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糖尿病患者晨起血糖高不可乱用降糖药

糖尿病患者晨起血糖高不可乱用降糖药

陈阿姨被查出2型糖尿病已经两年多了,最近常感到夜晚心慌、乏力、头晕,早餐前空腹血糖增高,未听家人的劝阻,陈阿姨私自增加了降糖药的剂量,没想到症状不但没有减轻,反而加重,甚至出现低血糖休克。

糖尿病患者反复晨起高血糖时千万不要盲目增加降糖药物用量,一定要先查明引起血糖升高的原因,在医生指导下调整药物的剂量,

一般来说,晨起血糖升高主要有两种情况,一种表现为凌晨3时高血糖和早餐前高血糖,又叫“黎明现象”,主要与机体胰岛素分泌不足、胰岛素拮抗激素分泌增加以及胰岛素抗体产生导致血糖不能被充分利用有关,治疗时需要增加晚间用药,另一种表现为夜间低血糖,早餐前高血糖,主要是由于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使用过量而导致夜间低血糖反应后,机体为了自身保护,使具有升高血糖作用的激素分泌增加,血糖出现反跳性升高,在临床中称为“苏木杰反应”,治疗时应减少降糖药物用量,此时如果错误地判断为药物用量不足而加大夜间或晚餐前的药物剂量,很可能引起严重后果。

糖尿病患者注意事项 服用降糖药后一定要进食

糖尿病患者在感冒、急性胃肠炎等不能正常饮食时,服用降糖药物或注射胰岛素后,不进食,或者只少量进食,这种情况十分危险,极有可能发生低血糖。

在服用降糖药物或注射胰岛素后一定要进食,如果用药之前,食欲不佳,可减少降糖药物用量,或停用降糖药物,待饮食恢复正常后,再继续用药。

血糖正常值可以停药吗

糖尿病患者千万药注意,血糖正常了不可随意停药

因为日常生活中情绪波动、失眠、感染发热、劳累等因素也会引起血糖增高。降糖药治疗糖尿病以控制饮食为主,辅以降糖药物治疗,大多数需终身服药,以维持体内正常血糖水平,延缓或减少糖尿病的并发症。

用玉米须泡水降血糖吗

糖尿病也是生活中常见的病症之一,降血糖就是糖尿病患者最关心的问题。传言用玉米须可以降血糖,那么玉米须可以降血糖吗?

玉米须又称“龙须”,含有大量营养物质和药用物质,如酒石酸、苹果酸、苦味糖苷、多聚糖、β-谷甾醇、豆甾醇等。专家介绍,用玉米须降糖的方法在民间广为流传,这本身就说明玉米须有一定的降糖效果,但目前对于玉米须降血糖的科学研究并不多。

部分研究指出,可能是玉米须中的皂甙类物质发挥了降糖作用。尽管如此,也绝不可用玉米须替代降糖药物,如果在服用降糖药物的同时,饮用玉米须水进行辅助治疗,可能会有不错的效果。玉米须降血糖的方法如下:

1、将玉米须洗净放入锅中,加水煮5到10分钟,直到锅中的水呈黄色,置凉之后可也可加冰糖饮用,一日三次。

2、糖尿病出现口干者,也可将玉米须和南瓜花煮水,作为日常的饮品。

3、可将玉米须和米煮成粥,或者玉米须和瘦猪肉煮汤作为日常食谱。

4、将玉米须和绿豆取2:1的比例,用水煎服。

所以,对于广大的血糖高、血脂高以及糖尿病患者来说,可以利用玉米须来很好的降血糖,这样既能变废为宝,也为大家的身体带来调养。

糖尿病患者血糖升高的原因有哪些

一般来说导致糖尿病的原因有这些:

1、糖尿病患者在注射胰岛素以及服用降糖药时没有达到一定的剂量,所以导致患者血糖居高不下。还有可能是胰岛素没有完全达到效果,这样就会导致糖尿病患者体内的糖分降不下来,长期出现这样的情况就会出现血糖高了。

2、导致患者长期高血糖的原因还有可能是由于患者肥胖引起的,如果患者没有控制好自己的体重,在饮食方面没有严格的要求,摄取过多的糖分就会导致肥胖,如何发生高血糖。

3、糖尿病患者长时间缺乏运动,使胰岛素没有得到足够的应用。很多患者在打完胰岛素或者吃完降糖药都没有适当的运动,胰岛素以及降糖药没有充分的发挥作用。血糖得不到控制。所以,糖尿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适当的进行运动。这样是可以让血糖保持稳定。

