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给宝宝喂药要注意的问题 4岁以内不可吞服药片

给宝宝喂药要注意的问题 4岁以内不可吞服药片

给宝宝喂药时,不要直接给药丸、药片或胶囊,药片应研成粉末,胶囊要去掉外衣,加温水调成稀汁后才能让宝宝服下,吞药片要到四岁左右才可慢慢练习。

10个月宝宝怎么喂药

1、10个月宝宝怎么喂药

把药换个包装喂药给孩子,这不失为一个好方法。小孩子都很敏感,自己不喜欢的东西一靠近就马上就会察觉。把药换个包装,装在可爱的容器中,小孩子喜欢,也就很容易把药吃下去了。而选择“吃药游戏”的妈妈可能会有点小麻烦,玩过这个游戏的小孩,以后把所有的药片都当做钙片,妈妈必须得家里的药品统统藏到孩子找不到的地方,否则他一看见就兴高采烈地要比赛吞药片。

给小儿喂药,一定要讲究方法。“准备阶段”不要让孩子看见,想办法分散他的注意力,以免他预感到要吃“苦药药”了而怵头。可以光给他一点甜水喝,然后趁其不备,将盛好药的小勺喂进口里。

2、不要捏住宝宝的鼻子强行喂药

宝宝怕苦,特别是中药难闻的气味总是让宝宝死活不张口。一些妈妈在软泡硬磨没办法后,只好选择捏住宝宝的鼻子强行灌下去,这种方式很容易使宝宝将药物呛入呼吸道而窒息。一旦发生这样的危险,家长要立即采取急救措施,用双手环抱宝宝腹部,使之背紧贴你的腹部,用力挤压患儿腹部,同时使之弯腰,反复几次,以期排除气道内异物。如果无效,要立即送医院。

3、不要给宝宝干吞药片

一般吃药都是喝水服用,但一些妈妈眼见宝宝水喝下去了,但药片还在嘴里,于是就要宝宝干吞药片。干吞的药片虽然不在嘴巴里面了,但药片很容易停留在消化道而损害消化道黏膜。所以还是喝水用药比较好,如果宝宝学不会连着水吞咽药片,就需要妈妈多花心思教导。确实困难,也可以把药片碾碎小片,有助宝宝吞咽。

小孩吃药间隔多长时间呢

退烧药多数在两小时内起效,平均起效时间为服药后1小时左右。家长如果发现孩子服药后开始出汗、哭闹减轻或精神状态好转,证明药物开始起效了,不要急着加药或者换药。一般每6~8小时1次,最短用药间隔为4小时,如果用得太勤,可能引起肝肾损伤。连用3天以上最好在医生指导下换一种退烧药,以防副作用累积。

退烧药最好只用一种,因为每增加一种药品,用错药的风险就会增加一倍。同时,一旦出现药品不良反应,很难鉴别是哪种药物导致的。

很多人认为,服退烧药后体温退得越快越好、越低越好,这是个误区。理想的退热效果是温和的,体温降到低于38.5°C即可。适当补充水分很重要,这样能加快排泄,利于退烧。另外还要注意衣着宽松、透气,切忌捂厚被,以防高热惊厥。

宝宝生病喂药家长要注意什么

基本上,把药水或药粉混合食物同吃并没有什么问题,但如果小孩子未能把整瓶婴儿食物吃完,就代表没有把全部药物吃掉。所以与其把药物混入食物,倒不如把药物混入少量婴儿食物或饮品中,然后用小匙或针筒送入小孩口中,吞咽后再继续喂食物,以确保小孩已吞下所有的药物。

