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经是什么应该怎么做
倒经是什么应该怎么做
倒经时为什么会鼻出血或吐血呢?现代医学认为,鼻粘膜与女性的生殖器官两者之间有生理方面的联系,鼻粘膜的某些特定区域对卵巢雌激素的反应较为敏感以致出血;中医则认为是由于血热气逆所引起,平时性情急躁爱生闷气,以致肝气不舒,肝火内盛;或平素嗜食辛辣食品等都可发生倒经现象而出现鼻出血或吐血。
患倒经病者在出现鼻出血或吐血时,可让病人坐在椅子上,头向后仰、用冷水毛巾敷于前额和鼻梁骨上。也可以用手指分别按压鼻翼旁开一分凹陷处的迎香穴,可收到止血的功效。并同时服中西药物进行调理止血。当然病者最重要的是积极进行病因治疗,调理身体,使月经恢复正常。
女人要警惕4种异常月经
“闭经”:寻找病因及早治疗
女性初潮有早有晚,但不能过早与过晚。比如 8岁前就来月经,应怀疑性早熟;如果年满18岁尚无动静,医生就要下闭经的诊断了。为什么部分女性会出现闭经呢?
原因很多,诸如疾病、环境改变和不良精神刺激等。另外,某些生殖器官病变或发育异常也可造成同样的结果。
应对策略:尽早上医院查清原因,及时治疗。如果延误,会影响治疗效果,并可导致日后生育能力出现问题。
“倒经”:及时寻求医生帮助
“倒经”常表现为两种形式:一种是每当月经来潮时,出现口中咯血、鼻腔出血、外耳道流血、眼结膜出血或便血,且与月经一样呈周期性,又称为代偿性月经。
形成原因不全一样,以鼻腔出血为例,缘于鼻中隔前下方毛细血管网特别丰富,表浅而脆弱,极易发生出血。加上有些女性的鼻黏膜又对雌激素水平变化十分敏感,受其刺激而发生充血、肿胀,甚至像子宫内膜一样,随着雌激素水平骤然下降而出血。另一种是阴道里根本没有经血流出,只有子宫以外的出血,则叫做代替性月经。
至于少数青春期女性,还没到月经来潮时就已经有鼻出血,且无周期性规律,与月经根本无关;或者月经期间,用手指挖鼻孔而引起出血,源于血管脆性改变,都不属于倒经的范畴。
应对策略:“倒经”一般不可怕,但如果表现为眼底视网膜出血,又未能及时采取措施,往往会损害视力,后果严重。另外,个别“倒经”可能与创伤,或施行刮宫、剖腹产、子宫切除手术等引起子宫内膜移位有关。发生“倒经”要及时就医,寻求医生的帮助。
经期流鼻血怎么办
现代医学认为,鼻黏膜与子宫内膜构造相似,鼻黏膜对卵巢雌激素的反应较为敏感,因而在月经期间鼻黏膜过度充血、水肿以致出血;也有人认为是子宫内膜随血液跑到了鼻黏膜所致,血液病也是引起倒经的因素之一。目前,对倒经还没有较理想的治疗方法,一般治疗原则是纠正局部病变,多采用电灼出血点及子宫内膜异位灶,也可采用甲基睾丸素和合成孕激素治疗。
中医认为倒经是由于血热气逆而引起,与肝气不舒、肝火内盛或平素嗜食辛辣食品有关。中药治疗倒经有独特的疗效,根据“热者清之”、“逆者平之”的原则,多采用清热降逆、引血下行的方法治疗。临床上可根据患者伴有的症状进行辨证施治,常分为肝经郁热和肺肾阴虚两种类型。
肝经郁热型的患者于每次月经期或月经前有鼻出血,出血量较多,血色鲜红,伴有心烦易怒,两肋胀痛,头晕口苦。也有的患者月经提前,量不多,渐渐至闭经。舌红苔黄,脉弦数。治疗宜解郁清肝,降逆止血,可选用丹栀逍遥散加川牛膝、白茅根、茜草治疗。
倒经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体内激素因素导致出现倒经
这种原因导致出现的闭经一般表现为鼻腔出现经期出血现象。由于鼻中膈中分布有很多脆弱的毛细血管网,极易发生出血。同时鼻黏膜的某些特殊部位对卵巢雌激素水平的变化十分敏感,在雌激素的刺激下,可使导致鼻腔黏膜发生充血、肿胀,甚至像子宫内膜一样,随着雌激素水平的骤然下降而发生周期性的出血。
