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胡桃肉的功效与临床应用

胡桃肉的功效与临床应用

胡桃肉是一种药用价值很高的中药药材,不但可以温肺定喘,还能起到补肾固精的作用。那么胡桃肉在医学上究竟有哪些具体的功效和作用呢?在中医中又有哪些方剂需要用到它呢?今天三九小编就和大家一起来详细的学习一下化痰止咳平喘药中关于胡桃肉在医学上应用的相关知识。

性味

《七卷食经》:味甘,温。

《胡桃肉本草图经》:性热。

《医林纂要》:甘而微辛,连皮涩。

归经

入肾、肺经。

《纲目》:入肾、肺。

《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肺、肝、肾三经。

《本草求真》:入命门,兼入肺、大肠。

《本草撮要》:入足阳明、手太阴经。

功能主治

补肾固精,温肺定喘,润肠,治肾虚喘嗽,腰痛脚弱,阳痿,遗精,小便频数,石淋,大便燥结。

临床应用

1.治疗尿路结石

胡桃仁4两,用食油炸酥,加糖适量混合研磨,使成乳剂或膏状。于1~2天内分次服完(儿童酌减)。连续服药至结石排出、症状消失为止。对于泌尿系各部之结石,一般在服药后数天即能1次或多次排石,且较服药前缩小而变软,或分解于尿液中而使呈乳白色。因此认为本品可能有溶石作用。

2.治疗皮炎、湿疹

胡桃仁捣碎,炒至完全焦黑出油为度,用乳钵研成糊状,冷后备用。对一般皮炎、湿疹的渗出糜烂期或亚急性期,可用30~50%胡桃仁焦油氧化锌糊膏均匀薄敷,如渗出液多时胡桃仁焦油宜多加,即使用纯油亦无刺激。如患处渗出液不多、糜烂不重时,可在均匀薄敷的药膏表面再撒上1层滑石粉固定,一般不需包扎;若渗出液较多时则需厚敷,用纱布包扎,每日换药1~2次,下次换药时不能用水洗,同时内服一般脱敏药物。共治172例,均为无继发感染的各种皮炎、湿疹的急性渗出糜烂期或亚急性期,全部有效。其中接触性皮炎70例,痊愈67例,好转(症状明显减轻,渗出、糜烂及结痂消退,留下慢性皮损)3例;脂溢性皮炎3Z例,痊愈26例,好转11例;婴儿湿疹10例,痊愈7例,好转3例;其它湿疹55例,痊愈31例,好转24例。大多数在1~10天治愈,少数在10~20天或以上。初步观察,本品具有收敛、消炎、抑制渗出和安抚止痒等作用,无局部刺激,可代替湿敷疗法。

3.治疗外耳道疖肿

取胡桃仁1两,用食油2两炸枯,过滤弃渣。以其油浸制小纱条(最好加少许冰片),塞入外耳道疖肿处,每日1换。一般治疗后能立感轻快或止痛,并能维持24小时左右。数日可愈。

用药禁忌

有痰火积热或阴虚火旺者忌服。

《干金食治》:不可多食,动痰饮,令人恶心,吐水吐食。

《食物本草》:多食生痰,动肾火。

《本草经疏》:肺家有痰热,命门火炽,阴虚吐衄等证皆不得施。

《得配本草》:泄泻不已者禁用。

常用配方

治湿伤于内外,阳气衰绝,虚寒喘嗽,腰脚疼痛:胡桃肉二十两(捣烂),补骨脂十两(酒蒸)。研末,蜜调如饴服。(《续传信方》)

治久嗽不止:核桃仁五十个(煮热,去皮),人参五两,杏仁三百五十个(麸炒,汤浸去皮)。研匀,入炼蜜,丸梧子大。每空心细嚼一丸,人参汤下,临卧再服。(《纲目》) 胡桃肉治产后气喘:胡桃仁(不必去皮)、人参各等分。上细切,每服25克,水二盏,煎七分,频频呷服。(《普济方》)

