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压自测注意什么
血压自测注意什么
运动后不能马上测血压。运动的时候心跳会加快,血压也会随之升高。因此如果做过运动的话,应该先休息15-20分钟,等到呼吸平静、心跳恢复平常频率的时候再测量。
测量前半小时需禁烟禁咖啡。吸烟、喝咖啡都会对人体产生兴奋作用,这个时候测出的血压会较真实值偏高。
检查水银初始值。打开开关,水银就会出现在刻度管中,检查是否正好在“0”刻度。如果高于“0”刻度,那么测出来的值就会偏高。
听诊器的放置。很多人包括有一些医生,在测血压的时候都喜欢把听诊器的听筒塞到袖带里面,这样是错误的,会导致测出来的血压值偏高,正确做法应该是将听筒置于袖带下缘的下方脉搏搏动处。
读血压值的视线。视线应于水银面保持水平,如果视线高于液面,读出的值会偏大,低于液面则会偏小。
高血压的自我判定。一般来说,至少三天的同一个时间段,以正确的方法测出的血压值,收缩压(就是俗称的高压)大于等于140mmHg,和(或者)舒张压(低压)大于等于90mmHg,才可以认为是有高血压。
自测血压的方法
测压前准备:
患者应该在安静温度舒适的环境休息5~10分钟。被测的上肢应该裸露,手掌向上平伸,肘部位于心脏水平。受试者测压前半小时内未进食或吸烟,焦虑、紧张、室温过冷过热、疲劳、疼痛、膀胱内尿充盈等都会影响血压。
对测压的要求:
(1)首次就诊需测左、右臂的血压,并予记录,以后固定测量较高一侧的上臂血压。如果双臂血压相差不大,可固定测量右臂血压。每次测压需连续两次或以上以平均值做记录。 海军总医院航海航空医学中心杨文
(2)使用12~13厘米×35厘米标准袖带。气囊和袖带的宽度及长度对准确测量血压极为重要。气囊太宽,测得的血压比实际低;气囊太窄,测得的血压比实际高。
(3)常用的血压计:有水银柱式、气表式及电子血压计。水银柱式血压计的水银必须足量,刻度管内的水银凸面正好在刻度0处。使用标尺必须垂直。气压表式及电子血压计至少每6个月校准一次。
测量血压步骤同前面有关内容。
一些特殊问题:
(1)在某些患者直至袖带内压力下降到0,脉搏声音方才消失。这种情况较多见于儿童、主动脉瓣关闭不全、高心输出量(如贫血、甲亢、妊娠)及明显血管扩张(运动后)的患者。此时就以声音突然变小时作为舒张压。
(2)听诊间隙:在某些人特别是高血压患者,常于较高压力时听到脉搏音,随着压力下降,此声音消失,以后在较低压力水平又重复出现,这种较早出现的、短暂的声音消失被称为听诊间隙。它可持续达40mmHg,因此,很可能将收缩压造成向下误差或将舒张压造成向上误差。克服的方法是:在充气时用手按压桡动脉,直至脉搏消失后才停止增加压力。
(3)上臂位置的影响:上臂位置放置高于心脏水平,可使测得血压过低,相反低于心脏水平则测得血压过高。
自测血压的5误区
一、边聊天边测血压。患者在家自测血压一般都比较随意,往往边说着话边测血压,或者测血压时接听电话,这跟测血压前不注意休息类似,测得的血压值(特别是收缩压)往往偏高。
二、吸烟后立即测血压。吸烟可使血管收缩、心跳加快,促使血压上升,所以,应避免吸烟后马上测血压,或者边吸烟边测血压。
三、手臂过粗用手帮助按压袖带。有些人手臂过粗,袖带充气后会自行崩开,就用手帮助按压,这也会导致测得的血压偏高。遇到这种情况,可改用增长的布制袖带。
四、充气囊放气速度过快。由于操作不熟悉,或者事先将充气囊的开关拧得过紧,造成放气时速度过快,使收缩压出现降低和误差,特别是有心房纤颤或者心动过缓的病人,往往会漏掉最初的血压值。正确的做法是,测量收缩压时,放气应缓慢,防止水银柱突然大幅度下降。
五、测舒张压时放气速度过慢。舒张压的测定是取其脉搏搏动变音为准,如果充气囊放气始终过慢,就难以准确判断舒张压值,所以测得收缩压后,需较快地放气,使水银柱有节奏地下降,当听到搏动声突然由高变低时,即可定为舒张压。
高血压自测的三个注意事项
1、时间
人体血压随时都在变化,宜在每天6至9时和17至20时这两个血压高峰时段中各测一次,每次测压3遍,一遍测压完成后静待2分钟再测,取平均值。需服降压药治疗的患者将血压降到140/90毫米汞柱以下,病情稳定时,一般每周选一天,在早上吃药之前、服完药后3至4个小时、晚上睡觉前分别测量三次血压即可。
2、准备
