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都的准确位置图和作用 大都穴的作用
大都的准确位置图和作用 大都穴的作用
1.大都穴是脾经上的荥穴,荥主身热,五行属性属火,脾主运化水湿,火穴可泻热,故本穴该穴有调健脾胃,泻热和中,清热利湿的作用,治疗中焦脾胃失调诸疾,以及脾失健运,水湿内停的体重肢肿。
2.由于脾经直接抵胸部,入心中,故可疏通经气,用于熊阳不展的心痛及热扰神明之心烦等症。
3.由于火生土,故该穴为本经母穴,凡一切与脾虚有关的病症均可补本穴治之,特别是脾阳不足,阴寒偏盛所引起的胃腹冷痛,便溏,肢冷等。
4.若久病脾胃虚弱,气血津液不足,则可借其火性以温脾健运,旺盛气血。
5.荥穴又可治热病,泻此穴可治内伤发热,除脾胃邪热,特别对元气不足之热病,可扶正祛邪,退热而不伤正气。
大杼准确位置图和作用
位置:位于脊柱区,第1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属于足太阳膀胱经,一般取穴的时候取正坐低头或是俯卧位,在第一胸椎棘突下,督脉旁开1.5寸处取穴。
作用:大杼有强筋骨、清邪热,祛风解表、宣肃肺气的作用。主治胸肺、项背等疾患,如伤风头痛、咳嗽气急、喘息喉痹、颈项强、肩背痛、热病、胸胁气满、腰脊强痛、感冒、支气管炎等。
中都准确位置图和作用 中都的准确位置图
定位:在小腿内侧,内踝尖上7寸,胫骨内侧面的中央。
取穴:位于小腿内侧,蠡沟穴(小腿内侧,当跶踝尖上5寸,胫骨内侧面中央)垂直向上3横指处,按压有酸痛感即是中都穴。
大迎的准确位置图作用 大迎穴的作用
类属:足阳明胃经。
作用:疏风通络,清热消肿,过滤浊气。
主治疾病:
1、风邪入络之口眼㖞斜,口噤不开,唇吻瞤动,面浮肿,牙关脱臼诸病症。
2、风热上攻之齿痛,颊肿,瘰疬诸病症。
3、龋牙痛,智齿冠周炎,面神经麻痹,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诸症。
阴都的准确位置图 阴都穴的功效与作用
阴都穴位于上腹部,属足少阴与冲脉之会所,为阴气之聚,有调和肠胃,调理冲任之功效。
此穴属肾经,内应胃腑,可起到条中气,升清降浊的作用,用于治疗肠胃气机逆乱,功能失调所致的胀满疼痛,泄泻,便秘等。由于该穴与冲脉相通,加之肾主生殖,故本穴有调理生气,调和冲任二脉的作用,以治疗月经不调和不孕症等。
大敦准确位置图和作用 大敦穴的作用
大敦穴归于足厥阴肝经,是肝经的经水发出的穴点,肝藏血,故本穴有活血化瘀,凉血止血,清热利湿,调理下焦,醒脑开窍,安神定制之功,有保健和保护肝脏的作用。
大都的准确位置图片 大都穴常用配伍治疗方法
大都穴主要用于治腹胀,胃痛,食不化,便秘,热病无汗,体重肢肿,心烦不得卧等疾患。临床常配太白,有调理中焦之功,治胃心痛;配横骨理气通滞,治气滞腰痛,配环跳可利关节止痹痛,治腰腿痛;配经渠疏风解表散热,治热病汗不出。
大横的准确位置图 大横穴功效作用
类属:大横为脾经与阴维脉交会穴。
功效:健脾理气,调肠通腑。
作用:大横属脾经,位于腹部,内应大肠,又与阴维脉相通,故调肠腑之力甚强,可治疗各种邪气影响大肠传导功能的疾患,及脾虚腹胀,运化失职等症;肠腑的寒热,虚实疾患本穴均可治疗。
大椎的准确位置图和作用 大椎的准确位置图
大椎位于脊柱区,第7颈椎棘突下的凹陷中,后正中线中。俯卧或正坐低头,于颈后隆起最高切能屈伸转动者为第7颈椎,于其下间处取穴。
大敦准确位置图和作用 大敦的准确位置图
精确定位:在足大趾末节外侧,脚趾内侧指甲角旁,距趾甲角0.1寸。按压有酸痛感处即是大敦穴。
简易取穴:正坐伸足或仰卧位,从拇趾趾甲外侧缘与基底部各作一线,于交点处取穴。
大钟的准确位置图和作用 大钟穴功效和作用
类属:大钟为足少阴肾经络穴。
功效:滋补肾阴,清热肃肺。
作用机制:大钟为肾经上的穴位,刺激该穴位,可以补充肾气,肾气足了,气化功能就会增强,精上注于脑,大脑和小脑的功能也会增强;此外,大钟为肾经的络穴,像一座桥梁可以沟通表里两经;肾与膀胱相表里,又与膀胱相通,所以大钟还同时具有调节肾经和膀胱经的作用。
大陵准确位置图和作用 大陵准确位置图
标准定位:在腕前区,腕掌侧远端横纹中,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简便取穴:于掌后第一腕横纹中,用力握拳,可见两条大筋(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在两条大筋之间即是本穴。
大都的准确位置图片
在足内侧缘,当足大趾本节(第1跖骨关节)与足掌所构成的关节,前方掌背交界线凹陷处即是该穴。
大杼准确位置图和作用 大杼的作用
大杼穴是足太阳膀胱经和手太阳小肠经的交会穴,是又为八会穴中“骨”的会穴,是人体背部非常重要的穴位,该穴有疏通太阳经气,散寒止痛的作用,可以帮助改善颈肩背肌肉的痉挛及疼痛,还能有效治疗颈肩胸腰骨关节疾病,经常对该穴进行按摩可以强筋骨,清邪热,帮助缓解肩周炎,肩部酸痛,颈椎痛等病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