治肾气虚弱,腰痛如折,或腰间似有物重坠,起坐艰辛者:胡桃二十个(去皮膜),破故纸(酒浸,炒)400克,蒜200克(熬膏),杜仲(去皮,姜汁浸,炒)800克。上为细末,蒜膏为丸。每服三十丸,空心温酒下,妇人淡醋汤下。常服壮筋骨,活血脉,乌髭须,益颜色。(《局方》青娥丸)

益血补髓,强筋壮骨,明目,悦心,滋润肌肤:故纸、杜仲、萆薢、胡桃仁各200克。上三味为末,次入胡桃膏拌匀,杵千余下,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温酒、盐汤任下。(《御药院方》)

治消肾,唇口干焦,精溢自出,或小便赤黄,五色浑浊,大便燥实,小便大利而不甚渴:白茯苓、胡桃肉(汤去薄皮,别研)、附子大者一枚(去皮脐,切作片,生姜汁一盏,蛤粉一分,同煮干,焙)。上等分,为末,蜜丸如梧子大,米饮下三、五十丸;或为散,以米饮调下,食前服。(《三因方》胡桃丸)

治肾虚耳鸣遗精:核桃仁三个,五味子七粒,蜂蜜适量。于睡前嚼服。(《贵州草药》)

胡桃肉治石淋:胡桃肉一升。细米煮浆粥一升,相和顿服。(《海上集验方》)

治小便频数:胡桃煨熟,卧时嚼之,温酒下。(《纲目》)

治醋心:烂嚼胡桃,以干姜汤下。或只嚼胡桃,或只吃干姜汤亦可治。(《传信适用方》)

治赤痢不止:枳壳、胡桃各七枚,皂荚(不蛀者)一挺。上三味,就新瓦上以草灰烧令烟尽,取研极细,分为八服。每临卧及二更、五更时各一服,荆芥茶调下。(《圣济总录》枳壳散)

治脏躁病:胡桃仁50克。捣碎,和糖开水冲服,每日三次。(《卫生杂志》

治火烧疮:取胡桃穰烧令黑,杵如脂,敷疮上。(《梅师集验方》)

治瘰疬疮:胡桃瓤烧令黑,烟断,和松脂研敷。(《开宝本草》)

治鼠瘘痰核:连皮胡桃肉,同贝母、全蝎枚数相等,蜜丸服。(《本经逢原》)

结语:通过上文的了解,我们详细的学习了化痰止咳平喘药中关于胡桃肉的相关知识,我们知道了胡桃肉治疗肾虚喘嗽,腰痛脚弱等症状都有着显著的疗效,对此相信大家都有所了解,小编建议大家患有此类疾病还是要在医生的诊断下科学用药哦!如果大家想了解更多关于化痰止咳平喘药的相关知识,别忘了阅读下一篇文章哦!

柴胡临床应用

柴胡,苦辛微寒,具有透表泄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之功,《本草纲目》称其有治阳热下陷、平肝胆三焦包络相火及头痛、眩晕、妇人热入血室、经水不调等症。

柴胡,苦辛微寒,具有透表泄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之功,《本草纲目》称其有治阳热下陷、平肝胆三焦包络相火及头痛、眩晕、妇人热入血室、经水不调等症。柴胡作为临床常用中药,临床常配伍应用,总结其有疏郁、升清、散邪、清热之功。

疏郁 柴胡长于疏达肝、胃、胆、三焦之气机,张锡纯说:“肝气不舒畅者此能舒之”,又谓:“善达少阳之木气,则少阳之气能疏通胃气之郁,而其结气、饮食、积聚自消化也。”正说明柴胡有疏郁作用。可治疗肝郁之疾、胆道疾病、月经不调之症。常伍香附、郁金、枳壳、陈皮等。代表方如逍遥散、柴胡疏肝散等,均以柴胡为主药。

升清 柴胡味轻,具升阳之性,能引中气升达于上。李东垣云:“柴胡升也,能引中气升达于上。”方如补中益气汤、调中益气汤、升阳汤等。常配伍升麻、生口芪等常治疗清阳下陷、中气不升、上气不足之证。

