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倒经是什么应该怎么做

倒经是什么应该怎么做

倒经时为什么会鼻出血或吐血呢?现代医学认为,鼻粘膜与女性的生殖器官两者之间有生理方面的联系,鼻粘膜的某些特定区域对卵巢雌激素的反应较为敏感以致出血;中医则认为是由于血热气逆所引起,平时性情急躁爱生闷气,以致肝气不舒,肝火内盛;或平素嗜食辛辣食品等都可发生倒经现象而出现鼻出血或吐血。

患倒经病者在出现鼻出血或吐血时,可让病人坐在椅子上,头向后仰、用冷水毛巾敷于前额和鼻梁骨上。也可以用手指分别按压鼻翼旁开一分凹陷处的迎香穴,可收到止血的功效。并同时服中西药物进行调理止血。当然病者最重要的是积极进行病因治疗,调理身体,使月经恢复正常。

女人要警惕4种异常月经

“闭经”:寻找病因及早治疗

女性初潮有早有晚,但不能过早与过晚。比如 8岁前就来月经,应怀疑性早熟;如果年满18岁尚无动静,医生就要下闭经的诊断了。为什么部分女性会出现闭经呢?

原因很多,诸如疾病、环境改变和不良精神刺激等。另外,某些生殖器官病变或发育异常也可造成同样的结果。

应对策略:尽早上医院查清原因,及时治疗。如果延误,会影响治疗效果,并可导致日后生育能力出现问题。

“倒经”:及时寻求医生帮助

“倒经”常表现为两种形式:一种是每当月经来潮时,出现口中咯血、鼻腔出血、外耳道流血、眼结膜出血或便血,且与月经一样呈周期性,又称为代偿性月经。

形成原因不全一样,以鼻腔出血为例,缘于鼻中隔前下方毛细血管网特别丰富,表浅而脆弱,极易发生出血。加上有些女性的鼻黏膜又对雌激素水平变化十分敏感,受其刺激而发生充血、肿胀,甚至像子宫内膜一样,随着雌激素水平骤然下降而出血。另一种是阴道里根本没有经血流出,只有子宫以外的出血,则叫做代替性月经。

至于少数青春期女性,还没到月经来潮时就已经有鼻出血,且无周期性规律,与月经根本无关;或者月经期间,用手指挖鼻孔而引起出血,源于血管脆性改变,都不属于倒经的范畴。

应对策略:“倒经”一般不可怕,但如果表现为眼底视网膜出血,又未能及时采取措施,往往会损害视力,后果严重。另外,个别“倒经”可能与创伤,或施行刮宫、剖腹产、子宫切除手术等引起子宫内膜移位有关。发生“倒经”要及时就医,寻求医生的帮助。

​经期流鼻血怎么办

现代医学认为,鼻黏膜与子宫内膜构造相似,鼻黏膜对卵巢雌激素的反应较为敏感,因而在月经期间鼻黏膜过度充血、水肿以致出血;也有人认为是子宫内膜随血液跑到了鼻黏膜所致,血液病也是引起倒经的因素之一。目前,对倒经还没有较理想的治疗方法,一般治疗原则是纠正局部病变,多采用电灼出血点及子宫内膜异位灶,也可采用甲基睾丸素和合成孕激素治疗。

中医认为倒经是由于血热气逆而引起,与肝气不舒、肝火内盛或平素嗜食辛辣食品有关。中药治疗倒经有独特的疗效,根据“热者清之”、“逆者平之”的原则,多采用清热降逆、引血下行的方法治疗。临床上可根据患者伴有的症状进行辨证施治,常分为肝经郁热和肺肾阴虚两种类型。

肝经郁热型的患者于每次月经期或月经前有鼻出血,出血量较多,血色鲜红,伴有心烦易怒,两肋胀痛,头晕口苦。也有的患者月经提前,量不多,渐渐至闭经。舌红苔黄,脉弦数。治疗宜解郁清肝,降逆止血,可选用丹栀逍遥散加川牛膝、白茅根、茜草治疗。