此外,如果小孩在喂药后发生呕吐,那到底还要需持续喂药吗? 一般来说, 药物在胃内只会逗留一段短时间,尤其是药水或药粉剂型的药物,吸收的时间更快。所以如果吃药后十五至二十分钟后才出现呕吐, 药物大多已被吸收, 所以并不需要马上再吃药, 可以待服下一剂药的时间才喂食。但如果药物在喂饲后十五分钟内出现呕吐,药物大多未经吸收已被吐出,所以可待小孩稍事休息及饮水后再次喂药; 有些药物(例如癫痫药)剂量过高会出现中毒的现象,所以要小心处理,如有任何疑问必须向医生或药剂师查询。

婴儿喂药的原则

0-1岁的婴儿吞咽功能还不完善,只能服用液态药(冲剂药可用水冲开后喂给宝宝,若是片剂也要溶解为液体后再喂给宝宝)。可以选择勺子和滴管喂,喂药工具注意要消毒。喂药时不要让婴儿平躺着,平躺时吞咽比较困难。最好把婴儿抱在肘窝中,使其头部微抬高一些,家长可先用手固定宝宝的头和手,然后把装有药液的滴管或勺子放入婴儿口中,放在舌根部(舌面的后三分之一),轻轻挤压滴管橡皮囊或慢慢抬起勺子柄,使药物流入宝宝口中。

这里要特别提醒,1岁以内的宝宝有部分仍有生理性反流,即吃奶后容易吐奶。对于这样的宝宝喂药后注意要竖抱,避免宝宝把药吐出后、再呛入气管。喂药后至少要观察10分钟,家长再离开。

很多“过来人”都感觉给1到2岁的宝宝喂药最难,他们不像“小时候”那么乖了,但又没有大到可以和他们“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说服他们乖乖吃药的地步。许多家长这时会网购一些喂药的“利器”,如针筒、喂药器。沈振宇医生提醒说,使用这些“利器”喂药是可以的,但要注意药物的推送一定要慢,年龄越小的宝宝吞咽速度越慢,药物推送时也要越慢,否则宝宝可能会因为吞咽不及时吐出药物或引起呛咳。

1到2岁后,部分宝宝是可以开始服用片剂了,有些家长会把成人药掰开喂给宝宝。沈振宇认为,如果有条件的话,尽量选择儿童专用药,而不要将成人药片掰开给宝宝吃。但成人药片口感差,宝宝比较难接受。而且宝宝的吞咽能力差,吞服片剂或胶囊时都有呛入气管的可能,如果不得已只能选择片剂或咀嚼片,最好用水把药溶解为液体后再喂给宝宝喝。

宝宝不吃药怎么办 注意事项

1.给宝宝吃药,不要直接给药丸或药片,应研成粉末,加水和糖调成稀汁后才能让宝宝服下,吞药片要到四岁左右才可慢慢练习。

2.喂药时不能将药物与乳汁或果汁混合,会降低药效。

3.不要捏鼻子喂药,不要在宝宝哭闹时喂药,这样不仅容易使宝宝呛着,还会让宝宝越来越害怕,并抗拒吃药。

4.调和药物的开水要用温凉的,热水会破坏药物成份。

正确的喂药方式 正确喂药方式

姿势:半卧、侧身

不要让宝宝平躺着吃药,这样很容易被呛着,应该让宝宝把头侧向一边。最好将宝宝抱在怀里或采取半卧位,上半身稍高,适当固定手脚,再紧贴着嘴角喂药。如果宝宝不愿意咽药,可用拇指和食指捏他的两颊,使其吞下。

装备:滴管、针管、量杯

对于新生儿或者小婴儿,可以使用滴管。

方法:

家长可以将管口放在宝宝口腔颊黏膜和牙床之间,按照吞咽速度慢慢滴入。也可以准备一支去掉针头的注射器(经过消毒后方可使用),使用方法与滴管类似。

方法:

家长可以用长把饭勺或者压舌板轻轻压住宝宝的舌头,用量杯取好剂量的药倒在勺子里,待药液咽下后再拿出小勺。如果吃的是药片还需要准备研碎药物用的小药钵将药片研碎,倒入少许水,调成混悬状。

