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解决孩子不听话的现象
和平解决孩子不听话的现象
不听话行为1:顶嘴
4岁的儿子能说会道,你说一句,他顶你10句,且振振有词。比如玩具不收好就去看电视,我说:“不收好不能看电视。”他就说:“我有权决定什么时候收拾玩具。”我气得关掉电视不让他看,他就叫起来:“你不能干涉我的自由。”
专家解密:孩子的话显然来自家人的版本。如果家庭崇尚民主,对孩子的教育也应该是民主的。此例孩子的话,可以说“句句是真理”,且能够维护自己的权利,他的行为本质没有错。他只是欠缺尊重父母,但前提是父母也没有尊重他。
一对一支招:在孩子回答“我有权决定什么时候收拾玩具”后,父母可以不再言语。事后与孩子讨论:父母希望他立即收拾玩具,他是否应该接受?他希望什么时候收拾玩具,父母是否也可以接受?
不听话行为2:批评就摔门
每次批评女儿时,她会在你面前“砰”地把门重重关上。
专家解密:这是个模仿力强、对人际关系敏感的孩子。若处在良好家庭人际环境中,孩子的人际能力将得到卓越的发展。父母忽视家庭人际(夫妻之间、与长辈之间等)沟通或大人之间戏谑、嗔怪的行为,年幼孩子看到的是表面,而孩子的模仿性很强,就学会了。
一对一支招:成人之间互相关爱,互相理解,多做正向沟通。孩子将很快学会并反馈给你,令你欣喜万分。
不听话行为3:耍脾气
儿子玩起电脑游戏没完没了,我说:“别老玩,眼睛会弄坏的。”他头也不回地说:“你真烦,烦死了。”如果你和他讨论这个问题,就陷入纠缠不清的讨价还价之中,弄得我头都大了。
专家解密:孩子嫌父母烦,是因为他必须停止玩游戏,且即使不停止也势必玩不成。而顶撞的言语是家人的版本。
一对一支招:玩电脑时间长了影响眼睛,是孩子已经知道的和你多次唠叨的。正确的做法是与孩子约定玩电脑的时间,并用闹钟或计时器予以控制。必要时父母轻拍孩子的身体给予提醒。平时,要特别夸大地表扬他如何有自控力予以强化。
不听话行为4:反驳有理
女儿聪明伶俐,为达到自己的目的,会以各种理由说服我们,如为什么不?为什么要那样?我们可以……比如去外婆家前,我叫她快穿好衣服,她立刻“回敬”:“为什么要快?外婆家又跑不了”、“你不是总叫我做事要仔细、耐心吗”、“外婆也总说慢慢来,不可心太急”……我觉得很难对付她。
专家解密:毫无疑问,这是一个爱“说道理”的家庭。孩子不能理解不同场合人们的行为需要弹性和灵活性,他们受思维发展(思维刻板性)和生活经验的局限,运用的是一种特殊的推理(转导推理),并据此反驳父母教育理念的自相矛盾”。
不听话的孩子怎样教
1.奖励和赞许良好的行为
孩子不听话时,常常是为了要引起成人的注意(需要没有得到满足),因此,孩子常常用反抗(故意不听话)或其它不听话的方式(大喊大叫),使大人满足他的愿望。父母对孩子这种不良行为,首先态度要沉着冷静、不慌张,最好的方法是暂时让孩子单独一个人,直到这样胡闹的行为停止或是态度好转才去处理。这是弱化不良行为的方法,利用不响应坏行为的方式,让孩子了解父母的态度。但成人要积极做的是,称赞、奖励好的行为,让孩子区别好与坏、容许与禁止。
所以当孩子不听话时,可以用赞许的话来转移他的行为:“我记得你是一个热心的小孩,记得吗,上次你帮我做了......”在奖励和赞许孩子时,最好让孩子能具体了解自己的行为,不要只一味的称赞孩子:“你好棒”,“你好乖“而是选用一些具有美德的语句,譬如:“你很慷慨”,“你很有礼貌”,“很热心”,使孩子的行为更具体性。
2.让孩子学会与人合作
举例告诉孩子,询问与命令产生的效果截然不同,比如“把书拿给我,好吗?”和“把书拿给我!”。还有,告诉孩子做什么而不是不要做什么。例如你想要孩子小心一点,你可以说“轻轻地拿起那个杯子”,不要说“不要把杯子打坏!”
