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妊娠可以引发肾病综合征吗

妊娠可以引发肾病综合征吗

妊娠能引发肾病综合征吗?肾病综合征的病因。肾病综合征就是大量蛋白尿、水肿等症状的一组综合征,其分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和继发性肾病综合征,本病早期基膜病变较轻,随着病变逐渐进展,大量蛋白从尿中排出,是造成血浆蛋白降低的重要原因。

妊娠本身所致的肾病综合征,主要有两种类型。此外,妊娠前原有肾小球疾病在妊娠期也可出现肾病综合征。妊娠诱发的肾病综合症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先兆子痫诱发肾病综合征,一种是周期性妊娠肾病综合征。

一、先兆子痫诱发肾病综合征

这是妊娠晚期最多见的肾病综合征。在妊娠24周后出现大量蛋白尿、低白蛋白血症、高脂血症、高度水肿及高血压,它是由于 PIH 引起的大量蛋白尿的后果。First等报道11例妊娠后期出现的肾病综合征,经肾活检证明具有先兆子痫的特征,而无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病理变化。高血压、高尿酸血症及肾病综合征发生在妊娠第23~39周。尿蛋白为5.7~23g/d,血清白蛋白在18~35g/L(1.8~3.5g/dl),尿素氮为 2.5~5.4mmol/L(7~15mg/dl),肌酐70.7~123.8μmol/L(0.8~1.4mg/dl),尿酸为 374.7~606.7μmol/L(6.3~10.2mg/dl)。出生婴儿8个存活(包括一双胞胎),4个死婴。产后症状都消失。其他作者报告相似,都认为这种肾病综合征胎儿死亡率较高,而母体的预后与一般的 PIH 相似。

二、周期性妊娠肾病综合征

周期性妊娠肾病综合征(cyclic nephrotic syndrome of pregnancy)较为少见,对母体及胎儿影响较小,此病高血压及肾功能均正常,故预后较先兆子痫诱发肾病综合征为好。产后自行缓解,下次妊娠又可发生。一般认为主要是妊娠期大量蛋白尿、血清白蛋白常降至5~10g/L所致。

感冒引起的肾病综合症是怎么回事

因为肾病综合症患者体质弱,体内免疫细胞比正常的人少,人体免疫功能比较弱,有病菌侵入时,免疫细胞不但没有吞噬病菌,而是暂时把病菌包容起来,身体中的病菌抗体与病菌本身结合成一种免疫复合物,随着血液循环,到了肾脏时,会沉积到肾小球的基底膜,从而损害肾脏,使大量蛋白流失,最终将引起肾病综合症复发或使病情加重。

对肾病综合症患者来说,感冒是血尿、蛋白尿反复出现与加重的重要诱因。所以肾病综合征患者治疗期间以及治愈后一定要注意保暖,以免引起感冒导致病情复发。

相关统计表明、在引发肾病综合征的病因中、上呼吸道感染约占60%至70%。秋季天气忽冷忽热、早晚低温、细菌、病毒非常活跃、上呼吸道感染极易流行、因此肾病综合征患者也有所增多。

肾病综合征大都在咽痛或上呼吸道感染后1至2周发病。发病时表现为:有轻重不一的食欲减退、疲乏无力、恶心呕吐、头痛;部分病人感染没有控制则可出现发热、体温一般在38℃左右;小便量减少、颜色深而混浊、继而出现肉眼血尿、但持续时间不长、数天后多转为镜下血尿;绝大多数患者尿常规检查都有蛋白、一般病后2到3周尿蛋白转为少量或微量、2到3个月消失、如持续性蛋白尿则是转变为肾病综合征的表现。

关于感冒引起的肾病综合症是怎么回事,上文中的介绍已经很清楚了,希望大家对此都能认真对待,保护自身健康免受伤害才是最重要的,不管肾病综合征诱发因素有多少,或是治疗难度有多大,都是需要早点做好防治准备工作的。

肾病综合征是怎么引起的呢

引起肾病综合征的原因很多,概括起来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其中以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为主,在继发性肾病综合征中系统性红斑狼疮、糖尿病肾病、肾淀粉样变、过敏性紫癜为多见。

原发性肾病综合症为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所致,成人约2/3和大部分儿童的肾病综合征为原发性,它主要包括微小病变性肾病、膜性肾病、膜增生性肾病、系膜增生性肾病、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

而引起继发性肾病综合征发生的原因很多,一般小儿应着重除外遗传性、感染性疾病及过敏性紫癜等引起的继发性肾病综合征,中青年则应着重除外结缔组织病、感染、药物引起的继发性肾病综合征,老年则应着重考虑代谢性疾病及新生物有关的肾病综合征。

其病因也是多方面的,系统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混合性结缔组织疾病、干燥综合征、类风湿性关节炎、多动脉炎;代谢性疾病:糖尿病、肾淀粉样变、多发性骨髓瘤、粘液水肿;过敏性疾病:过敏性紫癜、药物过敏、毒蛇咬伤、花粉和其它过敏原致敏;感染性疾患:梅毒、疟疾、血吸虫病、亚急性心内膜炎等;肾毒性物质:如汞、铋、金、三甲双酮;恶性肿瘤:如霍奇金病、淋巴性白血病、癌肿;遗传性疾病:家族遗传性肾炎、先天性肾病综合征;其它:妊娠毒血症、肾移植的慢性排斥、原发性恶性肾硬化、肾动脉狭窄等。