对于大一些的孩子,家长可以通过讲解为什么要吃药,吃药后病就会好的快一些,才能有力气玩和游戏的道理和宝宝沟通。

方法:

对于明白事理比较合作的孩子可以围上围嘴直接使用汤勺喂药,喂完药后让孩子喝几口清水,再给一块糖来解除孩子口腔中的异味,也表示你对孩子好的行为的一种奖励,告诉孩子今天你吃药表现的非常好。

而对于不合作的孩子,大人应抱着孩子,采取半坐位,围上围嘴,将孩子的两条腿夹在大人的两腿之间,孩子的一条胳膊放在大人的身后,大人一只手固定住孩子另一只胳膊。大人另一个胳膊固定住孩子的头部。另一个家长用长把饭勺或者压舌板轻轻压住孩子舌头中部,用汤勺或者去掉针头的注射器将药液滴进孩子的颊粘膜和牙龈交界之处,让药物慢慢流进。压舌板或者勺把先不要取出,待孩子咽后可以放松一下,然后继续压下舌头喂药,直至全部喂完,然后喝几口清水。不过最后还可以给孩子一块糖,告诉他这样可以减少药物的异味,减少孩子对吃药的恐惧感。

注意:不恐吓、不强灌、多鼓励、多沟通

平时家长不要把吃药当作一种给宝宝的惩罚或者平时就把打针、吃药当做一种恐吓宝宝的口头禅,要做好教育工作,告诉宝宝生病后就需要吃药,接受医生的治疗,这样疾病才能很快痊愈。

不同的药品有不同的形状物。目前,宝宝类的药一般都是液体状的,适合用喂药送服,也有一些是颗粒状的,可以用水冲服。颗粒状的冲服有两种方案:

方式1:稀释——化在大量的水里,50-100ML都没问题,让娃当水喝。

方式2:超浓缩——化在很少量的水里,尽量控制在5ML以内,保证药粉全部化开的基础上水越少量越好,然后用吸管一次性挤入。

1.尽量不要用奶瓶喂药,以免影响日后哺乳。

2.严格按医嘱喂药,剂量一定要准确。

3.宝宝拒绝服药时不能捏鼻强灌,以免宝宝将药物吸入气管。

4.如果宝宝将药物呕吐掉一部分,且原因是喂药姿势不当或药味较苦等,则应再给宝宝喂适当剂量的药物。

5.如果药味较苦,宝宝不愿服用,则可在药中加点糖,但不能将药物与食物混合着喂宝宝。

6.喂药后不能马上哺乳。

因为对孩子的喂药一向处理得比较好,孩子到目前对吃药并没有恐惧感。当然,每次吃药前还是会谨慎地尝尝药的味道。其实2-3岁以上的大宝宝,如果对吃药没有留下什么心理阴影,吃药会越来越轻松。并且大宝宝也可以更多地通过引导、鼓励、讲因果关系等语言沟通来帮助他们克服吃药时的困难。

所以,每次给娃喂药都备受折磨的妈妈一定要早点提高喂药技术,别让错误的喂药方式在宝宝的心里烙下恐惧感,即使长大了都很难消除。

妈妈如何给宝宝正确喂药

给宝宝喂药很难,尤其是给新生宝宝喂药,如何给新生儿喂药?我们来看看吧!

由于新生儿对药味的反应轻微,所以给新生儿喂药比给大一些的孩子喂药相对容易。但是尽管这样,新妈妈在给宝宝喂药时也需要特别小心。

用小勺将药液放在舌根部,让其自然咽下。

切勿捏鼻灌药,以防药物吸入气管而发生呛咳、窒息。

喂药时还应注意的问题

不可将药物与乳汁搅拌后同时喂服,因乳汁中的蛋白质可使许多药物的药效降低。

喂药后要注意观察宝宝10分钟左右,以防因药物刺激胃部而发生呕吐。

一定要按医嘱给药,不可随意增减药量和品种。

给宝宝喂药要注意的问题 喂药时间

一般情况下给宝宝的喂药时间应选在两餐之间,但如果怕孩子因吃食导致呕吐,可选在进食前30分钟到1小时,因为此时胃已排空,还可以避免服药引起的呕吐。某些对胃有较大刺激的药物,如铁剂等,可以选在餐后1小时喂服,这样就可以防止药物损伤胃黏膜。

