猝死的前兆 近期出现或加重的胸闷
猝死的前兆 近期出现或加重的胸闷
如果近期突然出现活动后胸闷,休息一段时间可缓解,这种现象提示您可能患了冠心病。如果以前就偶尔有胸闷的症状,近期症状变得更加频繁,程度更加严重,同样说明以前尚属稳定的斑块目前出现了小的破损,并且随时都会发展为大的破损,导致急性心梗的发生。
胸痛超过5分钟需警惕
现在年轻猝死的人越来越多,猝死就是突然死亡,好像没有任何的征兆,其实不然,任何疾病都会有一定的征兆的,但是很多的征兆比较隐蔽,不易被察觉和重视,猝死往往是心脏出现梗死而至,但是之前一定会有一些症状出现。专家提醒我们:如果出现胸痛,而持续超过5分钟,就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我们的心脏自从生下来就会一直的跳动,如果没有一些病痛出现,心脏一般不会疼痛的,心肌梗死是一种非常可怕的心脏疾病,而且危及生命,甚至连抢救的时间都没有,仿佛死亡只是瞬间的事情。
而心梗的典型症状是胸骨正中间或中间偏左的地方出现心绞痛,有濒死、压迫感,可持续5~15分钟或以上,还有人会伴有出汗、恶心等症状。一些老人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他们的胸闷胸痛症状往往不明显,却会感到全身乏力、耳鸣眼花、腹痛,有以上反应也要引起重视。此外,动脉夹层撕裂可能会引发胸背部撕裂样疼痛;心包炎则会导致没有间歇的疼痛。一旦出现胸闷、胸痛等不适,最好尽快就医。
所以,胸痛千万不要大意,往往预示着某种疾病,应该赶快就医诊治,现在心梗已经不是中老年人的专利,很多年轻人也会突发心梗,而心梗则是年轻人猝死的主要原因,因此,预防心梗就可以预防猝死。
那心梗该如何预防?做到"一二三四五".,就能远离心梗。
"一"是一袋奶.从一岁起(此前吃母奶)坚持每天喝牛奶至终身,对人一生的健康都有益.既补充了钙,又能减少冠心病、动脉硬化的发生.
"二"是每天250克主食.但这点并不固定,瘦人可稍吃的多些,胖人则应更少些.要通过调整主食来调整体重.
"三"是一天要吃三份高蛋白食品.每一份高蛋白是指50克瘦肉或100克鱼或一个鸡腿或100克鸭.每日早中晚餐,每餐一份高蛋白为宜.
"四"是四句话,"有粗有细,不甜不咸,三四五顿,七八分饱."其中"三四五顿"是指总摄入量不变而将进餐次数增加,这比一天只吃两顿要有益得多.
指甲上有横纹是怎么回事 补充:容易死亡的6种病症表现
尤其是患有高血压、冠心病或房颤的患者,脑卒中的发生率高于普通人群数倍。如果出现单侧看不到东西、单侧肢体麻木、乏力,或走路不稳、有踩棉花感,应警惕脑卒中的发生,及时就诊。
很多年轻人工作压力较大,常出现疲劳,属于正常情况。但如果出现不明原因的疲劳、乏力,或伴有胸闷、水肿,则应警惕猝死的发生,这种情况可能是由于心肌炎或心肌病造成的。
晕厥是猝死的重要前兆,多数晕厥是由于心跳突然减慢或停止,导致脑供血不足而引起的。常见的原因包括窦房结疾病、房室传导阻滞、迷走神经张力过高等。晕厥有时持续几秒钟后能自行恢复,如果不能恢复,便会造成猝死。
老年人活动量通常较小,较慢的心率也能维持正常生活所需,因此往往被忽视。老年人应定期监测血压、心率,如果出现心率小于50次,血压变低,就很容易出现长时间的心脏停搏,导致猝死。
如果近期突然出现活动后胸闷,休息一段时间可缓解,这种现象提示您可能患了冠心病。突然出现的症状表明冠状动脉内的粥样硬化斑块还不稳定,随时有可能发生破裂,导致急性心肌梗死。如果以前就偶尔有胸闷的症状,近期症状变得更加频繁,程度更加严重,同样说明以前尚属稳定的斑块目前出现了小的破损,并且随时都会发展为大的破损,导致急性心梗的发生。
