没几个水果零食可吃,那现在条件好了,大家都希望能把以前没吃到的加倍吃回来。疾病从没得吃“饿出来”变成了“吃出来”的。
如果想追求生命更长一点、那在吃的问题上就要多“悠着点”。
湿热和湿气一样吗
湿热和湿气二者都是湿邪,但是湿气和湿热的程度不同。
湿热是体内有湿气,而且机体内部还有较重热气的状况,而湿气只有湿这一个方面;湿气重的常见症状是机体比较畏寒,并且伴有腹痛、浮肿等常见的表现,而湿热主要是体内存在热气,常见症状是:大便干燥,并且经常出现口苦的现象;同时湿热和湿气的治疗方式不同,湿热需要先解热之后祛湿,而湿气只要祛湿即可。
火疗能去除体内湿气吗 火疗适用于哪种湿邪
火疗最适用与寒湿,其次是风湿,火疗不适用于湿热患者。
火疗疏经活络,暖经散寒,祛风除湿,适用于寒湿或者风湿。而由于火疗能助热,湿热患者火疗之后不仅不能去除体内湿气,反而会使热象症状更加明显。
湿热体质怎么穴位按摩
适合湿热体质者的穴位按摩法
湿热体质的人,需要化痰祛湿。具有化痰祛湿作用的穴位中,最常用的是肺俞、八修、中脘、足三里、阴陵泉。
湿热体质偏于湿热内蕴,表现为痤疮、口臭的可以选用肺俞穴。肺俞穴中的肺就是指的肺脏,俞也就是输的意思。所以,肺俞这个名字的意思就是指肺脏的湿热水汽由此外输膀胱经。
肺俞位于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取穴时一般采用正坐或俯卧姿势,肺俞穴位于背部,在背部第三胸椎棘突下,左右旁开二指宽处。肺俞这个穴位对于清肺经的湿热疗效显著。操作时,用食、中二指端在穴上按揉,约揉15-30次,用两手大拇指腹自肺俞穴沿肩胛骨后缘向下分推,约分推30~50次。
八谬穴在骶椎上,分上谬、次谬、中醪和下醪,左右共八个穴位,分别在第一、二、三、四骶后孔中,合称“八穴”。八醪穴有清热利湿的作用,可每天按摩2次,每次15分钟,对于湿热体质偏于湿热下注的人比较适合。
中脘、足三里可以和胃健脾,促进脾胃运化水湿,阴陵泉是脾经的合穴,也可以健脾除湿。这三个穴位也都比较适合湿热体质的人进行按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