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微量元素检查有必要做吗
宝宝微量元素检查有必要做吗
Q:如何看待孩子的微量元素检测结果?
王贺茹:我碰到很多案例,比如家长看到孩子的检测结果里铜超标,就担心孩子铜代谢障碍,其实孩子如果没有肝功能及神经系统方面等症状的话,很有可能是这段时间海产品、香蕉吃多了,或吃了受污染的食品。孩子体内的微量元素含量是一个动态水平,必须结合病症来看,而非单纯凭检测结果———正常了就狂喜,不正常了就狂补。
梁芙蓉(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主任医师、中国优生科学协会小儿营养专业委员会委员):以中国家长关心的钙为例,钙在血液中的分布只占1%,在骨骼中则占99%。当人体钙不足时,骨骼中的钙就会转移到血液中,保持血液中的钙浓度稳定。
因此,即使检测结果显示宝宝血中钙的值正常,也不代表孩子体内不缺钙。医生还要结合是否多汗、肋骨外翻,及骨密度等其他指标,来综合判定。
Q:日常生活中如何避免微量元素缺乏?
王贺茹:均衡饮食、丰富饮食才能避免包括微量元素在内的营养缺乏。缺铁可多吃动物肝脏、血制品及肉类,并注意补充维生素C;补锌可多吃一些动物肝脏及贝壳类海产品;碘可通过食用碘盐、海带等补充。
崔玉涛:均衡营养期间,只要进食正常,根本没有必要额外补充微量元素。母乳喂养期间只需注意补充维生素D,先期辅食要选择富含铁的婴儿营养米粉。
宝宝微量元素检查是什么
我们都知道,由于微量元素对人体尤为重要,过高过偏低都会影响着人体的健康,所以微量元素检查也被作为人体元素检测的常规项目。不少家长都热衷给孩子做微量元素检查,并根据检查的结果来评价孩子体内营养素状况。
微量元素检测最常用的方式除了“发检”还有“血检”,不过血液中的微量元素和身体内的微量元素含量有所不同,不能用来代替身体内的含量,所以最好还是用“发检”的方式。
在此也要建议家长们,给孩子做微量元素检测应该选择正规医院取血检测,正规医院的检测部门对于取血过程、检测过程都有非常严格的标准,如果是新手来取血,取血的标准没有到位,很容易造成误差。因此,家长要注意检测单位的实验室资质是否达标,不建议到小医院做这项检测。
宝宝多大需要做微量元素检查
宝宝半岁后需要重视微量元素检查。目前宝宝进行的微量元素检查主要是在定期体检时,通常是半岁以后的检查很重要,每年检查一次。
6个月以内的宝宝一般以母乳为主,完全可以确保充分补充各种微量元素,不必做检测。6个月以后,宝宝开始添加辅食,可能会出现添加不及时或进食不足的情况,这时医生会通过询问爸妈的喂养情况,结合宝宝的身体表现,决定是否进行检测。对再大一点的宝宝,医生则会根据是否挑食、偏食,是否反复生病,是否先天不足等情况进行检测。
检测方法:检测人体微量元素有“尿检”、“乳检”、“血检”、“发检”等多种。比较常用的有“血检”和“发检”两种。血液和头发都可以准确测定微量元素,都与疾病的发生有关。
目前我国的各级医疗保健单位,尤其是妇幼保健单位、儿童医院、综合医院等,已经将人体元素(铅、锌、铜、钙、镁、铁等)检测作为常规项目。目前可用于人体微量元素检测的方法有:同位素稀释质谱法、分子光谱法、原子发射光谱法、原子吸收光谱法、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法、中子活化分析法、生化法、电化学分析法等。但在临床医学上广泛应用的方法主要为生化法、电化学分析法、原子吸收光谱法这几种。
宝宝微量元素检查什么时候做
宝宝微量元素检查什么时候做呢?宝宝微量元素检査一般主要是半岁以后,每年检査一次。6个月以内的宝宝一般以母乳为主,完全可以确保充分补充各种微量元素,不必做检测。6个月以后,宝宝开始添加捕食,可能会出现添加不及时或不足的情况,这时医生会通过询问父母喂养情况,结合宝宝的身体表现,决定是否进行检测。对再大一点儿的宝宝,医生则会根据是否挑食、偏食,是否反复生病,是否先天不足等情况进行检测。
所以说,宝宝的微量元素检査不是一定必须做,而是医生根据宝宝的情况建议家长给宝宝做。
宝宝微量元素检查有必要吗 什么是微量元素
微量元素在机体内含量甚微,但它的缺乏和过剩与宝宝的健康密切相关,其含量过高或偏低,均可预示患有某种疾病的危险。通过对微量元素的检测,可初步了解机体微量元素的贮存状况,有助于避免营养缺乏病以及重金属中毒的发生。
微量营养素是指人体需要量相对较少,不提供能量,但在调节物质代谢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作用的营养素,包括维生素和矿物质两大类。
宝宝检查微量元素的作用
微量元素的检查也是了解我们身体状况的一种方法,所以有些妈妈认为宝宝不需要做微量元素检查,认为那只是医院挣钱的一种手段,没必要做。那么需要给宝宝做检查吗?
