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反复发作能活多久
中风反复发作能活多久
发病率高发病率是指十万人口中一年新发病的频率。中风的世界平均发病率约为200/10万/年,最高为日本,每年每10万人中就有290人发生中风。我国各地年均发病率为219/10万。推算下来,我国每年有200多万人发生中风。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增高,老年人比例逐渐增长,中风发病率会越来越高。
死亡率高死亡率指某地某年每10万人口的死亡数,中风的死亡率一般在100/10万上下。据世界卫生组织对57个国家统计,有40个国家中风列为前三位死亡原因。我国中风死亡率为116/10万,占全部死因的第二位。
致残率高大量资料表明,经抢救存活的中风患者中,百分十七十左右留下不同程度的致残性后遗症,如半身不遂、讲话不清、智力减退、关节僵硬、挛缩等,甚至出现痴呆。其中约有3/4患者丧失劳动能力,有百分之十六长期卧床或住院,2/3需人帮助料理生活,只有百分之十到二十的患者可达到基本痊愈。
复发率高据统计,经抢救存活的中风患者中,在5年内约有20%-47%的复发率,而以在1年内复发的最多。如果忽视了高血压的控制,心脏病的治疗,脑动脉硬化的治疗及防止其他诱发因素等,则中风复发的可能性更大。
得了中风,还会引起很多并发症,这一点不容忽视。建议患者在平时能够注意调理,在生活中要多做运动,不要总是躺在床上,只有经常的活动,才能对神经造成刺激,这样有利于疾病的康复,让患者早日摆脱疾病,早日过上幸福的生活。
易患脑中风人群有哪些
1、血粘度高者:血液流变的紊乱是近几年医务界所承认的脑中风的危险指标。
2、脑动脉硬化者:脑动脉硬化是脑中风中发生的基础,目前认为随着血中服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的升高,动脉硬化性脑梗塞的发病率也升高。
3、高血压者:80%以上的脑中风病人有高血压史;舒张压急剧升高、血压波动较大、顽固性高血压、不进行治疗和治疗无效的高血压用者,更容易发生脑中风。
4、小中风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小中风)是预报完全性中风最明确的信号,据统计,小中风发作患者发展为脑卒中的可能性比无此病症者高16倍。因此,曾经有过小中风发作,但并未充分重视,也没有及时诊治的中老年人也是脑中风发生的高危人群。
5、心脏病者:患有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及心律失常的中老年人均为易患人群。冠心病常同时有脑动脉理化,风湿性心脏病,尤其是发生心房纤颤,员容易导致脑接塞。
6、糖尿病及高脂血症者:约有10%一30%的脑卒中病人思有糖尿病,糖尿病思考血液粘稠度高,并多有功脉硕化,均容易导致脑卒中。高脂血症导致了动脉内膜脂质沉着,可引起并加速动脉粥祥硬化,因此高胎血症也与脑卒中的发生密切相关。
中风的预测检查事项
种种中风先兆信号出现后,立即采取防治措施,有效降低血液的“粘,稠,浓,聚”有可能避免中风的发生。对易患中风者,应积极采取以下预防措施:
1、有效的控制血压,并长期观察血压情况,以便及时处理,高血压是发生中风最为明显的因素,也是预防中风的一个中心环节。
2、控制并减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是预防中风最关键的一个环节。一旦小中风发作,须立即抓紧予以系统治疗,就有可能避免发生完全性中风。
3、重视中风的先兆征象,如头晕、头痛、肢体麻木、昏昏沉沉想睡、性格反常时,就应采取治疗措施,避免中风发生。
4、消除中风的诱发因素,如情绪波动、过度疲劳、用力过猛等,应自我控制和避免。
5及时治疗可能引起中风的疾病,如动脉硬化、糖尿病、冠心病、高脂血症、肥胖病等。
6调整饮食;体育锻炼。
预防中风要从幼年开始,因为在幼儿时期就有动脉硬化的病理改变,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增多,到二十岁左右,就有1/3的人发生动脉硬化。其主要原因是在幼儿食物中的脂肪含量过高,和高糖饮食,糖转化为脂肪贮存在人体,导致肥胖。而高脂血症和肥胖是引起动脉硬化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要从幼年开始,适当控制高胆固醇及高糖食品的摄入,多吃蔬菜与水果,养成不偏食、不嗜食的饮食习惯,应积极参加多种体育活动。这些对中风疾病均能起到预防作用。