散邪 柴胡的散邪作用,已为张仲景所重视,张景岳创“新方八阵”立方十五,柴胡占其十三方。均分别体现了柴胡具有寒散、温散、平散、补散之作用。其寒散配黄芩、生地、石膏、竹叶,温散配细辛、半夏、生姜,平散配防风、生姜,补散配当归、白芍、熟地,均取其有很好的散邪外出功能。

清热 柴胡具有良好的清热作用,《神农本草经》言其能治“寒热邪气”《伤寒论》有小柴胡汤专治热传少阳,热入血室之证。清热临床常配伍黄芩、青蒿、丹皮、栀子等品。无论外感热邪或脏腑郁热均可使之,其效验迅捷。《药性论》也谓其:“主时疾,内外热不解”。

胡桃肉的功效与临床应用

功能主治

补肾固精,温肺定喘,润肠,治肾虚喘嗽,腰痛脚弱,阳痿,遗精,小便频数,石淋,大便燥结。

临床应用

1.治疗尿路结石

胡桃仁4两,用食油炸酥,加糖适量混合研磨,使成乳剂或膏状。于1~2天内分次服完(儿童酌减)。连续服药至结石排出、症状消失为止。对于泌尿系各部之结石,一般在服药后数天即能1次或多次排石,且较服药前缩小而变软,或分解于尿液中而使呈乳白色。因此认为本品可能有溶石作用。

2.治疗皮炎、湿疹

胡桃仁捣碎,炒至完全焦黑出油为度,用乳钵研成糊状,冷后备用。对一般皮炎、湿疹的渗出糜烂期或亚急性期,可用30~50%胡桃仁焦油氧化锌糊膏均匀薄敷,如渗出液多时胡桃仁焦油宜多加,即使用纯油亦无刺激。如患处渗出液不多、糜烂不重时,可在均匀薄敷的药膏表面再撒上1层滑石粉固定,一般不需包扎;若渗出液较多时则需厚敷,用纱布包扎,每日换药1~2次,下次换药时不能用水洗,同时内服一般脱敏药物。共治172例,均为无继发感染的各种皮炎、湿疹的急性渗出糜烂期或亚急性期,全部有效。其中接触性皮炎70例,痊愈67例,好转(症状明显减轻,渗出、糜烂及结痂消退,留下慢性皮损)3例;脂溢性皮炎3Z例,痊愈26例,好转11例;婴儿湿疹10例,痊愈7例,好转3例;其它湿疹55例,痊愈31例,好转24例。大多数在1~10天治愈,少数在 10~20天或以上。初步观察,本品具有收敛、消炎、抑制渗出和安抚止痒等作用,无局部刺激,可代替湿敷疗法。

3.治疗外耳道疖肿

取胡桃仁1两,用食油2两炸枯,过滤弃渣。以其油浸制小纱条(最好加少许冰片),塞入外耳道疖肿处,每日1换。一般治疗后能立感轻快或止痛,并能维持24小时左右。数日可愈。

用药禁忌

有痰火积热或阴虚火旺者忌服。

《干金食治》:不可多食,动痰饮,令人恶心,吐水吐食。

《食物本草》:多食生痰,动肾火。

《本草经疏》:肺家有痰热,命门火炽,阴虚吐衄等证皆不得施。

《得配本草》:泄泻不已者禁用。

姜的临床应用

1、用于风寒感冒、发热、恶寒等症。

生姜用于解表,主要为发散风寒,多用治感冒轻症,煎汤,加红糖乘热服用,往往能得汗而解,也可用作预防感冒药物。生姜发汗作用较弱,常配合麻黄、桂枝等同用,作为发汗解表辅助的药品,能增强发汗力量。

2、 用于胃寒呕吐。

生姜为止呕要药,可单独应用,治疗胃寒呕吐。也可治胃热呕吐,配合半夏、竹茹、黄连等同用。

3、解毒。

生姜能解鱼蟹毒,单用或配紫苏同用。生姜又能解生半夏、生南星之毒,煎汤饮服,可用于中半夏、南星毒引起的喉哑舌肿麻木等症。因此在炮制半夏、南星的时候,常用生姜同制,以减除它们的毒性。