倒经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体内激素因素导致出现倒经

这种原因导致出现的闭经一般表现为鼻腔出现经期出血现象。由于鼻中膈中分布有很多脆弱的毛细血管网,极易发生出血。同时鼻黏膜的某些特殊部位对卵巢雌激素水平的变化十分敏感,在雌激素的刺激下,可使导致鼻腔黏膜发生充血、肿胀,甚至像子宫内膜一样,随着雌激素水平的骤然下降而发生周期性的出血。

倒经吃什么好

原料:鲜韭菜适量。

做法:韭菜洗净后,捣烂出汁,滤渣取汁。每次用温开水送服1杯。

功效:治疗女性经期倒经和鼻出血。

原料:黑枣500克,猪蹄1只,白糖250克。

做法:黑枣、猪蹄、白糖一同放入煲内,加适量清水,煲的烂熟后即可食用。月经前5天服用完。

功效:适用于倒经患者。

原料:鲜藕500克。

做法:先将鲜藕捣碎,过滤去渣,取汁,加入适量白糖,调匀即可饮用。代茶饮用。

功效:适用于倒经患者。

原料:猪皮60克,猪蹄1只,大枣10枚。

做法:猪皮、猪蹄、大枣洗净,同下入锅内,加清水适量,直到煮烂为止。月经前每天1剂,连续服用5~10剂。

功效:适用于妇女经期倒经及鼻出血。

原料:麦冬15克,人参、生山药各12克,清半夏、白芍、丹参各9克,甘草、生桃仁各6克,大枣3枚。

做法:以上原料一同用水煎服。每天1剂,每天口服2次。

功效:养血清热,调经降逆。适用于阴虚肺燥引起的倒经。

原料:当归(酒洗)、大熟地、丹皮各15克,白芍(酒炒)6克,白茯苓、沙参、黑芥穗各9克。

做法:以上原料一同用水煎服。每天1剂,每天服用2次。

功效:补肾清肝。适用于肾阴不足、肝气上逆引起的倒经。

月经期鼻子出血有问题吗

出现倒经时应该怎么办?

发生倒经的情况时,不要惊慌,应马上用毛巾浸透凉水后湿敷前额,达到冷凝止血的目的,或用云南白药粉面撒在棉球上再塞入鼻孔,若出血较多可将药粉直接撒入鼻内。

与此同时应该清楚的认识到服用药物只是消极的一面,积极的一面是防止倒经的发生,最好的办法就是保持生活的规律性和健康稳定的情绪,并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这些才是最有效的防止倒经发生的最佳良策。

可选用下方治疗:

1、方药:黄芩、菊花各10克,茅根30克

用法:煎水代茶常饮,经前服用。

说明:本方有清热凉血的作用,经前服用,有预防倒经发生的作用。

2、方药:鲜生地、珍珠母各30克,丹皮炭12克,焦山栀、荆芥炭、黄芩各6克,牛膝炭15克,生甘草3克

用法:水煎,每日1剂,早晚各服1次,经前服5剂。

说明:本方能清热凉血止血、引血下行。可治疗倒经。

倒经吃什么好

倒经是经血上逆,可能跟你这段时间的情绪波动有关,楼主可以通过下面的食疗调理一下身体,不过还是要注意近段时间的情绪,忧思过重或者脾气不好会加重倒经现象,偶尔一两次,不是很严重可以自行调理,次数多了就要去医院检查了。

食疗一:猪皮煲猪蹄
食材:猪皮60克、猪蹄1只、大枣10枚
制作:
(1)洗干净猪皮切成半厘米宽的条状,猪蹄切成八大块,大枣洗干净;
(2)一同放入高压锅中,加水蒸至猪皮、猪蹄烂熟。
功效:滋阴养血

食疗二:牛膝高梁粥
食材: 高梁米200克、牛膝6克。
制作:高梁米、牛膝洗干净、一同放入锅中,加水煮成粥。
功效:活血通脉,引血下行。注意:进食牛膝高梁粥时,避免食用燥热的食物。