3.父母的要求应合理
对小孩子来说,让他跟小朋友交换玩具比让他无偿地把自己的玩具给小朋友更容易。让孩子用语言表达要求,但不能纵容他的不良习惯。如果你遇到孩子在超市里大吵大闹地要蛋糕,不要因为周围人的目光让他得逞。你可以把他带出来,用平静的语言告诉他:“因为你的表现很差,所以妈妈不能给你买蛋糕。如果你想吃蛋糕应该对妈妈说。”慢慢地孩子就学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4.细心和耐性的纠正与教育
我们常常发现孩子不听话的原因,大多是由于成人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犯下一些不同类型的错误,长期下来,造成孩子不良的行为。例如,一些父母认为孩子小,任性、胡闹、不听从吩咐是一种自然现象,长大就会变好或变听话,而没有细心纠正他。事实上,孩子的行为是累积的,长期下来就更加的不听话,甚至出现叛逆的情形。
孩子的行为是累积而来的,好的行为累积就变成好的习惯、好的道德,反之亦然。行为的养成和教育都是长期性的.所以不听话的行为也需要长时间的纠正与教育。孩子对人不礼貌或有其它不听话的行为,父母不能“充耳不闻”,要随时负起纠正的责任,如果我们缺乏这个耐心,实际上就是在姑息孩子更不礼貌、更不听话。 父母的行为会直接影响孩子的思想和行为,因此,父母要控制自己的行为,不要让抵触情绪控制自己,特别是在孩子面前。
孩子不听话怎么办
正话反说可成教育“偏方”
4~7岁的孩子已经进入了“竞争期”,此时,孩子在心理上表现为好胜、好强,同时还特别叛逆。这时,和孩子交流,如果正话反说,可能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正面效果。如孩子写作业慢时,家长可说,“我看你是你班上写作业最慢的吧,明天交作业肯定比某某还要晚”,在“竞争期”的孩子肯定会说,“我才不是呢,我肯定比他快”,于是就加快速度写作业了。而当孩子不愿意去上学时,家长说,“不去就不去吧,妈妈还省了一笔学费呢”,此时孩子会说,“我就要去上学,我才不让你省学费呢”。正话反说,主要是给孩子营造一个竞争的氛围,故意挑起孩子的好胜心,正话反说也属于一种沟通的技巧、教育的方法。
说反话要注意年龄、性格
但是这种教育方法是偏方,并不适合每个孩子,也不能随时使用,要根据孩子所处的年龄段和孩子的性格来决定是否使用以及使用的次数。由于5岁的欢欢正处于4~7岁这个“竞争期”,她常表现出较强的叛逆性,事事都喜欢和家长对着干,此时正话反说可能会收到比较好的效果。
另外,还有些孩子天性好强,这时家长如果还是发挥一贯的唠叨本色,跟孩子摆事实、讲道理的话,是根本行不通的。请将不如激将,如果家长适时改变方法,正话反说,孩子反而会“顺着”家长的意思。
孩子不听话如何教育
当遇到孩子不听话的时候,现在普遍出现一种局面,就是父母管教,爷爷奶奶护着。当遇到这种局面时家长们必须要有共识,要大家一致。如果长期下来,孩子不听话时,总是有人护着,他们就会不懂是非观念,更加变本加厉。相反,在没有护着的情况下,孩子容易冷静下来,这时家长可以好好的跟孩子谈一下,了解其原因,而慢慢给予开导教育。
世界上是没有天生不听话的孩子的,孩子不听话一定是有原因的,而平时许多家长由于工作繁忙,在家跟孩子相处的时间少,每次孩子调皮,不听话。家长总不能平心静气去了解,而是打骂了事。其实家长应该每天抽些时间跟孩子单独相处,和孩子一起做些孩子感兴趣的事情,要跟孩子成为朋友。这样下来孩子都愿意跟父母诉说心底话,父母作为孩子的倾听者、支持者、精神的陪伴者,很多时候父母说的话孩子都会愿意去听。
宝宝不听话怎么办
1.立规则
有时候孩子不听话,不愿与家长配合,是因为他不了解或忘记了行为的规则。再一次的提醒孩子,可以让孩子体会和了解,但要注意表情和声调,不要用喊叫的方式,要用坚定、温和的声调来对孩子说明或提出要求。这时我们家长要切记,在人多的地方讲话要小声点,这样既不会妨碍别人,也容易让孩子接受。如上街购物时,我们可以对孩子说:“我们今天上街是要给奶奶买礼物,其他东西一律不买”。家长在向孩子解释规则时,应该避免预先就认定孩子不听话。例如,“你要我说几百次,才会听话”。这会让孩子更加的任性和固执。
