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耳门针刺深度

耳门针刺深度

针刺耳门一般取正坐或侧卧位,微张口,可斜刺,从浅向后内0.5-1寸;或向下透听宫,听会,进针1-1.5寸,以局部出现酸胀感,有时可扩散至半侧面部为宜。

曲泉针刺深度

取穴:坐位,膝关节半屈,半腱肌,半膜肌腱内侧面前方,股骨(内髁)和胫骨的交界,腘窝横皴牧内侧终止处。

进针方向:从内侧向外侧直刺与内侧面成90°。

针刺深度:屈膝或正坐位,在膝内侧横纹端凹陷处,直刺,深1-1.5寸,留针20分钟,局部可有酸胀感。

施灸:艾炷灸3-5壮,或温和灸5-10分钟。

曲泉针刺深度 针刺曲泉的作用主治

曲泉为足厥阴肝经腧穴,乃本经脉气所入,为合水穴,本穴具有清胆泻肝,清热利湿,舒筋活络,缓急止痛之功,多用于治疗阴挺,少腹痛,小便不利,阴痒,外阴部痛,遗精,疝气,惊狂,膝,股内侧疼痛诸症。

隐白针灸怎么下针

进针方向:从足背向足底直刺与足背面成90°。

针刺深度:正坐垂足或仰卧,沿拇趾爪甲根及爪甲内侧缘所作直线交点处,斜刺,向上,进针0.1-0.2寸,或点刺出血,留针15分钟;温和灸5-15分钟。

感觉及放射方向:微痛放射到附近。

太冲针刺深度

简易取穴:

1.在足背第1趾跖关节后,第1,2跖骨之间。

2.由第1,2趾间缝纹向足背上推,至其两骨联合缘凹陷中(约缝纹头上2横指)处,即是本穴。

进针方向:从足背下直刺目与足背成90°。

针刺深度:斜刺,向上,进针0.5-1寸,留针15分钟;艾炷灸3-5壮,或温和灸10-15分钟。

感觉及放射方向:局部可有酸胀感,酸向小腿硬第2趾。

热感冒嗓子疼怎么办 针刺合谷穴缓解热感冒嗓子疼

在临床上可针刺合谷穴总治头、面各症,用之得法,针到病除,是治疗齿、眼、喉咙(咽喉)等症之特效穴。对于热感冒引起的扁桃体炎、咽喉炎等嗓子疼,针刺治疗能调节神经系统功能,明显止痛,有利于恢复。

做法:合谷穴位于手背部,又名虎口,在大拇指和次指岐骨之间,靠近次指边缘,针刺深度为5-8分,针刺后一般留针10-15分钟,针感能窜到同侧的肘或肩部。

注意:针刺治疗有一定的危险性,必须由专业医师操作。

针刺曲泉怎么操作正确

曲泉针刺深度

取穴:坐位,膝关节半屈,半腱肌,半膜肌腱内侧面前方,股骨(内髁)和胫骨的交界,腘窝横皴牧内侧终止处。

进针方向:从内侧向外侧直刺与内侧面成90°。

针刺深度:屈膝或正坐位,在膝内侧横纹端凹陷处,直刺,深1-1.5寸,留针20分钟,局部可有酸胀感。

施灸:艾炷灸3-5壮,或温和灸5-10分钟。

作用主治

曲泉为足厥阴肝经腧穴,乃本经脉气所入,为合水穴,本穴具有清胆泻肝,清热利湿,舒筋活络,缓急止痛之功,多用于治疗阴挺,少腹痛,小便不利,阴痒,外阴部痛,遗精,疝气,惊狂,膝,股内侧疼痛诸症。

