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足太阳膀胱经的作用 足太阳膀胱经主治疾病

足太阳膀胱经的作用 足太阳膀胱经主治疾病

足太阳膀胱经主治头项,眼,背,腰,下肢部病症以及神志病症,背部的穴位主治与其相关的脏腑病症和有关的组织器官病症,如:癫痫,头痛,目疾,鼻病,遗尿,小便不利及下肢后侧部位的疼痛等症。

按摩睛明的功效 睛明的作用

穴名由来:膀胱经之血由本穴提供给眼睛,眼睛受血而能视,变得明亮清澈,故名睛明。

睛明为足太阳膀胱经,手太阳小肠经,足阳明胃经,阴跷,阳跷五脉之交会穴,本穴为足太阳膀胱经的第一血,膀胱经之穴由本穴提供于眼睛。由于睛明“交际广泛”, 所以能一穴多用,主治眼睛疾患。

胃仓的准确位置图作用 胃仓穴的作用

类属:属足太阳膀胱经。

作用:理气消积,舒筋活络,健脾和胃

主治疾病:

1.饮食积滞,脾胃不和之胃痛,腹胀,小儿食积,疳积诸病证。

2.经脉痹阻之脊背痛诸症。

足太阳膀胱经的作用

足太阳膀胱经是一条很重要的经脉,它从足后跟沿着小腿,后脊柱正中间的两旁,一直上到脑部,是一条很大的经脉,十二经脉中膀胱经上的穴位最多,且预防及缓解疾病的作用最为广泛, 通过刺激膀胱经上的穴位,可以消除和缓和各种不舒服感。

风门穴的准确位置在哪里

取坐位,由颈背交界处椎骨的最高点(第7颈椎)向下数2个突起,即为第2胸椎棘突,其下左右旁开1.5寸即是风门穴。

风门为足太阳膀胱经背部腧穴,督脉与足太阳膀胱经之交会穴,为风邪出入之门户,主治风疾,足太阳膀胱经主一身之表,因此本穴有祛风解表,疏散风热之功的作用。且风门为督脉,足太阳之会,督脉为阳脉之海,足太阳可主一身之阳,故本穴还有祛风通络,通阳除痹之功。

足太阳膀胱经的作用 足太阳膀胱经穴位分布

从目内眦(睛明)开始,上行额部(攒竹,眉冲,曲差),交会头顶(五处,承光,通天),从头顶分出耳上角(会曲鬓,率谷,浮白等)。直行主干从头顶入络脑(络却,玉枕),回出项后(天柱)分开下行三条支脉:

1.沿肩胛内侧,夹脊柱(大杼,风门,肺俞,厥阴俞,心俞,督俞,膈俞),到达腰中(肝俞,胆俞,脾俞,胃俞,三焦俞,肾俞),进入脊旁筋肉,络于肾,属于膀胱(气海俞,大肠俞,关元俞,小肠俞,膀胱俞,中膂俞,白环俞)。

2.从腰中分出,夹脊旁,过臀部(上髎,次髎,中髎,下髎,会阳,承扶),进入腘窝中(殷门,委中)。

3.从肩胛内侧分别下行,通过肩胛,循行于背腰部主干经线外侧(附分,魄户,膏肓,身体,譩譆,膈关,魂门,阳纲,意舍,胃仓,肓门,志室,胞肓,秩边),经过髋关节部,沿大腿外侧后边下行(浮郄,委阳),会合于腘窝中(委中),由此向下通过腓肠肌(合阳,承筋,承山),除外踝后方(飞扬,跗阳,昆仑),沿第5跖骨粗隆(仆参,申脉,金门,京骨),到小趾外侧(束骨,足通谷,至阴),下接肾经。

风门可以拔罐吗 风门的作用

风门为足太阳膀胱经背部腧穴,同时也是督脉与足太阳膀胱经之交会穴,为风邪出入之门户,主治风疾,足太阳膀胱经主一身之表,因此本穴有祛风解表,疏散风热之功的作用。且风门为督脉,足太阳之会,督脉为阳脉之海,足太阳可主一身之阳,故本穴还有祛风通络,通阳除痹之功。