4、像烟以及酒类的食物是会让糖尿病患者血糖迅速飙升的。因为根据酒精的吸收还有代谢都是比较快的,所以血糖就不能够长时间的稳定,就多导致血糖的升高。所以糖尿病患者一定要戒烟戒酒。

哪些糖尿病患者不能使用降糖药

第一,对于孕妇如果出现糖尿病,不建议使用降糖药。首先会导致,血糖控制不佳。其次,引起胎儿发育有异常。因为口服降糖药,能通过乳汁排泄。因此,孕妇糖尿病慎用。

第二,糖尿病的急性并发症,如感染、糖尿病各种中毒。以及糖尿病昏迷等。这些患者,使用口服降糖药效果很差。因此,不建议用降糖药。

第三,还有就是一些肝、肾功能不全,的糖尿病患者,也不要用或慎用口服降糖药。因为,口服降糖药,全部都须肝代谢。大多数都要经肾排出。对于肝、肾功能不好的糖尿病人。服用口服降糖药,可能发生药物积累。出现中毒、低血糖等。

第四,对于有胰岛素依的糖尿病人,不宜单用口服降糖药。比较严重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尤其是发展到后期以上的肾及眼底病变者,要停用口服降糖药。

对于糖尿病认识的误区

一、清晨空腹血糖升高 未必增加用药量

因为有些糖尿病患者在使用胰岛素或降糖药物过程中,虽然清晨空腹血糖高于正常,但睡前出现心慌、头晕、乏力、饥饿等症状,查睡前血糖却低于正常。

究其原因,是这些患者晚餐前使用胰岛素或降糖药物过量,形成夜间低血糖,反馈性地引起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加,促使体内贮存的糖元分解,结果导致次日清晨空腹血糖升高。对这类患者,非但不能增加胰岛素或降糖药物的种类和剂量,而且还要减少用药,否则可导致患者出现严重的低血糖,甚至发生昏迷,危及生命。

二、清晨空腹血糖正常 未必减少用药量

因为有些使用胰岛素或降糖药物的糖尿病患者,清晨空腹血糖一直正常,也没有什么不适,但患者日渐消瘦,尿糖仍为阳性,查餐后血糖时发现血糖很高。对这种清晨空腹血糖正常的糖尿病患者,非但不能减少胰岛素或降糖药的种类或剂量,而且还要增加用药量。

三、血糖是决定糖尿病用药的风向标

有人认为,无糖尿和无“三多一少”症状的糖尿病患者不需要控制饮食和接受药物治疗。事实上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尿中糖含量与糖尿病的诊断、疗效、预后无直接关系,最根本的指标是血糖。假如血糖高,不管有无糖尿,均应按糖尿病的标准控制饮食,并用药物治疗。

糖尿病人运动要听从于服药时间

一般来说,服用降糖药的患者可以在餐后一小时左右开始活动,因为运动能够降低血糖,饭后一小时降糖药物的“威力”也已经开始减弱,从而避免了降糖作用的叠加,降低了低血糖的发生几率。而一些在四肢注射胰岛素的患者,如果注射后马上就运动,会加快胰岛素的吸收量,很容易发生低血糖。对于没有吃降糖药物,病情较轻的糖尿病患者,必须要通过改变生活方式来调整血糖,可以选择空腹运动,运动时间自然也可以随意些。

需要注意的是,糖尿病人不要参加较大运动量的活动。因为,运动量过大或短时间内剧烈运动,会引起机体的应激反应,导致儿茶酚胺等对抗胰岛素作用的激素分泌增多,引起血糖升高,甚至诱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不仅不能降低血糖,反而对控制糖尿病有害。

当然,糖尿病人的运动方式以有氧运动为最佳,如跑步、游泳、打球、爬山、跳舞等,而老年人以及有严重慢性并发症,如心、肾功能衰竭、严重视网膜病变、下肢大血管病变、重度高血压的病人,可以选择散步等方式。