心慌在医学上被称之为心律失常,如果是频繁发作的室性心律失常,则有发展为室颤的风险。另外,很多老年人出现心慌是房颤作祟,如果房颤伴发心脏传导疾病,也很容易进展为室颤。室颤发作后,数分钟之内即可导致死亡。
备注:出现上述6种病症时,要非常警惕,尽快查明原因,并进行药物或手术治疗,预防下一次病症的出现甚至猝死的发生。
冬季高发猝死多因劳累
小L是一名网络管理员,今年28岁。他的工作需要“三班倒”,年前杂事多,最近常常额外加班。谁也没想到,就在几天前,没有任何基础疾病的他,竟在值班时倒在电脑桌上,再也没有醒来。“小L不是特例,其实每年广州的冬天都是猝死高发季节。我们了解发现,其中大部分都是在工作或游戏过程中猝死的,很可能是劳累过度所导致。”医院急诊内科副教授表示。
小伙频频加班 猝死工作台
据小L的同事介绍,平时小L就经常熬夜值班或加班。“我第二天早上来上班时发现他仍在伏案睡觉,我过去试图叫醒他,却发现他全身冰凉,毫无动静,一摸鼻息也感觉不到气息,于是我马上拨打了120电话。”
医生赶到时发现,小L全身僵硬,已经去世多时。“我们把他搬到沙发上,他还保持着双臂交叠头枕着,双腿盘起打坐的姿势,怎么放也放不平整。”同事介绍,他从医十余年来第一次遇到病人意外死亡后仍保持着生前工作的姿势。
冬天血管易破裂导致猝死
“我们每年冬季急诊出车都会碰到一些猝死病人,其中大部分都可能是在天冷状况下,人体劳累过度而直接诱发死亡。”专家解释,人体在低温状态下,外围的血管会收缩,造成血管阻力及血压上升,心脏负荷增加,脑溢血和心肌梗死发作的几率就大大增加。另外,天气寒冷时,人们的活动量大幅减少,包括脑、心肌、内脏血液灌流也相对减少。“像小刘这样长时间盘坐,全身血液难以流动,就很容易引起肺静脉栓塞,从而引起大血管堵塞,导致死亡。”
此外,专家介绍,由于长时间的工作或者游戏导致的疲劳,会引起生理紊乱,继而引起冠状动脉长时间痉挛,或诱发恶性心律失常,从而导致猝死。“过度疲劳还会引起脑血管痉挛和破裂,这也是猝死的一个原因。”
头痛胸闷要立即休息
专家提醒,天寒季节,市民要注意劳逸结合、量力而行。“马上就要过春节了,往年春节都是心血管病及脑血管病的高发期,原因是很多人通宵达旦玩耍,如长时间打麻将、长时间上网等,较容易诱发猝死。”专家表示,天冷时要注意保暖,熬夜要注意头部、足部保暖。“年轻人不要自恃身体好就经常熬夜,网吧等场所经常有意外发生。保证充足的休息对于防病非常重要。”
专家建议,市民此季最好保持饮食清淡、远离烟酒、适度体育锻炼,有高血压、心脏病史的要遵医嘱按时服药。他特别强调,如果感觉疲劳,同时还伴有头痛、胸闷等症状的,就要及时休息,千万不要硬挺。“小刘之前就曾告诉同事自己最近老是头痛、胸闷,他估计是感冒,想挺一挺就过去。其实头痛、胸闷等很可能是猝死的前兆,此时最好马上休息,或就医排查。”
心律失常可引发运动猝死吗
心脏病复发时最严重的后果就是导致猝死,心律失常患者可引发运动猝死,所以这些人群要慎重对待运动,把握好运动的时间和强度,还要掌握急救知识。
心律失常可引发运动猝死。运动猝死之所以在瞬间发生,是由于心脏骤停致死。在正常情况下0~8分钟内如果迅速妥善进行心肺复苏紧急抢救,患者成活率在43%。
不当的体育锻炼可引起心绞痛和心律不齐等有害心脏症状,是引起心肌梗塞的可能原因。因运动引起的心肌梗死,某些严重的心律失常,都可直接导致心脏骤停,从而使运动者发生猝死。
运动猝死虽然可怕,但只要做到定期检查身体,注意科学锻炼,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加强现场监督与急救,还是可以避免的。
运动猝死一般都有先兆,如果运动中出现胸痛、胸闷、头痛、晕厥、心动过速、异常的呼吸困难和疲劳等情况,很可能就是运动性猝死先兆症状,必须马上停止训练。这些征兆可能是运动性猝死唯一明显的表现。