感冒对肾病综合症的影响是什么

专家说、当感冒特别是病毒性感冒诱发机体免疫功能紊乱时、免疫细胞不但不吞噬病菌、反而把病菌包容起来、身体中的病菌抗体与病菌本身结合成一种免疫复合物、随着血液循环到达肾脏、随后沉积到肾小球固有细胞、最终导致肾病综合征的发生。

相关统计表明、在引发肾病综合征的病因中、上呼吸道感染约占60%至70%。秋季天气忽冷忽热、早晚低温、细菌、病毒非常活跃、上呼吸道感染极易流行、因此肾病综合征患者也有所增多。

肾病综合征大都在咽痛或上呼吸道感染后1至2周发病。发病时表现为:有轻重不一的食欲减退、疲乏无力、恶心呕吐、头痛;部分病人感染没有控制则可出现发热、体温一般在38℃左右;小便量减少、颜色深而混浊、继而出现肉眼血尿、但持续时间不长、数天后多转为镜下血尿;绝大多数患者尿常规检查都有蛋白、一般病后2到3周尿蛋白转为少量或微量、2到3个月消失、如持续性蛋白尿则是转变为肾病综合征的表现。

肾炎不是感染性疾病,而是一种免疫性疾病是肾免疫介导的炎性反应。其实感冒并不直接导致肾炎,而是机体对感冒的反应导致了肾炎。感冒病毒感染人体后,机体产生抗体,结合成免疫复合物。这样虽可消灭外来抗原(细菌或病毒),但形成的免疫复合物也会沉积到肾组织,导致炎症细胞浸润,诱发炎症性反应,从而引起肾炎。

感冒为什么会引发肾病

感冒是生活中最普遍的疾病,每个人都有过感冒的经历,但你知道感冒也会引发肾病吗?感冒后腿部及眼脸处出现不同程度的浮肿时,就要当心,或许你已经患上了肾病。

感冒后身体出现不同程度的浮肿或是肾病在作怪。不少患者感冒后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浮肿,这也成了一种自然现象,认为加以休息自然会好起来。但也有部分感冒患者不但浮肿不消失,反而越来越严重,再次检查时才被诊断为肾病综合征等。

那么小小感冒为什么会诱发肾病呢?感冒诱发肾病的原因和个人体质有直接关系,这主要是在感冒时患者身体内会产生大量免疫复合物,对于体质较好的患者来说免疫复合物可以正常排出,而体质差的患者免疫复合物将会滞留在肾脏内,这对肾脏直接造成损伤,而诱发肾病。

肾病综合征如何鉴别

1.紫癜性肾炎

病人具备皮疹、紫癜、关节痛、腹痛及便血等特征表现,又有血尿、蛋白尿、水肿、高血压等肾炎的特点。若紫癜特征表现不典型,易误诊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本病早期往往伴血清IgA升高。肾活检弥漫系膜增生为常见病理改变,免疫病理是IgA及C3为主要沉积物,故不难鉴别。

2.狼疮性肾炎

多见于20~40岁女性,病人多有发热、皮疹及关节痛,血清抗核抗体、抗ds-DNA、抗SM抗体阳性,补体C3下降,肾活检光镜下除系膜增生外,病变有多样性特征。免疫病理呈“满堂亮”。

3.糖尿病肾病

多发于糖尿病史10年以上的病人,可表现为肾病综合征。眼底检查有微血管改变。肾活检示肾小球基底膜增厚和系膜基质增生,典型损害为Kimmelstiel-Wilson结节形成。肾活检可明确诊断。