2型糖尿病口服降糖药物什么时候吃

口服降血糖药物有哪些类型

1、直接刺激胰脏上的β细胞分泌胰岛素。餐前或随餐服用,服药后30分钟内需进食,以免发生低血糖。

2、短效口服胰岛素促泌剂:快速、短效促进胰脏胰岛素之分泌。餐前服用,服药后立刻用餐,未用餐则不服药。

3、双胍类:抑制肝脏的醣质新生作用及增强肝脏和肌肉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及减少小肠对葡萄糖的吸收。餐后或随餐服用,可减少肠胃不适的症状。

糖友应在什么时候服用降糖药最合适

4、甲型糖苷脢抑制剂:在肠道抑制多醣(包括蔗糖)分解为葡萄糖的作用,减少葡萄糖吸收,降低饭后血糖。随餐服用。

5、胰岛素增敏剂:改善外围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以增加胰岛素的利用。每日一次,空腹或与食物并服皆可。

6、DPP-4抑制剂:提高活性肠泌素的浓度,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每日一次,空腹或与食物并服皆可。

糖尿病前期要服用降糖药吗?

空腹血糖正常,但餐后血糖高,被称作“糖尿病前期”或“糖耐量异常”,这样的患者如果放任自流,往往会进展成糖尿病。糖尿病前期,到底要不要吃药呢?

糖友应在什么时候服用降糖药最合适

目前的研究表明,空腹血糖高,会损害全身的微血管,引起视网膜、肾脏、下肢、神经等部位的病变,并且只要把空腹血糖降到7毫摩尔/升以下,就能有效预防。

餐后血糖高则会伤害全身的大血管,特别是心血管。但餐后血糖该降到多少、糖化血红蛋白该降到多少,才能避免大血管风险,目前还有一些争议。

相关推荐

慢性病患者在进行肠镜检查前如何服药

常见的慢性病患者主要是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一般来讲,高血压患者肠镜前应该控制血压,通常在当天早上正常服降压药;而为了避免空腹的糖尿病患者出现低血糖症状,肠镜前一般是不应降糖药或胰岛素的。肠镜检查前如何服相关药物应该听从主管医生的指导。

5招预防低血糖

及早发现 年龄超过40岁并有体重超重或肥胖,尤其腹型肥胖者,有糖尿病家族史,有高血压、高脂血症、脂肪肝等糖尿病高危因素者,一旦餐前出现心悸、出汗、面色苍白、颤抖等表现,进食就缓解,应警惕糖尿病,及时到医院检查,尽早明确诊断。 饮食合理 糖尿病患者生活必须有“规矩”和规律,饮食必须合理,不仅在于吃什么,还在于吃的时间要规律,饮食定时定量,保持每日基本稳定的摄食量,不能随意变动,患者吃东西时间和进食量有变化时,应及时调整药物剂量。积极采分餐制,一日至少进食三餐,易出现低血糖或病情不稳定的患者应在三次正餐之间

玉米须降糖方法

很多糖尿病患者为了有效降血糖,一直在民间寻找各种降血糖偏方,通过这些偏方达到稳定血糖的目的。中医认为玉米须有降血糖的功效,下面一来了解一下玉米须如何降血糖吧。 1、玉米须味甘淡,性平,入肝、肾、小肠三经,功能利尿消肿,平肝利胆,通乳泄热。现代药理研究证明,玉米须具有利尿、降血压、降血糖、止血、利胆等功效。 2、玉米须降糖的方法在民间广为流传,这本身就说明玉米须有一定的降糖效果,但目前对于玉米须降血糖的科学研究并不多。部分研究指出,可能是玉米须中的皂甙类物质发挥了降糖作。尽管如此,也绝不可玉米须替代

低血糖怎么防范

饮食合理 糖尿病患者生活必须有“规矩”和规律,饮食必须合理,不仅在于吃什么,还在于吃的时间要规律,饮食定时定量,保持每日基本稳定的摄食量,不能随意变动,患者吃东西时间和进食量有变化时,应及时调整药物剂量。积极采分餐制,一日至少进食三餐,易出现低血糖或病情不稳定的患者应在三次正餐之间增添2~3次加餐。 规律运动 运动疗法是糖尿病病人综合治疗的五架马车之一。不过,物极必反,剧烈运动可致低血糖发生,糖友运动要有计划,做到适量、规律运动,剧烈运动或体力活动增加时应及时加餐或酌情减少降糖药物的量。 避免诱因 某