注意事项

1、本穴忌粗针重刺,本穴深部有大静脉,不可用粗针乱刺重捣,以防损伤血管。

2、透刺膝阳关时,进针宜缓,以防损伤血管,肌腱。

耳门针刺深度 针刺耳门注意事项

1.由于耳门穴位于耳前,深部有颈内动,静脉,故直刺不宜过深,以防刺伤颈内动,静脉。

2.穴位深部为耳腔,组织较多,不可用粗针强刺激,以免伤及耳部组织,引起内耳深部疼痛。

3.如张口取穴针刺,留针不宜过久,且留针期间不可让患者张口过大或说话,以免弯针,折针;若留针过久,患者常会因长时间张口疲劳而闭口,这样易于发生弯针,折针。

4.本穴位于面部,不宜使用对皮肤刺激强烈的灸法,如瘢痕灸或直接灸,引起瘢痕,影响面部美观。

相关推荐

太冲针刺深度 太冲常用配伍疗法

1.配膻中,中脘,气海,足三里,期门,针刺平补平泻法,疏肝理气,治疗肝郁气滞之胁痛,腹胀。 2.配上脘,阳陵泉,梁丘,内关,针刺平补平泻法,理气和胃,治疗肝气犯胃之胃痛,呕吐,呃逆。 3.配阴陵泉,天枢,针刺泻法,抑肝扶脾,治疗肝木乘脾,肝脾不调之腹痛,泄泻。 4.配关元,气海,三阴交,肝俞,期门,支沟,大敦,针刺平补平泻法,治疗肝气郁结之月经不调,崩漏。 5.配气海,急脉,归来,大敦,针刺平补平泻法,疏肝理气,治疗肝郁气滞之气疝,狐疝;针后加灸,可温肝散寒,治疗寒凝肝脉之寒疝。 6.配阴陵泉,足三里,章

针刺带脉怎么操作正确

带脉针刺深度及方向 带脉位置:在侧腹部,章门下1.8寸,当11肋骨游离端下方垂线与脐水平线的交点上。 简易取法:腋中线上,与通过其中的水平线相交处是穴。 进针深度及方向:直刺,针0.5-1.0寸,留针20分钟;艾炷灸5-7壮,或温和灸10-20分钟。 注意:带脉不宜深刺,忌猛力快速提插,以防刺破肠管。 作用主治 带脉穴为足少阳胆经穴,是胆经与带脉的交会穴,起于泻下,环形腰间一周,络胞而过,具有约束诸经之功,可固摄本经经气,起到调节止带,疏经活络,疏肝理气的作用,为治疗带下之要穴。常用于治疗经带病,腹痛,腰

甲状腺结节吃什么散结 其他散结方法:针刺散结

阿是穴(结节)、曲骨、横骨、夹脊(双)、内关(双)。 用30号毫针在消毒后的结节周边缓慢捻转进针,针尖斜向结节中心,共围刺4~8针,正中直刺1针,针刺深度以穿透结节为度。再令患者仰卧,术者将邻近的2根针柄捏在--起提插捻转各3次,反复操作20分钟再出针。 结节在峡部再取曲骨穴针刺;在侧叶取横骨穴针刺,右病取左,左病取右。最后针刺夹脊双侧颈椎4、颈椎7,以及双侧内关穴。 针法由浅至深,上下提插,前后捻转,再上下刮柄各3次,反复3遍出针。2日1次,36次为1疗程。 本针刺法适用于单发良性甲状腺结节。用围刺、齐

针灸有什么注意事项

针灸禁忌症:急剧热性病,急性传染病,不可针灸;急性腹膜炎,脑膜炎,急性阑尾炎,斑疹伤寒不可针灸;饮食过饱,饮酒过多,过度劳累,大怒大惧时,不宜针灸。 取穴宜忌:相应病症对应相应穴位,并且要注意针刺深度;不可妄自针灸,以免发生威胁;禁止施针的部位一般都是人体重要脏器所在,不能有丝毫损伤;延髓部附近的穴位,不可过深刺激。 针灸前诊断要确实:针灸前应先了解清楚病人的症状,详细检查,诊断清楚后再施针。只有诊断确实,选穴正确,才能达到预期的疗效。 注意施针深度:在针刺部位施针的时候要注意针刺范围,比如,针灸前后胸廓