食疗三:黄花藕节
食材: 黄花菜30克、鲜藕节60克
制作:洗干净食材,一同放入锅中煮汤喝
功效:行肝止血,有调经的作用。

倒经的原因

一些女孩子常会在月经期流鼻血,民间称为倒经,医学上称为“代偿性月经”。倒经表现为除阴道流血外,鼻子(或口腔)也会流少量的血,持续天数不等,多发于月经来潮前1-2天或行经期间,而且像月经来潮似的,具有周期规律性。临床观察统计,倒经以鼻出血较为常见。

倒经的原因,一是在鼻中隔前下方有一个血管丰富而脆弱的区域,该区域对雌激素较为敏感。月经期女孩体内此激素增多,受增多的雌激素刺激,该区域会出现鼻粘膜血管增生,肿胀充血症状,最后破裂流血。二是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灶在鼻粘膜处,经期来潮前一两天,保持情结稳定、心情舒畅,多吃些蔬菜水果,多饮水,避免用力捏鼻子,可有效地防范月经的倒行。

一般来说,倒经的出血量不会太多,绝不会超出一般月经量,对身体健康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无须害怕。轻者可不予治疗,因为倒经不一定会终生出现,有时不治也可以自行消失,少女倒经流血较多时应摒除心理,到医院请耳鼻喉科医生诊治。如果未发现鼻腔畸形或有其它病症的话,可以鼻腔滴药(如麻典素)局部止血或自行局部压迫止血。也可在医生指导下,口服安络血、维生素K4等止血剂等。

中医认为倒经是由血热、气机不利等因素旨起的。中药用藕节、白芨各煎汤顿服,可起到临时止血的作用。此外,用细线扎紧流血鼻孔对侧中指的第二指节,并举高该手,也可达到止血的目的。止血后,重者应在下次来月经前20天左右到医院对求根治。经过数个月可选用以下方药:

单方验方:鲜茅根,土牛膝,或干藕节,桑叶,白茅要,或小蓟,以上均水煎服。

食疗方:鲜藕,捣碎取汁,加白糖适量,调节器均饮用,或用黄花菜、茅根各,水煎服。还可用生地,大米适量,将生地煎取汁,大米煮成粥后加入药汁及冰糖适量,再煮片刻后服食。

外治法;用大蒜,捣烂成泥,敷两脚心涌泉穴,待鼻孔有蒜气呼出时即为有效。也可用黄柏、丹皮、山栀子、广郁金各,大蒜适量,共捣烂作饼状,敷双涌泉穴及神阙穴。

经期流鼻血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中医认为,倒经是由于血热气逆所引起,平时心情急躁,爱生气,以致肝气不舒,肝火内盛,或是平时嗜吃辛辣食物,郁热内积,造成血热,当月经快来或是月经已经来的时候,内热迫使经血上逆,就会发生倒经。

什么是倒经

月经期,在子宫以外部位如鼻粘膜、胃、肠、肺、乳腺等部位发生出血,称为倒经,亦称“代偿性月经”、“周期性子宫外出血”。此时,月经量少,甚至无月经,鼻衄或吐血量可多可少。常伴有全身不适、精神不畅、烦躁不安、下腹部胀痛等症状。

倒经大多是由子宫内膜异位症引起,病因可能和各脏层上皮分化异常相关。血液病也是引起倒经的因素之一。

目前,对倒经还没有较理想的治疗方法。一般治疗原则是,有局部病变就纠正局部病变,多采用电灼出血点及子宫内膜异位灶。如无明显局部病变发现,而衄血、吐血量甚多时,可采用单纯孕激素假孕疗法或雄激素治疗,也有人主张长期应用雌激素-孕激素周期治疗,但效果均不理想。

