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保健养生6项活动
端午节保健养生6项活动
1、赛龙舟、洗龙湫水。龙湫水也就是龙舟竞渡过的水,人们认为那是好水、活水,故常有喜喝龙湫水、洗龙湫水浴的习俗,民间也就有“五月节洗龙湫水”的俗语流传。
2、挂香囊。我国很多地方有端午节挂香囊的习俗,也是一种预防传染病的方法。自制端午香囊用到的中药有苍术、藿香、吴茱萸、艾叶、肉桂、砂仁、白芷,每味各两克,另外再加1克丁香。将这几味中药研细,然后放在致密的布袋中,缝合好。可以佩戴在胸前、腰际或肚脐处,也可以把香囊挂在门口、室内或车内。这几味中药,中医认为有散风驱寒、健脾和胃、理气止痛、通九窍的功能,从而起到防病的作用。
3、悬艾叶菖蒲。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中医学上以艾入药,有理气血、暖子宫、祛寒湿的功能。菖蒲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它狭长的叶片也含有挥发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窍、健骨消滞、杀虫灭菌的药物。
4、煮大蒜。大蒜是一种中药,味辛甘,能杀毒灭菌,熟食能清肠胃毒素,疏通血脉。端阳节早晨,全国大部分地区的习俗是煮食新蒜头,以疏通血脉,消毒灭菌。
5、滚吃鸡鸭鹅蛋。全国各地均为流行。端午早晨,东北一带是由长者将煮熟的鸡鸭鹅蛋放在儿童的肚皮上滚动,然后剥皮让儿童吃下,据说这样做可免去儿童的肚子疼,实则为节日的一种嬉儿游戏。
6、驱五毒。五毒是指蝎子、蜈蚣、毒蛇、虾螈、壁虎五种毒虫。“端阳节,天气热;五毒醒,不安宁。
端午节吃什么 黄鳝
端午节的时候,除了传统食物,还有时令生鲜,端午时分是一年之中最适合吃黄鳝的季节,此时,黄鳝的肉质最嫩,有“端午黄鳝赛人参”的俗谚,所以,端午节的时候,大家也可以食些黄鳝,帮助保健身体。
端午节的习俗有哪些
端午食粽
粽子,是端午节时必吃的一样食物,从春秋时期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和和美美的过端午节,粽子,又称“角黍”、“筒粽”等。粽子的由来已久,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
小贴士:端午节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赛龙舟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一项重要民俗活动,端午节赛龙舟最早当是古越族人祭水神或龙神的一种祭祀活动,史书记载,赛龙舟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兴起的。赛龙舟不仅是一项体育娱乐活动,也体现出人们心中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
门上悬艾叶、菖蒲
俗话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
在端午节前一天或者前几天,传统一些的家庭会洒扫庭院,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并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也有将艾叶等香草制成花环、佩饰的,这些饰品美丽芬芳,妇人争相佩戴,用以驱瘴。
端午节的由来 端午节吃什么
粽子是端午节必吃的食物之一,笼统来说,粽子主要有素粽和肉粽两大类,加以糯米用叶片包裹起来,清香扑鼻、美味可口,还有及其丰富的营养价值。
雄黄酒是中药材,也是端午节传统饮食中很重要的一环,每年农历初一的时候就会将酿造好的雄黄酒放在室外晒太阳,一直晒到初五,等到中午的时候吃粽子、饮雄黄酒。
