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养孩子该怎样教育
收养孩子该怎样教育
(一)以正常的亲子关系对待
(二)给孩子足够的自主权利
(三)谨慎处理孩子的身世秘密
(四)同时也要关注自我心理问题
怎样对青春期女孩进行性教育
1.尽早原则。
家庭性教育越早越好,尤其对女孩的自我保护意识,应该尽早灌输。在青春期前进行相关的性教育,可以减少孩子的尴尬和冲动。
2.循序渐进。
在孩子的不同阶段按照其生理、心理的发展特征,根据孩子的接纳能力和成熟程度进行相应的教育,是培养孩子人生观和性价值观的必要过程。
3.柔性教育。
不要对孩子一本正经地进行强硬的“教育”。应该把相关的知识和理念贯穿于日常生活之中,在不知不觉中向孩子“渗透”你的主张。
4.以人格塑造为目的。
性教育不仅是为了避免受到伤害,最终的目的是把孩子教育成人格健全的人。所以应该强化自尊自爱和责任教育,让孩子能够辨识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并有能力去掌控。
5.明确本能。
应该让孩子明白,每个人都是有性欲的。出现一些生理和心理的反应都是正常的。这可以让一些青春期初期的孩子减少因性生理发展而带来的焦虑和恐惧。
6.避免性丑化。
性本非恶。应该让孩子明白,一切因性产生的不良后果,错误不在于性,而在于人。引导孩子明白,命运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而不是任由他人操纵或者尝试去操纵他人的。
7.强调责任。
教育孩子懂得以负责任的态度处理性和情感问题。应该让孩子明白,在对待与性有关的事情上,孩子有权自己选择和做主。但这种选择和做主,应该是负责任的、明智的、顾及自己也顾及他人的利益。
孩子教育不能乱来
凉风习习,阳光却很好,很灿烂。我和儿子在绿莹莹的草地边走着。促摸着从泥土中探出头来的尖尖小草,数着各种各样叫得出名字和叫不出名字的花。享受着一个做母亲的幸福。
这时,我们看见一个衣观楚楚的小男生,和他的父母正在草地上嬉戏,想必也是趁这个五一节出来玩的。儿子看见了这一幕,满是奇怪地问:“他们怎么走在里面呢?”“是啊,他们不乖!”(“不乖”是儿子的口头禅)我随声附和着,儿子好生气:“他不乖,我去告诉他。”径直朝那个人走 去。儿子走到那个人身边,大声说:“你不乖,不要踩小草,小草要疼的。”可能是因为儿子说话还是奶声奶气的,外人一般不太能听明白,所以,那个男孩没有理 他。儿子愕然了,用不解的眼神望着我。我不想扫了儿子的幸,也不想就此泯灭了他的正义感。我跟儿子说:“听听,社会上有些人是不乖的,你已经去劝他了,也 尽到了自己的责任了。只要我们乖乖的,不去踩小草,那就行了!好了,我们走吧!”“哦!”
如此雷同的情景在一天里再次上演。过马路了,儿子看见红灯,就叫我们两个停下来(当时没有车子开过)。儿子看见有几个年轻人急急地过了马路,当然也有几个人和我们一样等在那里。儿子又不懂了。我于是按着自己的理解“之所以是因为”地跟他解释起来。
也不知道儿子听不听得懂,毕竟儿子还小,才刚刚走过他的第三个生日。
想想也是,社会上存在着许多不好的现象,甚至违法乱纪的事情。带孩子接触社会的时候,难免会让他见识到许多社会的阴暗面。那我们作为家长,又该如何去跟孩子解释和沟通呢?