鹅口疮怎么治疗

一、局部用药口腔内的局部用药是最简单而有效的方法。先用弱碱性溶液,如2%碳酸氢钠溶液清洗口腔,然后用盐水棉球洗干净,最后涂上1%龙胆紫,每天2次,一般2~4天就可治愈。

局部也可用制霉菌素,先将制霉菌素50万单位(片)碾成细末,平均分成4份,每次用1份,直接撒入患儿的口腔内,不喂水,让宝宝自己用舌头搅拌,使药物与口腔黏膜充分地接触。一般每天2次,几天后鹅口疮就会荡然无存。

二、全身用药鹅口疮严重的孩子也可口服一些抗霉菌的药物,如制霉菌素或克霉唑等进行综合治疗。

三、饮食注意卫生保持餐具和食品的清洁,如奶瓶、奶头、碗勺要专用,每次用完后需要用碱水清洗并煮沸消毒,母亲在每次喂奶前,应先洗手,并清洗乳头,然后哺喂。患鹅口疮的孩子尤应注意饮食营养,增强体质,这些均有助于预防鹅口疮的发生。

鹅口疮在小儿科门诊中是常见的疾病,家长如果怀疑宝宝得了鹅口疮,就要尽快带宝宝去请医生确认,通常只要配合治疗,很快就能解决问题。但是如果鹅口疮拖太久不治,可能会使真菌由肠道排出,进而造成念珠菌尿布疹感染,所以,如果宝宝发生鹅口疮的同时也有尿布疹问题,就要请医生一并做检查。

如果宝宝过了1岁之后还是经常有鹅口疮的问题,就要考虑是否有免疫力不足的情况,需要再与医生讨论改善。

给宝宝喂药有哪些方面需要注意

1、喂药不能过快

一些喂药的“利器”,如针筒、喂药器,在使用时,要注意药物的推送一定要慢,年龄越小的宝宝吞咽速度越慢,药物推送时也要越慢,否则宝宝可能会因为吞咽不及时吐出药物或引起呛咳。

2、不能捏鼻子喂药

不要捏鼻子喂药,不要在宝宝哭闹时喂药,这样不仅容易使宝宝呛着,还会让宝宝越来越害怕,并抗拒吃药。

3、避免和果汁等食物同服药

药物不能与果汁、牛奶、豆浆、饭菜等食物一起同服,除非有特殊需要。因为这样做的结果很容易引起药物与食物间的不良反应或者降低药物的药效。

4、注意药物的正确服用

对婴儿服药,不要直接给药丸或胶囊,药片应研成粉末,胶囊要去掉外衣,加温水调成稀汁后才能让宝宝服下,吞药片要到四岁左右才可慢慢练习。

5、注意喂药的时间

很多药物都有胃肠道反应,所以大多数建议在饭后1小时服用。但毕竟每种药的作用和副反应不同,应遵循医嘱或说明书上的建议。如果是小婴儿,可在喂奶前或两次喂奶中间服药。

6、喂药后留意呛药和吐药行为

1岁以内的宝宝有部分仍有生理性反流,即吃奶后容易吐奶。对于这样的宝宝喂药后注意要竖抱,避免宝宝把药吐出后、再呛入气管。喂药后至少要观察10分钟,家长再离开。

给宝宝喂药要注意的问题 忌捏鼻子喂药

很多家长在给宝宝喂药时,采取简单粗暴的方式,捏鼻子灌药是非常不合理的,即使药灌进去了,也会因为孩子哭闹,过一会就吐出来。捏着鼻子强灌,很容易把药和水呛入宝宝的气管中,造成气管堵塞,发生呼吸困难,呛咳,呕吐,甚至窒息等可怕后果。