胡椒的临床应用

1、治疗神经衰弱

取白胡椒1粒(剪成两半)置于耳穴部位,胶布固定;而后用拇指捏压敷药部位至有发热感,每日4~6次。捏压时不宜搓捻以免移位,若胡椒破碎或捏压无刺激时,需重新更换。一般宜持续2周,如有反复则宜继续第二疗程。取穴:神经衰弱-枕、肾、神门;神经衰弱综合症-皮质下、额、心。

2、治疗皮肤病

先取紫皮蒜捣烂,再加入细胡椒粉(2:1)共捣成糊状备用。治疗时先用三棱针在双侧耳背静脉点刺放血;并在一侧耳轮脚凹陷处划破表皮(1~2厘米长的竖切口),双耳交替划割。按无菌操作进行。然后取椒蒜泥约米粒大放于胶布上,贴在切口处固定。每4天治疗1次,10次为一疗程,疗程之间休息10天。观察各种皮肤病(神经性皮炎、牛皮癣、湿疹、痤疮、神经瘙痒症、过敏性皮炎)共219例,治愈156例(71.2%),进步56例(25.1%)。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生蚝临床应用

1.心神不安,惊悸失眠。该品质重能镇,有安神之功效,用治心神不安,惊悸怔忡,失眠多梦等症,常与龙骨相须为用,如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伤寒论》)。亦可配伍朱砂、琥珀、酸枣仁等安神之品。

2.肝阳上亢,头晕目眩。该品咸寒质重,入肝经,有平肝潜阳,益阴之功。用治水不涵木,阴虚阳亢,头目眩晕,烦躁不安,耳鸣者,常与龙骨、龟甲、白芍等同用,如镇肝息风汤(《医学衷中参西录》);亦治热病日久,灼烁真阴,虚风内动,四肢抽搐之症,常与生地黄、龟甲、鳖甲等养阴、息风止痉药配伍,如大定风珠(《温病条辨》)。

3.痰核,瘰疬,瘿瘤,症瘕积聚。该品味咸,软坚散结。用治痰火郁结之痰核,瘰疬,瘿瘤等,常与浙贝母、玄参等配伍,如消瘰丸(《医学心悟》);用治气滞血瘀的症瘕积聚,常与鳖甲、丹参、莪术等同用。

4.滑脱诸证。该品煅后有与煅龙骨相似的收敛固涩作用,通过不同配伍可治疗自汗,盗汗,遗精,滑精,尿频,遗尿,崩漏,带下等滑脱之证。用治自汗,盗汗,常与麻黄根、浮小麦等同用,如牡蛎散(《和剂局方》),亦可用牡蛎粉扑撒汗处,有止汗作用;治肾虚遗精,滑精,常与沙苑子、龙骨、芡实等配伍,如金锁固精丸(《医方集解》);治尿频,遗尿可与桑螵蛸、金樱子、益智仁、龙骨等同用;治疗崩漏,带下证,又常与海螵蛸、山茱萸、山药、龙骨等配伍。

蚤休临床应用

①治疗慢性气管炎

将重楼根茎去皮,捣碎、磨粉压片。每次3克,每日2次,饭后服。10天为一疗程,共服三个疗程,每疗程间停药3天。共治疗250余例。第一疗程治疗174例,有效率78%;第二疗程治疗122例,有效率96.7%;全程治疗92例,有效率为97.3%。

②治疗神经性皮炎

将蚤休根茎研成细粉,以香油或热菜油调敷。糜烂湿润病变可以粉剂直接撒布。一般治疗2~8天即可止痒,皮损逐渐消退。

③治疗外科炎症

用蚤休块根制成每毫升含生药2克的注射液,肌肉注射,每次2~4毫升,每日2~3次。治疗过敏性皮炎、痈疖、蜂窝织炎、急性淋巴结炎共37例,痊愈27例,好转6例,无效4例。