4.乙肝病毒相关肾炎

可表现为肾病综合征,病毒血清检查证实有病毒血症,肾脏免病理检查发现乙肝病毒抗原成分。

5.Wegner肉芽肿

鼻及鼻窦坏死性炎症、肺炎、坏死性肾小球为本病的三大特征。肾损害的临床特征为急进性肾小球肾炎或肾病综合征。血清γ球蛋白、IgG、IgA增高。

6.淀粉样肾病

早期可仅有蛋白尿,一般经3~5年出现肾病综合征,血清γ球蛋白增高,心脏、肝、脾大,皮肤有血清γ球蛋白苔癣样黏液样水肿,确诊依靠肾活检。

7.恶性肿瘤所致的肾病综合征

各种恶性肿瘤均可通过免疫机制引起肾病综合征,甚至以肾病综合征为早期临床表现。因此对肾病综合征病人应做全面检查,排除恶性肿瘤。

8.肾移植术后移植肾复发

肾移植后肾病综合征的复发率约为10%,通常术后1周至25个月,出现蛋白尿,受者往往出现严重的肾病综合征,并在6个月至10年间丧失移植肾。

9.药物所致肾病综合征

有机金、汞、D-青霉胺、卡托普利(巯甲丙脯酸)、非类固醇类消炎药有引起肾病综合征(如膜性肾病)的报道。应注意用药史,及时停药可能使病情缓解。

10.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相关性肾病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相关肾病(HIV-AN)是AIDS患者肾脏合并症,多见于HIV感染的早期,其他严重感染之前。依据患者有无HIV易感因素(如静脉毒品滥用、同性恋、HIV高发地区及人群),早期HIV检测及抗HIV抗体的检测,并结合HIV的其他临床表现(如无症状性感染、持续性淋巴结肿大、继发性肿瘤)可有助于HIV-AN的诊断。结合肾病综合征患者及肾病综合征范围的蛋白尿患者,尤其是对短期内肾功能进行性恶化的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患者应想到本病的可能性。HIV-AN的肾病理学特征是:全球性或节段性肾小球毛细血管壁收缩与塌陷,伴有明显的足突细胞增生;光镜中只要任何一个肾小球呈全球性塌陷或20%以上的肾小球呈节段性塌陷就应考虑本病;电镜下HIV-AN的肾小球内皮细胞、间质白细胞内有大量的管网状包涵物(存在于80%~90%的HIV-AN患者),有助于确立诊断。

11.混合性结缔组织病肾损害

患者同时具有系统性硬化症、系统性红斑狼疮和多发性肌炎或皮肌炎三种疾病的混合表现,但不能确诊其中一疾病,血清多可检出高滴度的抗RNP抗体,抗SM抗体阴性,血清补体几乎都正常。肾损害仅约5%,主要表现为蛋白尿及血尿,也可发生肾病综合征,肾功能基本正常,肾活检病理改变多为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或膜性肾病。对糖皮质激素反应好,预后较好。

12.类风湿性关节炎肾损害

类风湿性关节炎好发于20~50岁女性,肾损害的发生率较低,其肾损害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类风湿性关节炎镇痛药肾病、类风湿性关节炎并发肾淀粉样变、类风湿性关节炎并发肾小球肾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并发肾病综合征十分罕见,其类风湿因子阳性,肾活检最常见为系膜性肾小球肾炎,应用皮质激素治疗后可改善。

13.冷球蛋白血症肾损害

临床上遇到紫癜、关节痛、雷诺现象、肝脾肿大、淋巴结肿大、视力障碍、血管性晕厥及脑血栓形成等,同时并发肾小球肾炎,应考虑本病,进一步证实血中冷球蛋白增高,即可确定诊断。冷球蛋白血症都可引起肾损害。在临床上1/3患者发生慢性肾小球疾病,主要表现为蛋白尿及镜下血尿,常可发生肾病综合征及高血压,预后较差。少数患者表现为急性肾炎综合征,部分可呈急进性肾炎综合征,直接发展至终末期衰竭。

14.结节病肾损害

结节病是少见的病因未明的多系统肉芽肿性疾病,肾脏受累较少见,临床肾损害者约占1%,肾活检及尸检时发现肾病变者达20%,多发于30~50岁,男女均可发病。确诊主要依靠实验室检查及胸部照片,淋巴结、皮肤、肝、肾活检,血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活性升高等有助于诊断。结节病的肾损害可分为:肉芽肿直接侵犯肾脏、钙代谢异常所致肾损害和肾小球肾炎。

15.纤维素性肾小球病

40~60岁发病多见,男性偏多,大多数患者有镜下血尿,几乎所有患者均有蛋白尿,60%~70%患者为肾病综合征范畴蛋白尿,50%以上患者有高血压,绝大多数无系统性疾病,有少数病例合并恶性肿瘤。电镜下示存在类似淀粉样纤维丝样物质或呈中空的微管样结构的纤维样物质,但对刚果红染色、硫磺素T等染色阴性。目前,倾向于把两者视为同一疾病。

16.胶原Ⅲ肾小球病

成人及儿童均可发病,男性多见。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常以蛋白尿和肾病综合征为特点,长时期内肾功能正常,以后逐渐进展为慢性肾功能衰竭,肾活检病理检查是诊断本病的惟一手段,免疫荧光可见增宽的系膜区及整个毛细血管均见强阳性胶原Ⅲ。

17.纤维连接蛋白肾小球病

发病在14~59岁,多见于30岁以下年轻人,男女均可受累,本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蛋白尿是本病常见的临床表现,50%患者有高血压。肾活检病理检查光学显微镜下可见系膜区及内皮下均质的透明样物质(PAS阳性),刚果红染色阴性,电子显微镜检查可见毛细血管襻腔内充满纤细的颗粒状电子致密物,基底膜厚度正常,这些刚果红染色阴性的纤维直径较免疫管状疾病的纤维小,其分布与光学显微镜下所见的PAS阳性的物质相一致;免疫病理检查系纤维连接蛋白染色肾小球强阳性,且弥漫分布于系膜区和内皮下,有助于确诊。

18.脂蛋白肾小球病

多见于男性,多数呈散发性,少数为家族性发病。全部患者存在蛋白尿,有的逐渐进展为肾病范围的蛋白尿,脂蛋白不在肾外形成栓塞。其病理特征为高度膨胀的肾小球毛细血管襻腔中存在层状改变的“脂蛋白栓子”,组织化学染色脂蛋白阳性,电子显微镜下证实“脂蛋白栓塞”,并存在血脂质代谢异常,诊断不难确立。本病无确切有效的治疗方法。