​遇上另类月经 务必要谨慎对待

很多女性常感叹,“做女人难,单说每月的‘那几天’吧,有几个轻松度过?”这里所说的“那几天”就是指月经期。月经是女性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正常的月经是健康育龄女性生儿育女的必要条件,表明生殖功能正常,也是健康状态良好的一个标志。正常月经是每隔28~30天便有一次阴道流血,流血量在 50毫升左右,持续 3~7天结束。如果在月经时间、出血量上出现异常情况,即出现一些“另类月经”时,务须谨慎对待。

“激经”:划清与胎漏的界限

一般来说,女性一旦怀孕,卵巢就停止排卵,不会再来月经。但偏偏就有少数女性与众不同,在怀孕早期仍有少量阴道流血,与月经似是而非,出现“激经”。

中医归因于气血过盛;西医则认为体内激素水平尚较低,子宫蜕膜(蜕膜是母体和胎儿直接接触的界面)的形成还不完善而出血。一般说来,“激经”不会超过孕后 4个月,对母亲及胎儿无不良影响。

应对策略:关键是要注意将“激经”与胎漏划清界限。胎漏是指妇女怀孕以后,阴道不时少量出血,或时来时止,或淋漓不断,色红或淡红,或如黄豆汁,无腰痛、腹痛、小腹坠胀等现象,出血时间常从孕后40~50天开始。如果治疗不及时,可导致流产或早产。换言之,胎漏乃是流产的先兆,提示要注意保胎,与“激经”有着本质的区别。

“暗经”:顺其自然为好

有规律的月经乃是生育的前提条件,可也有这样的女性,从未来过月经,结果照样怀胎分娩,秘密何在?这就涉及到“暗经”这种极少见的现象。原来,有极少数女性,卵巢功能运作正常,子宫内膜也呈周期性变化,但属于自行退化,没有内膜脱落,因而没有经血来潮。 “暗经”的原因至今仍不明确,可能与子宫内膜的血管系统缺乏分化有关。应对策略:出现“暗经”,包括怀孕在内的各项功能都不受影响,照样生儿育女,故不必理会,顺其自然即可。当然,这得经专科医生全面检查后才能确定,不可自己盲目下结论,以避免与闭经混淆。

“闭经”:寻找病因及早治疗

女性初潮有早有晚,但不能过早与过晚。比如 8岁前就来月经,应怀疑性早熟;如果年满18岁尚无动静,医生就要下闭经的诊断了。为什么部分女性会出现闭经呢?原因很多,诸如疾病、环境改变和不良精神刺激等。另外,某些生殖器官病变或发育异常也可造成同样的结果。应对策略:尽早上医院查清原因,及时治疗。如果延误,会影响治疗效果,并可导致日后生育能力出现问题。

“倒经”:及时寻求医生帮助

“倒经”常表现为两种形式:一种是每当月经来潮时,出现口中咯血、鼻腔出血、外耳道流血、眼结膜出血或便血,且与月经一样呈周期性,又称为代偿性月经。

形成原因不全一样,以鼻腔出血为例,缘于鼻中隔前下方毛细血管网特别丰富,表浅而脆弱,极易发生出血。加上有些女性的鼻黏膜又对雌激素水平变化十分敏感,受其刺激而发生充血、肿胀,甚至像子宫内膜一样,随着雌激素水平骤然下降而出血。另一种是阴道里根本没有经血流出,只有子宫以外的出血,则叫做代替性月经。至于少数青春期女性,还没到月经来潮时就已经有鼻出血,且无周期性规律,与月经根本无关;或者月经期间,用手指挖鼻孔而引起出血,源于血管脆性改变,都不属于倒经的范畴。

应对策略:“倒经”一般不可怕,但如果表现为眼底视网膜出血,又未能及时采取措施,往往会损害视力,后果严重。另外,个别“倒经”可能与创伤,或施行刮宫、剖腹产、子宫切除手术等引起子宫内膜移位有关。发生“倒经”要及时就医。