测血压前半小时内避免劳累、焦虑、激动、剧烈活动、吸烟、憋尿、饮浓茶或咖啡等,并避免因测量环境温度过冷导致肌肉收缩,影响测量结果。
3、姿势
因坐位和卧位所测血压值不同,左右上臂血压可有10毫米汞柱差别,每次测压宜采取同一姿势和同侧手臂,以便对比;衣袖要宽松,手臂肌肉放松,手掌向上平伸,不要紧握拳头;肘部与心脏在同一水平,袖带平覆紧贴皮肤绑扎、松紧适度,下缘高于肘部1至2厘米。
怎样自测血压
自测血压时要注意测量方法。早晨应在早饭前、排尿后进行 4测量。夜间应在睡觉前、排尿后坐下测量。血压值与洗澡、 进食无关。血压要连续测量2次,再记录下平均值。用上臂式血压计测量时,缠在手臂上的压脉带是关键。操作要 点如下:脱去手臂和上身的衣服,轻装上阵。压脉带要固定在高于心脏处的位置。压脉带下方要固定在距肘关节的1~2cm处。不要把压脉带绷得太紧,要留出可以插入两根手指的空隙。放松手臂,在放松的状态下测量血压。
高血压如何安排自测血压
(l)每日清晨睡醒时即测血压。此时血压水平反映了所服药物降压作用能否持续到次日清晨。若清晨血压极高,则应测24小时动态血压,以便了解睡眠状态血压。如果夜间睡眠时血压和白天水平相同,则应当在睡前加服降压药;如果夜间睡眠时血压很低,清晨突然血压升高,则应在刚醒时甚至清晨3—5点时提前服降压药。
(2)服降压药后2~6小时测血压。因为短效制剂一般在服药后2小时达到最大程度的降压,中效及长效制剂降压作用高峰分别在服药后2—4、3—6小时出现,此时段测压基本反映了药物的最大降压效果。
家庭如何自测血压
要想获得真实的测量结果,一是血压计准确,二是测量方法正确,两者缺一不可。
据卫生部2007年统计资料显示,我国高血压病人数量已从1.6亿增到2亿。然而,高血压患者家庭自测率很低,不到7%的患者能坚持每天测量血压,超过一半的人只在头晕、头痛时才量血压,这些往往会造成病情延误,导致严重后果。
定期在家测量血压,是了解患者血压可靠、实用的方法,也是平稳控制高血压、降低并发症,保护心脑血管等重要器官的有效措施。我们建议每个家庭都要像拥有一支体温表一样,常备一个电子血压计。
对新发现的高血压病人,必须做24小时血压监测,一是能帮助做出诊断,排除假性高血压(病人一见到医生血压就升高,而在家测量并不高)、发现隐性高血压(在家检查异常,去诊室量却是正常的,这是因为一天24小时中血压有波动)。
二是帮助对高血压进行分型和选药。一天中血压有变化,白天高,晚上低的,是“勺型高血压”;血压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变化不大的,是“非勺型高血压”。一般来说,“勺型高血压”病人的血管有张有弛,晚上能得以休息;“非勺型高血压”血管一直处于紧张状态,易患并发症,预后较差。两者的治疗方案是不一样的。
所以,新发现的高血压患者、刚开始服用降压药者、调整药量和换药的患者,每天应测三次血压,早起后一次,午睡后一次,晚睡前一次,连续测一个月,全部记录下来。这三个自测的血压就相当于一个简易的24小时动态血压,帮助医生给血压分型、选择药物、判断疗效。
用药后血压已经控制平稳者,前半年可每周测量一次,选在早餐前后的某一固定时间;半年后可以每个月测量一次。
鉴于目前高血压发病年龄明显提前,儿童高血压患者也不少见,建议从青少年期就要开始有意识地监测血压,每年一次。有高血压家族史、自身比较肥胖的儿童,属于高血压病的易患人群,如果有条件,每年检查2—3次为佳。
各种血压计要定期校准
如果血压计不准,不但监测是徒劳的,还会误导临床治疗。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心内科主任呼吁,无论使用哪种类型的血压计,都要定期请专业人员校准。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医工处的技术人员告诉记者,水银血压计可能存在水银挥发、泄露,橡胶管老化的问题,经常使用者每隔半年需要校准一次,及时补充水银、更换皮管等。不常用者,可以一两年校准一次。
电子血压计是否需要校准呢?北大三院医工处的技术人员告诉记者,他们在校准时发现,使用一段时间后,电子血压计比水银血压计更容易出现测量不准的情况。尤其当血压过高或过低时,误差更大,有的甚至高达30毫米汞柱,所以必须也要定时校准。经常使用者每半年到一年校准一次;不经常使用者,可以每两年校准一次。