咸鸭蛋是端午节必吃的一道食物,每年端午的时候,家里的餐桌上总有一道咸鸭蛋,优质的咸鸭蛋蛋壳发青,但是内部的蛋黄金光闪闪、咸香四溢,非常好吃。
端午节的时候,除了传统食物,还有时令生鲜,端午时分是一年之中最适合吃黄鳝的季节,此时,黄鳝的肉质最嫩,有“端午黄鳝赛人参”的俗谚,所以,端午节的时候,大家也可以食些黄鳝,帮助保健身体。
端午吃粽子有什么好处
粽子的原材料是糯米,糯米具有益气健脾、开胃消食的作用。北方粽叶一般用芦苇叶包裹,芦苇叶具有清热生津、除烦止渴的作用,所以端午节吃粽子应节又养生保健。
端午节除了吃粽子还有什么风俗 吃黄鳝
端午节的时候,是一年之中最适合吃黄鳝的季节,此时,黄鳝的肉质最嫩,有“端午黄鳝赛人参”的俗谚,所以,端午节的时候,大家也可以食些黄鳝,帮助保健身体。
端午节艾草的作用是什么
外用保健。
艾草是一种中药材,具有芳香的味道,富含植物精油,艾草中的有效成分可以起到杀菌消毒的作用,端午节的时候,很多人会用艾草煮水洗澡或者熏蒸,也有人用来泡脚,都可以起到同样的效果,平时的时候也可以使用艾草来进行身体的养生保健。
内服养生。
艾草是药食同源的植物,在中医里面艾草是一味药材,食用艾草可以起到驱寒的作用,如果是在端午节着了凉,受了风寒,可以喝点艾草水,来祛除体内的寒气,此外,艾草的温经止血的效果,对女孩子身体的调理很有好处。
端午节是什么时候 端午节吃什么食物好
端午节的时候,是一年之中最适合吃黄鳝的季节,此时,黄鳝的肉质最嫩,有“端午黄鳝赛人参”的俗谚,所以,端午节的时候,大家也可以食些黄鳝,帮助保健身体。
在不少省份都有端午节时吃大蒜的饮食习惯,每到端午节这一天,家庭中的女主人就会将鸡蛋、艾叶和大蒜放在一起煮,早餐的时候就将这些食物统统吃掉。
端午节吃什么传统食品 大蒜
在不少省份都有端午节时吃大蒜的饮食习惯,每到端午节这一天,家庭中的女主人就会将鸡蛋、艾叶和大蒜放在一起煮,早餐的时候就将这些食物统统吃掉,具有极佳的养生保健作用。
端午节吃粽子含有什么意思 端午节的传统习俗是什么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端午节不可不吃的美味食物就是粽子,这种传统源于汨罗江边的渔夫,将米丢入江中平息江中的蛟龙,希望它们不要伤害屈原。因为南北方的饮食文化差异,粽子里面的馅儿也有所不同,北方多为甜味粽子,以豆沙、红枣等做馅儿,而南方则多为咸味粽子,以肉、坚果等做馅儿。在朝鲜、韩国和日本等亚洲国家,也有吃粽子的习俗。
端午节最应景的节目就是赛龙舟。端午节也叫龙舟节,可见赛龙舟是端午节必不可少的一项活动。
过去插艾草、菖蒲是为了避毒虫,现在是避煞气,防止传统位理学上禁忌入内的邪气。切记:一定要在下午3点前插艾草和菖蒲。
无论是自住还是租房,都可驱散屋宅的煞气。
用刻有蝎子、蛤蟆、蜘蛛、蜈蚣、蛇“五毒”的印子盖在饼上,内有五种不同颜色的饼。把“五毒”吃掉,使它们不能毒人,防止小人捣鬼。
用雄黄酒在小儿额头画“王”字,一借雄黄驱毒,二借猛虎镇邪,对于经常受惊的孩子特别管用。
用红纸剪了葫芦或蛇、蝎、蜈蚣、蟾蜍、壁虎五毒图案,以白纸为衬,从农历五月初起贴在门楣上,或用硬纸折成粽子形状,缠上五色丝线佩戴于身,待五月初五一过,五色纸粽子和剪纸葫芦一并扔至门外,可以驱散邪气带来好运。
香包用五色丝线缠成,或用碎布缝成,内装香料(用中草药白芷、川芎、芩草、排草、山奈、松、高本行制成),佩在胸前,香气扑鼻。可以驱邪醒脑,增加运势。
在门口挂艾草、菖蒲(蒲剑)或石榴、胡蒜。将艾、榕、菖蒲用红纸绑成一束,或插或悬在门上。还可焚烧艾蒿等驱赶蚊蝇。
端午节是农历几月几号 端午节吃什么传统食物
端午节吃粽子是大家治知道的饮食习惯。
源于公元前340年时,楚国一位叫屈原的政客在面临亡国之痛时,在五月五日这天投江自尽,一开始是为了保护屈原的尸体,后来就变成了纪念。
雄黄酒是中药材,也是端午节传统饮食中很重要的一环,每年农历初一的时候就会将酿造好的雄黄酒放在室外晒太阳,一直晒到初五,等到中午的时候吃粽子、饮雄黄酒。
咸鸭蛋是端午节必吃的一道食物,每年端午的时候,餐桌上总有一道咸鸭蛋,蛋壳发青,但是内部的蛋黄金光闪闪、咸香四溢,非常好吃。