2.作榜样
年龄小的孩子虽然知道指令和规则,却很难决定该怎样做。当他不行动或不接受指令时,我们又以为孩子不听话。因此,在让孩子了解行动规则的同时,还要指点他(她)怎么做。例如,书如何摆、玩具怎么收、坐要怎么坐、话要怎么说等等。
3.严肃谈话
当孩子不听话时,成人用“责骂”或“处罚”来处理,常常很容易把主观的气愤、激动、疲倦、厌烦的情绪渗入行为的处理中,致使孩子的身体感到痛苦不适(体罚),心理产生恐惧,意志遭到压制,因此很难接受家长长篇大论的说教,反省自己不良的行为,更难以纠正孩子的不当行为了。
此时,如果我们家长与孩子进行“严肃的谈话”,就会让孩子心领神会。例如,先暂时停止他(她)的动作或行为,请他(她)到一个角落,好好的跟他(她)谈,可能会比大声责骂和处罚,更能启发孩子的良知,思考自己的不当行为。
4.耐心纠正
我们常常发现孩子不听话的原因,大多是由于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犯下一些不同类型的错误,长期下来,造成了孩子不良的行为。例如,一些父母认为孩子小,任性、胡闹、不听从吩咐是一种自然现象,长大就会变好或变听话,孩子的行为是累积的,长期下来就更加的不听话,甚至出现叛逆的情形。
孩子的行为是累积而来的,好的行为累积就变成好的习惯、好的道德,反之亦然。行为的养成和教育都是长期性的,所以不听话的行为也需要长时间的纠正与教育。孩子对人不礼貌或有其他不听话的行为,父母不能“充耳不闻”,要随时负起纠正的责任。如果我们缺乏这个耐心,实际上就是在姑息孩子更不礼貌、更不听话。
5.共同教育
孩子有很强的社会意识、荣誉感和自尊心。爸爸妈妈可以利用孩子在幼儿园或者小伙伴中,在意他人看法的心理,来纠正他(她)不好的行为。
孩子太听话反而不好
经常听到妈妈们唠叨:“你这孩子怎么这么不听话!”可专家们告诫父母,“太听话的孩子问题更大,因为他们很可能失去更重要的东西——创造力。”
经验证明,“淘气”的男孩子往往比“老实”的女孩子更有创造力。其原因就是淘气的孩子接触面广,大脑受的刺激多,激活了孩子的智能。因此,给孩子一点“不听话度”对提高孩子的创造力是有好处的。
我们中国的老传统是喜欢老实的孩子。父母总希望孩子规规矩矩,百依百顺,孩子稍一调皮就不能容忍,往往是管得过死,限制过多,把孩子的创造性给扼杀了。其实调皮、好动是儿童的天性,也是创造力发展的幼芽,只要不出大格,不要限制太多。什么都看着大人的眼色行事,唯唯诺诺,将来注定是个没出息的孩子。
创造力高的孩子招人厌
据美国旺尼苏达大学教育心理学主任托伦斯研究,创造力高的儿童多数具有三个让人讨厌的特点:
1、顽皮、淘气、荒唐和放荡不羁;
2、所作所为时逾常规;
3、处事不固执,较幽默,但难免带有嬉戏态度。
创造力、听话,如何兼备
第一,我们要求孩子行为上要基本听话,整天打架、骂人、不听话不行,但思维上可以不太听话,可以有自己的想法。
第二,孩子小时,以听话为主,要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孩子大了应给一点“不听话度”,甚至行为上也可以有自己的做法。
美国总统尼克松写了一本书《领袖们》,他说,中国的教育制度可以为群众提供很好的教育,但却失去了中国的达尔文和爱因斯坦。因为中国的教育制度过分强调每个人要样样都好,样样搞统一,从小把他们训练得十分驯服,不允许有独立见解,更不允许有爱因斯坦称的“离经叛道”,这样只能培养出守业型人才。父母要真心热爱创造型孩子,就不要对孩子求全责备,不要用传统的观点把孩子训成“小老头”。
美国科学家福克曼说:“固执与执著两者之间的区别非常微妙,如果你的想法成功了,每个人都说你非常执著、坚持不懈;如果你没有成功,人们就说你固执、顽固不化。”西方人认为应该允许孩子“固执”,因为那里面可能有执著,应该允许孩子“不听话”,因为那里面可能有创造。
