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意舍疼怎么回事 意舍穴穴位解剖

意舍疼怎么回事 意舍穴穴位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背阔肌-下后锯肌-竖脊肌。浅层布有第11,12胸神经后支的外侧皮支和伴行的动,静脉。深层有第11,12胸神经后支的肌支和相应的肋间后动,静脉背侧支的分支或属支等结构。

落枕后怎么自我按摩

出手穴位:翳风、气舍→翳风应在耳垂的边缘处,气舍在锁骨上的分叉处

出手方法:揉

俗称的落枕,实际上是位于颈部的胸锁乳突肌出现了痉挛疼痛,可自胸乳突肌起点的“翳风”穴按揉至止点处的“气舍“穴,按揉时手法要轻揉,切忌暴力用力,不拘治疗时间,反复治疗至肌肉疼痛缓解即可!

缓解头晕目眩

紧张、疲劳,难免引起头晕、头重、眼花,这种状况持续时间久了还会诱发心悸、呼吸困难、脉搏不规律、手脚发冷、高血压、食欲不振、多汗症等,可以点百会、拿风池,快速消除头晕目眩,让清爽的精神伴随在你身边。

出手穴位:风池→颅底两侧

出手方法:拿

这个穴位的位置约与耳垂相平,是颅底部非常明显的凹陷,点按此处时会有酸麻胀的感觉向后头部放散。你用力推按一分钟,可增强对穴位的刺激。然后顺势向下提捏颈项至大椎穴止,然后重复操作约10次,会感觉舒服很多。

意舍的准确位置图作用 意舍穴常用配伍

1.脾俞,肝俞,胆俞,针刺泻法,清热除湿,治疗湿热黄疸。

2.配丰隆,内关,章门,公孙,中脘,丰隆,针刺泻法,化湿降浊,治疗脾虚痰饮呕吐,纳呆。

3.配足三里,天枢,针刺平补平泻法,化湿健脾理肠,治疗湿滞胃肠之腹胀,泄泻,肠鸣。

4.配脾俞,肾俞,照海,三阴交,足三里,太溪,针刺补法,健脾化湿,益肾生津,治疗脾肾阴虚之消渴。

按摩减肥对身体有伤害吗 减肥点穴按摩哪里好

1.点按腹部穴位减肥:双手微微弯曲,交替双手拇指指腹,依次点按上脘,中脘,建里,下脘,水分,脐中,天枢,气海,大横,关元,水道和归来穴。点按这些穴位,有调和,强健脾胃,增强消化系统功能,有改善代谢,消除水肿作用。注意点按腹部各穴位的时候,力度宜轻,缓,不可深入脏腑,以免伤及五脏。

2.点按背部穴位减肥:双手微屈,交替双手拇指指腹,依次点按膈俞,脾俞,胃俞,三焦俞,肾俞,大肠俞,关元,膀胱,中髎,下髎,膈关,意舍穴。点按这些穴位可以起到强健脾胃,增强消化系统功能,帮助消除水肿,达到减肥瘦身的目的。

3.点按臀部穴位减肥:双手微屈,交替双手拇指指腹,依次对环跳,居髎穴进行点按。

4.点按大腿穴位减肥 :双手微屈,交替双手拇指指腹对伏兔,血海,梁丘,髀关,风市穴进行点按。

5.点按小腿穴位减肥:双手微屈,交替双手拇指指腹依次对足三里穴,丰隆穴,膝阳关穴,复溜穴,阳陵泉穴,三阴交穴,阴陵泉穴,承山穴进行点按。对小腿穴位进行点按时,力度要大,但不要用爆发力。

意舍的准确位置图作用 意舍穴的作用

意舍为足太阳膀胱经腧穴,本穴具有健中功,扶脾阳,助运化,泄湿热,除胀满的作用,常用于治疗湿热内蕴之黄疸,泻痢,小便赤黄等症,脾失健运,水湿不化之腹胀,肠鸣,恶心,呕吐,纳呆,泄泻诸症,以及背痛恶风寒,食饮不下,目黄,身热等症。

意舍的准确位置图片 意舍穴的功效与作用

功效:健脾和胃,化湿消滞。

作用机制:意舍穴属膀胱经,位于背部,内应脾脏,与脾气相通,为脾脏精气寄托之处,故有健脾和胃,化湿消滞作用,多用于治疗中焦气阻食滞,湿聚热壅所致诸疾。循经可治背痛。

主治疾病:腹胀腹痛,肠鸣泄泻,呕吐,饮食不下,黄疸,消渴,背痛。

意舍疼怎么回事 意舍穴刺灸操作手法

简易取法:与肚脐中相对应处即为第2腰椎,由第2腰椎往上摸3个椎体,即为第11胸椎,其棘突下缘旁开4横指处是穴。

进针深度:进针0.2-0.3寸 ,留针20分钟,艾炷灸2-3壮,或温和灸10-15分钟。

功能:健运脾阳,疏泄湿热。

主治:腹胀,肠鸣,呕吐,泄泻。

意舍的准确位置图片 意舍穴养生保健方法

用刮痧板刮拭意舍穴,每次5-10分钟,长期坚持,能治疗糖尿病,对脾胃也有较好的调养作用。

意舍的功效与作用 意舍穴穴位解剖

由背阔肌,髂肋肌;有第11肋间动,静脉背侧支;布有第10,第11胸神经后支外侧支,深层为第11肋间神经干。

相关推荐

气舍准确位置图和作用 气舍穴常用配伍

1.本穴理气散结,配臑俞,间使,太溪,太冲,扶突,水突,治疗痰气郁滞之瘿气,配章门,天井,足临泣,丰隆,治疗气滞痰凝之瘰疬。 2.配中脘,足三里,内关,气户,膈俞,以和胃降逆,治疗胃气上逆之呃逆。 3.本穴清热泻火,利咽消肿,配少商,尺泽,合谷,少商点刺出血,针刺泻法,治疗风热咽喉肿痛,配商阳,内庭,天突,治疗胃火咽喉肿痛。 4.配大椎,天柱,大杼,后溪,以舒筋通络,祛风湿,止痹痛,治疗经脉痹阻之颈项强痛。