老年人肾病综合征病因

一、发病原因

老年人肾病综合征中继发性肾病综合征发生率高。其中以肾淀粉样变最高。约占全部老年患者肾病综合征的15%,其次是各种肿瘤,也常引起老年人继发肾病综合征,如胃肠道肿瘤、淋巴瘤白血病、肺癌发生率为11%。还有其他疾病,如老年糖尿病肾病、乙型肝炎,某些药物(非特异性消炎药、金制剂、青霉胺),血管炎、冷球蛋白血症、巨球蛋白血症等。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中,病理分型以膜性肾病最为常见。据国外80年代的资料分析:膜性肾病占36.5%,微小病变占19.4%,各类增殖性肾炎占15.3%,局灶性肾小球硬化占7.7%,其他类型少见。

二、发病机制

肾小球疾病的病因还未完全阐明,它们发病机理也不尽相同,但可以认为免疫因素是它们致病的主要机制。

常见的引发肾病综合征的病因有哪些

(1)免疫性疾病 由系统性红斑狼疮和过敏性紫癜引起的肾综占继发性肾综的首位。其他有结节性动脉炎、皮肌炎、系统性硬皮病……这部分肾综治疗效果及预后好坏取决于原发病及肾病理损害程度。

(2)感染:细菌感染,有细菌性心内膜炎、伤寒、斑疹伤寒、金黄色葡萄球菌败血症、骨髓炎、结核或麻风等;病毒感染见于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水痘或带状疤疹;寄生虫感染见于疟疾、血吸虫病、丝虫病等。

(3)常见的引发肾病综合征的病因有毒素及过敏:如蜜蜂刺伤、蛇咬伤、花粉过敏、疫苗过敏等。

(4)肿瘤:肺、胃、结肠、乳腺、卵巢、甲状腺等肿瘤,白血病及淋巴瘤,willm瘤等。

(5)全身性疾病:糖尿病肾病、肾硬化、肾淀粉样变性、粘液性水肿、巨球蛋白血症等。

(6)机械性因素:肾静脉血栓形成、肾动脉狭窄、下腔静脉阻塞、充血性心力衰竭、慢性缩窄性心包炎及妊娠肾病等。

(7)遗传性疾病:先天性肾病综合征、alport综合征、fabry病、镰状细胞贫血、指甲-膑骨综合征、脂肪营养不良、家族性肾综等。

肾病综合征是怎么形成的

一、原发性的肾病综合征主要是由于肾小球疾病导致的,如肾小球肾炎、微小病变性肾病等疾病。

二、继发性肾病综合征,当受到细菌、病毒、寄生虫感染等都会引发肾病综合征;如果患有系统性疾病、遗传性疾病、代谢性疾病、肿瘤等也是会造成肾病综合征的发生。

另外,其他的中毒、过敏等情况也是引发肾病综合征的原因,所以当出现之后就要及时的进行治疗。

肾病综合症如何鉴别诊断

肾病综合征是一组临床表现相似的症候群,而不是独立的疾病。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水肿、高血脂症。引起肾病综合征的原因很多。概括起来可分为两大类。即:原发性和继发性。

确诊原发性肾病综合征,首先必须与继发性肾病综合征相鉴别。临床常见的、须与本病鉴别的继发性肾病综合征主要有以下几种:

1.紫癜性肾炎 病人具备皮疹、紫癜、关节痛、腹痛及便血等特征表现,又有血尿、蛋白尿、水肿、高血压等肾炎的特点。若紫癜特征表现不典型,易误诊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本病早期往往伴血清IgA升高。肾活检弥漫系膜增生为常见病理改变,免疫病理是IgA及C3为主要沉积物,故不难鉴别。

2.狼疮性肾炎 多见于20~40岁女性,病人多有发热、皮疹及关节痛,血清抗核抗体、抗ds-DNA、抗SM抗体阳性,补体C3下降,肾活检光镜下除系膜增生外,病变有多样性特征。免疫病理呈“满堂亮”。

3.糖尿病肾病 多发于糖尿病史10年以上的病人,可表现为肾病综合征。眼底检查有微血管改变。肾活检示肾小球基底膜增厚和系膜基质增生,典型损害为Kimmelstiel-Wilson结节形成。肾活检可明确诊断。

4.乙肝病毒相关肾炎 可表现为肾病综合征,病毒血清检查证实有病毒血症,肾脏免病理检查发现乙肝病毒抗原成分。

5.Wegner肉芽肿 鼻及鼻窦坏死性炎症、肺炎、坏死性肾小球为本病的三大特征。肾损害的临床特征为急进性肾小球肾炎或肾病综合征。血清γ球蛋白、IgG、IgA增高。

6.淀粉样肾病 早期可仅有蛋白尿,一般经3~5年出现肾病综合征,血清γ球蛋白增高,心脏、肝、脾大,皮肤有血清γ球蛋白苔癣样黏液样水肿,确诊依靠肾活检。

7.恶性肿瘤所致的肾病综合征 各种恶性肿瘤均可通过免疫机制引起肾病综合征,甚至以肾病综合征为早期临床表现。因此对肾病综合征病人应做全面检查,排除恶性肿瘤。

8.肾移植术后移植肾复发 肾移植后肾病综合征的复发率约为10%,通常术后1周至25个月,出现蛋白尿,受者往往出现严重的肾病综合征,并在6个月至10年间丧失移植肾。