治疗倒经需对症下药

治疗倒经的民间偏方1

〔组成〕插田泡不定根15g。

〔用法〕用酒、水各半蒸服,1日2次。

治疗倒经的民间偏方2

〔组成〕倒钩藤根15g。

〔用法〕水煎或炖鸡服。

治疗倒经的民间偏方3

〔组成〕秋葵花根30g。

〔用法〕水煎服,1日1剂。

治疗倒经的民间偏方4

〔组成〕倒触伞12g,笔筒草15g,茅草根15g。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

治疗倒经的民间偏方5

〔组成〕鲜韭菜叶适量。

〔用法〕洗净,捣烂取汁,和童便各一小杯内服。

治疗倒经的民间偏方6

〔组成〕大乌泡根30g,倒触伞根30g,茅草根15g,金银花藤15g。

〔用法〕煎水兑红糖服,1日3次。

治疗倒经的民间偏方7

〔组成〕倒扎草9~15g。

〔用法〕蒸酒服。

〔附注〕此方也可用于跌打损伤。

治疗倒经的民间偏方8

〔组成〕芒种花9~30g。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也可用于痧症、口腔炎、痢疾。

治疗倒经的民间偏方9

〔组成〕倒触伞12g,白泡刺根倒触伞12g,猫爪刺倒触伞12g。

〔用法〕泡酒500g,每次30g,日服2次。

倒经是怎么回事 中医对倒经的认识

中医理论认为,女性月经期间,体内气血汇聚冲脉,血海盛实,冲气旺盛。如果平时情志不畅,肝经郁而化火;或肺肾阴虚,虚火上炎;或日常嗜食辛辣燥热性的食物,导致胃中伏火上攻等,均可导致出现热迫血妄行,进而子宫以外的地方出现规律性的出血现象。

相关推荐

7个特殊经期要细心呵护

1、初潮 人类的生殖系统,出生后长时间处于“休眠”状态。随着生长发育,女孩十三四岁左右,出现月经来潮。首次来月经,医学上称“初潮”。“初潮”女性青春期到来的重要标志,部分少女初潮后一段时间,月经周期可能不太规则。其主要原因,月经周期调节功能不够稳定,容易受到内外因素,如体质、情绪和环境改变等影响,要注意心理疏导和卫生保健。 2、痛经 医学上称为原发性痛经。大多发生在初潮后1年-2年内,疼痛最早出现在月经来潮前12小时,行经第一天疼痛,持续2天-3天缓解。疼痛程度不一,主要在下腹部,可放射到腰骶部和大腿

竹节参的功效与作用 止血止痛

竹节参有止血止痛的作用。可治咯血、吐血、衄血、便血、尿血、倒经、崩漏、外伤出血等各种出血症,能很好地止血。对产后瘀阴腹痛、腰痛、风湿关节痛之症也有非常不错的效果。《西藏常用中草药》:“治血痢,便血血崩及产后出血过多。”

倒经也会引起贫血

中医中药治疗倒经症有明显的疗效,可按“急则治标,缓则治本”的原则施方。当鼻出血或吐血较多时,当务之急止血,可采用下列措施: 1、冷敷止血。 即让病人取坐位,头后仰,将冷水毛巾敷于前额。并用干净棉花浸透冷水,敷于鼻梁骨上,上齐双目,下齐鼻尖。 2、压迫止血。 即甩手指分别压迫两侧迎香穴(鼻翅旁开二-分凹陷处),同时将大蒜捣成泥,敷于两足心。 3、药物止血。 可用白茅根60克,小蓟50克,灶心土(打碎)20克,煎汤服。也可用鲜生地50克,鲜藕两节(洗净)一齐捣烂,挤汁服。 倒经症止血后,平素常以调经来达到治