阳陵泉针刺深度 阳陵泉常用配伍疗法

1、配中极,阴陵泉,针刺泻法,清热利湿,利胆退黄,治疗黄疸。湿重于热者,加脾俞,足三里,胆俞,三阴交,气海;热湿重于湿者,加至阳,腕骨,大椎,太冲,内庭;脾阳不振,湿邪内阻者,加阴陵泉,脾俞,足三里。 2、本穴为治疗胁肋痛之要穴。配日月,支沟,太冲,针刺泻法,清利湿热,治疗湿热胁肋痛;配膈俞,血海,内关,三阴交,针刺泻法,祛瘀止痛,治疗瘀血阻滞之胁肋痛;配间使,三阴交,针刺平补平泻法,理气止痛,治疗气滞胁肋痛;配中庭,太冲,期门,侠溪,针刺平补平泻法,疏肝利胆,治疗肝郁胁肋痛。 3、配上脘,太冲,神门,梁

曲骨的针刺深度和方法 针灸曲骨的作用

类属:属任脉。 作用:温肾培元,清利湿热。 主治病证: 1.肾虚之遗尿,遗精,带下,月经不调诸症。 2.湿热下注之小便淋沥,阴囊湿痒,小腹胀满,带下,疝气,痛经诸症。

鸠尾针刺深度是多少 鸠尾常用配伍疗法

1.配天突,膻中,丰隆,脾俞,肺俞,太渊,合谷,针刺平补平泻法,化痰止咳,治疗痰浊咳嗽,气喘,胸中满痛等。 2.配灵道,郄门,肺俞,尺泽,丰隆,针刺泻法,清热化痰,清心除烦,治疗痰火心悸,心烦。 3.配神门,大陵,丰隆,三阴交,印堂,膻中,针刺泻法,化痰降浊,醒脑开窍,治疗痰浊蒙心之癫证。 4.配身柱,本神,丰隆,太冲,申脉,照海,针刺泻法,化痰醒脑,安神定痫,治疗风痰痫证。 5.配巨阙,膈俞,心俞,膻中,阴郄,针刺平补平泻法,宽胸理气,治疗心脉瘀阻滞心痛,心悸。 6.本穴理气和胃,降逆止呕,行气止痛。配

带脉针刺深度及方向 针灸带脉作用主治

带脉穴为足少阳胆经穴,是胆经与带脉的交会穴,起于泻下,环形腰间一周,络胞而过,具有约束诸经之功,可固摄本经经气,起到调节止带,疏经活络,疏肝理气的作用,为治疗带下之要穴。常用于治疗经带病,腹痛,腰胁痛,赤白带下,月经不调,疝气,盆腔炎,子宫内膜炎,附件炎,带状疱疹等。

哑门针刺方向

取穴:坐位,俯头,背项 正中线,平第1与第2颈椎棘突间水平的凹陷。 进针方向:从项部成90°,直刺。 进针深度:针0.5-1.0寸,留针20分钟。禁艾炷灸,艾条温和灸3-5分钟。 感觉及放射方向:酸胀在附近。

瞳子髎针刺深度 瞳子髎常用配伍疗法

1.本穴经配伍,针刺泻法,疏风散热,明目通络止痛,如配头维,风池,太阳,合谷,治疗风热头痛;配合谷,四白,少商,攒竹,足临泣,治疗风热目翳,目赤,目痒痛;配风池,翳风,阳白,地仓,治疗风邪入络之口眼歪斜。 2.配睛明,攒竹,太阳,行间,侠溪,太冲,针刺泻法,疏散郁热,清泄少阳,治疗肝胆火盛之目赤肿痛,肝经郁热之迎风流泪,怕光羞明,目翳多眵等。 3.配风池,头维,率谷,悬颅,中渚,针刺泻法,疏利少阳经气,治疗少阳头痛。 4.配睛明,养老,肝俞,足三里,针刺补法,益气养血通络,治疗气血不足之夜盲。 5.配少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