“蓝太阳”的寓意
国外有一个孩子,父母让他画太阳,他画了一个蓝太阳。问他:“你怎么把太阳画成蓝色的?”孩子说:“我画的是海里的太阳。”父母说:“好极了,你太有想象力了。”
有一位幼儿教育专家到国外看到一个幼儿用蓝色笔画了一个“大苹果”,老师走过来说:“嗯,画得好!”而且爱抚地摸了摸孩子的头,孩子高兴极了。这时中国专家问教师:“他用蓝色画苹果,你怎么不纠正?”那个教师说:“我为什么要纠正呢?也许他以后真的能培养出蓝色的苹果呢。”
外国家长这样容忍孩子“不听话”是有道理的,它可以保护孩子的想象力,激发孩子的创造力。允许孩子 “不听话”指的主要是思维上的“不听话”,孩子们看到的世界是独特的,他们的想象力是很丰富的,如果我们用成人的思维方式对他们粗暴地干涉,就会扼杀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给孩子一点“不听话度”就是对他们创造思维、创造欲望的保护。
“管而不死、活而不乱”乃最高境界
创造人格中“敢”字很重要,敢想、敢说,敢做才有创造,给孩子一点“不听话度”就是不同意见,敢于实践,这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家长应该接受“听话是优点,太听话是缺点”的观点,对孩子的教育要做到“管而不死、活而不乱”。
创造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如果把孩子捆得死死的,一点自由支配的时间都没有,他们怎么去进行创造?家长应该给孩子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去“淘气”,让他们自由自在地去遐想、去活动、去创造。
给孩子一点淘气度
孩子淘气好还是不淘气好?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淘气不淘气不是评价孩子好坏的唯一标准。可目前不少家长评判孩子好坏只看听话不听话,这是不正确的。
做家长的,应该给孩子一点淘气度,允许孩子有时不听话。也许孩子不听话时并不对,尽管在他们心里感觉是对的,那也没关系,总比唯唯喏喏要强,敢反抗、敢提自己的见解是可喜的现象,就怕什么主意都没有。
淘气的孩子总不满足肤浅的答案,总爱刨根问底,爱挑刺,这实际上是一种逆向思维、发散思维,这是发明创造最需要的一种思维。淘气的孩子胆大、敢闯、敢干,接触面广,这对扩大知识面,发展个性都有好处。未来社会需要思维独特、有个性的要才,应该给孩子一点淘气度,千万别把他们束缚得死死的。
当然,太淘气也不行,也利于孩子成长,我们提倡的是给孩子一点淘气度,而不是放任自流。对淘气的孩子要给以引导,把他们的精力引导到正确的方向上去,决不能让他们变得无法无天。
孩子不听话如何教育
第1步向孩子解释行为规范
有时候孩子不听话,不和成人配合,是因为他不了解或忘记了行为的规则,再一次的提醒孩子,可以让孩子体会和了解,但要注意的是,在提醒孩子时.要注意表情和声调.不要用喊叫的方式。要用坚定、温和的声调来对孩子说明或提出要求:“记得吗?在人多的地方讲话要小声点,才不会妨碍别人,”“记得我们今天上街是要给奶奶买礼物.其它东西一律不买!”成人在向孩子解释规则时.应该避免预先就认定孩子不听话,例如:“你要我说几百次,才会听话!”这会让孩子更加的任性和固执。
第2步以周围的孩子或成人作榜样
年龄小的孩子虽然知道成人的指令和规则,却很难决定该怎样做,当他不行动或不接受指令时,我们又以为孩子不听话,因此,在让孩子了解行动规则的同时,还要指点他怎么做,例如,书如何摆、玩具怎么收、坐要怎么坐、话要怎么说等等。除了语言,成人可以示范给孩子看,让孩子理解具体的做法,利用孩子的模仿性来纠正他或引导他,或者可以建议孩子:“你看!可以照那个叔叔那样做”“你要像那个小孩一样安静”,将具体的目标告诉孩子,引导他代替原来不好的行为。