微量元素检查的作用是帮助医生和家长了解宝宝在某一时期体内微量元素的比例,以便对宝宝的健康做出正确的判断,所以,还是有必要给宝宝做微量元素检查的。
宝宝在出生半年内一般都是以母乳为主食的,微量元素的补充可以完全确保足够的,所以宝宝的微量元素检查都是从半岁后才开始做的。半岁后宝宝的饮食会逐渐丰富起来,所以在宝宝开始添加辅食的时候,有可能会出现微量元素的补充不足或过多的情况,这时医生会通过询问父母喂养情况,结合宝宝的身体表现,决定是否进行检测。等到宝宝再大一点的时候,可以根据宝宝是否有挑食、偏食或经常生病等情况来考虑是否做检查。
对于微量元素检查,目前在国际上也没有一个准确、统一的标准,更重要的宝宝的表现。所以家长可以将微量元素检查的结果看做是一个参考值,即使检查的结果现在宝宝真的缺乏某种微量元素也不用担心,可以通过饮食的方式来帮宝宝补充。
儿童需要做微量元素检查
钙不属于微量元素
到目前为止,已被确认与人体健康和生命有关的必需微量元素有18 种,即有铁、铜、锌、钴、锰、铬、硒、碘、镍、氟、钼、钒、锡、硅、锶、硼、铷、砷等,这些元素都有其特殊的生理功能,一旦缺少了,人体就会出现疾病,甚至危及生命。微量元素监测的结果可以参考,是否需要进补,进补多少剂量应该由医生分析和制定。
值得注意的是,钙不属于微量元素。家长所说的孩子缺钙,其实大多是缺乏维生素D 造成的。维生素D 的作用是促进钙质吸收和利用,若维生素D 摄入不足,补再多的钙也没有用。所以,孩子出生后15天必须开始吃鱼肝油,以补充维生素D;1 岁以内,冬天和夏天都需服鱼肝油;1 岁以后,夏天多晒太阳可以不吃鱼肝油,但冬天必须吃。
老百姓所说的缺钙,医学上称佝偻病,引起佝偻病的原因不是钙缺少或者钙摄入不足,而是维生素D 不充足所导致的钙磷代谢异常。看孩子是不是缺钙,不是查血钙,而是检查25-羟维生素D。
人体的钙元素只有1%在血液中,不能将血钙作为评判孩子是否缺钙的指标,临床发现,不少孩子即便严重缺钙,血钙往往还是正常的,其实孩子此时已经出现佝偻病的症状了。
小儿并非都需做微量元素检测
6个月以上的小儿并非都需要检测微量元素,如果每个月做保健,小儿的体格生长都在正常范围内、营养摄入正常,没有频繁的呼吸道、肠道感染,就没有必要检测微量元素,均衡饮食即可。孩子只要正常进食,合理搭配膳食,一般不会发生微量元素缺乏,不必盲目要求检查。
以下宝宝需要检测微量元素,早产儿、多胎儿、低出生体重儿;营养不良、长期腹泻、反复呼吸道感染、生长缓慢、食欲下降、皮肤粗糙、脱发、地图舌、皮炎、反复口腔溃疡等患儿,应该检测是否缺锌。如果孩子出现乏力、多动、伤口易感染等症状,很有可能是缺铁。
“微量元素”检查有时不用做,有时却应该做!微量元素检查有必要吗 微量元素检测“铅”具有临床意义
微量元素检测唯一具有临床意义的就只有铅了。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CDC)对血液中铅的水平关注值由原来的10ug/dl修改为5ug/dl,因为已经有证明即使是低水平的血铅也会影响智力的发育。也就是说如果在检测中,血铅浓度大于5ug/dl(或者50ug/L,50微克/升),需要进行一些措施干预远离铅了。所以如果宝妈感觉居住环境,可能会有潜在的铅中毒污染,那建议也带宝宝做一下微量元素检查。
总结:微量元素检查这个事情,不能一概而论,要根据宝宝发育情况,家庭生活环境等全方位考虑。如果发育看起来有点问题(比如身高体重不达标,宝宝情绪急躁爱哭闹)或者生活环境比较复杂,那可以考虑带宝宝做微量元素检查。
宝宝微量元素检查什么时候做
宝宝微量元素检査一般主要是半岁以后,每年检査一次。6个月以内的宝宝一般以母乳为主,完全可以确保充分补充各种微量元素,不必做检测。6个月以后,宝宝开始添加捕食,可能会出现添加不及时或不足的情况,这时医生会通过询问父母喂养情况,结合宝宝的身体表现,决定是否进行检测。对再大一点儿的宝宝,医生则会根据是否挑食、偏食,是否反复生病,是否先天不足等情况进行检测。
所以说,宝宝的微量元素检査不是一定必须做,而是医生根据宝宝的情况建议家长给宝宝做。
宝宝微量元素检查怎么做
宝宝微量元素检查怎么做呢?在微量元素的检查方法上,通常有几种方法,其中最常用的就是头发检测和血液检测。
第一种方法——头发检测
检查依据:现代科学研究证明,微量元素与头发有特殊的亲和力,身体中微量元素积蓄于头发中,其含量过高或偏低预示患有某种疾病的危险。一般来说,缺乏铜会使头发变白发,缺乏锌头发生长速度减慢,而缺乏钙则头发抓附力不强,容易脱落。