针灸治疗甲状腺结节

1、体针 局部取穴:以左手拇、食指固定肿物,在结节周边将针刺入皮下,然后针尖向内斜,—直刺到结节的基底部。根据结节大小,共刺6~8针。另在结节皮肤正中,将一枚针直刺到结节的基底部。注意勿刺伤喉返神经。邻近和远距离取穴:天柱3L10、大杼BL11、内关PC8、曲骨RN2穴。 2、扬刺法 取穴:足阳明经之人迎ST9、气舍ST11、水突ST10部位,瘿瘤顶部中心及四周。于人迎、气舍、水突及瘿瘤顶部中心,垂直刺入毫针各一支,再于瘿瘤四周取45度向心刺入毫针一支,深度以达瘿瘤中心为度,不可刺穿对侧囊壁。留针15~2

府舍准确位置图和作用 府舍穴的功效作用

类属:为足太阴,足厥阴经与阴维脉交会穴。 功效:健脾理气,疏肝止痛。 作用机制:府舍属脾经,位于小腹,与肝经,阴维脉相交,其健脾疏肝调理气机的作用甚强,可治疗腹部气机不畅所致的疼痛,积聚,疝气,便秘,急性吐泻。 主治:腹痛,疝气,腹满积聚,痞块,吐泻,便秘。

消化不良按摩哪里

巨阙穴:巨阙位于上腹部,身体前正中线上,鸠尾下1寸处,用手指指腹短,按揉腹部的巨厥约2分钟,可安神宁心,理气消食。 天枢穴:天枢位于中腹部,肚脐向左右2寸处。用拇指指腹端,推拿腹部的天枢2分钟,以有酸胀感为适宜。可行气解郁,和胃降逆。 气舍穴:气舍位于上胸部,锁骨根部稍中之处,用手指指端,按压胸部的气舍约1分钟,可和胃降逆,益气活血。

府舍是什么意思

府舍穴,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属足太阴脾经。足太阳、足厥阴、阴维之会。脏腑中的阴性水液由本穴外出脾经。 1.“府舍穴”:“府”,脏腑也。“舍”,来源之意。该穴名意指本穴气血来源于体内脏腑。因本穴有地部孔隙与体内阴维脉相通,体内的阴维脉的水液外传本穴,本穴的气血物质部分是来源于脏腑,故名。 2.足太阴阴维厥阴之会:本穴的气血物质中有体内阴维脉外传的水液和冲门穴传来的风气,冲门穴传来的风气又同合于厥阴肝经气血之性,故本穴为足太阴阴维 厥阴之会。(《难经二十八难》曰:“阳维、阴维者,维络于身,溢蓄不能环流灌

意舍的准确位置图作用 意舍的准确位置图

科学定位:在背部脊柱区,第11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3寸。 快速取穴法:坐位,在背部脊柱区,与两髂前上棘水平连线相平即为第4腰椎棘突,向上数5个椎体,即第11胸椎,再从其棘突旁开量4横指(即3寸)处,平脾俞,按压有酸胀感。

甲状腺结节灸什么穴位

1、体针:局部取穴:以左手拇、食指固定肿物,在结节周边将针刺入皮下,然后针尖向内斜,—直刺到结节的基底部。根据结节大小,共刺6~8针。另在结节皮肤正中,将一枚针直刺到结节的基底部。注意勿刺伤喉返神经。邻近和远距离取穴:天柱3l10、大杼bl11、内关pc8、曲骨rn2穴。 2、扬刺法:取穴:足阳明经之人迎st9、气舍st11、水突st10部位,瘿瘤顶部中心及四周。于人迎、气舍、水突及瘿瘤顶部中心,垂直刺入毫针各一支,再于瘿瘤四周取45度向心刺入毫针一支,深度以达瘿瘤中心为度,不可刺穿对侧囊壁。留针15~2

府舍准确位置图和作用 府舍穴保健按摩疗法

用拇指指腹揉按本穴,每次1-3分钟,每天坚持按揉,能促进消化,防治便秘。

慢性胃炎按摩能治愈吗 胃热型胃炎按摩手法

症状表现:胃部嘈杂不时,时有烧灼感,吞酸或呕吐,吐酸苦黄水,口干且苦,渴喜冷饮,大便秘结,小便短黄,舌红苔薄黄或黄腻。 按摩手法: 1.患者仰卧,两下肢微屈曲,按摩者坐其侧,以一手四指掌侧置患者季肋下不容,承满穴处,另一手四指掌侧置于背部阳纲,意舍穴处,两手同时向腋中线处合摩,背部用力较季肋下为大,使患者背部有酸胀感及温热感,反复操作5-10分钟。 2.患者俯卧,两手握掌置于锁骨下,按摩者站其头部前方,以两手拇指分置脊柱两侧大杼穴平高处,向下经肺俞,心俞,膈俞穴止,反复推动3-5分钟,注意推动时皮肤不应使

心绞痛如何缓解 针灸缓解

穴位:至阳穴 方法:针灸至阳穴20分钟既克有效缓解,请在专业针灸师指导下操作。 功效:至阳穴属于督脉,有调节犬舍阳经经气的作用,针灸至阳穴可以激发督脉之经气,使阳气得以振心阳,心阳振则气血行,气血形则百脉调和,心脉自然通畅。心绞痛患者针灸至阳穴可以有效缓解疼痛、气喘等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