倒经吃什么好
原料:鲜韭菜适量。
做法:韭菜洗净后,捣烂出汁,滤渣取汁。每次用温开水送服1杯。
功效:治疗女性经期倒经和鼻出血。
原料:黑枣500克,猪蹄1只,白糖250克。
做法:黑枣、猪蹄、白糖一同放入煲内,加适量清水,煲的烂熟后即可食用。月经前5天服用完。
功效:适用于倒经患者。
原料:鲜藕500克。
做法:先将鲜藕捣碎,过滤去渣,取汁,加入适量白糖,调匀即可饮用。代茶饮用。
功效:适用于倒经患者。
原料:猪皮60克,猪蹄1只,大枣10枚。
做法:猪皮、猪蹄、大枣洗净,同下入锅内,加清水适量,直到煮烂为止。月经前每天1剂,连续服用5~10剂。
功效:适用于妇女经期倒经及鼻出血。
原料:麦冬15克,人参、生山药各12克,清半夏、白芍、丹参各9克,甘草、生桃仁各6克,大枣3枚。
做法:以上原料一同用水煎服。每天1剂,每天口服2次。
功效:养血清热,调经降逆。适用于阴虚肺燥引起的倒经。
原料:当归(酒洗)、大熟地、丹皮各15克,白芍(酒炒)6克,白茯苓、沙参、黑芥穗各9克。
做法:以上原料一同用水煎服。每天1剂,每天服用2次。
功效:补肾清肝。适用于肾阴不足、肝气上逆引起的倒经。
月经期鼻子出血有问题吗
出现倒经时应该怎么办?
发生倒经的情况时,不要惊慌,应马上用毛巾浸透凉水后湿敷前额,达到冷凝止血的目的,或用云南白药粉面撒在棉球上再塞入鼻孔,若出血较多可将药粉直接撒入鼻内。
与此同时应该清楚的认识到服用药物只是消极的一面,积极的一面是防止倒经的发生,最好的办法就是保持生活的规律性和健康稳定的情绪,并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这些才是最有效的防止倒经发生的最佳良策。
可选用下方治疗:
1、方药:黄芩、菊花各10克,茅根30克
用法:煎水代茶常饮,经前服用。
说明:本方有清热凉血的作用,经前服用,有预防倒经发生的作用。
2、方药:鲜生地、珍珠母各30克,丹皮炭12克,焦山栀、荆芥炭、黄芩各6克,牛膝炭15克,生甘草3克
用法:水煎,每日1剂,早晚各服1次,经前服5剂。
说明:本方能清热凉血止血、引血下行。可治疗倒经。
倒经吃什么好
倒经是经血上逆,可能跟你这段时间的情绪波动有关,楼主可以通过下面的食疗调理一下身体,不过还是要注意近段时间的情绪,忧思过重或者脾气不好会加重倒经现象,偶尔一两次,不是很严重可以自行调理,次数多了就要去医院检查了。
食疗一:猪皮煲猪蹄
食材:猪皮60克、猪蹄1只、大枣10枚
制作:
(1)洗干净猪皮切成半厘米宽的条状,猪蹄切成八大块,大枣洗干净;
(2)一同放入高压锅中,加水蒸至猪皮、猪蹄烂熟。
功效:滋阴养血
食疗二:牛膝高梁粥
食材: 高梁米200克、牛膝6克。
制作:高梁米、牛膝洗干净、一同放入锅中,加水煮成粥。
功效:活血通脉,引血下行。注意:进食牛膝高梁粥时,避免食用燥热的食物。
食疗三:黄花藕节
食材: 黄花菜30克、鲜藕节60克
制作:洗干净食材,一同放入锅中煮汤喝
功效:行肝止血,有调经的作用。
倒经的原因
一些女孩子常会在月经期流鼻血,民间称为倒经,医学上称为“代偿性月经”。倒经表现为除阴道流血外,鼻子(或口腔)也会流少量的血,持续天数不等,多发于月经来潮前1-2天或行经期间,而且像月经来潮似的,具有周期规律性。临床观察统计,倒经以鼻出血较为常见。
倒经的原因,一是在鼻中隔前下方有一个血管丰富而脆弱的区域,该区域对雌激素较为敏感。月经期女孩体内此激素增多,受增多的雌激素刺激,该区域会出现鼻粘膜血管增生,肿胀充血症状,最后破裂流血。二是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灶在鼻粘膜处,经期来潮前一两天,保持情结稳定、心情舒畅,多吃些蔬菜水果,多饮水,避免用力捏鼻子,可有效地防范月经的倒行。