9.药物所致肾病综合征 有机金、汞、D-青霉胺、卡托普利(巯甲丙脯酸)、非类固醇类消炎药有引起肾病综合征(如膜性肾病)的报道。应注意用药史,及时停药可能使病情缓解。

10.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相关性肾病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相关肾病(HIV-AN)是AIDS患者肾脏合并症,多见于HIV感染的早期,其他严重感染之前。依据患者有无HIV易感因素(如静脉毒品滥用、同性恋、HIV高发地区及人群),早期HIV检测及抗HIV抗体的检测,并结合HIV的其他临床表现(如无症状性感染、持续性淋巴结肿大、继发性肿瘤)可有助于HIV-AN的诊断。结合肾病综合征患者及肾病综合征范围的蛋白尿患者,尤其是对短期内肾功能进行性恶化的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患者应想到本病的可能性。HIV-AN的肾病理学特征是:全球性或节段性肾小球毛细血管壁收缩与塌陷,伴有明显的足突细胞增生;光镜中只要任何一个肾小球呈全球性塌陷或20%以上的肾小球呈节段性塌陷就应考虑本病;电镜下HIV-AN的肾小球内皮细胞、间质白细胞内有大量的管网状包涵物(存在于80%~90%的HIV-AN患者),有助于确立诊断。

11.混合性结缔组织病肾损害 患者同时具有系统性硬化症、系统性红斑狼疮和多发性肌炎或皮肌炎三种疾病的混合表现,但不能确诊其中一疾病,血清多可检出高滴度的抗RNP抗体,抗SM抗体阴性,血清补体几乎都正常。肾损害仅约5%,主要表现为蛋白尿及血尿,也可发生肾病综合征,肾功能基本正常,肾活检病理改变多为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或膜性肾病。对糖皮质激素反应好,预后较好。

12.类风湿性关节炎肾损害 类风湿性关节炎好发于20~50岁女性,肾损害的发生率较低,其肾损害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类风湿性关节炎镇痛药肾病、类风湿性关节炎并发肾淀粉样变、类风湿性关节炎并发肾小球肾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并发肾病综合征十分罕见,其类风湿因子阳性,肾活检最常见为系膜性肾小球肾炎,应用皮质激素治疗后可改善。

13.冷球蛋白血症肾损害 临床上遇到紫癜、关节痛、雷诺现象、肝脾肿大、淋巴结肿大、视力障碍、血管性晕厥及脑血栓形成等,同时并发肾小球肾炎,应考虑本病,进一步证实血中冷球蛋白增高,即可确定诊断。冷球蛋白血症都可引起肾损害。在临床上1/3患者发生慢性肾小球疾病,主要表现为蛋白尿及镜下血尿,常可发生肾病综合征及高血压,预后较差。少数患者表现为急性肾炎综合征,部分可呈急进性肾炎综合征,直接发展至终末期衰竭。

14.结节病肾损害 结节病是少见的病因未明的多系统肉芽肿性疾病,肾脏受累较少见,临床肾损害者约占1%,肾活检及尸检时发现肾病变者达20%,多发于30~50岁,男女均可发病。确诊主要依靠实验室检查及胸部照片,淋巴结、皮肤、肝、肾活检,血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活性升高等有助于诊断。结节病的肾损害可分为:肉芽肿直接侵犯肾脏、钙代谢异常所致肾损害和肾小球肾炎。

15.纤维素性肾小球病 40~60岁发病多见,男性偏多,大多数患者有镜下血尿,几乎所有患者均有蛋白尿,60%~70%患者为肾病综合征范畴蛋白尿,50%以上患者有高血压,绝大多数无系统性疾病,有少数病例合并恶性肿瘤。电镜下示存在类似淀粉样纤维丝样物质或呈中空的微管样结构的纤维样物质,但对刚果红染色、硫磺素T等染色阴性。目前,倾向于把两者视为同一疾病。

16.胶原Ⅲ肾小球病 成人及儿童均可发病,男性多见。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常以蛋白尿和肾病综合征为特点,长时期内肾功能正常,以后逐渐进展为慢性肾功能衰竭,肾活检病理检查是诊断本病的惟一手段,免疫荧光可见增宽的系膜区及整个毛细血管均见强阳性胶原Ⅲ。

17.纤维连接蛋白肾小球病 发病在14~59岁,多见于30岁以下年轻人,男女均可受累,本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蛋白尿是本病常见的临床表现,50%患者有高血压。肾活检病理检查光学显微镜下可见系膜区及内皮下均质的透明样物质(PAS阳性),刚果红染色阴性,电子显微镜检查可见毛细血管襻腔内充满纤细的颗粒状电子致密物,基底膜厚度正常,这些刚果红染色阴性的纤维直径较免疫管状疾病的纤维小,其分布与光学显微镜下所见的PAS阳性的物质相一致;免疫病理检查系纤维连接蛋白染色肾小球强阳性,且弥漫分布于系膜区和内皮下,有助于确诊。

18.脂蛋白肾小球病 多见于男性,多数呈散发性,少数为家族性发病。全部患者存在蛋白尿,有的逐渐进展为肾病范围的蛋白尿,脂蛋白不在肾外形成栓塞。其病理特征为高度膨胀的肾小球毛细血管襻腔中存在层状改变的“脂蛋白栓子”,组织化学染色脂蛋白阳性,电子显微镜下证实“脂蛋白栓塞”,并存在血脂质代谢异常,诊断不难确立。本病无确切有效的治疗方法。