防止孩子用哭闹要挟家长
1、家长对孩子要有一个正确的态度。对孩子爱而不娇,护而不惯,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施以正确的教育。把孩子置于受教育的位置上,教育孩子关心别人,并培养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
2、正确地对待孩子的哭,在孩子哭之前要自然地转移其注意对象,变换环境,把孩子引导到另一种体验中。久而久之,孩子自然不会以哭闹作为满足自己要求的手段。
3、家庭成员必须保持对孩子教育和要求的一致性。尤其是祖父母、外祖父母与孩子父母一定要协调一致,否则容易造成教育作用的相互抵消,正确的观念也不能行之有效。
学龄前儿童教育重在何处
孩子是父母的希望!现在的家长往往从胎教开始,就小心翼翼、千方百计地要给孩子最好的启蒙。到底幼儿教育的重点在哪里?当日的论坛上,这是幼教专家们讨论最热烈的话题之一。
世纪先锋学校幼儿园校长秦志红举例强调了幼儿教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有一位诺贝尔奖的获得者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说,对他影响最大的,是幼儿园的老师曾教育他‘东西从哪里拿的,要放回哪里去’。有一句话,叫习惯成自然,有好习惯就有好的人生。在幼儿阶段,培养孩子好的习惯很重要。”
直映教育郑州中心校长李向东则用数字形象说明了幼儿教育的重要性,他说:“在6岁之前,正处于孩子生长发育过程的敏感期和关键期,例如,孩子阅读认字的关键期在5~8岁,我们必须抓住这个时期让孩子学好。”
那么,家长在孩子教育中该怎样做好启蒙呢?郑州启元国际幼儿园园长吴丹丹认为,答案只有一个,就是和孩子一起成长。
教育孩子的如何才是正确的
那么有哪些教育孩子的好方法呢?用哪种形式来教育孩子在最不易引起孩子的反感呢?独生子女的教育要注意哪些呢?初次当父母的家长总是害怕自己做的不够好,下面就介绍一些方法。
爱要有方,严要有度。 不要替代孩子选择。 对多元智力的认识。 错误与成功同样重要。 学会夸奖孩子。教孩子欣赏别人,不要以自我为中心。独生子女常常是别人围着他转,他们很少考虑他人,更不懂欣赏别人,自然也就谈不上合作,给人际关系带来麻烦,对未来的事业不利。家长应当教育孩子学会欣赏别人,这样才会正确看待自己,才能与别人合作好。可经常请其他小朋友和自己的孩子一起活动,引导孩子欣赏别人。如果能教育孩子从小每遇到一个人,都能向他们学习一个优点,那么我们的孩子一定会非常优秀。
对于独生子女:帮孩子建立自信和自尊。把握教育孩子的契机。 培养孩子超越自我、自我发展的能力。 教育孩子需要一个过程,在教育孩子方面,不少家长缺少耐心,不明白“过程”的必要和重要,对待孩子学习、犯错误等问题,表现得急躁,没耐心。忽视过程的教育,是一种虚荣和功利的表现,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要回避这种心理!
通过上述内容的介绍可以了解到教孩子是要以教为主的,不能因为自己去心情不好就对孩子的错误严加责罚。要学会夸奖孩子,说服教育为主。了解到这些知识的家长就可以选择最科学合理的方式将自家的孩子培养成小绅士和小淑女而不是不讲理的坏孩子了。
独带独是什么
所谓“独带独”,是指父母是独生子女,小孩也是独生子女。根据抽样统计,入园新生的父母中80后所占比例已达到56%,未来三年内这个比例更可能增至80%。随着80后家长正在成为幼儿园里的主流家长群,幼儿教育进入了“独带独”时代。
进入“独带独”时代,80后家长在孩子教育上面临的一大困惑就是教育理念上的冲突。80后家长都十分年轻,看上去就像是小朋友的大哥哥大姐姐一样,完全不会给人明显的父母与子女间的感觉。
此外,80后家长学历普遍较高,对孩子教育常有自己的见解,但他们工作压力比较大,带孩子的时间非常少,这样新的幼儿教育问题随之而来
孩子教育大于工作挣钱
1.别全都靠学校
很多家长抱着这样的想法,我给学校交了钱的,学校就应该把我们家孩子给教育好。学校给的教育,往往是片面的,有的家长的理解也是片面的,认为孩子学习学好就够了,其他的都不需要,这种想法是错误的。
学校可以使孩子学业有成,但却不能让孩子品质和道德也有成,而一个人既需要成才也需要成人,所以父母千万不要抱着什么事情都考学校的这种想法,孩子良好的品质和道德修养需要在家庭中培养。
2.家长做好榜样
不同家庭环境孕育出来的孩子肯定是有很多不同的,一个在父母经常赌博的家庭中成长起来的孩子,一定是个不爱读书的孩子,而在一个书香世家成长起来的孩子,一定是满腹诗书气自华的。这是为什么呢?