一般来说,倒经的出血量不会太多,绝不会超出一般月经量,对身体健康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无须害怕。轻者可不予治疗,因为倒经不一定会终生出现,有时不治也可以自行消失,少女倒经流血较多时应摒除心理,到医院请耳鼻喉科医生诊治。如果未发现鼻腔畸形或有其它病症的话,可以鼻腔滴药(如麻典素)局部止血或自行局部压迫止血。也可在医生指导下,口服安络血、维生素K4等止血剂等。
中医认为倒经是由血热、气机不利等因素旨起的。中药用藕节、白芨各煎汤顿服,可起到临时止血的作用。此外,用细线扎紧流血鼻孔对侧中指的第二指节,并举高该手,也可达到止血的目的。止血后,重者应在下次来月经前20天左右到医院对求根治。经过数个月可选用以下方药:
单方验方:鲜茅根,土牛膝,或干藕节,桑叶,白茅要,或小蓟,以上均水煎服。
食疗方:鲜藕,捣碎取汁,加白糖适量,调节器均饮用,或用黄花菜、茅根各,水煎服。还可用生地,大米适量,将生地煎取汁,大米煮成粥后加入药汁及冰糖适量,再煮片刻后服食。
外治法;用大蒜,捣烂成泥,敷两脚心涌泉穴,待鼻孔有蒜气呼出时即为有效。也可用黄柏、丹皮、山栀子、广郁金各,大蒜适量,共捣烂作饼状,敷双涌泉穴及神阙穴。
经期流鼻血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中医认为,倒经是由于血热气逆所引起,平时心情急躁,爱生气,以致肝气不舒,肝火内盛,或是平时嗜吃辛辣食物,郁热内积,造成血热,当月经快来或是月经已经来的时候,内热迫使经血上逆,就会发生倒经。
什么是倒经
月经期,在子宫以外部位如鼻粘膜、胃、肠、肺、乳腺等部位发生出血,称为倒经,亦称“代偿性月经”、“周期性子宫外出血”。此时,月经量少,甚至无月经,鼻衄或吐血量可多可少。常伴有全身不适、精神不畅、烦躁不安、下腹部胀痛等症状。
倒经大多是由子宫内膜异位症引起,病因可能和各脏层上皮分化异常相关。血液病也是引起倒经的因素之一。
目前,对倒经还没有较理想的治疗方法。一般治疗原则是,有局部病变就纠正局部病变,多采用电灼出血点及子宫内膜异位灶。如无明显局部病变发现,而衄血、吐血量甚多时,可采用单纯孕激素假孕疗法或雄激素治疗,也有人主张长期应用雌激素-孕激素周期治疗,但效果均不理想。
遇上另类月经 务必要谨慎对待
很多女性常感叹,“做女人难,单说每月的‘那几天’吧,有几个轻松度过?”这里所说的“那几天”就是指月经期。月经是女性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正常的月经是健康育龄女性生儿育女的必要条件,表明生殖功能正常,也是健康状态良好的一个标志。正常月经是每隔28~30天便有一次阴道流血,流血量在 50毫升左右,持续 3~7天结束。如果在月经时间、出血量上出现异常情况,即出现一些“另类月经”时,务须谨慎对待。
“激经”:划清与胎漏的界限
一般来说,女性一旦怀孕,卵巢就停止排卵,不会再来月经。但偏偏就有少数女性与众不同,在怀孕早期仍有少量阴道流血,与月经似是而非,出现“激经”。
中医归因于气血过盛;西医则认为体内激素水平尚较低,子宫蜕膜(蜕膜是母体和胎儿直接接触的界面)的形成还不完善而出血。一般说来,“激经”不会超过孕后 4个月,对母亲及胎儿无不良影响。
应对策略:关键是要注意将“激经”与胎漏划清界限。胎漏是指妇女怀孕以后,阴道不时少量出血,或时来时止,或淋漓不断,色红或淡红,或如黄豆汁,无腰痛、腹痛、小腹坠胀等现象,出血时间常从孕后40~50天开始。如果治疗不及时,可导致流产或早产。换言之,胎漏乃是流产的先兆,提示要注意保胎,与“激经”有着本质的区别。