该把血压计送到哪里去校准呢?北大三院医工处的技术人员介绍说,医院里使用的血压计,都是由各科室送到医院的医工处,医院请计量所的专业技术人员来统一校准。家庭用的血压计,可以自己送到市技术监督局下属的各区、县计量所进行校准。
中国高血压联盟秘书长、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心内科王文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高血压科余振球教授在接受采访时都表示,不仅患者,很多医生也不清楚要定期给血压计校准的事情,上述提醒非常必要。
高血压自测的三个注意事项与护理
高血压自测的注意事项
1、时间
人体血压随时都在变化,宜在每天6至9时和17至20时这两个血压高峰时段中各测一次,每次测压3遍,一遍测压完成后静待2分钟再测,取平均值。需服降压药治疗的患者将血压降到140/90毫米汞柱以下,病情稳定时,一般每周选一天,在早上吃药之前、服完药后3至4个小时、晚上睡觉前分别测量三次血压即可。
2、准备
测血压前半小时内避免劳累、焦虑、激动、剧烈活动、吸烟、憋尿、饮浓茶或咖啡等,并避免因测量环境温度过冷导致肌肉收缩,影响测量结果。
3、姿势
因坐位和卧位所测血压值不同,左右上臂血压可有10毫米汞柱差别,每次测压宜采取同一姿势和同侧手臂,以便对比;衣袖要宽松,手臂肌肉放松,手掌向上平伸,不要紧握拳头;肘部与心脏在同一水平,袖带平覆紧贴皮肤绑扎、松紧适度,下缘高于肘部1至2厘米。
高血压患者的自我护理
1、定期测量血压,1-2周应至少测量一次。
2、治疗高血压应坚持“三心”,即信心,决心,恒心,只有这样做才能防止或推迟机体重要脏器受到损害。
3、定时服用降压药,自己不随意减量或停药,可在医生指导下及现病情加予调整,防止血压反跳。
4、条件允许,可自备血压计及学会自测血压。
5、随服用适当的药物外,还要注意劳逸结合,注意饮食,适当运动,保持情绪稳定,睡眠充足。
6、老年人降压不能操之过急,血压宜控制在140-159mmhg为宜,减少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7、老年人及服用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阻断药的防止体位性低血压。
血压测量方法
1、自我测量血压
自我测量血压是受测者在家中或其他环境里给自己测量血压,简称自测血压。自测血压有以下6大意义。
1.区别持续性和“白大衣”高血压。在家中自测的血压值不应超过135/85毫米汞柱。
2.评估抗高血压药物的疗效。
3.改善病人对治疗的依从性。
4.可能降低治疗费用。
5.自测血压具有时间上的灵活性。例如,部分高血压病患者血压多在5~6点或19~20点升高,依靠诊室偶测血压易漏诊,而自测血压易于发现这部分患者。
6.可经常性观测。随时了解治疗中血压的变化,为诊疗提供更加完善的资料。
自测血压的具体方法与诊所偶测血压基本上相同。可以采用水银柱血压计,但必须培训柯氏音听诊法。一般推荐使用符合国际标准(ESH和AAMI)的上臂式全自动电子血压计。不推荐使用半自动、手腕式和指套式电子血压计。自测血压时,也以3次读 数的平均值记 录,同时记录测量日期、时间、地点和活动情况。一般而言,自测血压值低于诊所血压值。目前尚无统一的自测血压正常值,推荐135/85mmHg为正常上限参考值。
2、诊所偶测血压
诊所偶测血压是目前临床诊断高血压和分级的标准方法,由医护人员在标准条件下按统一的规范进行测量。具体的要求如下。
测量血压的环境应安静、温度适当。测量前至少休息5分钟。测前半小时禁止吸烟,禁饮浓茶或咖啡,小便排空。避免紧张、焦虑、情绪激动或疼痛。
被测者一般采取坐位,测右上臂,全身肌肉 放松;不应将过多或太厚的衣袖推卷上去,挤压在袖带之上。肘部应置于心脏同一水平上。
袖带的气囊应环绕上臂的80%,袖 带下缘应在肘弯上2.5厘米。将听诊器胸件置于袖带下肘窝处肱动脉上(不可将听诊器胸件置于袖带里 ),轻按使听诊器和皮肤全面接触,不能压得太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