【名家论述】①《本草汇言》:"蚤休,凉血去风,解痈毒之药也。但气味苦寒,虽云凉血,不过为痈疽疮疡血热致疾者宜用,中病即止。又不可多服久服。"

②《本草正义》:"蚤休,乃苦泄解毒之品,濒湖谓足厥阴经之药,盖清解肝胆之郁热,熄风降气,亦能退肿消痰,利水去湿。《本经》治惊痫,摇头弄舌,皆肝阳肆虐、木火生风之症。又谓之癫疾者,癫即巅顶之巅,字亦作颠,谓是肝风上凌,直上顶巅之病。蚤休能治此症,正以苦寒泄降,能熄风阳而清气火,则气血不冲,脑经不扰,而癫疾惊痫,摇头弄舌诸病可已。若其专治痈肿,则苦寒清热,亦能解毒。治阴蚀,下三虫,亦苦寒胜湿,自能杀虫,其用浅显易知,不烦多赘。濒湖引谚语有"…痈疽如遇着,一似手拈拿"。知此草专治痈疡,古今无不推重。然此类寒凉诸品,惟阳发红肿大痛名为宜。而坚块顽木之阴症大忌,非谓凡是外科,无不统治也。"

当归的临床应用

①治疗肌肉、关节疼痛及神经痛

采用当归液穴位注射,治疗腰肌劳损、肌肉风湿、四肢关节捩伤、关节炎,及各种神经痛(坐骨神经痛、胁间神经痛、枕神经痛等),有较好效果。当归

②治疗慢性气管炎

以 5%当归液注入膻中、肺俞、定喘、孔最等穴。每次每穴注入0、5~1毫升。针刺入(深约1、5厘米左右)后,用摇动针管及轻度提插的手法,使针下产生酸胀感觉,然后缓缓注入药液。治疗50岁以上的患者93例,结果痊愈5例,显著好转26例,好转52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89、3%。

③治疗慢性盆腔炎

用当归组织液行穴位注射。治疗5例,经1~2疗程,患者症状及体征显著改善或消失,腹痛减轻,月经正常,均在治疗后6个月内再次受孕。取穴及用法:穴位分两组,第一组维胞(双)、三阴交(左)、足三里(右);第二组关元透中极、三阴交(右)、足三里(左)。两组穴位交替注射,每日或隔日1次,或每周2次,每次一组。每穴注射药液2~6毫升,6~10次为一疗程。

注药前先捻转针头,使其"得气",再注入药液。月经期停止治疗。注射后局部酸胀感向下放射。有3例于注药后自觉心跳、发冷,持续5分钟即自行消失,不需处理。

④治疗月经病

将当归20克,红花10克分别浸于50%酒精50毫升中,48小时后过滤,混匀,加酒精至100毫升。每日3次饭后服,每次3毫升,经期停服。用于治疗月经不调、痛经、子宫发育不全等病54例,服药 60~600毫升不等,除7例无进步外,其余均有效果。

⑤治疗高血压病

用20%复方当归注射液(当归、红花、川芎等量)2毫升加入10%葡萄糖液2毫升内,或75%复方当归注射液1毫升加10%葡萄糖液3毫升,于两侧曲池及足三里交替注射,每穴2毫升,10次为一疗程。一般用4个疗程。第一疗程每日1次,第二疗程隔日1次,第三疗程每周2次,第四疗程隔日1次。

注射时采用5号针头,刺入穴位后,待患者有酸麻胀感时,再缓缓注入药液。初步观察7 例,用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血压下降,其中收缩压下降16~56毫米汞柱,舒张压下降2~30毫米汞柱;头晕、耳鸣、眼花、失眠等症状也有改善或消失,个别病例还显示出心率减慢的作用。

⑥治疗带状疱疹

将当归研粉,依年龄大小每服0、5或1克,4~6小时1次。治疗儿童带状疱疹 54例,服药后1天止痛的22例;2天止痛的32例。带状疱疹一般在服药后第3天有部分枯萎,未再发生新疹,第4天结痂。又有用0、5克当归浸膏片内服,每次2~4片,4小时1次,治疗成人患者23例,亦取得相似效果。