检测方法:在宝宝头上剪下一撮头发进行检测。
结果可靠性:通过头发检查宝宝体内微量元素情况存在着很多问题,因为每个人的发质都不同,加上头发检测容易受到各种外力影响,例如环境的污染、洗涤的方法、使用的洗涤剂、取头发的部位、取头发使用的工具以及化验室内的环境、各家使用的检验仪器的不同等,都影响着检验的结果。
第二种方法——血液检测
检查依据:血液是人体最重要的体液,血液里含有各种微量元素、蛋白质、氧等营养物质,代表人体机能是否运转正常。
检查方法:通过血液检测微量元素,有指血检测法和静脉血检测法两种。
结果可靠性:
指血检测:给宝宝造成的痛苦小,但是缺点也很多:针刺的部位如果进针浅血液流不出来,化验师通过手挤出血液来,势必会将周围的组织液混入,同时标本极易污染,这样的检测结果肯定是不准确的。
儿童骨密度检查有必要吗
骨密度、微量元素检查 在婴幼儿体检中很流行
虽然婴幼骨密度、微量元素检查在2006年时就被媒体报道过存在不科学性,今年四月份微博儿科专家也有过集中的反伪,但是这两项检查依然很流行。
据悉,目前我国的各级医疗保健单位,尤其是妇幼保健单位、儿童医院、综合医院等,已经将人体元素(铅、锌、铜、钙、镁、铁等)检测作为常规项目。
在妈妈群里打听了一下,至少80%的妈妈们给自己的宝宝做过两项检查之一。在微博上咨询微博专家医生的问题中,骨密度、微量元素检查更是最常见的问题。不少媒体报道显示对孩子喜欢咬手指等癖好的解释是称某种微量元素不足,去医院抽血检测一下等。
对于骨密度检查,崔医生表示,目前根本就没有标准的儿童骨密度检查方法,更何况对待婴儿。对儿童,特别是省长旺盛阶段的婴幼儿,骨密度偏低意味着处于快速生长过程,是好现象,不是补钙的表征。补钙过多会增加肾脏等器官的负担。
检骨密度,北京和睦家医院王惠民医生认为,幼儿验骨密度对宝宝的健康没有意义。以20多岁的年轻女性的骨密度为合格标准的话,那两岁孩子骨密度不低也难。
查阅相关资料显示,检测人体微量元素有“尿检”、“乳检”、“血检”、“发检”等多种。比较常用的有“血检”和“发检”两种。血液里微量元素的含量不能代表身体里的含量,所以检测血液是不靠谱的。
另外,早在2009年,卫生部就专门下发文件要求:“除血铅检测外,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不得开展其他重金属和类金属的临床检测,不得出具临床检测报告。”
专家表示,“目前所有的检测微量元素结果都不能真实地反映体内常量和微量元素的真实水平,必须要结合临床表现的症状。这些检测的结果不能作为临床诊断的标准,也不能以此作为治疗用药的依据。”
上述就是专家关于儿童骨密度检查相关方面知识的详细介绍,相信现在大家对于儿童骨密度检查有必要吗应该已经有所了解,儿童在成长发育的阶段需要的微量元素很多,尤其是钙铁和锌等等,不可以依据验血的结果给宝宝补充,应当依据宝宝的发育成长情况而定。
宝宝多大需要做微量元素检查
宝宝半岁后需要重视微量元素检查。目前宝宝进行的微量元素检查主要是在定期体检时,通常是半岁以后的检查很重要,每年检查一次。
6个月以内的宝宝一般以母乳为主,完全可以确保充分补充各种微量元素,不必做检测。6个月以后,宝宝开始添加辅食,可能会出现添加不及时或不足的情况,这时医生会通过询问爸妈的喂养情况,结合宝宝的身体表现,决定是否进行检测。对再大一点的宝宝,医生则会根据是否挑食、偏食,是否反复生病,是否先天不足等情况进行检测。
妈妈不要盲目跟从 微量元素是否必须做
微量元素检测只是营养评估中实验室检查里面的一种方法,而且对于某些元素来说(比如钙)甚至不是一个较好的指标。 因此对于宝宝来说,微量元素检测不一定必须做。
建议由专业营养师或相关经验的人员对宝宝定期(3个月左右)进行营养评估,根据是否出现相关微量元素缺乏的症状和体征,以及是否通过膳食摄入微量元素不足或过量,来综合判定是否具有潜在的微量元素缺乏风险,以及何种元素可能出现缺乏,然后再决定是否要做微量元素检测,做哪种形式的检测。
微量元素检测虽然只能反映一定时间内机体的状况。“血检”的结果一般反映几天以内的水平,而“发检”时间较长一些,可以反映到一个月左右的水平。
尽管如此,如果宝宝没有任何症状,而且饮食结构非常合理,就没有必要经常做微量元素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