肾病综合征诊断鉴别

诊断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诊断应结合患者年龄,发病情况,病程特征,临床症状和实验室结果综合分析做出诊断,肾病综合征具备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水肿 及高脂血症者,诊断并不难,确诊原发性肾病综合征,首先要排除继发性肾病综合征,肾活检的病理改变有助明确诊断,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诊断标准是:①尿蛋白 超过3.5g/d。②血浆白蛋白低于30g/L。③水肿。④血脂升高。其中①,②两项为诊断所必须,完整的诊断首先应确诊是否为肾病综合征,然后确认病 因,排除继发性的病因和遗传性病因,才能诊断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若无禁忌证者最好做肾活检确定病理诊断,最后须判断有无并发症,尤其是合并感染,血栓及 急性肾衰时,更应及时判断。

鉴别诊断

肾病综合征是一组临床表现相似的症候群,而不是独立的疾病,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水肿,高血脂症,引起肾病综合征的原因很多,概括起来可分为两大类,即:原发性和继发性。

确诊原发性肾病综合征,首先必须与继发性肾病综合征相鉴别,临床常见的,须与本病鉴别的继发性肾病综合征主要有以下几种:

1、紫癜性肾炎:病人具备皮疹,紫癜,关节痛,腹痛及便血等特征表现,又有血尿,蛋白尿,水肿,高血压等肾炎的特点,若紫癜特征表现不典型,易误诊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本病早期往往伴血清IgA升高,肾活检弥漫系膜增生为常见病理改变,免疫病理是IgA及C3为主要沉积物,故不难鉴别。

2、狼疮性肾炎:多见于20~40岁女性,病人多有发热,皮疹及关节痛,血清抗核抗体,抗ds-DNA,抗SM抗体阳性,补体C3下降,肾活检光镜下除系膜增生外,病变有多样性特征,免疫病理呈“满堂亮”。

3、糖尿病肾病:多发于糖尿病史10年以上的病人,可表现为肾病综合征,眼底检查有微血管改变,肾活检示肾小球基底膜增厚和系膜基质增生,典型损害为Kimmelstiel-Wilson结节形成,肾活检可明确诊断。

4、乙肝病毒相关肾炎:可表现为肾病综合征,病毒血清检查证实有病毒血症,肾脏免病理检查发现乙肝病毒抗原成分。

5、Wegner肉芽肿:鼻及鼻窦坏死性炎症,肺炎,坏死性肾小球为本病的三大特征,肾损害的临床特征为急进性肾小球肾炎或肾病综合征,血清γ球蛋白,IgG,IgA增高。

6、淀粉样肾病:早期可仅有蛋白尿,一般经3~5年出现肾病综合征,血清γ球蛋白增高,心脏,肝,脾大,皮肤有血清γ球蛋白苔癣样黏液样水肿,确诊依靠肾活检。

7、恶性肿瘤所致的肾病综合征:各种恶性肿瘤均可通过免疫机制引起肾病综合征,甚至以肾病综合征为早期临床表现,因此对肾病综合征病人应做全面检查,排除恶性肿瘤。

8、肾移植术后移植肾复发:肾移植后肾病综合征的复发率约为10%,通常术后1周至25个月,出现蛋白尿,受者往往出现严重的肾病综合征,并在6个月至10年间丧失移植肾。

9、药物所致肾病综合征:有机金,汞,D-青霉胺,卡托普利(巯甲丙脯酸),非类固醇类消炎药有引起肾病综合征(如膜性肾病)的报道,应注意用药史,及时停药可能使病情缓解。

10、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相关性肾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相关肾病(HIV-AN)是AIDS患者肾脏合并症,多见于HIV感染的早期,其他严重感染之前,依据患者有无HIV易感因素(如静脉毒品滥用,同性恋,HIV高发地区及人群),早期HIV检测及抗HIV抗体的检测,并结合HIV的其他临床表现(如无症状性感染,持续性淋巴结肿大,继发性肿瘤)可有助于HIV-AN的诊断,结合肾病综合征患者及肾病综合征范围的蛋白尿患者,尤其是对短期内肾功能进行性恶化的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患者应想到本病的可能性,HIV-AN的肾病理学特征是:全球性或节段性肾小球毛细血管壁收缩与塌陷,伴有明显的足突细胞增生。光镜中只要任何一个肾小球呈全球性塌陷或20%以上的肾小球呈节段性塌陷就应考虑本病。电镜下HIV-AN的肾小球内皮细胞,间质白细胞内有大量的管网状包涵物(存在于80%~90%的HIV-AN患者),有助于确立诊断。

11、混合性结缔组织病肾损害:患者同时具有系统性硬化症,系统性红斑狼疮和多发性肌炎或皮肌炎三种疾病的混合表现,但不能确诊其中一疾病,血清多可检出高滴度的抗RNP抗体,抗SM抗体阴性,血清补体几乎都正常,肾损害仅约5%,主要表现为蛋白尿及血尿,也可发生肾病综合征,肾功能基本正常,肾活检病理改变多为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或膜性肾病,对糖皮质激素反应好,预后较好。