⑦治疗鼻炎

相关推荐

花椒的临床应用

①治疗蛔虫性肠梗阻用麻油2~4两,置锅中煎熬,投入花椒3~4钱,至微焦即捞出弃去;待花椒油微温时1次服完。治疗8例儿童患者,均于服药后15~30分钟腹痛停止,随后排便,有的同时排出蛔虫。如梗阻时间过长,中毒症状明显,有肠坏死或有阑尾蛔虫可能者,则不宜服用。[8] ②治疗血吸虫病试用于早、中期血吸虫病,对改善症状有一定作用,服药后食欲增加,肝脾有不同程度的缩小。用法:花椒炒研成粉装胶囊,成人每天5克,分3次服。20~25天为一疗程。[8] ③治疗蛲虫病花椒1两,加水2市斤,煮沸40~50分钟,过滤。取微温滤

白菖的临床应用

①治疗慢性气管炎 据150余例的观察,有效率在90%上下,显效率达45~50%左右。对咳、喘、痰、炎均有一定疗效。一般起效时间在服药后3~6天,快者1~2天;且疗效比较持久,不少治愈病例经冬季考验,未见复发。实践中观察到,臭蒲制剂对虚寒型疗效较好,痰热型较差;单纯型疗效略高于喘息型;疗程增加,显效率明显上升,而复发率降低,但有效率却变化不大。 制剂及用法:㈠胶囊.每粒装臭蒲根粉0.3克。每次粒,日服2~3次。㈡注射液:每毫升相当臭蒲根生药1克。每日1次2毫升肌肉注射。均10天为一疗程。初步观察,注射剂似较

人参的临床应用

1、用于急救大剂量的人参(15-50克)煎服或炖服,或以人参注射液(每毫升含生药0.57克)2-4毫升行肌肉或静脉注射,可用于心原性休克的急救,或其它一时极端垂危的病人;人参与附于合用可以救治亡阳虚脱。 2、治疗心血管系统疾病人参对于高血压病、心肌营养不良、冠状动脉硬化、心绞痛等,都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可以减轻各种症状。人参对不正常的血压具有调整作用,或认为不同的剂量可以出现不同的作用:小剂量能提高血压,大剂量能降低血压。成人1日的常用量为0.2-3钱;人参浸膏(每毫升等于1克生药),每次服20-40滴,日

谷维素临床应用

(1)治疗高脂血症。 (2)治疗心绞痛:每次10~20毫克,每日3次,可明显减轻症状。 (3)治疗慢性胃炎:每日50~600毫克(一般为300毫克),2~4周为一疗程,结果有60.6%的人取得明显效果。也有人采用大剂量服用治疗食后腹胀、稀便及嗳气等,亦取得满意的效果。 (4)治疗消化性溃疡:每次服用50~200毫克,每日3次。经试用一组46例病人,经过4~12周治疗后,34例获得明显效果,9例病人症状改善。 (5)可用于美容。(6)治疗多发性口腔溃疡:每次50毫克,每日3次口服,3~6天痊愈,并能降低复发

白矾的临床应用

①治疗内痔 用明矾制成15%或18%注射液注入痔核,对各期内痔及混合痔合并粘膜脱垂,均有效果;且疗程短,副作用少。据数百例的观察,一般在治疗后5~7天痔核即可脱落,绝大多数于1~2周愈合。极少数有全身反应及发热现象;手术后疼痛亦不剧烈,约4小时后即消失;便后带血及肛门胀痛则比较普遍,但大量出血少见;小便不畅偶亦有之。对严重的痔出血,年纪较大或体力不能忍受割治的患者,均可应用。术后无大便失禁或肛门狭窄之虑;饮食、大便均不受限制。操作时按常规消毒,局部麻醉。先用血管钳沿直肠纵轴将痔核基底完全夹住,而后将明矾液