2型糖尿病能活多久

糖尿病一般不会有生命危险。一般治疗:所有糖尿病患者必须进行糖尿病知识普及,使其做到学会测定血糖(周围血糖仪法)、尿糖、注射胰岛素技术、应饮食、运动、降糖药物的知识和方法。 降糖药物治疗:包括口服降糖药和胰岛素,主要适糖尿病患者经严格控制饮食和运动疗法未能获得良好控制者。应降糖药物(包括口服降糖药和胰岛素时,在医师的指导下,先从小剂量开始探索,逐渐加大剂量,至有效剂量,然后再过度到维持量。 运动疗法:运动疗法是治疗糖尿病的方法之一,通过适当运动或体力劳动,可以增强末梢组织对糖的利,改善糖代谢使血糖

漏服降糖药怎么办 如何防止漏服药

养成按时、规律服降糖药的习惯对于平稳控制血糖、减少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展非常重要,所以,糖尿病患者必须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尽量避免漏服降糖药。为此,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降糖药放在餐桌上、水杯旁等容易看到的地方。 2.在衣服的兜里或随身带的包里装上日常使降糖药,以免在外出吃饭时身边没有药。 3.将记有药时间的纸条放在药盒里和兜里,以免在药的时间上出现差错。 4.记忆力减退的老年糖尿病患者可以选格列吡嗪缓释片、达美康缓释片、格列美脲、二甲双胍缓释片等长效降糖药。此类药物每日只需服一次,患者不容

老年糖尿病患者夜间低血糖应如何护理

1、观察病情变化:观察患者神志和活动情况,有无脸色苍白、浑身无力、饥饿、发抖出虚汗、视力模糊、头晕嗜睡等。 2、做好血糖监测:糖尿病患者应监测睡前血糖,及时发现无症状性低血糖,最好做到每周二次全天血糖监测,根据血糖波动,及时调整降糖药量。 3、饮食平衡:患者饮食量和药量要保持平衡,制订严格的、科学的饮食方案,老年患者如睡前血糖偏低,小于6.7mmol/L,要及时加餐,同时减少降糖药量,防止低血糖。 4、加强健康教育:加强糖尿病教育,认识低血糖的危害性,科学合理的应降糖药,掌握夜间低血糖症状和防

糖尿病患者该如何选择药物

按高血糖类型选药 还有就是我们要根据高血糖的类型来进行选择药物,如血糖升高的时间不同,药物也有所差别,如果是单纯的餐后血糖高,而空腹和餐前血糖不高,则首选糖苷酶抑制剂;如果以餐后血糖升高为主,伴有餐前血糖轻度升高,应首先考虑苯甲酸衍生物;如果空腹、餐前血糖高,不管是否有餐后血糖高,都应考虑磺脲类、双胍类或噻唑烷二酮类。 按有无其他疾病选药 如果不仅仅是患上糖尿病,还有一些其他疾病,我们在选择药物的时候也需要顾及到。如果患者还有高血脂、高血压、冠心病等疾病,首先考虑使双胍类、噻唑烷二酮类和糖苷酶抑制剂;

血糖高该怎么治疗

治疗血糖高要进行药物和饮食、运动综合治理,这个过程将是长期的。药物治疗可以先口服降糖药物,效果不好可以注射胰岛素,饮食也要控制。 血糖高的人除了必要的饮食、运动和药物治疗外,动态胰岛素持续注射,拯救2型糖尿病患者B细胞,动态血糖监测,帮助糖尿病患者提高生活质量。 血糖高并没有患有糖尿病的人一定要及时有效的治疗,避免糖尿病的发生,糖尿病患者要每天控制好自己的血糖,避免病情加重,其实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之后就能和正常人一样生活、学习和工作。

肝病患者为什么要查血糖

在肝病患者的定期检查中,其中有一项就是血糖。那么肝病患者为什么要查血糖?肝病患者需要注意哪些?肝病专家指出,很多肝病患者容易忽视身体的其他疾病,所以在定期检查的时候需要检查血糖。那么,肝病患者为什么要查血糖? 肝病患者为什么要查血糖?专家指出,肝病也能引发糖尿病。由于肝源性糖尿病是临床表现仍以肝病为主,糖尿病症状较轻,无典型糖尿病的“三多一少”(多饮、多食、多尿、消瘦)症状。 因此,慢性肝病患者要定期查血糖和糖耐量试验,最好在做肝功能检查的同时,检查一下血糖和糖耐量。肝源性糖尿病的治疗重点是治疗肝病,轻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