臂臑的定位
臂臑的定位
科学定位:在臂部,曲池与肩髃连线上,曲池上7寸,自然垂臂时,三角肌止点处。
快速取穴:
1.屈肘,微握拳,上肢用力使其紧张,则上臂可见明显隆起,即三角肌,在三角肌下端偏内侧处,按压有酸胀感处。
2.垂臂屈肘,紧握拳,上肢用力令其紧张,三角肌下端偏内侧处取穴。
臂臑的准确位置图 臂臑穴的作用机制
臂臑穴为大肠经重要穴位之一,位于上臂,通经活络之力较强,并为手足太阳,阳维脉之会,故可治疗循经病症颈项拘急,肩臂疼痛;刺灸本穴具有通经活络,利气消痰,散结开郁的作用,可治疗瘰疬;由于本穴为阳明,太阳与阳维交会之穴,与目有密切关系,并且有通络清热作用,故该穴为治目疾要穴。
臂臑的位置和作用 臂臑穴位层次解剖
1.皮肤:由比外侧皮神经分布,到达穴区的神经纤维由第5颈神经组成。
2.皮下组织:有上述皮神经的分支通过。
3.三角肌:该肌由腋神经支配。到该肌的神经纤维由第5,第6颈神经组成。
沿肱骨前缘透刺时,刺入肱二头肌外侧长头中。沿肱骨后缘透刺时,刺入肱三头肌外侧头中。
深层还有肱动脉的肌支和桡神经。
肩周炎的艾灸方法
取穴]天宗、臂臑、外关
[外关]取此穴位时应让患者采用正坐或仰卧,俯掌的姿势,外关穴位于前臂背侧,手脖子横皱纹向上三指宽处,与正面内关相对。(或当阳池与肘尖的连线上,腕背横纹上2寸,尺骨与桡骨之间。)
[臂臑]垂臂屈肘时,在肱骨外侧三角肌下端。
[天宗]正坐或俯伏位,在肩胛冈下缘与肩胛骨下角之间连线上, 当上、中1/3交点, 与第四胸椎棘突下间平齐, 与臑俞、肩贞成正三角形处是穴。
灸法:艾条悬灸,每穴每次灸治10分钟,每日灸1~2次,15天为1个疗程。
臑俞准确位置图 臑俞的作用主治
臑俞穴属手太阳小肠经,臑,肱骨上端;俞,穴位,穴在臑部,为经气所输之处,穴在肩胛突下缘,其处肉下有隙,可由胛突下通透而过,主要起舒筋活络,消肿化痰的作用,主要用于治疗肩臂酸痛无力,肩肿,颈项瘰疬,肩周炎,足跟痛,上肢神经痛等症。
配伍治疗
1.按摩治疗肩臂酸痛无力(配肩髃):以拇指指腹按揉穴位3-5分钟,垂直于穴位表面皮肤按压,以局部有酸胀感为度。
2.艾灸治疗瘰疬(配肩井,曲池,臂臑):采用艾条悬灸穴位5-10分钟,以局部有温热舒服的感觉为度。
3.刮痧治疗肩周炎(配肩贞,肩髃,肩前):用刮痧板自内向外刮拭,以局部皮肤发红,出现痧点为度。
怎么找臂臑的准确位置 臂臑的治疗用法
针刺方法:直刺或向上斜刺0.8—1.5寸,透入三角肌中,局部酸胀,可向整个肩部放散。
艾灸方法:艾条灸5—20分钟,臂臑穴,艾炷灸3—5壮。
按摩手法:食指中指共同作圈状按压此养生穴位,感到酸痛的力度即可。
肩周炎的刮痧疗法
以肩部窜痛,遇风寒痛增,畏风恶寒为主要症状。
(1)选穴肩髑、肩贞、臂懦、曲池、外关、手三里、阿是穴。
(2)定位肩髑:在肩部,三角肌上,臂外展,或向前平伸时,当肩峰前下方凹陷处。
肩贞:在肩关节后下方,臂内收时,腋后纹头上1寸(指寸)。
臂臑:在臂外侧,三角肌止点处,当曲池与肩髂连线上,曲池上7寸。
曲池:在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当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
外关:在手背腕横纹上2寸,尺桡骨之间,阳池与肘尖的连线上。
(3)刮拭顺序:先刮肩部的肩髃、肩贞,再刮上臂三角肌下臂臑穴,然后刮上臂的曲池、手三里、外关。
(4)刮拭方法:泻法。在需刮痧部位涂抹适量刮痧油:刮拭肩部时,遇关节部位不可强力重刮,先分别刮拭肩髃、肩贞,宜用刮板角部,出痧为度。再刮上臂三角肌下臂臑穴,宜重挂,由上向下刮。最后刮上臂外侧,由曲池,经手三里至外关穴,由上至下,用刮板角部刮拭,中间不停顿,30次,出痧。
臂臑是什么意思
臂臑穴,经穴名。出自《针灸甲乙经》。属手阳明大肠经。手阳明络之交会穴。
别名头冲、颈冲。
1.臂臑:臂,指穴所在的部位。臑,动物的前肢,为灵巧、好动之意,此指穴内气血物质为阳气。臂臑名意指穴内的气血物质为天部的阳气。本穴位处臂部,穴内气血由大肠经各穴中上行的阳气聚集而成,阳气充盛而使臂能活动自如,故名臂臑。
2.手阳明络之会:本穴物质为大肠经各穴中上行的阳气聚集而成,故为手阳明络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