腰酸按什么穴

命门(督脉)

[定位]在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2腰椎棘突下凹陷中。

[主治]虚损腰痛,脊强反折,遗尿,尿频,泄泻,遗精,白浊,阳萎,早泄,赤白带下,胎屡坠,五劳七伤,头晕耳鸣,癫痫,惊恐,手足逆冷。

肾俞(足太阳膀胱经)

[定位]在腰部,当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腰痛,遗尿,遗精,阳萎,月经不调,白带,水肿,耳鸣,耳聋。

委中(足太阳膀胱经:合穴)

[定位]在腘横纹中点,当股二头肌腱与半腱肌肌腱的中间。

[主治]腰痛,下肢痿痹,腹痛,吐泻,小便不利,遗尿,丹毒。

昆仑(足太阳膀胱经)

[定位]在足部外踝后方,当外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主治]腰骶疼痛,头痛,项强,目眩,癫痫,难产,脚跟肿痛。

风门的准确位置图视频 按摩风门好处

风门穴为足太阳膀胱经背部腧穴,督脉与足太阳膀胱经之交会穴,督脉主一身之阳,足太阳膀胱经主一身之表,因此本穴有通络止痛,解表退热的作用,本穴运化膀胱经气血上达头部,通督脉,长期坚持按摩,可以改善肩部血液循环,还可宣通肺气,调理气机,对于头部,肩颈部疾患有治疗功效;再者,风门所对应的正好是肺的功能区,也是呼吸道所在区域,因此多按摩风门还可应对呼吸道疾病。

相关推荐

膀胱经的作用

膀胱经的治疗范围很广,不仅仅是因为它属于膀胱及其与其他脏腑有联系,还因为它位于人体后背的两条平行循行路线——背部足太阳经第一侧线上,即后正中线(督脉)旁开2横指处。这条线上分布着十二背俞穴,背俞穴是五脏六腑之气输注于腰背部的穴位,这些穴和脏腑本身的分布位置相反,是脏腑器官的反应点,背俞穴除治疗相应脏腑病外,还可治疗与该脏腑有相关联系的五官病、肢体病。 背俞穴局部出现的各种异常反映,如敏感、压痛、结节、凹陷、出血点、丘疹及温度、电阻变化等,常被用来诊察相应的脏腑疾病。如痔疮患者大肠俞穴部位常出现出血点或丘疹

足太阳膀胱经循行路线 按摩足太阳膀胱经的好处

足太阳膀胱经,太阳主表,能统摄营卫,又为诸阳主气,生理状态下,太阳经气充盛,功能正常,卫气行于肌表,能统摄营卫,发挥其卫外而固摄肌表的作用;按摩膀胱经上的相应穴位,可以有效的防治泌尿系统疾患,最主要是可以梳理膀胱经在背部的4条经线,这4条经线上有着各脏腑的俞穴,与各脏腑相通,从而可以达到改善五脏六腑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力,防止衰老的目的;再者,按摩膀胱经可以使气血更好的流注于脑部,濡养脑髓,从而增强人的记忆力和判断力。

束骨定位和主治 束骨穴常用配伍

1.束骨+大椎:束骨宣通太阳经气,疏风散寒,发汗解表,突出一个“解”字,大椎通调督脉宣通阳气,疏散表邪,清热退热,突出一个“清”字。束骨以疏通为要,大椎以宣散为主,二穴相合,宣通上下,调和营卫,解表退热,发汗解肌之功益彰,主治伤风感冒,落枕。 2.束骨+天柱:束骨为足太阳膀胱经腧穴,穴居于本经之末,有疏通经络,解表散邪,引血下行之效,天柱通胃足太阳膀胱经腧穴,穴位于首,有宣表散邪,祛风散寒,舒筋活络之功,二穴相合,一上一下,上下呼应,宣通足太阳膀胱之气,调和营卫,解表散邪,清热退热之功益彰。主治伤风感冒,