想像一下,如果你的父母正一边抱着电视机看着会让人哈哈大笑的娱乐节目,一边督促着你去看那些你觉得很乏味的书时,你是什么样的感受?如果父母都做不到耐着性子看书的话,又有什么理由去要求孩子?所以,为了孩子能够向着好的方向发展,父母要树立榜样!
3.父母要补充教育
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既少不了学校这个集体大环境的教育,也少不了家庭这个个人小环境的教育。学校的教育从大的方向上防止孩子走歪路,而家庭的教育就应该从孩子个人的角度来,让他把路走好。
家庭教育可以给孩子补充学校教育不全的部分,比方说,一个好的生活习惯、为人处世的道理、培养优秀的品质等等,这些都是学校教育给不了孩子,都是需要父母花时间和精力去培养孩子的。
此外,良好的家庭教育可以带给孩子一种幸福感,这是学校教育所给不了的。这种幸福感就像是黑暗里的一盏明灯,指引着孩子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所以父母们要放缓匆忙的脚步吧,把孩子教育好,才是你们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
收养孩子的条件
(一)无子女;
(二)有抚养教育被收养人的能力;
(三)未患有在医学上认为不应当收养子女的疾病;
(四)收养人只能收养一名子女。 收养孤儿、残疾儿童或者社会福利机构抚养的查找不到生父母的弃婴和儿童,可以不受收养人无子女和收养一名的限制。
(五)收养人收养与送养人送养,须双方自愿。收养年满十周岁以上未成年人的,应当征得被收养人的同意。收养人要求保守收养秘密的,其他人应当尊重其意愿,不得泄露。
(六)收养人在被收养人成年以前,不得解除收养关系,但收养人、送养人双方协议解除的除外,养子女年满十周岁以上的,应当征得本人同意。
(七)收养人不履行抚养义务,有虐待、遗弃等侵害未成年养子女合法权益行为的,送养人有权要求解除养父母与养子女间的收养关系。送养人、收养人不能达成解除收养关系协议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
收养孩子的相关条款
《收养法》
第四条 下列不满十四周岁的未成年人可以被收养:
(一)丧失父母的孤儿;
(二)查找不到生父母的弃婴和儿童;
(三)生父母有特殊困难无力抚养的子女。
第五条 下列公民、组织可以作送养人:
(一)孤儿的监护人;
(二)社会福利机构;
(三)有特殊困难无力抚养子女的生父母。
第六条 收养人应当同时具备下列条件:
(一)无子女;
(二)有抚养教育被收养人的能力;
(三)未患有在医学上认为不应当收养子女的疾病;
(四)年满三十周岁。
2周岁宝宝教育
一、身教重于言教
家长首先要注重自身的修养,树立自己的威信。一个不爱学习只顾自己吃喝玩乐的家长,一问三不知的家长,品行恶劣、行为庸俗、自私自利、不孝敬老人的家长是不会培养出好孩子的。
二、要注意亲子教育
孩子非常在乎父母是否全身心投入关注他们成长,有的父母虽然与孩子常年在一起,但不一定经常沟通。大多数父母都是以忙为理由,忽视亲子教育。父母的亲子教育应走在孩子的生理心理发展的前面,所以父母应全身心地投入孩子的教育,不断学习,提升教子能力,方可赢得孩子的尊重和爱戴。
三、营造一种良好的知识环境