因此及时了解和掌握相应的心肺复苏知识,对紧急情况下心脏病患者的成活大有好处。
发现有人在体育课或体育锻炼活动中突然意识丧失而倒地时,应立即将其平卧,拍击其面颊并呼叫,同时用手触摸其颈动脉部位以确定有无搏动。若无反应且没有动脉搏动,应立刻进行心肺复苏(人工呼吸)救治。这些基本的救治措施,应当持续进行到专业急救人员到场。
以上的介绍供您参考,不明之处参考我们的其它文章。
猝死的前兆 猝死的前兆是什么
我们知道,很多猝死都是由冠心病引起的。而冠心病比较典型的症状,就是胸部疼痛。
这种疼痛的面积比较大,甚至自己也说不清具体的位置,就是闷痛。
这里的大量出汗,指的是没有做什么事,却无缘无故的大量出汗,运动后的出汗不算在内。
在心脏病发作前,整个身体的各个部位,都会比正常状态,出更多汗。
大家应该都熟悉,电视剧里心脏病发作时,患者捂着胸口,上气不接下气的样子。
不只是肺部疾病,会导致呼吸困难。心脏病同样能导致呼吸困难。
因为心脏病会让血液里的氧气变少,达不到正常所需,人体缺氧,就会感觉来不及喘气,呼吸困难。
有些猝死,是由于过度加班、劳累导致,也被人称为过劳死。
但是这里说的极度疲劳,是指已经休息过,既没有进行剧烈运动,又没有生病,还是感觉非常非常累,完全没有力气。这个时候就需要进行警惕了。
在没有胃病的前提下,无缘无故地胃痛,有可能是心血管疾病引发的胃部疼痛。
这种胃痛并不会一直持续,而是反复发作。
如果服用了平时缓解胃痛的药物,没过多久就复发,就要考虑是心脏出了问题。
猝死的意思 出现猝死的预兆怎么办
一般情况下,若有以下预兆应及早前往医院检查,它们包括:发作性的胸部闷痛或压迫感、心慌、乏力以及头晕;突然出现胸痛、出冷汗、呼吸困难、头晕,很可能是猝死发生的预警信号,这时应强化急救意识,一旦有梗死前兆,家属不能忙于搬运,而应让病人就地安卧,不要翻身,不要让其说话和走动,更不要摇晃病人。
铁人也会因心脏病而死
心脏病猝死的人,一般事先并没有征兆,或者征兆不明显。有的人自述曾经有过胸闷,胸痛、心悸、呼吸困难,更多表现为乏力、胸部不适等,而这些特征并不明显,也极易被大多数人所忽略。而有的心脏猝死患者生前一点症状都没有,因此,心脏性猝死很难被重视。如果心脏病高危人群出现上面所述的症状时,最好进行体检,并从生活各个方面加以注意,万亚红博士介绍。
既然心脏猝死不易察觉,日常生活中做好预防就显得尤其重要。首先需要预防能导致冠心病的各种高危因素。其次需要控制饮食、劳逸结合、适当运动,另外还需要控制自己的情绪,根据天气情况调节自己的饮食起居,建议心脏病猝死高危人群最好能定期体检,有病了需积极治疗,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积极预防,在生活中时时注意。
谨防猝死年轻化
猝死前的征兆
劳累或精神紧张时出现胸骨后或心前区闷痛或紧缩样疼痛
不明原因心动过速或过缓等症状
反复出现脉搏不齐
体力活动时出现胸闷、心悸、气短
出现以上征兆的患者一定要及时就医
猝死并非猝不可防
1. 饮食结构要合理,多吃水果和含纤维素多的食物及蔬菜,少吃高胆固醇和辛辣刺激性的食物
2. 养成良好生活习惯,戒烟限酒,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
3. 定期健康体检,要对那些潜在性的疾病进行全面筛查和规范的治疗,不舒服及时就医
4. 注意心理健康,保持良好的社会关系,学会调节心态,多与人沟通交流,经常保持愉快的心情
5. 坚持锻炼,适量运动,能提高心肌收缩能力,增强机体免疫力
最后重要一点要记住,如果有猝死的症状,要及时拨打120和尽早开展心肺复苏,早一分钟就多一分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