另外,也不要在孩子张口说话或者大哭时突然喂药,这样很容易随着孩子的吸气而将药物误入气管。

宝宝拉肚子药能放奶粉吗 宝宝不吃药怎样喂进去

先将药片碾成粉末状,放入小勺内,用温水溶化后倒入奶瓶,然后让宝宝自己吸吮。由于新生儿的味觉不是十分敏感,因此一般即可顺利将药喂进去。也可将温水溶化的药液放入小勺内喂服。

将药片碾成粉末状,放入小勺内,加少许温开水溶化(这个过程要避开宝宝的视线,以免引起紧张甚至抵触情绪)。将宝宝抱坐于大人腿上,将小勺从口角送入口内,将药液倒入舌下,勺子不要拿出来。轻压舌尖使宝宝做吞咽动作,等宝宝咽下药后再取出小勺,然后要喂几口白开水以冲淡宝宝口腔中的药味。对于不合作甚至哭闹的宝宝,可抱起来并固定住手和脚,妈妈用拇指和食指轻轻捏住宝宝的脸颊,将小勺由口角喂进去,等吞下药液后再放开。

由于宝宝已经能听懂妈妈的话,所以妈妈可向他们说明吃药才能赶跑疾病,鼓励宝宝自己吃药。一般不用将药片溶化,可直接将药片放在宝宝舌头的后部,然后让宝宝饮一口水咽下,只要第一次能顺利服下,以后再吃药就容易了。对于很难合作的宝宝,家长可参照婴幼儿的喂药方法。

喂药后呕吐是否需要再喂一次,需观察服药后的呕吐时间,如果是在服药后30分钟内吐出,并且量比较多,则需要再喂一次。如果服用后超过1小时后才呕吐,就不需要再补喂了,因为药物或许已被吸收,补充的话可能会加重药物的某种副作用。喂药的时间最好是在喝奶前,并且吃药过后半小时再给孩子喂奶,以降低呕吐的机会。

宝宝喂不进药怎么办

新生儿

先将药片碾成粉末状,放入小勺内,用温水溶化后倒入奶瓶,然后让宝宝自己吸吮。由于新生儿的味觉不是十分敏感,因此一般即可顺利将药喂进去。也可将温水溶化的药液放入小勺内喂服。

婴幼儿

将药片碾成粉末状,放入小勺内,加少许温开水溶化(这个过程要避开宝宝的视线,以免引起紧张甚至抵触情绪)。将宝宝抱坐于大人腿上,将小勺从口角送入口内,将药液倒入舌下,勺子不要拿出来。轻压舌尖使宝宝做吞咽动作,等宝宝咽下药后再取出小勺,然后要喂几口白开水以冲淡宝宝口腔中的药味。对于不合作甚至哭闹的宝宝,可抱起来并固定住手和脚,妈妈用拇指和食指轻轻捏住宝宝的脸颊,将小勺由口角喂进去,等吞下药液后再放开。

稍大的宝宝

由于宝宝已经能听懂妈妈的话,所以妈妈可向他们说明吃药才能赶跑疾病,鼓励宝宝自己吃药。一般不用将药片溶化,可直接将药片放在宝宝舌头的后部,然后让宝宝饮一口水咽下,只要第一次能顺利服下,以后再吃药就容易了。对于很难合作的宝宝,家长可参照婴幼儿的喂药方法。