第3步奖励和赞许良好的行为
孩子不听话时,常常是为了要引起成人的注意(需要没有得到满足),因此,孩子常常用反抗(故意不听话)或其它不听话的方式(大喊大叫),使大人满足他的愿望。父母对孩子这种不良行为,首先态度要沉着冷静、不慌张,最好的方法是暂时让孩子单独一个人,直到这样胡闹的行为停止或是态度好转才去处理。这是弱化不良行为的方法,利用不响应坏行为的方式,让孩子了解父母的态度。但成人要积极做的是,称赞、奖励好的行为,让孩子区别好与坏、容许与禁止。所以当孩子不听话时,可以用赞许的话来转移他的行为:“我记得你是一个热心的小孩,记得吗,上次你帮我做了......”在奖励和赞许孩子时,最好让孩子能具体了解自己的行为,不要只一味的称赞孩子:“你好棒!”“你好乖!”而是选用一些具有美德的语句,譬如:“你很慷慨”“你很有礼貌”“很热心”……,使孩子的行为更具体性。
第4步对不好的行为进行严肃谈话
当孩子不听话时,成人用“责骂”或“处罚”来处理,常常很容易把主观的因素(气愤、激动、疲倦、厌烦的情绪),渗入行为的处理中,致使孩子的身体感到痛苦不适(体罚),心理产生恐惧,意志遭到压制,因此很难接受成人长篇大论的说教,反省自己不良的行为,更难说要纠正他的行为。此时利用“严肃的谈话”,会让孩子心领神会,例如,先暂时停止他的工作,请他到一个角落,好好的跟他谈,可能会比大声责骂和处罚,更能启发他的良知,思考自已的不当行为。
第5步细心和耐性的纠正与教育
我们常常发现孩子不听话的原因,大多是由于成人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犯下一些不同类型的错误,长期下来,造成孩子不良的行为。例如,一些父母认为孩子小,任性、胡闹、不听从吩咐是一种自然现象,长大就会变好或变听话,而没有细心纠正他。事实上,孩子的行为是累积的,长期下来就更加的不听话,甚至出现叛逆的情形。孩子的行为是累积而来的,好的行为累积就变成好的习惯、好的道德,反之亦然。行为的养成和教育都是长期性的.所以不听话的行为也需要长时间的纠正与教育。孩子对人不礼貌或有其它不听话的行为,父母不能“充耳不闻”,要随时负起纠正的责任,如果我们缺乏这个耐心,实际上就是在姑息孩子更不礼貌、更不听话。
第6步家园配合,共同教育
孩子有很强的社会意识和荣誉心、自尊心,很在意他人的观感,尤其是团体生活中,幼儿园幼生及小学生都很在乎学校老师对他的看法,因此可以利用孩子这种在意他人看法的心理,来纠正他不好的行为。例如:孩子每天不肯按时上床,并且都要胡闹一番,有时透过老师的指导与要求,利用说话课,谈一谈孩子昨天晚上在家的情形,并且称赞准时上床的孩子,这样比父母千叮万嘱还有效果。
第7步针对不同年龄和个性使用不同方法
每一个孩子,都有他不同年龄的心理特点,还有属于孩子自己本身的气质,例如:对于动作迟缓的孩子,要利用机会给他容易达到的成就,对于年龄小的孩子需要示范引导,年龄大一点的则需要激励。
孩子不听话怎么教育
孩子不听话时,应该采取温和的方法教育孩子:
如果成人经常带着气愤、高亢的声音和孩子说话,时间久了,孩子对成人的“喊叫”也就习以为常、以后成人如果不提高嗓音、不重复喊叫,孩子便很难接收到指令,而且孩子一旦习惯于高亢、粗暴的声音、就会逐渐对温和、文明的教育方法采取“抗命”的态度。?
处罚也是一样,不良或经常性的处罚,只会让孩子身心感到痛苦、不适或意志遭到压制,很难帮助孩子认清自己所犯的错误。并愿意诚心的配合。
在孩子不听话的时候,以下有几个比较温和的方法,提供父母参考。
(一)向孩子解释行为规范
有时候孩子不听话,不和成人配合,是因为他不了解或忘记了行为的规则,再一次的提醒孩子,可以让孩子体会和了解,但要注意的是,在提醒孩子时。要注意表情和声调。不要用喊叫的方式。要用坚定、温和的声调来对孩子说明或提出要求:“记得吗?在人多的地方讲话要小声点,才不会妨碍别人,”“记得我们今天上街是要给奶奶买礼物。其它东西一律不买!”