孩子学习要有一个好的小环境,不求高档,但求氛围,学生学习的时候要避免不必要的家庭闲谈,朋友聚会等等尽量地包容缺点,用放大镜看孩子,要知道世界上没有完美的孩子,再完美的孩子都有自己的缺点的。父母无条件信任自己的孩子是与孩子沟通交流的重要基础。
五、多赞美、少批评
恰到好处的赞美是父母与孩子沟通的兴奋剂、润滑剂。家长对孩子每时每刻的了解、欣赏、赞美、鼓励会增强孩子的自尊、自信。切记:赞美鼓励使孩子进步,批评抱怨使孩子落后。
六、纠正孩子的关键性缺点时一定要注意考虑成熟,选择最佳地点和时机
最后请家长们记住以下几句话: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赏识才能成功,抱怨导致失败。
教育孩子的方法
爱要有方,严要有度。 不要替代孩子选择。 对多元智力的认识。 错误与成功同样重要。 学会夸奖孩子。教孩子欣赏别人,不要以自我为中心。独生子女常常是别人围着他转,他们很少考虑他人,更不懂欣赏别人,自然也就谈不上合作,给人际关系带来麻烦,对未来的事业不利。家长应当教育孩子学会欣赏别人,这样才会正确看待自己,才能与别人合作好。可经常请其他小朋友和自己的孩子一起活动,引导孩子欣赏别人。如果能教育孩子从小每遇到一个人,都能向他们学习一个优点,那么我们的孩子一定会非常优秀。
对于独生子女:帮孩子建立自信和自尊。把握教育孩子的契机。 培养孩子超越自我、自我发展的能力。 教育孩子需要一个过程,在教育孩子方面,不少家长缺少耐心,不明白“过程”的必要和重要,对待孩子学习、犯错误等问题,表现得急躁,没耐心。忽视过程的教育,是一种虚荣和功利的表现,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要回避这种心理!
孩子教育不能乱来
这时,我们看见一个衣观楚楚的小男生,和他的父母正在草地上嬉戏,想必也是趁这个五一节出来玩的。儿子看见了这一幕,满是奇怪地问:“他们怎么走在里面呢?”“是啊,他们不乖!”(“不乖”是儿子的口头禅)我随声附和着,儿子好生气:“他不乖,我去告诉他。”径直朝那个人走 去。儿子走到那个人身边,大声说:“你不乖,不要踩小草,小草要疼的。”可能是因为儿子说话还是奶声奶气的,外人一般不太能听明白,所以,那个男孩没有理 他。儿子愕然了,用不解的眼神望着我。我不想扫了儿子的幸,也不想就此泯灭了他的正义感。我跟儿子说:“听听,社会上有些人是不乖的,你已经去劝他了,也 尽到了自己的责任了。只要我们乖乖的,不去踩小草,那就行了!好了,我们走吧!”“哦!”
如此雷同的情景在一天里再次上演。过马路了,儿子看见红灯,就叫我们两个停下来(当时没有车子开过)。儿子看见有几个年轻人急急地过了马路,当然也有几个人和我们一样等在那里。儿子又不懂了。我于是按着自己的理解“之所以是因为”地跟他解释起来。
也不知道儿子听不听得懂,毕竟儿子还小,才刚刚走过他的第三个生日。
想想也是,社会上存在着许多不好的现象,甚至违法乱纪的事情。带孩子接触社会的时候,难免会让他见识到许多社会的阴暗面。那我们作为家长,又该如何去跟孩子解释和沟通呢?
隔代教育能取代亲子教育吗
隔代教育能取代亲子教育吗?NO!爷爷奶奶固然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照顾宝宝细致入微,但这绝不是父母忽略亲子教育的借口!