12、类风湿性关节炎肾损害:类风湿性关节炎好发于20~50岁女性,肾损害的发生率较低,其肾损害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类风湿性关节炎镇痛药肾病,类风湿性关节炎并发肾淀粉样变,类风湿性关节炎并发肾小球肾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并发肾病综合征十分罕见,其类风湿因子阳性,肾活检最常见为系膜性肾小球肾炎,应用皮质激素治疗后可改善。

13、冷球蛋白血症肾损害:临床上遇到紫癜,关节痛,雷诺现象,肝脾肿大,淋巴结肿大,视力障碍,血管性晕厥及脑血栓形成等,同时并发肾小球肾炎,应考虑本病,进一步证实血中冷球蛋白增高,即可确定诊断,冷球蛋白血症都可引起肾损害,在临床上1/3患者发生慢性肾小球疾病,主要表现为蛋白尿及镜下血尿,常可发生肾病综合征及高血压,预后较差,少数患者表现为急性肾炎综合征,部分可呈急进性肾炎综合征,直接发展至终末期衰竭。

14、结节病肾损害:结节病是少见的病因未明的多系统肉芽肿性疾病,肾脏受累较少见,临床肾损害者约占1%,肾活检及尸检时发现肾病变者达20%,多发于30~50岁,男女均可发病,确诊主要依靠实验室检查及胸部照片,淋巴结,皮肤,肝,肾活检,血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活性升高等有助于诊断,结节病的肾损害可分为:肉芽肿直接侵犯肾脏,钙代谢异常所致肾损害和肾小球肾炎。

15、纤维素性肾小球病:40~60岁发病多见,男性偏多,大多数患者有镜下血尿,几乎所有患者均有蛋白尿,60%~70%患者为肾病综合征范畴蛋白尿,50%以上患者有高血压,绝大多数无系统性疾病,有少数病例合并恶性肿瘤,电镜下示存在类似淀粉样纤维丝样物质或呈中空的微管样结构的纤维样物质,但对刚果红染色,硫磺素T等染色阴性,目前,倾向于把两者视为同一疾病。

16、胶原Ⅲ肾小球病:成人及儿童均可发病,男性多见,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常以蛋白尿和肾病综合征为特点,长时期内肾功能正常,以后逐渐进展为慢性肾功能衰竭,肾活检病理检查是诊断本病的惟一手段,免疫荧光可见增宽的系膜区及整个毛细血管均见强阳性胶原Ⅲ。

17、纤维连接蛋白肾小球病:发病在14~59岁,多见于30岁以下年轻人,男女均可受累,本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蛋白尿是本病常见的临床表现,50%患者有高血压,肾活检病理检查光学显微镜下可见系膜区及内皮下均质的透明样物质(PAS阳性),刚果红染色阴性,电子显微镜检查可见毛细血管襻腔内充满纤细的颗粒状电子致密物,基底膜厚度正常,这些刚果红染色阴性的纤维直径较免疫管状疾病的纤维小,其分布与光学显微镜下所见的PAS阳性的物质相一致。免疫病理检查系纤维连接蛋白染色肾小球强阳性,且弥漫分布于系膜区和内皮下,有助于确诊。

18、脂蛋白肾小球病:多见于男性,多数呈散发性,少数为家族性发病,全部患者存在蛋白尿,有的逐渐进展为肾病范围的蛋白尿,脂蛋白不在肾外形成栓塞,其病理特征为高度膨胀的肾小球毛细血管襻腔中存在层状改变的“脂蛋白栓子”,组织化学染色脂蛋白阳性,电子显微镜下证实“脂蛋白栓塞”,并存在血脂质代谢异常,诊断不难确立,本病无确切有效的治疗方法。

为什么会得肾病综合征这个病

肾病综合征是多种病引起的综合性肾脏疾病,目前病因尚不明确,但主要以肾小球疾病为主。本站特约肾病专家贺瑞岐教授称,像系统疾病、感染、免疫疾病、药物中毒、代谢性疾病、肿瘤等这些都可能是引发肾病综合症的原因的罪魁祸首。

而肾病综合征的症状主要表现为:

1、重度蛋白尿,每天尿蛋白排出量不少于3.5克;

2、低蛋白血症,血清蛋白低于30g/升,血浆总蛋白低于50g/升;

3、全身可能会有水肿出现,人们容易感到疲倦,可见于低血压和营养不良,严重的会出现胸腹水;

4、高脂血症。最容易引发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脑血栓等。如能能及早发现及早治的话就能好

相关推荐

肾炎与肾病综合征的区别

肾病综合征以大量蛋白尿为主,慢性肾炎一般又有蛋白尿又有显著的血尿。两者都是症状性诊断,也就是说只代表不同的两组症状集合,而不是肾脏病的最终诊断。因此不是相互独立的。同一种肾病可能有这两种不同的表现,比如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可以表现为肾病综合征,也可以表现为慢性肾炎。肾小球肾炎是以肾小球损害为主的变态反应性炎症,使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但如果是膜性肾病的话就完全不同了。肾病综合症的鉴别方法是三高一低,