成人在向孩子解释规则时。应该避免预先就认定孩子不听话,例如:“你要我说几百次,才会听话!”这会让孩子更加的任性和固执。
(二)以周围的孩子或成人作榜样
年龄小的孩子虽然知道成人的指令和规则,却很难决定该怎样做,当他不行动或不接受指令时,我们又以为孩子不听话,因此,在让孩子了解行动规则的同时,还要指点他怎么做,例如,书如何摆、玩具怎么收、坐要怎么坐、话要怎么说等等。
除了语言,成人可以示范给孩子看,让孩子理解具体的做法,利用孩子的模仿性来纠正他或引导他,或者可以建议孩子:“你看!可以照那个叔叔那样做”“你要像那个小孩一样安静”,将具体的目标告诉孩子,引导他代替原来不好的行为。
(三)奖励和赞许良好的行为
孩子不听话时,常常是为了要引起成人的注意(需要没有得到满足),因此,孩子常常用反抗(故意不听话)或其它不听话的方式(大喊大叫),使大人满足他的愿望。父母对孩子这种不良行为,首先态度要沉着冷静、不慌张,最好的方法是暂时让孩子单独一个人,直到这样胡闹的行为停止或是态度好转才去处理。
这是弱化不良行为的方法,利用不响应坏行为的方式,让孩子了解父母的态度。但成人要积极做的是,称赞、奖励好的行为,让孩子区别好与坏、容许与禁止。
所以当孩子不听话时,可以用赞许的话来转移他的行为:“我记得你是一个热心的小孩,记得吗,上次你帮我做了。。。。。。”在奖励和赞许孩子时,最好让孩子能具体了解自己的行为,不要只一味的称赞孩子:“你好棒!”“你好乖!”而是选用一些具有美德的语句,譬如:“你很慷慨”“你很有礼貌”“很热心”……,使孩子的行为更具体性。
(四)对不好的行为进行严肃谈话
当孩子不听话时,成人用“责骂”或“处罚”来处理,常常很容易把主观的因素(气愤、激动、疲倦、厌烦的情绪),渗入行为的处理中,致使孩子的身体感到痛苦不适(体罚),心理产生恐惧,意志遭到压制,因此很难接受成人长篇大论的说教,反省自己不良的行为,更难说要纠正他的行为。
此时利用“严肃的谈话”,会让孩子心领神会,例如,先暂时停止他的工作,请他到一个角落,好好的跟他谈,可能会比大声责骂和处罚,更能启发他的良知,思考自已的不当行为。
(五)针对不同年龄和个性使用不同方法
每一个孩子,都有他不同年龄的心理特点,还有属于孩子自己本身的气质,例如:对于动作迟缓的孩子,要利用机会给他容易达到的成就,对于年龄小的孩子需要示范引导,年龄大一点的则需要激励。
引导不听话的孩子听话,并不是把一个固定的公式硬加在孩子身上,而是要按照不同年龄、不同个性的需求,在他们的身上找到力量,从而创造孩子能够自觉听话的先决条件。
(六)家园配合,共同教育
孩子有很强的社会意识和荣誉心、自尊心,很在意他人的观感,尤其是团体生活中,幼儿园幼生及小学生都很在乎学校老师对他的看法,因此可以利用孩子这种在意他人看法的心理,来纠正他不好的行为。例如:孩子每天不肯按时上床,并且都要胡闹一番,有时透过老师的指导与要求,利用说话课,谈一谈孩子昨天晚上在家的情形,并且称赞准时上床的孩子,这样比父母千叮万嘱还有效果。
在幼儿园里,小朋友有好的行为或已纠正过的行为,老师不妨把赞美的话写在联络手册上,回家后让父母再一次称赞他、肯定他。对于不听话的孩子,父母更可以积极的运用这种方法,例如,有的孩子不肯吃蔬菜,可以请园方老师留意这件事,并且利用方法要求孩子,家里也要实行相同的规则,双方贯彻执行,一直到他习惯纠正为止。当然家、园双方要事先沟通好,规则也要相同。
孩子不听话5大招来解决
1、沟通不专注
大人往往很忙,所以不少家庭经常是孩子叽叽喳喳说个不停,父母却忙着手头的事。无形中,孩子就学会了“不用专心听别人说话”,就会一边玩玩具,一边听别人说话。
因此,孩子说话时,父母要用对孩子的期望来要求自己,看着孩子的眼睛,认真听他说的每一个字,并及时给予反馈。同时可以提一些问题,加强互动。假如当时很忙,要明确告诉孩子需要等待多久,以及这段时间他可做些什么,让孩子不必茫然等待。
2、要求不合理
当父母给孩子制定的日常要求不合理时,很容易使孩子积累起负面情绪,导致他不听话。洋洋刚上小学,为了让他养成不拖延的好习惯,父母规定他放学回家必须先写作业。不过,洋洋喜欢的动画片一般都是刚回家时就开始,爸妈的规定让他很不满意,却也无能为力。