不少曾经有过“留守儿童”经历的妈妈就表示,由于缺失了父母童年的陪伴,直到长大后自己还对父母有埋怨。亲子教育的缺失不但会使孩子对父母的情感疏离,而且对孩子的身心发展有着更为严重的影响。缺失了亲子教育,宝宝身上隔代教育的弊端逐渐显示,这些孩子可能十分任性,缺乏创新性和独立性。原本应该在孩子敏感期给予孩子正确指引的父母一旦忽略亲子教育,对宝宝的一生都有着严重影响。好的家庭教育不能少了任何家庭成员的参与,特别是父母的陪伴。在进行隔代教育的时候,父母们千万别让隔代教育“隔”断了亲子情,同时爷爷奶奶也切勿大包大揽,也给年轻父母多些亲子时光。
掌握不同月龄的重点早教
专家的话
每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不仅长得好,而且又聪明可爱。可我们有时却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父母都是高级知识分子,智商很高,人们总以为他们孩子的智力水平也一定也很高,可出乎人们的预料,他们孩子的智力水平只能说是一般。
心理学家研究认为,儿童的潜在能力遵循着一个递减规律。生下来具有100分潜在能力的儿童,如果一出生就进行理想的教育和开发,就可能具有100分能力的人,如果5岁开始教育,只能成为有80分能力的人,如果10岁开始教育,只能成为60分能力的人。由此看,对孩子教育和开发得越早,越有利于潜在智能的发挥,而教育得越晚,越不利于潜在智能的开发教育,儿童生来具有的潜在能力越难以发挥。
1. 1~3个月:训练重点在充分利用先天反射的同时,建立后天条件反射,越多越好。如定时喂奶、定时解尿、定时入睡等。让孩子听各种不同的声音。如流水“哗哗”声、小鸟“嘀嘀”鸣叫声等;还锻炼婴儿看各种色彩鲜艳的物品。
2. 3~6个月:训练重点是手的抓握能力和全身运动的功能。如练习让孩子够取玩具。妈妈可拿一些色彩鲜艳,或者能发出清脆的叮当声的玩具在孩子面前发出声响,让孩子有意去抓;妈妈也可准备脆一些的纸,妈妈可先示范,让孩子进行撕纸;妈妈也可教宝宝拿捏一些小物品。比如会发出声响的橡皮小球等;也可教孩子摇铃。妈妈最好多用一些发音词。比如:啊、哈、哇、爸等,这样宝宝容易学。
3. 6~9个月:训练重点是练习翻身和爬行。在训练翻身和爬行时,父母可和宝宝一起爬,引起宝宝的兴趣;可练习用手捏、敲等动作。
4. 9~12个月,训练重点是培养孩子独立站和行走的能力。可教宝宝用拇指、食指进行拾物。不过最好让宝宝捡拾一些好玩的东西,这样可以激发他捡拾的兴趣;撕纸可以继续练习,宝宝学会说“再见”等简单的词语;可有意地培养力和认识事物的能力。
5. 1~2岁:训练重点是走、跑、跳的灵活动作。妈妈可多放手,不用担心孩子摔倒而不放心。让孩子偶尔摔一下,对孩子学步不是坏事。这时的孩子已经学会用笔乱涂画。不要刻意规定孩子画什么,让孩子随心所欲地涂抹,拓展孩子想象力
6. 2~3岁:训练重点是培养孩子的口头表达能力。比如“你好!”“谢谢!”“妈妈,再见!”;孩子已经学会翻书。有空多拿一些书在孩子能触及的地方,培养孩子对书的亲密;有意培养孩子的思维、概括能力。看到一些事物让孩子去思维,去概括;要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
7. 3~4岁:这阶段的宝宝重点是记数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父母要进一步加强宝宝语言能力的训练。有空的时候,妈妈要多跟宝宝练习说短句,讲故事,丰富宝宝词汇量;同时要让孩子与小朋友做游戏,并逐渐建立起生活和行为的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