女性一生要经历的几个经期阶段

1、初潮:人类的生殖系统,出生后长时间处于“休眠”状态。随着生长发育,女孩十三四岁左右,出现月经来潮。首次来月经,医学上称“初潮”。“初潮”女性青春期到来的重要标志,部分少女初潮后一段时间,月经周期可能不太规则。其主要原因,月经周期调节功能不够稳定,容易受到内外因素,如体质、情绪和环境改变等影响,要注意心理疏导和卫生保健。 2、痛经:医学上称为原发性痛经。大多发生在初潮后1年-2年内,疼痛最早出现在月经来潮前12小时,行经第一天疼痛,持续2天~3天缓解。疼痛程度不一,主要在下腹部,可放射到腰骶部和大腿

倒经的症状

症见经前或经期吐血、衄血,量较多、色红,尿黄便结,月经可见提前,量少或不行,舌红,脉多弦数。 症见经期或经后吐血、衄血,量少,色黯红,平素可见头晕耳鸣,手足心热,两颧潮红,潮热,口渴,舌红或绛,苔花剥或无苔,脉多见细数。

女人不同时期月经的七大症状

1.初潮 人类的生殖系统,出生后长时间处于“休眠”状态。随着生长发育,女孩十三四岁左右,出现月经来潮。首次来月经,医学上称“初潮”。“初潮”女性青春期到来的重要标志,部分少女初潮后一段时间,月经周期可能不太规则。其主要原因,月经周期调节功能不够稳定,容易受到内外因素,如体质、情绪和环境改变等影响,要注意心理疏导和卫生保健。 2.痛经 医学上称为原发性痛经。大多发生在初潮后1年-2年内,疼痛最早出现在月经来潮前12小时,行经第一天疼痛,持续2天-3天缓解。疼痛程度不一,主要在下腹部,可放射到腰骶部和大腿

凉粉煮的太稀了怎么办 凉粉煮好可以放冰箱冷藏多少天

如果没有加调料的话,凉粉放冰箱可以冷藏保存3-5天,如果已经好的凉粉,加了调料的,一般最多放一晚上,因为会影响口感,建议及时食用。 另外,冰凉粉也可以放在冰箱冰冻,这样虽然可以保存的更久,但这样会影响凉粉的口感,不建议这么,凉粉最好现吃比较好。

经期鼻子流血怎么回事

有一类女性在月经即将来潮时,卵巢所分泌的雌激素水平升高,使得鼻粘膜充血,肿胀,导致鼻塞或鼻出血,这段时期还会出现莫名心烦,易疲劳,乳房胀痛等不适,等到月经来潮时,这些现象会逐渐消失,医学上称此现象为“倒经”。

月经期为什么鼻子会出血

现代医学认为女性鼻粘膜、消化道粘膜在经前呈现充血状态,血管壁变得极为脆弱,尤其对雌激素特殊敏感,于出现鼻衄现象,现代医学叫“代偿性月经”。 中医认为这血热上冲所致,就如同沸腾的开水冲开顶盖,从壶盖喷溢出来一样的道理。血液随热由上冲出,所以常见月经血量减少,鼻衄的血越多,经血量减少得越明显。 倒经多见于年轻女性,因为她们的体质较好,无大病久病的损伤,活泼好动,情绪激动,又常有吃糖果零食的习惯,容易导致俗话所说的上火,形成血热而出现倒经的现象。同时伴有头胀头昏,心烦急躁,手心发热,口苦咽干,喜欢吃冷饮

女人要警惕4种异常月经

“激经”:划清与胎漏的界限 一般来说,女性一旦怀孕,卵巢就停止排卵,不会再来月经。但偏偏就有少数女性与众不同,在怀孕早期仍有少量阴道流血,与月经似而非,出现“激经”。中医归因于气血过盛;西医则认为体内激素水平尚较低,子宫蜕膜(蜕膜母体和胎儿直接接触的界面)的形成还不完善而出血。一般说来,“激经”不会超过孕后 4个月,对母亲及胎儿无不良影响。 应对策略:关键要注意将“激经”与胎漏划清界限。胎漏指妇女怀孕以后,阴道不时少量出血,或时来时止,或淋漓不断,色红或淡红,或如黄豆汁,无腰痛、腹痛、小腹坠胀等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