给宝宝喂药要注意的问题 喂药辅助工具

汤匙:适合1岁以上幼儿。

针筒或滴管:对还不会吞咽的婴幼儿最适用。

药杯:适用于已经学会吞咽的1岁以上幼儿。

甜点诱惑:对1岁以上幼儿,可以准备小零食当作奖励。

相关推荐

每个家长都应学会13种喂药小方法

1、苦药变美食。 良药苦口,让长在蜜罐里的宝宝“吃苦”,真是让人心疼啊!不过,我们可以变个小魔术,如果药是液体,可以加一点糖或果汁,在甜甜的吮吸中,大功告成!如果是固体药品,可以将药片研成碎末,拌入果泥或者奶粉中,让宝宝在不知不觉中乖乖吃药! 2、喷射型喂药。 口腔注射器可以有效地帮助小宝宝吃药。喷射位置最好在两颊内侧,不伸到太里面,以防宝宝窒息或者咳嗽。注射时不用一次性喷进去,每次一点,让宝宝慢慢消化。 3、奶嘴巧喂药。 把药剂冲入奶嘴中,让宝宝像吮安抚奶嘴一样把药吸进去。当宝宝意识到吃的东西苦苦的时

宝宝喂药8个致命错误

1.捏住宝宝的鼻子强行喂药宝宝怕苦,特别是中药难闻的气味总是让宝宝死活不张口。一些妈妈在软泡硬磨没办法后,只好选择捏住宝宝的鼻子强行灌下去,这种方式很容易使宝宝将药物呛入呼吸道而窒息。一旦发生这样的危险,家长立即采取急救措施,用双手环抱宝宝腹部,使之背紧贴你的腹部,用力挤压患儿腹部,同时使之弯腰,反复几次,以期排除气道内异物。如果无效,立即送医院。 2.给宝宝干吞药片: 一般吃药都是喝水服用,但一些妈妈眼见宝宝水喝下去了,但药片还在嘴里,于是就宝宝干吞药片。干吞的药片虽然不在嘴巴里面了,但药片

喂药时间

喂药时间 婴儿吃药,大部分跟时间没太大关系,隔6小时,或8小时吃一次药。 没有特别指定服用时是时,选择比较容易吃药的喂奶前或吃非乳性食品前,给孩子吃药比较好。第二次、第三次也都尽量在指定的时间吃药的好。但如果白天睡觉时间有所延长,吃药时是也可以有所变化,这是没办法的事。 喂药次数 规定一天吃几次的药,时间上可以不等间隔分配。尽量按规定的次数来给孩子服用够就可以。如果没有按规定的药量来吃药,那治疗就没法取得效果。但为了遵守这种现象,吃药时间的间隔缩短,重的是尽量在孩子入睡之前完成服用。而且必须深夜也

怎样给宝宝安全喂药

宝宝一生病,爹妈的最头疼的就是怎样给宝宝喂药了。这可是比喂饭还“浩大”的工程。但是注意,不是所有的招数都管用的哦。 方法一:换个包装 朵朵妈:朵朵3个月大了,平时乖得很、白白胖胖的、很惹人喜爱,但是一到吃药的时候就有“抵触”,我就特苦恼。经过几次试验,我找到了一个好办法换个瓶。孩子虽小,但他对事物的认知能力还是很高。每次一把药瓶靠近她,她就知道。所以,我把药取出来,换个漂亮的包装,这样能吸引宝宝就以为自己吃的不是药的注意力。 方法二:把吃药当做“游戏” 小强妈:我和小强一般会玩“吃药游戏”。先拿两片

宝宝喂药原则和10大误区

喂药原则 一、选好药剂 3岁以内的婴幼儿最好不用片剂,应首先选择液体制剂、泡腾片、干糖浆剂、冲剂或果味型咀嚼片,对于婴儿尤适宜滴剂,剂量容易掌握而且服用方便。年轻的父母喜欢用普通汤匙或茶匙量药水喂宝宝。但是普通汤匙不易掌握药量,给的药物过多或过少都会影响疗效。 二、掌握正确方法 1.新生儿最好的喂药方法是:在喂奶前1小时左右给药为妥,把药水倒入奶瓶,让宝宝像吸奶一样服药,必时用滴管慢慢滴入,待吞咽后再滴第二滴。 2婴幼儿服药时可先将患儿抱起,半卧于喂药者身上,头部抬高,颈部垫以纱布或手帕,然后再喂药