花椒的临床应用

①治疗蛔虫性肠梗阻:用麻油2-4两,置锅中煎熬,投入花椒3-4钱,至微焦即捞出弃去;待花椒油微温时1次服完。治疗8例儿童患者,均于服药后15-30分钟腹痛停止,随后排便,有的同时排出蛔虫。如梗阻时间过长,中毒症状明显,有肠坏死或有阑尾蛔虫可能者,则不宜服用。 ②治疗血吸虫病:试用于早、中期血吸虫病,对改善症状有一定作用,服药后食欲增加,肝脾有不同程度的缩小。用法:花椒炒研成粉装胶囊,成人每天5克,分3次服。20-25天为一疗程。 ③治疗蛲虫病:花椒1两,加水2市斤,煮沸40-50分钟,过滤。取微温滤液25

肉桂的临床应用

用于肾阳衰弱的阳痿宫冷,虚喘心悸等。本品甘热助阳补火,为治命门火衰之要药。常用治肾阳不足,命门火衰的阳痿宫冷,腰膝冷痛,夜尿频多,滑精遗尿等,多与附子、熟地、山萸肉等同用,如肾气丸、右归饮。若治下元虚衰,虚阳上浮的面赤、虚喘、汗出、心悸、失眠、脉微弱者,可用本品以引火归源,常与山茱萸、五昧子、人参、牡蛎等同用。[5] 用于心腹冷痈,寒疝作痛等。本品甘热助阳以补虚,辛热散寒以止痛。治寒邪内侵或脾胃虚寒的脘腹冷痛,可单用研末,酒煎服,或与干姜、高良姜、荜茇等同用。治脾肾阳虚的腹痈呕吐、四肢厥冷、大便塘泄,常与

茵陈的临床应用

为治疗黄疸的主要药物。 1、治湿热黄疸,用于阳黄(黄色鲜明如橘子色,多见于急性黄疸型传染性肝炎、胆囊炎等),取其有促进胆汁分泌和排泄的作用。黄疸初期时,热重于湿,有发热、小便不利、大便秘结、腹微胀满、脉弦数者,则配栀子、大黄以加强清热泻火作用,放入茵陈蒿汤。如果湿重于热,有胸脘满闷,头重身困,大便并不秘结,而小便不利的证候较显著,脉濡缓,则须配五苓散,方如茵陈五苓散。 2、治寒湿黄疸,用于阴黄(黄色暗晦如烟熏,多见于慢性黄疸型传染性肝炎、肝硬变等病),有全身虚寒而夹湿的证候,此时须配温里祛寒药如附子、干姜

木鳖子临床应用

外用治疗牛皮癣、干癣、秃疮等有一定效果用法:将木鳖子去外壳,蘸醋在粗瓷器上(如碗底)磨取药汁,临睡前用棉花或毛笔蘸涂患处,每日或隔日1次。 涂药前患处先用盐水洗净;癣病蔓及周身者可分期分片治疗。 一般1钱木鳖子仁约需10毫升醋研磨,其药汁可涂3x2厘米癣面5~7处。 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质藤本。茎有棱,无毛,卷须单一,与叶对生。叶互生,圆心形,直径7~14cm,3~5中裂或深裂,偶有7裂,裂片卵形或长卵形;叶柄顶端或叶片基部有2~5腺体。花单性同株;雄花梗细长,每花具1大苞片,花萼黑褐色,有黄白色斑点,花冠

川芎的临床应用

治疗心绞痛:取川芎、红花各等分,制成片剂(每12片含川芎、红花生药各5钱),每次4片,日服3次。4~6周为一疗程。治疗84例(其中10例全程加葛根黄酮片,每日3次,每次20毫克;2例于用药2周开始加服乳没片),结果显效9例,改善57例,基本无效17例,加重1例。据观察,病情的轻重与疗效无明显关系;加服葛根黄酮及乳没片者,疗效未见提高;服药后对血脂质影响不大。60例跃服用硝酸甘油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停用者20例,减量者15例,部分病例的心电图显示好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