肾病综合症女性能不能怀孕

医学专家认为,肾病综合症作为一种慢性肾病,由于它具有病程较长,治疗难度大的特点,对母婴的危害是很大的,怀孕可以使原有的肾病综合症加重。肾病综合征由于血浆白蛋白低下,常常导致胎儿发育迟缓和早产儿。因此,关于肾病综合症患者能怀孕吗这个问题,答案肯定是最好不要怀孕的,但是只要具备下列条件:肾病综合症稳定在两年以上,两年来无血尿、蛋白尿每天在 0.5g以下;肾功能正常;没有高血压,且没有并发尿路感染;经过

如何预防肾病综合症的发生

平时生活中不管是对自己还是对家人都要时刻警惕从卫生杜绝根源。病从口入,所以我们需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饭前饭后洗手,用洗手液正确的洗手每日保证重组睡眠,才有抵抗力抵御病毒。合理安排餐饮,可以适当的增加多一些维生素C含量多的食品,水果。比如猕猴桃,西红柿等新鲜蔬菜。或者家里有人不小心得了小病,赶紧就诊治疗,别让病情拖延下去。我们大家都知道肾病综合症不是一种独力性疾病,而是肾小球疾病中的一组症候群。那

老人体液过酸引发肾病

然而,肾病主要是由以下因素引起的:食盐过多容易引发肾病。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钠是人体所必需的矿物质营养素,氯对胃酸的产生和维持人体血液的渗透压有一定的作用,但是,食盐中的钠,在人体中含量过高可使体内积水,产生浮肿,能使血容量和小动脉张力增加,导致血压升高,所以食盐量高的人,高血压的发病率也高。而高血压极容易并发肾病。老人体液过酸引发肾病!体液长期处于酸性环境,属于碱性的矿物质,微量元素被中和,更

别让糖尿病损害您的肾

一般在糖尿病约5~10年后可出现轻度无症状性蛋白尿,此现象的出现,便提示临床糖尿病性肾病已经开始。开始时蛋白尿可为间歇性,以后则变为持续性。糖尿病有明显蛋白尿者,较之无蛋白尿者预后差,但有很大的个体差异性,有的病人可存活20年以上,一般至少要在10年以上。蛋白尿经历数年后,才出现水肿、高血压等肾脏病症状。一般说来,糖尿病史越长,肾小球硬化越严重,蛋白尿越重。一旦出现严重的蛋白尿,肾脏病可较迅速地恶

为您讲述感冒引发肾病的具体原因

感冒是生活中最普遍的疾病,每个人都有过感冒的经历,但你知道感冒也会引发肾病吗?感冒后腿部及眼脸处出现不同程度的浮肿时,就要当心,或许你已经患上了肾病。感冒后身体出现不同程度的浮肿或是肾病在作怪。不少患者感冒后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浮肿,这也成了一种自然现象,认为加以休息自然会好起来。但也有部分感冒患者不但浮肿不消失,反而越来越严重,再次检查时才被诊断为肾病综合征等。感冒诱发肾病的原因和个人体质有直接关

肾病综合症的危害有哪些呢

相信朋友们都知道人体的肾有两个,但是当肾病综合症出现以后,就会给这两个肾带来很严重的危害,导致它们的工作异常,影响着患者的健康,很多的朋友对于肾病综合症的危害不是特别的清楚,往下看让我们了解一下相关的危害。综合症的危害:肾病综合征患者因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脂血症,体内常处在低血容量及高凝状态;呕吐、腹泻、使用抗高血压药及利尿剂大量利尿时,都可使肾脏血灌注量骤然减少,进而使肾小球滤过率降低,导

儿童肾病综合征患者如何预防感染

肾病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肾脏疾病,常常因皮肤水肿、大量蛋白尿、机体免疫力下降等问题,易发生各类感染,如皮肤感染、尿路感染及呼吸道感染等。特别是儿童由于身体的发育机能尚未完善更要注意加强保护,适时采用措施进行防护,以减少感染的发生。儿童肾病综合征患者应警惕并发症的发生1、感染:由于肾病综合征患者对感染抵抗力下降,因此较容易发生感染,导致患者感染抵抗力下降的原因有营养不良、转铁蛋白和锌大量从尿中丢失以及

引发肾病综合症的因素是什么

一、系统性红斑狼疮狼疮性肾炎多见于20~40岁妇女,其中20%~50%呈现肾病综合症的临床表现。二、糖尿病性肾病肾病综合症的病因是什么?出现大量蛋白尿及肾病综合症,眼底检查多存在微动脉瘤,早期肾脏体积增大,肾血浆流量及肾小球滤过率增加或正常,后期肾功能减退。三、紫癜性肾炎好发于青少年,临床可表现为肾病综合症,肾外表现主要有四肢远端的紫癜、腹痛、关节痛等。四、长期憋尿不仅容易引起膀胱损伤,尿液长时间

肾病综合征会给身体造成哪些危害

肾病综合征会给身体造成哪些危害?肾病综合征患者多数是因为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脂血症,体内常处在低血容量及高凝状态;呕吐、腹泻、使用抗高血压药及利尿剂大量利尿时,都可使肾脏血灌注量骤然减少,进而使肾小球滤过率降低,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肾病综合症如果不及时的治疗可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肾病综合征时肾间质水肿,蛋白浓缩形成管型堵塞肾小管等因素,可诱发急性肾功能衰竭。由于大量免疫球蛋白自尿中丢失,血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