正确的后背刮痧手法图

后背刮痧手法 刮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及夹脊穴,从大椎刮至长强。督脉位于后正中线;足太阳膀胱经位于后正中线旁开1.5寸和3寸处;夹脊穴位于第1胸椎至第5腰椎棘突下两侧,后征中线旁开0.5时。

足太阳膀胱经循行路线

足太阳膀胱经其余内眼角(睛明),向上经过前额,交会于巅顶(百会)。 巅顶部支脉:从头顶到达耳上角。 巅顶部直行的支脉:从头顶入颅里联络大脑,回出分开下行项后,沿肩胛内侧(大杼)挟着脊柱,到达腰部,从脊柱旁肌肉进入体腔,联络肾脏,属于膀胱。 腰部支脉:向下通过臀部,进入腘窝内(委阳)。 后顶部支脉:通过肩胛骨内缘向下(附分),通过臀部下行,沿大腿后侧与腰部下来的支脉回合与膝关节腘窝中(委中),由此向下,通过腓肠肌,处于外踝后方,至足小趾外侧端,与足少阴肾经相接。

坐骨神经痛的按摩方法

穴位按摩具体操作方法是:将拇指(或食指、中指)的指腹按在穴位上,用手指作顺时针或逆时针揉动按压。每个穴位按揉100—200下,按揉时手指要有一定力度。 按摩最好每日进行两次,早晚各一次。 坐骨神经痛是指坐骨神经通路及其分布区的局部或全长疼痛。多为单侧,其主要症状是沿坐骨神经通路发生放射样、烧灼样或刀割样疼痛,常因行走、咳嗽、打喷嚏、弯腰或排便而引起疼痛加剧。本病表现为下腰部或臀部疼痛,沿股后向小腿后外侧、足背外侧呈放射性、持续性或阵发性加重。 治疗坐骨神经痛的穴位按摩,主要按摩膀胱经和胆经的几个特效穴位。

火疗的最佳时间

火疗的最佳时间应该在上午9到11点之间,因为这个时间段是一天之中阳气最足的时候,而火疗的部位多在背部及腰骶部,即足太阳膀胱经的循行位置。足太阳膀胱经的疏通需要充足的阳气运行于全身,所以此时做火疗所达到的效果是一天之中最好的。另一个时间段是下午15点到17点,足太阳膀胱经当令之时,最好不要在晚上19点之后做火疗,晚上人体阳气衰弱,火疗会使人大量出汗,加重虚弱的程度,火疗的效果往往很难显现。

足通谷的功效与作用

类属:足太阳膀胱经,为该经荥穴。 功效:祛风通络,化痰安神,清头明目,疏通经气。 主治疾病: 1.风邪外袭之头痛,项强,目眩,鼻衄诸病症。 2.风痰阻络之癫痫诸症。 3.功能性子宫出血,哮喘,癫狂慢性胃炎诸症。

承山是哪个经络

承山:承,承受、承托也。山,土石之大堆也,此指穴内物质为脾。承山名意指随膀胱经经水下行的脾土微粒在此固化。本穴物质为随膀胱经经水上行而来的脾土与水液的混合物,行至本穴后,水液气化而干燥的脾土微粒则沉降穴周,沉降的脾土堆积如大山之状,故名承山。承山在足太阳膀胱经上,膀胱经主人体一身之阳气。

腰痛按摩哪些穴位

命门 (督脉) [定位]在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2腰椎棘突下凹陷中。 [主治]虚损腰痛,脊强反折,遗尿,尿频,泄泻,遗精,白浊,阳萎,早泄,赤白带下,胎屡坠,五劳七伤,头晕耳鸣,癫痫,惊恐,手足逆冷。 肾俞(足太阳膀胱经) [定位] 在腰部,当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 腰痛,遗尿,遗精,阳萎,月经不调,白带,水肿,耳鸣,耳聋。 委中(足太阳膀胱经:合穴) [定位] 在腘横纹中点,当股二头肌腱与半腱肌肌腱的中间。 [主治] 腰痛,下肢痿痹,腹痛,吐泻,小便不利, 遗尿,丹毒。 昆仑(足太阳膀