9个月宝宝吐奶怎么办

1、注意喂奶方式,吃奶不太急,不吃的太饱,孩子吃饱后轻轻抱起,头侧稍高,轻拍宝宝后背5-10分钟,观察看看。可以适当的给予口服助消化药物或肠道益生菌,如婴儿健脾散,妈咪爱等,观察看看。 2、适量喂食,切勿过多。 3、少量多餐,以减少胃部所承受的压力。 4、每次喂奶中及喂奶后,让宝宝竖直趴在大人肩上,轻拍宝宝背部,这个动作可将吞入胃中的空气排出,以减少胃的压力。 5、喂奶时不太急、太快,中间应暂停片刻,以便宝宝的呼吸更顺畅。 6、奶瓶开孔适中,开孔太小则需大力吸吮,空气容易由嘴角处吸入口腔再进入

宝宝消化不良吐奶怎么办呢

婴儿吐奶有很多原因,找清婴儿吐奶原因很重。婴儿吐奶从婴儿自身来讲很多都出现在好动宝宝身上;还有就是婴儿的患有胃肠道疾病。前者还有可能是家长在喂奶后让婴儿做了剧烈的动作导致婴儿喝奶后感觉不适。无论是哪种,奶水作为婴儿的第一口粮,没有及时补充会对婴儿的成长发育产生不良影响。同时引起吐奶的原因不仅如此,到底还有哪些呢? 引起宝宝吐奶的常见原因有以下几种: 1.喂养不当如吞奶过快,喂奶时吞入较多空气,喂奶后过多翻动宝宝等; 2.各种感染如胃肠型上感引起的呕吐,一般伴有感冒、流涕症状,感冒好了,吐奶消失; 3.神

如何让宝宝吃下药

喂药方法 如何让宝宝吃下药,其实小窍门很多哦。喂药水时应该先摇匀,给粉剂、片剂时,可将药用温开水调匀后再喂。 给宝宝喂药时,最好抱起宝宝,取半卧位,防止药物呛入气管内。如果宝宝一直又哭又闹,不肯吃药,父母只能采取灌药的方法:一个人用一只手将宝宝的头固定,另一只手轻捏住宝宝的下巴,另一个拿一个小匙,沿着宝宝的嘴角灌入,等宝宝完全吞咽下后,固定的手才能放开。 温馨提醒: 家长不宝宝嘴中间沿着舌头往里灌,因为舌尖是味觉最敏感的地方,宝宝更加抗拒吃药,而且哭闹时容易呛着。 家长也不捏着鼻子灌药,这样容易引起

治疗宝宝吐奶的方法

为什么容易呕吐 为什么小宝宝更容易呕吐呢?主还是其消化器官和成人有很大不同。小宝宝的胃就像一个浅浅的盘子,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刺激,一旦出现摇、晃、笑、哭等情况,就很容易出现呕吐反应。而成人的胃则像一个深深的杯子,不太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 另外,成人的食道与胃交界处(贲门)有一处括约肌,在大部分时间内,该括约肌都是闭锁的,只有当食道中有食物进入时才会打开,而括约肌的功能就是防止胃内容物反向流入食道内。可是婴幼儿括约肌发育并不完全,只胃内的食物稍多或压力稍大,就很容易出现反流的现象,况且流质食物在胃中也更

宝宝喂药的方法和技巧 利用吞咽反射滴管喂药

利用吞咽反射滴管喂药,就是每喂一口就对着宝宝脸上吹一口气,利用小孩的吞咽反射让他不自觉地把药吞掉。具体方法是,把药用滴管吸好,放在宝宝嘴边,趁宝宝一张嘴,马上将药滴入他口里,同对准宝宝时面部猛吹一口气,宝宝就会做出一个吞咽的动作。反复几次,就能把滴管中的药喂完了。据说这种吞咽反射只在宝宝两岁前有,两岁后就会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