“暗经”:顺其自然为好
有规律的月经乃是生育的前提条件,可也有这样的女性,从未来过月经,结果照样怀胎分娩,秘密何在?这就涉及到“暗经”这种极少见的现象。原来,有极少数女性,卵巢功能运作正常,子宫内膜也呈周期性变化,但属于自行退化,没有内膜脱落,因而没有经血来潮。 “暗经”的原因至今仍不明确,可能与子宫内膜的血管系统缺乏分化有关。应对策略:出现“暗经”,包括怀孕在内的各项功能都不受影响,照样生儿育女,故不必理会,顺其自然即可。当然,这得经专科医生全面检查后才能确定,不可自己盲目下结论,以避免与闭经混淆。
“闭经”:寻找病因及早治疗
女性初潮有早有晚,但不能过早与过晚。比如 8岁前就来月经,应怀疑性早熟;如果年满18岁尚无动静,医生就要下闭经的诊断了。为什么部分女性会出现闭经呢?原因很多,诸如疾病、环境改变和不良精神刺激等。另外,某些生殖器官病变或发育异常也可造成同样的结果。应对策略:尽早上医院查清原因,及时治疗。如果延误,会影响治疗效果,并可导致日后生育能力出现问题。
“倒经”:及时寻求医生帮助
“倒经”常表现为两种形式:一种是每当月经来潮时,出现口中咯血、鼻腔出血、外耳道流血、眼结膜出血或便血,且与月经一样呈周期性,又称为代偿性月经。
形成原因不全一样,以鼻腔出血为例,缘于鼻中隔前下方毛细血管网特别丰富,表浅而脆弱,极易发生出血。加上有些女性的鼻黏膜又对雌激素水平变化十分敏感,受其刺激而发生充血、肿胀,甚至像子宫内膜一样,随着雌激素水平骤然下降而出血。另一种是阴道里根本没有经血流出,只有子宫以外的出血,则叫做代替性月经。至于少数青春期女性,还没到月经来潮时就已经有鼻出血,且无周期性规律,与月经根本无关;或者月经期间,用手指挖鼻孔而引起出血,源于血管脆性改变,都不属于倒经的范畴。
应对策略:“倒经”一般不可怕,但如果表现为眼底视网膜出血,又未能及时采取措施,往往会损害视力,后果严重。另外,个别“倒经”可能与创伤,或施行刮宫、剖腹产、子宫切除手术等引起子宫内膜移位有关。发生“倒经”要及时就医。
治疗倒经需对症下药
治疗倒经的民间偏方1
〔组成〕插田泡不定根15g。
〔用法〕用酒、水各半蒸服,1日2次。
治疗倒经的民间偏方2
〔组成〕倒钩藤根15g。
〔用法〕水煎或炖鸡服。
治疗倒经的民间偏方3
〔组成〕秋葵花根30g。
〔用法〕水煎服,1日1剂。
治疗倒经的民间偏方4
〔组成〕倒触伞12g,笔筒草15g,茅草根15g。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
治疗倒经的民间偏方5
〔组成〕鲜韭菜叶适量。
〔用法〕洗净,捣烂取汁,和童便各一小杯内服。
治疗倒经的民间偏方6
〔组成〕大乌泡根30g,倒触伞根30g,茅草根15g,金银花藤15g。
〔用法〕煎水兑红糖服,1日3次。
治疗倒经的民间偏方7
〔组成〕倒扎草9~15g。
〔用法〕蒸酒服。
〔附注〕此方也可用于跌打损伤。
治疗倒经的民间偏方8
〔组成〕芒种花9~30g。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也可用于痧症、口腔炎、痢疾。
治疗倒经的民间偏方9
〔组成〕倒触伞12g,白泡刺根倒触伞12g,猫爪刺倒触伞12g。
〔用法〕泡酒500g,每次30g,日服2次。
倒经是怎么回事 中医对倒经的认识
中医理论认为,女性月经期间,体内气血汇聚冲脉,血海盛实,冲气旺盛。如果平时情志不畅,肝经郁而化火;或肺肾阴虚,虚火上炎;或日常嗜食辛辣燥热性的食物,导致胃中伏火上攻等,均可导致出现热迫血妄行,进而子宫以外的地方出现规律性的出血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