预防中风的复发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患者本人的努力是很重要的,需要做到:
1、加强日常生活的段炼,自己洗脸、梳头、刷牙、穿衣及吃饭等。平素自己要锻炼瘫痪肢体做多种活动,以便早日自理生活。
2、能活动者,每日坚持行走或做医疗体操、打太极拳等体育锻炼。
3、以清淡、低胆固醇的食物为宜,多吃豆类及豆制品、新鲜蔬菜和水果,有高血糖和高血脂者,应积极治疗和控制病情。
4、保持健康的心态和良好的情绪,树立坚强的信心,相信自己一定能够战胜疾病,同时也要克服厌世和焦虑急躁的情绪。
5、克服不良的嗜好、习惯,一定要戒烟、酒。
哪些运动适合中风患者
中风后的康复治疗很重要,在临床中,中风康复的治疗手段有针灸、按摩、超短波理疗等,而运动则需要贯穿于整个中风康复的始终。“中风太极”则是专门为中风患者量身定做的。
“中风太极”由香港威尔斯亲王医院的“太极功”改良而来,动作简便易学,有些动作仅仅是翘翘脚,握握拳,能促进气血流通,打开患者穴位。这些动作通过能活动的手,带动不能活动一侧,帮助患者逐步恢复活动能力,以及养成运动习惯。因中风而住院的患者,只要医师判断其生命体征稳定,肌力达三级以上就能在护士的带领下练习。
中风后的一个月为急性期,此时适合的中风太极为‘急性期十式’,目的是打开经络,运行气血;中风后的2~7个月为康复期,适合的太极有‘康复期太极进阶篇’。这两种太极的动作多是坐着就能完成。而动作难度最大的“预防中风二十四”则适合所有中老年人、高血压患者、糖尿病人、肥胖、高血脂症、心脏病、曾经发生过中风者,这类人是中风的高危人群,需要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预防中风发生。
包皮过长发作能活多久
当得上了包皮过长之后,那么,患者的包皮过长口往往会是比较的狭小的,并且,他们在排尿的时候,往往会有不同程度上的困难,在患者的包皮过长内还是会积存一些包皮过长垢,这些包皮过长垢如果经常的刺激阴茎的话,那么,很有可能会使其发炎,严重的可能会致癌。
专家指出,包皮过长这种病的伤害是很大的,因而,在得病的初期就应该要及时的进行治疗,对于早期的患者来说,可以使用自我矫正的方法,对于一些病情比较严重的患者来说,则是应该要尽早的进行手术治疗,在进行手术的时候,应该要选对时机。
另外,要想更好的治疗这种病,不仅是要选择对症的方法治疗,同样的,也应该要进行得当的护理,比如说要避免吃一些刺激性的食物,也应该要注意局部的卫生,在对这种病进行治疗的时候,应该要避免性接触,以免影响伤口的愈合。
老年热中风的征兆
1、头晕——中老年人中风前兆,会反复出现瞬间眩晕,突然自觉头晕目眩,视物旋转,几秒钟后便恢复常态,可能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俗是中风的先兆,应及早诊治,防止中风发生。
2、肢体麻木——中老年人出现肢体麻木的异常感觉,除颈椎病、糖尿病外,如伴有头痛、眩晕、头重脚轻、舌头发胀等症状,或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或脑动脉硬化等疾病史时,应多加以注意,警惕中风发生,突然发病或单侧肢体乏力,站立不稳,很快缓解后又发作要当心。
尿毒症反复发作能活多久
从透析的角度讲,如果好的话,剩下的时间只需要透析两次每周,这种情况能维持很长时间,大约怎么还能坚持十年左右。效果不好可能会在以后改成三次每周,透析只是作为尿毒症治疗的一种方法,患者可以活多久不能一概而论,还跟患者的病情,保健,体质,治疗医院是否专业等各方面有关。
尿毒症能活多久?并没能一个很好的分界。跟每个人的体质不同有关,还要看你进行什么样的治疗,治疗是否得当,治疗是否和时。治疗得当,脱离透析可长期带病生存。经济同意,尿毒症患者靠透析生存几年,十几年的例子也多有报导,甚至不乏生活二十多年的。
主要的还是取决于病情的程度,比如是否还有尿,并发症严重程度,肾脏是否相对纤维化等等诸多原因。如果还有一定的尿量,一般说明肾脏还有一定的功能,比如果爱护好残余的肾功能,治疗得当再恢复一定的肾单位功能,有可能脱离透析,带病长期健康生活。
如果,长时间无尿了,一般说明肾脏已相对坏死,或者说肾脏已相对纤维化,守旧治疗的期望基本为零,只能靠透析维持生命,有人的纯靠透析也可生活多年。
中风后遗症如何治疗