端午节的时候,是一年之中最适合吃黄鳝的季节,此时,黄鳝的肉质最嫩,有“端午黄鳝赛人参”的俗谚,所以,端午节的时候,大家也可以食些黄鳝,帮助保健身体。
芒种养生:防暑养心祛湿
芒种节气,天气炎热,进入典型的夏季,农事种作都以这一时节为界,过了这一节气,农作物的成活率就越来越低。
此时,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雨量增多、气温升高,进入了多雨的黄梅时节。芒种过后的中午,人们会有“蒸汽在空气中弥漫”的感觉,人体内汗液无法通畅发散,暑令湿胜使人感到四肢困倦、萎靡不振。
此节气里,我国有许多习俗,其中,端午节是最重要的节日。端午节有喝雄黄酒、吃粽子、吃绿豆糕和“尚红”的食俗。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一项大型活动。端午节到现在仍然是同春节、中秋节一样受百姓重视的节日之一。
在古代,俗传五月多不祥,有“恶五月”之称。五毒之月百毒业生,其中最毒的五种动物是毒蛇、蝎子、蜈蚣、守宫、蛤蟆。据说在端午节这一天,人们用红纸剪成带有这五种毒物的剪纸贴在门窗上,称“五毒符”,可免除各种毒物的侵害。
防暑保健养心祛湿
此节气养生保健重在除湿,健身养生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起居要晚睡早起,适当接受阳光照射(避开太阳直射,注意防暑),以顺应旺盛的阳气,利于气血运行,振奋精神;夏日昼长夜短,晚睡早起,中午小憩很有必要,有助于解除疲劳。
天热易出汗,衣服要勤洗勤换。芒种后要常洗澡,但出汗时不要立刻用冷水冲澡。不要贪凉而露天睡卧,不要大汗而光膀吹风,心情宜静,所谓“心静自然凉”。
在精神调养上应使自己保持轻松愉快,忌恼怒忧郁,可使气机得以宣畅,通泄得以自如。
出汗缺钾引起“夏打盹”
俗话说“春困、秋乏、夏打盹。”“夏打盹”在医学上也称之为“夏季倦怠症”,由于夏季炎热,温度过高,使人体大量排汗,而钾元素随汗液大量排出,又得不到及时补充,导致人们倦怠疲劳、精神不振。
对老年人来说,夏打盹并不是一件坏事。有关研究认为,老年人习惯打盹是健康的标志。老人夜晚睡眠时间通常在5-6小时,白天打盹可补充夜间睡眠的不足,提神养脑。但打盹次数不能太频繁,时间一般每次为10-15分钟,否则会影响夜间睡眠质量。
但是,老人要防坐打盹。老人睡眠时心率变慢、血管扩张、血流缓慢,流入各脏器的血液相对减少,很容易发生脑供血不足。醒来后会感到全身疲劳、头晕、腿软、耳鸣。如果老人白天打盹的次数明显增多,困意频繁,并常常在不知不觉中进入“梦乡”,应警惕脑血管病变的可能,应及早去医院检查。预防措施就是,当发现家里老人坐着打盹,应立即将老人缓慢放至平卧位,远离危险环境和物品,以免发生意外。
端午节除了吃粽子还有哪些风俗 端午节是农历几月初几
端午节是每年农历的五月初五。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午节、龙节、正阳节、天中节等,节期在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的起源涵盖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学等方面内容,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端午文化在世界上影响广泛,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也有庆贺端午的活动。
端午节的传统习俗
划龙舟
端午节最应景的节目就是赛龙舟。端午节也叫龙舟节,可见赛龙舟是端午节必不可少的一项活动。
门上插艾草和菖蒲
过去插艾草、菖蒲是为了避毒虫,现在是避煞气,防止传统位理学上禁忌入内的邪气。切记:一定要在下午3点前插艾草和菖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