半个月后,洋洋爸妈突然发现,原本乖巧的儿子越来越不听话,不好好吃饭,到点不睡觉,早上起不来。洋洋不听话的根源就在于父母不合理的要求。所以,家长给孩子定规矩前,要先想想是否符合其年龄特征,是否超出其能力范围等。同时要每天跟孩子交流感受。
3、不注重倾听
有的父母对孩子的话题不感兴趣,或者觉得童言无需在意,所以不注意倾听,心不在焉。然而,美国心理学家的一项研究指出,倾听可对人的心情起到“净化作用”。有心结的人倾吐后会舒服很多。
所以,父母要有倾听孩子心声的意识,倾听时要蹲下或弯腰,眼睛平视孩子,而不是跷着二郎腿坐在椅子上,叫孩子“你给我站好”。
4、说话太啰嗦
有些父母说话抓不住重点,絮絮叨叨,还夹杂着许多抱怨、责备的话;还有的家长说话毫无逻辑,几件事翻来覆去地说。这样做,孩子完全搞不清楚父母究竟想要说什么,希望自己做什么,结果家长喋喋不休说得痛快,孩子却昏昏欲睡,不知所云。
因此,父母在跟孩子提要求时,尽量使语言简单明了。每次只说两三件事,并让孩子重复自己说过的话,同时督促他去做。
5、态度过于粗暴
一些父母为了让孩子重视自己的话,会下意识地提高语调,但孩子此时的关注点更多在父母恶劣的态度和愤怒的表情上,而不是说话的内容。从心理学角度看,父母说话越温和,孩子越容易关注父母说的话。即使很生气,父母也要按捺住情绪,看着孩子,让他停下手里的事,和颜悦色地说出自己想说的话。
总之,让孩子听话,父母的言传身教很重要。切不可对孩子、配偶、父母等身边人的话敷衍了事,甚至无动于衷,也不要当着孩子的面与人争吵。只有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完善了,他们才能心服口服地听话。
五岁孩子不听话怎么教育
五岁孩子不听话怎么教育?
孩子这个年龄一般来说是最讨气的时候,就像年龄18岁是最危险的时候一样,一般来说这个年龄的孩子刚刚开始对身边的事和人都一些认知,当然这个是初级价段的~所以他们已经开始有了自己的“思想”但是因为年龄和知识的问题,他们更缺少自制力所以他们是在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当然他们想做的事情肯定会有很多是不对的、不好的,家长就要去租止他们就我个人而言,我是比较推庞打孩子教育的方式。但是不应该经常打,也不应该太严重。让孩子畏惧痛疼,对以后的生活及心理都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
5岁孩子不听话家长怎么办?
中国的孩子从小最常听到的一句教育用语就是:小孩子要听大人的话。父母最不满意孩子的时候就是孩子不听话。总之,听话似乎成为了“好孩子”的最高标准。正因为如此,在中国孩子身上体现出来的最明显的缺点就是缺乏独立性和创造性。
从现代教育的观念来看,用“听话”做为教育孩子的目标,显然是一个误区,不利于孩子个性的发展和潜能的激发。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过于听话的孩子反而有可能是一个“问题儿童”。学龄前阶段的孩子已经有了一定的独立意识,凡事有了自己的想法,这时更不能片面强调让孩子听话,也应该多听听孩子的话。
网友建议
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想一想,你觉得孩子和你唱反调,孩子也会这么想的。所以要多了解孩子,多理解孩子。经常的沟通是不可少的。
不是听话的孩子就是好孩子,也不是不听话的孩子就是坏孩子。有些时候,我们需要改变一下我们的方式,运用一些方法才行。
我们多多站在孩子的角度来看下他的问题吧,有时候他的不听话可能是想引起你的关注呢。平时多多关心下孩子,这样教育的时候,也会更容易的。
应该是你们做过让他不开心的事了吧好好解释下跟孩子道个歉然后再好好跟他讲不能唱反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