首先,中风发作的话,一般都要争取时间到医院进行治疗,中风之后一般都会损伤我们的神经组织,出现一些后遗症的,那当然就是要接受一些修复脑神经药物的治疗,还有营养神经的药物,因为脑神经的修复在前3个月的效果会比较明显,越久就越难恢复的,这些药物像神经节苷脂,益妥之类的。如果没有出血倾向的患者,可以服用一些活血通络的中成药进行调理,如七十味珍珠丸,还可以服用一些抗血栓的药物如阿司匹林,主要是预防二次中风的发生。如果是出血的患者,一般请到医院接受治疗。
后遗症除了用药的预防和治疗外,很大部分日常生活的护理很重要,如对于失语的患者,可以鼓励多点发音锻炼,恢复语言的功能,对于能活动的患者尽量鼓励下床活动,避免长期卧床导致的并发症,如感染,褥疮等。
为什么老年人容易患中风偏瘫
这要从中风发生的基本条件说起。
中风发生最常见的基本条件就是动脉硬化。随着年龄的增长,生理变化和多种病理性因素相互作用使动脉硬化逐渐产生。
此外,进行老年阶段,超标准体重的肥胖,高热量和高动物性脂肪的饮食,高脂血症,长期烟、酒嗜好,长期脑力活动紧张,某些微量元素的缺乏,妇女绝经期之后,以及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情况时有发生,而这些因素都可以导致动脉硬化出现,也就成为了引发中风的条件。
因此,老年人,特别是有高血压、高血脂症、糖尿病等病症史的,其中风的发病率要高于其它人。经统计表明,中风病人中有85%的患者的年龄都在50岁以上。因此,中老年人一定要时刻关注身体健康,要注意搭配合理的膳食,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选择适合的锻炼方式。
专家建议:老年人最好要做定期检查,因为诱发中风的很多因素老年人不知不觉中可能已经患有,但只是自己不知道。定期检查可以帮助老年人及时预防,从而断绝中风发作的机会。
中风患者有哪些表现
中风前兆
中风发病数分钟、数小时或数天前会有先兆表现。表现为单眼视物不清、眼前发黑、眼眶及眼球痛、流泪,或舌头发硬发麻、口齿不清、哈欠不断等;也有的表现为眩晕、恶心、呕吐和原因不明的跌跤等等。还有一部分病人是完全没有预兆,就突然发作倒地的。
中风的症状
先驱症状为头晕、头痛、肢体麻木或无力。部分患者没有先兆,直接在几分钟至数小时发展达高峰,有些经24-48小时缓慢进行。发作时表现为一侧性的肢体无力或麻小、嘴歪、流口水、舌唇麻、语言障碍、失读、失认、精神异常。出血性多数有头痛、呕吐、烦躁甚至嗜睡、昏迷等症,缺血性只有大面积脑缺血才会出现头痛、呕吐。
中风后遗症有哪些?
最常见到的是三偏症状:偏瘫(一侧肢体肌力减退、活动不利或完全不能活动)、偏身感觉障碍(冷热不知、疼痛不觉)、偏盲(视野缺损、视物模糊),伴有语言不利或运动性失语。较大范围或多次复发的后遗症的症状可留有精神和智力障碍(人格改变、精神萎靡、易激动、痴呆)。
分析脑中风引起的重要原因
1、高血压病,无论是出血性中风还是缺血性中风,高血压是最主要的独立危险因素。通过降压药、低盐饮食等将血压逐渐降至140/90mmhg以下。
2、糖尿病,通过控制饮食、降糖药,将血糖降至3.9-6.1mmol/l正常范围。
3、心脏疾病,如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尤其防止心房颤动引起栓子脱落造成脑栓塞。
4、血脂代谢紊乱,极低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最主要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是抗动脉硬化脂蛋白。
5、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tia本身是缺血性中风分类的一个类型,也可以是脑梗塞的先兆或前区症状,应及时治疗。
6、吸烟与酗酒;
7、血液流变学紊乱,特别是全血黏度增加时脑血流量下降,其中红细胞比积增高和纤维蛋白原水平增高是缺血性中风的主要危险因素;
8、肥胖,肥胖与超重均为缺血性中风的危险因素,与出血性中风无关。
9、年龄和性别,年龄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危险因素,粥样硬化程度随年龄增高而增加。50岁以上随着年龄增加中风发病率亦有增加,但发现青中年中风发病者亦有增加,不可忽视。一般来说女性中风发病率低于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